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在此背景下,马里扬的《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所做工作定位。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深入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缘研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书中所呈现的判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在直接材料有限、史实面目不清的情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勾陈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 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于此。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我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只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正如作者反复所言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就此去理解文本特质所具有的内在境界——这应该是极其阔大深广的”,“文学作品的内在境界,则是具备有无限的可能,历史的考证不过是通向它的一种进路”。这样一种以历史文化考证作为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可用作者后记中所言的“词外求词”予以概括:“研究宋词,恐怕至少应该关注也算是‘词外’的两个传统:士大夫的文学传统;诗乐的文化传统。脱离了前者,‘宋’就没有着落;脱离了后者,‘词’就等同于‘辞藻’之‘辞’。”本书所实践的外缘研究,正是通过将词外的文化传统尽可能充分地纳入对词体本身的观照中,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 ‎(摘编自姚华《词外求词,展示宋词的内在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对于传统的词学研究而言,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在诗、文、笔记等领域成果更多。‎ B. 马里扬对其研究有非常自觉的反省,《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的出版为宋词研究另辟蹊径。‎ C. 虽说研究“内美”是词学研究的要旨,但作者自谓《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并不直接探索它。‎ D. 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除了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外,也是一种批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篇书评,本文揭示了《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出版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学术价值等。‎ B. 文章通过深入比较“外缘研究”和“外部研究”两个概念的异同,以此阐明“镶边”的内涵。‎ C. 文章以农民耕种为喻,说明了马里扬整理文献的耐心细致,显得尤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 文章从考证功力和揭示、阐明文学本质问题两个维度,对马里扬的学术探索作了高度评价。‎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有所突破与创新,这不仅表现在学术界关注以往无人关注的领域,而且表现在少数研究者作出了新的尝试。‎ B. 外部研究与外缘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并且其研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C. 说马里扬“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因为大量扎实、细腻的实证性考据工作占据《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的主体,最能体现其研究功力。‎ D. 研究宋词,做到“词外求词”,关注士大夫的文学传统和诗乐的文化传统,就能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也是一种批评”将或然变为必然。原文为“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文章通过深入比较“外缘研究”和“外部研究”两个概念的异同”说法错误,文章只是比较了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没有比较相同之处。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项,“这不仅表现在学术界关注以往无人关注的领域”说法绝对,原文说“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B项“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张冠李戴,原文说“外缘研究┄其意图在于┄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D项,“做到“词外求词”,关注士大夫的文学传统和诗乐的文化传统,就能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说法绝对,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正是通过将词外的文化传统尽可能充分地纳入对词体本身的观照中,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故选C。