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承德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我国保存了大量的纸质文献典籍。中国作为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古代文献收藏的大国,一向以人文荟萃、典籍浩繁著称于世。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教育、宗教、民族、文物等系统均有数量不等的古籍收藏,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献大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民族之魂,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与凝聚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认同,正是今天及未来我国文化工作的精神支撑与理论基础之一。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面对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的挑战,中华典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其意义则显得更为重要。‎ 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化自信写入党章,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全新拓展和深化,是对文化战略地位的全新认识和升华。我们应该意识到,“当代中国文化虽然有现代文化因素和外来文化因素,却离不开中国文化传统这一根本和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与来源。‎ 早已有学者发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并非偶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倒如,梁漱溟先生谈到:“无产阶级精神既有高于我们习俗之处,同时又和我们的固有精神初不相远,中国人很容易学得来。”古代中国“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中国文化偏重人与人之间的情理,这使得中华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工具理性”。换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这与资本主义社会重视人与物的关系截然不同,但与马克思主义却有一定的相容性与一致性。今天,我们谈及文化自信,就是希望建立一种 “超越民族国家博彝争夺理念的规则与价值”,这是一种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文化发展方向。其中的源泉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总结与传承的民族。早在汉代,中国的书籍就已经“积如丘山”。历史土大多朝代对全国的书籍都进行过大规模和全面的整理,二十四史中的《经籍志》展示的就是千万学者前赴后继的壮观成果。这些群书目录及书志,使得中国古代的书籍像一支军队般整齐有序又蔚为壮观,对我们今天研究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存于海内外的大量古籍。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扎实的文献基础。‎ 当前,我们对中华典籍的现代保护与整理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应通过对中华古籍资源的开发,让留存于中华古籍中的理念、技术、故事通过现代视角、现代技术的梳理与转化,回答当代问题,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之中,为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助力?‎ ‎(选自谷敏《中华典籍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学习时报》‎2018年8月31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保存了大量的纸质文献典籍,成为古代文献收藏大国。‎ B. 我国文化工作的精神支撑和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认识。‎ C. 文化是民族之魂,中华典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与凝聚力。‎ D. 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相容性与一致性,说明马克恩主义不适合资本主义社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指出中国是历史文献大国,中华典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基,其意义重大。‎ B. 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话意在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C.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比较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从而突出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D. 最后一段指出我们应该通过对中华古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之为时代精神助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全国古籍主要收藏于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教育、宗教、民族、文物等系统。‎ B. 互联网时代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要拒绝外来文化。‎ C. 在汉代时期中国的书籍“积如丘山”,这说明汉代是我国古代典籍收藏最多的时代。‎ D. “超越民族国家博弊争夺理念的规则与价值”是我国的文化发展方向,源泉就是传统文化。