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
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批评家需不断清扫“自己的园地”
华东师范大学 杨扬
汪曾祺先生曾说:文学评论就像是湖中的倒影,它不是树本身,但有时却比树还清新、美丽。这是汪曾祺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体会到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批评不是创作的附庸,但也不是与创作格格不入的玄谈。李健吾与巴金,一位是评论家,一位是小说家。当年因为李健吾尖刻的批评,引来巴金的不快,即便是这样,他们两位在私下的言谈之中,还是彼此尊重,尤其是巴金对李健吾的艺术感觉持肯定态度。而李健吾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优势不仅在于批评感觉的敏锐,还在于对文学艺术有一种真正的鉴赏力,他是真懂艺术。
由此,联想到眼下对文学批评的一些议论。好像1990年起就有批评缺席这样的说法,这些尖锐的意见并不意味着对今天的文学批评成就的全盘抹杀,而是以一种尖锐的方式提出了文学批评在当今社会中遭遇到的问题。我以为在困扰当代文学批评的诸多因素中,批评家的个人修养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文学批评家首先就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像王国维、鲁迅、梁实秋、李健吾、傅雷、钱钟书、朱光潜等,他们对于一些艺术问题的独到见解,并不是缘于灵机一动的小聪明,或是某种碰巧,而是他们艺术修养长期积累的结果。看看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熟悉程度,看看他们对于中外艺术的广泛兴趣,这是让很多后来的批评家都会感到自愧不如的。相比之下,当今的文学批评者并不是才学太多,而是才学严重不足。以文学批评为例,当今的一些批评家关注最多的是小说创作,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艺术兴趣。事实上,一位批评家如果不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为浓厚的欣赏兴趣,很难说他对小说评论会有准确的判断力。
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基本的要义也应该是在艺术修养的熏陶之中逐渐获得,而不是像一些人理解的单靠搬弄一点理论概念名词,或单靠翻阅几本理论书籍就能解决。对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追求,一些人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理论方法和概念的机械搬弄上,过一段时间就搬弄一些西式装备,不是“现代性”、就是“全球化”,好像有了这些进口武器,文学批评的思想性自然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听到对今天的批评家的最多议论,就是缺乏思想。其实岂止于缺乏思想,而是缺乏艺术修养。在一些人眼里,文学批评似乎越尖锐越好,而对尖锐的理解也是流于表象,变成了文字上的尖酸刻薄,毫无艺术性可言。其实文学批评的创新并不是这样的。周作人曾经将文学批评形容为“自己的园地”,意思是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老老实实的工作,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批评家在批评别人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清扫自己的园地。文学批评不仅是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也应该含有批评家自我批评的成分。
(2011年6月 《文汇报》)
1. 下列关于“文学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就像是湖边的树与树在湖中的倒影一样,但有时文学批评比文学作品更清新美丽,这形象地说明了文学批评的不可或缺性。
B. 通过批评家李健吾与巴金的交往,我们看到文学批评既不能成为创作的附属品,也不能脱离文学创作进行空谈。
C. 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是在受到艺术修养熏陶的同时,并在老老实实的工作和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形成的。
D. 文学批评的对象有二:一是文学作品本身,二是文学创作者。所以文学创作者本人也应该进行自我批评。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学批评家应该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在长期艺术修养积累过程中,形成了对艺术问题独到的见解。
B. 如果一位批评家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浓厚的欣赏兴趣,那么他对小说评论就可能会有准确的判断力,因而他本人的文学创作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C. 艺术修养不仅使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获得了基本的要义,而且也影响着文学批评家的水平。
D.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批评缺席的说法,这意味着当时的文学批评遇到了严重的问题,但也不能因此完全否定当时的文学批评。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没有了文学批评,文学创作也难以得到提升。
B. 当代文学批评在当今社会中遭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这都是由批评家的个人修养造成的。
C. 深刻而又有思想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创作者极大的鼓励与安慰。
D. 因为当今的一些文学批评过于追求语言的尖酸刻薄,对思想性的追求又停留在理论方法和概念的机械搬弄上,所以这样的批评家还是缺乏艺术修养、缺乏思想的。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D项,“文学批评的对象有二:一是文学作品本身,二是文学创作者。所以文学创作者本人也应该进行自我批评”错误,原文说文学批评的对象还应该包括文学批评者;选项还强加因果,原文说“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老老实实的工作,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批评家在批评别人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清扫自己的园地。文学批评不仅是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也应该含有批评家自我批评的成分”。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B项,“他本人的文学创作水平也能得到提高”原文找不到信息,无中生有。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B项,“这都是由批评家的个人修养造成的”错误,“个人修养”只是属于诸多因素中的一种,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B。