‎ ‎【点睛】第2‎ 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增强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例如,我国高铁就创造了技术引进带动技术创新的佳绩,引领了我国交通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制造”和“走出去”的闪亮名片。在吸收先进科技的同时,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目光长远,积极谋求自主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例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第三个载人航天大国: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天眼”将我国推向国际天文学观测和研究的最前沿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下潜深度达到10767米,使我国成为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之一……‎ 我国现今已经具备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科技投入稳步提升,已接近世界科技强国的水平;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在2015年就达到7915万人,在2016年则增至8327万人,自2005年以来,每年新增的科研工作者人数居全球首位:我国巨大的人口总量和市场规模,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驱动力。‎ 但在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创新人才队伍大而不够强,人才发展机制仍需健全和完善;学术生态仍需净化,创新文化尚需厚植;科技创新发展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囯建设科技强国的探索》‎ 材料二:‎ ‎——摘编自《华为2013-2017年报》、《凤凰财经》‎ 材料三:‎ 全球范围内,惠及民生的科研一直马不停蹄。世界首个已故捐献者子宫移植孕育的婴儿在巴西诞生并健康成长。除了大脑,现代医疗的进步已经让人体主要器官移植成为现实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当新生儿出生后,就能得到一份DNA检测报告,通过DNA检测给新生儿做一个类似“占卜”的健康隐患测算。人类未来也许再也不怕疾病,所有的疾病在出生时就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城市装上眼睛耳朵,和一个巨型大脑,让它变成传感城市。如今,多伦多的一个叫Quayside的智慧城市计划项目,希望从头开始重新设计一个社区,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去建设,它以一个巨大的传感器网络为基础。这个网络将收集各种信息:空气质量、噪声水平以及人们的行为等数据。未来我们生活的城市,也许会都变得更加可控。立足民生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与生命。‎ ‎——摘编自《中国科普网》‎ ‎4. 下面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3年-2017年,华为集团的营业收入和科研投入皆保持增长态势,这5年间,其科研投入和营业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B. 《2018年全球企业研发投资排名(部分)》既反映了各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国的创新能力。‎ C. 若图2榜上企业均保持现在的科研投入比例,可以预见,几年内谷歌集团就会成为全球科研投入最多的企业。‎ D. 苹果公司的科研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低,但其营业收入高,所以科研投入资金绝对数仍然保持在全球前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科技人员增加的速度自05年以来每年均居全球之首,且拥有巨大的人口总量和市场规模,这些都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B. 杂交水稻技术、载人航天工程、“天眼”工程、无人潜水器……这些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取得,说明我国已跻身世界三大科技强国之列。‎ C. 将来,新生儿在出生以后,将可能得到一份关于DNA的检测报告,这也许有助于我们及早去发现并且治疗疾病,进而让人类不再惧怕疾病。‎ D. 智慧城市建设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均有较高的要求,在高新技术的保障下,实现城市的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未来就能拥有更好的城市生活。‎ ‎6. 为什么要重视科学技术?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发展科学技术?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答案】4. C 5. C ‎ ‎6. (1)①科学技术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②科学技术有助于企业的发展;③科学技术有利于百姓民生。(2)①关注核心技术:加强对先进技术的研究,突破关键领域;②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和发展人才发展机制,创新队伍建设;③净化学术环境:端正学术态度,厚植创新文化的土壤;④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⑤立足民生。