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近,我国某地模仿法兰西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河了。‎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 6 座“凯旋门”,10 余座“美国国会大厦”,3 座埃菲尔铁塔……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元素,但并没有因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因为其承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 150 余年仍魅力不减。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 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 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的特色历史街区。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 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传统的不自信、对文化根底的不自知。‎ 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错落有致,多元才是那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 建筑即使再雄伟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 ‎(材料来自《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筑如果失去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模仿得再好,也只能山寨别人文化的表层,充其量不过是赝品。‎ B. 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是在呈现文化的主体意识的同时,又能兼容并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 C. 建筑一旦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往往会引起人们的诟病。‎ D. 建筑要想成为精神家园,就要讲究乡愁和人文的淬火,而绝对不需要所谓的雄伟壮丽的外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推进,论述中国建筑在借鉴西方与传统时,要立足于本土文化与历史。‎ B. 文章将“模西建筑热”与“仿古建筑热”进行对比论述,指出建筑设计盲从会带来很大危害。‎ C. 文章有理有据,指出建筑要植根于历史文化,立足于地方特色,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 D.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手法,表明有了乡愁与人文的融入,居所才能成为精神家园。‎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建筑在考虑文化基因、保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唯有仿效古人、借鉴西方,才能有发展有创新。‎ B. 如果说模西建筑热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那么仿古建筑热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 文章对这两种热潮全都加以否定。‎ C. 北京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的措施,给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 D. “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是说建筑要立足于传统文化,不能受西方影响,才会有生命力。‎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不要讲究雄伟壮丽的外观”错误。从原文“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即使再雄伟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看,并未完全排斥建筑应讲究雄伟壮丽的外观。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模西建筑热”与“仿古建筑热”两者不是对比论述。文中并没有说建筑设计的盲从带来的危害。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仿效古人、借鉴西方”并非发展创新的必要条件,并且原文对仿古是持否定态度的。C项,因果倒置,应该是我们的文化与历史,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所以才有北京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的这一举措。D项,“不能受西方影响”与作者所强调的“融合”“兼容并蓄”观点相违背。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后生可畏 刘斌立 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经常应景似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 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 ‎“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她们去争取权利。‎ 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赔事务。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 ‎“没错儿,这个常远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老李在电话那边肯定道。‎ ‎“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 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很肯定地重复了这句话。‎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父子关系紧张。‎ B. 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感到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由此看出“我”对常远这类年轻人的做法不以为然而又无可奈何。‎ C. 