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 高二实验班语文试卷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君臣、父子、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刚健有为"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周易大传》所说的“刚健”,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也就是孟子所说 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独立人格。‎ ‎《象传》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即顺,“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周易大传》认为,健是阳气的本性,顺是阴气的本性,在二者之中,阳健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而从上述两句话的关系来看,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可见,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含厚德载物的系统。‎ 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刚健有为”精神,其具体表现或凝结的文物、制度、风俗可谓无处不有、无时不有、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以文学人物形象而言,《列子•汤问》中每日挖山不止的愚公、鲁迅笔下“每日孳孳”的大禹,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文学艺术题材而言,从古至今无数骚人墨客所吟咏、所描绘的青松、翠竹、红梅之类,也都体现着这种精神。以制度风俗而言,只要翻一翻历史,人们就不难发现中国的农民起义、变法革新何其多,而把“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当做变革和革命的理论根据的又何其多。‎ 厚德载物精神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一样,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主题。北宋哲学家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可以说为中国的以山水花鸟虫鱼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一般主题做了诠释。汉唐时期,中华民族对域外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极浓厚的兴趣,大力搜求,广泛吸收。从名马到美酒,从音乐到舞蹈,从科学到宗教,无不兼容并包,其气度之闳放、魄力之雄大确实令人赞叹。这是厚德载物精神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的表现。‎ ‎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精”的意思是细微,“神”的意思指能动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精神既是其文化创造的结果,又是该文化思想的基础。‎ B. 《象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代表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思想的两个方面。‎ C. 中国文化种类繁多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而自成体系。“刚健有为”思想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的总纲而处于该体系的核心地位。‎ D. “刚健有为”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导着民族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从孔子到《周易大传》,刚健有为思想逐渐发展成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体现出的独立人格精神,与《周易大传》中“刚健”所具有的“独立不惧”、“立不易方”的含义相同。‎ B. 天体运行永不停止,君子效法于天,故提倡自强不息;大地包容万物,君子效法于地,故提倡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应是对君子的要求。‎ C. ‎ 刚健有为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随处可见,广泛地存在于文物、制度、风俗等之中。文学作品中的愚公、大禹身上都蕴含着这种精神。‎ D. 《周易大传》认为,在“健”和“坤”二者之中,阳健处于主导的地位;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代表着立人与立己,二者互为前提,不可分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咏松》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起义看似无关,但如果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角度来审视,则它们都体现出了刚健有为的精神传统。‎ B. “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三种基本思想都是以“人”为中心,解决人与周围事物关系而形成的思想,它们与刚健有为思想一起构成统一体系。‎ C. 我国传统的山水类画作多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这是厚德载物精神在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体现,程颢“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为该类题材作品的一般主题做了阐释。‎ D. 厚德载物精神在对待域外和少数民族文化时,表现出了对各种文化的兼容并包、闳放的气度和雄大的魄力,这在历史上的汉唐时期得到了有力的体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个十分危险的人 ‎[美]达蒙·鲁尼恩 大约三十五年前,一个名叫摩根·约翰逊的年轻人来到我的家乡定居。在我们家乡,随便询问一个人从什么地方来是很不礼貌的。摩根本人对此绝口不提,这样一来,其他人就更无从了解了。而且,他对自己的身世也很少谈起,因此人们把他看做一个神秘的人物。