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00 KB
  • 2021-06-08 发布

山东省烟台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卷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高一语文检测题(12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 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C. 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D. 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B. 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C.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D.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 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 ‎ 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 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智县委 贾大山 他姓智,那时人们不叫他智书记,而是叫他智县委。‎ 夜晚,我和我的伙伴们打戏院门口的电灯泡玩儿,看谁能打中。我正瞄准,忽然有人揪住我脑后的小辫子,伙伴们立即就跑散了。扭头一看,揪我小辫儿的是个生人,中等个儿,白净脸儿,穿一身灰军装,戴一副眼镜,我挣脱他的手,撒腿就跑,他一把又揪住我的小辫儿,揪得好疼。我骂他的娘,他也不理睬,终于把我揪到父亲面前去了。‎ ‎“这是你的小孩?”生硬的外地口音。“噢,是我的孩子。”父亲是个买卖人,开着一个杂货铺,一向胆小怕事。一见那人,赶忙捻亮罩子灯,显得很惊慌。‎ ‎“智县委,请坐……”我也一惊,他就是智县委!智县委没有坐,眼睛忽然盯住桌上的一片字纸。那是我写的一篇大楷: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哪个写的?”他问。“他写的。”父亲指指我说,“瞎画。”他立刻瞅定我,脸上竟然有了喜色,眼镜也显得明亮了。“几岁了?”“十岁了。”“十岁了还留小辫儿?”父亲赶忙解释:当地的风俗孩子们留小辫儿,要留到十二岁,成人。智县委听了哈哈大笑,说:“好哇,那就留着吧!”‎ 智县委夸了一番我的毛笔字,就和父亲说起话来。他问父亲的年龄、籍贯,又问这个小铺值多大资本,生意如何,拿多少税。我站在他的背后,并不注意他们的谈话,眼睛一直注视看他的衣襟下面露出的那块红布——那是一把盒子,真家伙!‎ 他和父亲谈着话,忽然仰着头,望着货架子说:“怎么,连个字号也没有?”“没有。”父亲笑着说,“小本买卖,还值得立字号?”“怎么不值得?”智县委好像生气了,脸色红红的,说,“城里买卖家,哪个没字号?‘亨茂号’‘文兴成’‘荣泰昌’‘广顺正’,都有字号嘛!你也赶快立个字号!”父亲想了一下,说:“叫 ‎‘贾家小铺’?”“不好,小气!”“叫‘万宝店”?”“也不好,俗气!”父亲就笑了:“智县委赏个名儿吧!”“‘复兴成’,怎么样?共产党保护民族工商业,一切都要复兴的,你也要复兴嘛!”父亲说:“好,行,不错。”‎ 后来我才知道,智县委对买卖家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脾气也很暴躁。‎ 他不但要求买卖人做到“秤平斗满,童叟无欺”,而且还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定:夏天不搭凉棚不行,门口不设“太平水缸”不行,没有字号也不行……谁家不按他的要求去做,就把掌柜的叫到街上,当众吹一通。买卖人都很怕他,暗地里叫他“智大炮”。‎ 买卖人怕他,心里又很敬重他。有一天,我看见一个胖胖的、歪戴着帽子的醉人,从周家烟摊上拿了一盒“大婴孩”香烟,说是“赊账”。周掌柜不认识他,刚刚说了一声“不赊账”,醉人口里便冒出一句惊人的话:“老子打过游击!”话音刚落,智县委刚好走到这里,啪啪就是两个耳光!醉人急了,拍着胸脯大叫:“好哇,你敢打………”‎ 认清是智县委,放下香烟,赶紧走了。买卖人哈哈笑着,故意说:“智县委,你们八路军,可是不兴打人呀!”“这种东西不是人!”“他喝醉了……”“我也喝醉了!”他说。‎ 寒假里,刚刚下了一场雪,街上冷清清的,没有人买东西。我正趴在柜台上写大楷,一个青年来买松花,买二十个。父亲看看玻璃缸里,只有十来个松花了,便说:“买那么多?”“有多少要多少吧!”青年笑着说,“前天晚上,智县委来买松花,没有敲开你家的门。今天我想多买几个,给他预备着。”“你是……”“我是他的通信员,叫小马。”小马说,“智县委睡觉前爱喝两口酒,最喜欢吃松花。”我想起来了,正是下雪的那天晚上,父亲正在灯下“碰账”,外面有人啪啪地敲门,父亲没有理睬。‎ 又敲,父亲便一口吹灭了灯……“那是智县委?”父亲吃惊地望着小马。‎ 小马笑着点点头。‎ ‎“我不信。”父亲摇摇头,也笑了,“半夜里,那么大雪,他来买松花,你干什么?”‎ 小马说:“黑夜里买东西,他总是自己去,从不使唤我们,买到就买,买不到就回去。他怕我们狐假虎威,打扰睡下了的买卖人。”‎ 从那以后,不管天多晚了,只要听到敲门的声音,父亲就赶紧起来去开,但是哪一次也不是智县委——智县委调走了。‎ 他走了,好像是在一个春天,满街古槐吐新芽儿的时候。‎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故事从“我“因为淘气,被拉到父亲面前教训开始,因为“我”在智县委眼中还是个小孩,所以“我骂他的娘,他也不理睬”。‎ B.在智县委与“我”父亲谈话的过程中,“我”眼睛一直注视着智县委衣襟下的盒子枪,是小孩好奇的正常表现。‎ C.智县委睡前爱喝两口酒,他趁着酒劲掌掴不守军纪、欺榨百姓的醉汉,语言、动作描写精彩传神,读来大快人心。‎ D.文中多次写到父亲的“笑”,面对智县委和小马,他脸上都是虚假的赔笑,符合父亲胆小怕事的小生意人形象。