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50 KB
  • 2021-06-09 发布

安徽省滁州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普通班语文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开发和共享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产业。大数据能够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分析人们现在的行为状态,并预测人们未来的活动轨迹。数据的开发和共享也成为信息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经济运行、生活方式、社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与个人相关的数据往往包含大量个人信息和隐私,甚至涉及个人的敏感信息和核心隐私,一些机构也可以从数据中分析出个人的身份、财产、消费习惯等。因此,数据开发和共享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数据开发和共享的过程既涉及数据的流转,也涉及个人信息的收集、利用。同时,个人信息还可以通过共享被多次加工、利用。如果不加以规范,一旦数据共享行为失控,就可能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严重泄露或不当使用。因此,有必要对数据开发和共享行为设置专门规范,加强对个人信息和隐私等权利的保护,促进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应在坚持保护个人基本信息权利的前提下,促进数据开发和共享。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信息被收集者同意。知情同意是信息权利人对其个人信息支配权的具体体现,这种支配应当是一种独占性的支配。这种支配的效力不仅体现在个人信息的初次收集方面,也应当体现在数据开发和共享行为中。也就是说,信息收集者在初次收集个人信息时,原则上应当征得个人的同意;其在共享所收集到的个人信息时,同样应当取得个人的同意。这是因为,信息权利人允许信息收集并不等于允许信息共享。‎ 因此,数据开发后再次共享的,如果涉及个人信息,应当获得信息权利人的明确授权。也就是说,信息无论与谁共享,在共享的范围内,都应当经过信息权利人的知情同意。除信息权利人对信息共享者有特别授权外,信息共享者对相关信息所享有的权利不得超出被明确授予的权利范围。如果信息权利人没有对共享后的信息使用作出单独授权,那么,信息共享者所获得的利用信息的权利不得超出信息权利人初次授权的范围。这实际上体现了对信息权利人控制其个人信息流通权利的尊重。‎ 数据开发和共享中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除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还应当遵循最小化使用原则。这就是说,从事某一特定活动,在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个人信息时,尽量不使用;在必须使用并征得信息权利人许可时,尽量少使用。‎ 在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既要鼓励数据开发、利用和共享,以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也要注重保护信息权利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等权利。既不能因为过度保护个人信息权利而限制数据产业发展,也不能为发展数据产业而不考虑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企业在进行数据开发和共享时,应对相关数据是否涉及个人信息、隐私进行必要审查,遵循法律保护个人信息、隐私的一般规则。可以探索建立明确的数据保密等级与公开等级,既充分保障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等权利,也为数据的利用、流通等提供便利,以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 ‎(‎2019年07月23日《人民日报》王利明《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大数据的开发和共享将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产业。‎ B.从相关的大数据中可以分析出个人的身份、财产、消费习惯等有用信息。‎ C.个人信息在初次收集时应当征得个人的同意,而分享时就无法征得同意。‎ D.数据开发和共享中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经同意许可后,应该尽量使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2段运用对比论证,阐述开发和共享数据中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B.第3~5段论述数据开发和共享过程中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遵循相关原则。‎ C.末段指出数据产业发展与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两者不能偏废,要探索新办法。‎ D.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据的开发和共享对经济运行、生活方式、社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对个人影响很大。‎ B.可以探索建立明确的数据保密等级与公开等级,它有利于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 ‎  C.某装潢公司买到购房者信息,向他们推销房屋装潢方案,这是对信息权利人的不尊重。‎ ‎  D.个人信息通过共享被多次加工、利用,这会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严重泄露或不当使用。‎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12分)‎ 材料一 ‎  知识类综艺一直都是电视台的杀手锏,隔三岔五来一次,总不会错。‎ ‎  因为,人本身对知识就有着天然的渴望,通过从小到大的学习,每个人都储备了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类综艺就是拿出某一方面知识去考验答题者,但答题者并非万能,当出现观众知道答案而答题者答不上来的情况,观众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若出现一类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答题者,观众又会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崇敬之心,心生“怎么可能。的五体投地之感。‎ ‎  在各类综艺霸屏的现在,知识类综艺总还是能占据一席之地。无论社会怎样变迁,对于知识的渴求依然旺盛,我们抛开那些比赛类综艺,其他的类似介绍某一工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介绍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等同样引起很多人极大的兴趣,这些综艺或者纪录片都蕴含极大的知识量,在看节目中学习,不也是老百姓一个小小的消遣吗?