• 46.00 KB
  • 2021-06-08 发布

语文卷·2019届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8-01)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三台中学高2016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工业化时代,学校教育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也许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现在过春节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像20年前那样骑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都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一个学生考试得了88分,这事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与88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数据”。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多集中于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种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电影中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最先想到的是游戏。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从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的变化,却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事情,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目前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社会的竞争将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受制于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转向网络完成。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这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1.下列关于大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 B.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 C.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还有很多人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 D.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2.下列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3分)‎ A.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等有数据支撑。‎ B.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在校即时同步学习,扩大优质课资源的覆盖面。‎ C.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数据,可以丰富教育资源。‎ D.累积足够的学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的实现每个学生的进步与成功。‎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数据”。‎ B.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的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C.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教育将会出现新的情况。‎ D.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将完全由学校承担,教育将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村长唐三草 欧阳黔森 唐三草叫唐万财的时候,不但没有什么财,反而穷得叮当响。本来有人想叫他叮当响的,却没有叫开。可人家人穷志不穷,每年到青黄不接,乡里发救济粮,他也不好意思去领,相当有志气的嘛!这样的人,说什么也不能侮辱了人家。这样,叮当响才没有取代唐万财。他继续叫唐万财。‎ 唐万财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家里已不再穷得叮当响,至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也许是叫唐万财的缘故,与他相识相伴的人,总会被“万财”这个良好的愿望所提醒。这一时时提醒就不得不让人时时沮丧。首先,当然是他老婆再也受不了只是一个良好愿望的折磨,离家出山打工去了。开头还有几封信来,后来几年没了音信,再后来就干脆离了婚。‎ 离了婚的那一年,唐万财由于书教得好,转正成了一名公办教师,工资也高出了许多,当然离那个良好的愿望还比较远。‎ 一年后来了一批女老师,这批女老师中单身的也不少,这时唐万财在学校资历也不算浅了,还当了班主任,再加上他为人的口碑也不错,大家就说,万财你看,你一个人也不容易,现在正是好时机,就再找一个吧!唐万财说:“不行。”‎ 大家说:“为什么?”‎ 唐万财说:“兔子不吃窝边草。”‎ 又过了一年,他的前妻回来了。不见她带着一男半女回来,带的只有一点钱,可能也不多,也就是在娘家的老屋地基旁搭起了一间房,也算是有了一个窝。大家见俩人都单身,就有人劝唐万财说:“破镜重圆也是好事。”‎ 唐万财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大家的良好愿望也只好作罢。