‎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或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可以预见,谷歌集团会成为全球科研投入最多的企业”错,图2中只列出了“科研投入”的数额、“占营业额比重”,条件不够充分,无法推断出“谷歌集团会成为全球科研投入最多的企业”这一结论。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A项,“增加的速度自05年以来每年均居全球之首”错,材料一原文为“自2005年以来,每年新增的科研工作者人数居全球首位”,是“新增的科研工作者人数”,而不是“增加的速度”。B项,“说明我国已跻身世界三大科技强国之列”错,材料一原文说的是“我国现今已经具备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表明我国还不是科技强国。D项,“在高新技术的保障下,实现城市的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未来就能拥有更好的城市生活”过于绝对,材料三只提到“未来我们生活的城市,也许会都变得更加可控”,并不能由此推出“未来就能拥有更好的城市生活”的结论。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区间,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本题有两问,第一问为“为什么要重视科学技术”,信息集中在材料一。材料一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成果,“增强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并举了高铁、杂交水稻技术、航天科技等例子,说明我国现今已经具备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据此可概括出科技发展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有助企业发展,有利于百姓民生。第二问为“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发展科学技术”,信息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材料一提到我国在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包括“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创新人才队伍大而不够强,人才发展机制仍需健全和完善”“学术生态仍需净化,创新文化尚需厚植”“科技创新发展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据此可总结出关注核心技术、加强队伍建设、净化学术环境、加大科研投入等;材料三提到“全球范围内,惠及民生的科研一直马不停蹄”“城市装上眼睛耳朵,和一个巨型大脑,让它变成传感城市”等,由此可概括出要立足民生。‎ ‎【点睛】第2小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志者(节选)‎ 茅盾 睁开眼来,两片嘴唇轻轻一松,就有一个烟圈儿从他嘴边腾起,摇摇摆摆去了一段路,然后停住,好像不知道上前好呢转弯好,得站住了转一转念头,这当儿,那圈子一点一点扩大,那烟色也一点一点变淡起来,大到不能再大,淡到不能再淡,烟圈子也就没有。‎ 他有点失望。这当儿,他夫人的脚步声从房门外来了,决不会错。老是像拖着鞋皮——拖噜拖噜。他一听见就会头痛。他会立刻想象到自己的脑髓摊平了成为地板,而他夫人的鞋底——拖过!而且,他好像已经是地板了,他看得见夫人鞋底粘着的煤屑、鱼鳞、青菜梗。他两手捧住了脑袋,睁圆着一对恨极了的眼睛。‎ ‎“又是我打搅你了。”夫人是一目了然的,“可是,你看,阿大撒了我一身尿,不换件衣服怎么成?”‎ 他苦笑。夫人进来总是有理由的。然而,他讨厌他夫人屡屡进来,也是有理由的:他不趁这暑假的期间写成一篇“创作”,难道等开了学一星期二十小时的课,百来本作文簿那时倒写得成么?难道因为阿大会撒尿,夫人要换衣,他就活生生“牺牲”了稳可以到手的“创作家”的头衔么?不成的!那怎么对得起他自己呢!——他的“人生经验”,他的“天才”,他的五年来朝思暮想的一鸣惊人的大抱负大计划!五年前他毕业的当儿,不是早已在师长和同学面前——简直是在全世界面前,宣言他要精心结构“创”一部“作”么?已经蹉跎了五年了呀!不成的!那个——简直不成话!‎ 他无可奈何地往床上一躺,叹口气,喃喃地说:“哎,总得有个书房——书房;没有书房,产生不出——哎,伟大的——”‎ 他没有说完全,就觉得喉咙头梗住了。阿大要撒尿,夫人要换衣服,当真比他的“事业” 还重要么?笑话!‎ 过了几天,他居然独个人住到庙里去了。‎ 第一天是要布置出一个适宜于“创作”的书房来,一眨眼便已经天暗。自觉得“灵感”还没来,就上床睡觉。他有梦。当然是“创作”成功的梦。他从梦中笑醒了。他揉了揉眼睛,把小指头放到嘴里轻轻咬一下。不错,他感觉得痛,他不是在梦中。“品一会儿茗提提神是好的,”然而因为茶,他就联想到咖啡。对了,咖啡是不可少的。不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全仗了二万几千杯咖啡?‎ ‎“怎么从前就忘记了呢!天大的损失!不然,我的杰作早已产生了,何待今日!”‎ 夫人将他指定要的黑咖啡买好寄了来时,已经是他在庙里的第四个黄昏。三天来他原稿纸撕掉过十几张,但是摊在书桌上的原稿纸依然只标着一个大大的“一”字。这怪得他么!夫人还没把黑咖啡寄来呢!这个责任自然是夫人负的!‎ 然而现在黑咖啡终于寄到了,他的脑细胞又立刻下了全部紧急动员令。那一晚,他开了第一次的夜工。‎ 似乎黑咖啡当真有点魔力的。他坐在原稿纸前面不到十分钟,便觉得文思汹涌,仿佛那未来的“杰作”的全部结构蓦地耸现在他脑子里;“哈,原来早已成熟了在那里!”——他夹忙中还能自己评赞了一句。他像大将出阵似的捋起袖子,提起笔来,就准备把那“原来早已成熟了的”移到纸上去。他奋笔写了一行。核桃大的字!然而脑袋里“早已成熟了的”东西忽然逃走!‎ 于是他不能不捧着脑袋了,不能不搁笔了。约莫又是十分钟。他脑子里的“杰作”的形体渐渐又显形。他眼睛里闪着光芒,再奋起他的自来水笔,又是核桃大的字,然而,不到半行,猛可地腿上来了一锥,他反射作用地拍的一下,半手掌的红血!就在这当儿,脑子里的东西就又逃走。现在他觉到占有这书房的,不是他而是蚊子。无数的蚊子,呐喊着向他进攻。他轻轻叹一口气站起身来,看看原稿纸,还是第一张,十来行核桃大的字;看看地上,香烟屁股像窗外天空的星!‎ 很委屈地躺在床上的时候,十分可惜那第一杯黑咖啡召来的第一次“灵感”没有全数留住。“怪不得人家说汉字应当废除呢!要不是为的笔画太多,耽搁了工夫,我那第一次的想像岂不是全可以移在纸上么?