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 ‎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清任官遵循的回避制度 黄金辉 ‎ 地域回避,是指任职官员的籍贯与就任地区不得相同或接邻。明清继承唐宋以来的地域回避制度,并 形成以地方官的职权范围和职能性质决定回避范围大小的原则。明初制定了任官“南北更掉法”,后将回 避范围调整为回避本籍。清政府顺治二十年规定“督、抚以下,杂职以上,需回避本省”,不允许手握实 权的总督巡抚、知府知县等地方掌印官在本省内任职。同时规定“在京户部司官、刑部司官,回避各本省 分司”,以防止两部官员在涉及本省赋税、财政、刑事案件上徇私弊。清朝还对官员地域回避的里程范围 作了明确规定。‎ 雍正时期进一步扩大官员回避对象,把佐贰杂职也囊括到五百里内的回避之列。乾隆后期吏治腐败, ‎ 一些异地为官的长官和掌管钱粮的胥吏、幕友合谋,为害乡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清政府规定佐贰杂职 必须在五百里以外任职。候补官员要回避距本籍五百里以内的职缺。清朝有满洲、蒙古、汉三支八旗军, 汉八旗最早按照汉官回避惯例,不准在直隶所在府、道、县五百里内驻防。起初,清政府没有要求满八旗 回避。清兵入关后,为彰显“满汉一体”,不仅要求满八旗回避五百里以外,还要求回避田庄所在籍贯。 ‎ 亲属回避,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 和姻亲关系的人员,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互 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明朝严格限制京官与王府结亲,如果两者有姻亲关系,京官需外调地方。乾隆时 期进一步把官员的亲属回避范围扩大到外姻亲属,包括母亲的父亲和兄弟、妻子的父亲及兄弟、自己的女 婿、亲外甥等。 ‎ 职务回避,是指一些官员不能担任某些特定职务。一是监察官的回避。明朝规定,大臣之族不得任科 道,僚署同族则以下回避上。科道官员(六科给事中和监察御史)属于监察官,监察官避亲在唐宋时期早 已实行。清朝规定,父兄在京现任三品堂官以及在外任督抚之职,其子弟不得被考选为御史。如果子弟有 任科道官的,要向都察院据实禀奏回避。二是特殊职务回避。军机处是清朝设置的中枢权力机关,地位远 在六部之上。清朝不许文武高官的子弟充任军机章京,防止他们内外交接,泄露朝廷核心军政机密。三是 户部和刑部任职回避。刑名钱谷事宜关系国计民生,相关亲属须回避。明清时期职务回避较有特色的是户 部司官不用江浙人,因东南地区系国民经济命脉所在,禁止江浙籍人担任户部官员,防止他们弄虚作假。 四是师生回避。明清科考舞弊案越演越烈,主考官和考生之间的请托、门生故旧关系严重损害科考的公平 性,明清对考生与座师的回避更加严格。清朝规定“若取中之人为督抚司道,而考官适在下属,应令官小 者回避”。当考生出任督抚要员时,考官恰好在其属下任职,考官须回避。‎ 总之,明清时期回避范围越来越大,回避主体越来越多,回避规定越来越繁密,回避执行越来越严格, 系历朝所不及。 (选自《人民论坛》,2017 年第 26 期,有改动)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地域回避更多考虑任职官员的籍贯与就任地区的关系,明清时期严格继承了地域回避制度。 ‎ B.亲属回避规定有关人员避免同时在同一、上下级关系衙门和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 ‎ C.雍正和乾隆时期都进一步扩大了官员回避的范围,雍正和乾隆时期做法大不相同。 ‎ D.明朝开始规定职务回避,科道官员属于监察官,大臣不能任科道,监察官要回避。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前四段进行分析论述,最后提出观点,即明清官员回避制度系历朝所不及。 ‎ B.文章在分段论述明清官员回避制度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据翔实。 ‎ C.文章开头用了两个自然段论述地域回避制度,说明地域回避在四类回避制度中尤其严格。 ‎ D.文章在论述明清官员回避制度的时候,和唐宋时期进行对比,突出了明清回避制度的严格。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清政府规定佐贰杂职必须在五百里外的地方任职是为了解决乾隆后期吏治腐败的问题。 ‎ B.清朝不许文武高官的子弟充任军机章京,也规定禁止江浙籍人担任户部官员。 ‎ C.清朝规定当考生出任督抚要员,而考官恰好在其属下任职时,因师生关系,也应回避。 ‎ D.明清时期的官员回避制度建设在回避范围、主体、财务、执行等各方面都已经达到了顶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 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预示着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 C. 本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满含深情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 这是一篇源自作者心扉的文章,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愧疚和母亲感恩似的怀念,读来扣人心扉。‎ ‎5. 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4分)‎ ‎6. 文章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请结合文中的细节描写举例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 (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只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B.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 C.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都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 D.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9.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第一则《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第二则《疑似》选自《吕氏春秋》‎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2)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B.(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C.(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D.(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一项是( )(3分)‎ A.