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43 KB
  • 2021-06-08 发布

2020秋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精品训练 第8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八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世界上汉文化正热,但是人们普遍认为汉语难学难教,语法尤其如此。因为难学难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口语”和“书面语”并进还是分开的争论;而对于语法之难,一方面是语法理论繁杂且分歧重重,令人莫衷一是;一方面是教学缺乏理论和方法的支持,基本还只能凭经验。这都发人深思: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什么样的关系?汉语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语法?‎ 阅读孟昭连教授的《之乎者也非口语论》一书似乎能破解我们这两个方面的疑问。本书从古文文法中“辞”的角度说清了文言区别于口语的具体方式,进而论证了古文语法的独特之处,为我们解构文言、读懂古文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更对汉语语法有了创造性认识。‎ 孟教授在书中回答了“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的问题。他阐述了古文“意内而言外”的概念。语言和文字的作用都要表达“意”,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很多场景下,对话不仅要讲究吐字发音,更要有声音的长短徐疾、停顿等变化,来体现说话人的心态、逻辑意向、话外之音等,这时,语言不仅要“以字显意”,还要加进去“辞”来足意,“之乎者也”就是典型的“辞”,是口语中没有但文字里面非常必要的部分。‎ 古文中这些“辞”大多是假借来的。借用一个现成有意义的汉字,赋予它新的内涵,起到文章中虚之又虚的“托精神传语气”的作用。孟教授认为这都是先贤大儒们对汉字创造性地运用,使语言具有了极强的表现力、极丰富的文化承载力,既可微言大义,也可蔚为壮观。‎ 孟教授还回答了“汉语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语法?”的问题。从20世纪开始,语言界的大师们就在探索汉语自身的规律。与印欧语系的“以音表意”、文字符号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相比,汉语是音、形、义一体,是“意”以形和声音形式的双重表达。汉语的文字和口语相对独立,也相互联系,汉字是字形直接表意,发音是隐而不显,从文字到思想不必经过声音环节,走的是视觉路线;而口语是以音表意,不必经过视觉环节。随着大一统文明的推进、文章的发达,口语又受到了文字的影响与制约。从现在的研究来看,汉字在初创之时起就是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形、音、义完美统一,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 我们去哪里寻找中文的根?去哪里寻找汉语的本质?孟教授给我们做了回答,那就是,在传统语言文字中找,在古典文学中找。这一切巨大的财富,是汉语乃至中华文化回归的希望所在。‎ ‎(摘编自子明《跳出西学框框 回归汉语本质——‎ 评孟昭连教授<之乎者也非口语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辞”的角度虽小,却能让人理解文言与口语的区别,更能显现古文语法的独特之处。‎ - 14 -‎ B.先贤创造性运用汉字主要体现于假借虚之又虚的“辞”,赋予新意来“托精神传语气”。‎ C.印欧语系的文字创制是为了高效反映语音、记录语言,文字附着于语言而产生意义。‎ D.汉语形成过程中逐渐自成语法体系,文字和口语是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与制约的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书评首先交代了汉文化正热,但汉语难学难教的背景,引出写作这篇书评的目的。‎ B.文章倒数第二段把印欧语系与汉语规律作比较,直接回答了文章开头提出的两个问题。‎ C.本文呈现由总到分的评析思路结构,首先总评书的内容和研究价值,然后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思路清晰。‎ D.本文贯通了孟教授书中的论点和自己的评析,这种写法增强了书评的学术性和思想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人在书面表达中一般很讲究修“辞”,一般的口语表达,则不会讲究修“辞”。‎ B.古文是“以字显意”“加辞足意”,那么,阅读古文就要重视“之乎者也”这类“辞”。‎ C.既然汉语本身具有比较完善的体系,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汉语实际上是不难学难教的。‎ D.