小说通过“我”和李信的四个阶段的对话,先抑后扬,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他有闯劲,有社会责任感,对弱者有悲悯情怀。‎ D. 常远在青海茫崖矿区那边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期间,接触到了中国底层的民众,了解到了中国最基层的现实。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 ‎5. 联系小说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 ‎6. 小说是如何刻画常远这个人物的?试加以分析。‎ ‎【答案】4. A 5. ①个性鲜明,有主见。父亲让他当律师,而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②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他到青海茫崖矿区的小镇酒吧里演出,了解到矿工生活状况后,就决定回来考律师,为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③不计名利,有奉献精神。矿难发生,他带领律师团队,义务为所有死难矿工的家属打官司。 ‎ ‎6. (1)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2)对比手法:①外貌表现与内在精神追求的对比。②“我”和老李对常远前后态度的对比。‎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他个性鲜明,有主见.父亲让他当律师,而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父子关系紧张”属无中生有。故选A。‎ 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人物行为及事件来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当父亲让常远当律师,他却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表现他为人有主见;他在出逃当摇滚乐手时,了解了矿工的悲惨遭遇后,又决定放弃自己的爱好考律师,表现他是一个勇于担当,有爱心的人;当发生矿难,无人愿替死难矿工打官司,他愿意免费去做,表现了他不让名利得失,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都是我和老陈这些老一辈人所不具有的,所敬佩的。‎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对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 ,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进行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①“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这句话运用神态与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看书备考的常远心不在焉;②小说通过“我”和老李的四个阶段的对话从侧面描写了常远这个有个性、敢于担当、有奉献精神的人物形象。对比手法:①外貌表现与内在精神追求的对比。外貌表现朋克、叛逆、感情用事与内在有主见、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②“我”和老李对常远前后态度的对比。“我”和老李先是认为常远是一个不务正业,反叛,不愿作律师的青年,后来面对不仅当上了律师,还自愿免费为穷苦人打官司的常远,让我惊讶,感叹、佩服,对比鲜明,突出了常远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1月10 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就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经济日报记者的联合采访。‎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 5G 商用步伐。5G 将带来什么?如何推动?‎ 苗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作用日益凸显,5G ‎ 具备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大连接的特点,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入到各行各业,加快生产活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升级,激发出如智能网联汽车、远程医疗手术等各类创新应用,改变我们的社会。5G 将构筑万物互联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成为社会数字经济和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我们不仅要建好 5G,更要想方设法解决好 5G 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加快促进 5G 终端成熟。5G 芯片、终端的研发进程正在全力加速, 力争 5G 终端尽快与用户见面,部分企业有望 2019 年中推出供用户测试使用的手机。加快网络建设进程。2018 年 12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放了 5G 试验频率使用许可, 下一步将开展 5G 规模试验,着力打造城市级的高质量 5G 精品网络。加快培育 5G 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基于 C-V2X 的车联网标准体系、产业协同和示范应用,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和 5G 的融合应用,进一步推动 5G 与农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各领域的协同创新,集各方力量共促 5G 应用发展。‎ ‎(摘自《中央发布未来动向 城市级 5G 网络成为发展重点》,《人民日报》2019 年 1 月 11 日)‎ 材料二:‎ 中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 5G 商用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2021年以后 ‎5G 技术研发试验 ‎5G 产品研发试验 ‎5G 商用 Verizon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 ‎5G 商用 ‎5G 技术试验 ‎5G 商用 ‎5G 技术试验 ‎5G 商用 KT 应用演示 ‎5G 商用 ‎(资料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三:‎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政府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美国三大政府机构司法部、财政部和商务部正对华为展开调查,调查后者是否违反了美国的制裁令,向伊朗出口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 华为已经收到来自美国商务部和司法部的行政传票。