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届一轮复习连贯训练(全国)(5)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届一轮复习 连贯 训练(全国)‎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智慧,但更离不开精神与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嫦娥、玉兔、桂花树一定比登月车还永恒。‎ ‎①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是诗人,而是人的灵魂中都常驻着美好,美好的东西才不朽 ‎②人类的审美情感需求往往大于科学需求,大于探索需求 ‎③所以,我从不担心科学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存状态处于像知道了胜负再去看足球比赛那样索然无味之中 ‎④科学只能满足我们的头脑,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精神 ‎⑤正像美国罗纳德·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的那些有审美诗性的话 ‎⑥无论人类从事什么样的伟大事情,那颗诗性的心灵永不泯灭 A.①⑤⑥③④② B.⑤⑥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⑤⑥① D.②①⑥③⑤④‎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西方学界乃至整个西方社会,________。中国的经典却只能通过整个中国知识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建设性争论才能确立下来,________。________,像海德格尔引用柏拉图的那句话:“一切伟大的事物都伫立在暴风雨中。”但另一方面,经典只存在于它同当下的关系之中,需要今天的中国人、中国知识共同体在自身的实践、努力和斗争中不断地复活、再造、发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经典阅读的任务。‎ ‎①因为它的确立本身是当代中国文化共识和价值共识的结果 ‎②在后一种意义上 ‎③处理这种变和不变的关系 ‎④对经典有着高度的共识 ‎⑤经典又必然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过程中 ‎⑥经典一方面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 A.⑤④③⑥②① B.④①⑥②⑤③‎ D.⑤③⑥②④① D.④⑥②③①⑤‎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通常情况下,失去理性的人是盲目的,失去情感的人是没有了心肺的,前者很危险,后者很可怕。__________‎ ‎①然而,历史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打着历史理性旗号的偏见煽动起狂热的情感,使人民甘愿献祭,使生命横遭荼毒。‎ ‎②有人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理性的发展史,对此我有点怀疑:在奥斯维辛事件以后,我们还能如此乐观么?‎ ‎③情感则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不仅是属于个人的,也是属于时代的;失去它,任何个人和时代都无力前进。‎ ‎④理性是构筑合理现实的基石,在今天这个社会中尤其需要理性力量的引导与仲裁。‎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到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 ‎①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渗入其中 ‎②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 ‎③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 ‎④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质朴 ‎⑤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需求颇巨 ‎⑥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 A.①⑤⑥③④② B.②⑥④⑤③①‎ C.④②①⑤⑥③ D.⑥①③⑤②④‎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红”字在中华文化生活和哲理认识上,都无比重要。老杜说:“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后主说:“林花谢了春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那么,红就标志着一切美:美的韶华,美的景色,美的日期,美的人物。‎ ‎②他们为何不用白用蓝用紫?‎ ‎③比如中国的女子,称为红颜、红粉、红妆、红袖、红裳、红裙,连美人之所居,也是红楼。‎ ‎④因此,红也就成了代表美好的佳色。‎ ‎⑤在中华文化生活中,红永远是吉祥、快乐、喜庆的颜色,新年的春联、婚嫁的装饰,哪一样都是大红色的。‎ A.⑤②①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②⑤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到春末,村子里就变成了一片槐花的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洒在地上,洒在身上,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尽情陶醉在这芬芳的世界里。‎ ‎①空气中弥漫着槐花淡淡的清香,香风拂面,沁人心脾 ‎②当你走过的时候,就会沐浴在花雨中 ‎③顽皮的孩子用力摇动着树干 ‎④花瓣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 ‎⑤村庄的小路在这时就是花朵的走廊 ‎⑥成串的乳白色小花,仿佛是能工巧匠们用白玉雕刻而成,玲珑精致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④⑥②①⑤‎ C.