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8.50 KB
  • 2021-06-08 发布

福建省厦门市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厦门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段语文科期中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座号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兴”的感发。‎ - 25 -‎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上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够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结构、形象的使用、体类的传统中,从它的价值、作用等各方面去品评和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情,说是昨天晚上秋风把我楼前树上的树叶吹得凋零了,今天我登上高楼远望天涯,却看不见我所怀念的人。但是王国维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宝贵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 不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 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 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 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 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 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D. 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作品的理解越是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 从表面理解作品,第一层次的读者就是这样,而第二第三层次读者不会这样。‎ C. 陆游的《钗头风》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D. 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 25 -‎ B项,“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范围扩大。本文所论述的是“诗”的兴,不是关于作者的“兴”。结合文本内容“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分析可知,读者对于作者的感动应是从作品中来的,不是源于作者本身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对比论证”错。结合文本内容“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等内容分析可知,东西方文学理论是并列关系,没有形成对比。‎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越背离……越能体现……”的说法错。结合文本内容“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分析可知,“对作品的理解越……感悟能力”错误。‎ B项,“从表面理解作品……而第二第三层次读者不会这样”分析有错。原文是说“只从表面上去理解”,第一层的读者是这样。而第二第三层次的读者也是需要“从表面上去理解”,然后再深入理解,但他们不是“只从表面理解”。‎ D - 25 -‎ 项,“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分析可知,孔子说的“诗可以兴”,是说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他的含意,而不是感动的读者人数众多。‎ 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61分)‎ ‎(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12分)‎ ‎4.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覆盖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背叛 B. 鄙贱之人 鄙:浅陋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对等 C. 未得与项羽相见 得:应该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度:推测 D. 秦贪,负其强 负:依仗 前以降及物故 故:交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A项,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意思是,秦王执剑反复砍荆轲,(荆轲)身受多处创伤。被,是遭受的意思。‎ B - 25 -‎ 项,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意思是,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当,抵挡的意思。‎ C项,未得与项羽相见。意思是,没有能够和项羽相见。得,能够的意思。‎ 故选D。‎ ‎【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 宁许以负秦曲 沛公欲王关中 B.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君安与项伯有故 C. 群臣怪之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箕踞以骂曰 越国以鄙远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词类活用现象。考生要能准确判断各种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A项,负,使动用法,使……承担;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B项,赐,动词活用为名词,译为恩惠;故,形容词作名词,旧交情。‎ C项,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可译为,把……放在前面。‎ D项,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那样,指张开两腿的坐姿。