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作一体看待的。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 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妒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同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被冤枉的故事,所以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们的坚毅反抗精神。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希腊古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在拥有高贵血统和高尚灵魂的贵族男女身上,才有可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而低贱的平民是没有资格成为悲剧主角的,他们的故事只能被写入喜剧供人嘲弄。
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一致。关汉卿的人物之所以最后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因为社会势力和当权者的残暴,和异族对汉民族的残害。所以,他会安排一系列代表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如抢劫、霸占、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等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可见,他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莎士比亚则相反。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
1. 下列对“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一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传统。
B. 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C. 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与中国戏曲中不同角色用不同脸谱作标志的方法有关。
D. 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有其深刻的中国戏曲角色脸谱处理的背景原因。
2.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对造成戏剧人物命运原因的认识有所不同。下面与之有关的解说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 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人物悲剧的客观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表现人物悲剧的主观性。
B. 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社会原因所致,而莎士比亚剧中人物陷入悲剧则是自身原因所致。
C. 关汉卿戏剧往往安排一系列来自于社会环境方面的病态恶行造成主人公悲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没有此类刻意的安排。
D. 关汉卿的戏剧反映了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而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故具有宿命论色彩。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部悲剧虽然中心人物分别是一对情侣,但仍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法。
B. 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因此他的戏剧中所描绘的人物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C.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悲剧,既是社会对底层百姓压迫欺凌所致,也是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所致。
D. 无论是戏剧人物设置还是戏剧人物描绘,无论是剧中主人公身份还是造成人物命运原因的揭示,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各不相同,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文句的字面含意和深层含意,还应适当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是说:人物的脸谱化与戏曲角色脸谱处理相关,前者是后者引起的结果,所以能体现戏曲角色脸谱处理。但没有更多文字证明B项中的“充分体现”,B项无中生有。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是否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强加因果、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根据第三段“莎士比亚则相反。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可知,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悲剧源于客观原因和人物命运摆布两个不同原因,而没说因为“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故“具有宿命论色彩”。D项强加“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与“具有宿命论色彩”之间的因果关系。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的说法错,原文中说“这是因为他既受到所处时代的局限……”可见莎士比亚没有突破时代限制。
C项,据原文,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所以“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并不是造成主人公窦娥的悲剧的原因。
D项,据第一段“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可知,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戏剧人物设置上采用了相同的手法。故D项“都各不相同”说法与文意不符。
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范围词、程度词、时间词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知心话
①(秋夜,月圆。农家小院,气爽风柔。菊花丛里,虫叫唧唧。吴县长与父亲酒足饭饱后在聊天儿。)
吴县长:爸,我已经四五年没回家了,您老人家身体好吗?
吴 父:(朗声地)嗨,硬朗着呢!
吴县长:嗯,这我就放心了。爸,这几年田里庄稼长得好吗?村里有啥变化啊?
吴 父:(声音提高八度)庄稼呀,好!玉米、麦子,好香!(沉醉)村里啊,建了文化广场……(兴奋至此,扯开喉咙唱起戏曲)
吴县长:(急忙止住父亲)爸,好啦好啦,您老人家唱得好,唱得妙!爸——
吴 父:(打住,一愣)啊?啥事呀?……
吴县长:爸,我好不容易才回来一趟,很快又要走了。今晚,天色很好,(抬头)月亮很亮,月亮很圆。
吴 父:(疑惑)那又怎样?
吴县长:爸,咱父子俩说说知心话吧,咋想就咋说,不搞虚假!假话,我一听就腻!
吴 父:(激动带生气)你说什么?你连你老爸也不相信了?我多会儿和你说过假话?我这一辈子和谁说过假话?别耍心眼儿,说假话那是你们的事!
吴县长:爸,你看你,一说话就上火——我这不是回来看你嘛,官还不打送礼的呢!
吴 父:(笑)我就是这倔脾气,你别和爸一样儿,有什么尽管说,啊!
吴县长:爸,你什么时候心里最舒坦最惬意?
吴 父:(搔头)“舒坦”当怎么讲我知道,但这……“惬意”是咋回事儿?
