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在新时代,我们要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准则和必由之路,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相契合,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要坚持辩证的方法,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有所保留、有所抛弃、有所转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前提是科学评判传统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这种评判不能仅仅凭感觉、凭主观情感,而要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形成科学的评判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标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传承和弘扬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协调、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少相关文化产品还缺乏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呈现方式与体验方式过于单一,互动性差,缺少趣味和韵味。随着数字技术及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文化的生产方式、储存方式、表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文化的传承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要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转化,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人们在形象化、互动化的感知中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出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转化,将其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使其与节日庆典、礼仪规范、民风民俗相衔接,与文艺体育、旅游休闲、饮食医药、服装服饰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等之中。‎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还要弘扬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为旨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坚守基本思想元素,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大胆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通过转化吸收、吐故纳新、博采众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摘选自夏建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推动其现代转型。‎ 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吸引力的一个原因是其呈现方式与体验方式过于单一。‎ C. 科学评判传统文化,区分好精华和糟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前提。‎ D. 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的主要目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文化具有时代性为立论前提,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问题。‎ B. 文章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提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准则和方法。‎ C. 文章在论述对待传统文化要弘扬包容精神时,关照了时代发展,关照了理论与现实。‎ D. 文章阐发了作为评价传统文化重要标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生产生活,才能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B. 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就能让其“活”起来。‎ C. 评判传统文化应有科学标准,如果仅凭感觉、主观情感评判,就会做出错误评判。‎ D. 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创新发展的原因是缺乏文化交流,不能吸纳国外的文化成果。‎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吸引力”错误,以偏概全,第三段“但不少相关文化产品还缺乏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呈现方式与体验方式过于单一,互动性差,缺少趣味和韵味”可知,并不是“缺乏吸引力”的是“不少相关文化产品”,而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阐发了作为评价传统文化重要标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错误,无中生有,第二段“其中,最重要的标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传承和弘扬”可知,只是提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并未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A项,“只有……才……”错误,第三段“将其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等之中”可知,“融入生产生活”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没有条件关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 B项,“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就能让其‘活’起来”错误,第三段“要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可知,“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 、形式和渠道”不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充分条件,故B项不符合题意; ‎ D项,“原因是缺乏文化交流,不能吸纳国外的文化成果”错误,依据第四段“还要弘扬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为旨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可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需要多方举措,由此可知“缺乏文化交流”只是一个制约因素,这是D项错误之一;依据第四段“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大胆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通过转化吸收、吐故纳新、博采众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可知,D项错误之二是“吸纳国外文化成果”不准确,应是“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答论点论据论证的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新数据显示,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用户规模预计将达2.92亿人。