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3.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夸大的最高境界便是将被夸者置于神龛(kān)之上——当大数据俨(yǎn)然成为新的“上帝”,其作为人之工具的特性便被极剧弱化。‎ B. 祖逖认为戴渊虽有才望,但无远见卓识,再加以河南失地乃自己披荆(jīng)斩棘收复而得,却被戴渊坐享其成,心中自是怏怏(yāng)不乐。‎ C. 斐声中外的瓷器发轫(rèn)于郑州,被誉为“一双巧手乾坤,一支触笔映九州”的制瓷人,大多不善言辞,有时甚至显得近乎木讷(nà)。‎ D. 孔子教育学生时常用因循诱导、跟人商榷(què)的口气,这很好地体现了儒家崇尚庄严、理性和温柔敦(dūn)厚的审美理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知识。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结合字义进行辨析。平时读书应读准字音,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本题考的都是课文中的词语,基本功扎实的同学还是很容易选出正确项的。‎ A项,“极剧”的“极”应为“急”,这里“急”是迅速,又快又猛的意思;“急剧”,指快而剧烈;急速;而“极”一般作成都副词,指很、非常的意思,故A错误;‎ B项,“怏怏不乐”的“怏”正确读音为yàng,“怏”在这里是不服气,不满意的意思,故B错误;‎ C项,“斐声中外”的“斐”应为“蜚”;“斐”,音fěi,形声字,下半部是“文”,所以跟文采有关,本义指五色交错,形容有文采,组词有“斐然”。“蜚”,音fēi,会意字,上部的“非”是“飞”的古字,添加形符“虫”后的意义仍然表示飞。构成“蜚声”(意思为扬名,褒义)、“蜚语”(同“飞语”,意思为没有根据的话,贬义)等词,都形容声音(即指语言)传播的速度很快,“蜚声中外”就是指扬名中外。“木讷”的“讷”正确读音为nè,“讷”在这里指不善于讲话;说话迟钝,故C错误。‎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版权意识要以规则意识为支撑。首先是法律规则,比如有些平台,图片并未经作者授权就上传了,乃至有的侵犯肖像权,这其实是打着版权旗号侵犯版权。其次是商业规则。交易市场明码标价、公平公正是底线要求,如果是根据使用者公司大小、身份高低量身定价,事后抬价,显然有“钓鱼”之嫌。‎ ‎【甲】对此,国家版权局也专门强调图片公司要“规范版权述管,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 ‎【乙】尊重著作权,并不意味着要纵容不合规的经营方式;追问经营方式的问题,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损害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共识。行业龙头平台既要在提升付费意识上下功夫,更要在树立规则意识上带好头,推动行业风气好转。同样的,社会也在呼唤相关部门更好厘定规则、解法纠纷。‎ ‎【丙】这也是为什么当国家权局表示将“进一步规范图片市场权秩序”时获得了一片叫好声?‎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至 B. 明码标价 C. 下功夫 D. 厘定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A 3. 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解答本题要注意本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考查范围包括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熟语。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辨析。辨别近义词在范围大小、词义轻重、适用对象和语体色彩上的区别以及用法上的区别。在近义词中,又以考既常用又易错的词为主。虚词考查的重点是副词、连词、介词的正确使用,尤其要注意相近的词语在词义上特别是用法上的细微差别。熟语考查的重点仍是成语。所谓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形式,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尽管词语考查范围扩大了,但熟语考查仍以成语为主。成语考查一般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成语的确切意义要有比较细致的把握,防止望文生义;二是考查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并根据语境选择成语的能力。‎ A项,“乃至”应为“甚至”,“乃至”一般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也常用于由于某件事导致另外一件事的发生,是在意料之中的;“甚至”表示更进一层和强调,有一种出乎意料的意思。“侵犯肖像权”比“图片并未经作者授权就上传”更进一层,出乎意料,故用“甚至”,故A错误。‎ B项,“明码标价”是指公开标明商品价格或收费标准的方式,这里指交易市场应公开标明商品价格,使用正确,故B正确;‎ C项,“下功夫”,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行业龙头平台既要在提升付费意识上花更多的时间、精力,使用合乎语境,故C正确;‎ D项,所谓“厘定”,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整合”。厘,即整理、治理;定,即规定。1.整顿规定。2.整理制定。这里指制定规则,使用正确,故D正确。‎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掌握标点符号相关的知识。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三大类。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这里主要考点号。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句号: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问号: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叹号: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逗号: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C项,丙句中的问号使用不当。这是一个陈述句,不应该用问号,而应该用句号,故C错误;‎ 故选: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消费者从不懂得何为权益到勇于维权,从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到形成有序的消费环境,监管、营销、消费三方面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B. 很多人认为山寨是祸水,是阻碍行业发展、影响创新企业发展的罪魁祸首。然而乐动卓越CEO邢山虎则认为应用良好的心态看待山寨,被山寨也未尝不是件坏事。‎ C. 职场真人秀节目必须要对它所意图勾勒的职场现状和发现的相关问题做出准确折射,对即将进入职场的年轻人的集体焦虑有充足的关怀,甚至要在一定程度上为观众的职场生涯提供经验素材。‎ D. 