‎ 再过了一年,唐万财的那些女同事们基本都不再单身了,大家就笑他说:“你看,叫你早下手你不干,这回好了,看你找谁去?”唐万财说:“天涯何处无芳草。”‎ 一天,大家闲来无事,谈起了这几年的唐万财,这一谈不要紧,要紧的是“唐三草”这个名字从此诞生了,并永久地取代了“唐万财”。‎ 桃花村地处山脉腹地,石头多,耕地少,人还不少,这就是桃花村为什么难摘贫困村帽子最要命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唐万财的父母要给儿子取那么一个有着良好愿望的名字。  ‎ 桃花村摘掉贫困村帽子的时候,唐三草已担任了村长五年了。‎ 乡领导和村支书正为桃花村村长的事发愁的时候,唐三草走进来说,这村长我来当。‎ 乡领导一下子有点蒙,说你去当?‎ 支书一下子笑开了花,说你来当?‎ 唐三草说:“我来解决你们的问题,我来当村长。我家祖祖辈辈都是桃花村的人,我太熟悉了。”‎ 乡领导和村支书异口同声说:“真的吗?”‎ 唐三草说:“不是蒸(真)的,莫非是煮的?”‎ 支书说:“你有一千多工资吧!”‎ 唐三草说:“是。”‎ 支书说:“你知道村长的补贴吧!”‎ 唐三草说:“知道,一百二十元。”‎ 乡领导拍了拍支书的肩说:“下一步,就是你做好广大村民的工作,必须让唐万财同志顺利当选。”‎ 支书说:“不用做工作就能当选。他一回去,那一帮人不欢呼雀跃才怪。”‎ 乡领导正苦于桃花村没人愿意当村主任,好不容易来了个自告奋勇的,千万不能黄了。听支书的话味道不好,有些急了,他以批评的口吻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没等支书接话,唐三草接了,他说:“我知道,因为有人当了,他们不用选了,高兴。”  ‎ 唐三草回村务农的消息,一下子在竹菁乡境内炸了窝似的,一时弄得村里沸沸扬扬。  ‎ 唐三草就是带着这样多的负面影响顺利地在桃花村选举中成功当选,而且是全票当选。不能不说是印证了支书的那句话,真是欢呼雀跃呀!‎ 投票的那天,乡里很重视,党委、政府、人大的领导同志都来了,由此创造了三个前所未有:一是这是竹菁乡村这一级换届前所未有的阵容;二是全村在家的年满十八岁的群众都参加了投票,发出三百八十一张选票,收回三百八十一张选票,赞成票三百八十一张,弃权票零,反对票零,这一结果也是桃花村前所未有的;再一个前所未有就是候选人唐三草自己投了自己一票。  ‎ 那几个特别欢呼雀跃的人,欢呼雀跃地对唐三草说:“三草,你自己投了自己一票。”唐三草说:“当然,我自己都不信自己,还指望别人信呀!”‎ 那几个欢呼雀跃的人,嘻嘻哈哈地说:“你相信你自己,我们更相信你。”说完欢呼雀跃地走了。‎ 几个月后,桃花村有百分之六十的出山打工青壮年回山创业了。‎ 在村庄晨雾的弥漫中有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在田间耕作的黄昏后有一对对的夫妻愉悦地回家,在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在小院子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家人围在小桌上温馨地吃饭……‎ ‎(选自《山花》,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唐三草原名“唐万财”,却穷得叮当响,人们经常叫他“万财”,而他的老婆因为家里穷和他离婚,这使唐三草内心很难受。‎ B.唐三草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虽然收入提高了,但谈不上富有。他有机会再婚,但由于唐三草认为“兔子不吃窝边草”而错过了。‎ C.桃花村因地理条件差,非常贫穷,乡领导和村支书正为村长的事发愁时,唐三草主动提出要当村长,乡领导和村支书十分意外。‎ D.唐三草顺利当选桃花村村长,唐三草当选村长创造了三个前所未有,有桃花村前所未有  的阵容、全票通过,还有他自己选了他自己。‎ E.小说采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那一群“欢呼雀跃”的人虽然表面上“嘻嘻哈哈”,  但是实际上内心对唐三草心悦诚服。‎ ‎5.小说在刻画唐三草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唐三草的个人生活,后半部分侧重写唐三草与社会的关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人民网】‎ ‎“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显示,2015年春节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成。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 ‎ 这又是喜欢是忧?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力的。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 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稳定的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 ‎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材料二 ‎【新华网】‎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当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 ‎ 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首先,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和当公务员,5年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就越明显。其次,“上升空间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这样的情况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些理解与包容。‎ ‎ 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一方面,不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离开,有利于干部队伍吐故纳新;另一方面,优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管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构建。