“夜缒而出”的“缒”指用绳子绑着人由下往上拉,表示上吊。‎ B.“君之所知也”中的“知”与“失其所与,不知”中的“知”同义。‎ C.“邻之厚,君之薄”的“厚、薄”与“扶而道苦之”中的“苦”用法一致。‎ D.“昔也往责于东邑”中的“责”是责怪之意,“共其乏困”中的“共”是通假字,通“供”。‎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则: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伯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 B.《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C.第二则:老人在酒醒后,认为儿子在路上折磨他,于是责骂儿子。儿子向他叫冤,说自己那天只是去讨债,根本没有做出这样的事。‎ D.第二则“黎丘丈人”用于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5分)‎ ‎(2)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4.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首联承题。上句扣“野泊对月”之事;下句点“野泊”之因:逋逃漂泊,故有“野泊”。‎ B. 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之野,仰望北斗横斜,耳闻凄凉角声,意境苍凉。‎ C. 颈联写杯酒增添羁旅之愁,浪花卷动归乡之心,不由得暗自惊叹,表现了“野泊”时的伤感。‎ D. 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本诗颔联境界开阔,情感悲壮,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神似。‎ ‎15. 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 ‎ ”;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 ‎(2)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 , ”,此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出博大胸怀。‎ ‎(3)在《荆轲刺秦王》中,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 ‎ ‎ , ”慷慨赴秦。‎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王老愈是年老和身体不好,愈是沉浸在自己教学生涯的三十个峥嵘岁月的回顾之中。‎ ‎②郑国危急之时,年老的烛之武临危授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师,使郑国化险为夷。‎ ‎③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④夕阳下的康和,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⑤正是因为这些诙谐可爱、不同于“文以载道”和“九宫格”的文风和字体,才有了中国文艺史的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⑥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更应该是一个 ‎ ‎ 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 ‎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 我们一定能在国际展览大会期间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 ‎ ‎ 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 B.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 ‎ 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 C. 去年“双十一”,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350多亿元的成交额。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每年的“双 ‎ 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疯狂的购物节日。‎ D. 工作压力、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课题中的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 。 。 , 。 。 。‎ ‎①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 ‎②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 ‎③它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 ‎④因此,苦难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⑤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 ‎⑥有些人即使在这两方面运气都好,未尝吃过大苦,却也摆脱不了那个所有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 A.②⑤③⑥④① B.④②⑤③①⑥ C.②⑤③①⑥④  D.④⑤②③①⑥‎ ‎20.阅读下则消息,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5分)‎ ‎ 2006年3月中旬,英山县有关部门透露,首都北京将在中华世纪坛位立40位中华文化名人塑像,英山县历史名 人毕升位列其中。毕升是中国古代四大 发明家之一,他创造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1990年, 在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树发现了毕升的墓碑后,英山县召开了毕升文化研究会 10多次,建造了毕升纪念馆,编辑出 版了《毕升研究文集》,创作出版8集电视连续剧《活字精神》,并且较好地传承打造出了毕升文化品牌。