‎ ‎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本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革命年代一位八路军地方干部的故事,智县委这一陌生化的称谓,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B.语言描写“他就是智县委”使情节陡然紧张,在“我”会吃苦头的预设下,智县委的”哈哈大笑”又使情节舒缓下来。‎ C.小说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来刻画智县委这一人物形象,使人物栩栩如生,能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D.小说结尾写智县委悄悄调走,营造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意境,表达了“我”对智县委的尊敬、思念和深情祝福。‎ ‎6.智县委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加以简析。(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2分)‎ 叶秀发,字茂叔,金华人。秀发师事吕祖谦、唐仲友,极深性理之学,以余力为文,辄擢庆元丙辰进士第。弟子慕之,从其学者岁至数百人。初授福州长溪簿,丁父忧而归。服除,转庆元府学教授。秩满关升循从政郎、建宁府政和令。丁母忧。服阕,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 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苟先去之,如一邑百姓何?”‎ 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沮不得近,邑赖以完。事定,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降迪功郎,知徽州休宁县。俄以前事论夺。秀发退居余十年,无一毫觖望①意,独愤李诚之之死,上书颂于朝。初,诚之守蕲,蕲陷,一城士卒皆战死无降者,诚之亦望阙再拜,拔剑自刭。议者不录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言辞朗烈,闻者嗟叹。史弥远当国,人有自桐城来者,弥远以秀发事为问,其人历言抚绥安定之详,且谓:“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弥远颔之,从容问参知政事宣缯,其言同。弥远叹曰:“几失贤矣!”高沙三十六湖,水高而田下,堤防不固,则千里一壑,民且无稼。秀发建石埭以疏水势,潴泄有恒,无干溢之病。寻转承议郎,疾作上书,乞致仕,特升朝奉郎。已而,疾甚,力劾去贪墨。吏人劝其何自苦如此,秀发曰:“不可,吾死后,彼必残吾民以逞。”同列来问疾,整襟对坐,拳拳唯究心边事,无他言。其忠义出于天性,至死不变。庚寅九月卒,年七十。卒之日,唯遗书籍数箧,弊衣一袭,至无以为敛。‎ ‎(节选自宋濂《文宪集》卷十)‎ ‎[注]①觖(jué)望:不满意。‎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阃(kǔn),指城郭门槛,也代指统兵在外的将军。文中指被叶秀发顶替的桐城城防官员。‎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望阙”指朝向朝廷所在的方向跪拜行礼。‎ C.桐城,代称叶秀发,因其时任安庆府桐城丞一职而称;文中其它“桐城”均无此义。‎ D.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叶秀发才高学深,父母去世回乡守孝。叶秀发学问文章都很有名,吸引众多青年慕名求教;叶秀发中第后,做官任职中遭逢父母丧事而回乡居丧,以尽孝道。‎ B.叶秀发忠义多智,确保桐城不失敌手。叶秀发在金兵迫近桐城时积极主动,每天精心谋划防御策略;抓获金人间谍斩首示众,破除金人计划而使桐城得保全。‎ C.叶秀发正直贤德,时人感佩多加称赞。叶秀发对于自己蒙冤革职退居在家并不在意,却敢于为同僚李诚之上书鸣冤;史弥远详细了解此事,当面表示敬佩之情。‎ D.叶秀发一心爱民,筑堤疏水永解灾患。叶秀发建石堤解水患,调节蓄放功能而成永久循环之势,改变了高沙三十六湖水高田下、堤防溃决而百姓受灾的局面。‎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苟先去之,如一邑百姓何?‎ ‎(2)同列来问疾,整襟对坐,拳拳唯究心边事,无他言。‎ 四、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①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②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③,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②西京:指洛阳。③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0.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11. 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五、古诗文默写(12分)‎ ‎1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国君应当给妻子儿女做好榜样,推及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13.《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重视学校教育,强调尊重师长的道理,认为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便能实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皇的奢靡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连一丝一毫都要掠夺殆尽,却从来不加珍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非天下也”。