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7.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数据”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     陈慧    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写了论文》的报道又引发众人关注。这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是否合理?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入诗词是否合适?    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泼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词的解构。    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义旨。    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诗词教育?事实上,我国古代一直有绵延不绝的“诗教”传统,古典诗词的关键功能在于涵养人的性情,使之归于温厚。正如钱穆所说,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它对读者的劝诫安慰如朋友兄弟般亲切。伟大的诗人修辞立其诚,吐露真性情,读者阅读其诗,不仅会为其真情感动,也很容易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动,而心向往之。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与诗词的教育旨趣相异。拿苏轼诗词来说,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从具体作品中感受苏轼的悲欢离合、开朗豁达与家国情怀,并进一步培养起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是比作为大数据视野下的客观对象而得出粗浅认知,要更有意义吗?  ‎ ‎  《庄子•天地》篇中激烈地拒斥技术,认为技术的滥用会导致心灵的遮蔽。那么小学生使用大数据,有没有技术的“滥用”之嫌?这个问题姑置不论,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蓬勃诗心不要就此遮蔽。    (选自《文汇报》‎2017年10月22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观性极强,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能流露出作者的人格。‎ B.对诗词的欣赏研究只能采取整体感知到方法,而大数据无法对诗词进行整体化处理。‎ C.大数据分析只是一项纯客观的技术方法,它无法触及诗词的内涵和意旨等本质特性。‎ D.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只能获得理性认识,而不能与诗词内外的自然生命发生情感共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一篇小说和报道为例,提出了两个问题,表明了作者“反技术”的态度。‎ B.文章通过对诗词和大数据各自特质的分析,论证了大数据研究诗词的不合理性。‎ C.文章将体察涵泳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述了感性启发对诗词教育的意义。‎ D.文章论述两个论题之后,指出了大数据对孩子诗心的危害,回应了开头提出的疑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没有注意到诗词主观性、整体性的特质,是对美的肢解。‎ B.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所以读者无法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 C.大数据分析容易使学生丧失“感动”的能力,因而很难真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D.在诗词教育中应通过情感教育来帮助人涵养性情,塑造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诗意的横峰 徐可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宋人王观的这两句诗简直是为横峰而写。还有苏东坡的诗句也触及横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我问横峰的朋友,横峰这个名字是否与古人诗词有关,他们都微微一笑,很谦虚地回答:“不是啦。”他们说,横峰本名“兴安”,后因本地名山横峰而改为现名。‎ ‎  但我固执地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来的。‎ ‎  横峰是江西省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地处闽、浙、皖、赣四省要冲。踏进横峰,我就疑心自己踏进了一个古老的时代。亭子上,梧桐畈,莲荷乡,上畈村,新篁乡,龙门畈,葛源村,枫林坞,月光洲……这一个个古色古香的地名,哪一个不带着唐诗宋词的意境?当人们为传统地名急剧消失而痛心的时候,横峰的这些地名却带着历史的温度,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挟着古典诗词的韵律,穿越千百年的时光,鲜灵灵地存活在生动的现实当中。‎ ‎  横峰的诗意,写在每一寸土地上。‎ ‎  亭子上。一座小村庄。清一色的粉墙黛瓦,明朗素雅,大红的剪纸透着喜气。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麦子,像绿色的地毯一样。一畦畦蔬菜鲜翠欲滴,体态丰满的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在菜地里觅食,高傲的大白鹅优雅地踱着方步,小黄狗在温煦的阳光下眯着眼睛慵懒地打盹。清澈的河水潺潺地流着,几只鸭子浮游水中,不时扎到水中去觅食,水面泛起一圈圈气泡。两岸都是茂密的树木,树木吮吸着大地的乳汁,郁郁葱葱,枝叶扶疏。竹林边,成群的笋争先恐后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秋千架,老水车,悠然亭,古驿站。几近消失的田园风光,如同被时光遗忘的世外桃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村民的生活像村边的河水一样悠悠地流淌。‎ ‎  莲荷乡,莲荷的家乡。莲叶并不罕见,奇的是这千亩荷园,真实呈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沿着木质步道走进荷塘深处,极目四望,视线所及尽是亭亭玉立的莲叶。