而从内容生产方面上看,优质内容不断深耕细化,垂直化内容生产越来越丰富,呈现出专业化趋势;从知识付费产品的形态上看,平台型产品、内容型产品、工具型产品都在不断发展,多元化趋势明显。‎ 要论知识付费领城不断发展的因素,除了分享经济的发展、移动支付等条件之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带来的新的消费形式以及当下用户消费习惯的转变。知识付费集合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的特点,通过媒体、视频音频以及社交等形式,在社交媒体中引爆和传播知识,刺激新的消费形式。用户消费习惯也在不断转变,为知识买单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地被认可,这为知识付费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用户基础。‎ 二是知识更新换代加快与竞争加剧导致的“知识焦虑”。当前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各种信息比之前任何时代都更丰富,很多人面对海量信息在筛选、吸收以促进个人提升时,往往会产生“知识焦虑”,各行各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又加剧了这种焦虑与需求,而知识付费可以相对快速地获取信息和知识,正是满足了这种“如识焦虑”人群的心理。‎ ‎(摘编自《专家解读:中国知识付费经济向上态势明显》.‎2018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自2015年以来,不少知识付费平台纷纷上线,用户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每天有1000多万用户通过各大平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购买知识付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 知识付费让知识更加亲民,被困在象牙塔里或者藏在书本里的深奥的理论,都能通过讲述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多维度向大众传播,让更多人有了掌握知识的渠道。同时,知识付费也能让传播链条不断简化,不管是向各行业专家提问、“偷听”,还是付费直接约见,网络都让学习者与讲授者的距离不断拉近,学习效率更高。‎ 然而,风光背后也有隐忧,目前对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均到课率仅为7%,虽然使用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是能持续学习并持续付费的用户并不多。‎ 作为服务消费的新兴业态,走进千家万户的知识付费正在展开一幅崭新的蓝图,以此为开端,互联网也正在推动包括传媒、出版、教育等相关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未来,必然有更多新鲜的改变吹入城市和乡村的每个角落,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 (摘编自《优质知识供给仍需深耕》,‎2018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知识就是财富”渐渐变成了现实。知识付费受到青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互联网海量信息,让需要找到有价值内容的用户付出了不小的时间成本。对网民而言,通过付费,筛选出最有效的知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是一种有效的互联网学习方式。‎ 但是,随着知识付费概念走红,短时间内各种如识付费平台一拥而上,致使行业参差不齐。在知识付费市场刚刚兴起的时候,许多内容生产者的确在吸引消费者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拿出了不少“干货”“硬货”,然而,在经济利益驱使下,部分平台运营者开始投机取巧,不再愿意扮演“知识提供商”,而是成为“知识中间商”,内容的“剪刀手”和“搬运工”,令消费者大失所望。‎ 知识付费行业要良性运行,必须坚持“内容为王”,通过不掺水的、专业的、有价值的知识,让消费者真正学有所得,感到物有所值,才是知识付费迎来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标,对于提供相关产品的平台来说,唯有拓宽知识生产者的来源渠道,让更多在各个领域“术业有专攻”的人才参与到知识付费的内容生产中,才能从根本上解法知识付费优质内容不足的问题。‎ ‎ (摘编自《知识付费内容要有“干货”》,‎20l8年5月14日《经济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2015年以来.知识付费用户数量快速增长,预计2018年用户规模将达到2.92亿人。‎ B. 知识付费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消费业态,正在推动某些相关的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 C. 知识付费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内容生产专业化和产品形态多元化两大明显趋势。‎ D. 互联网海量信息让有需求的用户付出的时间成本过大,是知识付费受青睐的最根本原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享经济的发展、移动支付的便捷、用户消费习惯的转变以及“知识焦虑”等因素,促进了知识付费领域不断发展。‎ B. 当前社会,知识更新快,信息目渐丰富。在筛选、吸收时很多人产生了“知识焦虑”,而日益激烈的竞争又加剧了焦虑。‎ C. 知识付费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优点于一体,通过多种形式在社交媒体中传播知识,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 D. 知识付费行业要良性运行,健康发展,关键是坚持“内容为王”,提供有价值的知识,让消费者真正感到物有所值。‎ ‎6. 知识付费有何优势和不尽人意的表现?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C ‎ ‎6. 优势:①让知识更加亲民,拓展了掌握知识的渠道;②让传播链条不断简化,学习效率更高;③节约时间成本,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不尽人意的表现:①产品平均到课率低,持续学习并付费的用户不多;②平台一拥而上,行业参差不齐;③部分平台运营者投机取巧,优质内容不足。‎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问题。‎ B项“正在推动某些相关的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张冠李戴,据材料二第四段“作为服务消费的新兴业态,走进千家万户的知识付费正在展开一幅崭新的蓝图,以此为开端,互联网也正在推动包括传媒、出版、教育等相关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可知,“正在推动某些相关的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的是“互联网”,而不是B项所说“知识付费”,故B项错误。‎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 C项,“知识付费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优点于一体”错误,材料一第三段“知识付费集合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的特点,通过媒体、视频音频以及社交等形式,在社交媒体中引爆和传播知识,刺激新的消费形式。