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 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什么梅花能够与人格如此胶合为一体呢?因为梅花的形象特征与某种道德评价的思想价值完全吻合。   首先是梅花的色淡气清。清淡是对浓艳的否定。浓艳为俗,清淡超俗、高雅。而高雅脱俗,是文人学士所追求的风格,所标榜的气度。宋熊禾《涌翠亭梅花》言:“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梅花之神,在峥嵘之“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放翁《梅》诗也说:“逢时决非桃李辈,得道自保冰雪颜。”颜色的清淡正与高士之“得道”契合了。   其次是梅姿的疏影瘦身。戴禺说:“精神全向疏中足,标格端于瘦处真。”梅花之影疏,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则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因而是人格坚贞不屈的象征。清恽寿平《梅图》说:“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顽劲的树干,横斜不羁的枝条,历经沧桑而铸就的苍皮,是士人那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决不向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环境作丝毫妥协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的象征。   也正因为梅花具有此种不屈的品格,它才冲寒而发。为了将美好的春天的信息,尽早报告给人间,梅花心甘情愿被雪礼葬,在所不惜:“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为传春消息,不惜雪埋藏。”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真可感天地,泣鬼神!   再次是梅花的景物陪衬。梅花色淡,姿瘦,神韵高雅,而配合其环境的是月光、烟影、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这就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烘托出梅花的“高标逸韵”,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宋杨无咎《柳梢青》云:“雪月光中,烟溪影里,松竹梢头。”这就是梅花的陪村意象群:寒雪、淡月、清流、薄(疏)雾、劲松、瘦竹。其清一贯,其骨相通。张道洽《梅花》诗云:“雅淡久无兰作伴,孤高惟有竹为朋。”梅品之“雅淡”,梅格之“孤高”,惟有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友朋,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   唐朱庆余《早梅》诗更是将雪、露、松、竹与梅并在一起写,让人们受到最清幽、最高雅的浑融境界的视觉冲击:“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万物难陪,只有雪、露、松、竹,堪与“一处栽”也。众多的意象,将梅花的形象衬托得愈发幽雅、高贵。 ‎ ‎  《孤本元明杂剧》中有《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其实在中国文化史上,正式出现“岁寒三友”,还是在南宋期间,如陆游《小园竹间得梅一枝》云:‎ ‎“如今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梅与竹,不仅为“友”,而且同属于“君”。林景熙《五云梅舍记》说:“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因为这三种植物,它们所象征的中国士人的那种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完全一致的。 (节选自张福勋《梅花诗话》,有删改) ‎ ‎1.下列对梅姿“疏影瘦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说明古梅的疏影瘦身,甚合士人坚韧不屈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        ‎ B.梅姿“疏影瘦身”,疏影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痩姿则象征着人格的坚贞不屈。 C.梅花具有“疏影瘦身”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它情愿被雪埋葬,也要尽早报春。 ‎ D.梅花的“疏影痩姿”所具有的象征意味,是梅花能够与士人的人格胶合一体的原因之一。‎ ‎2.关于“梅花与人格胶合”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梅花色淡气清,高雅脱俗,文人学士亦追求高雅脱俗,二者气质风度相合。          ‎ B.梅花在诗词中出现,往往配合着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它们之间清淡一致,风骨相通。 C.梅花冲寒而发,不畏恶劣环境,士人崇尚不畏强暴,不向恶势力屈服,二者品格相合。         ‎ D.