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承德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既是文明的创造者,也是文明成果的体现者。编纂文明史,就是用文字把这创造和演进的过程记录下来。
文明史不是思想史、文学史、艺术史等等的简单拼合,更不是一部百科知识全书,它既不能脱离各门专史,又要力求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研究文明史必须重视文献资料.也必须重视文物考古资料,并且努力将这两方面的资料结合起来,进行互证。当然考察中华文明史,不能脱离世界文明的大格局。
首先,我们要欢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更加广泛和深刻的文化交往,积极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过去,中华文明在与外来文明的接触中,能够吸取改造它们以丰富发展自己,今后必然能够做得更好。
其次,中华文明应当更主动地走向世界。我们现在对世界的了解虽然还很不够,但是世界对我们的了解更少、更肤浅。牛津大学教授雷蒙。道森在其名著(中国变色龙欧洲中国文明观之分析》一书中总结说:在两方人眼中,中国的形象似乎在两个极端间变化,或者是理想的王国,或者是停滞与落后的象征。由此可见,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与中国的实际有很大的距离西方对待东方的态度,常常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即只有西方才拥有解释东方的权威。我们并不善想纠缠他们对包括中国在肉的东方所持有的种种偏见,只是从中深切地感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华文明具有广阔的空间,可以在世界上充分展示自己的真面目。
第三,要坚持文明的自主。无论是引进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还是走向世界,都是我们自主?的意识和行为。回顾历史,汉唐人对外来文明的开放胸襟与拿来为自己所用的宏大气魄,即鲁迅称之为“国放”的那种态度,使是自主性的很好表现。西方近代文明,从明朝来年逐渐传入中国,编片战争之后大量涌入,影响着中国百余年来的历史进程,但中华文明并没有失去自主的能力,到了今天,我们更有条件加强文明的自主性,自己决定自己文明的命运。
总之,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到来的,既不是单一的全球文化,也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文明多元的繁荣,以及文明的自主。这种新的文化生态的出现和确立,是人类进化到更高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必能抓住这个历史的机遇,实现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必能以高度的文明重塑自己在世界的形象。具有几千年历史而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必将在世界未来的文明进阶段的一个的文明重程中再现自己的辉煌,并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袁行需(中华文明中)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所,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明史记录文明创造和演进的过程,既离不开各门专史,又要力求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
B. 研究文明史就委尽量做到将文献资料与文物考古资料结合.并且让两者之间进行互证,
C. 西方对中华文明的种种偏见并没有对中华文明在世人面前真实地展现自己造成影响。
D. 西方近代文明显然影响了中国百余年来的历史进程,但中华文明依然拥有自主的能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文章从三个层面论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着重突出文明主动走向世界的重要性。
B. 文章第二段分析了文明史的研究方法同时指明如何考察中华文明史。
C. 文章引用雷蒙.道森著作中的句话论述世界对我们的了解更少 更肤浅的观点,
D. 文章结尾从抓住新的文化生态出现机遇的角度分析了中华文明面临的机遇,具有现实的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
A. 当前中华文明应当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对世界的了解还很不够。
B. 《中国变色龙欧洲中国文明观之分析》书造成了西方对中国认识的片面性。
C. 文明的自主指的就是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是自己自主的意识和行为。
D.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当前世界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在进人新的文化生态后消失了。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所,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西方对中华文明的种种偏见并没有对中华文明在世人面前真实地展现自己造成影响”错误,从文中“只是从中深切地感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华文明具有广阔的空间,可以在世界上充分展示自己的真面日”可知,应是产生了影响,从而要抓住机遇“充分展示自己的真面日”,选项中“没有对……造成影响”,故选C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项,“着重突出文明主动走向世界的重要性”错误,从文中来看,三个层面应是互为一体 ,并无轻重主次之分。故选A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对世界的了解还很不够”错误,从文中“中华文明应当更主动地走向世界。我们现在对世界的了解虽然还很不够,但是世界对我们的了解更少、更肤浅”信息来看,强调的主要原因应是“世界对我们的了解更少、更肤浅”。B项,“《中国变色龙欧洲中国文明观之分析》书造成了西方对中国认识的片面性”错误,从第四段来看,是用《中国变色龙欧洲中国文明观之分析》一书中的分析来印证作者的观点——西方对中国认识很肤浅、片面,而不是该书造成了西方对中国认识的片面性。D项,“当前世界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在进人新的文化生态后消失了”错误,文中“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到来的,既不是单一的全球文化,也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文明多元的繁荣,以及文明的自主”是对未来的一种推断,因此“当前世界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在进入新的文化生态后消失了”说法错误。故选C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