如果找到华为违法出口的不利证据,美国政府可能会对华为进行行政处罚和商业制裁。继制裁中兴之后,美国对中国科技行业巨头华为不断进行打压,可一直拿不出证据。‎ 美国为什么要在科技领域制裁中国?无非就是因为中国在科技领域追赶美国的速度越来越快。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规模在快速增长,用不了 10 年就将超过美国,这让美国意识到按这种速度发展,中国在科技领域超越美国是早晚 的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开始借贸易战打击中国的科技产业。与过去相比,中国在 5G 技术中已经获得国际领先地位,和美国已经可以分庭抗礼。然而,美国的制裁没有让中国停步。据媒体报道,我国有关部门已批准联通、电信、移动在北京等部分城市试点建设 5G 网络。从我国三大运营商的实验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在 5G 网络的商业布局已经展开,现在已经开始进行网络布网测试。‎ ‎(摘自《美国制裁也没用,中国的 5G 即将到来!》,2018 年 4 月网络新闻)‎ 材料四:‎ ‎5G 的未来很美好,但在具体应用时遇到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在网络实施方面,4G 从标准提出到完成经历了 4 到 5 年的时间,而 5G 标准的完成到真正商用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从时间上看,网络实施任务艰巨,需要大家一起携手克服困难。投资效益也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重要挑战。‎ ‎5G 投资需要大规模投资,未来 5G 基站量将是 4G 基站量的 2 倍,5G 网络建设对运营商的投资要求至少是 4G 的 1.5 倍。如此巨大的投资如何获得回报,是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在行业融通方面,‎ ‎5G 要赋能各行各业也是难题。5G 的发展实现了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物联网的阶段,但是垂直行业和 2G 市场完全不一样,怎样去洞察行业需求?我们的解决方案需要完全定制化,用户认同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尤其是我们需要跟行业本身共同投入、联合创新。这和 4G 以及过去的 3G 完全不一样。范式变革也是面临的挑战之一,目前通信行业技术体系在变革,而技术的变革也要求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做出相应变革去适配。无论是运营商公司内部,还是合作伙伴的公司内部, 管理体系、价值体系可能都需要发生变革,不发生变革就难以应对 5G 的发展。‎ ‎(摘自《5G 商用四重门:美好的未来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9 年 1 月 3 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 以其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大连接的优点,能加快生产活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升级,激发各类创新应用,从而改变社会。‎ B. 从材料二可知,所列国家和欧盟在启动 5G 商用的时间安排上比较接近,在全球运营商加快 5G 布局的情况下,中国 5G 商用在 2019 年已经正式启动。‎ C. 继制裁中兴之后,美国政府机构司法部、财政部和商务部对中国科技行业巨头华为开展调查,企图进行行政处罚和商业制裁,可一直拿不出证据。‎ D.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向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放了 5G 试验频率使用许可,5G 精品网络打造、5G 终端使用、5G 融合发展都处于大规模试验阶段。‎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 若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合,深入到各行各业,构筑起万物互联,必将成为数字经济和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 B. 通过对材料二的分析就能发现,中国 5G 发展路线图为技术研发、产品研发和商用三个阶段,而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均没有产品研发试验阶段。‎ C. 中国的经济规模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科技领域追赶美国的速度越来越快,在 5G 技术方面更是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已经可以和美国分庭抗礼。‎ D. 5G 的未来很美好,但在具体应用时遇到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科技行业巨头华为不断打压,极大地影响了 5G 的发展。‎ ‎9. 5G 在具体应用时将遇到哪些困难?破解这些困难有怎样的举措?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D ‎ ‎9. 将遇到的困难:‎ ‎①网络实施任务艰巨;②投资巨大,效益承压;③行业融通需要各方助力、联合创新,光靠运营商统筹各行各业有难度;④运营商与合作方在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都要做出相应变革,双方改革的步伐难协调。‎ 举措有:‎ ‎(1)运营商:加快促进5G终端成熟;加快网络建设进程;加快培育5G融合应用;‎ ‎(2)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并统筹协调相关行业齐心协力、联合创新。‎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D选项“5G精品网络打造、5G终端使用、5G融合发展都处于大规模试验阶段。”错误,原文是说“下一步将开展5G规模试验”,并且“力争5G终端尽快与用户见面,部分企业有望2019年中推出供用户测试使用的手机。”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D选项于文无据,“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科技行业巨头华为不断打压,极大地影响了5G的发展。”错误,根据材料四可知,在具体应用时遇到的挑战没有提到美国。