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東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句式,顾名思义就是“句子”的“式”,包括格式、形式、方式、样式等等。修辞学中所说的句式没有严格的定义,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语法里说的句式,也包括一些语法领域之外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顶真句”、“散句句式”、“长句句式”、“短句句式”等等。‎ 一般性修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讲究句式的选择和使用。古人有“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皮日修《皮子文数》)之说。所谓“炼句”,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 锤炼句子主要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要使句子连贯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子之间的配合问题,即注意上下文衔接紧密而不中断,条理层次清楚而不紊乱;一是句子内部的组织问題,即注意句中成分的组合得当,文气通畅。要使句子表达周密则需要做到修饰恰当、谨防缺漏、考虑周到、照应严密。句子的锤炼表现在力求用简洁的句子表达丰富的内容,力求做到“言简意赅”。要把句子锤炼得简练精粹,必须做到四点:防止兀赘、化长为短、凝缩结构和提炼句意。只有形象生动的句子才能使人们感奋起來,产生共鸣,因此生动也是句子锤炼所必须达到的要求。种种修辞方式的运用正是为了使句子表达更生动。‎ 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句式的选择包含的内容有调整语序、通过虛词和语调变换句式、长短句的选用、整散结构的交错以及追求整体的和谐等等。‎ 语序在汉语里通常较为固定。但有时岀于表达之需要,也可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之情况下,将词语之顺序变换一下,目的是为了増强表达效果。这即是通常所说的变式句或倒装句。‎ 除了运用语序变化,还可以通过运用虚词和语调来构成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例如:‎ ‎1)这孩子漂亮 ‎2)这孩子不丑 以上两句话意思一样,但是例1)语气肯定,语意要重些,例2)用否定句式,语意就轻得多。这是因为,一般来说,否定句比较委婉、缓和,不像肯定句那么直截了当。‎ 除了否定句,其它如双重否定句式、设问句式、反问句式等等使用时都有特定的修辞效果。‎ 句子还分长短,但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长句和短句各有各的好处。一般来说,短句简洁明快、铿锵有力,长句涵义丰富、叙述周详,选用哪一种句式要根据表达的内容和交际的目的来决定。在一篇或一段文章中单纯用短句或单纯用长句的时候不多,为了更好地表现思想的丰富多彩和感情的波澜起伏,一般总是灵活地、交错地运用长短句。‎ 汉语句子也还有结构上整散的区别。一般我们所看到的句子大多属于散句的范畴,整句结构大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等都属于整句结构,这些结构的使用都有超越于一般散句的特殊的修辞效果。汉语在句式的选用上比较讲究“错综”,即使句子整散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使语句结构整中见散、同中存异,可以避免句式的单调平板,使语言富于变化,而增加文章的波澜。‎ 汉语句式的选用还要整体的和谐。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所选句式要与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要传达的语气情味相契合;二是所选句式要与其前后句式上下均匀、和谐;三是所选句式要与语篇的整体语境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和谐,与文章主题、上下文语境,包括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吻合。‎ ‎(许红菊《汉语修辞与词汇发展》节选,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变式句或倒装句是通过调整正常语序,使表达更生动准确,而意思与原常式句一样。‎ B. “这孩子漂亮”比“这孩子不丑”在表达肯定方面要更有力。‎ C. 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是一种修辞行为,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 D. 整体的和谐是指所选句式要与段篇的思想倾向、整体形式、内容形象等相契吻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论证结构,逐层展开论述。‎ B. 在论述通过语序变化达到增强表达效果时,使用了举例论证。‎ C. 通过对比长短句的特点,阐明了要根据表达内容和交际目的来选用它们的观点。‎ D. 文章在论述不同的內容时,用“还”“也”“还要”等体现不同内容的层次与联系,条理清晰。‎ ‎3. 根据原文內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双重否定、设问、反问等句式和对应的陈述句式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B. 经过锤炼的句子,不仅能让句中成分组合严密,也会使它与上下文更加协调统一,表达周密。‎ C. 同样一个句子,在这篇文章里是短句,在另一篇文章里也不会是长句,长短句要交错选用。‎ D. 整句结构的表达效果要优于一般散句,写作中应尽可能多地选用。‎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并将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正确,原文说“语序在汉语里通常较为固定。但有时出于表达之需要,也可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之情况下,将词语之顺序变换一下,目的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这即是通常所说的变式句或倒装句。”选项包括三个层次:方法是调整词语顺序,与原文一致;目的是“增强表达效果”,选项改变成“使表达更生动准确”,正是修辞的效果;意思相同出自“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这里用“原常式句代替“语序……较为固定”。B项,正确,原文“以上两句话意思一样。但是例(1)语气肯定语意要重些,例(2)用否定句式语意就轻得多”,选项用“更有力”概括了原文意思。D项,正确,原文“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所选句式要与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要传达的语气情味相契合;二是所选句式要与其前后句式上下均匀、和谐;三是所选句式要与语篇的整体语境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和谐,与文章主题、上下文语境,包括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吻合。”概括可以得出选项。这三项都正确。C项,“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是一种修辞行为,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错误,原文说“所谓‘炼句’,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锤炼句子主要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由此可见“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是锤炼句子的目的,锤炼与“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同属于“炼句”的内容,二者是并列的关系,不是指同一个意思,此选项偷换概念,杂糅信息。