吴县长:惬意……惬意就是满意、称心、得意……
(吴父抬头看天,侧耳听菊丛中的虫叫,用力嗅香气,沉醉其中,半天不吭声。)
吴县长:爸,没有吗?
吴 父:(猛地一惊,神游回来)有,想起来了!那就是,听着庄稼拔节的声音,我心里舒坦极了!
吴县长:(皱眉头)爸,你这是官话、套话,是迎接上级检查的话!哪个农民不喜欢庄稼拔节?你这话没个性!
吴 父:(诧异。愣了一愣。叹息。)这就奇怪了,我整天跟泥土打交道,连个村民小组长都不是,哪来的官话?那我问问你,你什么时候最舒坦最惬意?
吴县长:(笑)爸,我不和你打官腔,说心里话,下属给我汇报工作时,我最舒坦惬意!
吴 父:(困惑地看着儿子)那有什么听头儿?一群人这个说了那个又说,想听也得听,不想听也得听,乱糟糟的,麻烦死了,你还舒服惬意?
吴县长:(大笑)爸,这你就不懂了。他们啊,给我汇报工作时,从不说我不想听的话,都是顺耳的;若是有人不识趣,我就会……(作皱眉状,咳嗽,抬腕子看表等)这时,他们就会立刻把话打住了……
吴 父:你办法倒挺多的!灵验吗?
吴县长:(洋洋自得)特别灵验!我稍有不满的举动,他们就改变话题,那时最舒坦最惬意!爸,你是没有体验的,那才叫……嗯,打个比方吧,那才叫我是太阳,他们都是向日葵!
②(秋夜凉风袭过,吴父一激灵,晃了下身子,打了个沉闷的喷嚏。吴母提着热茶从屋里走出来,续上热茶,替吴父穿上厚褂子。)
吴县长:爸,妈对你真好——咱俩再谈另一个话题,你什么时候心里最慌张最着急?
吴 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这还用问?老天爷刮风下暴雨的时候!
吴县长:(皱眉)你这又是官话、套话,是迎接上级检查的话!暴风雨这样的自然灾害,哪个农民不慌张不着急?哭爹喊娘的都有!爸,你老人家也会逢场作戏了,说官话,没个性!
吴 父:(暴躁,声音变硬)你说!那你什么时候心里最慌张最着急?啊?
吴县长:爸,我和你说的还是知心话。说心里话,给领导汇报工作时,我心里最慌张最着急!
吴 父:啥?
吴县长:我不知领导想听什么,不想听什么;喜欢听什么,不喜欢听什么。我费尽心思察言观色,琢磨领导的言谈举止!稍有不慎,后悔莫及……
③(吴父不做声,用力磕他的鞋底,声音啪,啪啪,啪啪啪……)
吴县长:爸,你怎么了?你发脾气啦?
吴 父:(闷声)不怎么。这回我明白了!说知心话,我最慌张最着急的是——
吴县长:(急切)是什么?
吴 父:(狠狠地)有你在我跟前的时候!
吴县长:(愣住)你这话什么意思?