‎ ‎ 跳槽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对于单位来说,老员工的离开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骨干员工离职,则容易导致人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的。所以针对公务员频频辞职“下海”现象,政府应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合格的人出得去、优秀人才留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对于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并且赋予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自动实现人才的匹配,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题。‎ 材料三 ‎【曲靖文明网】‎ 曾经让许多年轻人慕名并为之倾心竭力的热门行业在出现了倒寒逆流之潮--公务员跳槽,这让很多人深感震惊和意外,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年轻人放弃“前功”、尽弃“公务员”‎ 而另谋生路呢?‎ 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的种种实惠,这是公务员跳槽的客观原因。中国公务员制度有一个成长、发展的历程,它引纳外国的公务员制度并采用了古代的“科举制”的积极因子。但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纳入法制化轨道,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了规范和约束,自然感到受限制。‎ ‎ 相比其他行业的收入,原先的愿望打算与现实需求的巨大反差,使公务员萌生了跳槽另谋生路的打算,我想这是跨行业公务员跳槽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 ‎ 中国在职公务员的跳槽和近几年“国考热”的降温,是人们对各种职业工作认识的理性回归。以前很多人认为在国家的行政部门从职既有政治上的功名,又有经济上的实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国家公务员只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人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随着认识上的变换,一些公务员选择跳槽,流动到其他的行业,也属正常。‎ ‎ 针对以上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进,行动起来。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员的“跳槽”助推器。国内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公务员的“跳槽”也是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公务员的“跳槽”融入到正常的流动中来,政府需要思考。‎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对“公务员跳槽热是喜是忧”这一问题持谨慎观望的态度,既指出了公务员跳槽在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上的好处,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突出强调遵循市场规律的重要性。‎ B.材料二认为,社会对待“公务员跳槽热”这一现象应给予理解和包容。材料在分析了公务员跳槽的原因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上,也向用人单位和政府提出了的相应的应对措施。‎ C.材料三对公务员跳槽现象原因的分析侧重于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应对思路,认为政府若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公务员融入社会各行业的正常流动中去。‎ D.三则材料都围绕“公务员跳槽”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真实客观的报道,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或意义,读者综合参考可以比较全面地把握新闻事件的价值。‎ ‎8.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三“公务员跳槽热”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越来越多的年轻公务员希望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以达到与自身能力和需求相匹配的收入水准。‎ B.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动作和严格管理,一方面强化了对公务员行为的规范和限制,另一方面也取消了公务员的各种实惠。‎ C.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纳入法制化轨道,公务员受到了更多的限制、约束,表现自我能力和价值的空间变得狭窄。‎ D.人们对公务员职业工作的认识回归理性,认识到公务员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 E.社会各行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作为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务员的正常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9.对“公务员跳槽热”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会带来哪些问题?它们的分析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信息,简要概括。(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钱乙字仲阳,父颖善医,然嗜酒喜游,东之海上不反。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即泣,请往迹寻,凡八九反。