晶莹的水珠在莲叶上滚动,小鱼小虾在莲叶间嬉戏,黑天鹅在池塘里悠闲地游弋。荷塘边建起了一排排灰黄色小木屋,那是为外来的游客们准备的栖息之所。古人吟咏莲荷的诗文多矣,我最爱的是两首出自无名诗人之手的民歌,一首是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还有南朝《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还有辛稼轩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些诗句都鲜活灵动,清新可喜,充满生活情趣。虽然还没到莲子成熟的季节,但我仿佛看到了采莲时节鱼虾嬉戏、男欢女爱的动人场景。‎ ‎  走近葛源村,村口的那棵老树令我为之一震。那是一棵樟树,树干粗大需数人方可合抱,树身黝黑铁青峥嵘沧桑。这棵树太老了,也许几百岁,也许上千岁,主干已经从中间裂开一分为二,一支歪倒触地,而另一支依然挺立,依然枝繁叶茂,依然浓荫覆地。一棵树站在那里,就站成了一部历史,即使倒下了,仍然顽强地活着。据说,此地民间习俗,女儿一出生就种一棵樟树,到出嫁时伐木制箱盛嫁妆,因此到处可见樟树的身影。‎ ‎  樟树下,一位年轻女子坐在长条石凳上看书。只见她双手捧书,头颈微垂,看得入迷,一袭红色长裙格外醒目。自然披落的秀发遮住了她的面庞,然而她的侧影仍然显出婀娜的身姿,远远看去,宛如一幅美丽的剪影。年轻与古老,鲜红与翠绿,对比如此强烈,相处又如此和谐。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一瞬间,我竟有了莫名的感动。‎ ‎  徜徉在横峰大地上,仿佛在一幅水墨画中行走。月光洲,梦一样的名字,梦一样的小岛,轻轻地泊在信江上,绿树成荫,水禽翔集。石桥村,大片的紫云英正在盛放,层层的梯田像翻卷的大海,乡间绿道曲径通幽……‎ 横峰人爱美,他们致力于建设秀美乡村。秀美者,秀丽而美好。有内涵有品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聪明的横峰人,在“秀美”二字上做足了文章。亭子上的传统民俗剪纸,莲荷乡的千亩荷园,石桥村的高山梯田,都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经济来源。横峰在走向富庶,而山水依旧美丽如诗。‎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我还是固执地认为,古人的诗句就是为今天的横峰而写的。(选自‎2017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文章将横峰传统地名的存留与其他地方传统地名的急剧消失作鲜明对比,表达的是对不珍惜传统文化遗产的做法的强烈不满。 ‎ B. “横峰的诗意,写在每一寸土地上”一句,独立成段,强调了横峰处处有诗意的意思,同时它是对下面几个段落内容的概括。 ‎ C.文章多次引用古人的诗词名句,一方面是照应题目中的“诗”字,另一方面是以诗词的意境表现横峰之美,使之更鲜明生动。 ‎ D.文章主要写了亭子上、莲荷乡、葛源村,它们是整个横峰的代表,写好了它们,基本上就表现了整个横峰,这是以点代面法。 ‎ ‎5.作者固执地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来的”,请简要回答其原因(5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文章描写一个年轻女子在樟树下读书的情景有怎样的作用 。(6分)‎ ‎ ‎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 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 ‎ (《新唐书·杜甫传》)‎ ‎7.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B.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的叫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C. “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是用干支纪年法来纪年的。‎ D.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擢”是提升官职。“迁”是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B. 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 C. 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为他求情惹怒唐肃宗。‎ D. 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 ‎ ‎(2)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 ‎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诗人闲居永乐期间。当时诗人正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不能见用于世。②参差:指落花纷繁、连绵,③迢递:遥远。‎ ‎11.选出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5分)( )‎ A. 首联写落花乱飞,渲染气氛,烘托诗人送客时依恋之情。‎ B. 尾联运用双关,“芳心”既指落花,也指诗人惜花之心。‎ C. 全诗借落花抒写诗人惜花、伤春之情,又寄寓身世之慨。‎ D. 诗歌运用白描手法,描摹人情物态贴切,物我融合无间。‎ E. 颈联借景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12.赏析颔联对落花的动态描写。(6分)‎ ‎ ‎ ‎(三)古诗文默写(8分)‎ ‎13(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了南宋初年农村的风俗画卷。‎ ‎(4)《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文言文检测(每题2分,共14分)‎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C.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而母立于兹 D.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谨拜表以闻 ‎15.下列各项中,有关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居则曰(闲居)  子路率尔而对(轻率急忙的样子)  千乘之国(兵车)‎ B.