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对天下属性的认定决定了他们对天下的态度。道家及阴阳家认为,世界本然的状态是最好的状态,所以他们的天下体系是一种自然性的审美体系。儒家则认为,要想使人及其栖居的世界成为美好世界,必须诉诸圣王之治和人文教化。换言之,儒家的天下观不是人对世界本然样态的无条件接受,而是来自自然向人文的生成。《周易・贲卦》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种“天文”与“人文”的分野,也是先秦道家、阴阳家与儒家天下观的差异所在。《礼记・礼运》讲:“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正是讲儒家的天下建基于人道并对其进行人文(审美)再造的特性。‎ 儒家述史模式下的圣王语系体现的是人文再造的过程。在中国传统儒家的述史模式中,人对天下的人文再造,古圣先王具有率先垂范的意义。比如在《易传・系辞下》设定的上古圣王谱系中,伏羲氏是人文始祖,他象天法地,制作八卦,将无序的自然图式化。此后,神农氏按照八卦图式制作器具,他的贡献在于将伏義氏对于天下的观念设计付诸实践,将自然世界改造成人工世界。以此为背景,“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这是以着装作为人兽区别的标志,以服饰差异对人类群体进行职业、等级划分。据此可以看到,从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尧、舜,体现出中国社会从自然到人工、再到文明的有序进程。如果我们认同儒家以文明为美的价值观,那么这一进程也必然是向美生成的过程。所谓儒家的天下体系,则必然是以人文之美彰显价值的体系。按照这一圣王谱系,黄帝、尧、舜之后的接续者是周公,他一方面通过制礼作乐使中国远古人文命脉制度化,另一方面则开启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礼乐传统。至此,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命题,则被具体化为以礼乐重望一个美好世界的问题。‎ 儒家崇尚“礼乐”之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人文实践。由于有预在的人文价值观和礼乐制度作为先导,儒家所讲的天下,不是它“原本是什么”,而是“应该是什么”;不是自然世界,而是人文世界。相关的人文实践,则首先是以中邦、四海、九夷、八蛮规划为天下勾勒轮廓,然后是圣王“治天下” “教天下”以及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种种努力。‎ 按照儒家的规划,这种努力主要分为四种,即礼、乐、刑、政。但是在礼乐刑政之间,礼和乐具有优先性。中国社会自西周始,就建立了体系化的礼乐教育制度,一种基于礼乐人文教化的天下格局也就自然形成。到战国时代的思孟学派,将礼乐内化,从心性的深度重建人与天下的关联。如《礼记・大学》:“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样,个体心性的诚,就成为士人最终通达天下责任的起点。‎ 孔子之后,儒家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这种被人道限定的礼乐补天道,从而赋子它更完备的形式。它在内在心性与外在天地之间拉开一个张力空间,使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一个上通下达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之内,它一方面化自然为人工,化禽兽为人类,化蛮夷为华夏,化野蛮为文明,体现了可贵的实践品格:另一面,它强调“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礼记・乐记》)。就此而言,儒家为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注入了有为精神和理想主义格调,使相关的人文和审美之思超越了认知,成为一种为人而在的价值。‎ ‎(刘成纪《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原载《新华文摘》2018年第22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家和阴阳家认为世界最好的状态是本然的,其天下体系是一种自然性的审美体系。‎ B. 儒家的人文实践以其预在的人文价值观和礼乐制度为先导,首先是为天下勾勒轮廓,然后要求圣王和士人做出种种努力。‎ C. 儒家的人文实践分为礼、乐、刑、政四方面,其中礼、乐是核心内容,具有优先性。‎ D. 思孟学派将礼乐内化,从心性的深度重建人与天下的关联,这种个体心性的诚敬,成为士人通达天下责任的起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儒家与道家、阴阳家的天下观的差异比较,进而提出观点。‎ B. 文章以古圣先王谱系为例,论述人文再造过程,强调礼乐传统的开启。‎ C. 在论证儒家“礼乐”之美影响其人文实践的过程中,作者运用引用和类比论证的手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D. 文章论证严密,分析说理既层层深入,又呈现出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C项,原文是说“但是在礼乐刑政之间,礼和乐具有优先性。”并未说“礼、乐是核心内容”,无中生有,故C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划记每段的中心论点,并明确论据以及论证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一般考查论证方法,论据与观点是否一致。‎ C项,原文运用了例证法以及对比法,引用法等,但并没有运用类比论证,故C错误。‎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几乎全球每生产十部智能手机中就有一部由昆山制造,全世界每两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一台产自昆山。当前昆山正围绕“强芯亮屏”大做文章,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往高端走,使“老树开花”花更艳。‎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省单体投资量最大的外资项目。2017年,昆山友达光电更是成功研制出针对笔记本电脑的超薄超轻液晶面板,不仅在清晰度和厚度上做到了极致,还能比传统面板省电40%。友达光电还拥有一条可以将电视与电竞电脑大型屏幕的“清”与“薄”演绎到极致的生产线。在手机上,虽然目前市面上还是以带边框为主,但友达昆山2017年全部出货都是无边框的手机屏幕。据了解,某款曾引起轰动的国产品牌的全面屏手机采用的屏幕正是来自友达光电。‎ 曾经的“缺芯少屏”一直是昆山信息产业创新的薄弱环节。2017年9月21日,昆山与中科曙光签约,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合作项目花落昆山高新区,首期建设年产100万台的安全可控服务器自动化生产线,给昆山集成电路产业链补上重要一环。这个基地形成了中国第一条智能无人工厂,自主创新研制的处理器将用于高性能服务器中,为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提供支持。同时为昆山补上电子信息产业“缺芯”短板。‎ ‎(节选自2018年11月 《现代快报》,有删改)‎ 材料二:‎ 微笑曲线,即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是IT产业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在1992年为了“再造宏碁”提出的理论。‎ 材料三:‎ 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县榜单之首的江苏昆山,如今已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县域经济中的“模范生”、“领头羊”。其经济总量高达3500亿,相当于西部宁夏一个省份的GDP,与福建厦门、贵州贵阳、河南洛阳等知名城市的总量相当。人均GDP达21万多元,已超过张家港、常熟等苏州市的其它强县。‎ 早在30年前,昆山还是一个血吸虫猖狂的农业县,甚至在苏州6县中屡屡排名老末。虽坐拥临近上海、苏州的地缘优势,当时昆山人却有着安于现状的想法。