随着持续不断的教育,群众对电信诈骗的认识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特别是一系列电信诈骗内容的曝光,不少人的识骗防骗能力显著提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解答此题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 A项,语序不当,本句的主语是后面的“监管、营销、消费”,不是“消费者”,“消费者”应调到“从”后面,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故A错误;‎ B项,否定失当,“未尝”,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这里从句意看是肯定的意思,“未尝”、“不是”、“坏事”是三重否定,表否定的意思,应去掉一重否定,可以去掉“未尝”或“不”,故B错误;‎ D项,“不少人的识骗防骗能力”做主语犯了偷换主语的毛病,应在它前面加介词“使”,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故D错误。‎ 故选:C。‎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碎片化阅读”最大的弊端就是阅读的浅层次,不完整和断断续续,针对这一问题,当下不少读书软件推出“打卡阅读”,并很快在网络社会中形成一股风湖。“打卡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每天有规律、有固定数量的阅读来积累完成①____________的阅读,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保持许多人难以为继的阅读习惯,保证阅读数量,但②____________仍然因人而异。如果人们无法在内心深处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就算用打卡的方式阅读经典或名著,也很难坚持下来,毋论阅读的质量与成效。所以,我们要不断地③‎ ‎____________,帮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远离手机,比如从小培养阅读兴趣,比如将图书馆服务做得更加深入。‎ ‎【答案】 (1). ①完整、持久、深层次/区别于“碎片化阅读” (2). ②阅读质量 (3). ③寻找各种方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的准确、简洁、连贯。考生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注意字数的要求,语句要简洁。第一空由前文“‘碎片化阅读’最大的弊端就是阅读的浅层次,不完整和断断续续,针对这一问题……”可知“打卡阅读”是和它相对的,“浅层次,不完整和断断续续”相对的应是:完整、持久、深层次,当然填区别于“碎片化阅读”也是可以的。第二空“但”字可知这里是对前文“阅读数量”的语义转折,结合下文“毋论阅读的质量与成效”,可知这里应填:阅读质量。第三空由下文“比如远离手机,比如从小培养阅读兴趣,比如将图书馆服务做得更加深入”可知这里应填:寻找各种方式。‎ ‎6.仿照下面诗歌另写一节诗。要求另选对象,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答案】示例1: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是非。‎ 示例2:友情很宽容,它能让别人容得下你的许多缺点;它又很脆弱,往往因为一件小小的事情而彻底破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需要具备遣词造句的能力、修辞的运用能力和较强的联想能力。至关重要的是丰富而敏捷的联想能力。只有联想丰富,思维发散面广,做题才能得心应手;否则思路阻塞,笔下干枯。可以这样说:仿写句子,“形式为仿,关键在想”。比如本题中例句的中心话题是眼睛,利用发散思维可以想到嘴巴、耳朵、手、脚、友谊、爱情、亲情等。确定好描写对象,接下来就是遣词造句了。做题时须注意两点:一是形式的束缚性,即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 ‎,不可另起炉灶,题目要求有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比如本题明确要求所写的句子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隐性要求一般需要我们仔细研读句子,找出句子的特点,例句运用来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句也应运用拟人;例句中用了“很……它又很……”的句式,而且二者语义是矛盾的,仿写也应该用这样的句式,并注意内容的矛盾性。二是内容的创造性,不能再去重复原来的内容,要尽量开拓境界。仿句可以是:1、耳朵很从容,能听到各种声音;它又很刻薄,容不得一句讥讽。2、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是非。3、肩膀很结实,能挑起无数重担,它又很脆弱,负不起一个夙愿。4、友情很宽容,它能让别人容得下你的许多缺点;它又很脆弱,往往因为一件小小的事情而彻底破裂。5、耳朵很宽容,能聆听整个世界;它又很苛刻,容不得一丝噪音。‎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短视频,是特指播放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网络视频。它更加符合移动互联同时代的碎片化消费习惯。短视频在信息交流和传播中,相较于纸媒而言,它采用动态画面+声音的模式,其信息量和生动性远远超过纸媒的信息;相较于电视媒介而言,它的短小精悍和传播形态上的自由性也远远超越电视。而且,借助自媒体平台和各种App,用户还可以自由灵活地对短视频进行编辑、评论或者录制类似内容的短视频进行再传播。这样一来,短视频的社交属性也大大增强。‎ 在传统的使用文字、图片、语音进行社交的模式中,用户之间的社交模式相对比较简单,用于展示自己的机会不多,短视频平台让普通人的表达权利得到充分的体现,用户在社交中也逐渐从配角演变成主角,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也会针对用户的需求推送客产喜好的内容,并且根据内容进行分类,便于用户精准选择,提供个性化的社交需求。‎ ‎(摘编马剑峰《从短视频的流行看媒介社交功能升级与蜕变》‎ 材料二:‎ ‎(数据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由于绝大多数用户并非专业人士,所制作的短视频趋于平庸化,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走向庸俗,沦为粗俗,甘于恶俗,乃至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就值得警惕了。有的用户在“吸睛就是吸金”的逻辑支配下,用充斥着“黄赌毒”的内容获得点击量;一些短视频平台奉行功利化的思维,往往放弃守“土”之责,只讲流量周顾正能量,片面追求用户活跃量而忽略内容质量,甚至为了“红利”使出黑招。众所周知,目前有大量年轻人活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如果对粗俗的内容听之任之,对错误的价值观放任自流,则不仅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更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治理短视频乱象,监管部门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此前,国家网信办会同工信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部门,开展网络短视频行业集中整治,为短视频行业带来了一股清风。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短视频传播的海量化、碎片化、便捷化和不可控化,为监管带来了难度,正因如此,消除短视频乱象,除了监管部门发力,更需要平台尽职,共同形成合力。‎ 短视频行业走到了十字路口,只有以高质量的产品占领市场,以有品位的内容赢得消费者信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王石川《短视频,要流量更要正能量》)‎ 材料四:‎ 短视频发展初期,平台上的内容创作多为UGC(用户生产)模式,表现为门槛低,内容良莠不齐,少数创作者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为了保证持续性的内容产出,这些创作者往往走向专业化、团队化运作模式,如早期的papi酱。