梅品“雅淡”,梅格“孤高”,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好友,这与文人雅士的交友志趣相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观赏梅花不要着眼于梅的香色,只观赏梅花的峥嵘大节就够了。因为梅花之神在“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        ‎ B.《孤本元明杂剧》中的《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也是为了衬托梅花,诠释陪衬的艺术力量。 C.最早在元朝就出现了“岁寒三友”的说法,表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三者之间的相同品节,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完全一致。          ‎ D.诗人在写梅花时,往往会写到月光、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等景物,来烘托梅花的“高标逸韵”,从而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我们通过对数据库内100多家GDP总量较高的城市进行分析,并将各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作为外来人口数量,可得中国外来人口总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和深圳,外来人口比重占比最高的前三位城市分别为东莞、浏阳和深圳。‎ 当外来人口进入城市,他们丰富了城市的劳动力资源,不仅有助于壮大产业工人队伍,而且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的供需矛盾。一座城市开放的程度越高,越是能够海纳百川,吸引各地优秀人才汇集,城市也将越具备活力。但同时,大量的外来人口也加重了城市的压力,也使得“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被提上了日程。‎ ‎ (摘编自2017年1 ‎1月27日福布斯中国网站)‎ 材料二 ‎2017年外来人口最多的七个城市 ‎ (截取自福布斯中文网)‎ 材料三 一线快递从业人员流失率高,供不应求。记者了解到,临近年关确实有很多快递员提前离职回家,给快递派送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离年关越近,将会离职的快递员也会越多,有可能会导致网购的年货送达没有以前那么顺畅。‎ 解决快递员流失问题,企业仅靠春节、“双十一”等特殊节点“临时抱佛脚”提高员工待遇,恐怕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其实,快递员们的要求很简单:与付出相匹配的薪金、必要的社会保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畅的职业上升通道,让他们能够快乐工作。无论如何,快递企业要免受“用工荒”的病痛折磨,升级服务的同时完善行业用工制度、善待一线快递职工是企业必答之题。(摘编自‎2018年2月13日《劳动报》) ‎ 材料四 春节到来,北京街头的人流车流日益稀少,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已经返乡。公交不挤了,道路不堵了,可不少人还没来得及享受“空城”带来的惬意,就不得不面临饭馆、商铺歇业、快递大幅“停摆”等诸多不便。“空城”,让人欢喜也让人忧,而这矛盾背后则反映出了城市迅速膨胀后面临的发展困境。‎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导致劳动力“候鸟式”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外来人口没能够真正融入大城市,他们的“根”还在千里之外的家乡。‎ ‎“基本公共服务未实现均等化,是阻碍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主因。”苏海南强调,很多人还面临住房压力、看病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一线城市春节期间的“空城”现象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大城市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测算并设定一个人口红线,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将资源合理配置到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让人们在二、三线城市或者农村就能找到用武之地,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苏海南说。‎ ‎(摘编自2016年2月7日新华网《北京春节遇“空城”烦恼 劳动力候鸟式迁徙待破解》)‎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发现,开放度高的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大,这样的城市有活力,经济发展也好。‎ B.根据材料二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外来人口数量更多的城市,GDP总量排名也更高,但也有例外。‎ C.快递员春节返乡是过年时快递派送不顺畅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大幅增加假期加班工资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D.