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康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大考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它能否真正超越人类,而在于它是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就像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那样,虽然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但人类拥有绝对控制权,所以人们相信它们是安全的。‎ 为了实现对其控制的目标,首先需要对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进行限定。虽然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人类智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还远不如人类智能。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存储、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让它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做人类的高级智囊,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人类。比如,当我们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领域时,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评估危险程度,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但是否应该发动战争、如何作战等重大决策,还是需要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正如霍金斯所说的那样:“对于智能机器我们也要谨慎,不要太过于依赖它们。”‎ 与限定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类似,我们也需要对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定。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短短六十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将来它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从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的现实情况来看,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不现实的,但为了安全起见,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们应当还需要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工程”学科,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以及在人工智能出现错误时能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安全。人们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担忧的另一主要根源在于,人工智能的复制能力远胜于人类的繁衍速度,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安全标准中,对人工智能的复制权必须掌握在人类手中。同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只有人工智能产品达到安全标准,才允许进行商业推广和使用。‎ 从源头上看,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术研究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术都有不确定性,且科技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因此,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外部进路的重要作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人工智能安全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类是否拥有充分的控制权,以确保其是安全可靠的工具。‎ B. 人类智能拥有自己的优势,人工智能虽然发展迅速,但在认知能力上是比不上人类的。‎ C.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人工智能,从发展现状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D. 人工智能的复制性是人类难以抗衡的,这也要求人类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 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可控性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保证人工智能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B. 文章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 C. 文章在论证中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强调人类要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持积极态度。‎ D.对于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文章先明确态度,接着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对很多事物的绝对控制权,人工智能安全的问题也应该会有解决的方法。‎ B. 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解决很多问题提供信息帮助,但人类要把握最终决定权,而不能依赖它们。‎ C. 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但人类也可以在发展中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 D. 科学技术研究有禁区,因而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努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碧云寺的秋色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土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 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的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日花园的美不代替它,也不概括它。‎ 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佳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它到底不免单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十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你想想,这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 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诗人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着哀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 ‎(取材于钟敬文的同名散文)‎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对秋叶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而对其它树种的叶子则点到即止。‎ B.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和“保守”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批评。‎ 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与风格。‎ D.