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 25 -‎ 故选C。‎ ‎6.下列各组中两句都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B.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C.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皆为陛下所成就 D.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这类题题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1. 识差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要区分清楚并加以牢记。如,泣涕,古义:泣涕:古义,泪水;今义,泪水和鼻涕。2. 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也要注意辨析。如自由,古义 自作主张。今义: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3.辨音节。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意义,不能将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节词。‎ A项,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考虑,顾不上。‎ B项,鱼肉,古义:这是指被宰割的对象;今义:鱼和肉。‎ C项,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D项,宾客,古义:门客;今义:客人。美人,古义:这里泛指王的妃嫔;今义:美丽的人。左右,古义:这里指王左右的人;今义,方位词 故选D。‎ ‎7.下列各组中两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以乱易整,不武 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太子及宾客知事者 D. 大王来何操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依据倒装 - 25 -‎ 成分不同,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又叫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的标词有四种:之(苟以天下之大),者(寻人可使报秦者),之……者(马之千里者),数词作定语,不用标志词(铸以为金人十二)。考生平时对每种特殊句式要掌握其规律,然后结合语境加推断。‎ A.项,验之以事,以事验之,介词结构后置句。以乱易整,(晋)不武,省略句。‎ B项,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表被动,被动句。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被动句。‎ C项,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人,者,是定语后置标志词,定语后置句。太子及宾客知事者,太子及知事宾客,者,定语后置标志词,定语后置句。‎ D项,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未有之也,宾语前置句。‎ 故选A。‎ ‎8.实词解释 ‎(1)固请,召有司案图( )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 杀人如不能举( )‎ ‎(3)距关,欲内诸侯( ) 相如因持璧却立( )‎ ‎(4)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 不如因善遇之( )‎ ‎(5)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卒相与欢,为吻颈之交( )‎ ‎【答案】 (1). 案,察看 (2). 患,担心 (3). 举,推选,推荐,推举 (4). 举,尽 (5). 内,通“纳”,接纳 (6). 却,后退 (7). 当,应当 (8). 善,好好地 (9). 徒,只,只是 (10). 谢,道歉 (11). 修,表达 (12). 卒,最终 ‎【解析】‎ - 25 -‎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词类活用现象。考生要能准确判断各种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翻译时一定要将该词放入语境进行理解,注意用词要准确。(1)(秦王)坚持请求(相如过来),叫有关的官员按地图(指出划给赵国的几座城)。案,察看。想要不给,又怕秦兵来攻打。患,担心。(2)永元年间,(张衡)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举,推选,推荐,推举。杀人唯恐不能杀完。举,尽。(3)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内,通“纳”,接纳。蔺相如于是捧着和氏璧后退几步站着。。却,后退。(4)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当,应当。不如趁此机会好好对待他。善,好好地。(5)可是蔺相如只凭口舌立了点功。徒,只,只是。第二天不可以不早早来向项王道歉。谢,道歉。(6)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修,表达。最终相互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卒,最终。‎ ‎(二)名篇名句默写默写(12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有人纠结于取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借用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帮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2)《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发展了孔子这一思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5)苏轼《赤壁赋》中,文末写出了作者与客人谈话结束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心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人曾说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其实,在学习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荀子在《劝学》中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相似的道理。