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46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临猗中学 2019--2020 学年 9 月份阶段性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考查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 小题,共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猎 狼梁亚平
猎人枪口对着一个花狼,三点一线,准备扣机。忽然听到砰一声枪响,又砰砰几声。
听到枪声,花狼一下子窜进树林里去了。
猎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侧耳细听,听到的还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张眼细看,看到的还是茂密的丛林与荆棘。过了很久,确定安全了,猎人才从地上爬起来,提起猎枪,拎着刚才打的兔子,向家的方向走去。地上躺着一个人!猎人提高警惕,放慢脚步,双手握枪,手指扳着扳机,一步一步探着上前。粗布衣服,衣服上满是血迹,显然是受伤——难道是野狼游击队?猎人左手提枪,腾出右手,一探鼻息,人还没死!怎么办?猎人解开这人的纽扣,胸口上纹着狼头!猎人在周边找到一些止血消炎的草药,放在嘴里,嚼烂,用手敷在伤口上,又在身上扯下一块破布,包扎伤口,血终于止住了。
前几天,猎人救过一人,说他是野狼游击队的,叫陈虎,胸口上就纹着狼头。
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频繁,经常在山下伏击敌人,敌人来了,就撤到山里,敌人多次搜索,都无功而返。
不知什么时候,这人醒了,对猎人说:“是你救我的?” 猎人倒过一杯水,递过去。这人接过水,说:“谢谢。” “都是中国人,客气什么?” 沉默一会儿,猎人问:“你是野狼游击队?”
“是呀,你也知道野狼游击队?”
“你们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打鬼子,谁人不知。”猎人说,“我还认识你们队里一个叫陈虎的呢。”
“他是我们队长,人称头狼——你怎么认识我们队长?”
猎人说:“前几天,我在打猎,听到枪声,发现一个人被鬼子追赶,还受了伤,我开枪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山林里捉迷藏,甩开鬼子,再来救这个人,后来才知道,他是野狼游击队的陈虎。”猎人咬着牙说:“两年前,孩子他娘遭鬼子杀害,我就自制了一把猎枪,杀了两个鬼子,为孩子娘报了仇,就带着孩子躲到山里来了。”
“鬼子太可恶了。”
“如果不是孩子还小,要人照顾,我还想跟你们野狼游击队打鬼子呢。”
谈话中,猎人了解到,这人在野狼游击队里,人称刀狼,猎人说:“子弹要赶快取出来,否则伤口会发炎。” 刀狼说:“你来吧!我忍得住。”
猎人取来一把小刀,把刀放到灶火上烘烧,又到门外找来消炎止血草药,放到碗里捣烂,再递给刀狼一块毛巾,说:“咬住它。” 子弹取出来了,猎人把草药敷在伤口上,包扎好,说:“安心在这里养伤。” 刀狼在茅屋里住了下来。
一天,刀狼说:“我伤口没事了,我要回去找队伍。” 二天,刀狼又说:“我方向感差,虽然整天在大山里跑,还是认不得去石镇的路。” 三天,猎人也不挽留,拿出一件上衣,说:“你的衣服穿了几个洞,你换上我这件吧,虽然破旧,可已经补好。” 四天,猎人又说:“这是你们队长的衣服,我给他补好了,你带回给他吧。” 五天,猎人还包了几个准备做午餐的煎饼,说:“带上路上吃。” 六天,猎人叫来 10 岁的儿子,吩咐:“你带叔叔去石镇。” 儿子在山林里生活了两年,大山就像自己家里一样熟悉。
“后会有期。”刀狼一抱拳,跟着孩子走了。
山高林密,孩子带着刀狼,在没有路的山上,左拐右拐,上山,下山,来到一个小山坡上,孩子指着前面的大山说:“沿着山脚一直走,走出大山,就到石镇。” 说完就转身回家。
突然一声枪响,刀狼应声而倒。
猎人提着枪口还冒烟的猎枪走来,孩子问:“爹,你干吗打死野狼游击队叔叔?” 猎人说:“他不是游击队叔叔,他是鬼子。”
“鬼子?你怎么知道他是鬼子?”
“刚才他想杀你。”
孩子一看,刀狼手上果然握着一把爹帮他取子弹的小刀。
“爹,他胸口不是也纹着狼头吗?”
