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作业(2)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 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题松汀驿①‎ 张 祜 ‎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②东。‎ ‎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 那知旧遗逸③,不在五湖中。 ‎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而没见到,落脚在湖畔的松汀驿,题在壁上的诗。②泽国:形容水多的地方。这里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③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青翠的山色远接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 B.诗歌颔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见到的一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图画,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C.诗歌前六句侧重写实,最后两句写诗人的心理活动,属于虚写,虚实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想象的空间。‎ D.全诗描写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肠小道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达到了景与神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项,“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理解有误,从下文看应是清晨之景。‎ ‎[答案] (1)A ‎(2)①前六句通过对山色、水光、日出、白浪以及山间险峻的羊肠小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松汀驿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最后两句通过写未遇见隐居旧友的事情,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意思答对即可)‎ ‎[读懂诗歌] 青翠的山色连接到遥远的天边,松汀驿在碧波万顷的太湖东岸。海水明亮,托起一轮红日;风声远来,江上白浪滚滚。只容飞鸟通过的狭窄山路能接到高原上去,蜿蜒曲折的小路可以通到村落。哪晓得我那隐居的老朋友,却不在太湖这里了。‎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 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共云山。‎ ‎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 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颠沛流离,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这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道出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 D.尾联引入庾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D项,对尾联的理解有误,尾联引入庾信的典故是说他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而非因“没能少年成名”而“最‘萧瑟’”。‎ ‎[答案]  (1)D ‎ ‎(2)①抒发了作者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②暗寓了乡国之思,表现了作者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③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自己人生失意之感。‎ ‎[读懂诗歌] 战乱之际,我颠沛流离,后辗转入蜀,亦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我在三峡一带,滞留了不少时日;在湘贵交界,与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共处。羯胡之人侍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然流落外地。抚今追昔,庾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他晚年的诗赋,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阙 题①‎ 刘眘虚 ‎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 ①原题已佚失,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此诗时就没有标题,后人加“阙题”二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描写,写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绵绵不绝。“长”字用得精妙,一下子就把“春”这个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B.颔联从细微处写青溪春景,把镜头对准溪水中的花瓣,用“时有”“远随”二词,暗示青溪沿岸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落英缤纷的景象,但“落花”流露出感伤之情。‎ C.尾联在表达上有创意,“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而这里表现日光,足见柳树的茂密、书斋的幽深,使日光有月色之感。‎ D.本诗的写作线索是作者自己空间方位的变换,即作者在自己的山居活动中,选取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镜头加以勾勒,从而表现自己的心境。‎ ‎(2)诗的后四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B项,“流露出感伤之情”错,从整首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内心愉悦,毫无感伤之情。‎ ‎[答案] (1)B ‎ ‎ (2)后四句写山居情况:“门”前着一“闲”字、“柳”前着一“深”字、“映”前着一“幽”字、“辉”前着一“清”字,描绘了门朝山路、柳掩书斋、阳光映照、树影参差、清辉散落在衣襟上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幽雅清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而又自得其乐的畅适之情。‎ ‎[读懂诗歌] 通向别墅的山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春光宛若沿着青溪源源而来。不时有落花随溪水漂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流水的芳香。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藏着读书堂。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时,清幽的光辉便散落在我的衣裳上。‎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 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代承明殿旁屋,为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二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项中的“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 (1)C ‎ ‎(2)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故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他们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读懂诗歌] 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悲愁充满了客游千里的羁旅之人的心。没有机会进京求取功名,却只能长久地留在赵国的旧地。自己已经离乡三年了,一年四季都没有机会去祭拜自己的祖宗。我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但都未得到重用,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