‎ ‎【答案】 (1). 二者不可得兼 (2).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 总角之宴 (4). 言笑晏晏 (5). 道之所存 (6). 师之所存也 (7). 江山如画 (8). 一时多少豪杰 (9). 相与枕藉乎舟中 (10). 不知东方之既白 (11). 吾尝终日而思矣 (1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宴、晏晏、枕藉、须臾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珣,字元琳,琅邪临沂人。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温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难得之才也。”转主薄。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 - 25 -‎ 文武数万人,珣悉识其面。从温讨袁真,封东亭候,转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珣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谢安既与珣绝婚,由是二族遂成仇衅。时人希安意,乃出为豫章太守,珣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安卒后,珣迁侍中,孝武深杖之,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帝雅好典籍,与王恭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王国宝自媚于会稽,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尚书令。梦人以大笔如橡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王恭赴谒帝陵,欲杀国宝,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忧不济也。”恭乃止。四年,以疾解职。岁余,卒,时年五十二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珣神情朗悟,经史明,风流之美,公私所寄也。时事艰难,其崎岖九折,风霜备经,逼于嫌谤,才用不能尽。初,珣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薨,便出京师,诣族弟王献之,曰:“吾欲哭谢公。”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于是直前哭之甚恸,法护,珣小字也。‎ ‎(《晋书·王珣传》,有删节)‎ ‎【注】黑头公:头发还是黑的,便已位列三公的人。指一个人年少时即有作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B.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C.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D.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表示成年,但因为体犹未壮,故有如此称谓。‎ B. 杖节,指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于四方,给予旄节以为凭信 C. 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指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 晏驾,晏,迟;驾,皇帝的车驾。晏驾原来指宫车迟出,隐讳说帝王不上早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珣年少得志,为桓温所赏识。王珣年青时与谢玄一起担任桓温的属吏,桓温对二人敬重有加,认为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将来会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 25 -‎ B. 王珣富有才学,为文颇有造诣。皇帝特别委任王为尚书令,王梦见有人把如椽大笔交予他,他以为这是有大手笔之事的预兆,后王之梦果应验 C. 王珣不计前隙,深切表达哀情。虽然王谢二家有前怨,但在谢安去世时,王珣表达了想去为谢安哭灵的意愿,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但王坚持己见 D. 王珣德能兼备,因时不能尽才。王精通经史,拥有众人认可的风流之美,可惜他遭逢艰难的时势,经历坎坷,迫于隙诽谤,未能充分发挥才能。‎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 ‎(2)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 ‎【答案】10. B 11. D 12. C ‎ ‎13. (1)当时桓温筹划治理中原,始终没有安宁的时刻,桓温把军队中机要的事务全部委托王珣。‎ ‎(2)皇帝非常(向来)喜好典籍,王珣与王恭等人一起凭借才学文章而被皇帝亲近。‎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国宝虽然最终制造祸乱,但罪行未显,现在你早早发动,必大失朝野的期望,不是良计,何况你带着强兵从京师出动,劳师动众,大家认为谁在作乱呢?其中“今便先事而发”是一个整体,意为“现在就事先发起进攻”,排除A项; “窃发于京辇”是一个整体,意为“私自发兵至京城”,前后断开,排除C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 25 -‎ D项,晏驾,旧为帝王驾崩的隐讳说法。‎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错误,原文“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意为“王献之惊讶地说:‘我期望法护这样做。’”所以王献之是理解和支持的。‎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经略,筹划治理;竟,始终;宁岁,安宁的时刻;委,委托。(2)雅,向来;以,凭借;昵,亲近;见……于,被动句。‎ ‎【点睛】参考译文:‎ 王珣,字元琳,是琅邪郡临沂人。成年后与陈郡人谢玄一起担任桓温的手下,都被桓温敬重。桓温曾经对他说:“谢玄四十岁时,必定持旄杖节(做大官)。王珣年少时即有作为。都是难得之才呀。”王珣转任主簿。这时桓温筹划逐鹿中原,天下动荡,军中机务都委托给王珣。文武官员数万人,王珣都认得出来。王珣跟从桓温讨袁真,被封为东亭侯,转任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王珣兄弟都是谢氏的女婿,因为猜嫌而导致矛盾。