积数岁,遂迎父以归,时已三十年矣。其事吕如事父,吕没无嗣,为收葬行服。‎ 乙始以《颅囟方》著名,授翰林医学。皇子病瘈疭①,乙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帝悦,擢太医丞。广亲宗子病,诊之曰:“此可毋药而愈。”其幼在傍,指之曰:“是且暴疾惊人,后三日过午,可无恙。”其家恚,不答。明日,幼果发痫②甚急,召乙治之,三日愈。‎ 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③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既而曰:“吾能移之使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左手足忽挛不能用,喜曰:“可矣!”以病免归,不复出。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末年挛痹浸剧,知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遂卒,年八十二。‎ 王克明字彦昭,绍兴、乾道间名医也。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为不可治。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始以术行江、淮,入苏、湖,针灸尤精。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病虽数证,或用一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张子盖救海州,战士大疫,克明时在军中,全活者几万人。子盖上其功,克明力辞之。‎ 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初试礼部中选,累任医官。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后迁至翰林医痊局,赐金紫。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有删改)‎ ‎【注】①瘈疭(chì zòng):痉挛,抽风。②痫:癫痫,羊角风。③痹: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者麻木的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B.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C.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D.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主张人“性本恶”,因该“明礼义而化之”。‎ B. 《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C. 《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D. 《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钱乙非常孝顺、敬老。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出去寻找父亲,找了很多年,终于找到。他由姑父抚养长大,对待姑父如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 B.钱乙医术高超,甚至可以预判病症。他给皇子治病,给他喝黄土汤就治好了。他判断广亲的小儿子会在一天之后发病,后来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 C.王克明自学成才,治疗方法多样。他摸索医方治好了自己的脾胃病,认为有的病应用药治疗,有的病可以自愈,有的则需要先把引发疾病的事情处理好。‎ D.王克明医德高尚,有侠义之风。张子盖的部队中瘟疫流行,他赶赴军中,治愈了几万人。他又常常奔波几千里,为他人治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5分)‎ ‎(2)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1120年,北宋灭亡、南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承题,既写“野泊”所见,战乱中江月依然明亮;又点明“野治”之因;逃难在外,暂得停敬,故有“野泊”。‎ B.颔联立于洞庭之野的所见所闻,上句动景,下句静景。既渲染出野泊凄清孤寂的环境气氛,又引出下文诗人的所感所思。‎ C.颈联写借酒消忧,愁绪滴溅,波涛汹涌,使人暗自心惊,直接抒发了“野泊”途中的心理感受。‎ D.尾联实写眼前盗贼横行的乱象,以此作结,在颈联抒情的基础上,更添一份悲愤。‎ E.本诗在构思上,使用景物描绘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全诗平易而炽热,饶有韵味。‎ ‎15.颈联一个“愁”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 ‎⑵《琵琶行》中诗人将自己的命运与琵琶女的生世联系起来的两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畅享其间,峰峦叠嶂配合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假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的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B. 虽然有国家资源做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 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19.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相比之下,规划更其体实用,具有阶段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以不断修正、调整,甚至改变。‎ ‎①“人生理想”是一个远大的目标,有时远的让人无法企及 ‎②而“人生规划”是一个过程性的目标,是理性的 ‎③人们易将它与“人生理想”混淆 ‎④“人生规划”一直以来是我们很少谈及却又十分重要的话题 ‎⑤而“人生规划”则是一个切近的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目标 ‎⑥“人生理想”是一个结果性的愿景,是感性的 A. ④⑥①⑤②③ B. ⑥②③①④⑤ C. ①④③⑥⑤② D. ④③①⑤⑥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拾金不昧是美德,① 。