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黑板擦 夏鲁平
(前情提要:史丽萍老师是我小学时的班主任,她没有因为我是一个学习不好的“野孩子”西放弃我,反面关心和爱护我。我想报答她的思德,于是在班里的板察坏了后自告奋男要做一个板擦给她)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突发灵感,一路小跑到家门钻进仓房,从工具箱里找出四根半寸长的铁钉,将折叠毛毯条铺在木板上,在四个角上钉上了铁钉,黑板擦终于做成了。
第四天上学,史老师刚走进教室,我赶紧从书包里掏出那只黑板擦,史老师喜出望外接在手里,忽然一愣,这黑板擦显然出平她的预料,而且不是出自大人之手。地反复打量这只稚嫩的黑板擦,指甲划向蜡笔涂上去的蓝色,说:“不错。我代表全班同学谢谢你。”史老师开始用这只黑板擦了,黑板擦镲向黑板的一利那。我们的耳边发出了尖厉声响,是铁钉与黑板摩擦的声响,一道长长的划痕出现了.惊心动魄,金班同学好像早就琢磨起这只怪异的黑板擦,一直憋网着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这一个划痕终于划开了他们的笑声。史老师转过身,也在笑,她肯定觉得这只黑板擦滑稽可笑,同学们于是跟着放球地笑了,笑得我咬牙切齿,头猛地埋向桌面。在天谷地暗中,史老师敲响了讲台桌子,那是黑板擦与桌面的撞击声,她镇压住所有的笑声,长室一下子静了。接着,史老师喊了我的名字,让我站起身来。我站起来,聋拉着脑袋,史老师让我拾头,看同学,看老师。我万万没想到史老师泪水盈盈地愤怒着,说:“我知道你们笑什么,我为你们的笑声感到羞耻,有谁能像夏鲁平同学这样亲手为班级做成一个黑板擦?我现在宣布,期末优秀班干部,就是夏鲁平同学,大家为他鼓掌!”顿时。我的心又一次热浪翻滚,泪水滑然而出。
不久,学校为每个班级分发了新的黑板擦,我做的那只黑板擦一直被史 老师上课时攥在手里,她用这只黑板擦时,轻拿轻放,不再在黑板上擦出划痕。有时,她还将学校分发的黑板擦与我做的黑板擦交替使用,两只黑板擦沾满了厚厚的粉笔灰。
第二学期,老师离开我们班,教下一个年级。我们班新来了一位老师。姓何。何老师上课,喜欢换起学校统一分发的那只黑板擦。我做的那只黑板擦基本闲置,时间长了,被推到黑板槽边線,与一些碎粉笔头挤在起,我看着 也几近麻木,认同了那只黑板擦本该拥有的命运。 有一次,何老师写错了一个字。正站在黑板边上,随手摸向黑板槽,抓起我做的那只黑板擦,擦向那个错字,吱一黑板又响亮地现出了划痕,她的手停住了,看看这只黑板擦,被起眉头说,“这是什么破玩意,你们以前的史老师真能对付!"-扬手,黑板擦晓地一声扔进了教室门后的垃圾堆里。
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哄堂大笑,我的心一落千丈,身子一动不会动了有同学偷偷转过头,替了我一眼,赶紧缩回去。教室里细微的情绪,没有引起何老师的注意,她走到黑板中间,拿起学校分发的黑板擦,退到黑板边缘,咔咔擦掉刚才没有擦的字.继续上课。
接下来这段时间里,何老师讲的什么,我一句也没听进耳朵,我看着何老师嘴巴一张一合,脑子里错乱混杂的声响此起彼伏。几天后,更为严重的事情发生了.我成了班级里捣蛋的学生,优秀学生被刷掉,劳动委员被刷掉,我在各种课堂上摇头摆尾故意弄出怪异的响声。我成了何老师跟中重点看管的对象,让她头疼了,疼得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突快,我开始逃学,我成了何老师的对立面,我与她不共戴天……
我感觉史老师试图在找我,我不愿意再见到史老师。有时我在操场上溜达,特意留心是否有史老师,只要史老师出现,我立马逃之天天。
有一天早上,我背着书包上学,竟惊讶地发现史老师,站在不远处盯着我,等待我主动跟地说话。可我一言不发,也不看她,我已不是她所期望的学生了,我硬着头皮往校门里走,给她一个生冷的背影儿。更老师肯定心凉了卓截。我就这么狠着心让我与她之间凉下去。
我走进了校门,感觉史老师突然从后面追上来,我加快了脚步,直着脖子,就是不理地。更老师不再追我,她站在了那里,嘴里发出了愤怒的声响:”别忘了,你可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
那一刻。我停了下来,站在那里,脑子好像蓦地从混沌中回过神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A. “我”为了报客史老师的恩德,做了一个铁钉板擦,但史老师并没有因为它难用而贬低“我”,反而表扬了“我”,为后文叙述“我”无颜见她做铺垫。
B. 小说通过对史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的描写,相栩如生地刻西出位善良细心、讲求教育方法尽职尽责的优秀小学教师形象。
C. “我”故意惹何老师生气,甚至与她作对,报复的快感却让“我”不愿见到一直关心呵护“我”的史老师,所以总是想方设法躲避,不和史老师照面。
D. 何老师在文中员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其作用却不可或缺:她的一个动作导致了“我”由“好”变“坏”,她的行为表明了她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
5. 从史老师拿到,到她使用“我”做的板擦后,“我”的心理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 请联系小说内容和社会实际谈读你对史老师的话“别忘了,你可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的理解。
【答案】4. D 5. ①紧张。“我”不知道史老师对使用新板擦后的态度,所以心情紧张。②愤怒伤心。当同学们发出嘲笑声时,“我”看到史老师也笑了,感到既愤怒又伤心。③惊讶而又激动。听到史老师祖暴地制止住同学们的笑,而“我”看到老师流泪和愤怒,感到吃惊。对于史老师的夸赞和奖励,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心情变得激动起来。