随着市场进入爆发阶段,行业进一步规范化,只有少数制作精良、具有深度的短视频才能获得关注。短视频已经走过最初的“草莽期”,开始越来越注重内容的质量。‎ 现在各大平台粗制滥造、俗不可耐的内容逐渐变少,获得用户高度关注的都是制作精良的短视频,而这些其实大部分都是PGC(专业生产)内容。短视频行业的“二八定律”渐趋明显——虽然短视频平台80是UC内容,但排名靠前的80%都是RGC内容,MCN(帮助内容创作者提供商业化变现的组织)模式迅速成为新的风口。‎ MCN机构的涌入导致短视频领域水涨船高,一方面让短视频从策划、拍摄、剪辑、宣发、推广等环节都变得越来越专业化,促使更多优质内容产出,帮助短视频逐渐摆脱“低级”“庸俗”的标签。另一方面也导致短视频已经没有那么“亲民”,平台的算法推荐,流量倾斜都更青睐头部玩家,短视频事实上已经不再是人人平等的发声筒。这从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其社交属性的削弱。‎ 未来的短视频领域将是门槛很高的行业,那个靠“喊麦”就可以火爆全网的时代将不复存在。‎ ‎(陆地 杨雪 张新阳《中国短视频发展的长镜头》)‎ ‎7. 下列关于“短视频”及其发展现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实现用户的个性化社交需求,短视频平台会针对用户的需求推送客户喜好的内容,并且将内容进行分类便于用户精准选择。‎ B. 目前短视频整体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较低,有较大的用户发展空间,预计到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将超6亿人次,市场规模将达357.4亿元 C. 因为绝大多数用户并非专业人士,所以短视频常常走向庸俗、沦为粗俗、甘于恶俗,乃至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 D. 随着市场进入爆发阶段,行业进一步规范化,只有少数制作精良、具有深度的短视频才能在MCN的助力下获得关注。‎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社交模式中,用户之间的社交模式相对比较简单,用于展示自己的机会不多,只有通过短视频平台,普通人的表达权利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B. MCN机构的涌入促使更多优质内容产出,帮助短视频逐渐摆脱“低级”“庸俗”的标签,另一方面也导致短视频不再那么“亲民”。‎ C. 若是奉行功利化的思维,容易出现只讲流量罔顾正能量,片面追求用户活跃量而忽略内容质量,甚至为了“红利”使出黑招的现象。‎ D. 未来的短视频行业里,制作精良的短视频将越来越多,而短视频平台的社交属性则会被逐渐削弱。‎ ‎9.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短视频传播快速兴起的原因。‎ ‎【答案】7. A 8. A ‎ ‎9. ①短小精悍,内容生动,符合碎片化消费习惯。②创作门槛低,传播方式自由,满足用户的消费心理。③短视频平台提供社交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社交需求。‎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B项,无中生有,“目前短视频整体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较低”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故B错误;‎ C项,强加因果。材料中的表达为“如果走向庸俗、沦为粗俗、甘于恶俗,乃至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是假设的情况,故C错误;‎ D项,无中生有,材料中并未提及必须要通过MCN的助力,故D错误。‎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A项,原文为“短视频平台让普通人的表达权利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不是普通人的表达权利只能通过短视频来体现,故A错误;‎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比如本题要求简要概括短视频传播快速兴起的原因,并结合文本分析;其次确定答题区间,本题材料一阐述的正是短视频传播快速兴起的原因,因此答题区间在材料一;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从“短视频,是特指播放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网络视频。它更加符合移动互联同时代的碎片化消费习惯。”可知短视频短小精悍,内容生动,符合碎片化消费习惯。由“而且,借助自媒体平台和各种App,用户还可以自由灵活地对短视频进行编辑、评论或者录制类似内容的短视频进行再传播。”可知短视频创作门槛低,传播方式自由,满足了用户的消费心理。“短视频平台也会针对用户的需求推送客产喜好的内容,并且根据内容进行分类,便于用户精准选择,提供个性化的社交需求。”可知短视频平台提供社交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社交需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张犁 王祥夫 这种病,怎么说呢,在民间一般都叫疯子,“神经病”是文明一点的说法。五张犁这老头儿,瘦干瘦干的,目光灼灼,两眼有异光,在地里焦灼地走来走去。‎ 人们先是看到五张犁往园林地里送了三次粪,是谁让他往地里送的粪,连承包那块地的园林工也不知道。一开始,人们以为是园林处要在地里施肥,但别的地里又没有。过了几天,就有人看见五张犁把那些土粪一锹一锹地往地里撒,真是好把式,撒得真匀。撒完土粪,五张犁坐在那里目光灼灼地看着远处出神。那张脸很瘦,皮肉很紧,而且,黑,而且,是见棱见角,肩头亦是尖尖的见棱见角,那双手,也是,粗糙而见棱见角。五指总是微张着,有些攥不拢的意思,这是干粗活儿的手。认识的人过来问他在做什么。五张犁没说话,张张嘴,笑笑的,两眼目光灼灼,还是看着远处。问话的人骑着车子走远了。‎ 这是早春,暖和和的。接下来,下了两场雨,地里就大张旗鼓地绿开了。园林处种下的花卉也抽了叶,这时候,人们又看到了五张犁。他戴着烂草帽,穿着很旧的一件军装,袖子那里有两块补丁,领子那里又是一块,下边是条蓝布裤子,屁股那里是两块补丁,五张犁扛着一把锄,目光灼灼地进到地里就锄开了。他把身子朝前探过去,把锄往出一放,再往回一拉,再往出一放,再往回一拉,在一大片地里锄出了长方形的一块,还是那块别人承包的地,那规规整整被锄过的黑润润的地真好看,显出了把式的水平。锄完了,他坐在那里,两只眼目光灼灼,看着远处。认识的人过来笑着问:你怎么在这里锄地?地早就不是咱们张沟的了。五张犁目光灼灼地看了那人一眼,张张嘴,笑笑的,还是不说话。神经病!这人说了一句,蹬着车子远去了。五张犁像是没听到,依然目光灼灼地看着远处,放在滕盖上的手微张着,合不拢,僵僵的,手上的茧自然是硬,又给锄柄磨得僵亮僵亮的。接下来,人们发现五张犁的脑子多少是有些问题了,他站起身,往手心里吐了口唾沫,又开始锄第二遍,紧接着又锄第三遍,天快黑了,手下的锄是一点点都不乱。‎ 这个夏天,五张犁在那片地里抓虫,焦灼地忙活这忙活那。那片地的花草要比别的地长得格外好,花是开在绿叶的底子上,齐刷刷的好看。人们还是奇怪,这个五张犁是谁请来的?有人走过来问他,他也只是笑,目光灼灼不知看着什么地方,让人有些害怕。他的笑容里边是茫然,那双眼实际上很清亮,倒不像是老年人的眼晴,有几分像孩子,似有所思,五张犁最疯的那一阵子晚上都要睡在地里。‎ 秋天是在一阵大热后悄然来临的、五张犁又出现了,他目光灼灼地站在地头,焦灼地走进地里,他的手里,亮闪闪的一牙儿,是镰刀,他是来收割了,那些花还在开,还可以再看一阵子,园林处专门种了一些花期长的花,可以一直开到十一月底。五张犁用他那僵僵的大手,在花上先撸一下,再一攥,另一只手便扬起来,那小镰刀一闪、一小捆花草便躺在那里了,真是好庄稼人,他割得不紧不慢,割得干净好看。园林处的管理人员喊着从桥那边冲过来了,走到离五张犁还有几步的时候又停住了,他看到五张犁手里的那张镰,又看看地里,不由得在心里赞叹起来,这地割得真是漂亮,这又不是庄稼,这是花儿,是花儿你懂不懂?