——至少是大部!”‎ ‎“听说西洋的大文章,从来不作兴自己动笔的;他们有女打字。他们拿着咖啡杯,一面想,一面口说,女打字就嚓嚓地打在纸上。那自然灵感逃不走!”他一面搔着腿上背上的蚊虫疤,一面这么想着,觉得有点悲哀了。‎ 他诅咒又诅咒,终于在诅咒中睡去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选材方法很有特点,选取大时代中的生活一角,没有明显地表现重大社会内容, 却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 B. 小说开头部分对他吐烟圈进行较为详细的描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他无聊烦闷的生活状态,所以才有了要进行创作的决心。‎ C. 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形神兼具地刻画人物形象,立体展现人物性格,极富艺术感染力。‎ D. 小说的语言富于嘲讽揶揄,运用了夸张“香烟屁股像窗外天空的星”和比拟“蚊子呐喊着向他进攻”等多种修辞手法。‎ ‎8. 小说以“有志者”为题,请分析有什么好处。‎ ‎9. 从作者的创作意图看,主人公最后能否完成他的“大抱负大计划”?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题目中的“有志”与人物的行为构成对比,凸显了小说主人公空“有志”不务实的人物形象;②“有志者”运用反语的手法,使读者在回味中体会其语言辛辣幽默的艺术特点。③突出文章主题,批判某些爱慕虚荣而又志大才疏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9. 没有完成。‎ ‎(1)从形象塑造上看,小说中的他志大才疏,大抱负大计划酝酿了五年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与成果,直到文章最后也没有显示出他形象转变的契机和可能,说明他不会完成。‎ ‎(2)从情节安排上看,他一再地为自己创作不成功找借口,强调各种客观原因,尤其是结尾处的诅咒,层层铺垫都暗示了他不会迎难而上完成创作。‎ ‎(3)从手法运用上看,本文是典型的讽刺小说,处处反讽,充满讥诮的味道,不大可能最后将反面的人物形象扭转过来,对这个人物的讽刺应该会贯穿始终。‎ ‎(4)从主题表达上看,小说从标题到内容,都在批判某些追求名利,且巧于“思”、拙于行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题鲜明,最后情节的逆转会妨碍主题的表达。‎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议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B项,分析有误。从原文“他的五年来朝思暮想的一鸣惊人的大抱负大计划!五年前他毕业的当儿……已经蹉跎了五年了呀!不成的!那个——简直不成话!”这段话看,五年以前他就宣言要进行创作。选项认为是开头写他吐烟圈时,才有了要进行创作的决心,表述因果失当。分析鉴赏不正确的是B项。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标题内涵及作用的分析能力。做此类题,要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还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要特别关注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表层义、深层义、象征意或比喻义等。小说中“有志者”是人物形象,以“有志者”为题,分析有什么好处,从人物行为表现上看,他只是“空”有志,这样就与题目形成了对比,凸显人物并不务实的特点。从主题上看,他志大才疏,大抱负大计划酝酿了五年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与成果,作者是有意批判的,以“有志者”为题不仅突出了文章主题,而且还有辛辣的讽刺。从艺术手法上看,既有前面说的对比,又有反语效果。‎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观点、态度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原文,探讨人物的举动和观点,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循着作者的创作意图,去探究问题。主人公最后能否完成他的“大抱负大计划”,需先亮明观点,再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从作者写作意图,文中的“他”是作者否定的对象,他的“大抱负大计划”是没有完成的。为什么不会完成?首先是由他的人物形象决定的。“他就活生生牺牲了稳可以到手的创作家的头衔么””天才”简直在全世界面前,宣言他要精心结构创一部作么”,他的大抱负大计划是妄自尊大的想法,酝酿了五年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与成果,文章最后也没有显示出他形象转变的契机和可能,这是因他志大才疏,他的空想胜于践行。如“当然是创作成功的梦。他从梦中笑醒了””我那第一次的想象岂不是全可以移在纸上么”。在情节发展过程中,他一再地为自己创作不成功找借口,强调各种客观原因,如“夫人还没把黑咖啡寄来呢””哎,总得有个书房;没有书房产生不出——哎,伟大的——”,尤其是结尾处“他诅咒又诅咒,终于在诅咒中睡去了”,都暗示了他不会迎难而上完成创作。本文是典型的讽刺小说,充满讥诮的味道,如果说能完成,会削弱讽刺力量,影响警示人的表达效果。小说的主题要鲜明集中,文章从标题到内容,都在批判,若是写他完成作品,让情节发生逆转,会有些突兀,也会妨碍主题的表达。要依照要点分角度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燧,字洵美,系出右扶风,徙为汝州郏城人。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准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狡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含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 ‎“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因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B. 