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0 KB
  • 2021-06-09 发布

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总分为120分。试卷共6页、16道题。‎ 第 I卷 阅读题(5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 就读者方面而言,“兴”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 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 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B. 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 文章论述“兴”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D. 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 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 C. 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D. 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范围扩大。本文所论述的是“诗”的兴,不是关于作者的“兴”。结合文本内容“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分析可知,读者对于作者的感动应是从作品中来的,不是源于作者本身的。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对比论证”错。结合文本内容“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等内容分析可知,东西方文学理论是并列关系,没有形成对比。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越背离……越能体现……”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分析可知,“对作品的理解越……感悟能力”错误。B项,“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中“都”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分析可知,第二、第三层次的读者也能够做到的这一点。D项,“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分析可知,孔子说的“诗可以兴”,是说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他的含意,而不是感动的读者人数众多。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已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4.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鲍勃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 B. 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 C. 高个子男子担心鲍勃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D. 鲍勃读便条时微微颤抖,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5. 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6. 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为下文做铺垫;第二次,除了渲染气氛,转换情节的需要外,主要是烘托吉米失望的心理。 ‎ ‎6. (1)他乐观开朗,心直口快,如与警察之间的交谈。‎ ‎(2)但是他重视友情,信守诺言;冒着危险前来约会,这是他性格中积极的一面。‎ ‎(3)企图逃避法律。鲍勃独自在西部打拼,未获成功,走上犯罪的道路,然而他东躲西藏,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这是他性格中自然属性的阴暗一面。‎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错误,该项兼对小说情节和人物语言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文中来看,鲍勃见走过来的警察并没有逮捕他的意思,心情就放松了。他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与陌生人(警察)在一起的尴尬,也表现了他心直口快的性格特点,并不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从题干的要求来看,本题问的是“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然后要到文中找到这两处描写,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作用。从文中来看,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第一次出现在开头一段,烘托了环境的幽冷、夜晚的凄清,成为情节展开的标记;第二次出现在鲍勃和吉米一番对话之后,渲染了一种沉寂尴尬的气氛,也成为情节转换的标志。这两处景物描写,以完全相同的文字,构成了一个平行的叙述,两相映照,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如同影视作品中的背景音乐一样,对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暗示或标识作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这篇微型小说共有三个人物,鲍勃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他一直是作者正面描写的对象,而且贯穿全篇。对于鲍勃性格的把握,主要应该从他的行为和语言两个方面来考虑。从行为上看,他没有忘记二十年前与朋友的一个约定,如期赴约,不肯轻易离去,表明他重视友情,信守诺言,这是他性格阳光的一面;但他又负罪在逃,不肯接受法律的审判,这又是他性格中阴暗的一面。只有认识到鲍勃性格中这种双面性,才能全面把握他的性格。小说人物的语言是人物性格最直接的表现,也最能生动地体现人物形象。在这篇小说中,鲍勃说的话最多。他主动和“警察”攀谈,可谓心直口快;他认为朋友吉米的“光景”肯定不如他好,可谓乐观开朗;他告诉“值勤的警察”“没有出什么事”,以及说多年来“不得不东奔西跑”,也可以看出他逃避法律的心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与人物的行为、语言是表里相映的。行为、语言是性格的外化,性格是行为、语言的依凭。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全面、深入地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文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三、古诗文阅读(共30分) ‎ ‎(一)文言文阅读(共22分)‎ 阅读下面我以为,完成下面小题。‎ 赵简子,名鞅,为赵氏孤儿赵武之孙。晋定公时,赵简子为执政大夫。‎ 王孙圉,楚国大夫,为人机敏,善言辩,每出使诸侯,不辱使命。‎ 楚晋常有行李之往来。十九年,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见,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①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 王孙圉对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②。