【点睛】
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后母的三巴掌
从6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
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后母的三巴掌”为线索,表现了后母对“我”的无限的爱。
B. 文章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其中运用最多的是心理描写。
C. “腿肚儿直转筋”“直蹦高”“直钻心”等词语描绘出“我”挨打后的痛苦感受,表明了后母给“我”的教训之深刻。
D. 文中后母对“我”的教育方法虽然严厉,但“我”并没有埋怨她,依然理解并感激她。
5. 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以及三巴掌分别带给“我”的深刻教益。
6. 简析文中“后母”的性格特征。
【答案】4. B 5. 三件事:①偷瓜。②藏钱。③不想念书。
深刻教益:①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②帮助他人的含义。③念书的重要性。
6. ①爱子心切。②教子严厉。③爱憎分明,乐于助人,重视教育。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B项,错在“其中运用最多的是心理描写”。
本文描写人物用的最多的是语言描写。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以及三巴掌分别带给“我”的深刻教益。”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分析出后母打我的原因,然后谈教益即可。三件事分别是:“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这件事,后母说“‘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偷瓜这件事是要“我”记住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因藏钱这件事后母打“我”是要“我”知道帮助他人的含义。“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所以“我”不想念书被后母打这件事是后母希望“我”能够记住念书的重要性。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简析文中‘后母’的性格特征。”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要善于抓住作品对该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的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结合后母对打我巴掌的情节来分析后母的性格特征即可。比如:文章以“后母的三巴掌”为线索,写了三件事:偷瓜、藏钱、不想念书。这三件事给“我”的深刻教益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帮助他人的含义;念书的重要性。表现了后母对“我”的无限的爱,教子严厉,爱憎分明,乐于助人,重视教育的高尚品格。文中后母对“我”的教育方法虽然严厉,但“我”并没有埋怨她,依然理解并感激她。
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可以抓住神父的表现来分析其特点。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 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劈、击
C.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
D. 善刀而藏之。 善:修治
8.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
①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②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③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④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9.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庖丁开始解牛时,“所见无非全牛者”,说明他从一开始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B. 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 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D. 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10.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答案】7. A 8. C 9. A
10. (1)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本题中,
A项,句意为: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盖:通“盍”,何,怎么。不正确。
B项,句意为: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批:劈、击。正确。
C项,句意为: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委:卸落、坠下。正确。
D项,句意为: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善:修治,这里指擦拭。正确。
故选A
【8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和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本题中,①表现庖丁解牛时的声音,合乎音律,说明技艺高超;②通过文惠君的夸赞,侧面表现庖丁技艺高超;③表现庖丁解牛时遇到难解的地方比较小心,不能表现技艺高超;④写解完牛后,牛轰然倒地的样子,说明技艺高超。因此,直接反映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是①④。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
A项,“‘所见无非全牛者’,说明他从一开始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错误。庖丁始解牛时,所见无非全牛,意思是跟一股人所见的一样,说明庖丁最初解牛时技术一般。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
(1)中,“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好”,爱好;“道”,规律;“进”,超过。