‎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D 项,“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不适合资本主义社会”错误,第三段说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这与资本主义社会重视人与物的关系截然不同,但与马克思主义却有一定的相容性与一致性”,由此可知,“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相容性与一致性”说明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不见得就不适合资本主义社会,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突出中华文化的先进性”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比较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通过对比意在表明,虽然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但与马克思主义却有一定的相容性与一致性。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我们要拒绝外来文化”错误,选项的说法太绝对,文章第一段只是说“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面对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的挑战”。C项,“这说明汉代是我国古代典籍收藏最多的时代”错误,选项这一推论有误,文章第四段只是说“早在汉代,中国的书籍就已经‘积如丘山’”,这并不能说明此时的古代典籍收藏就是最多的;D项,“源泉就是传统文化”错误,选项范围缩小,第三段最后说的是“其中的源泉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见应该是“源泉之一”。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 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7年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APP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有。‎ ‎(摘编自《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是针对每一个网格进行的气象预报工作。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市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针对北京市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3千米分辨率、2.5千米分辨率乃至更精细化的预报。‎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更高的频次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三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化到四大类18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网格天气预报“按需供给”》)‎ 材料三:‎ ‎ (资料来源于《智能网格预报—— 从站点到格点的全新变革》)‎ 材料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温度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降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移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采趁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对,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技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天气预报员在短期内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 (摘编自《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 B. 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 C. 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D. 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的经验“培养”机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原来的定点预报,只用某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一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因而对其他“点”而言,它总是不准确的。‎ B. 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 C. 网格化预报智能水平越来越高,意味着它的网格可以无限缩小,即在空间上愈发精细,而它所预报的天气情况就更具体并且更有针对性。‎ D.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在时间上表现为更新和发布是更高频次的,目前已经能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并分钟级滚动更新。‎ ‎6.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 ‎【答案】4. B 5. B ‎ ‎6. ①天气预报精细化。空间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网格化预报,覆盖更全面;时间上,更新和发布的频次更高,有些省份可以做到分钟级天气预报。②预报内容更全面丰富。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 4大类18个气象要素。③具有协调性和协同性。能实现主客观预报相结合,能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已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言过其实,文中并无此意。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它总是不准确的”推断错误。虽然原来的定点预报所预报的是某一个“点”的天气情况,但不能武断地说它总是不准确的。C项,“意味着它的网格可无限缩小”,这一表述于文无据,也不符合事实。