‎ ‎       (摘编自《从<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聊聊国内知识类综艺节目》)‎ 材料二 ‎  近年来,针对电视娱乐节目过多、跟风现象严重、内容质量不高等问题,相关部门下发了多项被业内称之为“限娱令”的相关政策。每有相关政策出台,伴随而来的是一大批节目面临调整。有一些节目制作者因政策转向,选择了向文化类节目转型,以保守者式进行所谓“安全”的制作。‎ ‎  记者注意到,目前很多文化类节目收视并不理想,不少卫视刚刚摆脱唯收视率的极端,又陷入了无收视率的尴尬。如果说,曾经业内担心的是真人秀的泛滥因而质疑文化类节目到底“有没有”,那么当文化类节目兴起,同样需要提出到底“好不好”的疑问。毋庸置疑,文化类节目要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力求实现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效果。‎ ‎  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曾表示:“文化类节目的挖掘目前还远远不够。”在他看来,一些文化类节目之所以受到质疑,一个重要原因是电视人思考不足,缺少应有的探索和努力,使得文化的呈现方式出了问题,把握文化含量、层次时忽略了大众传播的因素,忽略了节目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 ‎              (摘编自《别让“限”成综艺回归文化的动因》)‎ 材料三 ‎2017年文化类综艺节目核心选题比例 ‎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四 ‎  《国家宝藏》能够成为“网红”,就是国为它从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八卦”的视角解读国宝,而日本富士电视台的《我们一起学艺术》、英国数字频道CBBC的《terrible Fitzroy》能够在本土火热,也是因为他们将高冷的文化用喜剧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以色列Aroma的益智答题类文化节目《Who song》,通过让观众提问的方式来增强观众的参与,节目里选手需要作答的问题全部来自环形大屏上的场外观众。而德国的《Cilice Travel Show》则通过复原某一时代内容的特定背景,营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让观众跟随选手在不同时代穿梭。‎ ‎  《朗读者》在播出期间设立了朗读亭,借此扩大自身的影响范围;《见字如画》将节目切割成短视频,并推出“与你见字如面”的社交应用,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而《国家宝藏》则将B站作为自己的“热度发酵地”,以此打破“次元壁”,引发全民热议。‎ ‎  (摘编自《从<中国诗词大会>到<一本好书>,文化类综艺的爆款方法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知识类综艺节目迎合了电视观众的心理,因此成为电视台的杀手锏,观众在满足对知识的渴求的同时,也获得了消遭和娱乐。‎ ‎ B.虽然日前很多文化类节目收视并不理想。但在限娱令之下,文化类节目由于制作方式相对保守安全,成为一些制作人的选择。‎ ‎ C.电视观众对于古诗词类的文化类节目怀有极大热情,电视人应在这…一方面不断努力探索,提升节目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 ‎ D、《国家宝藏》能够成为网红,说明文化和娱乐并不是对立的,对于高冷的文化知识,寓教于乐的形式在今天显然更受人欢迎。‎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以《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等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走红,证明我们在知识类的综艺节目上做得很成功,‎ ‎ B.限娱令客观上促使综艺节目向文化类转型,一大批节目调整为各种文化类书目,其中涉及传统文化的居多,如戏曲、国学等。‎ ‎ C.文化类节目的兴起,解决r当前电视人思考不足,忽略大众传播因素和节目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的问题。‎ ‎ D.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要努力提高质量,力求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一些国家成功的综艺节目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 ‎6、近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请结合材料,简要说说应该如何把文化类综艺节目办得更好?(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小题。‎ 陌生人的拥抱 ‎  网上真是一个是非之地啊!有朋友给明人发来两则关于覃老弟的图片:一张是覃老弟在街头与毛头小伙子相拥相抱,另一张是覃老弟与一位妙龄女孩轻轻搂抱着的画面。不过,这张照片似乎又不像被PS过的,这倒有点蹊跷。‎ ‎  明人决定约覃老弟喝茶一聊。一笑之后,覃老弟便竹筒子倒豆子,把事情的由来说得清清楚楚。‎ ‎  那天,他上街,走到大拇指广场的入口,有一个大学生模样的男孩站在那儿,眼光迎着他,对他谦虚地介绍道:“先生,我是在校大学生,正在做一项社会实验,您能和我握个手吗?”覃老弟略显迟疑了一下,但他迅速咀嚼着小伙子所说的话,又见他稚气未脱,书生卷气,便伸出手去。小伙子握着他的手,连着说了几声:“谢谢,谢谢您,谢谢您支持我的实验。”‎ ‎  他走了不过百步,又有一位长发披肩的女孩出现在他面前。他以为那女孩也是想与他握手的,所以,当她伸出手臂,他也不自觉地抬起了右手臂。不料,这位还蛮清秀的女孩竟然说:“先生,我能拥抱您一下吗?我们,这是一项实验。”‎ 章老弟看着与自己的女儿差不多的小姑娘,心生一缕怜悯,微微点了点头,姑娘就双臂伸展,轻轻拥抱了他一下。只一会儿,女孩松开手,退后两步,向覃老弟欠了欠身:“谢谢您,谢谢您的支持。”覃老弟彬彬有礼地回道:“不客气,不客气。”“先生,您就不怕与陌生人拥抱吗?”姑娘又跟了一句。覃老弟仍是微微一笑:“冒险的事,总是会付出代价的,不过,这不会有太大风险。我相信这一点,也相信你!”姑娘双脸嫣红,朝他又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您,先生!”‎ ‎  刚与姑娘告别不久,又有一位小伙子在路旁候着他:“先生,我能问您要个手机号码吗?”这回,覃老弟有些警觉了:“你,要我手机号码干吗?”“先生,我们是在做社会实验,看您会给陌生人手机号码吗?我想,我也可以与您交换号码,算是交一回朋友。”小伙子说得语句有点结巴,但说得还是入情入理的,覃老弟于是也爽快地把手机号告诉了他,还问了他的姓名:他叫李让。他还自我介绍是H大的一位在校学生。他感谢覃老弟对他们活动的支持,最后也问了一句:“您就不担心被陌生人要了电话,会有风险吗?”覃老弟薄嘴唇一咧,肉鼻子往前一拱:“这又有什么太大风险呢!冒险的事,总会有代价相随,不过,这没什么的。”小男孩提出要和他相抱一下。覃老弟也和他拥抱了一下,然后告辞了。‎ ‎  几周之后,有同事在网上发现了覃老弟与小男生握手的照片,之后,他与女孩相拥的照片也出现了。他心里一阵气恼,怀疑自己被设计了。偏巧,小男生李让电话先打了进来。