‎ ‎1984年至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我国沿海12个城市设立14个国家级开发区。昆山作为农业县,自然不在此列。但苦于昆山“穷”到叮当响现状的昆山领导层,硬是在外界不解的目光中,出乎意料地在昆山自辟一块地,拉起了自费建设开发区的大旗。这一举动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 此后,昆山人在一片蛙声阵阵的农田上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开发区建设,拆迁、修路、建厂,一个个项目开始在这里“生根发芽”。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开发区所有的建设都是自掏腰包。“富规划,穷开发”,这是当时开发区对外喊出的口号。‎ 其背景是,那时候的沿海经济开发区,均有国家成亿投资。但蹉跎多年的昆山人,要不来这钱,也不愿等下去。在没有国家投资扶助的情况下,昆山县政府通过自筹、贷款、征收土地开发费等途径,筹集了1200多万元。最终,昆山的首创精神和务实作风得到了认可,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如今,这个开发区在中国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实力评比中位列第四,世界500强有20多家在开发区兴办项目。不仅如此,它也成为拉动昆山经济腾飞的最重要的“龙头”。‎ 而如今,昆山面临的新时代命题是:怎么使高质量发展在昆山落地?‎ 从“高速度”到“高质量”,昆山正处在新一轮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昆山正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具备县域特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昆山科创中心,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节选自2018年7月 《人民网》,有删改)‎ ‎3. 下面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 在IT产业中,通过组装零部件而加工出产品的中游业务的利润空间小,也就是产业附加价值偏低。‎ B. 通过整个IT产业微笑曲线图可以看出,企业要想发展得好,就必须选择产品研发和售后服务两个领域进行投入,否则企业就无利润可谈 C. “缺芯少屏”曾束缚昆山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如今的昆山正在笔记本电脑液晶面板、电视与电竞电脑大型屏幕、手机屏幕和处理器上大做“强芯亮屏”文章。‎ D. 昆山有着临近大城市的地缘优势,但是三十年前昆山人有着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经济水平在本地区六个县中常排在末尾。‎ ‎4. 请结合三则材料,谈一谈一个地区要发展,自身该做好哪些努力?‎ ‎【答案】3. B 4. (1)利用自身地缘优势。(2)自力更生。(3)确定科学发展目标:找准目标,创新发展;补齐短板,高质量、高速发展。(意近即可)‎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B项,绝对化,除了提到的两个领域,其它领域也是有较大利润的,故B错误。‎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一样遵循阅读题答案在原文中的原则。解答本题考生需审好题,带着问题筛选答案,本题要求“结合三则材料,谈一谈一个地区要发展,自身该做好哪些努力?”考生可以去原文筛选表明具体做法或者成功经验的句子。 “虽坐拥临近上海、苏州的地缘优势,当时昆山人却有着安于现状的想法。”当初昆山人不懂得利用自身地缘优势,后来他们醒悟了。这也启示我们一个地区的发展要利用自身地缘优势。“但苦于昆山‘穷’到叮当响现状的昆山领导层,硬是在外界不解的目光中,出乎意料地在昆山自辟一块地,拉起了自费建设开发区的大旗。……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开发区所有的建设都是自掏腰包。”如果昆山人没有自力更生,也就不会有后面取得的成绩。“曾经的“缺芯少屏”一直是昆山信息产业创新的薄弱环节。”、“同时为昆山补上电子信息产业“缺芯”短板。”“‘富规划,穷开发’,这是当时开发区对外喊出的口号。”“从‘高速度’到‘高质量’,昆山正处在新一轮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昆山正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具备县域特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昆山科创中心,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可知要确定科学发展目标:找准目标,创新发展;要补齐短板,高质量、高速发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沙海一苗树 梁 衡 ‎①没有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不知道绿色就是生命的火种。‎ ‎②世界排行第九的库布其大沙漠浩瀚无垠。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就是这叶上的一痕。但只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有多深。过去像达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沙埋而失踪的。人在这样的地方怎么生存?乡民渐渐逃亡殆尽。‎ ‎③村里有个汉子名高林树,一个名字中有三个木,也该他命中有树。全家人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逃到三十里开外一处低沙壕处。一次赶车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树苗,就势插在沙窝子里。借着低处一点水汽,这树竟奇迹般地成活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柳树长到一房高。外来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凉棚四处一望,直到天边也就只能看到这么一点绿。别看只这么一点绿,它点燃了不知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被称为“一苗树壕”。时间一长这个地名就传开了。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树成瘾,几近发狂。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平时低头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有树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点潮气。1990年,当地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年份。高林树在树荫下试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那年头,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先富,一个万元户在城里也是让人眼热心跳,更不用说在寸草不生的窝子里淘出这么大一个宝。远近的村民纷纷效仿,进壕栽树,种树种草种庄稼。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过去快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样子呢?‎ ‎④2018年8月底,塞上暑气初消,秋风乍起,我有缘来造访这个远近闻名的一苗树壕官井村。高老汉已八十多岁,不再见客。村主任和老人的二儿子领我登上全村最高处,天高云淡,浩浩乎绿盖四野。杨、榆,柳等高大乔木如巨人托天,而柠条、沙柳、花棒、苜蓿等灌草则铺开一张硕大的地毯。正是羊柴、柠条的开花季节,那红白相间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羊最爱吃的沙打旺草,挺着一条圆滚滚的绛紫色花棒,如孩子的小手举着一大块巧克力。