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C. 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D. 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 迁: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 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 王人: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根据语境,文中意为“国君”。‎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 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 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 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13. 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 ‎(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答案】10. D 11. D 12. A ‎ ‎13. (1)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 ‎(2)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断句时,要根据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注意人物、事件以及表示时间、官职的关键词,注意表意的逻辑关系。如A项,“反”当从上,“帝”当从下,不能误为“反帝”;“灵耀”当从下,为“灵耀不拜”;以上错误。B项错在“反帝”中间没断开,C项错在“灵耀不拜”中间断开了;D项无误。标点如下: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两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D句中“文中意为‘国君’”错,根据文意,这里是“君王的臣民”之意。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不正确。原文中说田悦打败杜如江,并乘胜进逼汴州。所以“缺乏战斗力”的说法不成立。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以:认为;为:是;“不远数步”意思是“相距不过几步”;披:解开;“示之心”中“示”给……看;“之”代词,代指“他”,“心”此处指“胸膛”。第二句得分点:尝:曾经;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田……困窘;固:本来;逮:达到、及,“不逮”比不上、不及。“吾不逮远矣”翻译的时候语序要调整,可翻译为“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马燧,字洵美。大历年间,汴州将领李灵耀反叛,皇帝只求息事宁人,就授任李灵耀为汴宋节度留后。李灵耀不接受任命,招引田承嗣作为援助。皇帝下诏命令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会合讨伐李灵耀。军队驻扎在郑地,李灵耀多多张挂旗帜来进攻官军,李忠臣的军队溃败西逃。马燧军队屯驻在荥泽,郑人看到后很震惊。李忠臣将要撤回,马燧制止了他,李忠臣才回来收拾逃散的士兵,重振军威。李忠臣从汴南行进,马燧从汴北行进,在西梁固打败叛贼。李灵耀率领精兵八千人,号称“饿狼军”,马燧孤军作战打败他们,进军到浚仪。当时,河阳兵是诸军中最强的,田悦率两万兵援助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将领杜如江等,乘胜进军到离汴州三十里处屯驻。李忠臣会合各路军队作战失利,马燧出奇兵攻击敌军,田悦单人匹马逃走,汴州平定。调任河东节度留后,晋升节度使。太原自鲍防失败后,兵力弱小,马燧招募仆役,得到几千人,都补充为骑兵,教授他们战斗,几个月后成了精兵。制造铠甲一定按长短分三种规格,使士兵穿着合体,以便快速前进。制造战车,蒙上狻猊图案,在车后安有戟,行军时用来装运兵器,宿营时就作为营阵,遇到险阻时就用来阻挡敌军冲击。兵器锐利军需完备。过了一年,开辟广场,集中三万军队进行演练,威震北方。建中二年,入朝京师,封为豳国公,返回军中。李怀光在河中反叛,皇帝下诏任命马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伐他。当时国内发生蝗灾,军队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朝中很多大臣请求赦免李怀光,皇帝犹豫不决。马燧认为“李怀光图谋叛逆为时已久,反复无常不能信任。河中在京城附近,放过他有损国威,无法向天下交代”,于是离开军队入朝,主动向天子进言说:“如果能得到三十日粮食,足以平定河中。”皇帝同意。贼将徐廷光驻守长春宫城。马燧考虑长春攻不下,那么李怀光就会固守,长期攻城伤亡必多,于是挺身来到城下会见徐廷光。徐廷光畏惧马燧的威名,在城上拜见。马燧看见他的内心已经屈服,慢慢说道:“我从朝廷来,你可以面向西边接收诏命。”徐廷光拜了两拜。马燧说:“公等朔方将士,从安禄山以来,功高天下,为什么抛弃这些做灭族的行径呢?如果听我的话,不仅能免除灾祸,还可实现富贵。”徐廷光没有回答,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徐廷光感动哭泣,全军都流泪,当即率领军队投降。马燧率领几个人马进入长春宫城,众人大喊道:“我们又成为朝廷的人了!”浑瑊也自认为比不上他,感叹说:“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 下片头三句表明诗人就是要理直气壮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 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15. 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 ‎【答案】14. D 15. (1)“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2)“苍烟”如青烟,“落照”虽没有出现颜色,但其中暗含色彩。