吴 父:(气冲冲)什么意思?!你小子,小肚鸡肠,疑神疑鬼,真不知你以后会是什么样子!(起身,用力拍拍屁股,往屋里走去)
吴县长:(激动,急切地喊)同志,你站住!我还没说散会,你怎么敢走?回来!……
4. “咱父子俩说说知心话吧,咋想就咋说,不搞虚假!假话,我一听就腻!”这句台词有什么深刻的用意?请简要回答。
5. 本文为什么以“知心话”为题?请简要阐述。
6. 文本中划线的语句在戏剧要素中称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它们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4. ①这句台词说明了吴县长深知官场不说真话的虚假现实,的确对搞虚假的现象有厌恶之感;②说明吴县长在官场的虚假现实中饱受浸染,受影响颇深,怀疑一切,连自己的父亲都不相信。
5. (1)“知心话”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对话都是围绕“知心话”展开的,本文的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都与之紧密相连。(2)“知心话”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本文的主题就是通过父子两人的“知心话”来表现的,“知心话”突出并升华了本文的主旨。
6. 舞台说明①第一处,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人物,设置情境,增强舞台气氛;②第二处,渲染气氛,突出吴父心灰意冷的心理感受,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第三处,表达吴父心中的不满和愤怒,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台词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解答时需从台词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两个角度思考。本题台词“咱父子俩说说知心话吧,咋想就咋说,不搞虚假!假话,我一听就腻!”这句台词是吴县长对他的父亲说的,“你说什么?你连你老爸也不相信了?我多会儿和你说过假话?我这一辈子和谁说过假话?别耍心眼儿,说假话那是你们的事”,可知直接点出了不要搞虚假,这句台词说明了吴县长深知官场不说真话的虚假现实,的确对搞虚假的现象有厌恶之感;吴县长问父亲,“爸,你什么时候心里最舒坦最惬意”,他父亲回答,“有,想起来了!那就是,听着庄稼拔节的声音,我心里舒坦极了”,吴县长认为他父亲说的的假话,“爸,你这是官话、套话,是迎接上级检查的话!哪个农民不喜欢庄稼拔节?你这话没个性!”因此应该从“虚假”这里突破,研究吴县长的心理,吴县长和父亲的这番对话说明吴县长在官场的虚假现实中饱受浸染,受影响颇深,怀疑一切,连自己的父亲都不相信。
【5题详解】
此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文章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概括起来有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效果五个方面。本题可据此回答。“爸,咱父子俩说说知心话吧,咋想就咋说,不搞虚假!假话,我一听就腻”“爸,我不和你打官腔,说心里话,下属给我汇报工作时,我最舒坦惬意”“爸,我和你说的还是知心话。说心里话,给领导汇报工作时,我心里最慌张最着急”。可知“知心话”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对话都是围绕“知心话”展开的,本文的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都与之紧密相连。“爸,你这是官话、套话,是迎接上级检查的话!哪个农民不喜欢庄稼拔节?你这话没个性”“爸,这你就不懂了。他们啊,给我汇报工作时,从不说我不想听的话,都是顺耳的;若是有人不识趣,我就会……(作皱眉状,咳嗽,抬腕子看表等)这时,他们就会立刻把话打住了……”“我不知领导想听什么,不想听什么;喜欢听什么,不喜欢听什么。我费尽心思察言观色,琢磨领导的言谈举止!稍有不慎,后悔莫及……”,可知“知心话”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本文的主题就是通过父子两人的“知心话”来表现的,“知心话”突出并升华了本文的主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舞台说明的作用的能力。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形式。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扩号或圆括号)括起来。三处舞台说明,各有用意。第一处,说的是舞台的布置,第二至三处都与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有关。因此,解答此题,必须结合故事情节和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答案。“秋夜,月圆。农家小院,气爽风柔。菊花丛里,虫叫唧唧。吴县长与父亲酒足饭饱后在聊天儿”,可知第一处舞台说明,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人物,设置情境,增强舞台气氛;“秋夜凉风袭过,吴父一激灵,晃了下身子,打了个沉闷的喷嚏。吴母提着热茶从屋里走出来,续上热茶,替吴父穿上厚褂子”,可知第二处舞台说明,渲染气氛,突出吴父心灰意冷的心理感受,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吴父不做声,用力磕他的鞋底,声音啪,啪啪,啪啪啪……”,可知第三处舞台说明,表达吴父心中的不满和愤怒,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
【点睛】舞台说明:人物说明。一般指戏剧文学剧本的“人物表”。它主要是介绍登场人物的年龄、职务和人物间的关系,简明扼要地介绍剧中人的概况。舞台场面说明。包括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设计;灯光效果、道具运用;人物的上场、下场以及幕的启闭等动作。人物语言说明。这是通过对人物在道白、演唱过程中的动作、情态的说明,来刻划人物性格、推进剧情发展的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段。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动作表演的依据。舞台说明是戏剧文学剧本的附件,但又是必不可少的。要求用极其简炼、明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为交代环境、刻画人物和推进剧情服务。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填然鼓之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弃甲曳兵而走
8.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9. 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类似的谦称还有“孤”、“不谷”。
B. 庠序,古代地方上的学校,商代的叫“庠”,周代叫“序”。后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C. 孝悌,亦作“孝弟”,是古代重要道德规范。“孝”是孝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D. 君子,先秦时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对举。后泛指才德出众的人。
10. 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B. “不可……也”的句式,给人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
D. 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合理措施和正确态度。
11. 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答案】7. D 8. C 9. B 10. C
11. ①使百姓养活生者,安葬死者,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始。
②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③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例句,鼓:名词作动词,敲鼓。
A项,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B项,食:名词作动词,吃。
C项,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D项,走:无活用。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
例句,宾语前置,“未有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是从没来没有过的事。
A项,判断句,“也”字表判断。译文: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B项,无特殊句式。译文: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
C项,宾语前置,不知句读,不解惑。译文:不懂得句读的读法,不理解疑难问题。
D项,定语后置,利(之)筋骨,强(之)爪牙。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故选C。
【9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B项,“商代的叫‘庠’,周代叫‘序’”错误,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C项,“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错误,这是间接批评。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憾”,遗憾;“王道之始也”,判断句,这是王道的开始。(2)中“谨”,认真兴办;“申”,反复;“颁”,通“斑”,斑白,头发花白。(3)中“是”,这;“何异于”,和……有什么不同。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按照季节砍伐树木,那木材便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凭此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七十岁的时候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都会前来归顺了。”
(二)名句默写
12.