五张犁对着园林处的人,只是笑,目光灼灼地,不知看着什么地方,脸上的表情好像有一些羞涩、羞涩之中还有些紧张。你割吧,割吧!园林处的人扬扬手,身子己经慢慢退着走出了那片地。他也是前不久才知道这片地早先是五张犁家的。张沟的许多土地都已经扎扎实实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现在都已经变了形。人们奇怪五张犁怎么会记着自己那片地,而且记得分毫不差,而且还能按着原来的地形去劳作它,去抚慰它,去亲近它。园林处的人走到地头就不再走,他转回身来,看着地里的五张犁,后来他蹲下来,觉着心里有些说不出的难过。‎ 到了大地即将上冻的时候了,人们又看到了五张犁,他出现在那片曾经是他的地里,他的前边是一条驴,那条小黑驴拉着一张犁。五张犁在那里犁地了,一道道的犁沟像是用线拉过,齐刷刷的,手艺是那么好。他按着老规矩,是两犁一垄,犁沟很深,犁垄很高,到了明年春天,土地就会变得要多膨松就有多膨松!‎ ‎(有删改)‎ ‎10. 试赏析画横线的句子。‎ ‎11. 小说在描写五张犁时反复描写他“目光灼灼”的样子,结合文本分析灼灼目光中隐含着的人物情感。‎ ‎12. 园林处管理人员在小说中对主人公的塑造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13. 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写“到了明年春天,土地会变得要多膨松就有多膨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0. 画线句以外貌描写为主,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一位黑瘦粗糙的农民形象。而“见棱见角”一词的反复使用也不断渲染着这一特质,同时这一细节呼应小说开篇五张犁干瘦的形象。此外,短句的使用让行文节奏有了突变。 ‎ ‎11. ①对土地的认真与执着,如“五张犁扛着一把锄,目光灼灼地进到地里就锄开了”。②面对指责的羞涩与紧张,如“五张犁对着园林处的人,只是笑,目光灼灼地,不知看着什么地方,脸上的表情好像有一些羞涩,羞涩之中还有些紧张”。③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不确定,如“有人走过来问他,他也只是笑,目光灼灼不知看着什么地方,让人有些害怕”。 ‎ ‎12. ①通过园林处管理员之口交代“这片地早先是五张犁家的”,说明五张犁在“这片地”撒粪、锄地、抓虫的原因。②通过园林处管理员的“心里赞叹”,侧面突出五张犁“好庄稼人”的形象。③通过园林处管理员心里的“难过”,表达作者对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理解和同情。 ‎ ‎13.‎ ‎ ①使情节更完整巧妙。小说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五张犁一年四季的耕作行为,结尾设想明年春天的情景,巧妙地构成了情节上的循环复始。②突出五张犁手艺好、“病”得重的形象。犁沟深、犁垄高、土地膨松,再次突出五张犁“好庄稼人”的形象;设想明年,表明五张犁依然“病”着,并且还会“病”下去。③深化主题,耐人寻味。五张犁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按照老规矩犁地,期待春天土地变得肥沃,表明一年四季的耕作就是农民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失去土地的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和坚守,发人深思。‎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式问题,解答本题,可以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也可以从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还可以从本句的作用进行赏析。画线句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了这位农民的外貌:脸,瘦、肉紧、黑、见棱见角;肩头见棱见角;手,粗糙而见棱见角;五指攥不拢。鲜明地描画出一位黑瘦粗糙的农民形象。划线句还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见棱见角”一词的反复使用不断渲染着这位农民黑瘦粗糙这一特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运用了细节描写,结构上呼应小说开篇“五张犁这老头儿,瘦干瘦干的”五张犁干瘦的形象。此外,句式上,划线句多用短句,短句的使用让行文节奏有了突变。长短句错落,也增强了小说的节奏感和韵律。‎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人物情感。解答本题首先审题,题目要求“结合文本分析灼灼目光中隐含着的人物情感。”本文反复描写五张犁“目光灼灼”的样子,考生需要找到哪些地方描写了五张犁“目光灼灼”的样子,再分析每一处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和情感。不过本文出现的地方很多,注意整合。开头就写“五张犁这老头儿,瘦干瘦干的,目光灼灼,两眼有异光,在地里焦灼地走来走去。”、“撒完土粪,五张犁坐在那里目光灼灼地看着远处出神。”、“五张犁扛着一把锄,目光灼灼地进到地里就锄开了”、“秋天是在一阵大热后悄然来临的、五张犁又出现了,他目光灼灼地站在地头,焦灼地走进地里,他的手里,亮闪闪的一牙儿,是镰刀,他是来收割了”。从后文可知土地已经变成城市的一部分,是园林了,可是五张犁依然在曾经属于自己的那块地上撒粪、除草、收割、犁田等,表现了五张犁对土地的认真与执着。“五张犁对着园林处的人,只是笑,目光灼灼地,不知看着什么地方,脸上的表情好像有一些羞涩,羞涩之中还有些紧张”。面对园林处的人指责他,这不是庄稼是花,他的目光表现了他的羞涩与紧张。“认识的人过来问他在做什么。五张犁没说话,张张嘴,笑笑的,两眼目光灼灼,还是看着远处。”、“有人走过来问他,他也只是笑,目光灼灼不知看着什么地方,让人有些害怕”、“认识的人过来笑着问:你怎么在这里锄地?地早就不是咱们张沟的了。五张犁目光灼灼地看了那人一眼,张张嘴,笑笑的,还是不说话。神经病!这人说了一句,蹬着车子远去了。五张犁像是没听到,依然目光灼灼地看着远处……”‎ 面对人们的询问与关心,五张犁也不知道如何回答,着表现了他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不确定。‎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解答本题注意审题,本题问的是“园林处管理人员在小说中对主人公的塑造起到了哪些作用”,可以从对主人公形象塑造、与主人公有关的情节结构(如使人物活动更合理等)和与主人公有关的主题的作用方面来思考。人物形象上,具有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作用。“园林处的管理人员喊着从桥那边冲过来了,走到离五张犁还有几步的时候又停住了,他看到五张犁手里的那张镰,又看看地里,不由得在心里赞叹起来,这地割得真是漂亮……”通过园林处管理员的动作以及“心里赞叹”,侧面突出五张犁“好庄稼人”的形象。情节结构上,“他也是前不久才知道这片地早先是五张犁家的。张沟的许多土地都已经扎扎实实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现在都已经变了形。”通过园林处管理员之口交代“这片地早先是五张犁家的”,呼应上文,说明五张犁在“这片地”撒粪、锄地、抓虫的原因。也揭开了读者心中的谜团。“园林处的人走到地头就不再走,他转回身来,看着地里的五张犁,后来他蹲下来,觉着心里有些说不出的难过。”通过园林处管理员心里的“难过”,表达作者对像五张犁一样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理解和同情。‎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结尾。解答本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作答:①是否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是否使得情节更加完整,使得叙事更加合理。