(2)中,“以”,凭借;“策”,策略;“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精神。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1. 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12. 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答案】11. 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或从听觉的角度)(1分),通过写诗人听到漏报三更、鼠出犬行等声音(2分),从侧面描写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1分)。(4分。意思对即可)
12. 通过叙写壮年想报国而无门,晚年欲长寿而不得,转而要纵情山水,(2分)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和愤激之情。(2分)(4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首诗比较通俗易懂,作者先写了“孤灯无焰”的静,又写了窸窸窣窣的“鼠”的动,这很显然是以动衬静的手法。而在这寂静的夜里作者的听觉变得意外的敏锐,又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如此夜不能寐,正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作者年轻的时候像孟博一样充满豪情壮志,晚年却有归隐之心。像这样的情况大多都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点评:做这道题最主要是看清题干,题干要求是“颈联”和“尾联”,注意到这一点,由于诗歌简单易懂,就没有问题了。
13.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濣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作者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映阶碧草自春色, (2). 隔叶黄鹂空好音 (3). (2)塞上长城空自许, (4). 镜中衰鬓已先斑 (5). (3)吴楚东南坼, (6). 乾坤日夜浮 (7).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8). 使我不得开心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考查了两种默写类型。注意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映、鬓、斑、坼、夜、摧。
【点睛】如何快速背诵课文:
首先背诵前自己要规定时间,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分读第一句话5到10遍,直到会背,用同样方法读下一句背下一句,第二句背过时要和第一句连背,以此类推连句成层,连层成段,连段成篇,背完整篇课文;最后对不够熟练和容易出错地方多下功夫。背诵时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诵边思考,直到琅琅上口,滔滔不绝,一气背完的地步。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能变成自身的力量。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综合运用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
B. 为把本市建设成花园式城市,市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要求每个市民也要履行责任和义务,为城市绿化、美化添枝加叶。
C. 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进群众的批评。
D. 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A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达到绝高的境界,本句形容张大千的高超技巧,使用正确;
B项,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添上没有的内容。此处望文生义。
C项,不置可否,不说对,也不说不对,语境是出版社有错不改,“听不进群众的批评”,与语境不合。
D项,让梨推枣,用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关系。
故选A。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几年,随着社会对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的关注以及城管执法中一些事情的发生,促使大家思考和转变执法理念:城管队伍形象不仅仅代表了政府形象,其实也代表单位。
B. “星光大道”栏目因为没有任何限制,广泛吸纳多种表演形式,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他们展示的绝活也异彩纷呈。
C. 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60多年来,吴良镛先生上下求索、学以致用,践行着“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不合逻辑,“城管队伍形象不仅仅代表了政府形象,其实也代表单位”改为:城管队伍形象不仅仅代表单位,其实也代表政府形象。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因为”应移到“星光大道”栏目的前面。D项成分残缺。应该是“践行着……的人生理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点评:病句每年轮考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高考的热点应是搭配不当,特别是动宾搭配不当居首,同时重视语序不当的关联词位置不当,结构混乱中的句式杂糅,不合逻辑中的暗换概念,一面与两面不协调,尤其是否定不当。当然,成分多余中的介词滥用也要注意。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征辔 雕鞍 暝目 轻歌慢舞
B. 料峭 元霄 银釭 关怀备至
C. 缥渺 玉钿 豆蔻 惹事生非
D. 宫阙 寒蛩 帷幄 破釜沉舟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中A项,轻歌慢舞——轻歌曼舞,暝目——瞑目;B项,元霄——元宵;C项,惹事生非——若是生非。故选D。
17.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花谢后,叶子不再谦逊。
②我们之间已经隔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③如将文学比作药,也只供内服,不可外敷。
④孩子静静玩,青年悄悄话,老人脉脉相对。
⑤晾在绳索上的衣裳们,一起从午后谈到傍晚。
⑥年轻人的步姿摇啊摇,总是因为时间银行里存款多。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③⑤⑥