6. (1)这句话是史老师面对遭受挫折而自甘堕落的学生时发自内心的呐喊,刻画出一位不仅教书更重育人的小学教师形象。(2)更老师这愤怒的指责,再次拯救了“我”,使“我”从混沌中回过神,重新认识自己。(3)现实生活中,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眼神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老师应该是一个细心之人,发现和培养越来越多的“好学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
项,“她的行为表明了她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错误,从文中来看,何老师只是不知情,并不能表明何老师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从结尾“我”回过神来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故选D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从史老师拿到,到她使用‘我’做的板擦后,‘我’的心理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然后到文中找到史老师拿到到使用“我”做的板擦的内容,再把这一情节中“我”的表现圈出来,分析此时“我”的心理变化。文章的设题区域在第二段,一开始“我”把板擦交给老师时,“第四天上学,史老师刚走进教室,我赶紧从书包里掏出那只黑板擦,史老师喜出望外接在手里”,此时“我”的心理应是紧张的、不安的,因为“我”不知道老师对板擦是否满意以及板擦效果是否理想;老师用过板擦后,“我们的耳边发出了尖厉声响,是铁钉与黑板摩擦的声响,一道长长的划痕出现了惊心动魄”“同学们于是跟着放球地笑了,笑得我咬牙切齿,头猛地埋向桌面”“史老师喊了我的名字,让我站起身来。我站起来,聋拉着脑袋”,此时的“我”内心应是愤怒沮丧、伤心难过的,因为板擦不是那么理想,因为同学的嘲笑;最后老师制止同学的嘲笑并对“我”进行表扬后,“顿时。我的心又一次热浪翻滚,泪水滑然而出”,此时的“我”内心应是激动的。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联系小说内容和社会实际谈读你对史老师的话‘别忘了,你可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的理解”,然后回归文本找到引文,圈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关键词的意思,并结合文本回答该句的内涵。“别忘了,你可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在小说倒数第二段,这是史老师面对“我”受挫后的“自甘堕落”的批评指责,也是对“我”的肯定,而从小说最后“那一刻。我停了下来,站在那里,脑子好像蓦地从混沌中回过神来”这句来看,史老师的话惊醒了“我”,让“我”从自我放逐的混沌状态重返清明,重新认识的自己,突出了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之深,如史老师对“我”黑板擦的肯定,如何老师对板擦的否定,都对“我”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这也启发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他人的影响,能够关爱他人的心灵。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河南农村“空心化”问题尤为严重,一方面是人的“空心化”。据统计,河南农村户籍人口5171万人,是中国农村人口唯一突破5000万人的省份。然而,其中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高达2876万人,超过农村户籍人口的二分之一。
另一方面是村的“空心化”。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村子住宅用地规模急剧扩张。不少农民把新房建在了村外临近公路等较为便利的可耕地中、原有的房屋被抛弃成荒。
报告指出,这就导致一户多宅、村庄布局混乱,村中原有宅基地大量闲置,土地資源严重浪费。
(摘编自(农村“空心化”问题引关注》)
材料二:
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若任凭乡村人口流失,造成农村“空心化”,不利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与城镇相比,乡村有其独特优势,优质绿色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成为投资风口,青山绿水清新空气是不少人记忆中的乡愁,对于那些有意愿、有能力、有感情的人才,把他们引回来的同时,更应信加珍惜,努力创造优良环境,让他们留下来,扎根农村。
留住人才,要提供精准服务,确保优惠政策落地。为了吸引人才返乡。各地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有的好政策没落地,有的缺乏针对性,人才不“解渴”。优惠政策应精准对接需求。变“大锅烩”为个性化、跟踪式服务。除了真金白银,更应多些真情实意,分担他们在事业发展上的后顾之说。
留住人才,更要建立用才、育才、惜才的长效机制。 对于从事农业产业的人,可将其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教育培训、社会保障金融服务上提供服务。对于基层干部、科技人员、乡村教师等,可探索挂职交流、定向培养挂包服务等方式,促进人才流动,妥善考虑他们在生活保障、后续发展等方面的诉求。同时加强对乡村种植能手、乡村工匠等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养,进一步夯实乡村人才队伍。
(摘编自王浩《农村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