苏海南认为,要解决中国一线城市劳动力“候鸟式”大迁徙所带来的问题,需要创造条件让外来人口融入城市。‎ ‎5.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城市的外来人口虽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也加重了城市的压力,所以对于外来人口已经很多的大城市来说,现在要减少外来人口。‎ B.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外来人口的增加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这并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城市级别对经济发展也有影响。‎ C.‎ 外来人口离开造成了大城市春节“空城”的烦恼,要减少这种烦恼,城市管理者就应该把相关的工作岗位多给本地人,少给或不给外地人。‎ D.要解决城市迅速膨胀后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国家就必须将资源合理配置在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并为大城市划定人口红线。‎ ‎6.一线城市要留住外来人口,减少“空城”的烦恼,应该怎样做?请综合所给材料的内容概述。(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有心插柳 卢恩俊 ‎①每年清明,都是回老家过节,上坟祭祖之余,参加乡亲们的折柳植树活动。今年回不了老家,就折柳于灯下,用心植一篇“柳”吧。‎ ‎②我先折了一枝“清明柳”,插上。那不离不弃的 “清明柳”,凄美、悲壮。据说那是介子推的灵魂转化。介子推是春秋时晋国大臣,他力保国君重耳,随之出逃19年,曾割股作汤救活重耳,忠心耿耿。后来重耳作了国君封赏时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与老母在绵山自耕自织为生,最后被大火烧死于山中的枯柳树下,当重耳听说后赶到现场,只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的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第二年清明枯树死而复活,重耳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当时人们清明插柳,说是替介子推“招魂”,后来广为流行,纷纷插柳纪念介子推。由插柳到植树,清明也就成为古代的植树节。‎ ‎②又折几枝“将军柳”,插上。那些用锋锐无情的刀剑保卫祖国大地的将军,却能用柔情依依的细柳绿化大地。西汉著名将军周亚夫在军营植柳,号称“细柳军营”。他爱绿柳很出名,而治劲旅更出色,在七国之乱中,统率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晚清名将左宗棠,在任陕甘总督期间,带兵在河西走廊沿途植柳,人称“左公柳”,至今仍为西北人所称道。后清人杨昌溪作诗赞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爱国名将冯玉祥,也是爱树如命,带兵种植大量杨柳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 ‎④再折几枝“诗人柳”,插上。那些用多情的墨水赞美柳的诗人,也能用汗水浇灌柳的葱郁,这岂不让人感动!被誉为“五柳先生”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更爱树木,尤其爱柳,明代诗人袁敬写诗夸赞曰:“藜杖芒鞋白布裘,山中甲子自春秋。呼儿点检门前柳,莫遣飞花过石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本姓柳,且爱柳,被贬到柳州任刺史,带领百姓大面积植柳的地点又是在柳字当头的柳江西岸,因此作了一首含有很多“柳”字的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真乃美中有趣。诗的下半部分又说出了他为民造福的崇高情怀,“垂荫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任忠州刺史时,年年植柳种花,他在《春葺新居》一诗中说:“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宋代文学家苏轼,任杭州知州时,曾在湖边筑堤种杨柳、芙蓉等花木。诗曰:“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使西湖增添了“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间柳花”的美景。后有明代杨周诗赞:“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鸟。何处黄鹂破暝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⑤还有那真情绵绵的“章台柳”,唯美的词牌名,好词佳句引无数人为之折腰;那含情脉脉的“曲江柳”,华美的皇家园林,摇曳的情思不断被后人吟诵;那迎归送往的“灞桥柳”,曾是离别的信物,是情意绵绵的挽留,是枝繁叶茂的祝福,诱人折尽灞桥柳。李白有词嘱:“年年柳色,灞陵伤别”;那送别怀乡的“寄托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⑥不尽的折柳情,就想起清朝周希陶《增广贤文》中的两句话:“有意栽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荫”。