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 答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高一备课组 校对人:高一备课组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元山水画经历了北宋(主要是前朝)、南宋、元这样三个里程,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三种面貌和意境。‎ ‎“无我之境”中的“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最终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从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经常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画的“无我之境”由于根本没有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五代和北宋的大量作品,无论是关仝的《大岭晴云》,还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董源的《潇湘图》以及巨然、燕文贵、许道宁等的作品,都客观地整体把握和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的观念、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性的“无我之境”。‎ 如果看一下南宋马远、夏珪等那许许多多的小品:《深堂琴趣》《柳溪归牧》《寒江独钓》……我们就会发现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它不再像前一时期那样宽泛多义,而是要求得更具体和更分化了。尽管标题可以基本相同,由画面展示出来的情调诗意却并不完全一样。应该说,比起北宋那种意境来,题材、对象、场景、画面是小多了,一角山岩、半截树枝都成了重要内容,占据了很大画面;但刻画却精巧细致多了,自觉的抒情诗意也更为浓厚、鲜明了。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是,又不是。相对于第一种意境,可以说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但相对于下一阶段来说,它又不是:因为无论在对对象的忠实描写上,还是在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 上述第二种意境可说是形似与神似、写实与诗意的融合统一,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中。但形与神、对象(境)与主观(意)这对矛盾的继续发展,在元代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条件下,便使后者绝对压倒前者而直接表露,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自然景物不过是通过笔墨借以表达“不能不尽”的主观心意罢了。“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这当然是标准的“有我之境”了,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种意境。‎ ‎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我之境”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和田园诗歌之中,而小说等则不具备这种艺术境界。‎ B. 北宋的大量作品,如关仝的《大岭晴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都能客观地整体把握和描绘自然。‎ C. 北宋山水画具有整体而多义、宽泛而不细致的特点;而南宋山水画注重艺术家主观情感观念的直接表露,不注重客观写实。‎ D. 在第二种意境中形似与神似这对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中,但在元代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2段通过与诗的“无我之境”作比较,论证了北宋山水画的思想情感具有多义而丰富的特点。‎ B. 文章分析了南宋山水画既是又不是“有我之境”,是为了论证第二种艺术境界较第一种自觉的抒情诗意更为浓厚、鲜明。‎ C. 文章论述了宋元山水画“无我之境”、从“无我之境”逐渐向“有我之境”推移的“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有我之境”这三种面貌和意境。‎ D. 作者在论述这三种面貌和意境时,字里行间没有随自己的兴趣、倾向而偏爱偏好任何一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我之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艺术家的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因而作品的思想情感就更为宽泛、广阔。‎ B. 由于引用的陶渊明的诗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就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 C. 南宋的山水画有的标题可能和北宋的相似,但刻画更为精巧,能表达出某种较为确定的思绪、感受。‎ D. “有我之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种意境,与上述北宋、南宋的两种意境三分鼎足,各擅胜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5题。‎ 纸上故乡 邓琴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摘编自《散文选刊》)‎ ‎4.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 B “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 C 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们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 D “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 ‎5.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义。(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题。‎ 材料一:‎ 古籍是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重要标志,文化大国的历史和文化大部分都在古籍当中。中国古代的文献非常丰富,从这些文化遗产中,我们可以看到遥远先人的身影,可以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智慧,辨认出他们一步步前行的脚印。回望来时路,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明白我们要向何处去,而古籍整理正是一项继承和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古籍整理是专指对中国古代书籍进行审定、校勘、注释等加工整理的工作,它使新出版本便于现代人阅读。古籍整理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是“存亡继绝”的工作,它不仅向人们展示历史,更重要的是要保留历史,让人们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中仍能把握住民族发展的脉络,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参与世界文化交流。‎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文化周刊》‎2018年9月19日)‎ 材料二:‎ ‎8月28日‎,第33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暨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立60周年座谈会在昆明举行。1958年,在党和国家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从此开启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古籍整理图书近3.6万种,近90%的古籍图书都是改革开放40年来出版的。近年来,《中华大典》《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大中华文库》等一大批重大出版工程的实施,还有许多地方志、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文学艺术作品的整理出版,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 当前古籍整理出版的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古籍整理大多流于一般性的整理,参与古籍整理的专业人才仍然不足,鲜有《史记》三家注,《四库提要辩证》那样的精品和权威的古籍整理著作。随着整理的深入,浩如烟海的古籍资料越来越不便于人们的查阅,传统的古籍整理方法由于投入大、周期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华古籍的外译度普遍不高,对国际汉学界古籍整理的优秀成果重视不足。