在结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见秋叶而伤情是完全不足取的。‎ ‎5.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①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 ‎②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2分)‎ ‎6.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来源:学科网ZXXK]‎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 ‎ 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 ‎1998年,巴金对前来采访的赵兰英说:“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这一部作品。”赵后来对此的评述是:“我感觉得出,这不是虚伪,而是清醒。这就是作家巴金。”对于巴金1999年的这句言说,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学勤的理解是——这正是巴金晚年的亮点所在。这是巴金的巴金。被人们一演再演的《家》《春》《秋》他并不放在眼里。而这本《随想录》他看得那么重,因为这是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反思的一个起点啊,此前的作品则几乎是一条左翼文学延续线。而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人格的发展——巴金传》的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对巴金作过访谈。据他回忆,巴金第一句话就说:“到现在我还不认为自己是个作家,我写作是业余的。”陈思和当时就问他:“那么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巴金说:“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对社会进步做点实际工作。”‎ 如果联系巴金一生的追求,可以看出巴金始终是一个持有坚定理想和信仰的人。他的理想是建设一个合理的公正的社会秩序,他觉得应该按照自己的理想去从事社会的实际工作,推动社会进步。但是到后来(1930年代),巴金发现现实离自己的理想很远很远,只得将自己的悲愤、绝望、痛苦,通过文学表达出来。所以他的写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是一种政治情绪的宣泄,只是用审美的方式来完成。所以,后来当作为文学家的巴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时候,他内心的痛苦却从来没有减少过。‎ 对此陈思和曾经在这部传记中写过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巴金的魅力不是来自于他的人格的完满,而是他的人格的分裂。他自己想从事的社会革命的事业,离他一步步地远去,而他不想做的文学的事业,却使他功成名就。文学地位越高,他就越痛苦;越痛苦,他的文学创作就越有个性。这样的一个循环,构成了巴金独特的写作道路。‎ 陈思和说:“记得在那次采访中,我故意问他,如果你从事实际革命,恐怕你也做不到现在这个成就。还不如从事文学创作,能够对那么多人都产生过影响。”巴金笑了,说:“我还是觉得我应该去从事点实际的工作。”陈思和对巴金这句话的理解就是,巴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写的小说是对社会进步有实际效益的,他写作主要是发泄他达不到理想的悲愤,所以他觉得这是空洞的东西。而《随想录》则不同,对巴金来说,这是一部对实际生活产生了效应的书,是一部直接推动了社会理性、社会进步、促使人们反思历史的书。‎ ‎《随想录》不但使晚年的巴金迎来了人生中又一次创作高峰,他由此而表现出来的高尚的人格也得到读者的理解和尊重。对此,学术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即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结束了夸饰时代,进入了说真话的时代;标志着文学真正进入了关心人、尊重人的时代。‎ 但近年来,学术界对《随想录》的思想价值和成就开始出现一些不同观点。比如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李欧梵先生认为,《随想录》更多的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作一些感性的思考,并没有达到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深度,从一个大时代的背景来思考“文化大革命”。李欧梵说,人们为《随想录》这部作品所震动,多数是因为他在写作中所体现出的人道主义情怀。‎ 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友渔认为,说真话是最基本的品德,但在中国往往是最难的事,所以比起那些靠说假话求官获利的人,尤其是相比于那些漠视苦难和不公正、粉饰现实的作家,巴金非常令人尊敬。‎ ‎“即使如此,巴金仍然值得尊敬,”李欧梵说,“这样一个纯真的人,一直做一个好人的人,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了不起。”‎ ‎【相关链接】‎ ‎①巴金自1978年底到1986年8月,历时八年,写完了《随想录》。这部四十二万字的巨著,对于年届八旬的巴金来说,不仅意味着工作的艰辛,它更是一次老人对自己心灵的无情拷问,是一次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这是巴金高度的精神自觉和时代自觉的体现。(新华网)‎ ‎②《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新华网)‎ ‎③我想《随想录》是一个以文学形式出现的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批判书……它与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存在某种方向上的一致性。(胡景敏《巴金随想录与国家意识形态》)    ‎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围绕巴金晚年写的《随想录》,借赵兰英、朱学勤、陈思和等人对巴金的评价,展示了著名作家巴金一生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 B.对《家》《春》《秋》等有巨大影响的文学怍品,巴金并不放在眼里,而对《随想录》却看得那么重,这表现了巴金的理想信念。‎ C.本文大量引用对巴金的采访、研究者的话,目的是丰富文章的内容,使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建立在有理有据、无可辩驳的理论高度之上。‎ D.本文涉及到的“巴金”内涵不同:传媒热点中的“巴金”指的是作为文学家的巴金;作者眼里的“巴金”指的是写《随想录》的巴金。‎ ‎8.对文题“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应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4分)‎ ‎9.文章倒数二、三段,引用徐友渔和李欧梵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 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是成年。‎ B.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 拜,指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左迁,指贬官、降职。‎ D.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最后却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B. 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 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要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 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5分)‎ ‎(2)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 漠漠帆来重②,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①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②重(zhòng):因下雨船帆变得沉重。‎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紧扣“雨”“暮”的主题。‎ B. “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出一个细雨笼罩的朦胧浪漫场面。‎ C. 诗中的雨虽是微雨却下得细密,以致船帆胀满,鸟儿飞缓。‎ D. 