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蚌埠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历史上的“士”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谓的“知识分子”。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认为他们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知识分子一方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这里所用的“知识分子”一词在西方是具有特殊涵义的,并不是泛指一切有知识的人。这种特殊涵义的“知识分子”首先必须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的人;他可以是教师、新闻工作者、律师、艺术家、文学家、工程师、科学家或任何其他行业的脑力劳动者。但是如果他的全部兴趣始终限于职业范围之内,那么他仍然没有具备“知识分子”的充足条件。根据西方学术界的一般理解,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知识分子”事实上具有一种宗教承当的精神。
如果从孔子算起,中国“士”的传统至少已延续了两千五百年,只是这一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中国史各阶段的发展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于世的。概略地说,“士”在先秦是“游士”,秦汉以后则是“士大夫”。在秦汉以后的两千年中,“士”又可更进一步划成好几个阶段,与每一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各方面的变化密相呼应。秦汉时代,士的活动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以儒教为中心的“吏”与“师”两个方面。魏晋南北朝时代儒教中衰,“非汤、武而薄周、孔”的道家名士(如嵇康、阮籍等人)以及心存“济俗”的佛教高僧(如道安、慧远等人)反而更能体现士的精神。隋、唐时代除了佛教徒继续其拯救众生的悲愿外,诗人、文士如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更足以代表当时“社会的良心”。宋代儒家复兴,范仲淹所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成为士的新标准。
我们虽然承认士作为“社会的良心”,要超越个人的或集体的私利之上,但这并不是说士作为一个具体的“社会人”可以清高到完全没有社会属性的程度。所谓士的超越性既不是绝对的,也决不是永恒的。从中国历史上看,有些士少壮放荡不羁,而暮年大节凛然;有的是早期慷慨,而晚节颓唐;更多的则是生平无奇节可纪,但在政治或社会危机的时刻,良知呈露,每发为不平之鸣。至于终身“仁以为己任”而“造次(仓促,即最紧迫的时刻)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士,在历史上原是难得一见的。我们所不能接受的则是现代一般观念中对于士所持的一种社会属性决定论。以决定论来抹杀士的超越性,是只见其一、见其二的偏见。按之往史,未见其合。事实上,如果士或知识分子完全不能超越他的社会性,那么,不但中国史上不应出现那许多为民请命的士大夫,近代西方也不可能产生为无产阶级代言的马克思了。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士在中国史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是因为各阶段所对应的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发生了变化。
B. 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高僧承载着士的精神;隋唐时代,“社会的良心”已不由佛教徒代表,转而由杜甫等诗人、文士代言。
C. 中国“士”的传统源远流长,从孔子开始延续了至少两千五百年,自先秦以来没有中断,但是期间屡有转折。
D. 本文以为民请命的士大夫、为无产阶级代言的马克思两例,有力地驳斥了现代一般观念中对“士”所持的社会属性决定论。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史上“士”的概念大致相当于今天“知识分子”的概念,这两者在基本精神上有不少契合之处。
B. 中国历史上有些士并非一生都践行着士的精神,说明士的超越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必强求一以贯之。
C. 很多专家、学者知识水平高,专业技术过硬,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使他们成为“知识分子”中的精英。
D. 知识分子有担当精神,可以为某一社会阶层的利益发言,但也可以超越私利的束缚,超越该社会阶层。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识分子既以人类基本价值为依据来批判社会上的一切不合理现象,又致力于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
B. 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知识分子必须要超越个人私利去深切关怀国家、社会乃至世界上一切公共利害之事。
C. “游士”和“士大夫”活动的时代分别是先秦和秦汉以后,秦汉时代“吏”与“师”集中扮演了“士”的身份。
D. 范仲淹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宋代士的新标准。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和分析文中论据的作用能力,理解概念题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分析论据注意论据和要证明的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此题B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一段只是说诗人、文士更足以代表“社会的良心”,并非说佛教徒就不代表,承载士之精神的高僧文中有“济俗”作限定,并非一般高僧,且原文讨论的是“能 ”“足以”的问题,而非“是”的问题。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此题C项“他们成为‘知识分子’中的精英”错误,混淆范围,献身专业工作并不一定就是“知识分子”,更毋说成为其中精英。
点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C混淆范围。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此题C项,“‘吏’与‘师’集中扮演了‘士’的身份”错误,曲解文意,士的活动集中表现在“吏”与“师”身上,此话不等于“吏”与“师”集中扮演“士”,且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以儒教为中心”的“吏”“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①。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大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衣着。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哎呦哎呦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镜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特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田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
“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注】①格色:北方方言中指特殊,与众不同,多含贬义。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 小说使用了具有天津卫特色的方言,如“嘛”“赛”,将人物表现得有板有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C. 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萌生了敬佩之情。
D. 小说对主要人物有许多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很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5. 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6.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三个细节描写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外形奇,“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刻画了一个有个性、精神、干练的人物。②医术奇,不等病人觉得疼 ,断骨头就接 上了,速度快,手法精,连洋人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③看病规矩奇,凡来瞧病,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④为人处世奇,从苏七块在给张四治病这个事上可以看出他做人原则性极强,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的一面。
6.
