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1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①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②蔡氏昆仲,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第一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B.首联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之情。“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东风代指春天。
C.颔联极写所见之美,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颈联写“山牵别恨”“水带离声”,极言别去之难,直接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D.“淡烟乔木隔绵州”一句,点明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答案 C
解析 “直接”错,应为委婉含蓄。
2.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写游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诗歌开头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诗人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了诗人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诗人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第二组
1.颔联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道,《唐宋诗举要》云:“三、四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是谓神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拟人,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连自然之景都尚且有不舍之情,更何况是人呢,诗人借此强调出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正话反说亦可)
2.赏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2)以景作结,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情思,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庭芳
苏 轼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洛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攕攕[注]。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注 攕:同“掺”。手纤细的样子。
第一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三十三年”既点明了与故人分别时间之久,也饱含了对各自生涯的无限感慨。
B.词中“烟浪”“云帆”两个意象,表达了词人对理想终有一天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
C.“莫上孤峰尽处”既是词人对自己的告诫,也是对旧友的殷殷寄语,表达委婉含蓄。
D.词的上片因事起情,下片缘景抒情,全词叙事、写景、抒情熔于一炉,写作技法高超。
答案 B
解析 “烟浪”“云帆”的意象其实是暗喻自己三十三年人生的波折。
2.请赏析词的最后三句“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情感表达上:借故人相问,引发思乡之情,构思巧妙。②手法运用上:借故乡的松杉这一意象,化抽象的思乡之情为具象,形象地表达了人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③结构安排上:以对故土的思念作结,是对开篇他乡遇故知的呼应。
第二组
1.上片写出了苏轼怎样的人生境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多年漂泊,仕途失意,年华老去。
2.请赏析词中“巉巉”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写南山高大突起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苏轼傲岸不屈的精神;暗示出从舟中到山中的游踪变化,与上片结句的情境构成逆转,为下文写景抒情做了铺垫。
3.下片抒发了词人的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命运的豁达乐观,与老友的相知相得,对故乡的牵挂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