‎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数量质量大幅提升我国古籍整理出版迈上新台阶》,‎2018年09月05日)‎ 材料三:‎ 走进新时代,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党和国家对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高度重视,让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拥有走向更加繁荣与发展的机遇。‎ ‎6月16日‎,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了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奖掖了一批优秀工作者,有年逢80的裘锡圭先生,有众多的中青年学者……古籍整理工作要赢得尊重,离不开优秀古籍整理者的付出。‎ ‎7月20日‎,《中华大典·历史典》编纂出版座谈会在上海举行。这是第一次按照现代学术理念对涉及中国历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完整地收集、整理、排比和编纂的古籍整理大典。‎ 日前,中华书局正着力打造中华传统文化大数据中心和国家级古籍整理出版资源平台,再造一个“线上中华”,此前已经上线的“中华经典古籍库”不仅质量过硬,而且实现了多功能服务,用户不仅能浏览、阅读、定制资源,在线编辑、下载、写作!还可以进行全文检索、深度检索和个性化检索。‎ ‎ (摘编自光明网)‎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古籍保存了中国大部分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重要标志。‎ B.古籍整理连接着历史与现实,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保存与交流有重要意义。‎ C.1958年我国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开启了近代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 D.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古籍图书数量庞大,其中近90%是改革开放40年来出版的。‎ ‎7.下列对相关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则材料介绍了古籍整理的意义和我国古籍整理工作近60年来的成就。‎ B.各种古籍整理出版活动的开展,表明了我国对古籍整理工作越来越重视。‎ C.当前我国古籍整理工作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已经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 D.“中华经典古籍库”上线,使古籍从书页走向屏幕,更方便了人们的检索。‎ ‎8.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当前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存在的问题?请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苏孝慈,扶风人也。孝慈少沉谨,有器干,美容仪。周初为中侍上士,后拜都督,聘于齐,以奉使称旨,迁大都督。其年又聘于齐,还授宣纳上士。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高祖受禅 ‎,进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于时王业初基,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孝慈总其事,世以为能。俄迁大司农,待遇逾密。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于是拜孝慈为太子右卫率,尚书如故。明年,上于陕州置常平仓,转输京下。以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浅,漕运者苦之,于是决渭水为渠以属河,令孝慈督其役。渠成,上善之。又领太子右庶子,仍判工部、民部二尚书,称为干理。先是,以百僚供费不足,台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孝慈以为官民争利,非兴化之道,上表请罢之,请公卿以下给职田各有差,上并嘉纳焉。开皇十八年,将废太子,惮其在东宫,出为浙州刺史。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仁寿初,迁洪州总管,俱有惠政,其后桂林山越相聚为乱,诏孝慈为行军总管,击平之。其年卒官。 ‎ ‎ (选自《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十一》)‎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B.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C.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包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D.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古代多指调动官职,包括升、降、调三种情况,如迁授、左迁等均指贬职。‎ B.受禅,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承受旧帝禅让的帝位,尧舜禅让是我国古代经典的传说。‎ C.廨钱,隋唐时期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由各州令史负责,所收利息作为官员津贴。‎ D.东宫,因方位得名,一般指我国古代封建时期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可借指太子本人。‎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孝慈颇具外交才能,曾两次奉命出使北齐,皇帝十分满意并因此提拔了他。‎ B.苏孝慈军事才能出众,先从周武帝征北齐,后接受隋文帝诏命,平定山越叛乱。‎ C.苏孝慈管理能力突出,隋文帝登基之初,由他总管从全国各地征召而来的工匠。‎ D.苏孝慈为官心系百姓,主动提出疏通渭水,并反对官民争利,对民施行惠政。‎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9分)‎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①。‎ ‎【注释】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3.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颈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一句,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C.尾联用典,由登临的齐山想到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D.本诗反映古人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的风俗,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本诗情感更丰富。‎ ‎14.诗人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6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19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9分)‎ ‎(1)《六国论》中苏洵借古讽今,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朝廷继续采取割地求和的政策,那么恐怕也会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的语句是 , , 。 ‎ ‎(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重置因果关系,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 , 。‎ ‎(3)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5)《论语》中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规劝太宗娱乐游逸时要节制有度、网开一面的语句是: , 。‎ ‎(6)《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 ‎ , 。‎ ‎(7)《离骚》一文中屈原劝诫楚怀王废除旧习、励精图治,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 。‎ ‎(8)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 , 。 ‎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 “墨子号”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它解决了一直令科学家们 的量子通信信号受制于光纤的难题。自2016年升空以来,它完成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将中国的量子通信带到了世界前沿,是量子卫星领域 的领军者。