D项,网格化预报目前并不能做到“全国范围内”“分钟级滚动更新”,由材料二第一段内容可知,这只是部分省份能够做到的。故选B。‎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本题要求“说明目前我国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考查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本题的相关信息有:材料二“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材料三 “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24小时内逐小时滚动更新”等。考生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 沈从文 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个学生,站着,没动。‎ 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地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地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儿,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地左右摆动着。‎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稀奇怜悯的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晕了过去,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察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作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地倒下。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城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闲人们从“嘻嘻地笑着”到“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再到“众人又哄然大笑”,作者通过接二连三的笑声淋漓尽致地描绘出这群看客的百无聊赖与冷漠无情。‎ B. ‎ 老头子在闲人们纷纷离开时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地倒下”,除了希望通过有趣、认真表演吸引挽留闲人,最主要的是借摔倒来宣泄心中的丧子之痛。‎ C. 小说结尾交代老头子之子王九被人打死已有十年,但老头子十年来表演的傀儡戏中一直让王九在相拼中胜利,作者同情中又有对其人其行“怒其不争”的批判。‎ D. 本文语言朴实,作者用从容淡然的笔调叙说了一位老卖艺人的悲苦人生。然而,平静的文字下却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喟和悲悯情怀。‎ ‎8. 这篇小说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 ‎9. 小说题目“生”是解读作品主题的关键,请结合该题目谈一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答案】7. D 8. ①情节上,结尾揭晓了老人行为的原因,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及小说的可读性,与前文照应,使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②形象上,丰富了老人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他对孩子深沉的怀念,对无常的命运的反抗。③主旨上,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重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 ‎9. 小说的主题:①生的寂寞与孤独。表演傀儡打架的老头子,人们只见到他的可笑可怜,却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知道他喋喋不休与之说话的是他的儿子,没有人知道他的儿子已经死去,更没有人知道打死他儿子的就是那个赵四。他把一切埋在心里,让一切随着自己的年龄慢慢老去,这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寂寞。②生的不易与艰辛。老人承受着丧子之痛,却仍然要在炎炎烈日下辛苦认真地表演傀儡戏。白发苍苍满是热汗,身心疲惫却还要微笑,只为了挣几个铜子儿,体现了活着的艰难。③生的顽强,需要支撑。白发的生者只能借傀儡戏中王九的一次次胜利来纪念死去的儿子,衰老身躯的吃力表演,便是寂寞凄凉之中慈父深沉的爱,这种爱支撑着他顽强地活下去。④生的无常。赵四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他也受着命运的拨弄。而且,他也像王九一样已经死去了。作者写的并不是王九和赵四之间的恩怨,而是在命运拨弄下生的无常。‎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冷漠无情”看不太出来,作者也没有“淋漓尽致地描绘”看客们的“冷漠无情”;B项,“宣泄”常常是暂时性行为,而老人已经这样演了十年,所以最主要的是以这种“绝对而虚幻的胜利”表达他对孩子深沉的怀念,对造成儿子死亡的赵四的复仇,对无常的命运的反抗;C项,作者没有“怒其不争”的批判。故选D。‎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这是一道小说结尾妙处概括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结尾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此题的结尾揭晓了老人行为的原因,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及小说的可读性,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重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题干要求结合该题目谈一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这是一道探究小说主题的题目,这类题目要立足文本概括小说主题。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本题就是如此,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的内涵,然后概括小说的主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如本题生的顽强。