用户消费习惯也在不断转变,为知识买单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地被认可,这为知识付费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用户基础”可知,原文是说“集合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特点于一体”,而不是C项所说“优点”。‎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要求回答两方面问题:“优势”与“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同时题干指明区间“材料二、三”,考生回归原文,逐句筛选,整合出要点即为答案。‎ 据材料二第二段“知识付费让知识更加亲民,被困在象牙塔里或者藏在书本里的深奥的理论,都能通过讲述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多维度向大众传播,让更多人有了掌握知识的渠道”可知,知识付费让知识更亲民,让更多人有了掌握知识的新渠道;据材料二第二段“知识付费也能让传播链条不断简化,不管是向各行业专家提问、‘偷听’,还是付费直接约见,网络都让学习者与讲授者的距离不断拉近,学习效率更高”可知,知识付费让传播链条不断简化,学习效率更高;据材料三第一段“对网民而言,通过付费,筛选出最有效的知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是一种有效的互联网学习方式”可知,知识付费能让人们利用碎片时间学习,节约了时间成本;以上是知识付费的优势。‎ 依据材料二第三段“目前对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均到课率仅为7%,虽然使用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是能持续学习并持续付费的用户并不多”可知知识付费产品平均到课率低,持续学习并付费的用户不多;依据材料三第二段“随着知识付费概念走红,短时间内各种如识付费平台一拥而上,致使行业参差不齐”可知知识付费平台一拥而上,行业参差不齐;据材料三第二段“在经济利益驱使下,部分平台运营者开始投机取巧,不再愿意扮演‘知识提供商’,而是成为‘知识中间商’,内容的‘剪刀手’和‘搬运工’,令消费者大失所望”可知,部分知识付费平台运营者投机取巧,内容令消费者很失望。不尽人意的表现:①产品平均到课率低,持续学习并付费的用户不多;②平台一拥而上,行业参差不齐;③部分平台运营者投机取巧,优质内容不足。以上均为知识付费的不足之处。‎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错 误 ‎——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 张晓风 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诗人郑愁予有首诗,题目就叫《错误》,末段那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几十年来像一根名笛,不知被多少人吹响。‎ 历史上的周瑜雅擅音律,即使喝了酒之后,仍然可以辨出乐工弹奏的音乐的错误。当时民间有首歌谣唱道:“曲有误,周郎顾。”后世的诗人多事,故意翻写了两句:“欲使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真是无限机趣,描述弹琴的女孩贪看周郎的眉目,故意多弹错几个音,害他频频回首,风流倜傥的周郎哪里料到自己竟掉进了弹琴素手甜蜜的陷阱。‎ 在中国,故事里的错误也仿佛是那弹琴女子在略施巧计,是善意而美丽的——想想如果不错几个音,又焉能赚得你的回首呢?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要了。如果你看到《花田错》《风筝误》等戏曲,不要觉得古怪,如果不错一次,哪来的故事呢!‎ 我们先来讲《红楼梦》吧,女娲炼石补天,偏偏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本来三万六千五百是个完整的数目,非常精准正确,可以刚刚补好残天。女娲既是神明,她心里其实是明白的,但她存心要让一向正确的自己错一次,要把一向精明的手段错一点。“正确”,只是对工作的要求,“错误”,才是她乐于留给自己的一道难题,她要看看那块多余的石头,究竟会怎么样往返人世,出入虚实,并且历经情劫。‎ 就是这一点点的谬误,于是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便有了一块顽石,而由于有了这块顽石,又牵出了日后的通灵宝玉。‎ 整个一部《红楼梦》,原来恰恰只是数学上的差错而滑移出来的轨迹,并且逐步演绎出一连串荒唐幽眇的情节。世上的错误往往不美丽,而美丽又每每不错误,唯独运气好碰上“美丽的错误”才可以生发出歌哭交感的故事。‎ ‎《水浒传》楔子里的铸错则和希腊神话故事“潘多拉的盒子”有些类似,都是禁不住好奇,去窥探人类不该探究的奥秘。但相较之下,洪太尉打开“伏魔之殿”又比潘多拉打开“盒子”复杂得多。他走完了三清殿,到了右廊后一所去处,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建筑:门缝上交叉贴着十几道封纸,上面高悬着写着“伏魔之殿”四个字的牌额,据说从唐朝以来八九代天师每一代都亲自再贴一层封条,锁孔里还灌了铜汁。洪太尉禁不住诱惑,竟打烂了锁,撕下封条,撞进去,搬走石龟,最后又掘起一块大青石板,这才看到下面原来是万丈深渊。刹那间,黑烟上腾,散成金光,激射而出。仅此一念之差,他放走了三十六座天罡星和七十二座地煞星,合共一百零八个魔王。《水浒传》里一百零八个好汉便是这样来的。‎ 中国的历史当然不该少了尧舜孔孟,但如果不是洪太尉在伏魔殿那一搅和,我们就要失掉夜奔的林冲或醉打山门的鲁智深,想来那也是怪可惜的呢!‎ 一部《镜花缘》又是怎么样的来由?说来也是因为百花仙子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因此便有了多位花仙被贬入凡尘的情节。犯了错,并且以长长的一生去弥补,这其实也正是大部分的人间故事吧!这一段段美丽的错误都好得令人艳羡称奇!‎ 从比较文学的观点来看,有人以为中国故事里往往缺少叛逆英雄。像宙斯,那样弑父自立的神明,像雅典娜,必须打开父亲脑袋自己才跳得出来的女神,在中国是不兴有的。就算捣蛋精的哪吒太子,一旦与父亲冲突,也万不敢“叛逆”,他只能“剔骨剜肉”以还父母罢了。‎ 中国的故事总是从一个小小的错误开端,诸如多了一块没被补天的石头,失手打了一件琉璃盏。不是叛逆,是可以被谅解的小过小误,是失手,是大意,是一时兴起或一时失察。“叛逆”太强烈,那不是中国方式。中国故事只有“错”,而“错”这个字既是“错误”之错,也是“交错”之错,交错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只是两人或两事交互的作用——在人与人的盘根错节间就算是错也不怎么样。像百花之仙,待历经尘劫回来,依旧是仙,仍旧冰清玉洁馥馥郁郁。就算在受刑期间,那也是一场美丽的受罚,她们是人间女儿,生当大唐盛世,个个“纵其才而横其艳”,直令千古以后,回首乍望的我忍不住意飞神驰。‎ 年轻,有许多好处,其中最足以傲视人者莫过于“有本钱去错”。年轻人犯错,你总得担待他三分——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要他们每人念几十首诗,录在录音带上交来。有的学生念得极好,又念又唱,极为精彩。有的却有口无心,苏东坡的“一年好景君须记”,不知怎么回事,有好几个学生念成“一年好景须君记”,我听了,一面摇头莞尔,一面觉得也罢,苏东坡大约也不会太生气。本来的句子是“请你要记得这些好景致”,现在变成了“好景致得要你这种人来记”,这种错法反而更见朋友之间相知相重之情了。‎ 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错,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岔路。岔路亦自有其可观的风景,“曲径”似乎反而理直气壮可以“通幽”。错有错着,生命和人世在其严厉的大制约和惨烈的大叛逆之外也何妨采中国式的小差错小谬误或小小的不精确。让岔路可以是另一条大路的起点,容错误是中国故事里的美丽情节。‎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流倜傥的周郎哪里料到自己竟掉进了弹琴素手甜蜜的陷阱”这一句中的“弹琴素手”运用借代的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丰富的画面感。‎ B. 文章说“‘叛逆’太强烈,那不是中国方式”,“中国方式”指的是可以被谅解的小过小误,是失手,是大意,是一时兴起或一时失察。‎ C. “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要了”,说明善意而美丽的错误是中国故事里普遍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演绎出美丽的故事。