①“手指一触”“上下翻飞,疾如闪电”等动作上的细节表现了苏七块的医术高明。②“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这些神态上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刻画出苏七块恪守原则的特点。③“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一连串的动作细节,表现了苏七块内心焦急等待后急于救治的心情;正确紧急的正骨处理,是他高超医术的体现,突出了人物形象。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干的要求“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逐项放进原文比较分析,本题D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错误,文中的细节描写只能表现人物性格,并未推动情节发展。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归纳总结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然后通读全文,梳理情节,找出与苏七块相关的主要情节,分析其奇特之处:文章第一段总说苏七块医术高。第二段“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介绍苏七块外形奇特,刻画了一个有个性、精神、干练的人物;“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说明他技艺高超,医术奇;第3段“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①。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表明苏七块脾气奇、规矩奇;文章结尾,苏七块和华大夫的对话,“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这表明他为人处世奇,做人原则性极强,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的一面。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和语言筛选表达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仔细研读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三个细节描写的例子,并简要分析”,然后回归文本,找出几处典型的细节描写片段。细节描写包含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考生应边阅读,边用笔勾划关键句子,然后归纳整理分条作答。“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
等动作上的细节表现了苏七块的医术高明;“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这些神态上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刻画出苏七块恪守原则的特点;“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一连串的动作细节,表现了苏七块内心焦急等待后急于救治的心情;正确紧急的正骨处理,是他高超医术的体现,突出了人物形象。
【点睛】文学类文本的解读是高考中一个重要题型,难度较大,易失分。要求考生熟悉常见的题型,如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等。考生应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
如: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2014年在人们逐渐习惯了用手机叫车的时候,移动支付也悄然走入大众视野——用手机结算车费比现金方便许多。而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我国移动支付软件的优势远不止“便捷”这一点。社交性强是许多人对我国移动支付软件的直观感受。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中国留学生程文杰感慨于微信红包的“贴心。微信支付将技术和传统习俗结合起来,让用户在和钱打交道时,不忘人情温暖。中国人民大学的韩国学生李在城最欣赏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信用卡在你手里,也存在被盗刷的风险;相比而言,只要管住手机,移动支付就比较安全。”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离不开中国自主研发技术的保驾护航。在智能实时风控系统的保护下,目前支付宝的交易资损率为百万分之一,远低于国际领先支付机构万分之十七的风险水平。
(摘编自刘少华、顾桥孜《移动支付是信息时代中国的“弯道超车”》)
材料二:2017年第2季度,在余额宝交易规模继续高速增长的带动下,支付宝金融类业务交易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受益于对线下扫码业务的持续投入,支付宝消费类业务和个人转账类业务的交易规模均呈现爆发式增长。加之阿里自有电商业务移动端业务做出的规模贡献,支付宝电商类业务交易规模也保持平稳增幅。最终,支付宝以53.70%仍然占据头名位置。
(摘编自易观《2017年第2季度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交易规模23万亿》)
材料三:混血版的支付宝钱包、微信钱包正在竞速。2016年10月,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与蚂蚁金服宣布共同运营电子钱包“支付宝HK”。几乎是同时,腾讯公司旗下“微信支付HK”团队也在港宣布推出了3项升级支付功能,让消费者可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线上线下、不同消费场景的支付,从而给市民生活带来便利。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付机构提前几个月,就联合支付宝升级自己的在线支付网络。2016年11月,蚂蚁金服与泰国支付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蚂蚁的普惠金融模式复制到泰国。2017年10月,蚂蚁金服投资的韩国移动支付公司Kakao Pay用户数突破2000万,72%的韩国就业人口在用。在芬兰,支付宝与当地最大的电子钱包ePassi开展合作。ePassi服务本地个人用户约70万,占该国总人口的近14%。
(摘编自陈莹莹《移动支付出海:混血版钱包成抢滩先锋》)
材料四:目前,支付宝已遍布海外,北上芬兰,南下澳大利亚,通过技术出海的方式,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同打通本地移动支付市场。来自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带给海外的不只是支付方式的改变,更是对当地社会方方面面的深远影响。印度维杰创立Paytm的初衷,是想让每个打工者有个可以安放自己财产的账户,并随时安全地转给家人。而中国突飞猛进的移动支付技术,正帮助他实现初衷。如今Paytm的用户数超过两亿人。据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资深总监介绍,许多发展中国家出于反腐、反洗钱的需要,都希望减少现金流动,让更多的钱进入可被追踪的电子支付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传统金融机构往往并不发达的国家,希望直接进入移动支付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此,很多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得益于近7亿的手机民,中国跃升为国际领先的移动金融大国,中国样板正在被复制、推广。
(摘编自王萌《中国移动支付盛行海外:外国人说要向中国同行学习》)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4年人们用手机叫车时,移动支付悄然走入大众视野,因为手机付费很方便。
B. 2017年2季度支付宝金融类业务交易规模继续增长,占市场交易份额头名位置。
C. 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与蚂蚁金服共同运营的电子钱包,是混血版支付宝钱包。
D. 目前支付宝已经遍布海外,而且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同打通了本地移动支付市场。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中国移动支付软件虽然暂无很好的安全性,但使用时便捷、贴心,这得益于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实时风控系统的保驾护航。
B. 腾讯公司旗下的“微信支付HK”团队在香港宣布推出了3项升级支付功能,说明混血版的微信钱包正在与支付宝钱包竞速。
C.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付机构联合支付宝,升级了自己的在线支付网络,其中蚂蚁金服就与韩国的支付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D. 中国移动支付技术正帮助印度维杰实现创立Paytm的初衷,有力证明了中国移动支付对海外当地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
