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统招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之神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清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最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
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心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吏,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
(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春节、端午、中秋这三大传统节日可能都与月亮的运动规律有关联,其中中秋节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多来源于古老的文化礼俗。
B.商代人、春秋战国时期人、汉代人对日月之神的称呼大同小异,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古代先民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
C.根据沂南发现的汉画像石,我们可以推测,古人认为地上的昆仑山和天上的月亮联系紧密,也能推测出嫦娥是由西王母演变而来。
D.从秦汉到明清,历代秋分时期祭祀月亮都是皇家独有的礼制,这可能与神权控制有关,日月这样的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唐宋时期,中秋赏月是文人的时尚,吟咏的诗句较之以前也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唐宋士人的精神气质不同,赏月的情趣大相径庭。
B.从《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等文献来看,南宋都城杭州,上自贵家如王子皇孙,下至民间如中小商户,都在中秋夜宴饮赏玩。
C.宋代时月饼已经出现,由于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可以象征团圆,所以大约到了明朝,它逐渐成为中秋时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
D.从文人赏月的雅趣,到民间拜月的情趣,再到有心吃月饼的俗趣,节俗形态的重大变化也体现了中国民众心态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代祭祀日月的活动,大概只能由周天子及其各地的代表主持,在早晨祭祀太阳,在晚上祭祀月亮;而百姓应该没有祭祀日月的权利。
B.从商代到唐代,尽管随着人们对月亮理性认识的逐渐增强,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但是中秋赏月成为大众节日的契机还没有到来。
C.理学思想越深入人心,民间的乡族观念就会变得越强,人们对家庭的依恋情绪就更为浓烈,中秋文人赏月的常俗意义也就会变得更大。
D.宋代人在中秋节赏玩月亮,明清人把月饼作为中秋馈赠亲友的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这些节日活动也能展现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时代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走进塔里木
贾平凹
①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
②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地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
③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这里真是一块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撑一个民族的浩然之气啊!
④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做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
⑤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些沙子现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题目体现行文思路,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写路途的艰险,写油田的壮美,赞石油工人的质朴,写返程时所见胡杨不朽,赞美了石油工人的质朴和伟大。
B.文章描写进入塔里木时沿途所见,表现了塔里木风的狂暴、沙的肆虐、尘的弥漫,表达石油大会战时的艰辛,也间接表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
C.文章写塔里木油田承系着祖国石油的命运,石油工人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提高,在赞颂石油工人的文章里独树一帜,真实又丰满。
D.本文描写塔里木石油人战天斗地采石油,突出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既有含蓄的比喻、反衬,又有多处直抒胸臆。
5.作者说,走进塔里木,“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那么,作者在塔里木收获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6.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倾向领域
专业资料
文学书籍
教育文章
时事新闻
健康心理
其他资源
份额
36.30%
21.7%
15.60%
13.50%
9.10%
3.80%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10月13日)
材料二 :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日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27日
7.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 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B.材料二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C.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
D.材料四侧重于网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的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 指出这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
B.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C.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D.付费阅读提供的碎片化解答方式,难以满足消费者通过学习有所成长的需求,答案知识和思考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E.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9.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使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B. 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C. 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D. 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已示成年,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 “太宗”是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的名号,只有开国皇帝可以称祖,后继者则称宗。
C. “雍熙”是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由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 “自寅至巳”中的“寅”和“巳”指古时的时辰,分别是指凌晨三点到五点、上午九点到十一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杨业少有志向,善于作战。他年少时喜欢打猎,曾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来形容自己他日带兵的情景,长大后也屡立战功。