都表达了作者的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3)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处的环境,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有误,应是较为婉转地表达。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意境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然后依据诗句的内容概括其意境特点。该题还充分体现了命题回归教材的思路,在考查诗歌意象和情感考点的同时考查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容的掌握。本题中,“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思是: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显然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样,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都能表达出作者的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中“贪啸傲,任衰残”的意思是: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蜩和学鸠用自己飞翔状态来嘲笑鲲鹏,表现他们的目光短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统治者妄想建立像霍去病那样的筑坛祭天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1)我决起而飞 (2). 抢榆枋而止 (3). (2)东船西舫悄无言 (4). 唯见江心秋月白 (5). (3)封狼居胥 (6).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采用的仍然是情景式默写题型,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选材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经典,命题更加突出对理解名句内涵的考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本题需要注意一下字词的书写:决、抢、榆枋、唯、胥、赢。‎ 七、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来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 达到 800 家。经过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油水分离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可用于沼气发电、生物柴油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 9000 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 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众目昭彰,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 ,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通过安装“身份证”,( ),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理想的经济效益。 ,产生了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城市管理者, 。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 ,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既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B. 不仅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C. 既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D. 不仅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乘虚而入 变废为宝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 B. 乘其不备 点铁成金 责无旁贷 推己及人 C. 乘虚而入 变废为宝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 D. 乘其不备 点铁成金 责无旁贷 以己度人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餐厨废弃物经过无害化处理、油水分离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 B. 餐厨废弃物经过无害化处理、油水分离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可用于生物柴油、沼气 发电等多个领域。‎ C. 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 D. 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可用于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 ‎【答案】17. D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从语境看,“阻止”的是事情,而不是具体事物,排除B C两项;从搭配看,“保障”应与“安全”搭配。从逻辑关系看,递进更恰当。排除A项。