E. 许多发展中国家出于反腐、反洗钱的需要,注目于国际领先的移动金融大国中国,正在中国复制推广自己的移动支付技术。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支付宝在国内外移动支付市场取得成功的原因。
【答案】7. B 8. BD
9. ①交易资损率远低于国际领先支付机构的风险水平;②余额宝交易规模高速增长的带动;③对线下扫码业务持续投入;④阿里自有电商业务移动端业务做出规模贡献;⑤广泛参与国内竞争与国际合作。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错在“占市场交易份额头名位置”,占据头名的是“支付宝”,不是“支付宝金融类业务”。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错在“暂无很好的安全性”,支付宝软件的安全性领先世界;C项,错在“韩国”,应该是泰国;E项,错在“正在中国复制推广自己的移动支付技术”,应该是中国移动支付技术正在被发展中国家复制、推广。
【9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支付宝在国内外移动支付市场取得成功的原因”,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目前支付宝的交易资损率为百万分之一,远低于国际领先支付机构万分之十七的风险水平”“在余额宝交易规模继续高速增长的带动下,支付宝金融类业务交易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受益于对线下扫码业务的持续投入,支付宝消费类业务和个人转账类业务的交易规模均呈现爆发式增长。加之阿里自有电商业务移动端业务做出的规模贡献,支付宝电商类业务交易规模也保持平稳增幅”“混血版的支付宝钱包、微信钱包正在竞速”“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付机构提前几个月,就联合支付宝升级自己的在线支付络”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旧唐书•韩愈传》
【注释】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 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11. 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B. 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两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也可以分为“征”和“辟”两类,唐采用科举制,不存在“征”和“辟”。
C. 宫市是中唐时,宫中有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皇权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
D. 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后来考中进士,终成一代名士。
B. 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 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2)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
(2)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 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大内”“禁中”表示地点,排除B、D项,“废业破产”和“烧顶灼臂”短语的类型结构一致,中间应该停顿。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征辟制是自上而下的选拔,举荐制则是自下而上的。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错误,原文“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意为“韩愈三岁时失去父亲,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长大”。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的洎、等到,延誉、宣扬美名,由是因此,知名于时,介词结构后置。(2)中禁中、宫中,因、趁机(于是),磨、磨掉,勒、刻。
【点睛】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多是以叙述性文字为主,在整体阅读的时候,要用心的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接着审清题目,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言文原文,这样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效率。首先要把对应文段用心精读一遍。另外,文段后的注释往往有提示作用,考生也要多加关注。在精读原文之后,接下来就应该趁热打铁,从后往前做题。文言文翻译是失分很严重的题型,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再结合上下文来推断意思;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的句式和语序的变化调整,注意译句是否通顺。最后书写要认真,文言文翻译重在直译,注意要字字落实。
翻译: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韩愈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督促。等到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作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他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在后来升为监查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阳山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作掾曹。
韩愈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作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提升为考功郎中(大概是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知制诰(起草政令的人),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翻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曾经降职到江陵府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称呼裴均的字。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作他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首都长安,凭。借功劳授予他刑部侍郎,还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韩愈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应该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很不服气。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宫,于是(向宪宗)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
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可以书写经文传布佛法,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圣上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两位还没有名气,也未曾显达,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终于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而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对后进则奖掖鼓励,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却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总共(经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有十人之多。
长庆四年十二月去世,时年五十七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①唐突②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②唐突:触犯。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
A. 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胜负存亡,即将一战而定。
B. 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一扫而空。“扫”“空”极写周瑜军队势如破竹的战力。
C.