②是否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是否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是否揭示了主题或深化了主旨。④是否使环境更加典型。⑤是否使用了写作手法。⑥是否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可以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的角度赏析。情节上,“这是早春,暖和和的。……五张犁扛着一把锄,目光灼灼地进到地里就锄开了。”、“这个夏天,五张犁在那片地里抓虫,焦灼地忙活这忙活那。”、“秋天是在一阵大热后悄然来临的、五张犁又出现了,他目光灼灼地站在地头,焦灼地走进地里,他的手里,亮闪闪的一牙儿,是镰刀,他是来收割了”、“到了大地即将上冻的时候了,人们又看到了五张犁……”小说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五张犁一年四季的耕作行为,结尾设想明年春天的情景,形成了一种圆形结构,巧妙地构成了情节上的循环复始,使情节更完整巧妙。人物形象上,“五张犁在那里犁地了,一道道的犁沟像是用线拉过,齐刷刷的,手艺是那么好。他按着老规矩,是两犁一垄,犁沟很深,犁垄很高,到了明年春天,土地就会变得要多膨松就有多膨松!”犁沟深、犁垄高、土地膨松,再次突出五张犁“好庄稼人”的形象;设想明年,表明五张犁依然“病”着,并且还会“病”下去,也再次表明他对土地的依恋与执着。‎ 主题上,具有深化主题,耐人寻味的作用。“他按着老规矩,是两犁一垄,犁沟很深,犁垄很高,到了明年春天,土地就会变得要多膨松就有多膨松!”五张犁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按照老规矩犁地,期待春天土地变得肥沃,五张犁就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地耕作,虽然土地已经不是自己的了,虽然被人误解为“疯”,但他依然想坚持作为农民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失去土地的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和坚守,发人深思。‎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者之举事必因时,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广。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舟之与车。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①,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②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此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 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以公子纠为必立。召忽曰:“吾三人者於齐国也,譬之若鼎之有足,去一焉则不成。且小白则必不立矣,不若三人佐公子纠也。”管子曰:“不可,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事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公子小白。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故令鲍叔傅公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纠所。管子之虑近之矣,若是而犹不全也,其天邪!人事则尽之矣。‎ 齐攻廪丘③。赵使孔青将死士而救之与齐人战大败之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④。宁越谓孔青曰:“惜矣,不如归尸以内攻之。越闻之,古善战者,莎随贲服⑤。却舍⑥延尸,车甲尽于战,府库尽于葬,此之谓内攻之。”孔青曰:“敌齐不尸则如何?”宁越曰:“战而不胜,其罪一;与人出而不与人入,其罪二;与之尸而弗取,其罪三。民以此三者怨上。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是之谓重攻之。”宁越可谓知用文武矣。用武则以力胜,用文则以德胜。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 晋文公欲合⑦诸侯,咎犯曰:“不可,天下未知君之义也。”公曰:“何若?”咎犯曰:“天子避叔带之难,出居于郑,君奚不纳之,以定大义,且以树誉。”文公曰:“吾其能乎?”咎犯曰:“事若能成,继文之业,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补周室之阙,勤天子之难,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戎、骊土之翟,定天子于成周。于是天子赐之南阳之地,遂霸诸侯。举事义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智矣。此咎犯之谋也。出亡十七年,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 管子、鲍叔佐齐桓公举事,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管子死,竖刀、易牙用,国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知大礼。知大礼,虽不知国可也。‎ ‎(《吕氏春秋·慎大览·不广》)‎ ‎【注】①跲(jiá):绊倒。②蛩(qióng)蛩距虚:传说中的兽名。③廪丘:地名,④京:胜者为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⑤莎随贲服:该守时守,该退时退。⑥舍: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⑦合:聚合,指盟会。‎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人事则不广 广:荒废 B. 故令鲍叔傅公子小白 傅:辅佐 C. 补周室之阙 阙:空缺,欠缺 D. 举事义且利 义:道义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智者之举事必因时/因之以饥馑 B. 蛩蛩距虚必负而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民以此三者怨上/洎牧以谗诛 D. 其听皆如咎犯者邪/吾其还也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蹶替蛩蛩距虚采甘草是为了能在遇到危机时为其所救,以补蹶不善跑跳的天资。‎ B. 晋文公能称霸诸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携手戎族人和狄族人将流亡于郑国的周天子安置成周。‎ C. 管仲、孔青、咎犯三人皆体现了“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广”,在没有出现良机时,依然能够想方设法创造机会。‎ D. 管仲最终得以成为齐国的优秀人物,其恩泽施及子孙后代,是因为他得大礼。事实上,懂得大礼,即使不懂国事也是可以的。‎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赵 使 孔 青 将 死 士 而 救 之 与 齐 人 战 大 败 之 齐 将 死 得 车 二 千 得 尸 三 万 以 为 二 京 ‎18. 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管子之虑近之矣,若是而犹不全也,其天邪!‎ ‎(2)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是之谓重攻之。‎ ‎【答案】14. D 15. C 16. C ‎ ‎17. 