(1)《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劝学》一文____,___是作者在一系列设喻后总结的学习的重要意义。
(4)当“__________________”,回首经年终不得的时候,你会明白什么才是极致的爱;或许也会留下“__________________”的一丝怅惘。(李商隐《锦瑟》)
(5)《望海潮》中词人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飞湍瀑流争喧豗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别有幽愁暗恨生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 此情可待成追忆 (8). 只是当时已惘然 (9). 羌管弄晴 (10). 菱歌泛夜 (11). 嬉嬉钓叟莲娃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喧豗”“砯”“壑”“参省”“己”“知”“惘”“嬉”“叟”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三)(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 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 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 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14. 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答案】13. B 14. (1)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②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错误。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古诗词常见的写景角度: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虚与实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时空角度等。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一幅是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一幅是想象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是远景;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是实写,是近景。诗歌的前四句间接抒情,乐景衬哀情,写江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鲜美的芳草,倜傥自信的友人,激昂的马叫声来衬托离别的惆怅和伤感,抒发依依惜别之情;前四句写景是反衬后面的抒情。
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肖像(xiào) 当真(dāng) 精简机构 融汇贯通
B. 谮言(jiàn) 估量(liáng) 浪荡乾坤 黯然失色
C. 叱咤(zhà) 嗔怒(chēng) 计日成功 绵里藏针
D. 洗涮(shuàn) 道行(héng) 弱不禁风 英雄辈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辨析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及字音的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外,涉及范围很广。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注意进行分类整理。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
A项,“当真”的“当”读音改为“dàng”;“融汇贯通”改为“融会贯通”。
B项,“谮言”的“谮”读音改为“zèn”。
C项,“嗔怒”的“嗔”读音改为“chēn”;“计日成功”改为“计日程功”。
故选D。
【点睛】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对于汉字字形题平时要适当拓宽阅读面,要辨明字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辨析的过程中就可以正确答题。
16.依次填入下列画线处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是( )
(1)《窦娥冤》通过窦娥的不幸遭遇,特别是她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 和法制黑暗的真实情况。
(2)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要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加以 。
(3)《长亭送别》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被认为是抒情艺术的 。
A. 昏庸 品味 典型 B. 昏庸 品味 典范
C. 昏聩 品位 典范 D. 昏聩 品位 典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让我们辨析近义词语的区别,做这道题目首先要辨析词语的异同,辨析这几个词语可从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修饰限制的词语方面进行辨析;其次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第一组,昏庸:指昏头昏脑,毫无才干。昏聩:眼花耳聋,头脑糊涂。比喻不明事理,头脑糊涂,不明是非。两个词均含百有糊涂愚昧的意思;昏聩重点突出眼花耳聋,思路不清晰;而昏庸重点突出因糊涂而不讲道义,做出违背常理、度违背正义的事情。根据语境“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填入“昏庸”。
第二组,品味:品尝,感觉,感受。品位:指格调,对事物的理解或欣赏水平。品味是个动词,品位是名词。品味常存于生活——如生活品味。品位多提于文人雅客——如文化品位,艺术品位,仰或思想品位等。根据语境“通过反复诵读加以”,填入“品味”。
第三组,典范:楷模、模范、榜样。典型:具有代表的人物或事件。根据语境“被认为是抒情艺术的”,填入“典范”。
故选B。
【点睛】理解词语时,要特别注意联系语境理解;另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辨析词语的能力,主要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意等几个方面考虑。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滚绣球》一段唱词中,关汉卿借窦娥之口,对天地鬼神进行了大胆斥责,让封建统治者感到石破天惊。