‎ 摩根·约翰逊长相十分凶狠,这一方面由于他鼻梁上那块伤疤,一双黑眼睛,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看人的特别姿态。‎ 三十五年前,当他第一次来到圣弗大街上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瞧,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人。”这一下可好,等到他第二次出现在圣弗大街时,那些曾经听到有关他的议论的人,转而又对别人说:“这无疑是个十分危险的人。”渐渐地,凡是看见摩根,看见他那鼻梁上的伤疤、那黑眼睛的人,无不说“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人”。‎ 以致最后家乡的男女老少人人皆知摩根是个十分危险的人。摩根·约翰逊鼻子上的伤痕表明,他过去曾经有过不幸的遭遇,然而,到底这块伤疤是怎么来的,他可从未对人说过。久而久之有人声称,听说这是一天晚上他在纽约和十个歹徒打架时留下的,其中一个歹徒开枪打伤了他的鼻子,而摩根·约翰逊最后把这十个人统统打死了。没人知道这种说法是谁散布的。摩根对此也不否认,甚至当被他打死的人数上升到二十人时,他也没有予以驳斥。事实上,他是个沉默寡言、不管闲事的人,人们对他的议论,他压根儿就没有理睬过。‎ 待到他快五十岁时,有的人只要一看见他就会发抖,直到他走开之后方能止住。‎ 可是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正当他在街上行走时,从绿灯酒店踉跄地走出一个小老头。小老头姓甘布尔,是瓦尔法诺河下游的一个牧羊人,他有哮喘病,整天呼哧呼哧地喘个不停。他每月到镇上打一次酒。‎ 绿灯酒店卖的威士忌酒劲很大,喝了这里卖的酒常使那些从来不想的人也想干一仗。当然,谁也没有想到它会有那么大的力量,竟然使一个牧羊人也寻衅斗殴起来。他一把抓起摩根的上衣就问:“好啊,你就是那个危险的人,是不是?”‎ 每个目睹这件事的人,都为那可怜的老头感到担心,心想这下摩根还不像牛嚼草一样一口把他吞下去,嚼烂了再吐出来。可是摩根·约翰逊一个劲地眨巴着眼,问:“怎么啦?”‎ ‎“有人告诉我,你是一个危险人物,”牧羊人说道,“我现在就要切开你的胸膛,看着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使你变得这么令人恐怖。”‎ 说罢,他掏出一把大折刀,打开来就向摩根刺去。‎ 摩根见他拔出刀子,拔腿就跑。上了年纪又喝得酩酊大醉的甘布尔自然追不了多远。但是摩根还是狂跑不止,直到跑出小镇之后才歇了歇腿。据最后一个见到他的人说,他还在向丹佛市方向走呢。自从那以后,在我家乡的小镇上再也没有见到他的影子。十有八九,他已经到达丹佛市了吧。‎ 后来有消息说,有关摩根是个危险人物的说法完全是虚构的,而且他也没有在纽约打死过十个人,他根本就没有打死过人。至于他鼻子上的那块伤疤,有人说那是他想偷一个女人的大钱包,被那个女人用钱包砍的。‎ 这种说法很可能并不比打死十个人的传说更可靠,但是直至今日,家乡小镇的人们对此一直笃信不疑。‎ 我的祖父经常谈起摩根·约翰逊,认为这件事说明了人的某些天性。他说,谁都可以说某人是好人或者坏人,而且只要重复多次,最后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尽管像这件事所表明的,一旦真相揭露出来后,也许好人并不好,坏人并不坏。‎ 祖父说,他一直怀疑摩根是个危险人物,但是倘若你要问他为什么不像牧羊人那样试验一下,他会对你说:“咳,你也知道,摩根也许就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这种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只要所传的流言有一分可信,我就决不去揭穿它。”‎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交代摩根来到我们家乡很久了,但是大家对他的了解还是很少,这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了解极度欠缺。‎ B. 有人说摩根在纽约和十个歹徒打架并全部打死了他们,后来歹徒人数又上升到二十个,这本身就暗示了传言的荒诞和不可靠。‎ C. 牧羊人甘布尔酒后向摩根挑衅并要拿刀刺他,是因为牧羊人觉得摩根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可怕,而结果也证明了牧羊人的想法。‎ D. 小说中使用了“声称”“据说”“后来有消息说”等词语,其所指代的内容又真假难辨,给小说笼罩了一层神秘莫测的氛围。‎ ‎5.小说有几处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主人公摩根,请指出其中的两处并分析其作用。(6分)‎ ‎6.有人说小说最后一段是全文的点睛之处,请你谈谈对此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摘自人民网‎2017年4月7日)‎ 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 B. 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C. 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 D. 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B. 材料一提出不能“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材料三提出“坚守住本质的东西”,都是为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来迎合观众的口味。‎ C. 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D. 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底线,如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的昆曲古琴,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 ‎9.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并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好礼,字敬之,汴梁祥符人。父仲泽,金大理评事,遥授同知许州,徙家保定之完州。好礼幼有志,知读书,通国言,宪宗时廉访府辟为参议。岁乙卯,改永兴府达鲁花赤。至元元年,以侍仪廉希逸荐召见,言举人材数事,称旨。五年,应诏建言:“凡有司奏请,宜先启皇太子,俾得阅习庶政,以为社稷生民之福。陕西重地,宜封皇子诸王以镇之。创筑都城,宜给直以市民地。选格不宜以中统三年为限,后是者不录。”帝是其言,敕中书施行。七年,迁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以比古之都护,治益兰。其地距京师九千余里,民俗不知陶冶,水无舟航。好礼请工匠于朝,以教其民,迄今称便。