能作训辞③,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④倚相,能道训典而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⑤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⑥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⑦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节选自《国语》,有删改)‎ ‎【注】①白珩(héng):楚国著名的佩玉。 ②观射(yì)父:楚国大夫。③训辞:教导之言,这里指外交辞令。④左史: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⑤上下:指天地。⑥薮:大泽。⑦宪:表明。‎ ‎7.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孙圉聘于晋 聘:访问、出使 B. 所以共币帛 币:财物 C. 以戒不虞者也 虞:欺骗 D. 龟足以宪臧否 臧:善,好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吾其还也 ②其为宝也,几何矣 B.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②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 C.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若诸侯之好币具 D.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②而导之以训辞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李”一词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使用,文中的“行李”指使者;现通常指人们出行时所带的衣物等生活日用品。‎ B. 王孙圉认为观射父是楚国之宝,因为观射父能发表上乘的外交辞令,以使者的身份在诸侯间周旋,不会使对方的君主难堪。‎ C. 赵简子把玉弄得叮当作响来接见王孙圉,王孙圉不卑不亢地说,楚国真正的宝贝不是白珩,而是人才和物产。‎ D. 王孙圉提出了六宝之说,详细地阐释了六宝的作用,生动有力地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委婉地批评了赵简子 ‎10.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 ‎(2)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 ‎【答案】7. C 8. C 9. B ‎ ‎10. (1)龟甲、珍珠、兽角、象牙、虎豹皮、犀牛皮、鸟羽、牦牛尾等物产,用来提供军用物资,以防备意外事件的发生。也用来作为礼物,供招待和馈赠诸侯之用。‎ ‎(2)我们有对付意外事件的准备,而皇天神灵又加以保佑,我们国君恐怕能够凭这些不得罪诸侯(直译:不在诸侯那里获罪),国家和百姓也得到保全了。‎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虞”,结合“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分析,龟甲、珍珠、兽角、象牙、虎豹皮、犀牛皮、鸟羽、牦牛尾等物产,用来提供军用物资,以防备意外事件的发生。“欺骗”错误,应该译为意料、猜想、猜度。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语气助词,表示商量、祈使、反问、肯定等语气,在这里表示商量,可翻译成“还是”;代词,它。‎ B项,介词,在;介词,对。‎ C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介词,用;介词,把 故选C。‎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不会使对方的君主难堪”错,原文中的“口实”应为“话柄、借口”之意,正确意思是“不会使人家拿自己的国君当作话柄”。故选B。‎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齿”,象牙;“革”,犀牛皮;“以”,介词,用;“赋”,兵赋,向居民征集的兵甲车马等;“以”,介词,表目的,来;“戒”,防备;“虞”,意料、猜想;“所以”,用来……的;“宾享”,招待和馈赠。(2)“之”,助词,的;“备”,防备;“而”,连词,表递进;“相”,辅助;“可以”,能够凭借;“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状语后置句);“国民”,国家和百姓;“保”,保全;“焉”,助词,不译。‎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赵简子,名字叫鞅,是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晋定公时,赵简子做了晋国的执政大夫。‎ 王孙圉,是楚国大夫,为人机警敏锐,善长言辞,长于辩论。每次出使诸侯,都能不辱使命。‎ 楚国跟晋国常有使者往来。十九年,王孙圉到晋国访问,晋国国君定公设宴招待他,晋国执政赵简子作陪,故意弄响身上的佩玉,向王孙圉问道:“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回答说:“是的。”赵简子说:“它被你们当作宝贝,有多久了?”‎ 王孙圉说:“没将它当作宝贝。楚国所当成宝贝的,叫作观射父。他能发表上乘的外交辞令,以使者的身份在诸侯间周旋,能使人家无法拿我们国君当作话柄。还有左史名叫倚相,能够讲述先王的典籍并理顺各项事务,在早晚(或随时)向国君提供古人善恶成败的经验教训,使国君不忘先王的基业。又能取悦于天上地下的鬼神,顺应它们的所好所恶,使神灵对楚国没有怨恨。还有大泽叫做云连徒洲,金属、木材、竹材、箭杆都在那里生产,还有龟甲、珍珠、兽角、象牙、虎豹皮、犀牛皮、鸟羽、牦牛尾等物产,用来提供军用物资,以防备意外事件的发生。也用来作为礼物,供招待和馈赠诸侯之用。如果诸侯喜爱我们的礼品,并且用好的辞令对他们加以劝说,我们有对付意外事件的准备,而皇天神灵又加以保佑,我们国君恐怕能够凭这些不得罪诸侯(直译:不在诸侯那里获罪),国家和百姓也得到保全了。这才是楚国的宝贝。至于白珩,这只是先王的玩物,哪称得上是宝贝呢?” ‎ ‎“我听说,国家的宝贝只有六件:明白事理能讨论处理各种事务,能辅助治理国家,就将他当作宝贝;祭祀用的玉器足够保佑五谷生长,使国家没有水旱灾害,就将它当作宝贝;占卜用的龟壳如能判定吉凶(或善恶),就将它当作宝贝;珍珠如能抵御火灾,就将它当作宝贝;金属如能防御兵乱,就将它当作宝贝;山林湖泊可以供给财物、用度,就将它当作宝贝。国家有六宝就足够了,至于那鸣响的佩玉,楚国虽然是偏远的蛮夷之地,却不会把它当做宝贝的。”‎ ‎(二)名句名篇默写(共8分)‎ ‎11.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今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4)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7)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 ‎【答案】 (1). 怅寥廓 (2). 战地黄花分外香 (3). 五岭逶迤腾细浪 (4). 东临碣石有遗篇 (5). 走尽这雨巷 (6). 那榆阴下的一潭 (7). 风萧萧兮易水寒 (8).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寥”“腾”“碣”“阴”“萧”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Ⅱ卷 表达题(共6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我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工作中就要瞻前顾后,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B. 未来一段时间,本市的气温将会持续走低,昨天一大早,降温明显,出门的市民浑身不寒而栗,从路边飘下的落叶感受到秋天渐行渐远。‎ C. 