加强传统语言文字的研究,积极传播古代经典文学,这会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混合构成的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对1990—2014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中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所收录的字母词总数(239个)约占25年里《人民日报》使用的字母词总数(约8000个)的3%,使用总词次(110748次)约占所有字母词使用总词次(近200000词次)的50%。‎ 词典收录的239个字母词中,高频使用的字母词(66个)约占27%。其中字母词GDP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GDP的汉译词“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频次呈下降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类似的字母词还有A股、CPI、IPO等。还有一类高频字母词的使用频率与当时的社会热点有关,波动较大。如WTO一词在2001和2002年使用频次特别高,与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一事件息息相关。而字母词APEC、PM2.5的使用频次,与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近年来悬浮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的社会热点话题密不可分。还有些高频词如卡拉OK、VCD、IP电话等,虽然25年总使用频次很高,但是正处于年度使用频次变化的下降期,进而可能进入低频期。25年里总使用频次小于50的字母词被划入“低频字母词”,占收录字母词总词条的40%。从语言学视角分析,导致低频的原因有:第一,接受度不如其汉译词高,如AI(人工智能)、DC(数码相机)等;第二,只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K歌等;‎ - 14 -‎ 第三,只在非大众传播媒介,如专业领域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SSD(固态硬盘)、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等。‎ 综上所述,在汉语系统中,真正高频稳定使用的字母词总数并不多,使用总词次却很多,并通过反复使用而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摘编自王秋萍《关于“字母词使用情况”‎ 的调查报告》)‎ 材料二 百名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正式收录外来字母词涉嫌违法,引起了较大争议。‎ 这些学者认为《现代汉语词典》违法,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言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但这一规定当时主要针对的是汉语方言和不规范汉字(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字母词是汉语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字母词才大量进入汉语。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公布的,对字母词的使用并未做出规定。“法无禁止即可为”,因此,不存在《现代汉语词典》因收录字母词而违法的问题。‎ 当然,由于汉语发展了,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了新情况,相关法律应该对此做出规定。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应该尽快修改,对字母词的使用等相关问题做出规定。‎ ‎(摘编自邹玉华《字母词入词典,既不违法又不违理》)‎ 材料三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的字母词从最初的39条增至239条,表明字母词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范围扩展得相当快。我们也几乎处处都会碰到字母词。像X光、B超、QQ这些词,都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但也确有一些字母词,存在生造冷僻、使用不当等现象。近日见报上一则标题《教师节幼儿园老师不收红包,只收小朋友DIY贺卡》,干吗一定要用“DIY”替代“自做”?直讲“智商”挺好懂,又何必定要玄乎成“IQ”呢?有些生造的字母词,更是一种人为的时髦。如分明是中国自己的篮球联赛,却要用英文称作“CBA”,岂不见“中超”“乒超”这种实在的称呼也挺好嘛。此外,还有许多只在特定场合使用、专业人士才能懂的字母词,像股票市场中的行话、药品说明书上用词、通讯传播术语等,现在常广泛使用在媒体上。这样滥用的结果是,不仅很多人看不懂,而且易招人反感。可见字母词一滥,就难免走向反面。