B. 周朴园是造成《雷雨》悲剧结局的始作俑者,因此《雷雨》的批判矛头也直指周朴园这个罪魁祸首。
C. 戏剧是一门美轮美奂的艺术,它的美体现在人物的语言、动作,场景的构建、变幻,音乐、舞美的巧妙配合上。
D. 当我们急匆匆赶到剧院的时候,那折最精彩的戏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们只好悄悄地站在过道里欣赏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能力。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累赘、褒贬不当、用错对象、前后矛盾、不合语境。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A项,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料,也可以形容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合“封建统治者感到……”语境。
B项,始作俑者: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恶劣先例的开创者。使用正确。
C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的美好漂亮。不修饰“戏剧”。
D项,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语境是“进行中”,不合语境。
故选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我们既要重视对引进人才的使用,也要切实提高原有科技骨干的待遇,充分调动他们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B.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上心,不然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比如说学习,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觉刻苦的程度。
C. 今年下半年,教育部将发布高考改革实施意见,这一改革措施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D. 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做好此题应该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共六大类: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A项,表意不明,“他们”可以理解为“原有科技骨干”,也可理解为“引进人才”,还可理解为两者全包括;
C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解决一考定终身”后加“弊端”;
D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电子商务”放到“不仅”前。
故选B。
【点睛】结构混乱是课标卷必考点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表意不明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主要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有的语句直接缺少主语。也可解释为“结构混乱”中的暗换主语,“除了”前面没有主语,没有主语就是“承前省”或“蒙后省”,后面没有句子,造成前后结构混乱。
19.依次填满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表明,人人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放弃的事物。
①一旦别人代替自己做出选择
②就会感到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
③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抗拒
④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
⑤而不愿意做被人控制的傀儡
⑥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
A. ①⑥②③④⑤
B. ⑤①⑥②③④
C. ④①②③⑤⑥
D ③⑤①⑥④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依次填满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道题考查上下文衔接。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文段中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第一句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表明,人人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注意句尾的词是“独立自主”。阅读所给的六句话,结合语段句子逐一分析,“都希望”之后可以顺承解释,也可以转折对举。由此可知,④⑤均有起始机会,但是④①②③⑤⑧中③⑤⑥无法在逻辑上建立关系,而⑤是从反面对“独立自主”的顺承,所以⑤应该紧跟在第一句之后,这样本题答案选B项。然后阅读排好的语句,检查语意是否流畅。
20.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给“悲剧”下定义。
①悲剧是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
③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
④当时悲剧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答案】悲剧是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为基本特点的,后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戏剧种类。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下定义”实际上就是把短句转化成长句。短句变长句为句式变换的常见考查形式之一,一般是找出关键句子做主干,其余分句依据内容分别做修饰成分。组合时要注意一下逻辑顺序,且把重复成分删去,同时还应注意要以单句的形式组织答案。本题,首先要把“悲剧是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作为单句的句子主干,改成“悲剧是……一种主要的戏剧种类。”然后把剩余的句子改写成短语。如“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可以放在“一种主要的戏剧种类”的前面,用来修饰“戏剧种类”。同样,“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改成句子成分“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把“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改成句子成分“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把“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改成句子成分“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为基本特点的”。最后把改好的作为句子成分的短语,放在句子主干的相应位置。