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项,正确。第2节说“所谓‘炼句’,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下文分别从“锤炼”和选用展开论述,属总分结构。C项,正确。原文“长句和短句各有各的好处。一般来说,短句简洁明快、铿锵有力,长句涵义丰富、叙述周详,选用哪一种句式要根据表达的内容和交际的目的来决定”,选项据此总结。D项,正确。原文各开头句子能看出这一特点。体现的是思考与分析的层次联系,思路和条理都很清晰。B项,“在论述通过语序变化达到增强表达效果时,使用了举例论证”错误,从文中来看,“这孩子漂亮”的例子是论证“除了运用语序变化,还可以通过运用虚词和语调来构成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內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正确。原文说“可以通过运用虚词和语调来构成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其它如双重否定句式、设问句式、反问句式等等使用时都有特定的修辞效果”,可知这些句式只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效果,意思还是一样的,故正确。B项,“经过锤炼的句子,不仅能让句中成分组合严密,也会使它与上下文更加协调统一,表达周密”错误,选项考查对文本整合、推断的能力。原文说“锤炼句子主要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要使句子连贯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子之间的配合问题,即注意上下文衔接紧密而不中断,条理层次清楚而不紊乱;一是句子内部的组织问题,即注意句中成分的组合得当,文气通畅。要使句子表达周密则需要做到修饰恰当、谨防缺漏、考虑周到、照应严密”,由此可见选项把句式的“连贯”和表意的“周密”杂糅一起了,此处属于张冠李戴了,应该把“表达周密”改成“表达连贯”。C项,“同样一个句,在这篇文章里是短句,在另一篇文章里也不会是长句……”错误,选项考查对原文信息推断的能力。原文说“句子还分长短,但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此可知,一篇文章里的短句在另外的文章中有可能是长句。D 项,“整句结构的表达效果要优于一般散句,写作中应尽可能多地选用”错误。选项考查对原文信息的推断能力。原文说“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等都属于整句结构。这些结构的使用都有超越于一般散句的特殊的修辞效果。汉语在句式的选用上比较讲究‘错综’,即使句子整散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使语句结构整中见散、同中存异,可以避免句式的单调平板使语言富于变化,而增加文章的波澜”,因此,尽可能多地选用貌似顺理成章,实则与原文不符。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她说我是天使 ‎(美国)米基·伯姆布雷克 曾经有一个时期,我觉得每个人都在利用我。我觉得我决定善意对待的所有人都越过了界限,因此,即使我帮助了别人,我也一点不觉得快乐,反而有一种被迫应付的感觉。而且,我的心里还有两个矛盾的思想在交战,一个是,我不知道自己只是因为知道好人应该做好事才去做好事的,还是真的以助人为乐;另一个是,如果我做了好事却又并不真正觉得快乐,那么我做的好事还有意义吗?我的这种不良心态会不会把我所做的好事抵消呢?‎ 在我们的邻区,住着一些贫穷的孩子,他们与他们的祖母住在一起,为了帮助他们,我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和很多金钱,但这反而増加了他们的祖母对我的依赖,好像应该对那些孩子负责任的人是我而不是她似的。这使我觉得很愤慨。快到圣诞节的时侯,有一天,我接到他们的祖母的一个电话,她竟然向我提出了一个出乎我意料的、我认为是极为过分的要求。她告诉我她认识的某个女孩在圣诞节的时候什么也没有,问我能不能为她买点东西。‎ 这个要求虽然使我愤愤不平,但也使我焦虑不安。我得承认,给我这样一个晩辈打这么一个电话并要求我帮助某个我根本不认识的人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也正是由于她的这份难能可贵的勇气,才使我无法对此事置之不理。‎ ‎“难道我为她的孩子们做的事还不够多吗?她还要求我帮助别人?就像我们很有钱似的。”我在心里抱怨着。‎ 几天后,当我正在商场里购物的时候,我看见一个装着两个洋娃娃的礼盒。那两个洋娃娃,一个是黑头发的,一个是浅黄色头发的。我想到了那个小女孩。于是,我把它买下来了,但我并不觉得高兴,因为我觉得那就像是一个15美元的交易似的。我一边嘀嘀咕咕地发着牢骚,一边把它扔进我的购物车里。回到家,我用包装纸把它包了起来,在圣诞节到来之前,我把它交给了那位祖母,以后就再也没有听到过下文,我怀疑那个女孩裉本就没有得到过它,或者那位祖母说那是她送给那个女孩的。‎ 我这样猜测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由于不许见我的祖母,祖母只能把她为我们购买的圣诞礼物交给我们的外祖母,然后再由她转交给我们。但是,我的外祖母总是更换掉标签,并告诉我们那是她自己买给我们的礼物。直到成年之后,我才意外地发现,原来我童年时最喜爱的洋娃娃是我的祖母而非外祖母送给我的。不过,好吧,我想,随它去吧。我才懒得去追究呢。‎ 大约过了一年半之后,有一天,我带我的小狗出去散步,看见一个七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一所院子里玩耍。‎ 当她看见我时,她喊道,“我以前看见过那条狗!”"我告诉她我们就住在街道拐角处,我带它出来散步的时候,有时候会经过这里。她走过来,弯下腰,在狗的身上拍了拍。我突然想到,她也许认识住在邻区的那些我认识的孩子。他们不止一次地告诉过我他们有一个名叫琼的朋友住在我们这个街区。我问小女孩她是否叫做琼。“不,那是我祖母的名字。”她回答。‎ 听到她的回答,我的心里微微一动。‎ 我问她是否认识亚伦、尼克和梅勒妮,她说认识。我开始觉得好奇起来,我想知道她是否可能是我为之买玩具的那个我不认识的小女孩,于是,我问她:“前年的圣诞节,你得到过一个装着一对洋娃娃的圣诞礼盒吗?”‎ ‎“噢,是的,浅黄色头发的名叫鲁丝,黑色头发的名叫黛比,它们现在正在屋里睡觉呢。”她回答。‎ ‎“那是你那一年得到的惟一礼物吗?”我问。‎ ‎“我想我还得到了一些其他礼物,不过,我不记得了。”她说。‎ ‎“那两个洋娃娃是谁给你的?”我问。‎ ‎“亚伦的祖母。”她回答。‎ 啊哈!果然不出我所科……那位祖母把所有的荣誉都据为己有了,为了进一步证实我的猜测是正确的,我又继续问道,“她说它们是从哪里来的了吗?”‎ 小女孩骄傲地回答道,“她说是一位天使送给我的。”‎ 霎时,我觉得喉咙被一个硬块堵住了。‎ ‎(选自《中国学生成长读本》,有删节)‎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不厌其详地描写“我也一点不觉得快乐”的心理,并非闲笔。一方面丰富了文章内容,一方面又能引出下文,颇具匠心。‎ B. 小说善于用细节来描写人物,如买礼物时,我“嘀嘀咕咕地发着牢骚”,“扔”礼物,“包”礼物,细腻刻画了“我”看似抱怨实则心甘情愿帮助别人的形象。‎ C. 小说中的“天使”,既指经常帮助他人肯做好事的“我”,也暗指富有善良美德而又善于教育孩子的“亚伦的祖母”,两者交织,生动感人。‎ D. 小说中插叙自己外祖母送礼物这一情节,是为了证明“我”的怀疑是有依据的,也为下文追问孩子礼物的情节做铺垫。‎ ‎5. 小说成功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法,请根据文本,概括“抑”的具体内容。‎ ‎6. 探究结尾句“霎时,我觉得喉咙被一个硬块堵住了”包含了哪些心理?‎ ‎【答案】4. B 5. ①心理上,对祖母琼善行的怀疑和我的矛盾纠结;②行为上,很不情愿地给小女孩买礼物,担心礼物投暗;③做法上,追问女孩礼物的情形,以证实自己的礼物被人冒送(自己的善行被他人窃取)的猜测。 ‎ ‎6. ①因意外而震惊,小女孩的回答出乎自己意料;②愧疚,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人而深感惭愧;③感动,为邻区祖母的善良和对自己的赞美而感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心甘情愿帮助别人”错误,由“但我并不觉得高兴,因为我觉得那就像是一个15美元的交易似的”“难道我为她的孩子们做的事还不够多吗?她还要求我帮助别人?就像我们很有钱似的”等内容可以看出,“我”不是心甘情愿买礼物的。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成功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法,请根据文章概括‘抑’的具体内容”,然后理解“欲扬先抑”的意思,看小说写了哪些内容,何为“扬”,何为“抑”。“欲扬先抑”,要发扬、要放开,先控制、压抑,“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从文中来看,文章一开始写“我”怀疑自己的善行,觉得别人在利用自己,觉得善意越过了界限,内心纠结矛盾,“一个是,我不知道自己只是因为知道好人应该做好事才去做好事的,还是真的以助人为乐;另一个是,如果我做了好事却又并不真正觉得快乐,那么我做的好事还有意义吗?我的这种不良心态会不会把我所做的好事抵消呢”;接着写邻区祖母要求“我”做好事,“我”很不乐意地给小女孩买了娃娃,担心这一礼物没有交到女孩手中,或送礼之名被人冒领;随之“我”追问小女孩礼物的事情,来证实自己的礼物被人冒送(自己的善行被他人窃取)的猜测,小说的最后颠覆了“我”的猜想,展现了邻区祖母的善良,同时也肯定了对自己的赞美,由这些内容来看,小说之前的内心的纠结矛盾、买礼物送礼物的愤愤猜疑以及追问女孩时的用心都是“抑”的内容,小说到最后才抖出“扬”的内容。‎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探究结尾句‘霎时,我觉得喉咙被一个硬块堵住了’包含了哪些心理”,然后结合上文的情节分析“我”的心理。从上文来看,“我”本认为“那位祖母把所有的荣誉都据为己有了,为了进一步证实我的猜测是正确,我又继续问道,‘她说它们是从哪里来的了吗’”,结果小女孩回答“她说是一位天使送给我的”,老人不但没有把荣誉据为己有,反而称“我”是“天使”,小女孩的回答与“我”的猜测完全不同,出乎“我”的意料,“我”的内心非常震惊;“我”买礼物的时候是“被迫的”,送礼物的时候是“不情愿的”,送完礼物后认为自己的荣誉被别人冒领了,而最后的结果却说明自己完全是以小人之心来猜度别人,所以听了女孩的话,“我”的内心应是内疚、惭愧的;同时,借助小女孩的话,“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知道邻区的祖母把“我”赞为“天使”,此时“我”的内心还有感动,为邻区祖母的善良以及对“我”的赞美。‎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赵一曼女士》是当代作家阿成的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1995年第5期,获1995—1996年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囯作家协会颁发的中国作协抗战文学优秀作品奖。选择《赵一曼女士》这篇小说作为高考文学类阅读材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这篇小说内容正面,主题积极。小说所描写的主人公赵一曼是一个抗日英雄,她的事迹曾经感动和影响了几代人,2009年在由中央宣传、全国总工会、共青国团中央、全国妇联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赵一曼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虽然岁月流逝,但这些为民族独立、祖国新生、人民解放而奋斗牺牲的英雄人物,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淡出人们的记忆。在“高举中囯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今天,重温赵一曼的英雄故事,是非常有意义的,有助于“让学生在感动中、思考中自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创新。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在该小说获奖之后曾撰文评论,“《赵一曼女士》,这是本届获奖作品中最短的一篇,阿成在相当小的尺度内安排了三重声音:有现实对历史的追问、沉思,历史的现场叙事,还有史料的拼贴。在这三重声音沉着从容的合鸣中,人们看到了一位英雄和圣女……平静地宏大叙事,相对于它的题材,它是如此‘朴实’,这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小说原文较长,选入试卷时作了删改。‎ ‎(教育部考试中心《20l8年高考试题解析》)‎ 材料二:‎ 阿成的小说《赵一曼女士》是一篇优秀的小说,小说叙事看似散文化叙述结构,实则匠心独运,无论从思想意蕴的丰富传达方面,还是从叙事技巧方面,都是值得回味的,其带有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痕迹,但不是刻舟求剑、削足适履。阿成以大智若愚的想象,再现了赵一曼的人生片断。在叙事上自由出入于不同的叙事角度之间,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示了赵一曼的性格与人格,较之于单一性地歌颂英雄的题材处理不同,突岀的是赵一曼的策反经过与怜子之情,这方面内容是他人所未言之语,尤其是第二封信及伪满档案的公示,是在小说发表之前社会民间所未见的文字。曾记得有一学生曾质疑真伪,认为第二封信是有损英雄的虚构文字,我未见过信的原件,心中惶恐,不敢妄断,就打电话询问阿成老师,他说那是真的,他也不敢虛构,展示的目的是为了显示荚雄性格中“人性的温度”,这是原话。‎ ‎《赵一曼女士》这篇小说,总体上有一个基本价值立场,那就是肯定英雄赵一曼,她的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体现了汉民族敢于反抗外族侵略的大无畏精神,叙事角度是三种聚焦方式并有各自特点,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内聚焦(限知视角)是介入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方式,也是叙事者表达情感的自由方式,小说中的“我”与真实作者之间价值观念是重合一致的。零聚焦(全知视角)则体现叙事者的再现式想象及对历史事件进行生活化、细节化还原的能力,外聚焦体现的是叙事的节制含蓄及对读者的尊重与期待,展示人性化的英雄是小说的主旨。‎ ‎(刘绍信《赵一曼女士叙事解读》)‎ 材料三:‎ 第5題考查小说“人物分析”的技巧。要求学生能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能力层级D,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 赵一曼女士是我国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她既有浪漫拔俗的文人气质,又有着因长期从事险恶军事斗争而形成的职业军人的冷峻气质,该题要求考生通过对作品的品读,分析赵一曼身上体现文人气质和军人冷峻的细节,参考答案对其文人的气质列举了三点: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对其职业军人的气质特征——冷峻也列举了三点: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该题满分6分,每一点对应1分。正如小说作者所指出:“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作品对赵一曼的文人和军人气质细节描写是比较突出和明显的,考生只需进行认真体味,略加分别,自可梳理清楚,因此难度不大。‎ 考生作答的主要问题:(1)体味不细致,对表现其文人和军人气质的细节分析不全面,回答笼统甚至不着边际,比如这个回答:“因为赵一曼女士饱读诗书知识渊博,又作为一名反满抗日战士,二者完美结合……所以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再如这个回答:“这句话(指题干)是对传主赵一曼的高度概括、赞扬了传主文静、从容、为国捐躯的美好品质与精神”,它实际上是在评论试题的题干而不是回答问题;(2)思路不清晣,语言组织凌乱,缺乏条理性。