为了避免人们的自私,以及可能导致的道德环境恶化,② 。譬如,德国规定,拾得人可以向受领人请求赏钱、具体比例为5%和3%;俄罗斯规定,拾得人可索取20%以下的报酬;日本更严格,受领人须向拾得人支付该物件价值5%以上、20%以下数额的报酬。我国《民法通则》和《物权法》也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③ 。虽不是“须”,但“应当”同样有法律效力。一句话,除非人家不要回报,要了你就得给。‎ ‎21.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卢梭 ‎(2)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以上两句名言寓意有深意,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台中学高2016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C(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项,“这样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错,选项强加因果,大数据教育并不是工业化时代的弊端直接催生的。B项,张冠李戴原文第一段说“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工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选项把本是大数据的特点。D项,“第二门”无中生有,原文第三段说“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而没有说是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一门”。‎ ‎2B(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学生在校即时同步学习,扩大优质课资源的覆盖面”错。这仅仅是涉及数据传输,不是大数据教育带来的变化。‎ ‎3.D(3分)【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范围扩大,原文为“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 ‎4.B(2分)C(2分)【解析】A项,“这使唐三草内心很难受”于文无据;D项,“桃花村前所未有的阵容”不准确,应为“竹菁乡境前所未有的阵容”;E项,“心悦诚服”错,内心是幸灾乐祸。‎ ‎5.(5分)①有骨气(志气)。虽然穷,但也不领救济粮;‎ ‎②幽默风趣。唐三草名字的由来充满风趣;要当村长时,风趣幽默地说“不是蒸(真)的,莫非是煮的”;‎ ‎③自信,敢于承担,当村里没有人愿意当村长时勇敢地承担,并且自信地投了自己一票。‎ ‎6.(5分)①在故事情节上,小说的前半部分侧重写唐三草的个人生活,小说的后半半部分侧重写唐三草与社会的关系,增强了小说的广度和深度;‎ ‎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的前半部分,唐三草失意落魄,小说的后半部分,唐三草意气风发,前后形成对比,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③在艺术手法上,小说的前半部分,写唐三草贫穷以及摆脱贫穷的愿望,小说的后半部分,写唐三草愿望实现,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更严谨;‎ ‎④在主题思想上,从写唐三草为小家奔忙,到写唐三草为大家办事,表达了对为民办事的人的歌颂,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7.C(3分)【解析】原文“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员的‘跳槽’助摧器”,选项“若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公务员融入社会各行业的正常流动中去”过于绝对。‎ ‎8.B(3分)C(2分)【解析】B原文说“‎ 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的种种实 惠”,与选项“取消了公务员的各种实惠”不符合;C“自我能力和价值的空间变得狭窄”无中生有。‎ ‎9.(4分)①问题:材料一认为会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公务员服务水平产生负面影响,材料二则认为人才流失会造成人才短缺问题。‎ ‎②角度:材料一是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二是从公务员职业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 ‎10.D(3分)‎ ‎11.A(3分)【解析】简子主张人“性本恶”,应该“明礼义而化之”,不是孟子的主张。‎ ‎12.B(3分)【解析】钱乙判断广亲的小儿子将突然发病,但没有说明具体时间。故选B。‎ ‎13.(共10分,每句5分)(1)钱乙叹道:“这就是所说的浑身麻木疼痛的病,进入内脏者死,我大概要完了吧。”‎ ‎(2)王炎做四川宣抚史,征召王克明为手下,王克明没有去,王炎很生气,弹动王克明躲避公事,王克明被判罪贬职。‎ ‎【参考译文】‎ ‎ 钱乙字仲阳,他父亲钱颖善长医术,却嗜酒而喜欢出游,往东到海上去就没有回来。钱乙才三岁,母亲早死,他姑姑嫁给吕氏,吕氏怜悯并收养了他,长大以后,就教导他学医,并告诉他的家世。钱乙哭过之后,请求去寻找父亲,一共寻找了八九趟,很多年后,终于找回父亲,此时他已三十岁了。他侍奉吕氏如同父亲,吕氏死后没有后代,他就给吕氏收殓埋葬,穿孝衣守丧。‎ ‎  钱乙最初是因《颅囟方》著名,授给他翰林医学的官职。皇子患惊风病,钱乙给他喝黄土汤而治好了他的病。神宗召见他询问黄土汤治病的情形,他回答:“因为土能克水,水平稳了,那么惊风自然就停止。”神宗高兴,提升他为太医丞。广亲的长子患病,钱乙诊他的病说:“这种病可以不用吃药而痊愈。”广亲的小儿子在旁边,钱乙指着他说:“这孩子将突然患病,使人惊恐,过了三天的午后,可无忧。”广亲家的人很生气,不答话。第二天,广亲的小儿子果然突发羊角风,十分危急,请钱乙给他诊治,三天就病愈。‎ ‎  钱乙本来就有身体瘦弱的毛病,常常用心治疗自己,后来病重,他叹道:“这就是所说的浑身麻木疼痛的病。进入内脏者死,我大概要完了吧。”随后又说:“我能把病痛移到四肢末端。”于是,就自己制药,日夜喝它。