D. ②③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全都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首先应了解常考修辞的种类,把握每种修辞的特点,然后分析所给的句子。②③⑥都是比喻,“有的朋友,犹如厨房砧板,不能无不必多”,这是明喻,本体是“朋友”,比喻词是“犹如”,喻体是“砧板”;“如将文学比作药,也只供内服,不可外敷”是明喻,本体是“文学”,比喻词是“比作”,喻体是“药”;“年轻人的步姿摇啊摇,总是因为时间银行里存款多”,这是把生命比作“银行”,把拥有的时间比作“存款”。①和⑤是拟人,“花谢后,叶子不再谦逊”,以“谦逊”来写“叶子”,“晾在绳索上的衣裳们,一起从午后谈到傍晚”,以“谈”来写“衣裳”,把物当成人来写。④“孩子静静玩,青年悄悄话,老人脉脉相对”是排比,句式一致,语气一致,内容相关。
18.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记得还是在今年深秋的一个周末,我们几个朋友饭后散步,不经意间来到岷江边。夕阳洒落了一江金波,一带秋水被微风吹皱。 这幅岷江牧鸭图,就这样沉入了我记忆的海底。
①一大群鸭,是从江心的舟坝上悠游过来的。
②赶鸭人手握一根扎了一个尾巴的竹竿,撑着一叶舢舨,紧跟在鸭群的后面,那份豪迈与自在,仿佛是率领百万大军。
③偶有飘落江里的叶,也是荡悠荡悠,久久舍不得漂去。
④江面平中带鳞,看上去像是一幅硕大的锦绣。
⑤一看便知,这是一群刚趟过秋收田野的鸭子,一只只肥硕,溜圆,摇头摆尾。
⑥江边的几株梧桐,肥厚的叶子已开始零落;
A. ①③②④⑥⑤ B. ③①⑤②④⑥ C. ④①⑤②③⑥ D. ④⑥③①⑤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解答语句衔接题,要先将题目所给语段读懂,明白其语境;然后再仔细研究题中六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弄清其先后顺序。
前句是“一带秋水被微风吹皱”,所以紧跟第④句,“江面平中带鳞”中“鳞”是指秋水被吹皱,所以排除了A、B;⑥“肥厚的叶子已开始零落”与③“偶有飘落江里的叶”是明显的前后对应,所以排除C。
故选D。
【点睛】排序题中的标志性语言有:
①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
②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
③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
④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
19.下列对联分别是评价哪一位名人的?
(1)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2)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3)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4)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答案】李清照 司马迁 辛弃疾 屈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联分别是评价哪一位名人的”,考生要根据对联中与该人物相关的信息进行辨析。如“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明湖”“趵突泉”是地方,在济南,而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漱玉集》是李清照的作品集;《金石录》由赵明诚撰写大部分,其余部分由李清照完成;“文采有后主遗风”,是对李清照作品特点的评价。“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刚直不阿”“正气”是对司马迁刚正不阿品格的赞美;“幽愁发愤”是说受到了刑罚苦难,但是还是发愤著作, “信书”是指《史记》。“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悲国家之颠覆,“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豪情壮志。“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招魂》、《九歌》相传为屈原所作。对联用《离骚》词意,美人香草滋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地;湘流依旧,似响九歌之声;屈原诗中常以“香草”“美人”比喻美好事物;屈原被放逐,曾“呵壁问天”,抒发愤懑;屈原写有《九歌》,自沉汨罗江。
四、写作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往来港珠澳将如走街串巷般方便。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极大地便利了三地之间的交通往来,也拉近了三地市民的距离。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这则材料使你对“桥”有了什么理解与感悟?请写。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明显(诗政除外);③不少于800字;国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成长的桥
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是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的眼里,我是一个可爱,但又可怜的聋女。但是他们只注意我的外表,并不知道我内心的世界。我对生活是那么有信心,所以我很乐观。
听妈妈和一位阿姨说,我小时候外表很可爱。阿姨的大儿子(9岁)看我可爱,非常想抱我。我妈妈把我交给他了。谁知道我到了他的怀里,我就把他的脸抓了一条血线。阿姨的小儿子(6岁)也想抱我,但看他哥哥被抓成这样,吓得跑远了。后来阿姨带大哥哥去医院缝针。痛得哥哥叫。妈妈把一岁的我的裤子拉开,打了我几下,但是我不在乎,笑嘻嘻看着妈妈。妈妈无奈地说:“你呀!小恶魔!”
也许因为听力不好再加上读书不用心。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努力,但每次都是带着不及格的试卷回家。我回来了爸爸妈妈彼此安慰说道:“正常学校对她来说不太合适,没事,以后会慢慢习惯了。”
我这样懵懵懂懂长到小学毕业。进入初中,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了变化。
那年我小学毕业之后去北京上二聋,但是我到了二聋很快发现这也不简单。这里的聋儿大部分都用手语交流,很少说话。我不好和他们交流。我上了三天就回老家了。本来我只觉的交流不太行。但是这里的条件很好。当我听到父母要我转回陕西上正常学校。我立即反对,但这没用。临走前,我那聋儿同学们都哭了,我也哭了。因为在这三天时间,我和他们交处很快乐。其中有一个朋友说:“小乔,别难过,我们永远都是你的好朋友。其实,我们很羡慕你们,你会说话。和正常人交流的机会很多。我们很少。父母爱我们,怕我们受伤害。所以让我们在聋校上学。但是他们错了!你爸爸妈妈是对的!小乔你多保重。下次来北京我们一起玩呀!”我含泪向他们点了点头。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给我说:“孩子,对不起,让你生下来就受那么大的痛苦。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不愿意让你在聋校上学?我们这是为你好。你在那里久了,不会说话了怎么办?......所以,以后你要好好学习,争气考北京大学。到那个时候,你们就能见面了,知道吗?”从那个时候,我就一定要好好学习。我第一次月考,老师鼓励我不要放弃。我继续加油。考到了对我来说很好的分数。爸爸妈妈非常高兴,这时候我看见他们哭了。我看出来他们对我的爱了!