黄沙早已被通到远的天边,成了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黑黝黝的玉米地密不透风,十里、八里地绵延开去,浓得化不开。‎ 眼前这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树、一点绿了。村主任自豪地说,这一带壕里产的沙柳苗抗旱、抗虫,成活率高,全国凡有沙漠的地方都用我们的苗。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一一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六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全村已人均收入两万元。我听着他不停地“万”着,笑道:“你现在已算不清,有多少万个‘一苗树’了”。‎ ‎⑤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分,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 ‎⑥我问高老汉的儿子,你爹当年栽的那“一苗树”呢?他说,早已长到两抱粗,那年我哥结婚,砍倒做了家具。我说那是个标志,砍了多可惜。他说,要是知道现在有这么多人来参观,肯定不会砍。不过事后又补栽了一棵。我就急切地跟他去看,这是一棵榆树,也快有两抱粗,枝叶如盖,浓荫覆地。榆树是个好树种,木硬枝柔,抗风耐旱,特别是到春天时榆钱满树,风吹四方,落地生根,子子孙孙繁衍不息。我说,这树上一定要挂一个牌子:一苗树。让人们不要忘记当年那百里沙海中一点绿。‎ ‎⑦世界第九大沙漠的变绿,原来是从这一苗树开始的。‎ ‎(选自《人民日报》)‎ ‎5.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没有一开始就介绍官井村,而是先从库布其大沙漠与沙漠中的达拉特旗说起,让读者对官井村的生存环境有了全面认识。‎ B. 第④段画线句对绿洲初秋之景进行了细致描绘,其中“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这一喻体的使用,表达了作者对沙漠的喜爱之情。‎ C. 文中连续运用“万亩”“万头”“万元”等数量词,突出官井村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当地村民的自豪之情。‎ D. 官井村保留“远处的沙丘”“一苗树”都有让后代不忘历史的意思,它们也是对官井村人改变沙漠、劳动致富的伟大功绩的铭记。‎ ‎6. 文章写了三个时间的官井村,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 ‎7. 本文以“沙海一苗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5. B 6. ①四十年前的官井村,黄沙肆虐,庄稼难有收成;三十年前的官井村,高林树种树致富,村民纷纷效仿;2018年的官井村,绿盖四野,人均收入过万,远近闻名。②对比。③把官井村四十年前、三十年前、2018年的面貌做对比,突出了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 ‎ ‎7. ①含义丰富,既指高林树在库布齐大沙漠种下的每一棵柳树,又指高林树本人,还指生活的火种,生命的希望。②突显主题,赞美“高林树们”用辛勤的劳动改造沙漠、改变生活的奋斗精神。③强化效果,通过“沙漠”之“大”和“一苗树”之“小”的对比,引起读者关注。‎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 B项,不是表达“作者对沙漠的喜爱之情”,而是表达对沙漠越变越小的欣喜之情,故B错误。‎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本题注意审题,题目其实有三问。第一问是“文章写了三个时间的官井村,有何不同?”,考生要找到这三个时间点,概括出官井村的特点。“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有多深。过去像达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沙埋而失踪的。”可以概括为四十年前的官井村,黄沙肆虐,庄稼难有收成;“1990年,当地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年份。高林树在树荫下试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那年头,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先富,一个万元户在城里也是让人眼热心跳,更不用说在寸草不生的窝子里淘出这么大一个宝。远近的村民纷纷效仿,进壕栽树,种树种草种庄稼。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过去快三十年。”可以概括为三十年前的官井村,高林树种树致富,村民纷纷效仿;“2018年8月底,……眼前这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树、一点绿了。村主任自豪地说,这一带壕里产的沙柳苗抗旱、抗虫,成活率高,全国凡有沙漠的地方都用我们的苗。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一一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六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全村已人均收入两万元。我听着他不停地“万”着,笑道:“你现在已算不清,有多少万个‘一苗树’了”。”2018年的官井村,绿盖四野,人均收入过万,远近闻名。第二问“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很明显,是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第三问是“有何效果?”考生可以从主题上考虑。把官井村四十年前、三十年前、2018年的面貌做对比,“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分,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我说,这树上一定要挂一个牌子:一苗树。让人们不要忘记当年那百里沙海中一点绿。”突出了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本文以‘沙海一苗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理解“沙海一苗树”的表层含义,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其深层含义,再从主题和表达效果上分析以此为标题的好处。标题含义丰富,可知“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树成瘾,几近发狂。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平时低头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指高林树在库布齐大沙漠种下的每一棵柳树,“你现在已算不清,有多少万个‘一苗树’了”可知又指高林树本人,“别看只这么一点绿,它点燃了不知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被称为‘一苗树壕’。”可知还指生活的火种,生命的希望。突显主题,官井村保留“一苗树”有让后代不忘历史的意思,也是对官井村人改变沙漠、劳动致富的伟大功绩的铭记赞美。表达效果上,通过“沙漠”之“大”和“一苗树”之“小”的强烈对比,“世界第九大沙漠的变绿,原来是从这一苗树开始的”,引起读者关注,也进一步赞美“高林树们”用辛勤的劳动改造沙漠、改变生活的奋斗精神。‎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检测(本题共4小题,每题2分,共8分)‎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列坐其次(按次序)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 东方既白(已经) 终期于尽(时期)‎ B. 对酒当歌(应当) 下江陵(攻占) ‎ 其至又加少矣(增添) 莫知我哀(没有人)‎ C. 渐车帷裳(渐渐) 火尚足以明(明亮) ‎ 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其黄而陨(落)‎ D. 