如列举一个特点后说她具有文人气质,接着又重复说这一点是“军人冷峻”的体现;还有些考生列岀了小说中的一些细节如写遗书、攻心策反等,但未指明这属于赵一曼的哪种气质;(3)回答不全面。如回答军人冷峻气质时仅写道“赵一曼女士在被逮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她始终都没有开口”等;(4)不按题意回答问题,将相关细节分要点列出,却并不说明属于文人气质还是军人冷峻的特征。‎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 ‎7.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一曼女士》是一篇优秀的小说,它的成功体现在内容的积极和艺术的独到。‎ B. 考试的文本有严格的选择标准,获全国大奖的作品容易成为选择的对象。‎ C. 小说中的赵一曼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英雄形象,其精神影响深远,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描写方法都是前无成例,开了先河的。‎ D. 《赵一曼女士》的叙述角度是多样化的,三种聚焦方式体现了艺术上的匠心。‎ ‎8.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评论家李敬泽对《赵一曼女士》的高度评价助力了小说的获奖。‎ B. 我们在试卷上读到的文本往往已经不是原文原貌,而是经过命题人删改过的适合考试的“考试文本”。‎ C. 考试的命题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目标明确地考查具体能力。‎ D. 考生答题方面的问题暴露了阅读思维上的欠缺和应试能力的低下。‎ ‎9.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水平的做法。‎ ‎【答案】7. C 8. A ‎ ‎9. ①多读优秀作品;②了解考试的规律(特点);③深入体味(真正读懂)文本;④具有(训练)规范的阅读能力;⑤针对问题全面作答;:⑥有条理分要点地列出答案。‎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正确。选项是针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对该小说的评价而概括得出的。B项,正确,材料一中明确强调“这篇小说作为高考文学类阅读材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这篇小说内容正面,主题积极。……二是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创新。”可见选择标准明确而严格。材料一开头就说“获1995-1996年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中国作协抗战文学优秀作品奖。”再结合其他年份考查的文本,故得出选项的结论。D项,正确。选项是对材料二第二节内容的提取整合。结合材料一,后半段的结论也是正确的。C 项,“小说中的赵一曼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英雄形象,其精神影响深远,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描写方法都是前无成例,开了先河的”中“描写方法都是前无成例,开了先河的”错误,针对材料一,可得出“其精神影响深远”的结论,针对材料二“较之于单一性地歌颂英雄的题材处理不同,突出的是赵一曼的策反经过与怜子之情,这方面内容是他人所未言之语。尤其是第二封信及伪满档案的公示,是在小说发表之前社会民间所未见的文字”可以得出在材料选择上是创新独到的,人物形象是鲜活丰满、有血有肉的,但原文并没有提及在“描写方法”上的创新,艺术上有所创新,不等于在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上都创新,偷换了概念扩展了范围。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原文说“由于小说原文较长,选入试卷时作了删改”,由此可知结论正确。C项,材料三对题目及答案的分析明确告诉考生这是对“概括”能力的考査,而答案内容又是作品中清晰呈现的,需要考生梳理的,故选项得出这样的结论,正确。D项,材料三针对考生的答题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这些问题都是指向阅读能力存在的缺陷的,包括读文本和作答案两个层面,选项整合成了“阅读思维上的欠缺”“和“应试能力的低下”两点,正确。A项,“评论家李敬泽对《赵一曼女士》的高度评价助力了小说的获奖”错误。原文说评价是在“获奖之后”进行的,目的是强调小说艺术上有创新,选项把评价说成了获奖的一个原因,时间上颠倒了先后,逻辑上混淆了因果。“平静地宏大叙事,相对于它的题材,它是如此‘朴实’,这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说那种平静地宏大叙事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并非李的评论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水平的做法”,然后浏览几则材料,筛选出三个材料中提到的阅读的正确思维及答题方法的信息,围绕着“提高应试水平”这一标准,综合处理信息,再加以整合。从材料一《赵一曼女士》入选试题的原因来看,“这篇小说内容正面,主题积极”“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创新”,由此可知,考生要多阅读这些优秀的篇目,把握考试命题选材的特点;从材料二对《赵一曼女士》一书的评价来看,“小说叙事看似散文化叙述结构,实则匠心独运,无论从思想意蕴的丰富传达方面,还是从叙事技巧方面,都是值得回味的”,这就要求考生要能够走入文本,读懂文本的内容;从材料三对题目的分析来看,“考生只需进行认真体味,略加分别,自可梳理清楚,因此难度不大”,这就要求考生要能够认真体味文章,梳理文章内容,从考生答题的情况来看,“体味不细致,对表现其文人和军人气质的细节分析不全面,回答笼统甚至不着边际”“思路不清晣,语言组织凌乱,缺乏条理性”“回答不全面”“不按题意回答问题”,这就要求考生要养成规范作答的习惯,能够针对问题从不同角度全面理解,拟写答案的时候要有条理。‎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四、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顼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 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隙”,隔阂,嫌怨 B.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翅膀 C. 田父给曰 欺骗 D. 期山东为三处 约定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急渡/今独臣有船汉至/无以渡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败北:“北”本来是二人相背的意思,因此军队打败仗背向敌人逃跑叫“败北”。‎ B. 亭长:官名,战国时,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 C. 侯:古代有男、子、伯、侯、公五等爵位,侯是第四等。‎ D.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平旦、黎明等与之意思相同 ‎13. 将文中画线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答案】10. B 11. A 12. C ‎ ‎13. (1)你进去上前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助兴,趁机在座位上攻击沛公,杀掉他。