“狼头谁都可以纹上去的,你还记得前几天我救的那位叔叔吗?他的衣服破了,把我的给他穿,他不要,他说共产党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个刀狼,他说大山里的路不熟悉,我就怀疑他不是野狼游击队。野狼游击队,就是依靠大山,与鬼子周旋,怎么可能认不得山路?我给衣服,是试探他,他穿了,我让他带衣服给队长,也是试探他,他也接了,他连队长穿什么衣服都不知道,就更加可疑了。我给他煎饼,他也拿了,这就更加证实我的判断。我让你带路,我就远远跟着,如果他是鬼子,一定在认得路之后,对你下手,果然,你一转身,他就拔刀。”
猎人踹一脚鬼子的尸体,狠狠地说:“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的狼,老子救了你,你还要杀我孩子。”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9 年第 1 期,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小说开头描写突如其来的枪声,渲染了一种紧张危险的气氛,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B. 小说从“一天”写到“六天”,并独立成段,看似繁琐实则巧妙:不但线索清晰,形式整饬,而且自然展现了时间的推移、情节的推进。
C. 小说中野狼游击队队长陈虎虽没有正面出场,但透过猎人之口,读者仍可以看到一个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军人形象。
D. 小说以“猎狼”为题,一语双关:既指在大山里与敌周旋的野狼游击队,又喻猎人猎杀像狼一样“一点人性都没有的”、恩将仇报的鬼子。
5. 小说中的猎人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6. 画线的文字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人类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的 1000 倍的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 3.4 万种植物和 5200 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 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エ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道路上飞驰。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 10°C 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材料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束适应能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功能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切普图评论道。“这其中不仅存在微观进化,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宏观进化。”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联合国预计 21 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2030 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 140 万平方千米;到 2050 年,城市居民将新增 25 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 5000 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如今,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之一。
的确,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铁站楼梯等,无处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好哺乳动物;它们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物种,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型城市物种,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季节性。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
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断得到激发。
(取材于吴苏妹编译的相关文章)材料三
研究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而一个物种若过于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活,也意味着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
多伦多、波士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释放氰化物可抵御来自食草动物的威胁,但抗寒性会降低。而在市中心,城市高温使得积雪极易消融,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在夜间变
得更加活跃,呈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夜行性増强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习性的改变、繁殖能力的降低等。关于纽约市各公国白足鼠的研究发现,相比乡村白足鼠,城市白足鼠体内涉及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现过度表达。此种进化选择极有可能与在城市中能够轻易吃到人类丢弃的油纸、吃剩的比萨饼和芝士汉堡有关。自 1940 年以来,意大利城市地区家蝠的颅骨体积在不断増大,这或许是受路灯影响。路灯会吸引并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虫,随着世代更替,咬合力强的蝙蝠越发具有优势。
城市中的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马克・约翰逊强调说:“我们观察到,一些物种在全世界大部分城市中都呈现出趋同进化。在部分城市,物种未能顺利适应,个中缘由目前还不得而知”。
(取材于赵照熙等的相关文章) 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环境特点,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
B.材料二的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
C.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热岛效应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
8.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白车轴草为抵御积雪的覆盖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这与城市高温有关。 B.哺乳动物因夜行性增强而改变了习性,繁殖能力降低,这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C.城市自足鼠可能因为吃了比萨饼等食物,涉及消化的某种基因出现过度表达。 D.路灯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大型昆虫,家蝠或因捕食它们而颅骨体积不断増大。
9.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说说这些观点对你认识这一关系有何启发。(6 分)
二、文言文阅读(3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甲)于是论次【注】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
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
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注】论次:论述编次。) 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乙)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
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
也。
节选自《报任安书》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幽于缧绁..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监狱
B.思.来者
思:使动用法,使……思考
C.放失..旧闻
放失:散乱丢失
D.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搜集、归纳
1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报任安书》中“书”是古代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给谁的信,如“报……书”、“答……书”等。
B.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如“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中“仆”字就是自称的谦词。
C.通假字是古文言中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如选文中加框的“底”“失”“愠”“责”字均为通
假字。 D.孔子所作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司马迁所作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12.结合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作者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