白发的生者只能借傀儡戏中王九的一次次胜利来纪念死去的儿子,那衰老身躯的吃力表演,便是寂寞凄凉之中慈父深沉的爱,这种爱支撑着他顽强的活下去。本文主要围绕生的寂寞与孤独表演傀儡打架的老头子,人们只见到他的可笑可怜,却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还可从生的顽强,生的无常等方面分析。‎ ‎【点睛】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 ‎①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②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③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④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 岁歉馑,其家虽给,而每饭不过一器,岁丰乃复。或问之,答曰:“四方病饥,独能饱乎?”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召为吏部郎中。逾月,拜秘书省校书郎,入翰林为学士。李吉甫复用事,俾其出为湖南观察使。以地卑湿,不可迎养亲闱,赍恨良久。元和十一年,为李道古代还,除给事中,拜京兆尹。方赴府,有神策校乘马不避者,即时搒死。帝怒其专杀,公绰曰:“此非独试臣,乃轻陛下法。”帝曰:“既死,不以闻,可乎?”公绰曰:“臣不当奏。在市死,职金吾;在坊死,职左右巡使。”帝乃解。以母丧去官。服除,为刑部侍郎,改礼部尚书,以家讳换左丞。俄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行部至邓,县吏有纳贿、舞文二人同系狱,县令以公绰素持法,谓必杀贪者,公绰判曰:“赃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诛舞文者。太和四年,为河东节度。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钧。北虏遣梅禄将军李畅以马万匹来市,所过皆厚劳,饬兵以防袭夺。至太原,公绰独使牙将单骑劳问,待以至意,辟牙门,令译官引谒,宴不加常。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以病乞代,授兵部尚书,不任朝请。忽顾左右召故吏韦长,众谓属诿以家事。及长至,乃曰:“为我白宰相,徐州专杀李听亲吏,非用高瑀不能安。”因瞑目不复语,后二日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保,谥曰元。‎ ‎ (节选自《新唐书卷 列传第八十八》,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 B.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 C.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 D.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类似现在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长官为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 B. 翰林学士,是古代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有“内相”之称,李白和白居易都曾担任过这个职务。‎ C.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 赠,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文中柳公绰受赠官职,可见朝廷对他肯定。‎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柳公绰关注民生,很有恻隐之心。灾荒之年,他家虽然供给充足,但他看到百姓受苦挨饿,就不忍心独自饱食,每顿饭吃得很少,直到丰年才恢复如常。‎ B. 柳公绰意志坚定,斩杀懦弱下属。他任开州刺史时,少数名族军队经常袭扰开州城,他显示了坚定的退敌决心,杀掉了动摇军心的胆小下属,之后敌军退去。‎ C. 柳公绰权衡轻重,维护法律尊严。他断案出乎邓县县令的意料,认为破坏法律比触犯法律的罪行更严重,所以只杀死了那个接受贿赂而关押在狱中的县吏。‎ D. 柳公绰精忠无私,临终惦念国事。他临终前命人召来老部下韦长,大家都认为他要托付家事,他却一心想着徐州乱局,嘱咐韦长将他的建议转达给宰相。‎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吉甫复用事,俾其出为湖南观察使。以地卑湿,不可迎养亲闱,赍恨良久。‎ ‎(2)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钧。‎ ‎【答案】10. B 11. B 12. C ‎ ‎13. (1)李吉甫再次主持朝政,让公绰离京外任湖南观察使。因湖南潮湿荒僻,不能迎接侍奉父母,怀恨许久。‎ ‎(2)遇到年成不好,他节省开支(费用),停止宴请宾客,吃穿与士兵一样。‎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原文: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起居”表达“作息、举止”之意,应与“皆有礼法”构成主谓关系,不可断开,排除CD项;“礼法”是一个词;“举”表达“中举,考中”之意,不能与“法”相连;“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不断开,是唐代科举常选之外的制科,用于选用特殊人才,排除D项。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李白不是翰林学士。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对象有误,杀死的不是“那个接受贿赂而关押狱中的县吏”,而是那个“玩弄法律行奸使诈的县吏”。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关键词:用事,掌权,主持朝政;俾,让,使;出,离京外调;亲闱,父母;赍恨,怀恨,抱恨。岁恶,年成不好;撙节,节省;用度,开支(费用);辍,停止;钧,通均,一样。‎ ‎【点睛】对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县人。年幼时,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作息、举止都有礼法。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补授为校书郎。荒年歉收,他家虽然丰衣足食,但他每餐饭都不超过一碗,到丰年才恢复饭量。有人问他,他回答说:“四方的人都困苦饥饿,我怎能独自吃饱呢?”经连续提升,任开州刺史。开州土地连着夷族部落,敌军经常逼近开州城袭扰,他属下的一个官员说:“我们的兵力不能阻止他们,希望暂时由他们的首领担任重要官职。”公绰说:“你与他们同流合污吗?怎么能违犯法律?”