‎ ‎ 量子天生就是个防窃听神器,具有不可分割和不可复制的特性,( ),护送着机密的信息一起到达接收方。计算能力再强、破解密码技术再高的窃听者即便再善于伪装,一旦碰上了不可分割、不可复制且具有纠缠效应的量子密钥,便会 ,被抓现行。‎ ‎ 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无条件安全”的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通信方式。可以使机密信息 ,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墨子号”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天地网”织就后,海量信息将实现“无条件”安全传输。‎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无能为力 名不虚传 不打自招 无懈可击 ‎ ‎ B.束手无策 名副其实 不打自招 天衣无缝 ‎ C.无能为力 名不虚传 原形毕露 天衣无缝 ‎ D.束手无策 名副其实 原形毕露 无懈可击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再加上纠缠效应,足以担当起保镖的职责 ‎ B.并且能担当起保镖的职责,利用纠缠效应 ‎ C.不但利用纠缠效应,而且担当起保镖的职责 ‎ D.不但担当起保镖的职责,而且利用纠缠效应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 B.最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无条件安全”的消除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通信方式。‎ ‎ C.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无条件安全”的弥补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通信方式。‎ ‎ D.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消除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四、课内知识考查(9分)‎ ‎19.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疏。“十思”是魏徵根据时弊给唐太宗提出的十条值得深思的建议。‎ B.《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给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的一封回信。信中既表明了对司马光的批评的虚心接纳,也表达了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 C.《六国论》作者是北宋的文学家苏洵。他以客观理性的思考,指出了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赂秦”。为论史而论史,切中肯綮。‎ D.《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在1927年创作的散文名篇。文中描写了北国秋天特有的景象和意韵,表达了对故乡的秋天的眷恋之情。‎ ‎20.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冀君实或见恕也”的“见”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B.诚能见可欲 C.府吏见丁宁 D.君既若见录 ‎2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招致 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 C.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禀告 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情意诚挚 五、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D    2. B    3. B ‎【1题详解】A项,“小说等则不具备这种艺术境界”属无中生有。B项,应是“五代和北宋”。C项,“不注重客观写实”表述过于绝对。‎ ‎【2题详解】论证了南宋的山水画具有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不同风格,应自成一种面貌和意境。‎ ‎【3题详解】强加因果。“引用的陶渊明的这几句话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和“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就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4、B (B “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 ‎5、①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②“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③“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意思对即可)‎ ‎6.C 7.A ‎ ‎8.①鼓励更多优秀专业人才参与古籍整理工作; ②打造精品和权威的古籍力作;‎ ‎③借鉴国际汉学界古籍整理成果,提升古籍的外译度。‎ ‎【评分标准】6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9.A 10.A(左迁为贬官) 11.D(“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错)‎ ‎12.(5分)太子因为苏孝慈的离开,(心中)很不平,在言语、表情上也有所表露,苏孝慈就是如此的被太子倚重。 (“以” “形”“见”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苏孝慈是扶风人。苏孝慈年少时沉着谨慎,很有才干,容貌俊美。周朝初年任中侍上士。后来又拜授都督的官职,(苏孝慈)出使到齐国,因其奉命出使让皇帝满意,回京后升为大都督。当年他又出使到齐国,回来以后授予宣纳上士。后来他又跟随武帝讨伐齐国,因为功高而升为开府,皇上赏赐他文安县公的爵位,食邑一千五百户。不久又改封为临水县公,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户,之后连续升迁做到工部上大夫。高祖接受禅让后,(苏孝慈)晋升爵位为安平郡公,并被授予太府卿的官职。当时皇家大业刚刚奠定,各行各业刚刚开始,朝廷征召天下的工匠,即使只有一点点手艺的人,也无不把他们全部集中起来。(皇帝让)苏孝慈总管这件事,世人认为苏孝慈很有管理才能。不久,他又升迁为大司农,皇上待他更加亲密。当时皇太子杨勇对时政非常了解,皇上想提高东宫官吏(太子属官)的声望,就常让朝廷大臣兼任东宫的官职。于是(皇帝)就授命苏孝慈担任太子的右卫率,仍旧担任兵部尚书的职务。第二年,皇上在陕州设置常平仓,以便把粮食转运到京城。由于渭水含沙量大,水流忽深忽浅,漕运的人为此都很苦恼,于是朝廷决定疏通渭水,挖一道水渠同黄河相连,命令苏孝慈监督这项工程。水渠修成后,皇上认为他做得很好。后来又让他兼任太子右庶子,仍旧担任工部尚书、民部尚书,人们都称赞他很干练。这之前,因为供给官吏的经费不足,台省府寺都设置了放贷的机构,收取利息作为官俸。苏孝慈认为官府和百姓争利,不是教化天下的办法,就上表章请求予以禁止,(同时)请求对于公卿以下的官吏按职位差别分给田地,皇上都很赞成并采纳了这些建议。开皇十八年,皇帝将要废除太子,又担心苏孝慈在东宫辅助太子,于是就调苏孝慈出京任淅州刺史。太子因为苏孝慈的离开,心中很不平,在言语表情上也有所表露,苏孝慈就是如此的被太子倚重。仁寿初年,他升任洪州总管,在两地他都施行仁政。这以后,桂林山越人纠结叛乱,皇上下诏命苏孝慈任行军总管,他击败了叛军,平定了叛乱。这一年苏孝慈死在任上。‎ ‎13.A(A“翠微”代指齐山。)‎ ‎14.①节日登临的愉悦。江涵秋影,大雁开始南飞,一片翠微的美景,携客带酒登山,欢度佳节的乐事。‎ ‎②暗含人世的忧苦。世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 ‎③生命易逝的悲伤。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 ‎④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逢欢乐事,今逢佳节当尽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知道古往今来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 ‎(每点2 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15、(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2)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3)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4)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5)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7)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16.D 17.A 18.D 19.A 20.B 21.C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