夫子哂之(微笑)  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  加之以师旅(加上)‎ C.因之以饥馑(饥,五谷不熟;馑,丰年) 比及三年(等到) ‎ 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 D.方六七十(纵横) 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族秦者秦也 D.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 ‎17.指出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例:汝来省吾,止一岁 ‎ A.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B.省徭役,减征赋 ‎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 ‎18.下列各句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  )‎ A.惟兄嫂是依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吾往河南省坟墓 ‎19.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大块假我以文章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①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 ‎②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 B.①主缚者亦然 ②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C.①牖其前以通明 ②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 D.①余叩所以 ②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共15分)‎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许多学者质疑蔺相如“完壁归赵”的具体做法,如明人王世贞就认为蔺相如是个冒险主义者,其成功不足为训,实乃“天曲全之”。‎ ‎②穿行在炎街小巷的电动车多如过江之鲫,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于是深圳决定全面禁止电动车上路,不料这引起了社会热议。‎ ‎③一些国家对我国在南海构建和谐海洋所做的积极努力置若罔闻,一味炮制“强国威胁论”“海上争霸论”,其险恶用心人人皆知。‎ ‎④从韩国首尔大学,到英国牛津大学,到大陆北京大学,到台湾“中央研究院”,层出不穷的学术剽窃事件遭到人们一致的挞伐。‎ ‎⑤他是一个很有权势的人,你和他对着干,还不是班门弄斧?但是我佩服你的勇气,你这种不畏权势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⑥当前的改革是亘古未有的创举,无任何经验可供借鉴,当然难免有不足之处,但这只是白壁微瑕,丝毫不妨碍改革的伟大。‎ A. ③④⑥ B. ①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置身于现代信息化浪潮之中,能不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关乎电商产业在世界经济舞台的核心竞争力。‎ B. 关山月将个人的创作紧贴时代脉搏,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波澜壮阔的时代记忆,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画作。‎ C. 唯有在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传承文化基因,筑牢精神家园,就能在深刻变革的国际传播格局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D. 我们都有心理暗角,都有“垃圾”情绪,要移除心理的暗影,生成阳光的情绪,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 ‎2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您嘱咐我给您的大作写一篇书评,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怕难以胜任,敬请宽恕。‎ B. 段老师:兹定于2016年12月30日于高一(4)班举办元旦迎新文艺汇演,特邀您拨冗莅临为盼。‎ C. 布朗先生:兹定于九月二十九日(星期六)三时在纽约天安教堂为千金伊丽莎白﹒史密斯与约翰﹒汉密尔顿先生举行婚礼,届时务必光临。约翰﹒史密斯夫妇敬邀。‎ D. 文献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  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得先①____。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说:“匠”,木工也,“工”,巧饰也。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则曰:“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以上阐释可以有三层理解:首先工匠来自生活实践,做出的物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次是这物品要“巧饰”,既要满足实用需求,②____;另外,③____,要追求精巧而非花巧,这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资深心理测评师,常通过线上心理测试活动,对被测试者进行心理辅导,取得良好的调适效果。他认为,调整心理到最佳状态的途径有三条:学习更好的接纳自己;理解并欣赏他人;乐于工作学习并平衡生活。‎ 比较上述三条途径,你认为哪一条是心理调整的最佳途径?根据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学年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7.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题中,名词做主语的:“甫”;“家叔”“情”“人”。名词做宾语的:“大事”“李杜”“君”“歌诗”。动词一般作谓语。动词作谓语“检”“好论”“切”“齐名”“乱”“为”。固定句式“所污”句末语气词“云”。所以选D项。‎ ‎8.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C项错在“是用干支纪年法来纪年的”。