内涵深刻的至理名言,也包含了对柳的生命力强、易成活的赞美。但我还是折其“柳”,将“无”改为“有”,世上的事,哪怕再容易,也需要用心去做。‎ ‎⑦“有心插柳”,才能“柳成荫”!‎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开头交代了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具有总领全篇的作用,其中两处“折柳”一实一虚,文中重点对后者展开了叙述。‎ B.通过清人杨昌浚的诗句,可以看到历史上左宗棠在边疆带领士卒种植柳树的盛况,以及对当地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 C.文章布局合理,详略得当,详写了“清明柳”“将军柳”和“诗人柳”,略写了“章台柳”“曲江柳”等。‎ D.文章结尾一反传统将“无心插柳柳成荫”改为“有心插柳柳成荫”,告诉读者对待传世至理名言也应勇于质疑,翻出新意。‎ ‎8.文章中写到了“清明柳”“将军柳”“诗人柳”,请分析它们各自的意蕴。(6分)‎ ‎9.文章第⑤段在表达上有何特点?寄寓着作者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康茂才,字寿卿,蕲人。通经史大义,事母孝。元末寇乱陷蕲,结义兵保乡里。立功,自长官累迁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奔集庆,太祖克集庆,乃帅所部兵降。太祖释之,命统所部从征。明年授秦淮翼水军元帅,守龙湾。取江阴马驮沙,败张士诚兵,获其楼船。从廖永安攻池州,取枞阳。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陈友谅既陷太平,谋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太祖欲其速来,破之。知茂才与友谅有旧,命遣仆持书,绐为内应。友谅大喜,问:“康公安在?”曰:“守江东木桥。”使归,太祖易桥以石。友谅至,见桥,愕然,连呼“老康”,莫应。退至龙湾,伏兵四起。茂才合诸将奋击,大破之。太祖嘉茂才功,赐赉甚厚。明年,太祖亲征友谅,茂才以舟师从克安庆、江州,友谅西遁。遂下蕲州、兴国、汉阳。沿流克黄梅寨,取瑞昌,败友谅八指挥,降士卒二万人。迁帐前亲兵副都指挥使。攻左君弼庐州,未下。从援南昌,战彭蠡,友谅败死。从征武昌,皆有功。进金吾侍卫亲军都护。从大将军徐达再攻庐州,克之,取江陵及湖南诸路。改神武卫指挥使,进大都督府副使。士诚攻江阴,太祖自将击之。比至镇江,士诚已焚瓜洲遁。茂才追北至浮子门。吴军遮海口,乘潮来薄。茂才力战,大败之。捣淮安马骡港,拔其水寨,淮安平。寻拔湖州,进逼平江。士诚遣锐卒迎斗,大战尹山桥。茂才持大戟督战,尽覆敌众。与诸将合围其城,军齐门。平江下,还取无锡。迁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 洪武元年,从大将军经略中原,取汴、洛,留守陕州。规运馈饷,造浮桥渡师。招来绛、解诸州,扼潼关,秦兵不敢东向。茂才善抚绥,民立石颂德焉。三年复从大将军征定西,取兴元。还军道卒。追封蕲国公,谥武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 B.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 C.‎ 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 D.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本文中对朱元璋称太祖,即是称庙号。‎ B.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每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 C.江阴因其在长江以南而得名。中国古代地名中多含“阴阳”二字,古人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 D.追封,死后封爵,也指后来补封。如文中指的是康茂才死后被朝廷追封为“蕲国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康茂才因组织“义兵”保乡有功,被元朝封为淮西宣慰使、都元帅。‎ B.朱元璋率军渡江后,派军攻打康茂才。康茂才奋力反抗,后被常遇春设计将其部下精锐尽数歼灭,康茂才屡次失败后才率部归降朱元璋。‎ C.朱元璋利用康茂才与陈友谅的交情,让康茂才亲自送信给陈友谅并骗陈友谅说愿做其内应,诱陈友谅轻进,结果陈友谅大败于龙湾。‎ D.康茂才跟随朱元璋多年,战败陈友谅,讨伐张士诚,战功显赫,累得升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太祖亲征友谅,茂才以舟师从克安庆、破江州,友谅西遁。‎ ‎(2)吴军遮海口,乘潮来薄。茂才力战,大败之。捣淮安马骡港,拔其水寨,淮安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5.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2)《渔家傲·秋思》一词中,写边塞将士思念故乡,却因为边患未平而不能做归家打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浣溪沙》一词中,通过描写诗人所在院落的景色变迁,感叹时光流逝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 ‎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_。