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不论是有缺陷的孩子,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长成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是学生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写作首先要结合对材料的理解,认真理解材料的关键词,进行精准的审题立意,本材料的关键词句是: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根据以上材料的关键词句的理解,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桥实现梦想、桥是心灵的沟通、桥体现了大国自信、桥使得民族复兴。考生要注意根据以上的立意,结合材料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深入的分析桥与生活、桥与国家、桥与心灵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很好地写作本文。
适合本篇作文的素材有:桥,大家所熟悉的事物,在山涧有独木桥,在公路有石拱桥,在城市有立交桥和天桥。各地的桥,每一座桥都不一样,每一座桥的故事也不同。它是人们绝处逢生的一条通道,像一条远方的长虹出现在渴望者的心上。 日常生活中,既有有形的桥,也有无形的桥。当你要摆脱困难、跨过厄运时,你所期望的眼前那一座能使你峰回路转、顿入光明之地的“桥”。这也许是“理解之桥”“友谊之桥”“心桥”、“智慧之桥”、“财富之桥”、“命运之桥”“人生之桥”“亲情之桥”…… 桥的功能是联接、勾通。 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桥上的人把桥当作了路,踩着蹈着。人总是这样的,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长,有权阻止任何东西;桥下流着的水把桥当成了弱者,“哗哗”地琉着,这是一种嘲笑,笑桥无法阻止它那汹涌的波涛。你是否会有同样的感觉,如果有就错了。每个人过桥的时候,总会弯下腰像奴才一样,我没见过哪个人挺着腰板走过这桥。水更是可怜的,明明已从桥的胯下钻过,却还以为自己是如何强大,这也许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吧!强者,总像桥那样默默无闻,桥可谓是“大智若愚”的典型。
桥的学名叫万年桥,我称她友情之桥。它曾陪伴我们走过幼稚,走过童真,走向靓丽的花季。古老的徽州文化造就了你,座座嶙峋的牌坊托举着你,细细柔柔的炊烟笼罩着你,双双深情的明眸挂念着你。啊!亲情之桥——友情之桥,纯洁的色彩,矫健而有不失优雅的身姿,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缕春风,一抹阳光······
听,桥下传来鸣琴一般淙淙的水声。它,就是太平桥,一座饱含我童年与亲情的桥。
用坚实宽厚的脊梁.背起了沉甸甸的希望,而它自己,却累弯了腰板。
苏桥美,美在建筑。玉环似的石拱桥,曲线优美柔和,置身桥上,清流可掬。单孔拱桥高大者驼峰高耸、气势雄伟,小巧者玲珑端庄、古朴典雅;多孔桥如一串珠链,使河面平添无限姿趣。平直小桥桥面与岸持平,人行其上恍如凌波微步。至于九曲桥,则蜿蜒水面,尽得水趣。还有带屋顶的廊桥,架于两楼之间,两旁朱栏碧槛,掩映生姿,倒映水中俨然海市蜃楼,桥影欲飞。苏桥美,美在题名。有以货物命名的醋坊桥、枣市桥、鸭蛋桥等,有以景色命名的日晖桥、青山桥、绿水桥等,有以造型命名的门桥、城桥、亭子桥等,还有以花木、动物、吉祥含义命名的水仙桥、鹤舞桥、福寿桥等,桥名灿如花锦,雅俗共赏。苏桥美,美在诗词点缀。唐代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诗,使枫桥伴随寒山寺钟声名播南北。白居易的清词丽句,引人与之同寻“乌鹊桥红带夕阳”以及“扬州驿里梦苏州,梦里花桥水阁头”的美景。苏桥美,美在具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与白娘子、许仙有关的吉利桥,琴高乘赤鲤升天的乘鱼桥,用柳枝作渡船的渡僧桥等,莫不发人遐想。