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在网络实施方面,4G从标准提出到完成经历了4到5年的时间,而5G标准的完成到真正商用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从时间上看,网络实施任务艰巨,需要大家一起携手克服困难。”可知,5G在具体应用时将遇到网络实施任务艰巨;由原文“投资效益也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重要挑战。5G投资需要大规模投资,未来5G基站量将是4G基站量的2倍,5G网络建设对运营商的投资要求至少是4G的1.5倍”可知5G在具体应用时将遇到投资巨大,效益承压;由原文“我们的解决方案需要完全定制化,用户认同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尤其是我们需要跟行业本身共同投入、联合创新。” 可知5G在具体应用时行业融通需要各方助力、联合创新,光靠运营商统筹各行各业有难度;根据原文“无论是运营商公司内部,还是合作伙伴的公司内部,管理体系、价值体系可能都需要发生变革,不发生变革就难以应对5G的发展。”我们可知运营商与合作方在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都要做出相应变革,双方改革的步伐难协调。根据遇到的这些困难,运营商要采取想用的措施,政府部门也要大力支持并统筹协调相关行业齐心协力、联合创新。‎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材料二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 ‎ 岂敢反乎!原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於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 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材料三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以上材料均选自《史记》)‎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犒劳 B. 籍吏民 籍:登记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D. 可都以霸 都:定都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 /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B.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C.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D.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邦入关后的一系列举措赢得了民心,也是他后来能打败项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B. 刘邦相信项羽最终会理解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项羽入关做的准备,所以亲赴鸿门宴。‎ C. 对关中的重视程度,体现战略眼光,项羽轻易就放弃关中,这点上他远远不如刘邦。‎ D. 对比百姓“唯恐沛公不为秦王”的反应,项羽入关后的烧杀抢掠必会招致百姓失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答案】10. C 11. C 12. B ‎ ‎13. (1)父老们苦于秦朝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 ,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2)我所以派将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 ‎(3)富贵不回故乡,就像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 ‎【解析】‎ ‎【10题详解】‎ 文言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谢,“感谢”,理解错误。应该是“道歉”。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这段话是说“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道旁投降”,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素车”“白马”“颈”“组”“皇帝”“玺”“符节”“轵道旁”等,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翻译为“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秦王子婴”是主语,“素车白马”作谓语,且是并列短语不能断开,排除ABD项,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刘邦相信项羽最终会理解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项羽入关做的准备,所以亲赴鸿门宴”错误,从文中来看,迫于形势刘邦只好向项羽 低头,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的“苦”,苦于;“族”,灭族;“偶”,相聚;“弃巿”,处于死刑。(2)中的“所以”,“……所以”“出入”古今异义词,进入; “非常”,意外的变故。(3)中的“夜”,在黑夜中;“衣绣”名词作动词,穿了锦绣衣裳。‎ ‎【点睛】参考译文: (1)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 zhǐ,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2)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 ‎(3)过了几天,项羽率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有人劝项王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但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那个劝项王的人说:“人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王听见这话,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赠钱征君少阳①‎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②。‎ ‎【注】①此诗大致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钱少阳其时年已八十余,李白曾在另一首诗中说其“眉如松雪齐四皓”,对其很推崇。②姜尚钓于渭水上游的磻溪,适逢文王前来打猎,遂同车而归,立为师。