少长咸集(都) 偭规矩而改错(违背) ‎ 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正襟危坐(端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题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本题考查课内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夯实基本功。‎ A项,“次”,旁边;“期”,至、及。故A错误;‎ B项,“当”,对着,“加”,更加。故B错误;‎ C项,“渐”,浸湿;“明”,照明,作动词。故C错误;‎ 故选D。‎ ‎9.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全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固一世之雄也 A. 客有吹洞箫者 而今安在哉 B. 何其然也 死生亦大矣 C.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余之所得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固定搭配。其中倒装句又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考生要熟悉每种句式的类型以及标志性的词。状语后置要注意“于、乎、以”三个介词组成的短语后置的情况;被动句注意“见、于、为、所、被、见……于、为……所”这些标志词以及语义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要注意下列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通过“之”“唯……是”将宾语提前。定语后置句注意“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如马之千里者)、“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凌万顷之茫然”)、“中心词+数量短语”(如 “民归业者千余户”)。例句是判断句。‎ A项,“客有吹洞箫者”是“中心词+后置定语+者”类型的定语后置句;“而今安在哉”是宾语前置句;与例句都不相同,故A不选;‎ B项,“死生亦大矣”是判断句,与例句相同;“何为其然也”是宾语前置句,与例句不相同,故B排除;‎ C项,“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是状语后置句;“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是被动句,否定判断兼反问“于”表被动,与例句都不相同,故C排除;‎ D项,全部都是判断句,与例句相同,故D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D。‎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全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所以兴怀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 放浪形骸之外 遗世独立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 感慨系之 盈虚者如彼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 俯仰一世 扣舷独啸 杯盘狼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本题要注意积累课本中的古今异义词。‎ A项,“所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这里指表原因的虚词;“非常”:今义,很(副词);古义,不平凡,不同寻常;“十一”:今义,数词,表数字;古义,十分之一。全都与现代汉语不同,故A 符合题干要求;‎ B项,“放浪形骸”,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遗世”:1.超脱尘世;避世隐居。2.道教谓羽化;登仙。泛指去世。这里指离开尘世。“所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这里指表原因的虚词;只有“所以”是古今异义词,故B不符合题干要求;‎ C项,“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盈虚”,指月亮的圆缺;“江渚”,江中的小洲,没有古今异义的词语,故C不符合题干要求;‎ D项,“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杯盘狼籍”,杯子盘子杂乱一片,没有古今异义的词语,故D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A。‎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便属于后者。‎ B. “庐陵萧君圭君玉”,其中萧是姓,君是尊称,圭是名,君玉是字。‎ C. 至和是年号,年号由汉武帝即位后首创,一个皇帝所用年号一到十几个不等。‎ D. 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癸丑年的下一年是甲寅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 B项,君圭是名,君玉是字,故B错误。‎ 故选B。‎ ‎(二)课外文言文(17分)‎ 罗点字春伯,抚州崇仁人。六岁能文。登淳熙二年进士第,授定江节度推官。累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岁旱,诏求言,点上封事,谓:“今时奸谀日甚,议论凡陋。此风不革,陛下虽欲大有为于天下,未见其可也。独不知陛下之求言,果欲用之否乎?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淳熙十三年,出为浙西提举,简属吏之贤者入幕,悉咨以民间利病,政声赫然。‎ 时昆山与华亭之间,有淀山湖调诸河入水者,淤田为天眷所占,道塞,点即奏请浚之,水亦随加,广溉田万余顷。高宗崩,皇太子参决庶务,点迁起居舍人,被命使金告登宝位。会金有国丧,迫点易金带,点曰:“登位吉事也,必以吉服从事。有死而已,带不可易。”又诘点不当称“宝位”,点曰:“圣人大宝曰位,不加‘宝’字,何以别至尊?”金人终不能夺。‎ 皇子嘉王年及弱冠,点言:“此正亲师友、进德业之时,宜择端良忠直之士参侍。”又言:“今道涂之言,皆谓陛下每旦视朝,勉强听断,意不在事。宫中燕游之乐,奢侈之费,已腾于众口。强敌对境,此声岂可出哉!”‎ 宁宗嗣位,以皇孙封英国公,点兼教授,入讲至晡时不辍,左右请少憩,点曰:“国公务学不休,奈何止之?”又摭古事劝戒,为《鉴古录》以进。已而得疾卒,年四十五。赠太保,谥文恭。‎ 点天性孝友,无矫激崖异之行,而端介有守,义利之辨皎如。或谓天下事非才不办,点曰:“当先论其心,心苟不正,才虽过人,亦何取哉!”宰相赵汝愚尝泣谓宁宗曰:“黄裳、罗点相继沦谢,二臣不幸,天下之不幸也。”‎ ‎(节选改编自《宋史•罗点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B. 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落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C. 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D. 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罗点敢于直谏,不怕犯上。皇帝广求对策,他直言奸邪阿谀之风日甚,议论浅薄,不除此风,难以作为;他还带头指出皇帝临朝应付而心不在公事。‎ B. 罗点为民兴利,不畏权贵。出任浙西提举期间,他不畏皇室贵戚霸占淤田,上书请求疏浚水道,增加蓄水容量,扩大灌溉面积万余顷。‎ C. 罗点捍卫国格,不辱使命。他奉命出使金邦,通报新帝即位,恰逢金邦国丧,拒换金国治丧衣带;面对不用“宝位”一词的诘责,他义正词严加以辩驳。‎ D. 罗点用心育才,鞠躬尽瘁。他给英国公讲课,中途很少休息;选取一些古代事迹劝诫皇孙,并把那些有教育意义的事编成《鉴古录》呈送给他。‎ ‎1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属吏之贤者入幕,悉咨以民间利病,政声赫然。‎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答案】12. C 13. A ‎ ‎14. (1)选择贤能的属吏进入幕僚,全面了解民间的利弊,政绩显赫。