太傅谢安与王珣断绝婚姻关系,因此二族就成了仇敌。当时有人知道了谢安的意图,就把王珣外放为豫章太守,王珣不去上任。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又不去上任。谢安死后王,珣升任侍中,孝武帝很依靠他。转任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里被士人和百姓所喜欢。后来被征召为尚书右仆射,主持吏部。皇帝很喜好典籍,王殉与王恭等人都凭借才学文章被皇帝亲近。王国宝向会稽王献媚,与王珣等人不合,皇帝忧虑自己死后,他们矛盾必生,所以让王恭、王恢外出任方伯,而任命王珣为尚书令。王珣梦见有人用椽子那样大的笔给他,他醒来后,告诉人说:“一定要有大手笔的事情发生。”‎ - 25 -‎ 不久,皇帝挂了,朝廷商议谥号的事,都是王殉所起草。隆安初年,国宝掌权,谋划废黜旧臣。王恭去帝陵拜祭时,想杀国宝,王珣阻止他说:“国宝虽然最终制造祸乱,但罪行未显,现在你早早发动,必大失朝野的期望,不是良计,何况你带着强兵从京师出动,劳师动众,大家认为谁在作乱呢?国宝如果还是不改,他的恶行公布于天下后,然后你再顺从大家的期望除掉他,也没什么不好的。”王恭于是罢手。四年后,王殉因为生病离职。一年后,挂了,享年五十二。被追赠为车骑将军、开府,谥号叫献穆。王珣神情明朗聪悟,经史都理解得透彻,仪容洒脱,公家私人都称赞。时事艰难时,他的道路崎岖,饱经风霜。被嫌谤所迫,不能尽展才能,当初,王珣已经与谢安有矛盾,在东面听说谢安死了,就派人出京师,到族弟王献之那里,说“我想为谢公哭。”王献之惊讶地说:“对法护有期望”,于是王珣径直上前哭得死去活来,法护是王珣小字。‎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登古城 李百药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注]李百药:隋末唐初诗人,仕途多波折,唐太宗朝方受到重用。‎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开头交代创作的背景,点扣登临的题旨,定下了全诗抑郁怅然的感情基凋。‎ B. 三至六句选取众多意象,从视听、动静、正侧等多角度渲染描绘古城的荒败景象。‎ C. 诗中“迢递孤烟生”句与陶诗“依依墟里烟”句的景象相似,但意绪却大相径庭。‎ D. 秋晚的“霞景”“露气”明艳清新,但着以“余”“晚”的点染,显见幽郁之意未散尽。‎ ‎15. 这首诗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羁旅奔波的惆怅落寞。时已日暮,作者仍然在路途中奔波,前途渺茫,满怀怅然。②对古城荒败的伤悼之情。经历战乱破坏和岁月侵袭的古城,但见颓垣断壁,鸟雀群集,灌木丛生,人烟稀落,让人感慨伤痛。(答“对沧桑变迁的感慨”亦可)③不甘人生消磨、希望有所作为。面对秋风又起,草木摇落,作者却倔强地发出心志难平的呼喊。‎ ‎【解析】‎ - 25 -‎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 题干中“交代创作的背景”错误。首联“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紧扣题目,直抒胸臆。写苍茫落日,迢遥旅程,荒凉古城,惆怅心境,都是眼前景,寻常事,般情,信手拈来,熔裁入诗,倍感凄楚动人,含味隽永,唱叹有致。并没有涉及创作背景,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首联“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紧扣题目,直抒胸臆。写苍茫落日,迢遥旅程,荒凉古城,惆怅心境。中间三联由首联生发,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次联“颓墉寒雀集,荒堞晚鸟惊”,摄取首先映入眼帘的城头景物:颓墉、荒蝶、寒雀、晩乌,上句一个“集”字,下句一个“惊”字,意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目的无非都在突出古城的荒凉。第三联“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诗人的视野逐步转移,看到的又是另一种景象。这灌木、孤烟和颓墉、荒堞一样,同样突出古城的荒凉,同样烘托诗人内心的落寞。第四联“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与前两联又不同,随着视野的延伸、拓宽、扩大,景物也有所变化,写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露气净化了傍晚的清景,显得明媚一些。而且情随景迁,诗人内心的幽郁,似乎也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变得开朗一些。但一个“余”字,一个“晩”字,仍然制约着写景抒情的基调:“霞景”虽迷人,但毕竟是“余照”;“露气”虽怡神,但毕竟是“晚清”。 由于中间三联写景抒情手法的巧妙铺垫,诗就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尾联的强烈抒情:“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结得极妙,呼应首联,但感情有起伏,可以发现逐渐加强的迹象。如果说开始的“怅然临古城”,只是诗人淡淡的自我喟叹,抒发内心的惆怅落寞,那结束的“此志安可平”却是诗人对现实的强烈抗议,摅写孤愤,挥斥幽郁。在秋日傍晚登临古城这种悲观而衰颓的景象中发出这样的感叹,格调是统一而和谐的,这样的主题用来表达贤人失志的不平与压抑也是非常恰当的。‎ - 25 -‎ ‎【点睛】鉴赏诗歌的精妙之处,要从诗歌语言、内容、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其中最难的要数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四大部分的 内容。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1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 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 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17. 本诗颈联在艺术上别具特色,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6. B 17. 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衬托。用“鸟语乐”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从而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解析】‎ ‎【16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B项,“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分析有错,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诗人物我相谐,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并不是“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 25 -‎ 故选B。