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天宝是帝王纪年法。所以选C项。‎ ‎9.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D项错在“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阅读原文“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可知: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D项与原文意思不符。‎ ‎10.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 ‎⑵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然”:“然而”;“窃”:“私下”;“伏惟”:“希望”;“之”:“我”。第二句关键点:“出”:“出任”;“会”:“适逢”;“节度:“调度;指挥;统辖”;“焉”:“他”。 ‎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 适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疲困衰弱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临时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后来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琬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 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罪说“琬,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就建立有远大理想要成为纯儒,有大臣的体器。时人认为房琬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可是他的性情有些傲慢。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陛下赦免了罪当百死的我,又赐我还乡,这是天下的大幸,不仅我独自蒙受圣恩。”这样皇帝从此很少和录用人才了。‎ 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杜甫自身前往鄜州探视。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穿衣服,而性格褊狭放诞,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大醉后死去,时年五十九。 ‎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 ‎ (《新唐书·杜甫传》)11.AE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A项,分析错误。首联写落花乱飞引出所咏之物,表现客去后诗人面对落花的迷茫、纷乱之情。E项,“颈联借景抒情”分析错误,颈联直接抒情。‎ ‎12.(1)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描写落花漫天纷飞,飘到园外曲径,突出落花飘色之密(多、广),(2)“迢递”句(以拟人、移情)描写落花随风飘向夕阳,表现落花飘飞之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同情与感伤。‎ ‎13 《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4)《劝学》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14. ‎ ‎15. ‎ ‎16. B.‎ ‎17. D “省”探视、问候( A知道,明白;B减少;C检查,省察)‎ ‎18. 答案: D ‎19. 【答案】B ‎20.解析:选C.C项“以”前者是连词,译为“来”;后者为介词,可译为“因”‎ ‎2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②“过江之鲫”, 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用在句中对象错。③“置若罔闻”,指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用在句中不合语境。⑤“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用在句中不合语境。①“不足为训”,指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使用正确。④“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使用正确。⑥“白璧微瑕”,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使用正确。‎ ‎22.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语序不当,“不仅……也……”表递进关系,两个分句应对调。C项,“唯有……就能”不合逻辑,关联词应改为“唯有……才……”或“只要……就……”。 D项,“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成分残缺,最后一句缺介词,在“健康的心态”前加上“以”。‎ ‎23.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八斗之才”是赞颂别人很有文学才华,不能用来形容自己;可用“才疏学浅”。“宽恕”是宽容饶恕,这里用词太重。可用“见谅”。C.对自己的“女儿”不能称“千金”“爱女”,对别人不能用表命令的“务必”等。D.“垂询”敬辞,不能用于自身。‎ ‎24. 【答案】 弄明白什么是“工匠” 还应满足艺术欣赏需求(或:具备赏鉴品性); 工匠的劳动要有规矩有法度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空,根据“末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说”可知,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得先弄明白什么是“工匠”;第二空,与“要满足使用需求”对应,应该是“艺术欣赏需求”;第三空,根据“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可知“工匠的劳动要有规矩有法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