第三句直接描写赤壁战场上大火的惨烈,又是对第二句战争结局的原因的解释,“张”“照”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
D. 第四句看似平淡,但饱含着作者对儒将周瑜的赞美,表现了周瑜在赤壁下泰然从容、指挥若定、气定神闲的风度。
15. 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怀古之情。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对不义战争的否定;②送别之意。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希望朋友观看赤壁古战场景象,并向自己写信 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发奋有为的期许。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内容、人物形象形象、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背景、注释,细读本诗,对照选项逐个分析,本题C项张冠李戴,“张”“照”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错误,应为“周瑜军队的气势”。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题目“赤壁歌送别”点明诗歌题材——“送别诗”;诗歌前四句怀古,“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对不义战争的否定。后四句照应标题,交代写作目的,表达送别之意。“君去沧江望澄碧”,“一一书来报故人”是说朋友将亲临赤壁古战场,将写信告知古人;尾句“我欲因之壮心魄”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发奋有为的期许。
【点睛】古代诗歌内容上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对古代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的考查,往往在试题中占有很大比重。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有1、把握诗歌题材。同一题材的诗歌往往有着相同或类似的感情表达,因此掌握了这些规律就更容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知人论世,发挥想象,把握思想感情。3、利用诗词中的意象,把握思想感情。4、理解和挖掘“题目”“序”与“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4、熟悉高考,把握规律,掌握答题方法。5、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培养扎实基本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对比手法,揭露并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并大肆挥霍的行径。
【答案】 (1).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 小楼昨夜又东风 (3).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几个提示语(1)“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指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 “故国之思的景象”和“无尽愁绪的形象”对应“小楼昨夜又东风”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运用比喻、对比手法,揭露并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并大肆挥霍的行径的诗句应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另外注意字形不能出错。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艺事业进入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文学创作,走上了“快车道”,每年都有大量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竞相问世,这种繁荣所带来的百卉千葩,让人________。纵观历史,古有司马迁历时十余载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近有清代小说家曹雪芹________,“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当代作家路遥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创作生活,耗时很久才得以完成《平凡的世界》三部曲……_______,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 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经过长期的精雕细琢而成。同时,这些著者更以“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着一字空”的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的精神,( )。当然,在繁荣背后也存在_____的现象。急功近利、胡乱拼凑而成的“文学快餐”,其低劣文字会让很多读者深受其害。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美不胜收 殚精竭虑 不言而喻 泥沙俱下
B. 应接不暇 呕心沥血 毋庸置疑 鱼目混珠
C. 美不胜收 殚精竭虑 不言而喻 鱼目混珠
D. 应接不暇 呕心沥血 毋庸置疑 泥沙俱下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上乘之作。
B.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上乘之作。
C.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全都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经过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
D.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全都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以坚忍的意志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完美地诠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
B. 完美地解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
C. 诠释了完美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创作品质
D.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完美地诠释了的创作品质
【答案】17. D 18. A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后来形容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还可形容花的种类繁多看也看不过来。结合“这种繁荣所带来的百卉千葩,让人”分析,使用“应接不暇”。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呕心沥血: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结合后面内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分析可知,选用“呕心沥血”。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结合语境内容分析,选用“毋庸置疑”。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结合“急功近利、胡乱拼凑而成的‘文学快餐’,其低劣文字会让很多读者深受其害”分析,选用“泥沙俱下”。故选D。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语句存在的问题:B项,搭配不当,“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搭配不当;C项,“经过”赘余;D项,第二个“以”赘余。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诠释”,指说明,解释,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方式,或者是用心感受的一种方式,一种方法。也可理解为:对某事的讲解、证明。“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结合“创作品质”分析,用“诠释”好,排除B项。“完美”修饰“诠释”,排除C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修饰“创作品质”,排除D项。故选A。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本人昨日在操场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 刘组长能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不胜感激。
C. 昨日本人不慎丢失《白鹿原》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D. 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二楼食堂,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鄙人”虽是自谦之辞,但不符合语体风格,这类文言词语不适合用在日常“启事”中;C项,“璧还原物”是敬辞,表示完好无损地退还赠礼或归还借物,不能用于对自己;D项,“高抬贵手”表示请求宽恕、通融时的客套用语,不合语境。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命运总是与人一同存在的。①_________,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苍的手里。在你绝望的时候,②_________;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苍手里还有另一半的命运。你的恐惧越放大,你手中掌握的那一半越小,你失去的也就越多;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越大,你获得的也就越丰硕。因此,人的一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③_______。
【答案】 (1). ①不要惧怕命运的神秘; (2). ②别忘了你手里有一半的命运; (3). ③用你手中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掌握的。
【解析】
试题分析:只是一道填充语句的题目,填充时注意上下文的语意关系。第一句注意后面的对称句“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前面也应是“不要惧怕命运——”,再结合“深不可此”,可以断定是“神秘”等词语;第二句注意后面的对称句“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应是“别忘了自己手里的一半命运”;第三句是总结的句子,应该掌握自己手中的一半,争取上帝手中的另一半之类的语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谁的青春不迷茫
我,依旧年轻。青春,仍然迷茫。
我在不知不觉中踏入了青春期,“青春”这个词到底蕴含有多少神秘的面纱呢?