材料三: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必然会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出现,进而诱发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分析说,“这并不一定是坏现象,需要辩证看待。”农村空心化现象并不可怕,关键是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避免乡村的衰退,这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的。在吴普特看来,乡村振兴战略是综合性的工程,对资金、人口、产业、土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统筹考虑,旨在系统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中,“产业兴旺是基础和前提条件”。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担心,农村空心化会带来没人种地的问题。然而,在有关代表委员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大力培育新型經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包括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先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多种组织形式。他们将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方面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
在美普特看来,改造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不能仅靠留中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必须引进先进生产委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摘编自秦志伟(从“空心化”看乡村振兴“新”在哪》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村空心化包括人的“空心化”和村的“空心化”两方面,作为我国农村人口唯一突破。
B. 当前我国大力培育的50万人的有份,河南目前农村空心化龙为产重。一些新型经营主体如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形式,解决了直以来人们普遍担心的没人种地的问题。
C. 乡村不仅有青山绿水、、清新空气的独特优势,优质绿色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也是吸引并留住人才的有利因素。
D. 是普特认为,改造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光靠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无法实现.应引进先进生产要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农民把新房建在了村外临近公路等较为便利的可耕地中,原有的房屋被抛弃成荒,这也是农村“空心化”的种现象,它造成了土地严重浪费。
B. 要留住人才光出台优惠政策还远远不够,还要让政策落实,具有针对性,精准对接需求,变大锅烩”为个性化、跟踪式服务。
C. 建立用才、育才、惜才的长效机制才是解决农村人才问题的关键,只有利用真金白银,让他们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才可进步夯实乡村人才队伍。
D.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看来,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必然会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农村空心化的现状需辩证看待。
9. 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各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据。
【答案】7. B 8. C
9. 材料-侧重报道了农村“空心化”的现状,材料二侧重分析了农村如何引进并留住人才应对农村出现“空心化”问题,材料三侧重分析了如何看待与应对农村出现“空心化”问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一些新型经营主体如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形式,解决了一直以来人们普遍担心的没人种地的问题”错误,材料三说的是“然而,在有关代表委员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大力培育新型經营主体”,由此可知,“在有关代表委员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只是一种设想,故“解决了”错误。故选B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只有利用真金白银,让他们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错误,“只有”的说法过于绝对化,而文中针对不同人才,提出了不同方式,并非“只有利用真金白银”这一办法。故选C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各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据”,然后结合三则材料的出处来梳理概括材料的内容,指出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材料一出自《农村“空心化”问题引关注》,从材料来看,主要以河南农村为例,从“人的‘空心化’”和“村的‘空心化’”两个方面介绍农村“空心化”的现状;材料二出自《农村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结合“留住人才,要提供精准服务,确保优惠政策落地”“留住人才,更要建立用才、育才、惜才的长效机制”可知,材料二主要是分析如何引进并留住人才来应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属于如何解决问题;材料三出自《从“空心化”看乡村振兴“新”在哪》,结合“这并不一定是坏现象,需要辩证看待”“在美普特看来,改造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不能仅靠留中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必须引进先进生产委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直以来,人们普遍担心,农村空心化会带来没人种地的问题。然而,在有关代表委员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大力培育新型經营主体”等内容来看,材料三主要是谈如何看待和应对农村的“空心化”现象。考生围绕这些内容作答即可。
【点睛】
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各题.