‎ ‎(摘编自李景瑞《必须高度重视净化语言生态》)‎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选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和《人民日报》作为调查的对象,看重样本的权威性、典型性;材料三使用的论据较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通过周密的调查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尽量避免引起争议;而另两则材料的观点则更加个性化,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争鸣。‎ C.材料一依照调查内容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体现了调查的科学性;另两则材料则依照先述后评的思路来写作,体现了评论的写作特点。‎ - 14 -‎ D.材料一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另两则材料的语言都比较通俗易懂。材料三比材料二在表达上更加口语化,因而比材料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5.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则材料都结合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都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B.三则材料分别侧重于字母词使用情况、合法性、负面影响这三个角度,但都围绕着“如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C.材料一对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较为详尽,力求准确严谨;而另两则材料侧重于对新闻热点的评论,力求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 D.材料三中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在生活中滥用字母词,导致语言表达晦涩,招人反感。‎ ‎6.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对汉语发展有哪些利与弊?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梨树沟写意 柴福善 ‎①京东梨树沟,或许是燕山山脉从海底隆起时,在南麓不经意留下的一条沟谷。‎ ‎②不知什么时候,一只鸟飞来,衔着一颗梨核,不小心滚落沟里。冬去春来,慢慢长出一棵大梨树。更不知什么时候,谁先走进沟里,就在树下住下来,随口就叫这条沟梨树沟。随着人家越聚越多,便形成一片村落,人们很自然就以沟名而命名村子了。‎ ‎③许多年前,我曾走进沟寻找诗意。踏着石阶,走进一户人家。就是石头垒砌外墙、土坯打里的房子,树枝扎一遭篱笆,篱笆上嘟噜着顶花的扁豆、丝瓜、倭瓜,一派田园风光。院子不大,归整得干净利落。主人给我搬个木墩,递上一瓢缸里的凉水。水喝完了,感觉浑身清爽。从此,我记住梨树沟人的热情与纯朴,也记住这一瓢凉水的甘甜与滋润。‎ ‎④十几年前,我踏着石阶再来寻找。但见那一遭篱笆围着的房子,显得有些破旧,树枝编扎的梢门虚掩着。院里长满荒草,透着几分人去屋空的荒凉。一打听,‎ - 14 -‎ 原来沟里人家由于泥石流或其他原因,迁往沟外了。尽管离开这道沟谷,起了一排排新屋,过上新的生活,可还叫梨树沟,这是一代代人骨子里的记忆。‎ ‎⑤今春,我又走进梨树沟,像武陵人走进桃花源,贸然间识不得了:平展的山路,两边青砖砌筑的长城一般的垛口。望向沟里,绿莹莹山谷间,一树一树的白,像山间的云,可云没有这芬芳;像冬天的雪,可雪没有这温润。这么想着,也就走近了,原来是一树一树的梨花。梨花三朵五朵簇拥着,伴着清风微微摇曳。细看每一朵,都开得嫩白,仿佛轻轻一缕鸟鸣,就会鸣破嫩白的花瓣。多少蜜蜂忙碌着,不失时机地嘤嘤嗡嗡采蜜。这北方的梨花蜜,与南方的荔枝蜜比,应该各有芬芳吧。那些没人居住的房子,一如当初,散落梨树下。‎ ‎⑥我不知梨树沟究竟有多少梨树,但见大的腰般粗,小的腿般细,大大小小随处可见。我想起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那写的是北方边塞八月的飞雪。又想起白居易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而这写的当是唐玄宗苦苦思念的杨贵妃,诗人只是借梨花意象而言他,并非真写梨花。不过,真以此描写梨树沟,倒也贴切自然,生动传神,那么,就当是唐代诗人为梨树沟而写了。‎ ‎⑦梨树沟很幽深,转过去,仍不见尽头。梨树间,时有一棵棵大栗子树,或树干空洞,或主干枯干成一截树桩,旁边酿出新芽围着树桩又长出一棵。这些大栗子树,怎么也得几百年了。沿着平展的路上得山来,一片片一堆堆大大小小黝黝发黑的块石,不是平常山岩崩裂的那种,似是从山底喷涌出来淌落淤积的。怪不得沟里人说这是古火山口。千万年,亿万年,或更久远,我尽情想象着火山喷发刹那吞天吐地的磅礴与壮观。‎ ‎⑧我上山时,随手拄着拐杖,终究山地不比平地,好在累了就随地歇息。比如沟谷间那座湖水坝上一道风雨长廊,尽管没有风雨,我也可在长廊里小憩一番,顺便欣赏一下山泉如何从沟谷聚而为湖,又如何继续从湖口下流为溪,使梨树沟的诗意平添几分灵气。我终于走上山顶,山顶横亘着蜿蜒的长城。明时这里隶属蓟镇,不知总兵戚继光是否督查至此?我没有考证,可那些残存而相望的空心敌楼,即为戚继光创造。城墙就地取材,以山石垒砌。一些高低错落的垛口尚在,我这才明白山路两边青砖砌筑的垛口,原来依长城而修筑。