‎ ‎14.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一上来就写“酒”,再交代时间,描绘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时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钱少阳的征君身份。‎ B. 颔联中“两鬓各成丝”一句的“各成丝”,是说钱少阳和诗人李白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 C. 颈联中“秉烛唯须饮”,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昼短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的味道。‎ D. 这首诗是五言律诗,严格遵守格律诗的要求,颔联、颈联对仗,首联、尾联不对仗。此诗任情而写,自然流畅,又含蓄蕴藉,余意深长,是一首别具风格的好诗。‎ ‎15.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1)双关。颔联中“春风余几日”语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少阳年华老去,既表达伤春之感,又隐含人生迟暮之意。(2)用典。尾联,如果钱少阳也像姜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功勋。这里借用姜尚的典故,劝勉钱少阳年老而仍可出仕建功,同时也隐含了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3)欲扬先抑。颈联中“秉烛唯须饮”写秉烛饮酒,含有无奈、不得已之意,这是“抑”。“投竿也未迟”中写水边垂钓,牵引出姜尚的典故,诗意转折,表明钱少阳仍可以出仕建功,实现自己帝王之师的抱负,这是“扬”,更好地突出了钱少阳及诗人自己的志向。上句的“抑”就是为后一句的“扬”作铺垫。‎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这首诗是五言律诗,严格遵守格律诗的要求,颔联、颈联对仗,首联、尾联不对仗”理解有误,结合诗歌前两联看,此诗不拘格律,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判断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最后分析手法在表情达意、营造意境、表现主旨等方面的作用。本题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歌中“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结合注解二可知是用典,这里意思是说钱少阳如果像姜尚那样在垂钓的水边遇到贤明的君主,还可以成为帝王之师,建立不朽的功勋。借用姜尚的典故,劝说钱少阳年老而老当益壮,还可以建功立业,同时暗含自己迟暮之年的壮志雄心;颔联中“春风余几日”,表面上说春光将尽,又暗示钱少阳年华逝去,这里是双关,一方面表达伤春之意,有暗含人生迟暮之感;颈联中“秉烛唯须饮”说秉烛只需饮酒,含有无可奈何之意,下句“投竿也未迟”中写垂钓也不晚,自然的引出尾联姜尚的典故,让意思转折,表明了钱少阳还可以建功立业,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句的“抑”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后句的“扬”,意在表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志向。‎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时光匆匆,转瞬即逝,有时候你都来不及去体会,就是春去秋来,屈原《离骚》中的经典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2)《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被蒙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个人也罢,国家也罢,都不能贪于安逸,欧阳修在《伶官传序》里用“_____,_____”两句对这种行为提出了警告。‎ ‎【答案】 (1). (1)日月忽其不淹兮 (2). 春与秋其代序 (3).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4). 谗谄之蔽明也 (5). (3)忧劳可以兴国 (6). 逸豫可以亡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淹”“代”“疾”“谗谄”“劳”“逸豫”。‎ ‎1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活用现象不一样一句是 A. 余自齐舟行适临汝 B. 人皆得以吏使之 C. 一夫夜呼 D. 且庸人尚羞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D项是意动用法,感到羞耻;A项,名词作状语,乘舟;B项,名词作状语,像奴仆一样;C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18.下列表述中国文化的各个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天祥是宋代状元,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气节,溶进了民族的文化基因。‎ B. 魏徵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是用来劝谏唐太宗的,作为诤臣他善于劝谏,李世民与魏徵也成为良好君臣关系的典范。‎ C. 五代时期政治混乱,欧阳修编著的《新五代史》,探寻“盛衰之理”,希望宋王朝以史为鉴,不要重蹈五代惨痛历史的覆辙。‎ D. 司马迁认为“离骚”,即离忧之意,屈原遭遇忧愁悲愤投江,在黑暗与污浊中追求自身高洁,这份人生追求值得后世永远礼赞。‎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有关作家的姓名、国别和作品判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B项“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是李世民的名言。故选B ‎19.下列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初为人母的她通过“朋友圈”发照片并告知亲朋好友:令爱出生,母子平安,多谢大家关心!‎ B. 能够被大家选为班长,我感到特别荣幸,也希望大家效犬马之劳,多多支持我!‎ C. 《向上吧,诗词》中的杨强,因为在诗词方面的优秀表现,得到最大的诗词类微信平台“诗词世界”的垂青。‎ D. 辛苦你从老家带来的特产,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笑纳了!不过,礼尚往来,这个礼物还望您惠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项,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不能自称。