立即杀了他,敌军也就领军退走了。召回朝任吏部郎中。过了一个月,任命公绰为御史中丞。李吉甫再次主持朝政,让公绰外任湖南观察使。因湖南潮湿荒僻,不能迎接侍奉父母同去,请求在东都洛阳分司任职,没有被批准。元和十一年,柳公绰被李道古替代后返回朝廷,任命为给事中,拜授为京兆尹。公绰正去府衙途中,有一个神策军军校骑马不回避,立即用棍打死。皇帝对他擅自杀人生气。公绰说:“这不只是称量(试探)我的权威,更是轻视陛下的法规。”皇帝说:“已经处死了,不向我报告,对吗?”公绰说:“这事不应该我报告,在大街上打死了人,(向上报告)是金吾的职责;在街坊间打死了人,(向上报告)是左右巡使的职责。”皇帝怒意才消释。公绰因为给母亲守丧而辞去官职。守丧期满,任刑部侍郎,又改任礼部尚书,因避祖父的讳改任左丞。不久,任命为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他巡行所辖地来到邓县,有两个县吏各因接受贿赂和玩弄法律条文一起囚禁在狱中。县令因为公绰一向秉公执法,认为一定会杀死贪污的县吏。公绰断案说:“贪污的县吏犯法,法律还在;奸猾的县吏毁法,法律就灭亡了。”就杀死了玩弄法律行奸使诈的县吏。太和四年,公绰出任河东节度使。遇到年成不好,他节约开支(费用),停止宴请宾客,吃穿与士兵一样。北方的部族派梅禄将军李畅赶一万匹马来做生意,所经过的地方都热情地招待他,同时又加强兵力防止他们突袭掠夺。李畅到达太原,公绰只派牙将一人一骑去慰劳,用极友好的态度接待他,打开牙门,使翻译官引入拜见,宴席不超过常规。李畅感激他的恩德,还流出眼泪,在路上慢慢行进,不敢胡乱奔驰打猎。公绰因为生病请求朝廷派人代替他,回朝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可以不上朝见礼。忽然命亲随召来老部下韦长,大家认为公绰要把家事托付给他。到韦长来了,竟对他说:“替我报告宰相,徐州擅自杀害李听的亲信部下,除非任用高瑀镇守徐州,否则不能安宁。”接着闭上眼睛不再说话,过了两天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追封为太子太保,追赠谥号“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 下列对本诗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 “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出典为庄子的《逍遥游》。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C. 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D. 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15. 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异:①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②《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综合理解。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情感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D项“情感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错。诗中最后两句,诗人借滞留、危难而转图南的鲲鹏形象自喻,表达诗人仍临危不忘报国之心,志向弥坚,毫不气馁。故选D。‎ ‎【15题详解】‎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情感的比较,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意境悲怆而宏伟有力,表现诗人的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有诗:“无限风光在险峰”。李白笔下的蜀道不仅逶迤千里,更是风光奇险,《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蜀道既有水石相激的气势,又有山谷轰鸣,使人望而生畏的气氛。‎ ‎(2)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的第一乐章《长大》的引子中,有着相当多的空拍。当一种感情达到沸点时,巧用静静的休止,更能带来奇妙的效果。正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所描写的琵琶女暂时停止弹奏给人带来的别样感受那样令人拍案叫绝。‎ ‎(3)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蕴含着苦痛却又无法排遣的悲凉。‎ ‎【答案】 (1). 飞湍瀑流争喧豗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别有幽愁暗恨生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5). 艰难苦恨繁霜鬓 (6). 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本题为情境默写,注意语境提示:(1)“水石相激”“山谷轰鸣”(2)“暂时停止弹奏”“给人带来的别样感受”(3)“酒”“苦痛却又无法排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9年春节期间,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全国持续热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热烈的讨论。有不少人认为,《流浪地球》代表了国产科幻片_______的新水平,堪称“首部国产重工业科幻影片”。该片不仅在国内连创票房新高,在国外上映时也频频爆满,国外影评网站留言区中“史诗般的科幻大片”“电影故事和画面都非常好”“在科幻电影中别具一格”等赞美之词_______。与令人________的情节和特效同样吸引外国观众的,还有《流浪地球》中体现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说,这部电影以其想象的大胆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 ‎( ‎ ‎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_______的时代。从1999年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升空,到2007年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不久前,“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所未有 唾手可得 叹为观止 一日千里 B. 空前绝后 比比皆是 望洋兴叹 一日千里 C. 前所未有 比比皆是 叹为观止 日新月异 D. 空前绝后 唾手可得 望洋兴叹 日新月异 ‎18. 