‎ ‎(2)可是如今(我)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3)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如解释为“翅膀”,在语法上讲不通,从句中来看,“翼”本是名词,放在动词“蔽”前面,却不是动作的发出者,属于名词做状语,意思是“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这段话是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也有千里之多,人口有几十万人,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立即渡江。现在只有我有渡船,等汉军到的时候,他们没法渡江”,“地方”是古今异义词,指“土地方圆”,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C两项;“亦足王也”的主语不是“数十万人”,故二者之间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侯:古代有男、子、伯、侯、公五等爵位,侯是第四等”错误,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是第二等。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若”,代词,你;“入”,进去,“前”,上前;“为寿”, 向尊长敬酒;“毕”,完毕;“请”,请允许(我);“以”,介词,用;“因”,趁机;“因击沛公于坐”,状语后置句,应为“因于坐击沛公”,“于”,在,“坐”同“座”,座位;“之”,代词,代沛公。第二句中,“然”,然而;“卒”,最终;“于此”,在这里;“困”,动词本身包含被动,(被)困;“亡”,使动用法,使……亡;“罪”,过错;第一个“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非……也”,否定判断句。第三句,“瞋目而叱”,瞪大眼睛呵斥;“之”,代词,代赤泉侯;“辟易”,倒退,后退;“数”,几。‎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参考译文:‎ 刘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骑着马跟从他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羽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羽、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对待他人仁慈。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完酒,请让我舞剑。趁机把在座位上的沛公杀死,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羽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 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 ‎(二)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龙吟·西湖怀古 陈德武1‎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释】①陈德武,宋末爱囯词人。南宋灭亡之后,作者重游西湖有感而作此词。‎ ‎14. 前人评价:“临堤台榭”至“四山晴翠”数句“以描绘为衬笔”,请概述此处所描绘的具体内容并分析“衬笔”的含义。‎ ‎15. 简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的意思,并说明词人的情感倾向。‎ ‎【答案】14. ①首先以建筑的壮观,游船的美丽,游人的欢歌笑语写人游之乐,展示出一派繁华景象;②其次以荷花面积之广,桂花香味之浓,四周群山之青翠来突出湖山景色之美。“衬笔”的含义①人为之景与自然之景相映衬,极富特色地描绘出西湖的热闹景象和诱人的风光。②优美的湖光山色使人快乐,却又使无数英雄豪杰沉溺其中,意志消沉,不图奋进,平生的豪情壮志,早已消磨在享乐之中。 ‎ ‎15. 词人想要借钱塘江潮荡涤污浊,用潮水洗尽岳将军的冤屈泪,彻底为岳将军报仇雪耻。表现出词人对真正抗金的民族英雄的崇敬,也希望岳飞式的英雄出来报国雪耻;而对那些忘却平生志的“一时豪杰”,又是鲜明的对照和嘲讽。‎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前人评价:‎ ‎‘临堤台榭’至‘四山晴翠’数句‘以描绘为衬笔’,请概述此处所描绘的具体内容并分析‘衬笔’的含义”,然后理解这几句的内容,看描绘了什么景象,再分析“衬笔”的含义。从词的标题即可得知,词中写景的地点在“西湖”,且词开头两句说“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由杭州在中国东南部的历史地位,引出与杭州紧密相关的西湖的“多佳丽”,接着词人围绕“多佳丽”、“临堤台榭”等六句作了具体的描绘,“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三句主要围绕建筑、游船、游人来写,展现人游之乐,展示出一派繁华景象,“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三句主要围绕荷花面积之广、桂花香味之浓以及西周群山的青翠来突出景色之美。接着来分析“衬笔”的含义,“衬笔”包括以景衬人、以次衬主、以反衬正、以侧衬正,从词中来看,“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中,前面是人为之景,后面是自然之景,两者相结合和映村,极富地方特色地描绘出西湖的热闹景象和诱人的风光,词人以此为衬笔,引出下文的感慨之辞;虽然优美的湖光山色可供人游赏,使人快乐,感情受到陶冶,却又带来了使人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使百年南渡”四句,以“使”字领承上文,从其因果关系中,写出无数英雄豪杰沉溺在这种繁华、“佳丽”的欢乐之中,意志消沉,不图奋进,平生的豪情壮志,早已消磨在享乐之中,最后导致被元人灭亡的悲惨结局。‎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车泪’的意思,并说明词人的情感倾向”,然后简述题干中引文的意思,再分析词人的情感倾向。“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意思是“借钱塘江的潮汐,为君洗尽奸臣误国的悲愤眼泪,以告慰岳飞的在天之灵”,词人将满腔悲愤化为大自然的伟力,要借钱塘江的潮水来荡涤污浊,用潮水来洗尽岳飞的冤屈之泪,彻底为岳飞报仇雪耻,“岳将军”即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此处要洗尽其泪,表现出词人对真正抗金的民族英雄的崇敬,也希望岳飞式的英雄出来报国雪耻,而对那些忘却平生志的“一时豪杰”,又是鲜明的对照和嘲讽,在此,作者爱谁、恨谁,颂扬什么、抨击什么,政治态度很明朗,充分体现了他的正义感。【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女子品行没有差错而男子却变心,以此来批判男子的行为。‎ ‎(3)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时光匆匆和季节递相更替的迅速 ‎【答案】 (1). 鸣琴垂拱 (2). 不言而化 (3). 女也不爽 (4). 士贰其行 (5). 日月忽其不淹兮 (6). 春与秋其代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鸣、拱、化、爽、贰、淹、序。‎ 五、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子,完成各题 朋友就是我可以与之 的人;在他面前,我可以 。终于,我来到了这样一个人面前,他是如此真诚、无私,以至于我竟然可以拋开遮掩、客套和 。等那些人们原本从来都不会脱下的贴身衣物;我们之间的相处那样简单、纯粹,仿佛一个化学原子遇到了另一个化学原子真诚就像王冠和权杖一样,是最高尚的情感才可以享用的奢侈品;只要拥有这种情感的人才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和遵从的了。‎ 要把朋友当作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道风景,他的许多优点当然是你所不具备的。如果你偏要 地依附于他,你就无法尊重那些优点:(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坦诚相对 推心置腹 冥思苦想 寸步不离 B. 坦诚相对 畅所欲言 深思熟虑 如影随形 C. 