赵使孔青将死士而救之/与齐人战/大败之/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 ‎ ‎18. (1)管仲的考虑还是差不多的。这样做了如果还不能完备,那大概是天意吧。‎ ‎(2)在上位的人没有用来役使在下位的办法,在下位的人又没有用来侍奉在上位者的办法,这就叫做双重地攻击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答此题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D项,“义”:名词用作动词,坚守道义,故D错误。‎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题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8个虚词,同样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还要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 A项,介词,依靠/动词,叠加,意义和用法不同,故A错误;‎ B项,连词,表修饰/表递进,意义不同,故B错误;‎ C项,都是介词,因为,意义和用法相同,故C正确;‎ D项,表推测,大概/表商量,还是,意义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 C项,不是孔青,是宁越。应改为:管仲、宁越、咎犯三人皆体现了“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广”,故C错误。‎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辨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赵使孔青将死士而救之”是指赵国派孔青率领敢死的勇士去援救,是一个整体,在它后面断开;“与齐人战”是说的另一件事,“大败之”是作战的结果,在它们之间断开。“齐将死”是说齐国的将帅被打死,是一个整体,在它前后断开。“得车二千”、“得尸三万”‎ 构成整齐句式,在它们之间断开,“以为二京”是说孔青把这些尸体封土堆成两个高丘,是说的另一件事,故在它之前断开。综上,断句为:赵使孔青将死士而救之/与齐人战/大败之/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管子之虑”的“之”是结构助词,的;“近之”的“之”是代词,代指前面的考虑;“近”,接近,这里是差不多的意思;“是”,这,这样;“全”,完备;“其”,语气副词,大概。(2)中“上”、“下”,在上位的人、在下位的人;“无以”,固定搭配,没有用来……的办法;“使”,役使;“事”,侍奉;“是”,这;“谓”,叫做;“重”,读作chóng,双重。‎ 译文:‎ 明智的人做事情一定要依靠时机,时机不一定能得到,但人为的努力却不可废弃。得到时机也好,得不到时机也好,用自己能做到的弥补自己不能做到的,就象船和车互相弥补其不足一样。北方有一种野兽,名叫蹶,前腿像鼠一样短,后腿像兔一样长,走快了就绊脚,一跑就跌倒。它常常替蛩蛩距虛采鲜美的草,采了以后就给它。蹶有祸患的时候,蛩蛩距虛一定背着它逃走。这就是用自己能够做到的来弥补自己不能做到的。‎ 鲍叔、管仲、召忽三个人彼此很友好,想一起安定齐国,认为公子纠一定能立为君主。召忽说:“我们三个人对于齐国来说,就如同鼎有三足一样,少一个也不成。况且公子小白是一定不会立为君主了,不如三个人都辅佐公子纠。”管仲说:“不行,齐国人厌恶公子纠的母亲,因而连及到公子纠,公子小白没有母亲了,因而齐国人很爱怜他。事情如何尚未可知,不如让一个人去侍奉公子小白。将来享有齐国的,一定是这两位公子中的一个。”因此让鲍叔做公子小白的老师,管仲、召忽留在公子纠那里。公子纠在外边,不能说一定成为齐国的君主,虽说如此,管仲的考虑还是差不多的。这样做了如果还不能完备,那大概是天意吧。人为的努力总算是用尽了。‎ 齐国攻打廪丘。赵国派孔青率领敢死的勇士去援救,跟齐国人作战,把齐国人打得大败。齐国的将帅被打死,孔青俘获战车两千辆,尸体三万具,他把这些尸体封土堆成两个高丘。宁越对孔青说;太可惜了,不如把尸体归还给齐国而从内部攻击它。我听说过,古代善于作战的人,该坚守就坚守,该进退就进退。我军后退三十里,给敌军以收尸的机会。战车铠甲在战争中丧失尽了,府库里的钱财在安葬战死者时用光了,这就叫做从内部攻击它。”孔青说“齐人如果不来收尸,那该怎么办?”宁越说:“作战不能取胜,这是他们的第一条罪状,率领士兵出去作战而不能使之回来,这是他们的第二条罪状;给他们尸体却不收取,这是他们的第三条罪状。人民将因为这三条怨恨在上位的人。在上位的人没有办法役使在下位的,在下位的人又无从侍奉在上位的,这就叫做双重地攻击它。”宁越可以说是懂得运用文武两种办法了。用武就凭力量取胜,用文就凭仁德取胜。用文用武都能取胜,什么样的敌人能不归服?‎ 晋文公打算盟会诸侯,咎犯说:“不行,天下人还不了解您的道义啊。”文公说:应该怎么做?”咎犯说:“天子躲避叔带的灾难,流亡在郑国。为何不送他回去,以此确立大义,而且借此树立自己的声誉。”文公说“我能做到吗?”咎犯说“事情如果能做成,那么继承文侯的事业,确立武公的功绩,开拓土地,安定边疆,就全在此一举了,事情如果不能做成,那么弥补周王室的过失,忧虑周天子的灾难,成就教化,留名青史,也全在此一举了。您还是不要犹豫了。”文公听从了他的主张。于是就跟戎族人、狄族人一起把周天子安置在成周。天子赐给他南阳那里的土地。文公从而称霸诸侯。做事情既符合道义又有利,因而立了大功,文公可以算做明智了。这都是咎犯的计谋啊!文公出亡十七年,回晋国四年就能称霸诸侯,他听信的大概都是咎犯那样的人吧?‎ 管仲、鲍叔辅佐齐桓公治理国事时,齐国东方边境地区的人有经常向上反映困苦情况的。管仲死了,竖刁、易牙掌权,国内的人经常向上反映不困苦的情况,不敢反映困苦的情况。管仲终于成为齐国的优秀人物,他的恩泽施及子孙后代,是因为他懂得大礼。懂得大礼,即使不懂得国事也是可以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五代】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①。‎ ‎【注】①潇湘:传说舜南巡时,其妃娥皇、女英未同行,她们深感不安,随后赶去。于洞庭湖畔,闻舜已死,亲人两别,悲痛不已,溺于湘水而死。‎ ‎19. 上阕“江边一望楚天长”与柳永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0. 本词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下阕作赏析。‎ ‎【答案】19. (1). 念去去 (2). 千里烟波 (3). 暮霭沉沉楚天阔 ‎ ‎20. ①比喻,将征鸿比作远去的亲人,表达对离别远去之人的思念。②对仗,叠词,“飞杳杳”“去茫茫”相呼应,既表达了无穷无尽的思念与愁苦,又富有节奏和韵味。③用典,借忆潇湘的典故,委婉表达了对亲人的殷切思念。④反衬,红绿色彩相互映衬的良辰美景与亲人分别的惨淡现实形成对比。‎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除了正确理解词句“江边一望楚天长”的意思,还要熟悉柳永的《雨霖铃》,这是必背篇目,考生应该不会陌生。“江边一望楚天长”描写了美好的景物之后,立刻转入凄苦的境界,诗人站立在江边,感受着美好的秋景,但是,仅仅一望那辽阔的“楚天”,便陷入了无限的惆怅,因为他想到了自己的亲人马上就要远行了。由“楚天”以及词句的意境,我们会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的句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楚天:就是南方的天空。因为古时候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一望”二字,非常传神,突出了诗人突然而至的离愁。‎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和情感。解答本题考生需明确表现手法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抒情方式,描写手法,结构方式,修辞手法等。本题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答题思路一般为:点出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效果+作者情感。情感的把握需要联系全篇以及结合重点语句分析。