‎ ‎⑨伫立山顶眺望,沟那边就是京东名胜石林峡,石林飞瀑,自然天成。梨树沟则不同,梨花、湖水、长城及古火山口,融为一体,更具意蕴。山乡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沟谷,如今竟幻化为一道绝妙风景。想梨树沟人在外面一排一排的房子里,应该生活得愈来愈幸福。可我还是想念人家散落、鸡犬相闻的梨树沟,想念那一瓢凉水的甘甜,甚至想把篱笆围着、梢门虚掩的房子简单收拾住下,然后悄悄种下一棵梨树。是啊,梨树经一冬孕育,满沟满谷春天里争先恐后白白地尽情绽放。遥知不是雪,可心底翻来覆去总觉得是雪。怎知这雪,不觉里就有一片飘落我头顶了呢!‎ ‎(摘编自2018年9月29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交代梨树沟的地理特点后,又通过鸟衔梨核的想象写了梨树沟的由来,充满情趣,引人入胜。‎ B.文章通过一瓢凉水的甘甜与滋润,写出了梨树沟人的热情与纯朴,与下文呼应,侧面展现了时代的变迁。‎ - 14 -‎ C.作者在不同时期三次造访梨树沟,同梨树沟的梨树一样,经历了人生的寒冬与挫折,愈见生命的豁达与乐观。‎ D.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意蕴隽永的游记,融叙事、描写、抒情于一体,引用古诗,增添了文学意蕴。‎ ‎8.文章第⑦段为什么写到大栗子树和块石?请简要分析。(6分)‎ ‎9.面对梨树沟,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顾时,字时举,濠人。倜傥好奇略。从太祖渡江,积功由百夫长授元帅。取安庆、南昌、庐州、泰州,擢天策卫指挥同知。李济据濠州,时从平章韩政讨降之。攻张士诚升山水寨,引小舫绕敌舟,舟中多俯视而笑。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洪武元年,拜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率府事。从大将军定河南北,浚闸以通舟师,自临清至通州。下元都,与诸将分逻古北诸隘口。从大军取平阳,克崞州,获逃将王信等四十六人。取兰州,围庆阳。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庆阳平。徐达还京,令时将骑兵略静宁州,走贺宗哲。西边悉平。三年进大都督同知,封济宁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为左副将军,副傅友德帅河南、陕西步骑伐蜀。自兴元进克阶、文,败蜀兵于汉州,遂克成都。明年副李文忠北征,分道入沙漠。迷失道,粮且尽。遇寇,士疲不能战。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十二年卒,年四十六。葬钟山。追封滕国公,谥襄靖,袝祭功臣庙。‎ 时能以少击众,沉鸷不伐。帝甚重之。子敬,金吾卫镇抚。十五年嗣侯,为左副将军,平龙泉山寇有功。二十三年追论胡惟庸党,榜列诸臣,以时为首,敬坐死,爵除。‎ ‎(选自《明史·顾时传》,有删改)‎ - 14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B.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C.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D.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用于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B.“侯”,爵位,又称封爵、世爵,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我国周代有五爵,依次为公、伯、侯、子、男,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时很有胆略,跟从太祖打仗,官职一路高升,做到了元帅。进攻张士诚时,顾时乘敌人懈怠,率壮士数人,大呼跃入敌船中,使敌军大乱。‎ B.洪武五年,顾时协助李文忠北征,在沙漠迷失了方向,粮已尽,又遇敌人,顾时率麾下数百人击退敌人,并缴获其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 C.顾时一生戎马倥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在明朝建立之后,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 D.顾时生前深得皇上器重,死后被追封为滕国公,牌位附祭功臣庙。但是他的儿子却在后来受他的牵连被杀,爵位被剥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 ‎(2)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 - 14 -‎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①‎ 黄庭坚 瑶草②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③。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④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黄庭坚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此词大约写于作者晚年被贬谪时期。