‎ D. 从前文故事中的错误写到倒数第二段生活中的错误,说明故事中的错误和精彩在生活中也有,这样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8. 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9. 在文中,作者选取了中国故事中的哪几个“错误”?根据这些内容,概括文中“错误”的含义。‎ ‎【答案】7. C 8. 行文思路:①开篇点题,并以郑愁予的诗作《错误》引出中国故事中的“错误”。②接着用中国故事进行阐释。③然后再用现实生活中的错误说明“有时错误也能演绎出精彩”。④最后呼应开头,总结全文,提醒人们要学会包容“一些小小的、无心的过失或错误”,卒章显志,升华主旨。 ‎ ‎9. ①由周瑜醉后仍能听出乐工的错误写到弹琴女子故意弹错,只为换得周郎的回首。②《红楼梦》中女娲补天时多了一块没被补天的石头,才有了后面一系列歌哭交感的故事。③《水浒传》中洪太尉禁不住诱惑,放走了一百零八个魔王,后面才有了梁山好汉扶弱济贫的故事。④《镜花缘》中的百花仙子因为犯了一点小错,才有了后来多位仙子被贬入凡尘的情节。“错误”具体指中国故事开端中常见的善意而美丽的小小的差错、无心的过失。主旨:在中国,错误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一些小小的、无心的过失或错误,常常是善意而美丽的,人们要学会包容它。‎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基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见错误类型有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C项,“只有这样才能演绎出美丽的故事”说法过于绝对,第三段“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要了。如果你看到《花田错》《风筝误》等戏曲,不要觉得古怪,如果不错一次,哪来的故事呢!”,意思是说“错误”对中国故事“有时几乎”必要,比如《花田错》《风筝误》等戏曲里的错误,说明“错误”是中国故事里的普遍现象,但文意没说错误是“演绎出美丽的故事”的必要条件,故C项“只有这样才能演绎出”说法太绝对,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散文结构思路的分析、把握能力。解答本题,要考生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为基础,对文本的内容筛选整合成合适的要点。‎ 文章开篇第一段就说“在中国,错误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并用郑愁予《错误》诗佐证,第二段用女子故意弹错琴音,只为换得周郎的回首的故事来佐证,引出第三段“在中国,故事里的错误也仿佛是那弹琴女子在略施巧计,是善意而美丽的”,提出要点:中国故事里的错误是善意而美丽的。‎ 接着,作者以第三段“看到《花田错》《风筝误》等戏曲,不要觉得古怪,如果不错一次,哪来的故事呢!”、第四到六段写《红楼梦》“整个一部《红楼梦》,原来恰恰只是数学上的差错而滑移出来的轨迹,并且逐步演绎出一连串荒唐幽眇的情节”、第七到八段写《水浒传》“如果不是洪太尉在伏魔殿那一搅和,我们就要失掉夜奔的林冲或醉打山门的鲁智深,想来那也是怪可惜的呢!”、第九段写《镜花缘》“这一段段美丽的错误都好得令人艳羡称奇!”等中国文学里的例子证明中国故事里的错误造就了美丽。‎ 然后,第十段和十一段“有人以为中国故事里往往缺少叛逆英雄。像宙斯,那样弑父自立的神明,像雅典娜”“中国的故事总是从一个小小的错误开端”,作者比较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突出中国故事里错误是美丽的;‎ 最后,第十二段回归现实生活,写自己学生“这种错法反而更见朋友之间相知相重之情了”说明错误也能有演绎出美好;第十三段“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错,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岔路”“让岔路可以是另一条大路的起点,容错误是中国故事里的美丽情节”卒章显志,呼吁大家包容一些“小小的过错”“无心的过失”。‎ 考生整合以上信息,容易概括出本文思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理解文学作品中关键词语内涵的能力。筛选文中的关键句、过渡句、点睛句等,把握内容,注意内容的表达是:“某人做某事,有某结果”。然后考生理解内涵,要适度考虑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等,答案用词要准确简明。依据“中国故事”“哪几个”“错误”,考生可以快速定位第二到九段,第二段“弹琴的女孩贪看周郎的眉目,故意多弹错几个音,害他频频回首”,写的是女子故意弹错琴音,只为让擅长音律的周郎回首的故事;第三段“在中国,故事里的错误也仿佛是那弹琴女子在略施巧计,是善意而美丽的”“如果你看到《花田错》《风筝误》等戏曲,不要觉得古怪,如果不错一次,哪来的故事呢!”,举戏文中的错误造就美丽的例子来说明“中国故事”中错误是善意而美丽的,但属于略写,没有具体展开故事,考生可以不作为答案;第四到六段写《红楼梦》“就是这一点点的谬误,于是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便有了一块顽石,而由于有了这块顽石,又牵出了日后的通灵宝玉”“整个一部《红楼梦》,原来恰恰只是数学上的差错而滑移出来的轨迹,并且逐步演绎出一连串荒唐幽眇的情节”写女娲的一次“错误”才生发了《红楼梦》“歌哭交感的故事”;第七到八段写《水浒传》“仅此一念之差,他放走了三十六座天罡星和七十二座地煞星,合共一百零八个魔王。《水浒传》里一百零八个好汉便是这样来的”写洪太尉的错误才有了梁山好汉的故事;第九段写《镜花缘》“因为百花仙子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因此便有了多位花仙被贬入凡尘的情节”写仙子的错误,才有了后来“好得令人艳羡称奇”的美好。据此,考生可以答出四个故事。‎ 概括“错误”的内涵,考生依然要逐一筛选原文语段,第二段“在中国,故事里的错误也仿佛是那弹琴女子在略施巧计,是善意而美丽的”“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要了”;第五段“就是这一点点的谬误,于是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第九段“因为百花仙子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因此便……一段段美丽的错误都好得令人艳羡称奇!‎ ‎”可知,“错误”是中国故事开端中常见的善意的小小差错,让故事更美丽。结合第十三段“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错,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岔路”“让岔路可以是另一条大路的起点,容错误是中国故事里的美丽情节”,呼吁大家包容“小小的过错”“无心的过失”,卒章显志。‎ ‎【点睛】‎ 理清散文思路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概括段意、划分层次。二是捕捉“线索”,而充当“线索”的事物常有这样几类:①核心事件;②某种感情;③具体物件;④时空变化。三是分析某些表现技巧的作用,比如分析能体现文章思路的铺垫、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技巧的作用。抓住关键,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如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思考文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另外,也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眼等,因为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时已改宁越府,命知府王显宗开郡学,因以濂及叶仪为《五经》师。明年三月,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濂亦首用文学受知,恒侍左右,备顾问。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实,量其中而奏之。甘露屡降,帝问灾祥之故。