‎ ‎(2)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幽深昏暗、让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物来辅助他,也不能到啊。‎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辨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则愿以所上封事”中“封事”:1.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2. 封禅。这里是指第一种意思,是一个整体,不宜断开;‎ ‎“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中“当者”、“疑者”对举,构成相同结构,妥当的想清楚再颁行,有疑问的先咨询而后决定。故这两句各自内部不断开,在两句中间断开。“而乱萌自消矣”,祸乱的苗子自然消失,是“则治象日著”,天下大治的结果,不是“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的结果,所以“如此”不能管到后面,如此后面不能断开,应该跟“则治象日著”紧密相连。‎ A项,“当者/审而后行”断句错误,“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中“当者”、“疑者”对举,构成相同结构,妥当的想清楚再颁行,有疑问的先咨询而后决定。故这两句各自内部不断开,在两句中间断开,故A错误;‎ B项,“则愿以所上封/事”中“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是一个整体,不能断开;“当者审/而后行疑者/落而后决/”断句错误,“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中“当者”、“疑者”对举,构成相同结构,妥当的想清楚再颁行,有疑问的先咨询而后决定。故这两句各自内部不断开,在两句中间断开;“如此/则治象日著”断句错误,“而乱萌自消矣”,祸乱的苗子自然消失,是“则治象日著”,天下大治的结果,不是“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的结果,所以“如此”不能管到后面,如此后面不能断开,应该跟“则治象日著”紧密相连,故B错误;‎ D项,“则愿以所上封/事”中“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是一个整体,不能断开;“如此/则治象日著”断句错误,“而乱萌自消矣”,祸乱的苗子自然消失,是“则治象日著”,天下大治的结果,不是“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的结果,所以“如此”不能管到后面,如此后面不能断开,应该跟“则治象日著”紧密相连,故D错误。‎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 A项,“他(罗点)还带头指出皇帝临朝应付而心不在公事。”是路人批评皇帝临朝应付,心不在公事,张冠李戴。故A错误。‎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简”,选择;“属吏之贤者”,定语后置句,贤能的属吏;“悉”,全面;“咨”了解;“悉咨以民间利病”,状语后置,以民间利病悉咨,“以”,把、拿,把民间的利弊向他们咨询;“然”,……的样子。(2)中“怠”,懈怠;“至于”,到……;“幽暗昏惑”,形容词用作名词,幽深昏暗、让人迷乱的地方;“相”,帮助、辅助。‎ 参考译文:‎ 罗点字春伯,抚州崇仁人。6岁就会写文章。淳熙二年(1175)考取进士,被任命为定江军节度推官。后来多次升官至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有一年大旱,皇帝下诏广求对策。罗点密奏皇帝说:“现在奸邪、阿谀奉承之风一天比一天严重,议论都很浅薄。这种风气不革除,陛下即使想在天下大有作为,也不见得可行。惟独不知陛下寻求进言,果真想采用吗?如果想采用,那么希望您把上述之事反复熟谙清楚,妥当的想清楚再颁行,有疑问的先咨询而后决定。这样才能天下大治,祸乱的苗子自然消失。”‎ 淳熙十三年(1186),外调为浙西提举,选择属吏中贤能的进入幕僚,全面了解民间的利弊,政绩显赫。当时昆山、华亭之间,有淀山湖可以用来调节入湖各河的水量,但淤田被皇室贵戚霸占,水道被阻塞。罗点就上疏请求疏浚水道,蓄水量随之增加,扩大灌溉面积达万顷之多。高宗驾崩,皇太子参与决策朝廷政务,罗点任起居舍人,奉命出使金国通告金国宋皇太子已登宝位。恰好遇上金国有国丧,强迫罗点换上金国治丧的衣带。罗点说:“我国皇太子登宝位是大吉大利之事,一定要穿着吉服办事。(不过)一死罢了,我的衣带不能换。”金人又责备罗点不应该称“宝位”,罗点说:“圣人称大宝为位,不加“宝”字,怎么能够区别出至尊呢?”金人最终也不能够改变罗点的意志。 ‎ 皇子嘉王年满二十,罗点说:“这个年龄正是亲近老师和朋友、进德修业的时候,应当选择端良忠直的人参侍。”又说:“现在路人都说陛下每天早晨临朝办公,勉强听取陈述做出决定,心意不在公事。宫中饮宴游戏的欢乐,奢侈的费用,已经在人们的口头传播(有很大舆论影响)。强敌对阵边境,(背负)这种名声难道可以出战吗?” ‎ 宁宗继承王位,把皇孙封为英国公,罗点兼教授,去给英国公讲课,有时讲到吃饭时也不停。身边的人请他稍微休息,他说:国公学习不停,为何要让他停下来呢?又选取一些古代事迹劝诫皇孙,编成《鉴古录》呈献给他。后来不久得疾死了,年四十五。赠太保,谥号文恭。‎ 罗点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没有偏激违逆常情乖异的行为,方正耿介有操守(节操),道德与私利的区别很清楚。有人说天下的事没有才能的人不会办,罗点说:“应当首先谈论他的内心,内心如果不正直,即使他才干超过一般人,又有什么用呢。”宰相赵汝愚曾经哭着对宁宗说:“黄裳、罗点相继去世,这两位臣子的不幸,是国家的不幸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霜天 ‎(南宋)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人用词精准巧妙,“脉脉”写出了梅花的含情之态,“数枝雪”写出了梅之疏。‎ B. “胜绝,愁亦绝”一句承上启下,“胜绝”概括上阙写景,“愁亦绝”引出下阙的抒情。‎ C. 词的最后两句说只有低飞的大雁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实际是说看不到所怀之人。‎ D. 全词借写“梅”来抒情,以哀景来衬托愁情,表达了春夜倚楼之人孤寂无侣的惆怅。‎ ‎16. 词中说“胜绝,愁亦绝”,“愁”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天晴风歇,梅花开放,眼前有如此美景,却无人共赏;②连天上飞的大雁都是两行,自己却是孤身一人;③所怀之人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思念之情无法传达。‎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解答本题注意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以哀景写愁情”理解错误。词的上阕所写之景为胜景,即美景,这里应是以美景良宵反衬愁情,故D错误。‎ 故选D。‎ ‎【16题详解】‎ 本诗“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以景色之优美,反衬人之孤寂,不一致中就有了一致,两个所指相反的“绝”字,在这里却表现了矛盾的统一。至于词中主人公景愈美而愁愈甚的原因,“此情谁共说”。无处诉说,这就衬出了悲愁的深度。结尾三句,又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情。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下片所写之景,有雁,有楼,有月,从时间上来说,比上片已经迟了;但是,从境界上来说,与上片淡淡的云,疏疏的梅,恰好构成了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与画楼中之人以及其孤寂独处的心情正复融为一体,从而把怀人的感情形象化了。所怀之人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思念之情无法传达。越是写得含蓄委婉,就越使人感到其感情的深沉和执着。