‎ ‎【1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本诗颈联在艺术上别具特色。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表达的意思是,明媚的春天已到来,鸟儿欢快地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而行动变得迟缓。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鸟语乐”和“鱼行迟”,是运用拟人手法。以“语乐”和“行迟”写鸟鱼,实是写自己心情之乐。从感官的角度分析,前一句是听觉,后一句是视觉,表现此地风景之美。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前一句是动景,后一句是静景,是为动静相结合。换个角度看,虽有动景有静景,但这里的动景能起来衬托作用,“鸟语乐”场景之欢闹反衬太白岭的清静,这是反衬。这些景象能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 ‎【点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作品是枯燥呆板还是活灵活现,理论研究是玄虚莫测还是 现实,能否在“身入”之外做到“情入”至关重要。正因为毕生坚守“启人心智、服务人民,资政育人”的信念,“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 心怀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行万里路、进万家门,用功是厚积薄发的 。不知稼穑之艰难,就不知贵谷务本之治道;不思纺绩之辛苦,就不知创业营生之艰辛。皇甫村蹲点14年,直到对农村各种人物、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 ;年届七旬的杜润生为掌握农村发展实际,调研走访全国25个省份240个县,主持起草的五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影响深远。“不下正洋海,难得夜明珠”,忍受寂寞、抵制诱惑、潜心向学,留下的将是佳作巨著,成就的将是 。漫漫时问长河,( )。今天,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铺展开来,近14亿人民正进行着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变革,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18.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面对 前提 洞若观火 大将风度 B. 面对 原因 了如指掌 大将风度 - 25 -‎ C. 直面 前提 了如指掌 大家风范 D. 直面 原因 洞若观火 大家风范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的理论基础。‎ B. 郑德荣是“红色理论家”,他从教67年,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奠定了党史学科的理论基础。‎ C. “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为党史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D. 郑德荣是“红色理论家”,他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为党史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可以永恒,生命却不过一瞬。‎ B. 生命不过一瞬,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却可以永恒。‎ C. 生命不过一瞬,可以永恒的是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 D. 水恒的是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生命却不过一瞬。‎ ‎【答案】18. C 19. A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面对”面对面,会面、面临;“直面”面对面,不逃避,去面对,用于修饰面对事情的态度。根据语境,“直面”更准确一些,“面对”缺少语言力度。“前提”是指存在的必要条件有了前提才能办好事情。“原因”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根据下文语境这里强调必要的条件,应用“前提”。“洞若观火”,比喻对事情观察得十分清楚透彻。“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家看样。“洞芢观火”偏重在观察彻底。“了如指掌”偏重在了解清楚,这里根据语境可知,应是侧重了解清楚,应用“了如指掌”。“大将风度”,形容大将的风范和气度,形容沉着、冷静的风度。“大家风范”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是强调成就大家的气派,应用“大家风范”。故选C。‎ - 25 -‎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正确,原句“奠定了党史学科”成分残缺,“奠定”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最后加上“的理论基础”;B、C两项,“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顺序颠倒,应先研究写著作、出教材,再以教材培养栋梁,故应“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在前,“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在后,C、D两项“为”是表目的,而郑德荣从教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故“为党史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不当。故选A。‎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根据上文的“漫漫时间长河”可知,此处应是说生命的短暂,所以“生命不过一瞬”应放在前面,故排除A、D两项;B项,“生命……一瞬,作品和学问……永恒”句式一致,比C项中“生命……一瞬,永恒的是……作品和学问”更恰当。