对曰:“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春秋》书异不书祥,为是故也。”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下礼部议,复其官,春秋祭葬所。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B. 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C. 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D. 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经:易、书、乐、礼、春秋五部经典,汉时订为五经。为儒家讲学的重要典籍。‎ B. 剖符:剖分信符。汉朝封功臣时,将作为信物的符节,剖分为二,一分交给受封者保存。‎ C. 爵: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D. 黍:黍是中国最早用于耕作的植物之一,也是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之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濂为人孝顺父母。宋濂因举荐被授为翰林编修,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没有接受朝廷任命,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 B. 宋濂是明朝开国时期的著名文臣。宋濂很有才学,做官后以文学之长受到朱元璋的赏识,作为顾问随侍朱元璋左右。‎ C. 宋濂为官谨慎,为人正直。茹太素上万言书惹皇上震怒,宋濂让皇帝心平气和。茹太素的意见才全都被采纳。‎ D. 宋濂文风可与古代作者媲美。外国前来进贡使者都知道宋濂,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 ‎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 ‎(2)“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答案】10. B 11. A 12. C ‎ ‎13. (1)《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如能遵行,那么奖赏和惩罚就会公正,天下也能够平定!‎ ‎(2)“茹太素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刚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阅茹太素的上书,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断句类选择题往往可用排除法,本身难度不大,比较选项异同,往往只有两三处断句不同,依据上下句的字词、结构搭配和句间逻辑关系,容易判定。B项,“群臣”是太祖“问”宋濂的关联对象,“臧否”是太祖“问”的内容,即太祖询问宋濂群臣的善恶优劣,故“问”和“群臣臧否”不能断开,故排除A项、C项;“善者”对“不善者”,“臣知之”对“不能知也”,语意相对比,且每句意思已经完整,故“臣知之”后应该断句,故排除D项。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A项,“五经:易、书、乐、礼、春秋五部经典错误,“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并不包括“乐”。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C项,“茹太素的意见才全都被采纳”错误,依据原文“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中的“帝览其书,有足采者”可知,皇帝认为茹太素的意见“值得采纳”,而没说“茹太素的意见才全都被采纳”。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乃”:判断句的标志,是;“苟”:如果;“适中”:公正。‎ ‎(2)“于陛下”,状语后置,于陛下尽忠,对陛下尽忠;“方”,刚刚;“恶”,怎么;足采者,可取之处。‎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兼词等往往都被设置为得分点,一定要依据前后语境补充出相应的主语、宾语、介词等,对难翻译的地方,要依据语境的提示,结合文中事件发展的逻辑事理合理推出。‎ ‎【译文】‎ 宋濂,字景濂,其祖先是金华潜溪人,到宋濂这一辈才迁至浦江。宋濂幼时聪敏,记忆力强,就学于闻人梦吉,精通《五经》,后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又在柳贯、黄溍门下游学,他们两人都极推崇宋濂,自谓不如他。元至正年间,宋濂因举荐授为翰林编修,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坚辞不就,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十余年后,朱元璋攻取婺州,召见宋濂。当时婺州已改为宁越府,知府王显宗奉命开郡学,故聘请宋濂及叶仪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月,由于李善长的举荐,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一起应征来到应天,授为江南儒学提举,奉命讲授太子经,不久又改撰起居注。宋濂比刘基大一岁,两人都起于江南,皆负重名。宋濂则以文学之长受到朱元璋的赏识,随侍朱元璋左右,作为顾问。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左氏传》,宋濂进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如能遵行,则赏罚公正适中,天下便可平定!”当太祖剖符封功臣时,召宋濂前来商议怎样封五等爵位。宋濂住在大本堂,通宵达旦,引鉴汉、唐前例,择其适用部分奏报皇上。后来当上天屡降甘露时,太祖又问其中是否意味着有灾异或祥瑞,宋濂回答说:“天子不是受命于天,而是受命于人,美德的基础并不是祥瑞,而是仁义。《春秋》只记灾异,不书祥瑞,就是这个道理。”宋濂性情诚恳谨慎,长期在宫中为官,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太祖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并说:“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我了解他们,而对那些不善之人,我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这是不敬,是诽谤,是违法。”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阅茹太素的上书,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并直呼宋濂的字说道:“若不是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上书言事的人了。”于是太祖又当场称赞宋濂说“: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其次是贤人,再次为君子。宋景濂为朕效力十九年,从未说过一句假话,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始终如一,他岂只是君子,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宋濂相貌丰伟,满脸美髯,眼睛近视却很明亮,能在一粒黍子上面写几个字。从少到老,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对学问无所不通。宋濂文风淳厚而飘逸,可与古代作者媲美。甚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多次问起宋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四方学者都称宋濂为“太史公”,而不称其姓氏。宋濂虽以白发老者随侍朱元璋,其功业、爵位却比不上刘基,而一代礼乐制作,宋濂所裁定的居多。第二年,宋濂逝于夔,终年七十二岁。于是,孝宗便将此事下到礼部商议,恢复宋濂原官职,每年春秋两季在其所葬之地举行祭祀。正德年间,又追封谥号文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和董传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②,强随举子踏槐花③。