以淡景写浓愁,以良宵反衬孤寂无侣的惆怅,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这种艺术手法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赤壁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 ‎【答案】 (1). 寄蜉蝣于天地 (2). 渺沧海之一粟 (3). 夙兴夜寐 (4). 靡有朝矣 (5).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6). 谣诼谓余以善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颠倒词序。另外,书写必须工整仔细,还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蜉蝣”、“沧”、“粟”、“夙”、“寐”、“靡”、“嫉”、“蛾”、“诼”。‎ 第II卷(表达题 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 。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是一体两面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在作用于社会时,( );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养成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 精神。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食品安全谣言来势汹汹,有的历经反复辟谣,依然在某些情况下 。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其危害的难度就越大。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明白谣言和言论自由的 ,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大相径庭 质疑 甚嚣尘上 界线 B. 天壤之别 置疑 满城风雨 界限 C. 大相径庭 置疑 满城风雨 界线 D. 天壤之别 质疑 甚嚣尘上 界限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B. 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C. 才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D. 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B. 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 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D. 如果受众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答案】18. D 19. D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解答本题要注意本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考查范围包括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熟语。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辨析。辨别近义词在范围大小、词义轻重、适用对象和语体色彩上的区别以及用法上的区别。在近义词中,又以考既常用又易错的词为主。熟语考查仍以成语为主。成语考查一般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成语的确切意义要有比较细致的把握,防止望文生义;二是考查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并根据语境选择成语的能力。“大相径庭”和“天壤之别”都有“相差很远”的意思。但“大相径庭”具有形容词性,“大相”相当于谓语部分,语法上和“有着”不搭配;“天壤之别”虽然也强调差别极大,但“之别”具有名词性质,可以作宾语部分。所以答案选择“天壤之别”。“质疑”与“置疑”:“质疑”,谓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可以单独使用;“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不能单独使用,用于“毋庸置疑”或不容置疑。这里是肯定的意思,提出疑问以求得到解答,用“质疑”。“满城风雨”: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甚嚣尘上”:甚:很;嚣:喧嚷。人声喧嚷,尘土飞扬。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这里是指食品安全谣言传播很普遍,用含贬义的“‎ 甚嚣尘上”。“界限”与“界线”:“界限”所适用的对象一般是抽象事物;“界线”所适用的对象往往侧重于具体事物。这里是讲谣言和言论自由,是抽象事物,用“界限”。‎ A项,“大相径庭”使用错误,应用“天壤之别”;“界线”使用错误,应用“界限”,故A错误;‎ B项,;“置疑”使用错误,应用“质疑”;“满城风雨”使用错误,应用“甚嚣尘上”,故B错误;‎ C项,“大相径庭”使用错误,应用“天壤之别”;“置疑”使用错误,应用“质疑”;“满城风雨”使用错误,应用“甚嚣尘上”;“界线”使用错误,应用“界限”,故C错误。‎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生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前后文可以知道是承接关系而非条件关系,所以关联词用“就”,而不是“才”;材料在分析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两个概念时内容是相互呼应的。由后文“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养成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的科学素养。”可知空格“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在前,“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在后。‎ A项,根据前后文可以知道是承接关系而非条件关系,所以关联词用“就”,而不是“才”,故A错误;‎ B项,材料在分析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两个概念时内容是相互呼应的。由后文“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养成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的科学素养。”可知空格“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在前,“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在后,故B错误;‎ C项,根据前后文可以知道是承接关系而非条件关系,所以关联词用“就”,而不是“才”;材料在分析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两个概念时内容是相互呼应的。由后文“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养成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的科学素养。”可知空格“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在前,“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在后,故C错误。‎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解答此题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二是递进关系,次序错误。应该是“被谣言蒙蔽”在前,“助推谣言的再传播”在后。