薛颜,字彦回,河中万泉人。举三礼中第,为嘉州司户参军。代还引见,太宗顾问之,对称旨,改将作监丞、监华州酒税。以秘书省著作佐郎使夔、峡,疏决刑狱。还,改太子左赞善大夫、知云安军,徙渝、阆二州,擢三司盐铁判官,河北计置粮草。
初,丁谓招抚溪蛮,有威惠,部人爱之。留五年,诏谓自举代,谓荐颜为峡路转运使,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始,孟氏据蜀,徙夔州于东山,据峡以拒王师,而民居不便也,颜为复其故城。宜州陈进反,命勾当广南东、西路转运司事。贼平,迁金部员外郎,改河东转运使。
祀汾阴,徙陕西。河中浮桥岁为水所败,颜即北岸酾上流为支渠,以杀水怒,因取渠水溉其旁田,民颇利之。坊州募人炼矾,岁久课益重,至有破产被系不能偿者。颜奏曰:“罢坊矾,则晋矾当大售。”后如其策。徙河北。历知河阳、杭徐二州,累迁光禄少卿,以少府监知江宁府。逻者昼劫人,反执平人以告。颜视其色动,曰:“若真盗也。”械之,果引伏。转右谏议大夫、知河南府。
仁宗即位,迁给事中。丁谓分司西京,以颜雅与善,徙知应天府,又徙耀州。部有豪姓李甲结客数十人号没命社少不如意则推一人以死斗之积数年为乡人患莫敢发颜至大索其党会赦当免,特杖甲流海上,余悉籍于军。以光禄卿分司西京,卒于家。
常属杜衍为墓志,衍却之。仁宗闻其事,他日,谓衍曰:“薛颜有丑行,卿不欲志其墓,诚清识也。”
(选自《宋史·薛颜传》,有测改)
【注】①勾当:主管。②酾(shi):疏导
10. 下列对文中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逻者昼劫人/反执平人以告/颜视其色/动曰/若真盗也/械之/果引伏
B. 逻者昼劫人反/执平人以告/颜视其色动/曰/若真盗也械之果/引伏
C. 逻者昼动人反/执平人以告/颜视其色动曰/若真盗也械之果引伏/
D. 逻者昼动人/反执平人以告/颜视其色动/曰/若真盗也/械之//果引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古代的人有名有字,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时起的。
B.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C. 王师:国家的军队。如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
D. 墓志:墓志铭。刻在碑上的记载死著生平等内容的铭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薛颜忠于职守。为政务实。皇帝向薛颜咨询,他的同答让皇帝满意。孟氏抗拒朝廷,给百姓带来不便,薛颜解决此事,
B. 薛颜体恤百姓,关心民生。他疏导河流解决水惠问题,并引水灌溉田地,百姓得益。他上奏请求停售晋矾,被采纳。
C. 薛颜为民除害,铲除恶看,豪强李甲结集几十个人干危害民众的事,没人敢管,薛颜抓捕李甲的党徒,扩除了这个祸患。
D. 薛颜被人贯识,也有瑕疵,丁谓推荐薛颜任峡路转运使。薛颜病托杜行为他写基志铭被拒绝,皇帝认为薛颜有丑行,杜行做得对。
13. 把文中画模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场州募人炼矾,岁久课监重,至有破产被系不能偿者。
(2)丁谓分司西京,以颜雅与善,提知应天府,又批耀州。
【答案】10. D 11. A 12. B
13. (1)坊州招募民众炼矾,年岁长久,摊派更重,甚至有破产被拘押也不能偿还的。
(2)谓分管西京,因为薛额-向 和他友善,调任为应天府知府,又调任耀州知州。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逻者昼劫人,反执平人以告。颜视其色动,曰:‘若真盗也。’械之,果引伏”,这段话是说“巡逻的守卫白天抢劫,反而抓捕无辜者报告。薛颜看出他脸色不自然,说:‘你才是真正的强盗。’用械具拘押,果然招认”,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逻者”“人”“平人”“颜”“其色”“若”“之”,然后根据句意、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劫”是动词,宾语是“人”,主谓宾俱全,结构完整,应在“人”后断开,排除BC两项;“视”是动词,意思是“看出”“看到”,宾语应是“其色动”,即主谓短语做宾语,也就是说看到他脸色变了,如断成“视其色”,就变成“看到他神色”,这与文意不合,这就排除A项,故选D项。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时起的”错误,“二十岁举行冠礼”是指男子,“女子十五笄而字”。故选A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他上奏请求停售晋矾”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颜奏曰:‘罢坊矾,则晋矾当大售。’后如其策”,应是薛颜上奏提出停止坊州的炼矾,则晋矾会卖出很多,并不是“停售晋矾”。故选B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募”,招募;“课”,征收(赋税);“至”,甚至;“系”,拘押;“被系”,被动句;“偿”,偿还。第二句中,“司”,主管,掌管;“以”,因为;“雅”,一向,向来;“与善”省略代词“之”,应为“与之善”,“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交好;“知”,名词做动词,做知府。
【点睛】
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薛颜,字彦回,河中万泉人。参加《三礼》科考试及第,任嘉州司户参军。任满回朝觐见皇帝,太宗将有所问询,薛颜回答符合皇帝的旨意,改任将作监丞、监华州酒税。以秘书省著作佐郎的身份出使夔峡两地,处理刑事案件。还朝,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云安军知军,调任渝、阆二州,提升为三司盐铁判官,河北计置粮草。
起初,丁谓招抚溪蛮,恩威并存,辖区内民众爱戴他。留任当地五年,诏令丁谓自己推荐继任者,丁谓推荐薛颜为峡路转运使,多次升职为尚书虞部员外郎。当初,孟氏占据蜀地,将夔州城迁往东山,占据峡地以抗拒国家军队,而百姓居住不方便,薛颜恢复旧城。宜州陈进反叛,朝廷命薛颜主管广南东、西路转运司事。贼寇被平定,薛颜升任金部员外郎,改任河东转运使。
皇帝在汾阴祭祀,薛颜调陕西任职。河中浮桥每年都被水冲毁,薛颜就在北岸以支渠疏导上流,以减缓水势,取渠水灌溉旁边的田地,百姓得到很大好处。坊州招募民众炼矾,年岁长久,摊派更重,甚至有破产被拘押也不能偿还的。薛颜上奏“停止坊州的炼矾,则晋矾会卖出很多。”后来按他的建议办理。调任河北。历任河阳知府、杭徐州知州,多次升职为光禄少卿,以少府监的身份任江宁府知府。巡逻的守卫白天抢劫,反而抓捕无辜者报告。薛颜看出他脸色不自然,说:“你才是真正的强盗。”用械具拘押,果然招认。转官右谏议大夫、河南府知府。