B. 杨业才能出众,深受赏识。太宗先后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刺史、云州观察使等,北征契丹时,任命他为潘美副将。
C. 杨业深谙军事,忠烈勇武。与辽作战前,杨业已经看出战况将不利,便让潘美用伏兵救援;战败之时仍念念不忘皇上的恩遇。
D. 杨业果敢无畏,勇挑重担。在契丹攻陷寰州时,他因众人害怕,率先出战,在无人救援的情况下,为百姓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5分)
(2)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新晴山月
文 同
高松漏疏月①,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②。
【注】 ①疏月:稀疏的月光。②络纬:一种草虫,又名“络丝娘”,即纺织娘。
14.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松下久久徘徊,不愿离去,更不愿匆匆入睡而要充分享受这良辰美景的心境。
B.五、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池塘里的荷花好像因为怕风吹,所以将叶子卷了起来,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
C.七、八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把纺织娘不停地鸣叫与自己的低吟相映照,写得十分和谐,在自问自答中结束全诗。
D.作者以诗人兼画家的双重眼光,观察和体会月夜美景,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荷卷、果落等景色,写出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寂静、清爽。
1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离骚》中,屈原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
(2)《诗经﹒氓》中以“桑”比喻女子的青春年华,以叶子新鲜润泽类比女主人年轻时候漂亮可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自比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982年,一位美国教授在校园BBS上建议用宇符“:-)”来表示笑话,这个由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此后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被
地创造出来,因此它被称为“改变历史的一张笑脸”。颜
文字是它的升级版,其显著特点是用键盘符、标点或者两者的结合体模拟出人的面部和某种身体姿态,用来方便快捷地表达和传递情绪。以QQ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被称作绘文字,“呲牙”、“偷笑”、“笑哭”等 的符号简洁而又形象,极大丰富了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GIF动画表情的传播也 ,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义创作发展阶段。
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字容易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 ),使传播效果 。表情符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其实人的社会互动也是一场关于“自我呈现”的表演。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展现个性,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
(节选自胡远珍《网络社交中表情符号的表达与象征意义分析》,有删改)
17.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运用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
B. 进行独特表情符号的自我表达,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
C. 运用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会不知不觉地使“我”完成社交所需要的塑造。
D. 进行独特表情符号的自我表达,会不知不觉地使“我”完成社交所需要的塑造。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会更加凸显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
B. 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会让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更加凸显
C. 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凸显
D. 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更加凸显准确度和可接受度的信息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源源不断 绘声绘色 如火如荼 事半功倍
B. 络绎不绝 绘声绘色 方兴未艾 一蹴而就
C. 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方兴未艾 一蹴而就
D. 源源不断 惟妙惟肖 如火如荼 事半功倍
20.下面是某报社为举办“庆祝国庆”征文活动撰写的《征稿启事》的正文,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为庆祝新中国69周年生日,为“书香资阳,文化强市”抛砖引玉,我报特举办“庆祝国庆”征文活动,向全市征集文字稿件,欢迎惠顾。征文要求:反映时代特点,文体不限,不超过1500字。大作如需斧正,编辑部将垂询作者意见。来稿请于9月20日前发至邮箱zyrbgqzw@126.com。
21.下面是某老师给学生讲解描写方法的架构图。请以“侧面描写”为陈述对象,介绍该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6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
鲛绡上的泪痕,纪念着往日的相恋;墙壁上的斑驳,记录着渐行渐远的时光;墓碑后歪扭的字迹,寻觅、呼唤着母爱……
痕迹是事物存在过的证明。有的还很清晰,甚至永久地镌刻在历史的记忆里,有的却日渐模糊,直至消失不见。
关于“痕迹”你有怎样的经历与感悟?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山江湖”协作体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
1.(3分)【答案】D “从秦汉到明清,历代秋分时期祭祀月亮都是皇家独有的礼制”有误;文章第二段最后说“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第三段又说“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第四段的开头说“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由此可以知道选项中“历代秋分时期祭祀月亮都是皇家独有的礼制”错误。
2.(3分)【答案】B “从《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等文献来看,南宋都城……”有误;倒数第三段说的是“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东京梦华录》体现的是北宋情况。
3. (3分)【答案】C “人们对家庭的依恋情绪就更为浓烈,中秋文人赏月的常俗意义也就会变得更大”有误,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最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
4.(3分)【答案】B “也间接表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分析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文章描写进入塔里木时沿途所见,表现了塔里木风的狂暴、沙的肆虐、尘的弥漫,表达石油大会战时的艰辛,是为了赞美了石油工人的质朴和伟大。故选B。
5.(6分)①油田大会战中,石油工人的艰辛及其创造的非凡成就;②石油工人壮丽的事业理想、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充满清正之气和豪情壮志;③走进塔里木后所见所闻对作者自我精神的洗礼和升华。
6.(6分)内容上:①表现了石油工人的满腔豪情,他们将豪情渗入生活、化为信仰和力量;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赞美和由衷的敬意;结构上:③和下文当今社会“有些人”的形象构成对比,突出了石油工人的英雄本色。