同时注意要求“结合下阕作赏析”,答题区域确定在下阕。‎ 修辞手法上,“征鸿”运用了比喻,“征鸿”:就是远飞的鸿雁,常用来比喻离别远去的亲人。同时,在古代,鸿雁是书信的代称。传说鸿雁可以替人传递书信,所以“征鸿”、“鸿雁”长出现在送别诗、思乡怀人诗当中。形象地表达了对离别远去之人的思念之情。“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运用了对仗,叠词,“飞杳杳”“去茫茫”相呼应,。“杳杳”是渺茫的意思,“茫茫”有辽阔旷远,渺茫,模糊不清的意思,“水”象征阻隔,象征青春易逝,年华易老。它们共同表达了无穷无尽的思念与愁苦,同时叠词的运用又富有节奏和韵味,增加了词的音乐美。‎ 抒情方式上,抒情方式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情与景的关系还有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托物言志、借助典故抒情、和引用抒情。这里是借助典故抒情。“忆潇湘”三个字包含着一个典故。传说,舜在南巡视察时,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没有和他同往,后来她们后悔没有陪伴着舜,于是追赶舜的行程,当她们走到洞庭湖畔时,却得到舜已经死在苍梧的消息,她们悲痛不已就投了湘水而死。湘水与潇水在湖南汇合,称为“潇湘”。“忆潇湘”常用来比喻分别在天涯的亲人,相互在殷切地思念着。这里委婉表达了对亲人的殷切思念。‎ 描写手法上,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用来年红绿色彩相互映衬的良辰美景与亲人分别的惨淡现实形成对比。来年兰花红、江水碧的时候,我们还会互相思念。越是花好月圆、良辰美景的时刻,越是渴望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在一起,所以,兰红波碧、桔柚飘香更能引起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感情真挚动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孔于之去齐,接淅①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万章下》)‎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注】①接淅:捧着已经淘湿的米,指行色匆忙。‎ ‎21. 阅读前两则材料,用一个短语概括孔子的处世态度。‎ ‎22.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中的孔子言行及弟子评价,对孔子的处世之道作简要评析。‎ ‎【答案】21. 知权达变(顺势而为、顺时而动、与世推移、用行舍藏、用舍行藏。) ‎ ‎22. 孔子坚持理想又处事灵活。他坚持“仁政”、恢复周礼,坚忍不拔,知其不可而为之。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他能该离开就离开,该久留就久留,顺势而为,顺时而动。(这种处世、处事的态度和原则给后人以积极的影响。)‎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好题,本题要求“‎ 阅读前两则材料,用一个短语概括孔子的处世态度。”其次考生需要正确理解前两段文言文的正确意思,第一则材料是孔子对颜渊的评价以及回答子路的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观点态度,这也反映了他的处世哲学,第二则材料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评价中包含着孔子的处世哲学,注意抓住关键词,最后找两则材料中相同的地方概括出孔子的处世哲学。第一则材料的意思是: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可知孔子对于颜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持肯定态度的,对颜渊能够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颇为欣赏。虽与欣赏颜渊有异,但孔子也肯定了子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优点。第二则材料的意思是:“孔子离开齐国,不等把米淘完,漉干就走;离开鲁国,却说,‘我们慢慢走吧,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应该继续干就继续干,应该不做官就不做官,应该做官就做官,这便是孔子。”其中“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是重点,孟子称赞孔子是一个“圣之时者”,表现了孔子识时务,顺势而为的处世哲学。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概括为:知权达变(或者顺势而为、顺时而动、与世推移、用行舍藏、用舍行藏。)‎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评价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或处世的道理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价要客观、准确,符合时代主流意识。一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一分为二或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片面偏激。本题要求“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中的孔子言行及弟子评价,对孔子的处世之道作简要评析。”,首先要指明孔子的处世哲学是什么,由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孔子知权达变(具体分析可参考上一题),由材料三“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可知孔子坚持理想,坚忍不拔,知其不可而为之。所以综合科概括为:孔子坚持理想又处事灵活。然后对孔子的处世哲学做进一步阐释和分析。“知其不可而为之”是指他坚持“仁政”、恢复周礼,坚忍不拔,知其不可而为之。他处世灵活是指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他能该离开就离开,该久留就久留,顺势而为,顺时而动。最后指出这种处世、处事的态度和原则给后人以积极的影响。如我们在追求自己目标时,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敢于面对挫折和困难,并且乐于从小事做起,只有打牢坚实的发展基础,才能实现自我抱负。我们要学会运用融通的方式来处事待人,做个处事灵活而心态成熟的人。科学的随机应变不是毫无原则地退让,灵活的处世不是违心地迎合,而是外圆内方,是既要坚持理想信念,又要学会变通。‎ 参考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论语•述而》)‎ ‎“孔子离开齐国,不等把米淘完,漉干就走;离开鲁国,却说,‘我们慢慢走吧,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应该继续干就继续干,应该不做官就不做官,应该做官就做官,这便是孔子。”‎ ‎(《孟子•万章下》)‎ 子路在石门住宿了一夜。早上守城门的人说:“从哪儿来?”子路说:“从孔子家来。”门人说:“就是那位知道做不成却还要做的人吗?”‎ ‎(《论语•宪问》)‎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5)谁知林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答案】 (1). 不悱不发 (2).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3). 疏林不做美 (4). 禾黍秋风听马嘶 (5). 飞湍瀑流争喧豗 (6). 砯崖转石万壑雷 (7). 信誓旦旦 (8). 不思其反 (9). 