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乘虚而入:趁着对方空虚或疏于防范时进入。乘其不备:趁着别人没有防备时去袭击或侵害。结合“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分析,选用“乘虚而入”。第二处,变废为宝:把废物变成可利用的宝贝。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此处根据“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理想的经济效益”“产生了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选用“变废为宝”。第三处,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说不允许推辞。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勇于承当,不推诿、不辞让。结合“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城市管理者”分析,选用“义不容辞”。第四处,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以己度人:根据自己的心思来衡量或揣度别人。结合“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分析,选用“推己及人”。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经过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油水分离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可用于沼气发电、生物柴油等多个领域”,可发现句子有多处语病:句子主语是“餐厨废弃物”,是“餐厨废弃物”“经过处理”,所以“经过”应调至“餐厨废弃物”之后;按照逻辑顺序应该是先“有谁分离”再进行“无害化处理”,排除AB两项;“生物柴油”是一样物品,“沼气发电”是一个事情,二者不能够成并列关系,排除D项。可在“生物柴油”加“提炼”,“提炼生物柴油”也是一件事情,二者可以并列。故选C。‎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 文艺与时代的关系,往往体现为①___。每个时代都意味着一定时空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其中包含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的变化,人们社会关系、思想情感的变化等。②___。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反映的是作家对“五四”时期社会问题的有力回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乐曲《黄河大合唱》则是高扬爱国精神、动员全民抗战的嘹亮号角;蒋子龙小说《乔厂长上任记》等则是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文学”对于新时期改革的认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强调的便是③___,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必然与一定时代的特点及其历史趋势紧密联系。‎ ‎【答案】 (1). 它与这一时代现实生活的关系 (2). 这些变化都会在这一时代的文艺作品中有所反映 (3). 文艺必须要扎根于一定的历史时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全文,确定中心,然后联系上下文逻辑关系,结合文本,根据题干要求概括答案,并注意字数要求。本题陈述对象是“文艺与时代的关系”,而根据下一句“每个时代都意味着一定时空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所以联系上下句,可以确定第一空应该为:它与这一时代现实生活的关系;第二空中的主语应该是紧承上文的“变化”,而下文又列举了这些变化在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的反应,所以确定第二空应该为:这些变化都会在这一时代的文艺作品中有所反映。第三空应该是紧承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强调的是文艺和历史时代密切的关系。故可以确定答案:文艺必须要扎根于一定的历史时代。‎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写句子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等;(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从2019年3月1日开始,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在影片放映前会看到一部名为《家国与边关》的短片。这部短片时长45秒,聚焦中国各地极端艰苦环境中的边防军人。‎ 与常见的军队宣传片风格不同,这部短片不“秀肌肉”,只“讲感情”。飞机大炮、刀光剑影等常规元素在此片中无处可寻,有的只是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悬崖峭壁等艰苦条件下巡逻的场景。在最具冲击力的自然环境中呈现人物遭遇危险时的困境,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令观者动容,产生尊崇之情。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说,国防部新闻发布和宣传一直努力破除高冷范、衙门腔。未来会越来越多地采用贴近老百姓现实生活的形式进行国防教育。‎ 国防部的举措受到很多网友的点赞,请简要分析点赞的原因,试拟出两点来。每点不超过35字。‎ ‎【答案】①短片弘扬社会主旋律(展现家园情怀),传递正能量,使观众受到深刻的国防教育。②从普通边防军人的日常工作入手,以小见大,更能够激起观众的共鸣。③国防教育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一般解题思路为:一审,即审清题意,明确答题方向;二筛,即回归文本,筛选相关信息;三整,即同类合并,归纳概括整合;四写,即根据要点,准确分条表述。