‎ 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故B错误;‎ C项,逻辑次序错误,应该是“被谣言蒙蔽”在前,“助推谣言的再传播”在后,故C错误;‎ 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逻辑次序错误,应该是“被谣言蒙蔽”在前,“助推谣言的再传播”在后,故D错误。‎ 故选:A。‎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①________,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②______,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 ③____ (诗句) ”的奇效。‎ ‎【答案】 (1). ①教师更应像一个导游 (2). ②而是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 (3). ③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本题主要在论述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并且要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做出全面的讲解,最后说达到的效果,联系学过的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蕴含得瑟哲理就可做出解答。具体而言,第一空主要看上文、前语境“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应再是”对应的下文应该有“而应该是”或“更应该像”,表达成递进关系;再看后语境“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可见,①处应该照应比喻词或者类比对象“游客”,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的自然是“导游”了,据此可断定第一空的内容:“①教师更应像一个导游”。‎ 第二空依然使用上述方法,结合上下文推断“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游客不解或不识,相当于学生学习遇到了难题,教师所做的事情是答疑解惑;再看下文“令人如沐春风”,整个成语恰好是形容良好的教诲、教育的,可见②处应该填“而是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上文的“不会置身事外”对应填句中“而是……”。‎ 第三空,首先结合上下文推断应该填的内容是豁然开朗、迎刃而解,即解决了问题,再结合诗句意思加以判断,最后一空显而易见。“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 ③应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 ”的奇效。‎ 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简洁连贯自然。‎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22. 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 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方法相同,内容有意蕴。‎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答案】示例1: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一个人经历的顺逆;事业是一面镜,照出一个人价值的大小。示例2:友谊是一面镜,映出一个人心灵的美丑;信任是一缕光,照出一个人心胸的宽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即先审清题干要求: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话题二选一。‎ 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方法相同,内容有意蕴。修辞为“比喻”和对偶,富有哲理启迪性。表达形式(结构)和字数应该是相等的。仿写时,一定要注意形似和神似两方面,即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 所谓仿照,就是结构形式表达模式要相似。首先要了解、把握所给例句的特征,即哪些是要仿照保留下来的,哪些是需要变化的。比如数词、量词、名词、动词,反义词等。最后,还要运用修辞,富有文采、意蕴、哲理启迪。‎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陈寿《三国志·夏侯玄传》:“夫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我们的相遇和交流意义重大,它会孕育千万美好成果,千万发明创造。”‎ 文明因交流而精彩,人生也因交流而灿烂。在成长的过程中,交流能缩短距离,交流能化解矛盾,交流能共同发展。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怎样和老师交流——架起沟通的桥梁 各位教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三某某班的某某。很荣幸今天由我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我演讲的题目是《怎样和老师交流——架起沟通的桥梁》。‎ 伤人最深的不是黑暗,而是被太阳遗忘在黑暗里的那束光线。年少的我们有着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无意的眼神,无心的举动,都可能惊起我们思想的涟漪。而处在青春校园的我们或许更注重老师对自已的看法吧!更多的同学希望和老师交流,却又不知怎样做。‎ 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彼此的心更加温暖。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一样有着千变万化的情绪,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彼此的距离更近、更远。‎ 很多时候,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对吗?我们常常会对老师敬而远之,总是把老师看得过于严肃,课堂中,他们神采飞扬,知识渊博,令人佩服。其实,课后他们不也是普通人吗?与其说是不敢与沟通,倒不如说是我们在心里给自已下了道坎儿吧!是我们自已逼退了自已,砍断了那条沟通的桥梁。学会与老师交流,首先就要克服自已的心里障碍,只有懂得克服自已的心理障碍,才能敞开心扉。‎ 与人交往,从彼此尊重开始;与老师交流,亦是如此。我们不仅要尊重老师的人格,更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万事以礼为先,我们对待老师有礼貌,也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也更易敲开彼此的心门,交流也显得更加容易。其实礼貌很简单,一声“老师好”,迟到一声“报告”,求助时一声“谢谢”,几句简短的言语,不仅可以体现我们自身的素质,还可以让老师体会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试想,一位同学对自已的老师往往视而不见,又何来交流呢?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就要上课认真听讲,热爱学习,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等,这样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为交流奠定了基础。‎ 再次,与老师交流,要体谅和理解老师。有很多同学,好像天生就对老师抱有敌意;甚至有的同学把自已与老师的关系定位于“小偷”和“警察”上。这就难怪了,不发生矛盾就不错了,还谈交流?俗话说:师徒如父子。的确,老师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别看他们常常板着脸,对我们有时近乎苛刻,可他们却是为了让我们成人成才。“严师出高徒”嘛,不要以为老师总是故意刁难我们。只有正确理解了老师的出发点和体谅了老师工作的艰辛,才能够心平气和的和老师交流。