‎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④。‎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⑤新湿字如鸦⑥。‎ ‎【注】①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即将赴汴京春试。②瓠叶:化用《诗经·小雅》“幡幡瓠叶,采之亨之”(“亨”同“烹”)的典故,言其宴席上菜肴粗陋、简约。③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正是举子应试的时间,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④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⑤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⑥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本应写作“生涯裹粗缯大布”,词人颠倒词序增强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清贫是董传的生活常态。‎ B. 颔联连用两个典故,说明董传志向远大,不甘心过这粗茶淡饭的贫苦日子,决心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 C. 颈联中“寻春马”“择婿车”两个典故,暗含苏轼对董传的讽劝,希望他不要被京城的浮华迷乱了心智。‎ D. 诗歌刻画了董传形象,他虽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不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15. 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对董传生活贫困、久滞不仕关切与同情。“粗增大布裹生涯”、“囊空不办寻春马”均言其清贫苦寒。②对董传饱读诗书、乐观向上的非凡气度的肯定与赞许。“腹有诗书气自华”言其不同寻常的精神风骨。③对董传积极进取、金榜题名的鼓励与祝福。“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鸡”是对董传给予的鼓励,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扬眉吐气。‎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暗含苏轼对董传的讽劝,希望他不要被京城的浮华迷乱了心智”错。这两句诗是苏轼鼓励董传的话,苏轼认为有钱没钱不是问题,考中才是硬道理,那时什么都会有。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粗缯大布裹生涯”,写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身。“囊空不办寻春马”,“寻春马”是暗用孟郊《登科后》的典故。这里苏轼是说董传即便登科也没钱置办马匹,像孟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对董传生活贫困、久滞不仕的关切与同情。“腹有诗书气自华”,赞杨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这两句诗是承接上两句,继续对董传给予鼓励,希冀董传能够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对董传积极进取、金榜题名的鼓励与祝福。‎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 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是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焚烧椒兰时的情景,以“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宫车经过时的情形。‎ ‎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为师者要重视“道”,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传道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答案】 (1). 所欲有甚于生者 (2). 所恶有甚于死者 (3). 烟斜雾横 (4). 雷霆乍惊 (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6). 小学而大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在理解句意、思想情感的基础上识记,做好积累,根据句中艺术手法、意境特征、思想情感等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1)依据“《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是心’指”,容易推知答案;(2)依据“描写焚烧椒兰时的情景”“形容宫车经过时的情形”,容易推知答案;(3)依据“为师者要重视‘道’,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传道解惑”“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容易推知答案。易错字:甚、恶、霆、乍、授、读、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俨然已是纪录片行业的“网红爆款”。让国宝开口说话的新颖角度、适应网络传播的“微纪录”样式、贴近年轻人日常的“萌言萌语”、各路高科技齐上阵的视觉奇效……都是助力《如果国宝会说话》成功的要素。但真实记录,才是纪录片的生命,一切的创新和包装都是为“真实”服务的,如果 ,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让内容失真,反而会 ,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 ‎( )。不可否认,该系列纪录片在视觉呈现上 ,但为了追求这种好看却让内容失了真,在镜头前用戏剧化的手段来演绎历史,其根本目的是迎合后现代文化中的消费主义。反观《如果国宝会说话》,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 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一集5分钟,能打磨大半年。”这句话道出该片制作的关键在于 。第二季创作扩大了文物选取范围,更为全面地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轨迹。另外,来自全国的50多家博物馆参与支持拍摄,使作品更加贴近学术前沿。而在制作层面,进一步采用新技术,呈现出精彩的动画演示。‎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舍本逐末 削足适履 光彩夺目 精雕细琢 B. 本末倒置 生搬硬套 光彩夺目 如琢如磨 C. 舍本逐末 生搬硬套 美轮美奂 精雕细琢 D. 本末倒置 削足适履 美轮美奂 如琢如磨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争议不断 B. 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存在争议 C. 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有争议 D. 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争议不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 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B. 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 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C. 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 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D. 