仁宗登上皇位,薛颜升任给事中。丁谓分管西京,因为薛颜一向和他友善,调任为应天府知府,又调任耀州知州。辖区有豪姓李甲,交结几十人,称为“没命社”,稍不如意,就推出一人以死相斗,已有几年,成为当地祸害,谁也不敢抓捕。薛颜到后,大力搜查李甲的党徒,恰逢大赦应予以减罪,薛颜特意将李甲杖责流放海岛。其余的人都充军。以光绿卿分管西京,在家中去世。
曾经嘱托杜衍为他写墓志铭,杜衍拒绝了他。仁宗听说这件事,有一天,对杜衍说:“薛颜有丑行,您不想为他写墓志铭,确实有见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梦李白(其二) 杜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意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贯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头两句,见浮云面念游子,通过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想念之情。
B. “告归”两句,写李白的神态,”江湖”两句写诗人劝李白同有制廷,不要浪进江湖。
C. 诗中从各个侧面封画了李白的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间,其情可感,如在眼前。
D. 诗歌通过对梦境的描述,反映出李自这位才华横做的诗人对不幸命送的不平之气。
15. 全诗体现了诗人与李白怎么样的关系?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14. B 15. ①相思相忆、互诉衷情;②同病相怜、惺惺相惜;③互相劝慰.互相鼓励。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江湖’两句写诗人劝李白回归朝廷,不要浪迹江湖”错误,从诗中来看,“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两句中的“江湖”也指朝廷、官场,这两句通过双关手法写李白现实处境的险恶。故选B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全诗体现了诗人与李白怎么样的关系?
请简要概括说明”,然后圈出写二人情感关系的诗句,理解其意思,再进行概括。从“三夜频梦君。情意见君意”可知,诗人一连几夜频频梦见李白,可见二人情亲意切;从“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可知,就连梦里,诗人与李白都是相会不易,每次相见匆匆辞去,可见二人相会不易;从“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可知,江湖风波险恶,他们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这里不只李白如此,诗人亦是如此,可见二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从“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可知,诗人劝慰李白: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这不仅对友人的劝慰鼓励,其实也是自我安慰。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面句子空缺的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在所有人都称费或诽谤他的时候也不更加奋发或沮丧的原因是他有“___,____”的思想,觉得不过如此。
(2)李煜《虞美人》中以“____,___两句写他身居因屋听着风声,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表现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怀念之情。
(3)诗歌能唤醒心灵,在暮色中吟咏游子的渺远乡思,如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___,_____”我们心中总会生发几分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 (1). 定乎内外之分 (2). 辩乎荣辱之境 (3). 小楼昨夜又东风 (4).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 夕阳西下 (6).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辩”“荣辱”“堪”“天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凌驾于电子技术之上的极为尖端的技术________ ,这就是光脑。目世界上第一台光脑,已由英国.德国和法国的70多名科学家工程师________ 合作研制成功。日本科学技水比较发达也正利用其在光学纤维及集成光路领域,在近年急干制订研制出光脑的计划。光脑和电脑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光子代替了电子,使光脑的功能为电脑所__________ .首先是光脑可以在接近室温条件 下具有超高运算速度。
电子传播速度是每秒只能达到593公里,而光于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因此,利用光在光境中互连通信,要比利用电子在互连的导线中通信减少大量时间,提高了运算速度。超高速电脑的计算器件只能在极低的温度下工作。再次是( ).光脑依靠光子传播信息,光于没有电荷,对其他邻近的光子和电子毫无影响,所以光信号不互相干扰,还可与电子控制信号交叉。光脑还具有与人类似的容错性,系统中某一元件损坏或出错时,并不影响最后计算结果。光脑不但在工农业生产,而且在科技领域,像雷达信号处理方面也具有广阔前景。在未来战争中将更加显示出______的作用。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呼之欲出 处心积虑 望尘莫及 无可比拟
B. 应运而生 殚精竭虑 望尘莫及 无与伦比
C. 应运而生 处心积虑 望其项背 无与伦比
D. 呼之欲出 殚精竭虑 望其项背 无可比拟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光脑具有很强的抗击干扰能力