‎ ‎2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6分)‎ 比尔・布菜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 ①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 ② 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 ③ 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 ④ 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⑤ 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 ⑥ 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2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秋天里,哪一道风景你最欣赏,最感兴趣,最……‎ 请以“秋天里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A 项,“明清时期严格继承了地域回避制度”错误。B 项,“同时”错;“同一衙门”“上 下级关系的衙门”“互为监察的单位”之间是选择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D 项,监察官避亲在 唐宋早已实行。)‎ ‎2.C(四类官员回避制度是并列论据,并无重要程度之分)‎ ‎3.D(回避财务系无中生有)‎ ‎4. B ‎5. ①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②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的,以幸福的情节开头,以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   ‎ ‎6. ①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②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③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④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 ‎7.B B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8.B A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C项,老科学家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D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 ‎9.①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③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因造出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④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⑤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答出三点即可满分)‎ ‎10.B(第二则原句标点: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11.C(A“由下往上拉,表示上吊”应是“由上往下送”;B第一个“知”是指知道、了解,第二个“知”是通假字,通“智”;D“昔也往责于东邑”中的“责”是通假字,通“债”。)‎ ‎12.B(《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 ‎13.(1)镇里有一位到集市去喝醉酒回来的老人,黎丘鬼仿效他儿子的形状,在路上一面搀扶着一面折磨他。 得分点:丈人-老人(1分);之-到(1分);苦-使动用法,可译为“折磨、捉弄”(1分);“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定语后置(1分);译文通顺,连贯(1分)‎ ‎(2)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罪孽啊,没有这样的事啊,那时我到东镇去要债,可以问人的。”‎ 得分点:触-碰、撞(1分);孽-罪孽(1分);责-债(1分);“昔也往责于东邑”状语后置(1分);译文通顺,连贯(1分)‎ ‎ 【附文言文翻译】‎ 大梁城的北部有座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镇里有一位到集市去喝醉酒回来的老人,黎丘鬼仿效他儿子的形状,在路上一面搀扶着一面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是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罪孽啊,没有这样的事啊,那时我到东镇去要债,可以问人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曾经听说过的!”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第二天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 ‎ ‎14. B(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上句写“野泊”所见,天上参横斗转,地上洞庭茫茫,为视觉,属静景;下句写角声悲鸣,声断岳阳城,为听觉,是动景。)‎ ‎15. ①羁旅漂泊之感。 “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②思归之情/故土之思。“归心”,回归故土的心愿,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③为国担忧。“欲问行朝旧消息”,迁移不定的朝廷,让诗人挂心问消息,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担忧之情。‎ ‎④伤时之情/为乱世而哀伤。“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让盼着国家安定回归故土的诗人哀伤不已。(格式:总结性术语1分+扣原诗分析阐释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16.(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7. .D【解析】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前面不能加数量词;临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此处应为“临危受命”;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18. C ‎19.C(②是总领句,引出对象“苦难”,⑤总说什么是苦难,③和①具体说苦难的内容,⑥中有“这两方面”,紧接③和①说的苦难的两个方面,④是结论句。)‎ ‎20. 毕升塑像将伫立在中华世纪坛 ‎21 D【解题思路】①处可填“只要”“ー旦”“倘若”“假如”。②处可以填入“则”“那么”,不填亦可,且不填更简洁。③处所连接的前后句有递进关系,可填“甚至”“而且”;“进而”虽表递进,但用在此处不合语境④由前面的“随后”可知,应填入表承接关系的“还”,不可填入表并列关系的“也”、表递进关系的“更”。⑤两处为转折关系,应填入“虽然”“但(是)”等关联词。‎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