肝胆相照 畅所欲言 冥思苦想 如影随形 D. 肝胆相照 推心置腹 深思熟虑 寸步不离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有拥有这种情感的人才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和遵从的了。‎ B. 只要拥有这种情感的人就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或遵从的了。‎ C. 只有拥有这种情感的人才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或遵从的了。‎ D. 只要拥有这种情感的人就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和遵从的了。‎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要站开一些,给这些优点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它们能够得到升华与扩展。‎ B. 给这些优点足够的生存空间。要站开些,让它们能够得到升华与扩展。‎ C. 要站开一些,给这些优点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它们能够得到扩展与升华。‎ D. 给这些优点足够的生存空间,要站开一些,让它们能够得到扩展与升华。‎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坦诚相对”,指彼此用真心来对待;“肝胆相照”,指以真心相见,语意较重。第一处,是指一般朋友的相处之道,应用“坦诚相对”。“畅所欲言”,指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推心置腹”,指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子里,形容待人真诚。第二处,是说在这样的朋友面前,自己可以尽情说出想说的话,应用“畅所欲言”。“冥思苦想”,指深沉的思索;“深思熟虑”,指深入反复地考虑,强调谨慎。第三处,句中强调无须谨慎小心,应用“深思熟虑”。“寸步不离”,指一步也不离开,形容关系亲密或紧紧相随;“如影随形”,指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形容两个人常在一起,关系十分亲密。第四处,从后面“依附”一词可知,关系非常紧密,应用“如影随形”。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只要拥有这种情感的人才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和遵从的了”,“只要……才”搭配不当,属于关联词搭配不当,且从前文来看,此处应使用“只有……才”,来强调条件的唯一性,呼应前文中的“最高尚”,排除BD两项,“只要……就”过于绝对:“追求和遵从”并列不合逻辑,有交叉关系,“追求”与“遵从”是选择关系,二选一,中间应用“或”,即把“和”改为“或”,排除AD两项。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根据前文“依附于他”“无法尊重那些优点”及句间的分号可知,此处谈论的应是“保持距离、尊重优点”等内容,因此“要站开一些”应位于前面,排除BD 两项;“升华与扩展”的对象是“优点”,故应先“升华”,使优点更突出再扩展,使优点更多样,这就排除C项,故选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如“处心积虑”和“殚精竭虑”就属于情感色彩截然不同的类型。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填入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鲁迅的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思想,在鲁迅那里,人的概念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延伸,人是精神的,也是肉体的 。他以“树人”为名,写阿Q,写祥林嫂,揭示人性,倡树人道。‎ A. 鲁迅所关注的不是抽象的人,不是理念存在的人,而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生命。‎ B. 鲁迅所关注的不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生命,而是抽象的人,不是理念存在的人。‎ C. 人不是抽象的,不是理念上存在的,而是活生生的个体生命,这是鲁迅所关注的。‎ D. 人不是抽象的,而是活生生的个体生命,不是理念上存在的,这是鲁迅所关注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横线前后的文字陈述的对象是“鲁迅”,所以横线处的文字也应以“鲁迅”为陈述对象,排除C、D两项;比较A、B项可以看出,语句的侧重点不同,结合前文“人是精神的,也是肉体的”可知,句中应是强调“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生命”,另外根据后语境提供的人物也应该和“活生生具体的个体生命”紧密相连,这就排除B项。故选A。‎ ‎21.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诗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C.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诗句不同类的一项”,然后回顾常考修辞的特点,再理解诗句意思,最后确定修辞。ACD三项都使用拟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以“怨”写“羌笛”,“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中以“才思”“解”写“杨花榆荚”,“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以“护”“送”来写“水”“山”,“愁”“解”“护”“送”等都是人的情感动作,用来写物,这是拟人;B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使用比喻,以“秋扇闲置”比喻女子被弃。故选B。‎ 名著阅读(5分)‎ ‎22.下列都是咏海棠的诗,哪句是林黛玉写的?‎ A.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B.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C.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D.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都是咏海棠的诗,哪句是林黛玉写的”,然后理解诗歌的意思,把握诗句中“海棠”的特点,再结合人物形象的特点做出辨析。A项,“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是探春所写,字面是说如果拿美玉来比拟白海棠的精神风韵,却比不上它那高洁,它洁白无瑕,好像雪堆就了海棠的肌骨一般,让人不禁为之销魂,暗喻则是说黛玉生性高洁,重在灵魂,犹如美玉一般,是心灵的纯美;宝钗肌肤胜雪,重在肉体,是世俗的爱恋。B项,“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是薛宝钗所写,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D 项,“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是贾宝玉所写,海棠花就像是刚出浴的杨太真,是冰雕砌的身影,也像捧心的西子,是玉做成的魂魄。C项,“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是林黛玉所写,(它的白色)是从梨花的花蕊那里偷来的三分白色,(它的神韵)是从梅花那里借来的一缕香魂。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以花喻人,含蓄地表现了黛玉清高超拔,空灵飘逸的品性。故选C。‎ ‎23.《红楼梦》中“枕霞旧友”是____________的别号,“蕉下客”是____________的别号。