⑥①④⑤③② D.⑥①⑤③④②‎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①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 ‎②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③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 ‎④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⑤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⑥可是人的对于超越入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满足 A.④②⑥⑤③① B.③⑥①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⑥⑤ D.③⑤⑥④②①‎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华如水静流,中国人是多情的、善感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①总会有那样一个节点,我们品味人生,思绪万千 ‎②成年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 ‎③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 ‎④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 ‎⑤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 ‎⑥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 A.⑥②④③⑤① B.⑥③②④①⑤‎ C.④②⑥③⑤① D.④③⑥②①⑤‎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西塘与乌镇无非是环水之中,粉墙黛瓦、小桥石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惜这座书卷气十足的江南古镇,能树起大旗、成为撑得起门面的大家的,寥若晨星。‎ ‎①南浔以其“簪缨世第,蓬荜名儒,相尚藏书,辉炳邑谋”的风采雄称“天下第一镇”,可谓实至名归。‎ ‎②除了碧水环绕、小桥流水的水乡特色,这里豪宅巨厦、富甲天下,是出“沈万三”的地方。‎ ‎③相比之下,南浔还有点内涵。‎ ‎④清代三百年中,南浔出学者四百五十人,著作一千二百种,实乃壮观。‎ ‎⑤南浔一为丝,一为书,湖丝与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同获金奖,世人称南浔为“诗丝书之乡”。‎ A.③②⑤④① B.③⑤④①②‎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也是这样,在同样一个文学平台上其他作家所具备的,鲁迅都有,但鲁迅的那一点审视力和思想性可能是所有人都没有的。‎ ‎①别人有的你都有 ‎②是我们不能具备的 ‎③一个作家的伟大在于 ‎④而你有的那一点别人又没有 ‎⑤我们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伟大 ‎⑥就因为他对众生哪怕是罪人的爱 A.⑤⑥④③①② B.③①④⑤⑥②‎ C.⑤⑥②③①④ D.③⑥①④②⑤‎ 答案精析 ‎1.C [④承接首句,阐述科学的局限性,放在最前面。②和③构成因果关系,所以②③相连。①句“这”应是指代第⑥‎ 句罗纳德·埃文斯的话语,而“美好的东西才不朽”与句末“永恒”联系紧密。所以⑤⑥①相连放在后面。]‎ ‎2.B [根据文意可知,文段第一、二两句是从整体上来讲中西方对经典认识的差别,对西方的认识应该是肯定的,据此第一处横线处应为④;①对中国经典的确立进行解释,故第二处横线处应为①;根据下文中的“但另一方面”可以确定第三处横线处应为⑥;根据句末“正是经典阅读的任务”可知,前面的句子应当有一个是“正是”的主语句,因此,第六处横线处应为③;②为状语成分,故在⑤之前。]‎ ‎3.B [②④从理性角度,③从感情角度,①为小结。]‎ ‎4.C [本题是一个说明性的语段,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发展、繁盛历史。横线前面交代,剪纸在清代中期以后真正繁盛,原因是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横线处内容应是介绍剪纸如何由乡间进入城市,从业者如何由农家妇女转变为专业艺人的。A项首句①直接说剪纸进入城市,显然不当,可以先排除。D项首句⑥直接说剪纸艺人如何剪纸,亦不恰当,可以排除。剩下的B、C两项中,由关联词“不仅……而且”可知,有“而且”的⑤应在有“不仅”的①后,据此可得出正确选项为C。]‎ ‎5.C [②紧接杜甫、李后主的诗句,排第一句。排除A项和B项。⑤是从文化角度解释红的意义。④是对⑤的总结。③是对④的举例说明。①是对本段的总结。]‎ ‎6.D [前三句总体描绘槐花的花形、花香和花境,后三句按照“摇动树干——花瓣飘落——走过花路”的顺序描写。]‎ ‎7.C [④先总说中国圣人既入世又出世,②引出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③①⑥⑤又推导出未来哲学也可能既入世又出世。]‎ ‎8.D [①⑤为陈述句,可知是第二组句子,依据后文“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抓住关键词“寻找”可知⑤排在①后,故而排除A、C两项。第一组中,依据句式结构和时间“少年”“成年”应为⑥②,也可排除C项;依据句式“谁不曾”可知②③⑥应相近,但③中的“寻访静谧的田园”不能在⑥的“少年”后,可排除B项;依据结构可知④“谁没有”置于最前,后接“谁不曾”,由后文“年华如水静流”可知⑥②应在前与之衔接,故答案为D。]‎ ‎9.A [文段先写西塘与乌镇是要引出南浔,所以后面接③。然后②总写南浔,接着写南浔的两大特色(⑤④),再以①收总,接后文。]‎ ‎10.B [③①④说作家的伟大所在;⑤⑥②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例子加以证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