对各类兴趣班,家长一定要有选择,适度給孩子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去学习,才会有意义,把所有的东西强加给孩子,无疑是揠苗助长。‎ D. 老爷爷喜欢葫芦艺术,家中到处都挂着葫芦。上面刻着梅兰竹菊、喜鹊闹梅等精美图案,栩栩如生,老人家爱不释手,常拿出来把玩。‎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语句主要讲工作中需要考虑周密等,使用正确。‎ B项,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结合“降温明显”分析,语境主要讲人们觉得天气寒冷,打哆嗦等,此处望文生义。‎ C项,揠苗助长:比喻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求其速成,反而坏事。结合“强加给孩子”分析,使用正确。‎ D项,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结合“精美图案”分析可知,主要讲图案逼真等,使用正确。‎ 故选B。‎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无论是书法,还是诗歌,都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因素,书法不是简单地写字,作诗也不是随便地堆砌词语。‎ B. 慰安妇是战争的受害者,也是中国人心头的一道伤口,应当坚决制止对她们进行戏谑和消费的事件不再发生。‎ C. 云南出台《全省审计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全省审计机关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本单位使用、占有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 D. 食药监总局28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意见》,表示要对保健食品进行严格监管,明确保健食品基本定位,严格保健食品原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B项,不合逻辑,可以将“不再发生”改为“再次发生”。‎ C项,语序不当,“使用、占有”逻辑顺序颠倒,应为“占有、使用”。‎ D项,成分残缺,“严格保健食品原料”可改为“严格保健食品原料管理”。‎ 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4.下列诗句都写到了梅花,其中没有用比喻的一项是(    )‎ A.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B.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C.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D.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理解诗句内容,然后判断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A项,切肤的轻寒刺面的风,梅花如飘雪,杏花正红。把“梅花”比作“雪”。‎ B项,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把“梅花”比作“白雪”。‎ C项,上天都憎恨梅花,开得太多太盛,用大雪封盖梅的枝头。没有使用比喻修辞。‎ D项,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把“梅花”比作“白雪”。‎ 故选C。‎ 五、写作(50分)‎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不小心摔碎一把小茶壶。这把小茶壶跟随她多年,是她的一件心爱之物。所以,壶碎令她心痛。但是,新凤霞马上安慰自己:“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得马上赔自个儿一把壶!”于是,新凤霞不再责怪自己,扔掉碎壶,迅速上街,买了一把更加漂亮的小茶壶赔给自个儿。新凤霞把新壶摆在原处,禁不住露出舒心的微笑。这件小事体现出的是一种“与自己讲和”的智慧。 ‎ 但巴金又说:“那些总是与自己的现实处境讲和的人,他的灵魂也不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新凤霞懂得“与自己讲和”的智慧,巴金说:“那些总是与自己的现实处境讲和的人,他的灵魂也不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则要说,拥有与自己讲和的智慧,而又不随便与自己讲和,两者兼而有之,不失为一种大智慧。‎ 鸿鹄一心展翅腾飞,在脑海深处猛虎的咆哮怒吼之下风雨兼程,直击山之巅、海之角;父子桌前相守,一时蔷薇香溢,宁静安然,生活于细碎之处尽现美丽清新。‎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两者兼二为一,何乐而不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如他,也依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忆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故乡”!‎ 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雨果曾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而林徽因却叹道: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不因为一心追梦而忘却了眼下幸福的珍贵,又不因适意的享受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巨龙与心篱同样寄居在心中,彼此安然无恙,共同挑起我们真正向往的生活。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绝非矛盾,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何非要拆散彼此,而不坦然接纳呢!‎ 享受生活之美,乐在砺炼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一生风华绝代,誉响全球,然而她临死前却自责与悔恨于对子女的疏忽。陆游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时刻吟唱“此身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却痛苦萦心,无法自释;孟夫子虽能“红颜弃轩冕,白首入松云”,却也叹恨于一生碌碌无为,遗憾终老。此乃为何?他们无法做到像苏子般收放自如,不是猛虎的啸叫占满了耳际而不闻花香,即是沉溺于蔷薇的爱抚而难以自拔。我们需时刻在心中摆放天平,保持最真实幸福的自我,即使猛虎因伤痕累累痛苦匍匐也能愈之以花香,即使蔷薇迷醉麻木本心也能怒号以警醒。‎ 猛虎与蔷薇,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无论是搏击长空的巨鸟还是乐在平静的父子,都一样幸福美好,真实可贵。‎ 我愿乐享有两者,充实真正的生活。‎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对立统一的二元关系型材料。考生首先要考虑材料所针对的主要对象,即生活处境,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可具体为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等。然后考虑二元关系的两个组成部分,然后是自己的两种态度:“和自己讲和”和“与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讲和”然后得出自己的立意:从新凤霞的做法出发,可以立意为面对人生的困境,要改变自己的心境,即善于随遇而安,自我调节。要面对现实理性处理;从巴金的话出发,可以立意为面对人生的困境,要勇敢与之斗争,不屈服,命运才会掌握在自己手中。做好是二者的结合,小事可以放下,大是大非绝不屈从。‎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