21.名著导读
巴尔扎克在长篇小说《高老头》中写了20余人,其中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四个:面条商_______、穷大学生__________、贵妇___________和江洋大盗_________ 。
【答案】 (1). 高里奥(高老头) (2). 拉斯蒂涅 (3). 鲍塞昂夫人 (4). 伏脱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34年。该讲述主人公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可他的两个女儿生活放荡,挥金如土,他的爱轻而易举就被金钱至上的原则战胜了。高老头是面条商,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穷大学生拉斯蒂涅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主要人物。拉斯蒂涅在《人间喜剧》中经常出现,是青年野心家的形象。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高老头》中。《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是一个发展着的人物形象,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描写了他野心家形成的全过程,这便是此书最大价值之所在。鲍赛昂夫人是复辟时期贵族妇女的典型。她出身高贵,是普高涅王室的最后一个女儿,巴黎社交界的皇后。她的客厅是贵族社会中最有意义的地方,谁能在她的客厅露面,“就等于有了一封贵族世家的证书”,在上流社会通行无阻。江洋大盗伏脱冷很能干,手下有一班爪牙。他的阅历广,对上层社会很熟悉,看透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真相。
【点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沙粒进入蚌体内,蚌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粒排出。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把沙包围起来,后来这沙粒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吸血蝙蝠叮在野马脚上吸血,野马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它赶走,于是就暴跳狂奔,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而死。科学家研究发现,吸血蝙蝠吸的血量极少,根本不足以致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因就在于太过暴怒。
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进行立意。文题自拟,文体自选,写作内容必须在材料涉及的范围之内,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学会乐观面对困难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木心的一句话道破人生的真谛,每一次靠岸,都会经历狂风骤雨;每一次成蝶,都会经历破茧挣扎;每一次开花,都会经历生根发芽;每一个困难,都需要乐观面对。人生也是如此,不要做野马,要像蚌一样生活。
在历史长河中,能乐观面对困难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在海上航行数月而一无所获后,哥伦布的船员们被逼到了绝望的边缘,他们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和茫茫大海发出的无声的恐吓,最终联合起来反抗船长,哥伦布许诺再航行一周,若还是见不到大陆就回头,殊不知大一开始,哥伦布已将实际航程减少后,再告诉船员们,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船究竟走了多远;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们的处境有多么危险;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再往前,不是大陆便是地狱。但是,他却成了最乐观的人,他依旧期盼着前方的大陆,依旧微笑着坚持向前。于是,他发现了美洲.不论是用乐观发声的贝多芬,还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海伦凯勒,都曾用一生的拼搏与成就,诠释着乐观面对困难的真理。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乐观面对困难,是穿越人生荆棘的一把尖刀;是搏击人生风浪的一张风帆;是遮挡人生风雨的一顶大伞。因此,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美好品质,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容易抑郁的时代,高考的大山压得学生无法喘息,就业的石磨碾得青年人粉身碎骨;年纪轻轻的便放弃了生命,一点磕绊便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毒害朋友。生活是如此困难,可是,世人不知,加一点乐观便可中和其中的苦涩。
大家知道,著名演说家尼克胡哲是一个乐观面对困难的人。如今的他阳光开朗,励志乐观。他可以和朋友来一场高尔夫比赛,争个胜负输赢;他可以和家人谈天说地,忘记烦恼;他甚至可以站在最高的讲台,用最洪亮的声音,讲诉最有力的故事!他比我们当中太多的人要优秀,但我们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如此伟大的人物,竟是个生来没有四肢的残疾人,竟是个十岁时便尝试自杀的自卑者!可是,人生就是一面镜子,你对着镜子做出笑脸,人生便会还你一张笑脸.胡哲便是这样一个对生活微笑的人,最终,乐观的他改写了自己人生的悲剧剧本,使他走出命运的阴影,来到聚光灯下,成为人生喜剧的主角!他的身体矮小,却阻挡不了他成为精神的巨人!如此人格,真让那些消极厌世的弱者羞煞愧煞!