‎ ‎【答案】 (1). 史湘云 (2). 贾探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是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是考查《红楼梦》中“十二钗”的别号,然后就要回顾“十二钗”是哪些人,她们的别号分别是什么。“林黛玉”,字颦卿,别号潇湘妃子;薛宝钗,别号蘅芜君;史湘云,别号枕霞旧友;王熙凤,小名凤姐儿,浑号凤辣子;妙玉,自称槛外人;贾元春,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迎春,别号菱州;贾探春,别号蕉下客;贾惜春,别号藕榭;李纨,字宫裁,号稻香老农;贾巧姐,小名巧姐儿,又名大姐儿;秦可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 六、写作(7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史蒂夫·乔布斯说,你须寻得所爱。‎ ‎《新周刊》说,人生太短,只够相爱。‎ 请把你成长道路上有关爱的故事或对爱的思考写成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请勿抄袭。‎ ‎【答案】例文1(记叙文):无言的爱 我的父亲是个木讷的人,每天只知道干活、吃饭、睡觉,很少想到与人交流,所以父亲不怎么讨人欢喜。在记忆中,父亲仿佛从来不是一个亲切的词,我也不喜欢与父亲交谈。‎ 人们说男人的表白常常是刚烈的,不如女人那样的温柔,易于接受,确实如此。有一次,我顶撞了父亲,这次的顶撞不比往常,事后虽然知道自己做得有些过分了,但不想对父亲说道歉的话,反正感觉父亲向来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父亲依然不爱说话,但是这一次似乎有点不正常。我多希望父亲能“教训”我几句,但是没有。情绪上有些失落,心理上有些茫然,父亲可能真的是不爱我。‎ 好像天底下大多数的子女都不太明白大人的爱,只有等自己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了以后才能有深刻体会吧。父亲与子女的隔阂或是代沟是因为父亲的少言寡语而难以消失的。我感觉和父亲情感的这个断面不太可能修复。因为我是他的孩子,也就继承了他的一些执拗,禀性难移呀。‎ 前十六年就这样过去了,与父亲的沟通始终少得可怜,他的问题无非是冬天问“冷不冷”,夏天问“热不热”,上学问“吃饱了没有”,放学问“肚子饿了吧”。而我的回答也仅限于“是”或“不”。单调、乏味、枯燥,毫无温暖可言,所以我觉得父亲可能是真的不爱我。‎ 父亲还常常让我扫兴。在我记忆中好像从来没有得到过父亲的表扬。初中的时候,我憋了一股子劲,第一次争得了个三好生,我拿着奖状兴冲冲地奔回家。他轻瞥了一眼,又去做饭了,倒是母亲张罗着把奖状贴到墙上。饭桌上,母亲不时地给我夹菜,鼓励我再接再厉,父亲还是专心地吃着自己的饭一言不发。父亲的态度让我很失望。‎ 上了高中,我必须住校了。第一天去县城上学,父母早早地做了饭,一家三口围坐一起,母亲的声音有点哽咽:“现在开始,你就要离开我们独自生活了,要照顾好自己,别舍不得花钱,有事就给我们打电话。”我的内心百感交集,可父亲却沉默了半天后只说了一句:“走得越远越好,老是和父母在一起能有什么出息?”然后继续扒拉他的饭。‎ 就知道吃,就不能温暖温暖我?心里边这样想着,边很不高兴地看看父亲。父亲依然面无表情。‎ 那一顿,菜是少有的丰盛,我们也是少有的吃了很长时间。然后,父亲便用摩托车载我去上学,我以为他会说几句话,尤其是分别的时候。我很盼望的,但是他还是那样,到校门口等我下车后,简单说了句“我走了”,就真的走了,风驰电掣般。看样子父亲真是一点儿也不爱我吧。‎ 以后每次打电话回家,只要是父亲接的我都说找母亲有事,以至于到后来成为父亲的条件反射,只要接到我的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喊母亲过来。‎ 这,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和父亲之间再无言语。‎ 高一结课后的暑假第一天,我打电话给同学初中同学,无意间发现电话机上的“免提”二字已模糊不清。我一楞。父亲修电话机本领很高,若坏了,换一个新的易如反掌,何必用免提。‎ 母亲下班回家,我问起这件事,她一点儿不吃惊地说:“当然会模糊了,你每次打电话回来,你爸都会摁下免提键,跟我一起听你说学校里的事情。”‎ 我愣在那里…… 例文2(议论文):《爱,用手不用口》 ①有一种东西叫爱,它看不见,摸不着,而就是这种东西,让无数人苦苦追寻。有一种人,整天喊着爱,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引以为荣,好不虚荣。有一种人,奉献自己,关爱他人,默默付出,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没有丝毫作秀的嫌疑,只是匆匆而来,悄悄而去。 ②微风掠过湖面,留下粼粼波纹;阳光穿过白云,留下丝丝温暖;岁月走过树木,留下圈圈年轮。爱,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懂得奉献的人,是从来都不会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而是在不远处,默默地守护,你需要的时候,就会马上出现,用双手帮你度过难关,而不只是几句无足轻重的话语。 ③雷锋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此话虽然简朴,但着实掷地有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爱,用自己的双手做成了感动中国至今的最强音。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勤俭节约,用双手的行动,代替了浮华的话语,所以奉献爱心,献出自己,用手不用口。 ④当有人质疑陈光标高调慈善的时候,是否问过自己是否有爱,是否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真正去做。陈光标高调慈善纵有炒作嫌疑,但最主要的是,他做了,而你,没有。中国的慈善爱心事业并不发达,没有发展到能够挑肥拣瘦的时代。所以,“做”才是重要的,“说”谁都会,而“做”则是考验一个人素质的行为。 ⑤爱是可以传递的,需要心与心的交流,爱与爱的碰撞。彼此有共同的爱,带动其他人,一同投入到爱的实践中去,摒弃那些徒劳的话语,让爱汇集,让感动传递,让明天的你我更美丽。 ⑥如果道德是拷问良知的守护,一个拥有爱的人,愿把爱心付诸实践的人永远不会滑向道德沦落的深渊,总是站得更高,审视着爱心洪流的聚集。我宁愿做一条红丝带,把有爱之人系在一起,用共同的双手,奉献爱,你准备好了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把成长道路上有关爱的故事或对爱的思考写成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然后回顾自己的成长之途,选取与“爱”相关的故事写成一篇记叙文,也可以谈自己对“爱”的看法。‎ ‎【审题】首先解读材料,本题的材料由两则名言构成,一是史蒂夫•乔布斯的话,“你须寻得所爱”,这是强调“所爱”的必要性;二是《新周刊》上的一句话,“人生太短,只够相爱”,这是强调“爱”在人生中所处的地位。这两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爱”,都突出“爱”的价值。从“爱”的对象来看,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事;从“爱”的内容来看,可以是亲人之爱,可以是友人之爱,可以是师生之爱。再看材料的要求,“把你成长道路上有关爱的故事或对爱的思考” 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如果写作记叙文,考生可以回顾成长路上的有关爱的事件,构思时,可以把“爱”具体化为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人,并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爱的细节,如一句鼓励、一瞥眼神、一声问候、一次等待、一条短信、一个道歉、一句安慰、一杯牛奶、一次送行、一抹微笑、一句留言、一次交谈,写出爱和被爱的具体感受,通过设定描写的具体情景,让人和事在我们的心中活起来,可以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如果写作议论文,可以谈自己对“爱”的思考,如“爱”是什么,为什么要“爱”,如何去“爱”。