左手、左脚突然蜷曲不能活动,他高兴地说:“可以啦!”‎ 他因病辞职回家,不再出来为官。钱乙开药方,广博通达,有关医书无不阅读,不固执地死守古法。特别精通《本草》等书,辨别纠正它错误的地方。晚年时,痉挛麻痹的病症逐渐严重,他知道不能治疗,就召来亲戚诀别,换上衣服等待死亡,于是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  王克明,字彦昭,是绍兴、乾道(皇帝年号)年间的名医。他刚出生时,母亲缺少奶汁,就喂他吃粥,他因此得了脾胃病,长大后更加严重,医生认为治不好了。王克明自学《难经》和《素问》,来寻找治疗办法,用心施用药物,他的病才好了。之后他开始用学来的医术在江淮地区行医,又到了苏州、湖州一带,尤其擅长针灸。他诊脉遇到难以治疗的病情,必定深思一番弄清病症的关键,之后再用药。(他认为)病即使表现出多种症状,有的可能只用一种药就可以去除病症根源,根源去除而其他的病症自然会随之消失;对有些病人则不给药,告诉病人到哪一天病就自动好了;有的病,他认为吃药治不好不是药的问题(不是吃药能治好的),而是病人某些(引发疾病的)事情没有处理好,将事情处理妥当,其病自愈。王克明所作的诊断之言无不一一验证。张子盖率军救援海州,部队中瘟疫流行。他赶赴军中,治好了几万人。张子盖准备向朝廷上表为其请功,王克明却极力推辞。‎ ‎  王克明学问非常好,为人好侠尚义,常奔波数千里为人治病。起初参加礼部考试,考中后,屡次担任医官。王炎做四川宣抚史,征召王克明为手下,王克明没有去。王炎很生气,弹劾王克明躲避公事,王克明被判罪贬职。后来改到翰林医痊局任职,皇帝赐予他紫衣和金鱼袋。绍兴五年去世,时年六十七岁。‎ ‎14.BD【解析】B项应为“上句景,下句以声衬静”(2分),D项尾联并非眼前实景(3分)‎ ‎15.(6分)(1)战乱漂泊之苦。(1分)首联写到兵荒马乱,诗人为躲避战乱不得不拖着病体四处逃难,尽尝漂泊之苦。(1分)‎ ‎(2)客子思归之忧。(1分)颈联写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更直接点明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 ‎(3)忧国伤时之情。(1分)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野泊”,一身乱离,还心系朝廷,“欲问行朝旧消息”,然而兵荒马乱,政局未稳,令诗人十分担忧。(1分)(意思对即可)‎ ‎16.(5分)(1)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7.【答案】D(3分)【解析】本题从不合语境、用错对象等角度设误。①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使用正确。②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不能用来形容“机器人模型”,用错对象。③等而下之:由这一等再往下,指比这一等差,使用正确。④乐不思蜀: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国的都城洛阳。一天,司马昭问他想念不想念西蜀,他说“此间乐,不思蜀”,后来泛指乐而忘返。使用正确。⑤‎ 滥竽充数:借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句中用来形容虚假广告,不合语境。⑥滔滔不绝:像流水一般不间断,多形容话多,说起来没完,不能用来形容空气。用错对象。 ‎ ‎18.D(3分)【解析】A项成份残缺,句中缺少与“掌握”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可补上“方法”“技能”之类词语;B项语义重复,“堪称”即“可以说”;C项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前面“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一面,后面“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两面,搭配不当,在“能”后面加“否”。 ‎ ‎19.D(3分)【解析】根据连词“而”,可以推断⑤一定在⑥前,①一定在②前,即可排除其他选项,锁定D项。 ‎ ‎20.(6分)①要求一定的回报也不是不可以 ‎ ‎②各国法律都对此做出了要求 ‎③应当向拾得人(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每句各2分) ‎ ‎21.(5分)这段话充分表现了熙凤八面玲珑、巧嘴利舌、善于逢迎的特点,这段话既夸赞了黛玉之美,又表现了凤姐对贾母以及贾氏三姐妹的赞美,可谓是一石三鸟。 ‎ ‎22.【解析】试题分析:卢梭这句话就是说,自从他诞生,就再也没有谁能成为他了,因为他打碎了模子。是独一无二的,没有谁能管代他。扩展开未说,指大自然把我们塑造出来,让们每个人部有每个入的特点,大自然望造出来的千千万万的人都是不同的,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模子”强调的是同一性,而卢梭的话强调的是独特性,强调的自我,强调的是生命个体的作用。这句话的核心是:人不要失却自我,失掉个性。可以立意为:重字生个性,打破教育统一模式;别让群体性淹没个性价值;成功不可复制。‎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材:德能兼备;用:能在合理的地方使用。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造就我的才千,必有它的用处。这句话的核心是:人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要努力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要自信。可以立意为:实事求是,既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自己;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优点,也知道自己的短处和缺点,扬长避短,在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和充分估计的基础上,相信自己的力量,自信是一个人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是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的重要因素。再对两句名言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可综合立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