B. 光脑的抗干扰能力强容错性差
C. 光脑具有抗干扰能力和容错性
D. 光脑的抗干扰能力强容错性好
19. 文中画模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价当的一项是( )
A. 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日本也正利用其在 光学纤维及集成光路领城的优势,急于制订在近年研制出光脑计划。
B. 日本科学技术术比较发达也正利用其在光学纤维及集成光路领域,在近年急于制订研制如出光盛的计划。
C. 科技术比较发达的日本也正利用其在光学纤维及集成光路领域的优势,在近年急于制订研制出光脑的计划。
D. 日本的本科学技术比较发达也正利用其在光学纤维及集成光路领城,急于在近年制订研制出光脑的计划。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呼之欲出”,一召唤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第一处,是说“尖端技术”随着时机而产生,如使用“呼之欲出”,则对象不当,应使用“应运而生”。“处心积虑”,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属于贬义;“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属于褒义词。第二处,是形容科学家费尽心思地研究,如使用“处心积虑”则感情色彩不当,应使用“殚精竭虑”。“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通常用于否定句表示与“望”的对象有一定差距;“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第三处,这是一个肯定句,应使用“望尘莫及”。“无可比拟”,没有可以相比的;“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第四处,是形容作用之大,两者都能使用。故选B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由括号前面内容可知,无论是“首先是”,还是“再次是”,都是在分析光脑和电脑工作原理方面的区别,括号后面说“光脑依靠光子传播信息,光子没有电荷,对其他邻近的光子和电子毫无影响,所以光信号不互相干扰,还可与电子控制信号交叉”,由此可知叙述的主语应是“光脑”,且应是强调“光脑的抗干扰能力强”和“容错性好”这两个特点,A项,概括片面,只强调“抗干扰能力”;B项,“容错性弱”错误,与后文的解说不合;C项,缺乏特点的概括。故选D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日本科学技术比较发达也正利用其在光学纤维及集成光路领域,在近年急于制订研制出光脑的计划”,“科学技术比较发达”应该作“日本”的定语,否则很容易认为该句主语为“科学技术”,B、D两项都存在这种语病;“利用……”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词,宜加上“……的优势”等类似的词语,B项,存在这种语病;“在近年”只能放在“研制出”之前,BCD三项都存在这种语病,排除这三项,故选A项。
【点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请说明下面的改酬的画面内容,并为这幅漫画报写一个标题(不得以“无题”为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
(1)内容(不超过60个字):
(2)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1)内容:漫画的左下方画着一架飞机,飞机上方伸出一只握着笔的手;漫画的右上方画着一朵云,云中写着“王小二到此游”的字样。
(2)标题示例:恶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目前图片的类型,如本题是漫画,应观察漫画的组成部分以及漫画反映的现象或问题,然后分析漫画考查的具体方向,如本题包括“内容”和“标题”。首先看内容,漫画由两个部分组成,按照由下往上、由左到右的顺序来看,漫画的左下方是一架飞机以及飞机上方伸出的一只握着笔的手,漫画的右上方是一朵写着“王小二到此一游”的白云。联系生活可知,漫画反映的是人们喜欢到处“留字”的习惯,给漫画命题的时候可以抓住主题或主体来命名,即“恶习”“习惯成自然”等。
【点睛】第一,激发感官,转换画面。注意观察、捕捉图画的细节,把握图画的深层内涵,充分利用和挖掘画面信息。第一步,要细致观察画面的整体内容,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看图画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第二步,要仔细观察画面的背景和人物,看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背景和人物有什么联系。第三步,要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尤其是要与画面进行心灵的对话。第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画面上的内容总是有限的。观看图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丰富画面内容有助于揭示画面蕴含的主题精神。
21.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阅读(平凡的世界)冲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60~-90字。
【答案】《平凡的世界》像一把火炬, 点亮了我前进的激情;《平凡的世界》像一阵春风,滋润着我青春的心田;《平凡的世界》像-座灯塔,指引着我航行的方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阅读(平凡的世界)冲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然后回顾《平凡的世界》中的情节、人物、主旨,表述自己从中得到的收获,拟写的时候要使用比喻的修辞,且这些比喻句要构成排比。《平凡的世界》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