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 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答案】17. A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词语成语,多练习辨析近义词和成语。辨析时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程度不同,前者指放弃根本的、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求末弃本,程度较重;后者指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形容重末轻本,程度较轻;根据“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意思是说指追求视觉冲击和画面质感,把别的都放弃了,应选“舍本逐末”,排除BD两项;‎ ‎“削足适履”,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生搬硬套”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经验等。“削足适履”和“生搬硬套”相比,前者更形象、更贴切;根据“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反而会_____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表示不合理地牵就凑合,照搬,宜选“削足适履”,排除BC两项;‎ ‎“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以上按第 7‎ ‎ 版《现代汉语词典》所释)词义范围扩大,但形容“该系列纪录片在视觉呈现”肯定不妥。故用“光彩夺目”。‎ ‎“精雕细琢”,对玉器仔细地雕琢,后来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认真细致;“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后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根据“一集5分钟,能打磨大半年”的语境,意思是说5分钟的成品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完成,故选“精雕细琢”。‎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选项。本句上文讲述的是“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让内容失真,反而会削足适履,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这是谈论的关于纪录片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下面谈论的争议就是围绕这一点的,所以用“在这一点上”承接上文较合适,用“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与上文衔接不紧凑,排除 A、C 项;比较BD两项,“争议不断”强调的是争议的时间长,与下文的内容衔接不紧凑,排除D项。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句中前一分句写“观众”,后一分句写“精华内容”,说明分句主语不同,遵循异主关前原则(分句主语不同,第一个关联词放在第一个主语之前),故应为“虽然观众……但……”,故排除B、C项;“被……所吸引”结构混乱,正确表述应为“被……吸引”,排除A、B项;“抓住眼球”搭配不当,可改为“抓住人心”,排除A、 C项。故选D。‎ ‎【点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病句辨析题,不少病句有明显的标志词语,只要我们“炼”就一双慧眼,盯住这些标志词语,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径。比如介词、动词、代词、并列词、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数量词、成语、修饰语等,有的病句虽然没有标志词语,但是我们可凭借病句表现出来的症状,依据高考病句的六大类型进行排查。类型不多,只要训练方法得当,适当做一些练习,见多识广,形成能力,依“法”诊断并不难。‎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①________,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②________。其实,只要愿意,③_________,你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答案】① 我们并不习惯给予 ②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③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将材料一概括成一个五字短语,然后与材料二所给短语组合,写出下联。材料二中所给短语作答时只写序号即可。‎ 材料一 国内首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面对欧美公司的漫天要价,我们的技术团队决定自己攻坚克难。历时9年,造出了世界上里程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让“中国造”桥梁大步迈向世界,遍及亚洲、美洲、欧洲,正在成为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 材料二 ‎①潜龙入地 ②无分睛阴 ③审潮涌 ④顶超众岑 ⑤终年盐雾侵侵 ⑥蜿蜒千寻 ⑦观台风 上联:桥接港珠澳横贯南雉彩凤凌波迤逦百里迎日出伴星斗尽日车流滚滚不舍彼此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技惊亚美欧④①⑥③⑦⑤②‎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拟写对联、选句排序的能力。答题前,先审题,本题要求考生先用一个5字短语概括材料一主要内容,然后结合材料二的短语组成下联,材料已提供了上联。结合上联提供的短语,可组织部分内容。“不舍彼此”对下联“无分睛阴”;“尽日车流滚滚”对下联的“终年盐雾侵侵”;根据平仄互对的原则,下联的“审潮涌”对上联的“迎日出”,“观台风”对“伴星斗”;结合“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我们的技术团队决定自己攻坚克难”“历时9年,造出了世界上里程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让‘中国造’桥梁大步迈向世界,遍及亚洲、美洲、欧洲,正在成为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提炼关键信息可知,材料一主要说港珠澳大桥的技术已经追赶上了亚洲、美洲、欧洲,结合上联对应位置的“桥接港珠澳”,可知下联该位置的句子结构,动词+三个名词,然后可概括为“技惊亚美欧”。最后排序为:技惊亚美欧④①⑥③⑦⑤②。‎ ‎【点睛】对联的考查,属于语言表达部分,考查点比较全面,包括修辞手法,句式仿写,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因此对联对学生的要求极高。要想把对联补充好,需要了解对联的知识: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兰州交通大学三名学生不满试题太简单,写公开信向校领导反映问题。建议信直言,当前大学校园中,学校部分考试试题与往年试题重复率高达80%以上,其他的试题也极为简单,“只要考前翻过书,就都能答上”。写信学生说,考试试题简单,让原本能够拉开差距的考试,出现“人人都是90多分”的结果。“比别人多学的50%的知识好像白学了。”他们要求,学校应提高考试试题的难度,真实反映学生水平,让不知努力的同学“疼一疼”。‎ 对于这三名学生的做法,你有怎样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范文】‎ 让不努力的人“疼一疼”‎ 一般来说,学生只会抱怨考试太难,但近日兰州交通大学却发生一件怪事儿,三名学生给校长上书,竟是控诉考试太过简单,不能拉开差距的考试,不能体现教育公平原则!此言得之!我为他们的观点点赞!