或言榷盐酒可以佐经费,好礼曰:“朝廷设官要荒,务以绥远,宁欲夺其利耶!”言者惭服。十年,北方诸王叛,执好礼军中,几死,其大将以好礼善应对,释之。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十七年春,好礼率众走别部,守厄以待兵至。遇叛王军,迫好礼西逾雪峨岭。好礼自度,逾是则无望其还,遂以衣服赂叛王千户,始获东出铁壁山口,间道南走数日,从者继至且千人。中道粮绝,捕猎以为食。七月,至菊海,始与戍兵接,得乘传至昌州。入见,帝赐之食与钞。十八年,授嘉议大夫、澧州路总管。十九年,入为刑部尚书,俄改礼部,又改吏部。好礼建言中书:“象力最巨,上往还两都,乘舆象驾,万一有变,从者虽多,力何能及。”未几,象惊,几伤从者。二十一年,出为北京路总管。再入为户部尚书。二十五年六月,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元史·刘好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B. 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C. 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D. 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辟:征辟,一种选官方式。中国汉代人才选任就是征辟制,征辟制是以皇帝的名义选拔地方有名望的人士入京任官。‎ B. 传:传车,古代驿站中的专用车辆,多供信使乘坐。古代还有公车,是为到京城应试、上书的官民服务的皇家车辆。‎ C. 路:宋元时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唐代的“道”、明清的“省”。“道”和“路”最初属监察区的性质,后转为行政区。‎ D. 榷:设立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各在边界设置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 好礼深谙用人之道,颇有见识。曾担任廉访府的参议,给皇帝推荐官员人选,在培养太子、分封诸王、修筑城池、人才选拔的标准等方面的建议,都得到了皇帝的赞许。‎ B. 好礼善于处理政务,关注民生。边区的人们生产力水平低,他引入中原地区的工匠,教导当地人们制陶、冶金,发展航运,还开设市场,发展贸易,以此来安定边疆。‎ C. 好礼身处动荡时局,巧为周旋。在北方叛乱中差点被处死,他善于应对才被释放;侥幸逃脱,又遇叛军,被迫翻越雪峨岭,他把衣物送给叛军首领,历经艰险最终脱险。‎ D. ‎ 好礼考虑事情详明,事君忠诚。他曾受叛军胁迫,但历经艰难回朝;对皇帝的车驾用大象来拉的做法,明确表达担心,提出反对;后来发生大象爱惊的事验证他的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有司奏请,宜先启皇太子,俾得阅习庶政,以为社稷生民之福。‎ ‎(2)好礼曰:“朝廷设官要荒,务以绥远,宁欲夺其利耶!”言者惭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立 春①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②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③,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①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古代立春有做“春盘”的习俗: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②两京:指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③行白玉: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④那:通“挪”,移动。‎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诗人看着眼前的“春盘”,忽然想起往年长安、洛阳立春时节的美好情景。‎ B. 颔联写诗人想象此时京城里庆祝立春的热闹,突出了眼前客居他乡的冷清。‎ C. 颈联视线又回到现实,诗人看着巫蛱中那滚滚而来的冰冷江水,悲愁满怀。‎ D. “呼儿觅纸一题诗”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悲苦处境。‎ E.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诗歌 “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5.“杜陵远客不胜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悲伤的原因。(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则》中曾子认为士必须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认为圣人更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愚人更愚笨的原因是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夸张描写赤壁的险要形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恩施大峡谷是全球最长、最美丽的大峡谷之一,这里千丈飞瀑流芳,百座独峰矗立,十里深壑幽长,秀色可餐,堪称生态游、休闲游的好去处。‎ ‎②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③与做人一样,李天来对待实验同样谨小慎微。他说:“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是要用来指导生产的,不能有‘差不多’等情况出现。”‎ ‎④‎2017年5月23日朴槿惠首登审判台庭审,与朴槿惠一同受审的还有乐天韩国会长辛东彬,以及与朴槿惠有着40年交情、“亲信门”事件的始作俑者崔顺实。‎ ‎⑤在《楚乔传》的拍摄过程中,有工作人员表示,赵丽颖几乎不用替身。其中在拍和狼群搏斗的场景时,她身体多处受伤,人们对此不吝充满赞颂的溢美之词。‎ ‎⑥这个新建的小区,高楼林立,环境优雅,地上草坪泛着绿意,可是一些人贪图方便,行不由径,常常踩着草坪横穿而过,实在辜负了植草者的美意。‎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③⑤⑥ D. 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当前,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将从总量矛盾转向结构性矛盾。