桥,成了家乡的一道特殊的风景。家乡的桥,不仅多,而且美。
家乡的桥,美的不光是桥本身,就连桥下也是一幅幅迷人的画卷。大川河的桥底下,被颇具匠心的人们种满了花草,从桥上走过,一年四季都有怡人的美景。春天的嫩草刚给河床铺了一张柔滑的绿地毯,夏天的花儿就迫不及待将它装点成五彩。秋天,河床里的芦花汀草茫茫一片,给你以走进大草原的错觉,在这样的前上走过,连心也为之开阔。而一座座汾河桥的两岸,循堤岸建起了秀丽多姿,风采迷人的汾河公园。或红或绿的灌木被修建成美丽的造型;椰树般的路灯摇曳着南国的风情;花砖拼砌的小路延伸出一个个甜美的憧憬,整个的汾河两岸,就是一个风情绝佳的长廊。
这桥,隔断了苦涩,连起了甜美;这桥,送走了贫困,迎来了富裕;这桥,送出了家乡的乌金滚滚,迎来了各地的财富滔滔,这桥,以自身的风采装点着家乡,亮丽着家乡,使这一黄土高原上的小镇成为塞上江南、人间天堂。能不爱家乡的桥?能不爱家乡?
桥啊,家乡的桥,民族的桥,你一端连着昔日的贫困,一端连着今日的繁荣,坚实的桥墩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屈的个性。“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伟大的中国成功架设了一座座通向小康、走向世界的理想大桥。
我见过那巍巍的穿山越岭的铁路桥,也见过那雄壮的索桥,但始终不能忘掉却是故乡的那座弯弯如月的小桥,卧在那清清的小河上。“虹桥卧波”,小桥在我的记忆中,是那样的清晰,是那样亲切,还时时走进我的梦乡。
故乡的小桥是有青石砌成的,桥面是十分平整光滑,桥的两旁是抚摸光滑了的小石柱护体,小桥离水面很低,似乎一伸手就可触摸水面,其实还远得很,河底历历可数的卵石,小虾在石间嬉戏、鱼儿在石上休憩和卵石旁长着绿油油的丝草在水波中荡漾,与倒影在水中的柳影相互辉映。
啊!故乡的石桥,愿你挺起坚强的脊梁,载着勤劳淳朴的乡亲,连同他们的未来和希望,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石板桥同溪水相伴,和大地相依,与日月相望,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石板桥除赤裸硬朗的身躯外,一无所有。它不辱使命,承载践踏,或步履匆匆,或步履轻盈,身上有数不清的一双双脚印,有长年风雨雪霜侵蚀的斑驳痕迹,它饱经岁月沧桑,备尝世间凉热。石板桥永远那样甘于寂寞,永远那样敞开胸怀,不分寒暑,不分夜昼,把人们从彼岸迎来此岸,从此岸送往彼岸,走向山外,走向四方。坚忍不拔的个性,默默奉献的品格,平等相待的风采———我的故乡的石板桥!
故乡的桥,大人眼里的故事,孩子眸中的跳台。
哦!你依然是我记忆中的故乡的桥,童趣浸润了你,故事神秘了你,而你造就了奋进的勇气和力量。一个又一个年轻人踏过你坚实的躯休走了出去用汗水和智慧营造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空,而你那沧桑的容颜里也写满了欣慰的笑意。
每当我回到故乡的时候,我都恭恭敬敬地走上石桥。不仅是因为它的神秘、它的诱人、它的铁骨傲气,更因为它伴着我的成长、伴着我的希望,伴着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
适合本篇作文的结构:本题适合写散文,散文的结构可以和记叙文一样,要夹叙夹议。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例如本文可以以“桥”为行文的线索,从生活中的实际的桥谈起为一部分,然后心灵之桥再有一部分。
【点睛】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考生要注意结合以上关键词,进行审题立意,从深层次挖掘桥的内含。这样就可以使得作文内容深刻,作文的升格即可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