又如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在文章开头就提出“六国破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二者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六、语言文字运用(6分)‎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盛世,如你所愿。”在新中国70华诞盛典之际,这句话令无数人动容,也说出了中国人的心声。这一年,我们喜迎( ): 天安门前,群众载歌载舞为祖国祝寿;长城脚下,世园会喜迎国内外游客;濠江两岸,临港新区建设全面发力。这一年,我们见证奇迹: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 ), 令世界惊叹;中国女排11连胜,让国人振奋。这一年,我们目睹巨变:敦煌铁路全线通车,西部路网布局进一步完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航,打造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 一个个成就记录下一个个印刻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瞬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19年,改革发展任务虽然艰巨繁重,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于是脱贫攻坚工作捷报频传,乡村振兴工作稳步发展,扫黑除恶工作深入群众,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位居前列。可以说,在 2019年,我们很辛苦也很充实,有付出更有收获。‎ 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闯过隘口才能见到一马平川。有人说,在今天的中国,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过去这一年,台风“利奇马”来势汹汹,我们战风斗雨克服自然灾害;中美经贸关系几经( ),我们不畏风雨而做好自己的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栉风沐雨战胜各种困难……正是善于化危为机,我们才得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风雨,但没有任何一次被苦难打垮,而是在一次次的( )中铸就辉煌。今天,我们离伟大复兴的梦想越来越近。‎ ‎16.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盛世 登陆 起伏 磨炼 B.盛事 登陆 周折 淬炼 C.盛世 着陆 周折 淬炼 D.盛事 着陆 起伏 磨炼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改革发展任务虽然艰巨繁重,各项工作却有序开展,于是脱贫攻坚工作捷报频传,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扫黑除恶工作深入群众,人民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 B.虽然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于是脱贫攻坚工作捷报频传,乡村振兴工作稳步实施,扫黑除恶工作深入群众,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安全感得以提升。‎ C.虽然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于是脱贫攻坚工作捷报频传,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扫黑除恶工作深入群众,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D.改革发展任务虽然艰巨繁重,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于是脱贫攻坚工作捷报频传,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拉动,扫黑除恶工作深入群众,人民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 七、作文(60分)‎ ‎18.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 请就此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 高一语文检测 参考答案 ‎1. C A项,曲解文意,且“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说法过于绝对,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B项,强加因果,“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原文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D项,“无须考虑人民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说“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故选C。 ‎ ‎2.C C项,对最后一段的论证中心理解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中心应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故选C。 ‎ ‎3. D D项,“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是好不好、精不精”,强调文学家的创作重点在“精”也就是“质上”,而没有说“少”。故选D。‎ ‎4. C(文中的“我也喝醉了”是对“他喝醉了……”的回应,并非智县委打人时喝了酒趁着酒劲;“醉汉”是否真的“打过游击”也不确定因此“不守军纪”的表述错误)‎ ‎5.B(“他就是智县委”是对“我”的心理描写,不是语言描写)‎ ‎6.①尊重文化。 他见小孩练习书法、非常高兴,原谅了孩子的淘气;他反复推敲杂货铺的字号。②疾恶如仇,他怒打欺负老百姓的“醉人”。③忠于职守。他维护治安,事无巨细,常工作到深夜。④尊重他人,细心体贴,他不忍打扰通信员和商户。(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 ‎7.A(“文中指被叶秀发顶替的桐城城防官员”于文无据。)‎ ‎8.C(第三段写到“史弥远当国,人有自桐城来者,弥远以秀发事为问,……”这属于侧面描写,没有当面……)‎ ‎9.(1)这正是臣子竭尽全力(为国)献身的时候,如果我们先撤离了,那么全城的百姓怎么办呢?‎ ‎(2)同僚来探问他的病情,秀发整理衣襟(和他们)对坐,言辞恳切地专心研讨边防事务,不说其他的话。‎ ‎10. D【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故选D。‎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1.【解析】①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虚写)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②“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12.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 ‎13.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14.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5.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16. D(盛事:盛大的事情。盛世:兴盛的时代。后文叙述的是一些盛大的事,选填"盛事”恰当。‎ 着陆:(飞机等)从空中到达陆地。登陆:①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特指作战的军队登上敌方的陆地。②比喻商品打入某地市场。句子是说嫦娥四号从空中到达月球的陆地,选填“着陆”恰当。起伏:①一起一落。 ②比喻感情、关系等起落变化。周折:指事情进程中的反复和曲折<多用来形容事情不顺利。句子谈的是中美贸易关系.选填“起伏"恰当。磨炼:(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炼。淬炼:锤炼(多用于抽象事物>。两个词语均可选填。答案选 D)‎ ‎17. C(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虽然 ”语序不当,二是“工作”与“发展”‎ 搭配不当,三是“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结构混乱。A 没有正确修改语序不当的语病。B 没有正确修改结构混乱的语病。D 没有正确修改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的语病)‎ 参考译文:‎ 叶秀发,字茂叔,是浙江金华人。秀发师从吕祖谦、唐仲友,极其深入地研究了性理之学,用余力来写作文章,就于庆元丙辰年考中了进士。年幼者(或求学之人)很仰慕他,跟从他读书求学的人每年多达数百人。最初任福州长溪主簿,遭遇父亲的丧事回家。服丧结束,转任庆元府学教授。任职期满后按资历经核准升为从政郎、建宁府政和令。遭遇母亲丧事,服丧结束后,调任安庆府桐城县丞。金兵侵犯蕲、黄二州,桐城县与二州接壤,众目睽睽之下不能保全。金人的骑兵将要迫近,秀发的家人哭喊着想要避逃,叶秀发呵斥他们说:“这正是我竭尽全力以身报国的时候,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如果我们先离开了(这里),那么全城的百姓该怎么办呢?”于是修筑城墙、挖深护城河,每天为战备防御谋划。恰逢金人派出的间谍来到,秀发抓获了他,立刻在城门前斩首示众。金人的计划失败不能够接近桐城,桐城得以保全。事情结束后,将帅忌恨这功劳非己出,就上奏朝廷说叶秀发擅自杀金国间谍是非法的。降职为迪功郎。没多久,又被授予宣教郎,担任徽州休宁县知县。不久因追究先前的事被革去官职。秀发退居十多年,没有丝毫怨恨,唯独对李诚之的冤屈感到激愤,上书朝廷(为他)争辩。当初,诚之守卫蕲州,蕲州陷落,全城的士兵全部战死没有投降的人,诚之望着京城的方向拜了两次,拔剑自刎。议论的人不记取他的忠勇,反而责难他不能保全百姓,因此秀发不平则鸣为他争辩。言辞激愤,听到的人都为之感叹。史弥远掌权的时候,有从桐城来的人,弥远拿秀发的事向他询问,这个人遍言秀发安抚百姓安定社会的详细事迹,并且说:“我们能够活到现在,都是受叶桐城的恩赐,否则桐城沦陷已经很久了。”弥远点头称许,随口问参知政事宣缯,他说的话也一样。弥远感叹说:“差点错失贤才啊!”高沙有三十六个湖,水位高而田地低,堤防不坚固,形同千里之地为一个大沟壑,百姓遇水会绝收的。叶秀发建立石坝来疏导水势,蓄水泄水能稳定下来,没有旱涝的担心了。不久转任承议郎,秀发发病,上书朝廷请求辞职,朝廷特升他为朝奉郎。不久,秀发的病情加重, 他极力弹劾贪官。下属(胥吏差役)‎ 劝他何必这样辛苦自己,秀发说:“不行,(否则)我死之后,他们一定会逞能残害百姓的。”同僚来探问他的病情,秀发整理衣襟(和他们)对坐,言辞恳切地专心研讨边防事务,不说其他的话。他的忠义出于天性,到死没有改变。庚寅年九月去世,享年七十岁。死的时候,只留下几箱书籍,一套破衣服,到了无法殓葬的地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