B.甲文中“身毁不用矣”的叹息表明,司马迁在遭祸前,还有著述以外的志向,也传达出内心的抑郁不平。
C.乙文中作者表明《史记》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D.乙文中“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这句话透露出司马迁对任安不能理解自己的选择,还请自己“推贤进士”的不满。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②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③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④,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无功而还。后因其兄李延年犯罪被诛,害怕连坐而降匈奴。③辎(zī)重:粮草。④浚稽山:在今蒙古喀尔喀境内。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 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B.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 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C.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 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D.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 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是古人对自己名字的解释和补充,又称表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拜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这里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和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拜都为此义。
C.胡,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D.天汉,和下文的元平一样,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B.李陵非常勇猛。面对三万强敌,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单于又召集八万骑兵,李陵愈战愈勇,匈奴一时难以取胜。
C.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四百多人逃回塞内,李陵被迫投降。
D.听说李陵投降,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只有司马迁高度评价他;而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将司马迁施腐刑下狱。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5 分)
⑵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然免于行,“____________”;惟有顺应天
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变化,“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无所凭借。
(2) 《长亭送别》中“听得道一声去也,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减了玉肌。”与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
(3) 李密在《陈情表》中写自己内外无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18.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 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 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 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 杂居
B.名噪一时 闻风而至 栖居
C.名噪一时 纷至沓来 杂居
D.名闻遐迩 纷至沓来 栖居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④②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病人死亡,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
B.近年来,《战狼Ⅱ》《流浪地球》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充分证明过硬品质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C.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D.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21.请对下面这段报告的内容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30 个字。(5 分)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2018 年 4 月 18 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 80.3%,较 2016 年的 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 73.0%,较 2016 年上升了 4.8 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 22.8%,较 2016 年的 17.0%提高了 5.8 个百分点;0—17 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 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 周岁少年儿童和 0—8 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
90%以上。__①__,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__②__。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__③__。
四、作文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吾辈生于积弱不振之国,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周恩来,1919年)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新青年》)
1981年北大学子欢呼游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整个燕园。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如同一面旗帜,鼓舞着整个中国社会投身改革、激荡梦想。
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首席濬航员叶聪,通过不懈努力,终将蛟龙号从图纸变为现实。参与蛟龙号深潜作业共计50次,最大下海深度达到7062米。他是青年人岗位建功、报效祖国的榜样,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
某青年网红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 9 月份阶段性考试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 论述文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1.B 2.D 3.D
(二) 文学类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4.D(“既指在大山里与敌周旋的野狼游击队”不正确。应是指猎人猎杀花狼。)
5.①警惕性高:听到枪声后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确定安全后才离开;救人时提高警惕,保持戒备状态。
②勇敢机智:先开枪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山林里捉迷藏以甩开鬼子,然后再来救陈虎;多次试探并正确识别最后成功除掉鬼子假冒的游击队员。
③爱憎分明:热爱妻子、孩子和游击队员,冒死营救游击队员;对鬼子充满仇恨,毫不留情。
④富有生活智慧:会用草药止血消炎疗伤,能取出身体内的子弹。(每点 2 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6.①照应前文相关内容,使小说情节前后呼应,结构严密;
②借助语言描写,突出猎人的机智、精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③运用对比,揭示共产党的队伍与鬼子的区别,表达了对共产党队伍的赞颂之情,拓展和
深化了小说主题。(每点 2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
7.(3 分)C 8.(3 分)A
9.(6 分)观点:①材料一认为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是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②材料二认为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③材料三认为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答出 3 点给 4 分)