青春的面纱也许是阳光的;也许是冒险的;也许是柔情的,但我觉得青春的面纱是迷茫的。
艺术家说青春是含苞欲放的花,舞蹈家说青春是优美的旋律,世人说青春是希望的萌芽,而我却说青春是让人迷茫的。
青春这个词会让自己想起青涩而又天真的自己,可我已经长大,正在经历十六岁的青春,十六岁往往是我们蜕变的时候,从青稚蜕变到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迷茫的。
在蜕变的过程中往往会面对一些选择,而就在这些选择面前往往会迷茫,选择正确的道路并不容易,我们总是想去尝试选择那未知的道路,尽管家人会告诉你那些路途也许对你来说不合适,就在这时我们会迷茫,但最后还是选择去尝试未知的那个选择,总是在碰壁之后才会甘心。我们的青春总是在迷茫中碰壁,再碰壁中成长。
有位同学的精力让我有些许的羡慕,他在学习的时候有一种力量在鼓舞着他,那就是要想娶那个女孩,我就必须要出人头地。所以上课别人玩的时候,他也会试着让自己少说话,刚开始我很不了解,为什么他会变得那么多,可他却说:不好好学,不努力,就不能出人头地,就娶不到她了。尽管最后他还是失去了她,不是他不够优秀,只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了隔阂。他所拥有的动力让我羡慕。我们正在迷茫的时候也许也应该像他学习,为了自己,为了自己所爱的人有一个目标。
有时候在读书的时候,或者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总会猛然一下大脑变成一片空白,总会在这时候迷茫,希望有个人可以拉我一把,至少,伸出手指为我指一下前方的路,可是,回应我的,却是内心深处死一般的沉寂,那种感觉无法言喻。
花儿开了,是多么的兴奋,花儿落了,是多么悲伤。花开花落就和人的青春一般。可能遇到困难、挫折与迷茫,但也会有灿烂,明媚与明朗。也许……把问题处理好,青春会使你如痴如醉,流年忘返,当自己长大后,回首相望尽管当初在迷茫,但也解决了,也会觉得自己的青春不虚妄。
正如刘同所说: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解析】
【详解】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讲“青春”,不同的人对青春是否迷茫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青春是闪亮的岁月,对所有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抱负,如泉涌般的求知欲,支持着我们不断的吸收各种知识。过程中,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时的彷徨与无助。我们在青春肆意追求梦想,梦想不曾走远,我们的奋斗,我们的拼搏,我们与现实的抗争,不会结束,会有结果。可能你暂时被它所磨合,但只要你的骨子里存在着不屈,有朝一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谁屈服于命运,谁就会成为命运的傀儡。你紧握双手的斗志就可以改写命运。青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寂寞、痛苦、挫折……这些都是青春旅途中的常客,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他们,用微笑去面对它们。青春如果仅求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那么生命也就失去了她所存在的魅力。向前走,不要回头,抬头看,头顶还是一片蔚蓝的天,让我们不再感到失落、彷徨。有担当的青春不迷茫;负责任的青春不迷茫;有信仰的青春不迷茫;有梦想的青春有方向等。青春要有所追求,不应迷茫;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注目理想的眼;需要一双踏实前行的脚;需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