‎ 供选立意有:有时候,爱很简单;爱,就在身边;大爱无声;爱不需要语言;爱在心中;爱,不求回报;爱,守望的姿势;爱,还要会爱;这个世界需要互相关爱;成长,需要爱。‎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醒目的标题——《无言的爱》,明确本文所写的爱是“无言”的。其次设定特定的场景,借助典型的细节反复描写+中心句的反复呈现+陡转+顿悟+戛然而止的方式达到情感的波澜,如本文的行文中始终抓住“吃饭”这个场景来突出父亲的“爱的方式”,同时用“父亲不爱我”这个中心意思的反复呈现来体现自己对父亲的误解,也体现自己对爱的渴望和感知以及得不到父爱的失落和幽怨,情感细腻而真切,用“打电话”和“电话机按钮”等细节写出父亲的亲子之“爱”自始至终没有断裂过,母女之间是如此,父女之间也是如此,而母亲的吃惊使文章情感出现陡转,同时也使“我”对“爱”的感受和思考出现陡转,最后,以“我愣在那里”结束全文,达到“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的效果。‎ 素材:‎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这片土地。——邓小平 ‎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 ‎——巴金 ‎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勃朗宁 ‎ 爱不是爱人者的优点,而是被爱者的长处。——泰戈尔 ‎ 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但在它所爱的地方。——英国谚语 ‎ 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高尔基 ‎ 爱整个人类可能是一件易事;认真地去爱上一个人却很难。——佚名 ‎ 没有一种服装比爱更合身;没有一种装饰比爱更迷人。有人说无美就无爱,实际正相反:无爱才无美。 ‎ 爱不一定要说出口把自己所喜爱的小鸟放飞掉,给它自由,这是一种爱;家人对你的等待,这也是一种爱;师傅严格要求徒弟,时常批评徒弟,这同样是一种爱。爱不一定要说出口,只要是纯然发自内心的动作、行为都是爱。 ‎ 爱是火热的友情,沉静的了解,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和彼此原谅。爱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环境影响的忠实。爱是人们之间取长补短和承认对方的弱点。——安恩·拉德斯 ‎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 我们的关系慢慢缓和了,其间自然经历了一段让人感觉无比漫长的煎熬。而今我开始肆无忌惮地与你斗嘴,跟你撒娇,你也一定要抱以理解。自我感觉依然没有长大的女儿是想把你以前应该给我却无端被搁置了的爱全部索要、补偿回来,甚至贪婪到想要你加倍地付出,好满足我小小私心里总想着惩戒报复你的坏念头。还好,今天的我真真正正从心底里接受了你,并深深理解了你的忙碌,不再对你冷言相向恶语相讥我开始与你拉家常谈心事,如两个同龄的成年人般坐一起预测最近的菜价是否要涨,也会随时随地向你津津乐道我在校园里、课堂上闹过的乌龙事件,以及一些好玩、搞笑的小插曲大笑柄。当然我们也还是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事儿斗斗嘴抬个杠耍个赖皮抛个包袱,你习惯扮演被戏谑、出糗、掉价、丢丑、惨败收场的那个,其实我明白也懂得,很多时候你都是故意假装的,你是在以输给我的独特方式向我表达歉疚之意和迟来的关爱。 ‎ 时光像一支开弓后射出的箭,只能前进绝不可后退。转眼间,小女孩变成了大姑娘,事业心强的女强人变成了顾家的小家庭主妇。我知道你为我放弃了太多牺牲了不少,但你面对我的无端误解和无理取闹从来不怨不恨不恼。白天的树木在生长,夜晚的星辰在闪耀,而青涩幼稚的女儿我也在长大。美妈,请你等一等,我还有好多话想对你说,想要你等我学会如何回报你的那天,等我陪你度过似水年华。相信我吧!终有一日我们心中的隔阂会如同三四月的坚冰一样涣然消逝。在接下来的日子,我愿不提过去,与你互相温暖,不再跟自己较劲。因为我们之间缺少的只是一份沟通、一份理解这一切,我依稀、仿佛间看到了它们安在!甚好!一定要,等一等,等我来爱你! ‎ ‎ 时光的刻刀在您美丽的眼角、额头留下了太多痕迹,在我眼中有时候会无限放大到像沟壑一样刻骨铭心。岁月的车轮滚滚不息,它在我不经意间偷偷载走了母亲那乌黑如墨染的长发,只留下满头银白闪闪灼刺着我的眼眸!我多想用双手紧紧捂住双眼视而不见,您的皱纹,白发,蹒跚的步履,和那不再婷婷的身姿。我知道,无论时光的步履多么匆匆,母亲,您总会守在我身边;我明白,昨天您护我长大,明天我该陪你到老!母亲,妈妈,这世上我最亲的人,让我们永远在一起不分离,无论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爱您的心像你爱我一样至死不会变! ‎ 时光匆匆,如尘沙,逃离掌心;三千青丝,如春风,拂过指间;绵绵情深,如你,我的母亲,长伴身边,如影随形,不离不弃。《我只在乎你》是由邓丽君原唱的一首爱情歌曲,里面有几句我觉得更适合表现母亲对孩子矢志不渝地眷眷深情: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母亲的眼里心里满满写着的都是——我只在乎你!曾经的你,面容姣好。肩上垂落着的一头青丝,又长又密,每一根都牵系着您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夜半三更,我又开始不明所以地哭闹了。白天里忙于工作本已乏累至极,好不容易盼到夜晚可以歇歇身心,不懂事的孩子却一点也不体谅当妈的辛苦。而今,我能想见,哼哼唧唧不仅影响正常休息,永无休止的混耍状态更容易让人心烦意乱而致最终的厌弃、憎恶,而您总是表现得那么温柔体贴,耐心、精心地哄我,细心、悉心地照顾我,直到我哭乏了闹累了,慢慢熬到睡着为止。‎ 入秋的凉意袭人,我得了重感冒,发起高烧。身体的每个细胞好像都在燃烧,头疼得睡不着觉。母亲一直坐在我的床边陪我,整整24小时的守护片刻不敢合眼,看上起憔悴而疲惫,但神情中透露出的依然是浓浓的关心和深厚的爱意。母亲为了能够分担我的痛苦,不时地陪我聊天说话,以分散我的注意力。不知是母亲的话语如摇篮曲般抚慰身心,还是那退烧药的功效,困意渐渐涌上心来,终于进入了梦乡,或许是因着母亲在,这一觉我睡得香香的沉沉的。有病的夜晚不是痛苦,反而让我感觉像是回归到幼儿时期,再次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满满的甜蜜和幸福。母亲的爱如牛奶巧克力般,融化在我的心田里,香浓四射。无论身在何方,人在何时,都能给予我无限的温暖和无穷的力量。有母爱父疼真好,日子温暖、安心,生活平静幸福。‎ ‎1990年5月,北京市一名中学生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参加在荷兰举行的“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活动。当她看到50‎ 多个国家的国旗悬挂在宾馆门前的旗杆上惟独没有中国国旗时,便急切而有礼貌地对活动组织者说:“我怎么没有看到中国国旗?一定要生起中国国旗!因为我在这儿》。”在她的要求下,几经周折,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地飘扬在会议地点的上空。他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爱。‎ 在太平洋木材公司所有的一块土地上,生长着一棵古老的红杉。主人多次决定砍伐这棵大树。可每一次他们企图砍树的时候,都有成千上万的普通人站起来反对。人们给古树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月亮。几个轮回下来,公司悍然决定:不管受到怎样的反对也要砍树。可,就是有人说“不!”而且作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年轻的美国姑娘朱丽亚·希尔要把这棵已经有1000岁的红杉当作自己的家。她在大树的顶端搭了一个离地60米的平台,并把平台上当做她的家。在两年的时间里,女孩风餐露宿,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树人。她与大树融为一体,仿佛是树的魂魄和精灵。女孩捍卫了大自然,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爱。‎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