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如今熬夜现象极其普遍,虽然各种关于熬夜伤身体的科普随处可见,____①,他们认为熬夜后白天补一觉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是与体内昼夜节律的自然运行密切相关的。无论熬夜还是熬夜后再补觉,都打乱了人体正常的昼夜节律,___②,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所以说,_____③,大量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多轮班工作群体(如护士、安保人员等)虽然在夜班后可以得到补休,但他们依然是心脑血管和代谢疾病的高发群体。‎ - 25 -‎ ‎【答案】 (1). ①但许多人对熬夜的危害不以为意 (2). ②造成体内免疫系统发生紊乱 (3). ③补觉绝非熬夜后的救命稻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第一空,根据横线前“虽然各种关于熬夜伤身体的科普随处可见”,以及横线后“他们认为熬夜后白天补一觉就万事大吉了”,可知此处应填写“不熬夜不在意”“没有认识到熬夜的危害”之类的句子。第二空,根据横线前“打乱了人体正常的昼夜节律”和横线后“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可知此处应该填写二者之间的衔接的内容,比如“造成免疫系统紊乱”之类的句子。第三空,根据横线前“所以说”可知这是总结性的句子,根据横线后“虽然在夜班后可以得到补休,但他们依然是心脑血管和代谢疾病的高发群体”,可知此处应填写“补觉不能减轻熬夜的危害”之类的句子。‎ ‎【点睛】补句的命题规律:‎ ‎(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 ‎(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2.请对下面一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 25 -‎ 在过去10年中,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交流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带来了某种可能——让不会读写的人也能够从数字革命中获益。这个技术会让互联网使用的人数至少翻一番,整个经济的效益就可以增加3倍,从而带动全球GDP提高4到10倍,达到千万亿级别。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全球GDP的增长,现在是100万亿美元,接下来20年内可能会是其10倍,而这将带给世界实实在在的财富。因为因特网带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海量的数据,现在慢慢地收集加以利用就可以造福社会。比如你可以根据天气,或者你睡眠的深度来决定你的手机要不要叫醒你等等,我们希望这些应用可以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答案】人工智能技术得极大的进步,能够带给世界实实在在的财富。利用其和大数据可以造福社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题,属于压缩语段能力。平时我们在写文章时,一般都有字数限制。有时自己写的东西远远超出规定字数,那就必须对语段进行压缩,才能符合要求。压缩语段主要需要我们三个方面的能力:理解材料、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首先分层并概括层意,本文段可以划分为三层,以句号为标记。‎ 文段第一句中可以提取叙述对象:人工智能。整合归纳为人工智能取得极大进步,并造福人类;‎ 文段第二、三句比较简单,可以归纳为:人工智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文段最后一层,最后表达归纳时去掉举例子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可以造福社会。‎ 学生自行总结即可,注意不要超过50个字。‎ ‎23.下面是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统计图表,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将大学生创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图1 创业应具备的条件 - 25 -‎ 图2 影响创业成败的因素 ‎【答案】示例:大学生创业要获得成功,客观上应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主观上须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能建立优秀的创业团队和广泛的人脉。‎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图表转换能力。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审清题,看清题干的要求,审读表头和表格各项比较的角度和数据,然后有方向、有重点地归纳概括。本题要求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将大学生创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写成一段话。材料是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统计图表,图一是创业应具备的条件:资金支持,广泛的人脉,创业团队,良好的市场形势,有办公场所和其他条件;图二是影响创业成败的因素,有三个方面:资金条件,市场环境和个自身能力。可将两图中共同的要素提取出来,然后加以补充,图二概括性较强,因此可以抓住图二中的三个关键词分析,然后结合图一加以补充团队和人脉问题。可以总结为:大学生创业要获得成功,客观上应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主观上须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能建立优秀的创业团队和广泛的人脉。‎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是令人困惑的。‎ 你不再是孩子,但也尚未成年。你要面对成熟却又陌生的身体。你想要独立,却又不得不依附于父母和家庭。你开始想要参与社会,却又对社会一无所知。‎ 你的人生,貌似有无限的可能性,却又处处受限。一些你认为无比重要的事情,事关自由与尊严,在大人眼中却只是矫情和好笑。你想要星辰大海,每天却只能面对无尽题海。‎ 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爱谁?为什么我在这里?我是谁?这些问题通常都得不到解答,而等你稍微想清楚了一些,青春已然不在。‎ - 25 -‎ 作为新时代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身处价值多元、网络发达的社会,你有类似的“困惑”吗?你是如何理解“青春”的?