7.(3分)C(“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没有依据。)
8.(5分)BD(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A项中“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说法错误,这类人可能占的比例较高,但还有其它身份的人群。C项中“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不正确,原文中只是说二者变现方式的差别,并不是说互联网商业模式不符合国内创新产业热潮。E项中“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说法错误,原文中“多采用免费服务”;“必须付费”也太绝对。)
9.(4分)①国家层面要加大网络版权保护力度,鼓励相关商家合理发展;②商家层面要针对市场需求,努力提供更广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优质服务;③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更加理性,不能盲目消费,养成思考的习惯,注重能力的提高。(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两点即给满分)
10.(3分)【答案】D本题中,名词做主语的,一般要在主语前停顿,如“帝”;“”“契丹”“业”。代词做宾语的,在代词后停顿,如“之”。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作谓语,要在其后停顿,如“迁”“入雁门”“出”“大败”。若果有时间副词等,要在其前面停顿,如“复”“会”。
11.(3分)【答案】B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12.(3分)【答案】D 杨业并非“勇挑重担,因众人害怕,率先出战”,他是因监军王侁怀疑逼迫,不得已率先出战;文中也没有提到“为百姓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
13.(10分)
(1)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未几:不久;于:往,到;以:率领;护:护送)
(2)身上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被:遭受;殆:几乎;手:亲手;刃:杀)
参考译文:
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担任保卫指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国人都称他为“杨无敌”。
宋太宗亲征北汉至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想出重金得到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他们的主上刘继元主动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赶上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出发,从小路赶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契丹军队被打得大败。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
壅熙三年(986),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命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然而打了败仗。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然而,监军王侁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诸位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台瞭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最终到达谷口,望见无军队接应,捶胸大痛,只好又率领军士死战,身上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14.(3分)【答案】 B 是拟人的手法。
15.(6分)诗歌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或醉心山水的淡泊情怀)。(2分)寓情于景,(1分)首联和颈联用极细微的笔墨,描写了月夜山林中高松、月影、荷卷、果落等幽美、静谧的景色,(1分)颔联和尾联则直抒胸臆,(1分)表达自己对林中夜景的留恋、喜爱之情。(1分)(如果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16.(6分)(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7. (3分)【答案】 A
搭配不当:通过——独特的符号,改为,运用——独特的符号;成分残缺:在“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加上“的形象”。故答案选A。
18.(3分)【答案】 C根据前文内容的理解“解读文字容易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前文说的是“解读文字”的弊端,所以下面是要用转折的方式说“表情图像”的作用。所以可以排除选项AB,再在剩余的两个选项中去仔细揣摩即可得出答案。故答案选C。
19.(3分)【答案】 D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此处语境是指表情符号,所以用“源源不断”较为合适;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综合理解语境,此处指表情符号的形象逼真,所以用“惟妙惟肖”更为贴切;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此处指网络图片及表情发展的规模和形式,所以用“如火如荼”较为合适;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此处语境指效果高,所以用“事半功倍”较为合适。故答案选D。
20.(5分)①“生日”改为“华诞”或“周年”改为“周岁”。 ②“抛砖引玉”改为“添砖加瓦”。③“惠顾”改为 “惠稿 ”或“来稿”。 ④“斧正”改为“改动”。 ⑤“垂询”改为“征询”。
【解析】①“生日”指人出生之日。,也是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生日”与“周年”语意重复,可改为“华诞”或将“周年”改为“周岁”。②“抛砖引玉”,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是说自己报社举行的征文活动为“书香资阳,文化强市”做一点小小的贡献,不符合语境,可改为“添砖加瓦”。③“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此处是说欢迎大家投稿,可改为“惠稿”或“来稿”。④“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此处是说如果投稿的作品需要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动或更改,可改为“改动”。⑤“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此处是说如果投稿的作品需要改动,编辑部将征求询问作者意见,表达不得体,可改为“征询”。
21. (6分) 侧面描写是相对于正面描写而言的一种描写方法。它主要包括衬托和对比两种手法,而衬托手法又分为正衬和反衬。(内容完整 3 分,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3 分)
22.
【写作指导】本题主要考查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写作能力。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以“痕迹”为题,“痕迹”就是事物留下的形迹,它是一种经历,一种见证。回顾青春路上,你都留下过什么样的痕迹?从写作题材上看,“痕迹”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物”。可以是一叠叠的证书和漂亮的成绩单,它们是你求学路上充实的痕迹;可以是手上一个厚厚的茧和纸篓里无数张涂鸦的稿纸,它们是你漫漫写作路上的痕迹;可以是跑道上流下的点滴汗水和手上擦伤留下的伤疤,它们是你体能训练中进步的痕迹……它们见证了你由懵懂无知到沉静成熟,由低落迷茫到逐渐坚定自己的信念。成长路上,总有这样的“痕迹”。可以写“痕迹”带给生活、学习哪些启发,对自己有何意义,在未来道路上,还应留下什么样的痕迹,以及怎么留下让自己最满意的痕迹。“痕迹”也可以写“虚”的。可以是关爱、善良、理解、包容、诚信等美好情感带给自己的心灵触动,这些情感在“我”的心里留下痕迹。也可以是享受到某种心境而带来的愉悦之感在“我”心里留下的痕迹。可以选择陌生人的帮助、理解,表现大爱带给自己的感动;
可以选择与大自然神交,表现美好景色带给自己的心灵触动。特别要注意的是,行文中要有扣题意识,适时表达心理感受,表现心灵的波动,点明这些情感在“我”心里的影响力。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