2018年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目标,就要多措并举着力破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B. 20日,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与百度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出行、对话式AI应用、云基础设施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将雄安新区打造为智能城市新标杆。‎ C. 精准脱贫要瞄准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巩固扶贫成果和脱贫质量。‎ D.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 1985年我搬迁新居,秦老前来作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对联一副为补壁,那对子上写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 奉上力作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C.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予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 他在一封介绍信中写道: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天阴时,人们往往会感到心情郁闷,人们都盼望着天晴,只有天晴时人们的心情才是爽朗的。无论是出行还是旅游,晴天都要比阴天方便得多,可见,从对人们有利的角度来看,晴天的意义总是比阴天的大。这样看来,晴天永远都要比阴天受欢迎。‎ ‎①并不一定只有天晴时人们的心情才是爽朗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简略的文字表述下列图表中的过程:(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人生里,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非凡的素质,有的香盛,有的色浓,很少很少能兼具美丽和芳香,因此我们不必欣羡别人某些天生的素质,而要发现自我独特的风格。”‎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 ‎1.C ‎2.D ‎ ‎3.B ‎ ‎4. C ‎5. ①”待到他快五十岁时,有的人只要一看见他就会发抖,直到他走开之后方能止住,”这句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们看见摩根的反应,进一步强化了摩根的“危险性”,与小说后文揭示的摩根形象形成鲜明的反差。②“心想这下摩根还不像牛嚼草一样一口把他春吞下去,嚼烂了再吐出来,”这句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强调了两人力量的强弱对比,同时也为下面情节的突转蓄势。③“但是,摩根还是狂跑不止,直到跑出小镇之后才歇腿。”“十有八九,他已经到达丹佛了吧。”此处用夸张的手法强化了摩根外强中干、软弱胆小的形象。 ‎ ‎6.①本段对小说中的故事进行了评价,隐含着作者创作小说的意图;②本段暗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正是因为有太多像祖父这样的人,才导致了像摩根这样的“危险人物”的出现;③本段进一步深化了小说主题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批判了轻信传言、不敢面对真相、缺乏勇气、明哲保身的人。 ‎ ‎7. B ‎8. B ‎ ‎9.①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现代的表达形式。如利用直播平台、综艺节目、发展文创产品等让传统文化跟得上时代的发展。②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从深邃和厚重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内涵,获得智慧的启迪。③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保持传统文化的底色。传统文化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的基因不变,不能因为听众文化积累和修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去迎合。 ‎ ‎10.C ‎11.A ‎ ‎12.A ‎13.‎ ‎(1)凡是有关部门奏请的文书,要先呈送给太子看,使太子能够阅读研究民情政理,(我们要)把这作为国家和人民的福分。(2)刘好礼说:“朝廷在边疆重地设立官署,希望用来安定边疆,难道官署想要侵夺边地百姓的利益吗!”提建议的人惭愧地服从了。‎ ‎14.BD ‎ ‎15.①因国家的处境而悲伤。以往立春时,两京热闹美好,时过境迁,国家动荡不安,让诗人悲伤不巳。②因自己的处境和前途而悲伤。自己历经战乱,漂泊他乡,“此身未知归定处”,自己萍踪难定,前途渺茫,这让诗人感到真切的悲苦。‎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意概括,要求概括“诗人悲伤的原因”,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此句作答,可通过“忽忆两京梅发时”和注释中的“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 飞分析,时过境迁,因国家的处境而悲伤;结合“此身未知归定处”可知“诗人萍踪难定,前途渺茫”,因自己的处境和前途而悲伤。‎ ‎16.(1) 任重而道远(2)(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3)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7.C ‎18.D ‎19.D ‎20.②晴天的意义不一定总是比阴天的大。③晴天不一定永远都要比阴天受欢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逻辑推断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首先要认真研读所给的文段,然后根据例子的指向,细心找出另外两处存在逻辑推断有误的,例如本题存在两处逻辑推断的错误:晴天的意义不一定总是比阴天的大。属于不合逻辑的推断;晴天不一定永远都要比阴天受欢迎。属于违背常理的推断。‎ ‎21.(示例)桑蚕立体养殖过程:农民在池塘边种桑树,用桑叶养蚕,再把蚕的分泌物蚕沙投入鱼塘喂鱼,最后从池塘里挖塘泥为桑树提供肥料,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基塘生态农业循环。‎ ‎22. 评分细则给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