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意境开阔渺远。‎ E. 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 ‎15.诗中“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中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  , ”两句,描写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热闹景象,也反映了当时纯朴的民风。‎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 , 。”‎ ‎(3)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思慕之情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语言表达和写作(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17.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①李保国带领一群贫穷村民,夙兴夜寐,荜路蓝缕地杀出一条脱贫之路。我们或许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但至少可以学习他的坚毅,他的善良。‎ ‎②我们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惩腐肃贪、以正风气,实现政治生态的海晏河清,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③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拓宽学生视野,我校上月开始组织学生观看《新闻周刊》,要求学生观看后能写出简短的时评文,长此以往,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将得到相应提高。‎ ‎④王鹏和王毅分别创业,公司都做到了一定规模;而现在,王鹏的公司蒸蒸日上,王毅却因遇人不淑,公司快要倒闭了。‎ ‎⑤这两月发生了很多令人切齿拊心的事情。常宝华、单田芳、师胜杰等艺术大师相继离去。其后武侠大师金庸老爷子也走了……这些都让人唏嘘不已。‎ ‎⑥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是好事,但有些地方在“打造”过程中导致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不能结合文化遗产应有的文化气质进行挖掘。‎ B.4月10日起,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长三角”时速350公里每小时的“复兴号”列车增至86列,北京南到上海虹桥仅需4小时18分。‎ C.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奥赛等五个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这一举措意在让高考更加纯粹,使考核更为公平。‎ D.共享汽车一方面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减轻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还能帮助人们减小出行成本,因此受到政策支持与消费者欢迎。‎ ‎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20.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6分) ‎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21.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5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漫画内容,字数不超过80字。(3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的寓意,字数不超过25字。(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世界名著《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从十岁开始就陆续给母亲写信交流,直到他去世时,共留下了一百多封此类家书。圣埃克苏佩里曾说,当我十五岁后,母亲给我的帮助,不如母亲作为朋友给我的帮助大。我们在成长时,总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将父母“屏蔽”、“隔离”,或与父母对立,或仅把父母当作长辈来尊敬,而实际上,当你成长遇到挫折时,父母可以是你成长中的“益友”。请以“爸爸,我想和你做朋友”或“妈妈,我想和你做朋友”为题写一封信,讲述你的经历感受。‎ 要求:(1)格式为书信,文体为记叙文;(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3)不少于800字。(4)落款署名统一为“李华”。‎ 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大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来源:Z#xx#k.Com]‎ ‎1.选C。【解析】 A项,从第一段来看,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有两方面,分别是“它是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选项混淆了两者的关系。B项,从第二、三段看,“在认知能力上是比不上人类的”这一表述需要有一个限定性的时间条件——“目前”,因为“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D项,“人工智能的复制性是人类难以抗衡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这是一种假设,人类建立人工智能安全许可制度,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还是能控制住人工智能。‎ ‎2.B项,【解析】 文章前面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谈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但第四自然段“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也是在分析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所以这里表述不够全面准确。故选B。‎ ‎3.D项,【解析】 结合文本内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术研究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术都有不确定性,且科技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分析可知,强加因果关系,并不是科学研究有禁区直接导致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故选D。‎ ‎4答案:A解析:A项,文章第四段整段都在描写爬山虎,写得比较详细,其他树种的叶子则用几句话甚至几种树种的叶子用一句话概括描写,可谓有详有略;B项,作者并没有在文章中流露出不满与批评,在第六段中用“保守”一词来描写老柏和松树,并无丝毫不满与批评之意,而是为了展现多彩秋色的别样风格和情调;C项,通篇文章中,作者对夏日的着墨并不多,只有两句话而已。D项,作者在结尾一段援引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古代诗人都会“对秋感喟”“见黄叶而伤情。” 5.答案:①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②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6.答案:第一问: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旨。 第二问: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 ‎7.B.(A说“展示了著名作家巴金一生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过于宽泛,文章并没有涉及那么多内容。C目的是让人们能够更为深入地认识巴金,或者说认识“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更多的是提供事实依据。D说“作者眼里的‘巴金’指的是写《随想录》的巴金”,理解过窄,作者通过写作本文,认识的应该是一个更接近于巴金自己的巴金。)‎ ‎8.(4分)巴金的“巴金”,指的是在巴金自己看来,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个作家,他的写作只是业余的,他的理想是干些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工作;别人眼里的“巴金”,指的是在一般人看来,巴金是个作家,他因为创作出了人们喜爱的《家》《春》《秋》等著名文学作品而受到人们的尊重。