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可以说《平凡的世界》展示了平凡人的不平凡世界,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能够帮助人类摆脱精神困境的精神滋养,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情怀;《平凡的世界》也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如少安扼住命运的咽喉前进,如兰花靠自己才是王道,如少平放飞理想,忠于内心。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拟写的内容。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体验:漆黑的夜晚,我们怕踩湿脚,努力去分辨眼前的路.但脚下黑漆漆的,偶然见到一个淡淡的亮点。我们凭经验想当然地认为那是一块平整的路面,于是径直踩上去,却是一洼积水,心里顿时涌出一种难以言状的失落感。亮光的地方有水,漆黑的地方是路,原来,我们晚上所看到的与白天看到的根本不一样。晚上走路时,如果避开那些亮光,就会非常顺利。
其实,人生的道路与之相似,那些看似光亮的地方,并不一定是坦途,很有可能是打湿你信念的积水之湖。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进行立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人生诱劫,惑而难矣
总是不停的叩问内心成长的意义,却在年龄的增长中、愈发喧闹嘈杂的环境中,领悟到成长的主旋律。倘若把成长的人生比作一场修行,那么我认为修行中最难的便是守住内心的宁静,抵制侵蚀成长的诱惑。
人生而为人,便有了生灵中独有的人性,自我们幼年开始便经受不住糖果、电视的诱惑,在环境的变迁中,学识的增长中,我们的人性便更凸显得淋漓尽致。
面对诱惑,难以抵制正是因内心恪守人格的锁的松动。大千世界,人人均不相同,内心的定力亦不相同,而花花世界,诱惑甚多。当诱惑的名词响于我们身边时,我们的脑海便会展开想象,便会冲淡我们的理性,掠夺我们的理智,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感性的世界里,面对可视化的诱惑,要做到处事不惊、稳如泰山,实属不易。
读书朗朗的日子充盈在我们学生的生活中,面对学习的困难和压力的堆积,时有出现的诱惑,可以轻松地将处在心灵肉体双煎熬下不堪一击的我们轻松推倒。有人将全球畅销书《这本书能让你戒烟》中的道理,移至学生学习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花一分钟作弊,就能将自己的分数提高几十分,他将很难再沉下心来付出一点一滴的汗水,将自己的成绩提高”,正因为诱惑对自己的生活带来身体或思想上轻易的满足,而且很容易地当作理所当然,因此对诱惑的抗拒才会如此之难。
世上有成功者便有失败者,世上有抵制住诱惑的人,也有难从良心的人,而那些抵制住诱惑的人,才是真正理性的人,他们在做事为人中都一定全异常冷静,获得成功的概率便一骑绝尘。一个成熟的人必须严于解剖自己,把自己实际中的一言一行与自己的行为准则加以对照,而这正是处于成长中的我们欠缺的。一个人对自己了解越多,他会越感到自己的不足,“真正的荣耀,源于自己对自己的征服。否则,征服者就是先前那个奴隶”,而这个最好也最坏的时代,到处充满着各种诱惑,时刻修心律己方可“制毒龙”。
成长路上最难的便是战胜内心,是战胜那颗在阴暗利益中飘忽不定的内心,是战胜那颗本是磊落宁静却被污浊的事物侵蚀的黯淡悲怆的心。成长之路漫漫,注定不会皆为坦途,那就从此刻,抵制诱惑,守住宁静,继续向前,不断修行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首先解读材料的内容,把握中心话题。从材料来看,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材料第一部分所述内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即在漆黑的夜晚走路,可能会有两种情况,即“亮光”或“漆黑”,如果选择亮光,往往会踏入积水,而“漆黑”的地方反而是道路;材料第二部分把这日常体验推导到人生,“那些看似光亮的地方,并不一定是坦途,很有可能是打湿你信念的积水之湖”。因此,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亮光”“两点”“路”“人生”“漆黑”,而“亮点”是有寓意性的,可理解为“人生的误区、陷阱、诱惑”等,这是写好本道作文的关键。如果从人们爱选择亮光的行为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人生之路要慎重选择”“抛开人生的诱惑”“人生误区需辨清”等;从认识事物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认清事物的表象与本质”“做事要有理性思维”等。然后分析文体,材料没有明确限制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选择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有充足的论据,如选择记叙文,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最后分析行文结构,以议论文为例,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从不同角度分析如何避开人生之路的种种诱惑;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要重点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记叙文的行文结构主要包括时序顺进式(平铺直叙式)、穿插回放式(线索串珠式)、平列展开式(画面组合式)、对比映照式(抑扬褒贬式),如本题可以采取画面组合式,列举几个相关的场面,融入自己的感受。
参考立意:
从人们爱选择亮光的行为角度:“人生之路要慎重选择”“抛开人生的诱惑”“人生误区需辨清”等;
从认识事物的角度,“认清事物的表象与本质”“做事要有理性思维”等。
素材:
孔子周游列国之时,有一次非常困顿,只余下一把米,让颜回去煮饭。饭熟之际,不慎掉入一块灰土,颜回思量道,如果不理不顾,直接端给夫子,则显得不敬;如果将粘了灰土的饭粒扔掉,则浪费粮食,所以颜回最后拿起这块粘了灰土的饭粒,将其吃掉,而这一幕恰好为孔子亲眼所见。孔夫子当时认为颜回给老师煮饭时自己先偷吃,后来孔子集会之时讲到此事,颜回感到非常冤枉,遂将实情告知夫子。夫子作为圣人,知过必改,所以在另一次集会时,又说到此事,说道即便是亲眼所见之事,也有可能不是事实。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