启发:①三则材料关于“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的观点各有不同,启发我们要多方面(辩证)看待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②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秉持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理念,保护地球家园。(答出 1 点给 2 分)二、文言文阅读(34 分)
(一)10.D 稽,考察。 11. C“愠”不通假。 12.D 并非不满。
(二) 13.C 14、D(3 分)【解析】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会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
15.C(3 分)【解析】理解错误。李陵投降后,四百多人逃回塞内。
16.⑴李陵军队战斗一整天不下几十回合,又杀死两千多敌人。匈奴军队不能取胜,准备撤走。(大意 1 分,“复”、“虏”、“不利”、“去”各 1 分)
⑵(李陵)率领不满五千步兵,搏杀几万军队,转战千里,即使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大意 1 分,“提”、“抑”、“转斗”、“虽”各 1 分)
(三) 17.(1)犹有所待者也 以游无穷者
(2) 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
(3)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共 20 分)
18.D 19.A 20. D (每题 3 分)
21.(5 分)示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22.(6 分)参考答案:水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溶剂;才能被水吸收;水对植物的生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每空 2 分)或: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才能被植物吸收;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每句不超过 12 个字)
(四)23.作文(60 分)
【解题】
材料一是考生熟知的古语,在 2018 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引用,意在强调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的关系,突出个人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材料二是 21 岁的周恩来面对国家积弱不振的现状,立下以身救国的誓愿,体现出中国有为青年的一种责任与担当
材料三是伟大革命家李大钊提出的人生追求,强调要以青春之我奉献一生并乐在其中。
材料四是 1981 年北大学子在改革初期喊出的时代最强音,振兴中华,作为青春之伟大梦想,充分表现了青年人在新时期为国家奋斗的家国情怀。
材料五中的叶聪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当代改革先锋,他奋斗不息,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材料中明确指出他是青年人岗位建功、报效祖国的榜样。
以上五则材料按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是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伟人或青年提出的人生目标或者口号,内容虽各不相同,但都鲜明地指向了青春、担当,很好地体现了青年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为国为民的情怀。
材料六应辩证看待,一种是:与上面五则材料截然不同,强调的是一种狭溢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前五个材料相比较,该青年网红人生格局较小,站位较低;另一种是:自己,可理解为要先做最好的自己,继而让家庭幸福、让国家繁荣昌盛。
【参考立意】正确立意:
1.舞青年姿态,唱时代赞歌
2.燃青春之年华,就泱泱之大国
3.做怀揣家国情怀的追梦青年
4.以青春托举时代中国
5.指点江山,激扬青春
6.且以青春报祖国错误立意:
1.国运兴衰系于国民
2.青年当团结
3.认知并实现自身价
4.集体与个人当相互促进
【范文展示】
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不负韶华,共同振兴国家。
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同时,有志的青年对同胞的呼号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莫负韶华,与我同振国家。
青年人为何要担此重任?因为青年拥有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处在一个最具活力、创造冲劲的时期,易被时代感染,易无惧迈上征程,能扛时代大旗,能教日月换新天。有能力者若不发挥其能力会终生懊悔,青年人若不发挥目己的光和热,便是辜负了上天的馈赠,所以青年应秉承先辈精神,发扬责任意识,勇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不负韶华,振兴国家。
现如今,中国仍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 90 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可青年人也不全是如此有担当的,近来竟有青年网红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倡、孩子、父母!生他养他育他的父母竞排在末位,而更重要的是他的排序里竟然不见社会与国家!这哪里是青年人该有的样子?整日沉迷声色犬马,只想娱乐至死佛系度日,从未想过对他人和社会做一点贡献,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和绝望的自堕心态,而这种人竟成为网红此理论一旦扩展传播,将污染多少青年的心灵!诚应诫止之。
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我们青年人应胸怀祖国,奋发图强,像鲁迅曾言的那样:摆脱冷气,只顾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们应抛开尘俗浮华,勇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辜负韶华,敢于于汶汶世俗中喝出:我便是唯一的光!
【点评】
本文立意精准,观点明确,标题即为全文的中心论点。首段开门见山,直入话题,点明青年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主体部分,首先结合材料从历史伟人写起,点出周恩来、燕园学子留给我们年轻人的重要启示。然后探究青年人承担振兴中华大任的原因。接下来,利用叶聪、嫦娥团队、哈工大学生的例子证明当今社会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文章所举的事例中既有个人也有团队,更具说服力。最后反面论证,分析材料所给的青年网红的例子,点明其自私自利、不顾家国的恶劣品行。文章最后巧妙引用鲁迅名言发出倡议,收束全篇。此文思路清晰,脉络分明,结构严谨,自然流畅。若能再做些辩证分析,素材再丰富一些会使文章更出彩。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陵字少卿,被授为骑都尉,带领五千精兵,在酒泉、张掖教习箭术以防卫匈奴。天汉二年,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在天山攻击右贤王。武帝召见李陵,想让他为李广利的军队运送粮草。李陵向武帝叩安请求说:我所率领的人,都是荆楚勇士、奇才、剑客,可用力掐住老虎,射箭必中,希望能自成一军,分散单于兵力。武帝说:没有马匹拨给你。李陵答道:我愿意以少击多,用五千步兵进入单于王庭。武帝传诏李陵在九月发兵。
李陵率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到浚稽山和单于相遇,约三万匈奴骑兵包围李陵。李陵搏战出击,千箭齐发,敌兵中箭倒下。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杀敌几千人。单于召集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第二天再战,斩杀三千多敌人。单于命令他儿子率骑兵向李陵发起攻击,李陵的军队在树林间步行与匈奴骑兵拼杀,又杀敌几千人,趁机连发弩箭射单于,单于下山逃跑。李陵军队战斗一整天不下几十回合,又杀死两千多敌人。匈奴军队不能取胜,准备撤走。恰逢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凌辱,逃出投降了匈奴,详细地说出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箭将要用完。单于非常高兴,让军队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汉军向南行走,士兵还剩三千多,空手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军吏们拿着短刀,到山下,单于的军队挡住了他们的退路,单于兵顺着山势滚下石块,很多士兵被砸死,不能前行。黄昏后,李陵叹息说:我不战死,不是壮士。再能有几十支箭,就能逃脱。如今没有武器再战,不如分散开,或许还有逃回去报告皇上的人。夜半时分,李陵与韩延年一同上马,十几名壮士跟随他们。几千匈奴骑兵追赶,韩延年战死。李陵说:我没有脸面去见陛下啊!于是投降了。他的部下四散逃命,逃回塞内的仅四百多人。
后来听说李陵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司马迁极力辩解说:李陵常常奋不顾身以赴国家的危难。率领不满五千步兵,搏杀几万军队,转战千里,即使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虽然深陷重围战败,但他打败敌人的战绩也足以显露天下,他不死,应该是想得到恰当的机会来报效朝廷。武帝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把他下狱施以腐刑。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元平元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