当然,我们认为要乐观面对困难,并不是盲目乐观,自欺欺人,我们不应该只求心平气和而不思进取。其实,乐观便是无所畏惧,而后战胜困难。正如贝多芬所言:“我已经决心和自己的命运尽力战斗,无论如何不愿自己破灭”。所以,乐观面对困难,穿越人生的沙漠,才能笑看人生的椰枣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材料,了解大意,找到切入口。本题可用对比分析法、找关键句法和由果溯因分析法分析。
审题:本题材料共包含两个段落,考生可将其对比分析,从而得到写作的立意。按照由果溯因分析法分析:材料讲述的是蚌和野马两种动物在遇到磨难时的不同表现及由此导致的不同结局。蚌,感到痛苦,无法排出,不怨天尤人,孕育美丽的珍珠;野马,不舒服,无法赶走,暴跳狂奔折磨而死。可联系现实去思考其寓意,蚌和野马,喻指现实中的人们;沙子、蝙蝠,喻指人们中最为苦恼的东西、人们经常思考却又无法改变的东西。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不妨多想想蚌和野马。我们何不像蚌那样,设法适应,利用自己无法改变的环境,以“蚌”的肚量去包容一切不如意的境遇,使之为我所用,不要像野马那样一不如意就暴跳如雷,这样,只能自食苦果。包容的肚量,并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它来自对生活的磨砺和理解,源于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永远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求索取的付出;对任何人能谦虚、平和,放低自己的位置。“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生活和社会自然会对我们有回报,这份回报也许会超乎“名”,超乎“利”,是我们精神境界的一种升华,是自我心灵的一种超脱。
参考立意:
(1)忍受困难;
(2)要学会以平和(积极、客观、冷静、理性)的心态看待生活或生命中的挫折(问题、困难、等等);
(3)心静如水、平和心态;
(4)直面痛苦。
素材:
1.从容并不要多,一点就够了,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这样的民族.从从容容地走过五千年的时光,也要继续这样走下去了.时光的飞逝和战火并没有阻止她的旅程.她依旧那样快乐,认真充满活力地走下去.是的,从容也让我增添了一份作为中国人的快乐和自信。
2. 每一个生物体,都是一个依赖“包容”创建起来的和谐的、有机的组织。从最低等 的原始生物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任何生物体都由许多不同的物质成分、不同的元素“包容”而成。生物体要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要维持其作为生命的存在,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包容”。如果组成这个生物体的物质成分闹起“分裂”,等待这个生物体的就只有解体和死亡。“包容”是生命的根本机能。
3.“包容”总是和繁荣、昌盛、进步联系在一起,而偏执、独断、专制总是和战争、不幸、灾难联系在一起。“百家争鸣”,乃有战国的学术繁荣:“独尊儒术”,乃有刘汉以后的文化衰颓。大唐对异域文化的兼收并蓄,遂有盛唐文明辉耀千古;满清在外来文明前的闭关自守,终致近世中国的积贫积弱。北大在现代学术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奠基于蔡校长的“兼容并包”:“十年浩劫”中文化学术上的万马齐喑,根源在“八个样板”的“一枝独秀”。
4. 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敢于面对挫折,直面人生的。冼星海说: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许多苦雨,雪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的环境培养成的。的确,成功的基础是敢于面对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收获就是成功。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国破家亡,她的人生一路坎坷,颠沛流离。但她敢于面对惨痛的人生,坚持创作,不仅在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还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逆境是人生的一些片段,可能出现在任何时候。如果李清照不能面对那些逆境,被挫折绊倒了就一蹶不振,放弃创作,那么她在文学上有这么高的造诣吗?她的人生告诉我们:要有所成就,就要敢于面对挫折的。
行文结构:
本题建议采用议论文文体,写作时注意论点要正确,论据要充分,论证方法要恰当。
一篇议论文的经典布局或谋篇模式:
首先,拟一个观点明确的题目,如本题“学会乐观面对困难”。
其次,写一个简洁明了的开头段,简引材料或者名言,亮明观点“每一个困难,都需要乐观面对”。
然后,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1)先指出“在历史长河中,能乐观面对困难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回忆历史上的哥伦布、贝多芬、海伦凯勒等人事例论证“用一生的拼搏与成就乐观面对困难”的道理。
(2)接着写一个过渡段,论述“乐观面对困难”的意义。
(3)联系当今著名演说家尼克胡哲的事例进一步论证说理。
(5)联系自身以及现实生活,解决问题,提出方法措施“要乐观面对困难,并不是盲目乐观,自欺欺人,我们不应该只求心平气和而不思进取”。结尾部分应照应材料以及题目和开头,总结全文,明确或升华深化观点,发出号召,提出希望。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