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 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 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19.文中下划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 “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20.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修复长城是一份既危险又辛苦的工作,工人们却甘之如饴,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荣誉,他们在用汗水和勇气,维护着长城的荣光。‎ ‎②电视剧《红高粱》里,于荣光扮演了一个另类的县长,这个生逢乱世的县长,理想难以实现,但他以亦庄亦谐的处世态度,认真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③有关专家指出,核心素养从提出到落实很难一蹴而就,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在实践中将培育指标与具体课程相结合,分阶段科学推进。‎ ‎④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在海外遐迩闻名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宝贵经验。‎ ‎⑤如今大街小巷各种小广告泛滥成灾,简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这些广告大多良莠不齐,既误导消费者,又污染环境。‎ ‎⑥一家数口来到长安,他的负担更重了,加以几年来水旱相继,关中大饥,他在杜曲附近虽有些微薄的“桑麻田”,也无济于事。‎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①③⑥‎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世界顶级黑客凯文•米特尼克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他说,人工智能最后是否作恶,取决于人类对它的应用。‎ B.央视在播出的特别节目《大国外交》中,无人机拍摄了中国海警局船员应对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通过无线设备提出警告的画面。‎ C.只要在全社会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的氛围,才能让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目标变成现实,建立起体现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 D.“五星级酒店不换床单”的事件成为近几天国内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事件,引发了大众对服务业卫生环境的担忧。上海市旅游委针对这一问题,将加大对星级饭店和经济型酒店服务质量的日常监管。‎ ‎22.下面是某同学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则短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少年求学,旅途艰辛,蒙恩师不弃,收为高足,如是三载,为人学艺,受益一生。时光荏苒,数年不见,恩师教诲永记心间,不知您贵体是否康健?弟子万分垂念。明天,我将光临寒舍拜望,还请恩师在家恭候。‎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C【解析】张冠李戴,梅的“疏影瘦身”象征不屈的精神,这种不屈的精神才使她情愿被雪埋葬,也要尽早报春。‎ ‎2.B【解析】说的是梅花和竹篱苍松清水寒雪,它们之间清淡一致,风骨相合。不是谈论梅花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答非所问。 3.D【解析】A项,“观赏梅花不要着眼于梅的香色,只观赏梅花的峥嵘大节就够了”,过于武断,观赏梅花首先要看色闻香,然后再赏其神韵。B项,“岁寒三友”不是谁衬托谁,而是并列关系,相得益彰。 C项,“岁寒三友”的说法,最早在南宋。‎ ‎4.C ‎ ‎5.B ‎ ‎6.企业方面:企业要提高员工待遇,完善用工制度,要给员工发展空间。‎ 社会方面:社会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除外来人口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融入城市。‎ ‎7.D【解析】“告诉读者对待传世至理名言也应勇于质疑,翻出新意。”曲解文意。‎ ‎8.①清明柳:忠心、爱君,人们对先贤的缅怀。介子推忠心耿耿被大火烧死于柳前,一片丹心获得人们广泛的纪念。②将军柳:勇毅、柔情、奉献。无论是周亚夫、左宗棠还是冯玉祥,他们都用无情的刀剑保卫着自己的祖国,也用柔软的柳树装点人生,绿化大地,造福于民。③诗人柳:热爱生活,将艺术与实践的结合。陶渊明、白居易等不仅在诗词中赞美柳,更用汗水浇灌柳,亲身种植柳。‎ ‎9.第一问:①排比,展现了柳文化的博大精深。②拟人,突出了各色“柳”独有的特点。③引用,丰富了柳的历史文化内涵。④形容词尤其是叠词的使用,使语言生动且具抒情性。(答出两点给4分)‎ 第二问:通过对历史上富有文化底蕴的各种“柳”的描写,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柳”具有的文化品格的赤诚热爱以及赞美之情。