B项,犬马之劳,指为人效劳,用于自己。D项,笑纳,是对别人的敬称。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故选C。‎ 点睛:敬词又叫敬称,表示一种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针对有一定地位的人或对方及对方的亲属。在人们日常交际中,往往使用敬辞,一般对人,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谦词又叫谦称,表示一种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或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 ‎20.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败,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发表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肃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 ‎【答案】①将“失败”改为“失误”;②将“曲解”改为“误解”;③将“认可”改为“谅解”;④将“散布”改为“传播”;⑤将“严肃”改为“严谨”。‎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考生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懂得看对象,审尊卑长幼是否得体,改换谦敬词,做到敬谦词使用不错位;看场合,审是否合乎氛围,改逆情悖理的语句为顺情合理的语句;看感情,审褒贬词语是否误用,改换褒贬词语,该褒不贬,该贬不褒;看语体,审有不伦不类、文白夹杂现象,根据不同的听众、读者对象,该用口语改用口语,该用书面语该用书面语;看劝诫语,审有无人文关怀,改粗俗浅陋语为温情关怀语;看转述,审对象改换后,叙述角度、人称、时间和地点是否随之改变。第一处,“失败”指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失误”指的是出现差错。前者的程度更重,从后面“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观众的曲解”可知,应是出现差错,使用“失败”程度过重,改用“失误”。第二处,“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的),从语段来看,是节目剪辑失误引起观众的错误理解,故应改为“误解”。第三处“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认可”,指承认、许可,不合语境,从前面看,这是节目组的致歉,致歉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观众的“谅解”,“谅解”意思是“了解实情后原谅或消除意见”。第四处,“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散布”,广泛传播,多含贬义,不合语境,应是希望大众不要“传播”。第五处,“严肃剪辑”,“严肃”,形容人的状态也可以形容气氛,从上文来看,节目剪辑的失误是不谨慎造成的,故应把“严肃”改为“严谨”。‎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和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辞、谦辞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要求: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不说什么好;怎么说有分寸,怎么说没有分寸;怎么说效果好,怎么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围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古老的博弈游戏,①____,围棋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深度和微妙之处,堪称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类游戏。国际象棋的变化可能性为10的48次方,而围棋的变化可能性大约是10的170次方,这是非常庞大的数字。在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原子的数量是10的80次方,换言之,即使可观测到的宇宙中每个原子都能存储一种围棋的局面,也存不完。正因为②____,一直以来围棋都被视为人类智慧王国的最后“堡垒”。可以说,AlphaGo(阿尔法狗)的胜利创造了一个里程碑,因为在此之前,人们相信③____。‎ ‎【答案】 (1). ①相比国际象棋 (2). ②拥有如此复杂的变化 (3). ③计算机不可能学会这个游戏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一处根据后面内容“国际象棋的变化”“ 难以置信的深度和微妙”可知,此处是讲和象棋比较的结果,故填入“相比国际象棋”;第二处是讲因果关系的,被称为“人类智慧王国的最后堡垒”,是因为它的复杂,此处可填入“拥有如此复杂的变化”;第三处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阿尔法狗”是计算机程序,“胜利”,此处应该填入“计算机不可能学会这个游戏”。‎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第一处根据后面内容“国际象棋的变化”“ 难以置信的深度和微妙”可知,此处是讲和象棋比较的结果,故填入“相比国际象棋”;第二处是讲因果关系的,被称为“人类智慧王国的最后堡垒”,是因为它的复杂,此处可填入“拥有如此复杂的变化”。‎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尼康退出中国并不是被同行打败,而是因为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其他方便面品牌崛起,而是因为美团、饿了么等外卖 平台。打败卖自行车的店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有人曾开玩笑说:“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这一切都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 你对上述材料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狄更斯曾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每天都发生着新旧事物的更替演变,有新生 ,也有灭亡。智能手机消灭了单反,外卖击垮了方便面,摩拜碾压了捷安特。社会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要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自我革新。