文中画横线上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部电影以其想象的大胆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 B. 这部电影以其大胆的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 C. 这部电影以其大胆的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 D. 凭借这部电影大胆的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世界获得了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科幻电影离不开生长的土壤,文学艺术也不例外 B. 文学艺术和科幻电影都离不开生长的土壤 C. 与科幻电影一样,文学艺术也离不开生长的土壤 D.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级。解答此类题,可采用排除法。“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此处语境是说《流浪地球》作为科幻片达到了以前没有的水平,应用“前所未有”。“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此处语境强调“赞美之词”很多,而非“容易得到”,故应选“比比皆是”。“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此处语境强调《流浪地球》的“情节和特效”非常好,故应选“叹为观止”。“一日千里”比喻事物的进展快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快;“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此处语境说中国科技发展每天都有新变化,应用“日新月异”。故选C。‎ ‎。‎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对比四个选项,发现异同,然后通过语感或分析句子成分判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共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想象的大胆”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结构不对称,可将“想象的大胆”改为“大胆的想象”,据此排除A项;二是成分残缺,“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前应补出动词观察”,据此排除C项;D项,改后的语句与后文搭配不当,造成结构混乱,应排除。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要求考生按照上下文内容,按照原文语境,结合四个选项,逐项对比。选择题可用排除法作答。由括号后的内容可知,括号内补写的语句应强调“科幻电影”离不开生长的土壤。A、C两项强调的都是“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B项强调“文学艺术和科幻电影”二者都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皆与后文衔接不当,应排除。故选D。‎ ‎20.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做修改。‎ 推荐信 X X医院人事办:‎ 兹有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李华同学,拟到你们医院参加毕业实践活动。该生专业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院学雷锋小组组长,热心于公益活动,乐于助人。曾在全国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你们医院的垂爱。‎ 特此推荐。‎ XX医学院 ‎2019年2月25日 ‎【答案】①“你们医院”改为“贵院”②“显著”改为“优秀”③“荣任”改为“担任”④“大作”改为“论文”⑤“垂爱”改为“垂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如下问题:对话的双方以及其地位身份的差距、说话的场合情境等。语言要符合表达者的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要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你们医院”口语化,不够正式,不符合推荐信的要求,改为“贵院”;“显著”与“成绩”不搭配,改为“优秀”;“荣任”是敬辞,用来说自己的学生不合适,改为“担任”;“大作”是敬辞,用来说自己的学生不合适,改为“论文”;“垂爱”指上对下赏识爱护,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赏识爱护,这里不是说自己,“垂青”表示尊重爱悦。谓以青眼相看,表示重视或见爱,用在这里更合适,改为“垂青”。‎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工作细节。‎ 材料:‎ 品行 作风 选择 出淤泥而不染 接孟氏之芳邻 一步一个脚印 谦谦君子 放下身段 孟母三迁 光明磊落 埋头苦干 近朱者赤  ‎ ‚ ‎ ƒ ‎ ‎【答案】放下身段,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这是我们应该发扬的扎实作风;孟母三迁,近朱者赤,接孟氏之芳邻,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环境选择;谦谦君子,光明磊落,出淤泥而不染,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美好品行。‎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仿写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这就要求考生分析所仿照的句子,然后依据其句式、修辞等进行仿写。仿写的句子涉及到内容、句式、修辞、衔接等,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本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根据示例句式特点“……这是我们应该……”,再根据“品行”“作风”和“选择”的含义归类,与之分别照应的词组是“谦谦君子、光明磊落、出淤泥而不染”“放下身段、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和“孟母三迁、近朱者赤、接孟氏之芳邻”,按照例句句式仿写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背影,随处可见、有的背影众志成城,有的背影感动你我,有的背影鹏程万里,有的背影日薄西山……或许不是每一个背影都令人振奋,也有背影会让人孤寂落寞,感慨万千。