‎ 最后,敞开自已的心扉,交流会更加容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而且乐意尽自已所能帮助他人,我们方可敞开自已的心扉,向老师咨询与交流,我们大可不必担心被拒接,我们能将自已的心里话告诉老师,老师会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信任,又怎么拒接我们呢?敞开自已的心扉,打开我们的心窗,让敬爱的老师不仅成为我们的良师,更成为我们的益友。‎ 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一生中会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从陌生到熟悉,都要通过交流。与人交流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老师——作为我们的导师,知识的引导者,灵魂的启迪者,学会与老师交流,让我们终生受益。‎ ‎【解析】‎ ‎【详解】(一)审题: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本题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则。审题的步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夫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出自曹魏时期的夏侯玄与司马懿对话。夏侯玄这句话的意思是,制作羹汤的美味,在于调和各种不同的滋味。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说: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加强交流互鉴。所以本题三句名人名言都指向了同一个主题:交流。交流也可以比喻沟通,沟通也就是交流。“文明因交流而精彩,人生也因交流而灿烂。在成长的过程中,交流能缩短距离,交流能化解矛盾,交流能共同发展。”这一句更是提示了写作的方向,考生可以据此立意,也可以写其它的感悟。如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交流,能分享快乐,化解隔阂;交流需要技巧;巧妙的沟通交流能够化解矛盾;科技的发展使得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沟通交流会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沟通才能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亲友之间需要情感的沟通交流;良好的沟通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沟通需要真诚和耐心;没有沟通就不会达到和谐等。注意本题要求是写演讲稿,要符合文体特征;同时要注意情境是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发言,演讲稿要符合人物身份、场合。‎ ‎(二)立意:1、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的心田。2、学会沟通、学会交流。3、用心沟通,和谐人际!4、沟通、理解与信任。5、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6、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7、“典”亮文明互鉴美好未来。‎ ‎(三)素材:1、被誉为“伟大的沟通者”的美国前总统里根,言辞幽默,反应灵活,谈话既温和又能打动人心。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已经成为里根传奇的一部分。某个星期天,一位年轻牧师将作生平第一次讲道,结果发现,空荡荡的教堂长椅上只坐了一个人。牧师问那人:“你觉得我该怎么办?”那人回答:我不太清楚,我只是个养牛的,但如果我到牧场发现只有一头牛,我还是会喂它。于是,牧师走向讲坛,滔滔不绝地讲道,讲完后问那人:你觉得怎么样?那人回答:“我不太清楚,我只是个养牛的,但如果我到牧场发现只有一头牛,我绝不会把全部的饲料都塞给它!”‎ ‎2、古代时,东瓯(今在南部沿海一带)‎ 经常发生火灾。当地人为此很烦恼,却没有办法。一位商人到了晋国,听说当地有一位叫冯父的人,善于搏虎,非常出名。由于东瓯的方言与晋国不同,当地“虎”与“火”读音一样,商人以为冯父善于对付火灾,报告国王,将其请到东瓯。冯父到东瓯后,又发生了火灾,东瓯人将冯父往火里推,结果冯父被烧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由于到异地后语言不通,沟通产生误解,导致一人葬身火海,体现了语言对人们沟通带来的巨大影响。‎ ‎3、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在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于是,渴望沟通成为了今天中学生的一种特殊需要。我们在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的同时,更渴望与父母沟通,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老师一束鼓励的目光,也许能激起你学习的信心;父母一个歉意的笑容,也许能唤回你失落的情绪;同样,你轻轻地道一声“Sorry”, 也许能化解老师的误会;你甜甜地露一个微笑,也许能赢得父母的谅解。不仅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也是一样。沟通是情感的桥梁,能够缩短心灵的距离;沟通是情感的火焰,能够融化心灵的冰块;沟通是情感的纽带,能建起相互的信赖。墙,推倒了就是桥。 人与人心灵上的距离就如一堵厚厚的墙,我们只有用真诚去推倒它,才能建造一座沟通彼此的桥。‎ ‎4、见到对方以后以微笑开始,要传达一种信息,那就是满足对方赏心悦目的需要,天下没有人不喜欢微笑的,然而不是每个人都会微笑。因为具有感染力的微笑,能使对方感受这种微笑是深入人心的,是甜蜜的、纯真的、友好的。并能使对方以微笑给予反馈,以微笑开启双方沟通的大门。见到对方以后,通过握手传达一种 “见到您很荣幸”,并配合开头语利用握手的轻重缓急表达一种尊敬、仰慕心情。对方能够快速地理解、接受你所传达的信息,对这种温暖的握手,对方感到亲切,加之甜蜜的微笑,就会解除对方的戒备心理,完全处于一种“心甘情愿”状态之中,并能够做出愉快的接受的反馈,开始真诚地与你进行沟通。‎ ‎5、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四届的总统。他出身于富豪家庭,然而,罗斯福的父母并不娇惯他,而是严格地管束他,特别是罗斯福的母亲。母亲为小罗斯福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7点起床,8点吃饭,跟家庭教师学习两三小时后休息,下午1点吃饭,午饭后又学到4点,然后自由活动。小罗斯福游戏时总习惯于自己是赢家,为了教育他,有一次母子玩一种棋类游戏,母亲故意不让他,接连赢了儿子。小罗斯福生气了,母亲故意不去理他,并坚持让儿子道歉。结果,小罗斯福认输了。罗斯福的家庭是民主的。小罗斯福不满意母亲制定的严格作息制度,一次他提出了抗议,要求母亲给他“自由”。母亲认真地考虑了儿子的要求,允许他“自由”一天。到了晚上,6岁的儿子满身灰尘、一脸疲惫地回来了。这一天儿子去干什么了呢?母亲没有过问。罗斯福的母亲知道尊重孩子,满足他的合理要求。严管不等于束缚,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孩子在无拘无束中松弛一下,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儿童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处的。‎ ‎(四)写作思路:本演讲稿紧紧围绕沟通、交流的主题,选取了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怎样和老师交流——架起沟通的桥梁》,非常接地气。演讲从学生的现实困惑即不知如何与老师沟通讲起,接着谈了具体可行的做法,如克服心理障碍,尊重彼此,体谅、理解老师,敞开心扉,针对性强。演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这篇演讲稿运用平实的语言,便于拉近与听着的距离,实现讲话者与听众之间的现场交流互动,从而更好地达到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尚情感,引起学生深度的思考的目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