解答此类题型特别注意,依据文本,但不能照搬原文,要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述。本题结合这段材料具体内容,分条概括。从内容上“在最具冲击力的自然环境中呈现人物遭遇危险时的困境,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可概括为:深刻的国防教育,展现家国情怀,传递正能量;从效果上“令观者动容,产生尊崇之情”可概括成:更能够激起观众的共鸣;从表现形式“采用贴近老百姓现实生活的形式进行国防教育”概括为:以小见大,国防教育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也是方志敏同志诞辰120周年。1935年5月,方志敏烈士在他的散文《可爱的中国》里写道:“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相信未来 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奄奄一息的中国,是万千志士怀着相信未来独立的不屈,以血泪拼得今日国民的自由;当面对百废俱兴,连一条能通铁路都没有的落后的中国,是无数最可爱的民众怀着相信未来富强的雄心,以拼搏铸就今日中国的发展奇迹。‎ 我辈青年也应永远如先辈般相信未来,怀揣希望。‎ ‎78年前面对山河破碎,国弊民穷,方志敏烈士以赤诚之心祈盼着中国光明的未来。这份相信,背后是以身许国的爱国豪情,是绝不屈服,永远革命的战斗热情。这份相信,并不盲目自大,它是由无数志士仁人以不屈斗争的鲜血堆砌的民族未来。这份希望在艰苦的岁月闪耀着,同时在今天构成我辈民族精神,流淌于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我们选择相信未来,其实是相信自己,相信每个中国人有骨气奋斗拼搏,为了祖国共谋发展蓝图。这份相信背后是无数的行动。你看,翱翔于天空的C919 ,深下九洋的蛟龙号,艳惊世界的神威太湖,中国人一直以行动证明着,我们相信未来不会遥远,中国的复兴指日可待。而我辈青年绝对不可放弃这种信念,要怀揣相信未来的希望积极投身于祖国建设之中。以行动达成未来。‎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建设两个100年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任务将在最近五年完成,到2050年,我们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使命。那时我们再相会,天更蓝,水更清,阳光正明媚。‎ 但这种相信未来绝不可化为盲目自大。在祖国日益接近复兴之际,我们绝不能以为胜利在望就盲目自信,心生懈怠。就像主席所说:“我们这一代人更要走好新长征路”。新时代有新困难,新要求,我辈青年还应以踏实肯干韧性与耐性,迎接新的挑战,绝不可盲目尊大。 北大女生宋玺毅然投戎,用青春之热洒向祖国边防 ,和志虹投身维和,以羽毛方式承载和平心愿。我辈青年应同他们一样,投身激荡的时代洪流中,不畏困难,将对祖国未来的期盼化为实际行动助力祖国发展。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绝不会忘记初心,会以踏实拼搏走好最后成功路。‎ 我们坚定相信中国未来定会光明!只要所有青年人以不懈奋斗之心砥砺前行,怀着对未来的相信,中国必将腾飞于世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最关键的是做好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本题是一道单一材料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材料含义。方志敏的名言突出了对国家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因此,可以围绕“爱国情怀”这一主题,从对国家前途保持坚定信念、发扬爱国精神、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等角度进行立意。本题要求采用议论文文体,注意论点明确、论证清晰,语言明白晓畅、富有号召力。‎ 参考立意:1.奏响爱国的主旋律。2.青年人怀揣希望,实现中国梦。3.相信未来。‎ 参考素材:1.方志敏的中国是我的中国,也曾是秦皇汉武的骄傲,是变法英杰的正道,是革命烈士的寄遗,是海外同祖无乡之人的依靠。相信吧!孔孟之仁礼,老庄之哲思,将由我们践行于此地它地千万地。稻麦油盐将遍及万万家。可见楼高车迅易瓦房牛马,森草丰饶改前时荒芜。这等成果由可爱的人民创造,也由可爱的人民共享。那时万民同乐,仰视宇宙之大,吾与子所共适。我能看见,是所有中国人,世界人,拉着手,咏而归……‎ ‎2.武汉长春钢铁咆哮,炼就中华不坏筋骨;成都辽宁飞天霸海,御敌万里之外;嫦娥行空,玉兔落月,天涯共此时;天眼圆睁,放神虚空,遥见星河动!世纪之会,中华雄起,礼交和邦,系各国于一体,视亿民同一家,里应外合,左右逢源,组装人类共同命运,犹胜春秋之盟,战国连横。那又为何不信中国腾空之未来?巨龙的眼睛不需再次由鲜血擦亮!‎ ‎3.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黄大年 结构示例:“奏响爱国的主旋律”,议论文文体。开篇对材料的三则名言进行分析,提出论点:我们需要奏响爱国的主旋律。接着从“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优秀文化沉淀”“爱国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强大的精神动力”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指出我们需要继承爱国精神,奏响爱国的主旋律。最后结合“五四运动100周年”“建国70周年”等热点,号召广大青年奏响爱国的主旋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点睛】对于材料作文题,要注重关联材料,明示立意源起,体现思维过程。所谓“关联材料”是指扣住原材料,即从这个寓言故事出发,展开论述;“明示立意源起”是指材料中有两个人物,两个观点,均可作为立意的源起。“体现思维过程”是指议论文写作,要求搭建框架,理清思路:①引:简引材料,提出论点;②阐:阐释立场,辨而有理;③议:议论说理,适而有度;④联:关联现实,回扣论点;⑤结:卒章显志,引人深思。‎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