②瑶草:仙草。③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④长啸:长叹。‎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词为春行纪游之作,桃花艳溪边、黄鹂悦枝头、美酒伴琴音,词人难掩春日出游之乐。‎ B.开篇采用了比兴的手法,热情赞美了瑶草像碧玉一样可爱,将读者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 C.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D.词中多处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意蕴丰厚,读之颇有一些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15.清代批评家陈廷焯曾评价黄庭坚是“倔强中见姿态”,请结合本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 ‎(2)韩愈在《师说》中提出“          ”的观点后,接着运用“          ”的事例加以论证。 ‎ ‎(3)李煜《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 14 -‎ 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经,专指儒家文化。因为自汉武帝时期以来,儒家文化超越诸子百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此后的历朝历代,儒家思想都被看作社会发展中的纲常伦理,被认为是思想文化界的      。史,便是史书。中国历史上的“正史”,从汉代的《史记》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史书《清史稿》,总称为“二十五史”。子部,就是人们常说的“诸子百家”。百家之长与儒家之尊共同盛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才使得中国文化      、鲜活有力。集部,泛指一切文化艺术。包括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 ‎ 综合来看,如果我们将国学比喻为一座      的文化大厦,那么,“经”是这座大厦的钢筋结构,有了儒家经典,就立起了中国主流思想。“史”是大厦的水泥浇筑。水泥的巍然填充与钢筋的昂然挺立,就构筑起了中国文化的坚实外形;(      ),所以,子部的百家思想,就如同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正因为有门窗的参与,才使得空气流通,阳光照耀。集部,像是大厦里一切的装潢与内饰,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是“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全面支撑起了中国文化这座      的殿堂。 ‎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经史子集”也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B.“经史子集”,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C.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D.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经史子集”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擎天之柱 生生不息 高耸入云 美轮美奂 B.中流砥柱 生生不息 蔚为大观 美轮美奂 C.擎天之柱 栩栩如生 高耸入云 古色古香 D.中流砥柱 栩栩如生 蔚为大观 古色古香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然而钢筋水泥虽然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却使得这座楼宇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B.水泥钢筋建起的这座楼宇缺乏生机,密不透风,虽然它是一座庞然大楼 C.钢筋水泥建起的这座楼宇既非常庞大,又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D.虽然用钢筋水泥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这座楼宇却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 14 -‎ ‎20.下面是某高校图书馆关于禁止占座的通告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5分)‎ 读者离开阅览座位超过30分钟,不带走随身物品的就是占座;真是找不到座位的同学,可以自行挪开占座物品,或要求占座的同学空出被占用的座位;图书馆工作人员会时不时清理占座物品;被清理的占座物品要是丢了或损坏后果自负。