(2分)‎ ‎10.D ‎ ‎11.B【解析】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12.C【解析】“亲自送信”错。应为“命遣仆持书,绐为内应。”‎ ‎13.(1)第二年,太祖亲自讨伐陈友谅,康茂才带领水兵跟随太祖,攻克安庆、打下江州,陈友谅向西奔逃。(采分点:以、克、破 、西遁)‎ ‎(2)吴军拦住海口,乘海潮进犯(逼近)‎ ‎。康茂才奋力进击,大败张士诚。捣毁了淮安马骡港,攻克了张士诚的水寨,平定了淮安。(采分点:遮、薄、拔)‎ ‎【参考译文】‎ 康茂才,字寿卿,蕲州人。他精通经书史籍,孝顺母亲。元朝末年,寇贼乱党攻陷蕲州,康茂才召集义兵保卫家乡。因此而立功,由长官多次升迁为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太祖渡江以后,将士的家属留在和州。当时,康茂才戍守采石,扼守长江渡口。太祖多次派兵攻打采石,康茂才顽强抵抗。常遇春设下埋伏歼灭了康茂才的精锐部队。康茂才又把军寨移至天宁洲,又被攻破,康茂才只好逃奔到集庆。不久太祖又攻克了集庆,于是康茂才率领他的军队向太祖投降。太祖释免了康茂才,并命令他仍统率旧部和自己一起出征。第二年,康茂才被任命为秦淮翼水军元帅,驻守龙湾。康茂才攻取了江阴马驮沙,打败了张士诚的部队,缴获了一批船只。康茂才跟随廖永安攻打池州,攻取了枞阳。太祖因为战事兴起,老百姓丧失农作产业,为此,太祖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任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职务。‎ 陈友谅攻陷太平之后,与张士诚协商联合攻打应天。太祖希望尽快将陈友谅引诱过来,一举破敌。太祖了解到康茂才和陈友谅有故交,于是命令康茂才派老仆人持书信,欺哄陈友谅,表示愿做内应。陈友谅十分高兴,并问康公在哪里,回答说:“在守卫江东的木桥。”使者回来后,太祖把木桥改成石桥。当友谅来到桥边,看到石桥后十分惊讶,连声大叫“老康”,没有响应,急忙退回到龙湾。这时,埋伏的部队四面出击,康茂才和其他将领奋力冲杀,打败了陈友谅。太祖嘉奖康茂才的功绩,赏赐颇为丰厚。第二年,太祖亲自讨伐陈友谅,康茂才带领水兵跟随太祖,攻克安庆、江州,陈友谅向西奔逃。于是,康茂才奋起直追,连下蕲州、兴国、汉阳等地,沿长江攻克黄梅寨,夺取瑞昌,打败了陈友谅的八指挥,迫使他的二万士兵向太祖投降。康茂才晋升为帐前亲兵副都指挥使。随即,攻打庐州左君弼,但未攻克。于是带兵增援南昌。彭蠡一战,陈友谅大败而死。‎ 康茂才随太祖征伐武昌,屡立战功,晋升为金吾侍卫亲军都护。康茂才和大将军徐达一起再次攻打庐州,攻下庐州后,又夺取了江陵和湖南等地。康茂才改任神武卫指挥使,并晋升为大都督府副使。张士诚进攻江阴,太祖带兵反击。到了镇江,张士诚却已焚烧瓜洲逃跑了。康茂才追赶败兵到浮子门。吴军拦住海口,乘海潮进犯。康茂才奋力进击,大败张士诚。捣毁了淮安马骡港,攻克了张士诚的水寨,平定了淮安。不久,攻取湖州,进逼平江。张士诚派精锐部队迎战,双方军队在尹山桥展开了激战。康茂才手持大戟督战,结果张士诚的军队全军覆没。康茂才和其他大将一起合围平江,在齐门驻军。攻克平江后又夺取了无锡。康茂才晋升为同知大都督府事,兼任太子右率府使。‎ 洪武元年(1368),康茂才和大将军徐达征伐中原,夺取汴州、洛阳,留守陕州。筹划运输粮饷,营造浮桥渡运兵卒,并招降绛、解等州,扼守潼关,陕西境内的元军不敢向东进犯。康茂才善于安抚,百姓立碑歌颂他的功德。三年,康茂才再次和大将军一起出征定西,攻取了兴元。凯旋途中,康茂才病死。追谥为蕲国公,封号“武康”。 ‎ ‎14. D【解析】D项,“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 ‎15.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16.(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3)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17.C【解析】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除A项、B项。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繁复。‎ ‎18.D【解析】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修饰“行业”,用“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结合语境“政府及主管部门”分析,用“责无旁贷”。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结合“及时定制”等内容分析,用“迫在眉睫”。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结合“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内容分析,用“一目了然”。‎ ‎19.B【解析】“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排除A项; “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排除C项、D项。‎ ‎20.B ‎21.A【解析】B句式杂糅C“只要……才能”关联词搭配不当D“加大……监管”动宾搭配不当。‎ ‎22.(1)高足—弟子(2)垂念—挂念(3)光临—到(4)寒舍—府上(5)恭候—等候 ‎23.【参考立意】 ①凡事都不能凭主观臆断,而要大胆实践。 ②莫为假象所蒙蔽。 ③要敢于质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