‎ 前行者的眼中,从来看不到自己的背影,看到的只是漫漫前路和无限可能,而他们的背影,则是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背影记载着深情,记录着岁月,承载着梦想,但背影很容易就被人遗忘。因此,我们应该去发现背影。分享背影,追寻背影里的故事和情义。‎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请联系现实,表达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那个背影 盛夏时光,许多风景如过眼云烟,唯独那一个背影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终于,我拖着拉杆箱再一次,头也不回渐渐地远离了你的视线。‎ 每一次,在火车的鸣笛声中,我们都在用着焦急的目光寻找着彼此的身影。但,似乎每一次,你的眼神都那么地沉稳而又急躁,而我却是那般的模糊与不安。也许我知道,每一次的再次相逢都意味这彼此的抱怨会再次升级。我总是会先在车厢里,找到一个高大却又瘦弱的身躯,那个一直支撑着我们那个小家的高大却而瘦弱的身躯,那个我又爱又恨的高大而瘦弱的--我的爸爸。‎ 靠站了,我总是埋着头,拖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而你却悠闲地走在一旁。直到我开口说了句:“爸,帮我一下”,你才恍然大悟般轻巧的接过那大包点的东西。可是,你不知道我还是很累?其实,并不是劳累,是心累。没一次你都这样。从西站到军博,还有一段路程,于是我继续驼着,跟着你的背影,努力地穿过一群又一群匆忙的行人。而你却一点也不顾及我的感受,依旧走在我努力寻找的方向,你给我留下的是无情的背影,然而是你的无情伤了我的有情,所以,我怨,并且越发的怨。也许就是这样,使得我一直很独立而然而孤独。‎ 挤卡刷,挤人流,挤地铁,你留给我的始终是模糊的却又在熟悉不过的背影。我也始终记得,我一个人驼着货物般行进在军博地铁的异样!而他们也和我一样,拉着各自的货物,吃力地挤地铁。而我必须紧跟着你,我一直在加速,我想看看你的正脸是否也有怜惜的眼泪,哪怕是一丝神情!我也就“欣慰”了,你呢?却从不曾缓慢你的脚步,留给我的依然是背影,可怨可恨的背影。‎ 于是,陪你进货时,我从不帮你,而一直以来都是你一个人在凄清的凌晨--酷暑、雪冬,两点半出门,穿过整个北京市,挤地铁,挤公交,一个人拉着一大堆货物,滑稽地,吃力地穿越人海。而我紧随其后,纠结着,我决定帮你一把。那一瞬,你笑了,我哭了,我知道你依然也在怨着我,但你更爱我,只是你,不允许有柔情。‎ 时光是短暂的。相遇的必然决定了别离的决然。我还是明白了你的认知:她该独立。于是,我拖着拉杆箱,一个人,头也不回地走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题干所提供的是颇具人文色彩的言论类作文材料。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第一段材料列举各种各样的“背影”,第二段材料“背影”中承载的东西,如“深情”“岁月”“梦想”,由此可知,材料的中心话题是“背影”。“背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每一个背影,都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可能令人振奋,也可能流露出孤寂落寞。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前行者的背影。他们的背影,便是历史在他们身上刻下的瘪迹。找到他们在历史上树立的坐标,在这些背影的守护下成长,在这些背影的引领下启程,便能够走向成功的彼岸。而留下这些背影的人,则以催人奋进的信念,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分析这一题目,需要调动思维,于抽象的概念之中发现深刻的思想,表达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具体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 ‎①背影中的感动。一个人的背影,常常是渺小而平凡的,或许承载不起太多重负,但是,千千万万的背影,却共同组成了一首交响诗,回荡在我们身边,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着精神力量,给我们留下了真实的感动。‎ ‎②光辉的生命价值,不论前行者的背影承载着怎样的意义,他们都是一个人在前行的过程当中,留在世界上的真实记录。当他们留下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背影时,他们根本顾不上自已的背影,他们心中有的,只是爱、责任和牵挂。‎ ‎③美好不能被遗忘。背影如此令人动容,却也很容易被我们忽视遗忘。留住生命中能够感动我们的背影,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盈。‎ 行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背影”这一话题;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列举历史人物留给我们的“背影”,分析这些“背影”给自己的启发;最后回扣论点并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记叙文的行文结构主要包括时序顺进式(平铺直叙式)、穿插回放式(线索串珠式)、平列展开式(画面组合式)、对比映照式(抑扬褒贬式),如本题可以采取时序顺进式,写某一个人在某一事件中留给自己的“背影”,抒写自己在这一“背影”中感受到的亲情、友情。‎ 素材:‎ 朱自清在《背影》中描写的父亲,不仅让人们记住了那个攀越月台去给自己的儿子买橘子的背影,也让无数人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和他们或高大或佝偻的背影。而在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中,和疏散群众逆向而行的消防战士,更是用自己的背影诠释了“最美逆行”的意义,为所有消防战士的奉献精神写下了注脚。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当他们留下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背影时,他们根本顾不上自己的背影,他们心中有的,只是爱、责任和牵挂。‎ 一个人的背影,常常是渺小而平凡的。但是,在每个人的生命经验当中,都一定有不止一个渺小而平凡的背影,给我们留下过真实的感动。这样的背影,或许属于扛起了整个家庭的父亲母亲,或许属于无私帮助过我们的良师益友,或许属于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无名路人,又或许属于激励着我们学习的楷模榜样。一个普通的背影,或许承载不起太多重负,但是,千千万万的背影,却共同组成了一首交响诗,回荡在我们身边,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着精神力量。‎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