‎ ‎“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消灭其于无形之中的究竟是什么?是科技的创新,是社会的变革,更是时代的发展。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德斯说过:“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灭亡。”科技发展稳步向前,各领域间核心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小,竞争越来越广,谁都无法猜测下一个竞争对手究竟是谁,也无法预料明天哪所传统产业会被新兴产业所击败。“创新”与“变革”这两只隐形的大手正搅动着风云,若企业既没有领先其他企业的核心技术作为优势,也没有推陈出新自我变革的意识,那么最终面临的可能就是为时代所淹没被现实所淘汰。‎ 所以,要企业屹立不倒,要事业长盛不衰,要经济盈利不止,要人生恒胜不败,就得与时俱进,常变常新!《大学》有云:“苟日新,日日新,有日新。”大意是说: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那怎么做才能与时俱进,实现发展更新的良性局面和态势呢?‎ 与时俱进,就要慧眼如炬。朱光潜先生曾言“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风云变幻,时代更迭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放眼未来的长远眼光,立足于全面发展的思维,兼听远视,方能统摄全局,领先时代。‎ 万科董事王石立足市场放眼未来,选择打造中产阶级住宅,最终成就了一位房产界大亨;杨璐菡挑战前景开阔的基因工程,攻克了半世纪难题,荣登《福布斯》;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在自主创新的路上矢志不渝,不断挑战自己更新换代,才有而今手机市场的霸气和荣耀。‎ 革新不在数量,而在深度,只有发散思维保持思考,抓住每一个发展的动态,才能领先于时代抓住每一个发展的动态,才能领先于时代的前沿阵地,免于被打败、取代、吞噬的惨烈结局。‎ 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唯创新变通,才能巍然耸立不可战胜,才能化危机为转机,从而绝处逢生险中获胜。‎ 创新需要一种勇敢果决自信的精神、态度。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义无反顾;不惧人言,不怕质疑,不畏失败。‎ 你瞧,固步自封的清王朝,不懂变通,不敢创新,终落得被动挨打的下场。你看,时代在发展,胶卷生产厂不改革不引进新技术,因循守旧陈陈相袭,终究难以捱过数码新潮流的冲击,如材料中尼康被智能手机打败一样。你听,带领自己的员工亲手砸毁残次冰箱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这样阐释“创新”一词:生产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否定自我,创造市场,即赶在别人之前否定自己;市场永远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变易,不易,筒易”《易经》上这样说……‎ 所以,变通创新,不单是一种做事的方法,一定意义而言就是一个个体,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素和先决条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备变以求进。历史的车轮翻滚前行 ,水是我们的敌人、对手?是科技发展,是创新变通!不革新就古旧,不进步就落后,不发展就挨打。而懂得自我更新,才能与时俱进,终成勇立时代潮头的弄潮儿,扛起社会发展的大旗高歌奋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道社会现象类的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分为两个层次,“这一切”前面是列举不同的现象,之后引用语句进行概括。前面几则材料具有相似性,每一个主体并不是被自己的同行或明显的对手打败了,而是在新的时代里被自己意想不到的对手打败了,再进一步说是被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给打败了。所以这里的“我”和“你”并不是真正的对手,而是新的时代里的一切事物,只是这些事物之间并没有我们平常理解的对立关系存在。材料列举的诸多“失败者”都不是败给了对手,有的甚至是战胜了所有对手,但它们全都输了,输给了时代。这则材料警示人们要立足时代潮头,有前瞻思维,居安思危,随时而变,才能持续发展。作文要想准确立意就必须仔细审题,整体把握材料核心内容。材料里列举尼康、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自行车的店铺等被打败的原因都不是同行业的竞争,而是其他行业的异军突起对他们的冲击使他们遭遇失败,打败小偷的不是大盗,不是警察,而是移动支付,是因为移动支付使得人们不用现金进行交易,而且交易需要密码,这些使得小偷不容易得利了。材料最后问:“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这就是要求考生多角度思考被打败的原因,这是运用提炼中心法和由果溯因法去立意,从被打败的原因都不是同行业的竞争来立意:要有长远目光,视野要开阔,而不能狭隘,这样既能发现机遇也可以发现危险,保持一个足够开阔的视野,每当有新鲜事物发生、新兴行业兴起的时候,多去思考一下,说不定想到的某些点,就串联成线,就可以比别人早一点看到未来,早一点抓住机遇,让你一不小心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也可以立意为:要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成就自己。由果溯因还可以立意:要学会变通、懂得适时变革创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骄傲使人落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人能永远强大;奋斗一直在路上等等。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从这个也可以立意: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百姓需求才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找对发展目标才是硬道理。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如本题,在解读上面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对手并不存在。每一个在新时代的个体要有足够开阔的视野,关注社会发生的变化,真正打败你的可能不是某个个体,而是时代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打败。同时,这篇文章也可以写任何一个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可以引申谈如何面对社会的变革,在变革之中寻求发展。‎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