你将如何从青春的“泥淖”中突围而出?请结合上述材料与你的同学分享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青春不殆 少年有为 青春,生命赞歌中的一曲小调,唱响着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勇敢。是一万星辰掬左手,三千清诗唱不休的少年游;更是“也有白月牵衣袖,也有春秋抚眉头”的成长历程。我们的青春,不是一场“你敢我闯”的豪赌,它更像是人生路的一场序幕,亟待我们去付出。‎ 我想,青春需我们的拼搏,需要我们的正直更需要我们的肯定。‎ 青春太易逝,年轻需早为,莫待明朝长悲泪,大文豪雨果曾言:“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字里行间,无不告诫我们,时不我待,年轻早为。因为早为,比尔盖茨才创造微软帝国;因为早为,俞敏洪的新东方才在教育行业领跑;因为早为,马云的阿里巴巴才能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一大巨头。这些伟人用自己的青春拼搏,用自己的价值恪守,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我们为何非要等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才去感慨,青春时代的虚度与无为;为何要说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才大悲青春易逝?我们的青春该从现在去拼搏去投入99%的努力。‎ 青春非孤勇,不去做违背自己年龄的事,不挑衅他人,也成就自己,哪有什么年少轻狂?不过全是年龄的事,不挑剔他人,也成就自己。哪有什么年少轻狂?不过全是百炼成钢。玖月晞总是用她那细腻的文字来揭露社会的恶意,让人深感悲哀与无力,近日颇受争议的“少年的你”便来自于她的小说,而“校园暴力”、“未成年人犯法”等标题也再次进入我们的视线,令我们深思。无论是玖月晞,和她的《少年的你》还是13岁便杀人的男孩,他们都在告诉我们,青春不是你义无反顾地展现自己的舞台,不是去结交社会的丑陋,更不是知法犯法,去做出违背青春含义的事情,“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别将你的孤勇奉为青春,别将你的特立独行奉为美丽,这不合时宜。‎ 青春要肯定,它需要我们的坚强与执着,要我们含着泪奔跑,要我们在大雨中也能放声歌唱,要我们去战胜它,征服它的桀骜,歌颂自我的勇敢。稽康受挫,而他挺起脊梁,不卑不亢,创作《广陵散》为后人佳赞;而阮籍再如何狂欢,受挫后的他也只有一再消沉,他没有战胜的勇气与执着,岂效穷途之哭?当你身处青春困窘与茫然时,为何不一再肯定自己的价值与意义。‎ 筑铁骨,扬正气,青春要我们的拼搏,正直与肯定。年轻的时光很好,可青春而早为更好,青春不殆,青春有我。‎ ‎【解析】‎ - 25 -‎ ‎【详解】本次作文是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仔细审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审清本题的限制性,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如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要有力,要有层次性,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论证方法不能单一。如写记叙文,则要写清人和事,注重细节描写,以情动人。‎ 审题:‎ 本次作文提供的材料是有关青春的困惑,青春期的学生会有多种困惑,关于身体,关于独立,关于社会,关于梦想和人生等,但等你明白时,青春已不在了,又表明青春的短暂。青春是美好的,可贵的。可以写自己青春的困惑,写自己对青春的理解,以及自己如何面对青春的,什么态度,怎么做的。可以赞美青春,可以强调青春时要努力学习,可以强调要锻炼自己的独立性,也可以表达青春要有梦想等。‎ 参考立意:青春是美,要尽情绽放;珍惜青春,发奋学习;青春当自强;脚踏实地,青春无悔;筑梦青春等。‎ 行文思路:‎ 假如以青春要努力奋斗为立意,则可以这样行文:开头可以用抒情的排比句来赞美青春,顺势提出,青春需要拼搏,需奋斗。然后分析原因,青春太短暂,要好好珍惜,为将来早作准备。可以举例论证。接着分析如何去做,不要年少轻狂,不要挑衅他人,要努力成就自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再强调面对青春的态度,要执着坚强,努力奔跑。最后总结全文,青春要拼搏,拼搏要趁早。‎ 素材积累:‎ ‎1.青春,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坚强。‎ ‎2.年轻的心中要有梦想,才能看到远方,心中有路,才能走得踏实。‎ ‎3.因为青春,我们潇洒。青春的我们,每天早晨起来,可以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可以看到灿烂的朝霞,可以永远有一个新的太阳;青春的我们,在久阳西下时踏上“山地”飞驰于三环路上,尽情地让风抚乱发丝的我们不在意别人的目光,踏着马路引航高歌。我们在广阔无限的田地中自由翱翔。‎ - 25 -‎ ‎4.友谊,充满着淡淡的芬芳,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与朋友从相遇到相近,从相近到相知,如春天的花儿从含苞欲放到完全盛开,朋友之间,相遇再到相知也有如此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友谊的芬芳,友谊的不断加深也如春天破土而出的小苗在茁壮成长,友谊,使青春的生活有了多姿的一角。‎ ‎5.青春是什么?是苦涩的未熟的果,还是清澈的水,是幸福的泪,还是苦恼的包袱?曾经的总是这样疑问青春的感觉。直到上了中学,真正的自己体验到了青春,才知道它的真正的味道。‎ ‎6.青春是什么难道是携子之手,浪漫而温馨地漫步于桃红柳绿之中吗难道是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跳千奇百怪的街舞吗难道是无休止地泡吧,疯狂地蹦迪吗有些人一直在成长的十字路口徘徊。但是,我要问:难道青春仅仅就只剩下这些了吗青春可以是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青春还可以是面对峰回路转,霹雳斩棘,举步探索的毅力。‎ ‎7.用我们的眼睛审视青春,用我们的智慧评判青春,用我们的思考矫正偏离了轨道的青春,用我们的成熟书写青春的灿烂,这是青春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们以青春的名义表达我们的思考,书写我们的烦恼,我的青春我作主!‎ ‎8.追求,我们不要后悔,不要“老大徒伤悲”,因为,我们抓紧分分秒秒,为了目标而奋进。青春,我们以夸父般的毅力,追求我们的梦,一朝又一朝,无怨无悔。‎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 - 25 -‎ 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 ‎ - 25 -‎ ‎ ‎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