‎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 筑梦九天,叩问太空,弃高薪从我心,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坚定初心。‎ 材料 创新 牺牲 奋斗 打造大国重器 功成不必在我 专利领跑世界 咬牙攻关 奋力攀登 砥砺前行 甘做备份 打破垄断 默默付出 - 14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习近平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中任选两则材料作为写作触发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14 -‎ 第八单元测评 ‎1.C 解析A项,“更能显现古文语法的独特之处”错误,错在“更”,文章第2段说的是“本书从古文文法中‘辞’的角度说清了文言区别于口语的具体方式,进而论证了古文语法的独特之处”,这两个论证结果是先后的关系;B项,“虚之又虚的‘辞’”错误,文中说的是“虚之又虚的‘托精神传语气’”;D项,“汉语形成过程中逐渐自成语法体系”错误,文中说的是“汉字在初创之时起就是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 ‎2.B 解析B项,“直接回答了文章开头提出的两个问题”错误,比较二者的用意在于说明汉语语法的独特性;错误点二是“两个问题”,从文中来看,这里只回答了“汉语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语法?”这一个问题。‎ ‎3.C 解析C项,“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汉语实际上是不难学难教的”错误,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4.D 解析D项,“因而比材料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说法错误。“说服力”与语言的通俗性有关,但更倚重于论证的逻辑性,而材料二的逻辑性要强于材料三,所以此项表述错误。‎ ‎5.C 解析A项,“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错,材料一属于调查报告,只是客观陈述调查事实并得出结论。B项,材料一没有讨论“如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D项,材料三中作者并没有表明自己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作者批评的只是“滥用字母词”。‎ ‎6.利:丰富汉语表达形式及词汇系统;有利于汉语适应时代热点以及实际生活的需要;具有一定的表达优势,易于被大众接受。弊:损害汉语言词汇系统的稳定性;破坏汉语语言生态(损害汉语的纯洁性),涉嫌违反语言文字法;滥用字母词会影响汉语的交际效果。‎ ‎7.C 解析“经历了人生的寒冬与挫折,愈见生命的豁达与乐观”,于文无据。‎ ‎8.①描写大栗子树和块石存在的时间长,突出了梨树沟的悠久历史;②写梨树沟资源丰富,丰富了梨树沟的形象;③表现出作者对梨树沟的喜爱,增强文章的意蕴。‎ ‎9.①描绘了梨树沟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抒发了对梨树沟的喜爱之情;②赞颂了梨树沟人的热情与纯朴,表达了对梨树沟人过上幸福新生活的祝福;③追忆了梨树沟之前的山村诗意时光,流露出对简朴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10.A 解析画波浪线句中,“数人”与“壮士”不能分开,可排除B、D两项。“五太子”来援助的不是“薛显”,“又败之”中,“败”的是“五太子”。因此,“薛显”与后句不能断开,可排除C项。‎ ‎11.B 解析B项,五等爵位顺序不正确,应是公、侯、伯、子、男五爵。‎ ‎12.C 解析C项,“在明朝建立之后,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与原文不符,在洪武七年,顾时曾被召回,中间有间断。‎ ‎13.(1)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威,顾时击败了他,俘获他的猛将九人。张良臣便不敢再出城。(2)顾时率部下数百人,跃马冲杀搏击。敌兵退去,(顾时)缴获他们的军械、粮食、牲畜等回军,军威大振。‎ - 14 -‎ 解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有:(1)“耀兵”,炫耀兵威;“获”,俘虏;“劲将”,得力将领。(2)“麾下”,部下;“引”,退;“获”,缴获。‎ 参考译文顾时,字时举,濠州人。才华卓异,喜好奇诡的谋略。他跟从太祖渡江,累积功劳从百夫长晋升为元帅。攻取安庆、南昌、庐州、泰州,晋升为天策卫指挥同知。李济占据濠州,顾时跟从平章韩政讨伐并收降他。攻打张士诚的升山水寨,他率领小船围绕敌船,船中大多数人对他们俯视讥笑。顾时乘敌人懈怠,率领壮士数人,大吼着跳入敌船中。敌人大乱,其余的船只争相前进。五太子前来援助,薛显又击败他,五太子等人投降。顾时于是跟从大将军徐达平定吴地,不久攻取山东。‎ 洪武元年,顾时被任命为大都督府副使并兼同知率府事。跟从大将军徐达平定黄河南北,开通水闸使水军通过,从临清到通州。攻下元朝都城,和诸将分守古北各个隘口。