‎ 三名学生用词犀利,直指学校 出题存在许多问题:部分课程考试题型单一、试题过于简单、考题与往年重复率高、人人都是90多分、比别人多学的50%的知识好像白学了……是啊,学霸的道理很简单,如何体现教育选优选先的作用,如何能让先进更前进,让后进大步跟上前?如此大公平大锅饭,人人都是学霸,如何体现高校老师的认真出题态度,如何让高校老师提升自我专业水平,不断精进业务素养?如此大公平大锅饭,人人都是学霸,让考试变得流于形式,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知识水平的意义完全丧失,明显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 君不见,一些学生平时该学不学,疯狂玩耍,考前几天突击基本概念,因为题目简单,通过考试毫无压力;君不见,因为成绩没有差距,贪玩不学、投机取巧的学生常自诩聪明,肆意贬低埋头读书的同学“就知道死读书,有什么用啊,还没我考得好”;君不见,“好学生”的身份因此难以得到认可,一些原本认真学习的同学产生一种质疑努力的想法,开始学着疯耍,混迹于“抱佛脚”之流,助长了投机取巧的不正之风。‎ 所以,大学考试应该区分出优良中差,让考试成为一面照妖镜,照出那些懒惰者、抱佛脚者、混日子者,毕竟大学生就是学生,对检测专业知识和学习情况的考试就该从平时一点一点认真地抓起,踏实学习,充实提高,方不负曾经过五关斩六将的高考岁月和真情自我!‎ 那些整天忙着打游戏逛街、购物恋爱的同学,那些整天忙于社团协会活动的、游走各个协会的同学,那些整天忙于拉拢关系、争取各种加分证书的同学,都请多花一点时间做笔记、查资料,把自己的课业学好了、夯实了,莫做舍本逐末的人!莫做轻飘无根之人!‎ 当然,大学老师们也要苦练内功,提升自我,创新课堂模式,把牢考试尺度,建构更加自由灵活的平台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莫让气氛压抑的课堂成为学生昏昏欲睡、沉溺手机的借口。学霸们也继续充实自我,用实力证明学霸不仅考试好,更能力强!‎ 无论大学还是社会,让优者更优,让不努力的人“疼一疼”,这是教育最基本的公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要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用关键词句法、以果溯因法、情感倾向法等理解材料中心及观点态度,进而才能有的放矢地阐述考生自己对这三个学生做法的评价,运用道理论证、事例论证等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可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等其他问题,只要文体明确即可。‎ 兰州交通大学的这三名学生要求“学校提高考试试题的难度,真实反映学生水平,让不知努力的同学‘疼一疼’”是出于什么原因考虑呢?“不满试题太简单”“学校部分考试试题与往年试题重复率高达80%以上,其他的试题也极为简单,‘只要考前翻过书,就都能答上’。”用情感倾向法思考“试题太简单”的结果呢,“让原本能够拉开差距的考试,出现‘人人都是90多分’的结果”意思是批判这样的考试背离了考试选优选先的作用,人人都是高手和学霸,大锅饭貌似大公平,实际有违考试的初衷,使考试走过场、流于形式。“比别人多学的50%的知识好像白学了”是勤奋的学霸们的感觉,即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却没有体现出相应的分数和成绩,所以感觉“白学了”,这个观点是说这样的考试让学不学一个样,多学无益,那以后还会有谁更努力更勤奋地学习呢?所以材料暗含了以下内容:这样流于形式的考试是对勤奋者的不尊重,对“天道酬勤”观念的打脸,对懒惰者的关爱和呵护,对投机者的默许,对提升专业知识的嗤之以鼻,对公平教育的当头一棒。这样的结果伤害的是学霸的心,是勤奋者的心,是公平教育的心。所以这种走形式的考试表面公平,实际最不公平。‎ 那么该如何做呢?“提高考试试题的难度,真实反映学生水平”。如何“真实反映水平”呢?材料里表面只写了三个学生(勤奋的学霸),实际还有“不知努力的同学”“校领导”,深层挖掘,还有“试题”关联的出题者即大学老师,还有“当前大学校园”即整体的大学教育环境。考生顺着这几个对象思考,分析每个角色在这个事件中应该做的和实际在做的,容易写出本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措施和未来展望。‎ 立意:‎ 让不知努力的同学“疼一疼”;‎ 教育公平,你我共建;‎ 莫让大学考试流于形式;‎ 大学,请握紧“考试”这把标尺!‎ ‎……‎ 素材:‎ ‎1.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⒃,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西方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曾指出:“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就是分配正义。”这其中的“社会公平”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教育公平的问题。当前中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政策的倾斜看似荒谬不合理,实则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地维护教育公平分配正义。我们不能否认沿海考生的努力及成就,但受制于不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影响,让沿海考生与西北内陆的考生同台竞技,无疑只会加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不同地域关系的紧张程度。因此,适当地“照顾”西北考生,是我国教育理念的一次提升和进步。卷面的分数已不再是衡量教育成效的尺度,卓有成效地挖掘每个个体内在潜能并赋予个体追求自我幸福生活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3.在应试教育独霸天下的今天,成绩的高低成为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一个个冰冷的数字阻碍了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它们逐渐成为枷锁,禁锢了本应思绪迸发的想象力,束缚了本应大步前进的步伐。成绩好便被认定为好学生,成绩差则一律被默认为一无是处。于是,本应被大力提倡的教育公平在成绩单面前“灰飞烟灭”,留下被“烟火烧伤”的学生的心。以成绩论英雄曾经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可历史也告诉了我们,八股文束缚了多少才华横溢的书生,掩盖了多少本应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的人的光芒。‎ 结构:‎ 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必须简析原材料,鲜明地提出自己观点,可按照“析材料——明观点——探根源——正反面事例——联现实——再扣题”的思路写作。如果写“让不知努力的同学‘疼一疼’”则可立足于学生自己树立良好成才观、学霸的引领和激励、教师的严把试题质量、领导的引导和监督、大学评价体系的规范,甚至社会选真才、用良才角度展开论述;如果写“大学,请握紧“考试”这把标尺!”,则可立足于教师课堂创新、认真出题角度、领导的监督作用、大学对课程和教师的考核体系、大学整体考试风气的净化等角度展开论述。行文要注意思考大学教育良性发展和国家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勤劳正直、综合素养好的良才,立意要相对高远,语言要有力,用例要典型。‎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关键词句法:即在材料中寻找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词句等,抓准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更好地把握主旨,确定立意;2、以果溯因法: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入手立意,是行之有效的立意方法;3、情感倾向法:材料中往往有表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动词、关联词,把握住这些词的内涵,可以选择出最佳角度立意;4、辨明关系法:审题时要明确材料中人物或事件或行为的主次、轻重,思考其对比或关联关系,从而准确把握材料最佳立意。‎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