‎ ‎9.(5分)①李欧梵对巴金的《随想录》思想价值和成就的评价,代表了近年来学术界不同观点中的一种,更客观地表现了学术界对巴金的《随想录》有不同的认识这一现实。(2分)②徐友渔的评价,是从中国现实状况的角度,运用对比的手法,对巴金在《随想录》中敢于说真话给予高度赞扬。(2分)③这两处引用,从具有不同认识的专家学者的角度来评价巴金的《随想录》,有一定的代表性,使评价更中肯。(1分)‎ ‎10.B【解析】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这句话的含义是“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在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青溪的盗贼起事 ,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首先明确句中的“江”是指上句所讲的“宋江”,然后关注段中的人名、地名等以及文中的有固定作用和固定位置的虚词,如“者”“今”等;再结合语法知识进行断句,如“横行齐魏”,“齐魏”是地方,前面省略“于”,这是一个介宾短语后置句,故“横行”与“齐魏”不能断开,就此排除AD两项;“青溪盗起”和“不若赦江”是两个句子,前者是“不若赦江”的缘由,两者应断开,故排除C项。‎ ‎11.A 【解析】 A项,“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有误;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汉刘向 《说苑•修文》:“冠者,所以别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后因以“加冠”指满二十岁。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12.D 【解析】D项,“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有误,选项曲解文意。由选文内容可知,“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且“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意思是“怎么会有变更而我不知道的呢”,可见侯蒙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并且也没有安抚他。‎ ‎13. (1)(黄湜)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赋分点:“既而”,一会儿,1分;“疵”,瑕疵,1分;“指”,指摘、指责,1分;句意2分。)‎ ‎(2)主藏吏来报告说:“诸府都用辇载运大面值的钱币到市场上购物,(大家)都怀疑法令会改变。”(赋分点:“辇”,用辇载运,名词活用为状语,1分;“市”,购买,1分;“市物于肆”,状语后置句,1分;句意2分。)‎ ‎14.BE【解析】B项非“浪漫的场面”而是凄清沉重的。E项尾联为“直抒胸臆”。‎ ‎15.①这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表现出离别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②“漠漠”、“冥冥”运用叠词,生动地展现了细雨朦胧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更为诗歌增添音韵美,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渲染出自己沉重的心境,帆的形象寄托作者的遥念,羽湿行迟的去鸟,也是远去行人写照。‎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16.(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来源:学科网ZXXK]‎ ‎17.选D。(①夙兴夜寐:比喻起得早睡得晚。形容非常勤奋,使用正确。②海晏河清: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使用正确。③长此以往:长久这样下去,多用贬义。不合语境。④遇人不淑:本指女子所嫁的人不好,也泛指所结交的人不好。使用正确。⑤切齿拊心:极端痛恨的样子,不能用来形容悲伤。⑥“长歌当哭”指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此处使用“长歌当哭”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18.选C。(A.语序不当。应将“导致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和“不能结合文化遗产应有的文化气质进行挖掘”互换位置。B.成分赘余,删去“每小时”。D.搭配不当,“减小”与“成本”不搭配,可将“减小”改成“降低”)‎ ‎19.选A.【解析】衔接题,衔接的就是因果逻辑。“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这是个提示语,读之自然会形成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插上柳条?”下文定要回答这一原因,而且还要接住“柳条”这一话题。显然,⑥和③是紧接前文提示语之后的。而③又将话题转移到“生命力”上,那么紧承其意的应该是④了,然后④又抛出了一个疑问:“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自然是①了。既然这样,自然就有接下去的行为②⑤。‎ ‎20.参考答案 ‎①曹雪芹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 ‎②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它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有其它样式酌情处理,注意是一句话,不是一句话酌情扣分。每点3分)‎ ‎21.(1)一个身着制服的执法人员提着一只从标有“制假售假”字样的螃蟹身上折断一只蟹钳,得意洋洋地走了,而那只被处罚的螃蟹心存侥幸,心里想着“元气未伤,咱照样横行”。‎ ‎(2)对违法乱纪者,必须严厉打击,做到斩草除根。‎ ‎22.写作提示与阅卷标准:‎ 前提限制——非朋友式的相处方式要体现。‎ 非朋友式相处的表现形式可以表现为:敬而远之,年龄、价值观等导致的意见分歧,沟通少或者无沟通,矛盾对立等。‎ 写信缘由要体现:已经意识到了这种“隔离”或者这种敬而远之的不妥和危害。‎ 认识转变的契机要体现:是因为什么就认识到了要和父(母)做朋友。‎ 怎么做朋友要有所体现:今后将改变以往的相处方式,要与父(母)做朋友。‎ 总之,本题写作要重点体现两种相处方式:做朋友之前是什么样的相处方式,现在做朋友又将是怎样的相处方式。一般格式为:非朋友式相处方式记叙描写——这种方式带来的不利、不妥等——认识契机与转变——将来的朋友式相处方式。‎ 直接写要与父母做朋友,不体现对比(两种相处方式的对比)的,在39下给分。忽略转变契机的,酌情降档给分。‎ 书信格式不符合的,酌情扣1-5分。‎ 文体不符的在36下给分。其它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来源:学,科,网]‎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湜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湜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黄湜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黄湜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秦州逮捕他们治罪。侯蒙到了秦州,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残肢体啊。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 迁任刑部尚书,改任户部。近年来郊庙祭祀都是提前办妥告成,尚书常常主管这件事。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这个人怎么样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术,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并且让他暗中探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后怀恨在心。‎ 大钱法有弊端,朝廷准备改十为三,主藏吏来报告说:“诸府都用辇载运大面值的钱币到市场上购物,(大家)都怀疑法令会改变。”侯蒙说:“我们府里积钱有多少?”守藏吏回答说:“八千缗。”侯蒙吼道:“怎么会有变更而我不知道的呢?”第二天,诏令下达。曾经又有几件事侯蒙单独受诏,蔡京不知道;蔡京探察得知,告诉皇上,皇上说:“侯蒙也这样吗?”罢贬他为亳州知州,不久加任资政殿学士。‎ 宋江进犯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皇帝说:“侯蒙身居外地却不忘君主,是忠巨。”命他任东平知府,还没有上任就死了,终年六十八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