跟从大军攻取平阳,攻克崞州,俘获逃将王信等四十六人。攻取兰州,围攻庆阳。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威,顾时击败了他,俘获他的猛将九人。张良臣便不敢再出城。庆阳平定。徐达回京,命顾时率领骑兵夺取静宁州,赶跑了贺宗哲。西边边防全部平定。洪武三年,晋升为大都督同知,赐封济宁侯,俸禄一千五百石,赐予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 洪武四年,任左副将军,作傅友德副手率领河南、陕西的步骑兵征伐蜀地。顾时从兴元进军,攻克阶、文,在汉州打败了蜀兵,于是攻克成都。第二年作李文忠副手北征,分兵进入沙漠。迷失了方向,粮食将尽。遇到敌兵,士兵疲惫不能应战。顾时率部下数百人,跃马冲杀搏击。敌兵退去,(顾时)缴获他们的军械、粮食、牲畜等回军,军威大振。洪武六年,跟从徐达镇守北平。过了一年,被召回京。洪武八年,再度出京镇守。洪武十二年顾时去世,终年四十六岁。安葬于钟山。追封为滕国公,谥号襄靖,享祭功臣庙。‎ 顾时能以少敌多,沉着勇猛而不自夸。皇上很器重他。他的儿子顾敬,任金吾卫镇抚。洪武十五年,继承侯爵,担任左副将军,平定龙泉山寇盗有功。洪武二十三年,追查胡惟庸朋党,张榜列出的诸臣,以顾时为首,顾敬定罪处死,爵位被剥夺。‎ ‎14.A 解析本词采用了幻想的写法,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同流合污的品德,不是写“出游之乐”。‎ ‎15.(1)不满污浊现实,追求世外桃源。(2)不愿同流合污,与谪仙为知音。(3)不求功名利禄,超然脱俗。‎ 解析此词采用幻想的写法,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上阕描绘溪上美丽的春景;下阕描述主人公高蹈遗世之情态,大有放浪形骸的飘逸和潇洒,体现了词人超凡绝尘、游于物外的理想,虽然也流露了词人徘徊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心情,但不失豪纵之气。‎ ‎16.(1)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2)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7.A 解析画横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是先说“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再讨论“经史子集”的意义;二是“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缺少主语,从句意上分析,应将“一说起”删去,让“经史子集”做其主语。‎ - 14 -‎ ‎18.B 解析“擎天之柱”,比喻能够支撑局面的重要人物或团体。“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语境强调儒家思想在思想文化界的地位,故应选“中流砥柱”。“生生不息”,指事物不断地生长、繁殖。“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语境中强调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旺盛,故应选“生生不息”。“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高耸入云”,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高峻挺拔。语境中不仅强调国学这座文化大厦的高峻坚实,也强调其丰富多彩(集部),故应选“蔚为大观”。“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古色古香”,形容富有古雅的色彩或情调。语境中说的是中国文化这座殿堂高大漂亮,故应选“美轮美奂”。‎ ‎19.A 解析根据括号后的句子“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使得空气流通,阳光照耀”,那么括号内句末强调“密不透风,缺乏生机”与后文语意更连贯,据此排除B项。从上下文的意思来看,此处先肯定钢筋水泥建起了大厦,然后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表述上存在转折关系,而C项“既……又”表并列关系,据此排除C项。对比A、D两项,A项中以“钢筋水泥”做主语,和前文联系更紧密,故选A项。‎ ‎20.(1)“就是”改为“视为”;(2)“真是”改为“确实”;(3)“时不时”改为“不定时”;(4)“要是”改为“如果”;(5)“丢了”改为“丢失”。‎ ‎21.奋力攀登,砥砺前行,打造大国重器,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奋斗。咬牙攻关,打破垄断,专利领跑世界,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创新。默默付出,甘做备份,功成不必在我,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无悔牺牲。‎ 解析所给例句的落脚点是“初心”,材料中有“创新”“牺牲”“奋斗”三个关键词,可作为将要仿写的语句的落脚点;依据这三个关键词将其他材料分类,再依例句组合即可。‎ ‎22.略 - 14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