闻风坐相悦 (10). 草木有本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背诵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颠倒词序。另外,书写必须工整仔细,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悱”、“隅”、“疏”、“黍”、“嘶”、“豗”、“砯”、“壑”、“反”。‎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书单”对于阅读者而言并不陌生,从胡适先生开列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到近期复旦大学严锋教授开出的“不必读书单”,从纽约时报常年运营的畅销书榜单到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利用大数据筛选而得的“必读书单”,丰富而庞杂的信息量或多或少影响着阅读选择,引导了阅读方向。‎ 然而,作家伍尔芙在《一个人应该怎样读书》中却建议:“关于读书方面,一个人能对另一个人所提出的唯一劝告就是——不必听什么劝告。只要遵循你自己的天性,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作出你自己的结论,就行了。”‎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知行合一 ‎《我是歌手》这一舞台将李健的智慧冷静与汪涵的成熟稳重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让网民们“晒书单”的要求显得不难理解:希望学习与借鉴他们修身的方式。然而,在这一现象背后,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有涵养的人必定爱好阅读、得益于阅读,这个被人们普遍接受和认知的道理。‎ 必须承认二人读书范围涉猎之广,然而读书以修身养性,又有什么规律可循呢?作家伍尔芙在《一个人应该怎样读书》中也建议:“关于读书方面,一个人能对另一个人所提出的唯一劝告就是——不必听什么劝告。只要遵循你自己的天性,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作出你自己的结论,就行了。”看着朱德庸漫画津津有味之人,也可以对《牛棚杂忆》中季羡林的坦率与勇敢肃然起敬;花一个星期斟读完《西方哲学史》的学术大叔,何尝不可热爱书报亭中的《城市画报》、《萌芽》和《男人装》?北大校长蔡孑民先生引以为特点的“春风化雨,兼容并包”,启示后人读书不在于读什么,而在于怎么读。将书中精髓春风化雨般融入自己的心灵,相与为一,方能兼容并包、有容乃大。‎ 为防止个人修身养性的片面化、绝对化,“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须得相辅相成。没有真情实感不是亲身去体会得来的,相反的,没有用身体去丈量过世界,他人所书的志向和感觉你又何曾能真正明白?毛姆不将书本带上旅途,却在漫漫长路上翻开了一本更广阔的画卷。陶潜深知自己无法为五斗米折腰,历经黑暗,选择带着那颗入世之心放乎山水,为后人所铭记。在这条知与行的路途上,他们最终能找到自己的道路,知行合一,心中的热火方能永不熄灭。‎ 知行合一,是读书应用于现实的客观要求,是真正读进心里、读懂了的表现。随着自身知识领域的圆不断扩大,与未知事物的接触面也就越广,能保持知行合一的态度,也是内在不断渊博的前提和动力。‎ 子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水到深处一片寂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书单只是一张纸,反复揉搓也无法到达这般境界。知行合一,在人生的旅途上自己摸索,才能寻得出路。‎ ‎【解析】‎ ‎【详解】(一)审题: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文言文要准确翻译。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蕴含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以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本题中心话题是“书单”,第一段抓住重点句“丰富而庞杂的信息量或多或少影响着阅读选择,引导了阅读方向。”可知主要说“书单”会影响阅读选择,引导阅读方向。材料属于中立态度,考生可以从“书单”的积极方面立意,也可以从“书单”的消极方面立意。积极方面:古往今来,各类书籍浩如烟海,不可计数。一个人就是穷尽一生什么都不干,也不能读完其中的万分之一。况且,书海中还有很多垃圾书、益处不大的书,读这些书无疑就是在浪费生命,这就亟须那些睿智多识的专家学者给予及时引导,开出自己认可的书单,让知识的光芒照耀更多的人。“书单”可以在我们迷茫或者不懂得筛选、鉴别的时候引导阅读方向,借鉴别人的经验,少走弯路。同时“书单”里通常都是公认的经典,有“书单”的指引,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接触更多的经典。而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垃圾书”上。所以,许多名家都喜欢开书单,把自己终身受益的书籍推荐给那些后生小子,让他们直接吸收最有价值的精神营养,在成才的路上走得快些。消极方面:阅读毕竟是非常个人的事,“书单”上的书不一定适合你。还有些“书单”本身就有这样那样的瑕疵,需要好好鉴别与选择。还有很多人盲目追求“书单”‎ ‎,却不一定会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不禁要问:到底是书单重要还是读书本身重要?材料二同样对于伍尔芙在建议读书“不必听什么劝告只要遵循你自己的天性,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作出你自己的结论,就行了”的观点也可以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立意。肯定的话直接整理伍尔芙的观点即可。否定的话可以从反驳伍尔夫的观点来立意。考生还可以综合立意,比如可以从辨明知识与读书关系入手。本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与“书单”的故事等,写记叙文可以就任意一段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综合立意。注意选自己擅长的文体。‎ ‎(二)立意:1、读书本身比书单更重要。2、知行合一。3、人类需要薪火相传。4、书单可以是启发思考的一把钥匙。5、“书单”,行动才会有意义。6、书单可以是一个发现全新视角的机会。7、书单不是万能钥匙。8、读书焉用“书单”?9、读书无需功利。‎ ‎(三)素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2、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高尔基 ‎3、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别林斯基 ‎4、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5、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四)写作思路:本文先从网民们要求在《我是歌手》这一舞台表现智慧冷静李健与成熟稳重的汪涵“晒书单”这一热点新闻事件写起,既紧扣材料立意,又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分析由事件得出的道理同时引用材料表明观点:读书不在于读什么,而在于怎么读,即知行合一。接着又用两段分析了为什么要“知行合一”,前者分析了原因,后者分析了意义:为防止个人修身养性的片面化、绝对化;是读书应用于现实的客观要求;也是内在不断渊博的前提和动力。最后重申观点。本文立意高远,思维开阔,有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偏僻入里。‎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