小男生充满歉意:“先生,这是我们的错,一位同学开玩笑,把您的照片发同学圈了,又有同学加了几句不该说的话,把玩笑开大了。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处理,马上就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结果。”‎ ‎  翌日,李让等几位同学在一位老师的陪同下,到覃老弟家登门致歉。老师说网上信息已被删除,犯错的两位学生已被警方处理。覃老弟又笑了:“这是冒险必定付出的代价,不过,我不是说过吗?这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我无所谓的。”说完,他的“覃氏调皮”又生动欢快地展现在脸上。  ‎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标题“陌生人的拥抱”意蕴丰富、引人深思,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巧妙地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 B.覃老弟之所以答应与陌生的女孩拥抱,只是因为她看起来与自己的女儿长得差不多,看见她就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缕怜悯喜爱之情。‎ ‎ C.覃老弟面对陌生的小伙子也爽快地把手机号告诉了他并表示没有“什么太大风险”,表明他相信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信任的关系。‎ ‎ D.小说视角独特、洞察入微。作者通过看似信手拈来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篇幅虽小,意味深长。‎ ‎8.小说中划线处三次写到覃老弟的“笑”,三次“笑”的含义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主要特点?这样安排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帝、太宗。‎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5分)‎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l4~15题。‎ 苏秀道中 ‎(南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4.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  C.“千里稻花应秀色”用了虚写,想象千里稻花应是一派青绿,生机勃勃,抒发了诗人久旱逢甘霖,秋天将以苏的欣喜之情。‎ ‎  D.尾联用了衬托手法,写无田者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15.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          ,         。‎ ‎(2)真的猛士,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指出,上天要将重任交给一个人时,会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磨炼,文中表明上天磨炼人的目的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晚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毁于一旦。这些      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      ‎ 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      ,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 ‎ B.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全神贯注 ‎ C.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全神贯注 ‎ D.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全力以赴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 B.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 C.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 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 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 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 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化延续的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 ‎2019年是农历猪年。现在很多人认为猪代表着好吃懒做,其实在古代,    。我国主要文化遗址中几乎均有猪骨出土,这是因为古人常以牲畜的多寡来标度地位和富裕程度。猪作为最常见的家畜,以猪做祭品显得十分重要。    ?这与猪有关,古人家祭即以猪为之,“陈豕(猪)于室,合家而祭”,这正是“家”字的本意。猪在十二生肖中排行最后一位,    ,故一天十二时辰的“亥时”——晚上九点至十一点也称“猪时”。可以说,“猪”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了。‎ ‎21.请仿照划线句子,续写两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 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重在善于发现。小草拱破硬土顽强生长,是一种生命的美;     ;          。美,其实无处不在。‎ 四、材料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淹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秦始皇、刘邦、唐太宗,荆轲、烛之武、蔺相如、廉颇、樊哙、苏武、孔子、庄子、司马迁、梁启超、苏轼、辛弃疾等。这些名字“在历史的天空闪烁”,人间有“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以上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散发着的“英雄气”有许多依然有现实意义。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呢?请从以上人物中选取两三个来解读。‎ 要求:选好人物,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 ‎5、D ‎6、提升节目质量,要以文化影响力为终极目标,把握好文化含量和层次。形式上,以观众感受的角度切入,将文化与娱乐相结合,寓教于乐。重视观众的体验,增强互动性,提升观众的参与度。重视营销,借助各类媒体,推升节目热度。  (6分。每点2分,写对三点大意即可。)‎ ‎7.B ‎8.第一次“笑”有自我嘲弄的意味,覃老弟因为自己与陌生人拥抱的照片在网上曝光感到尴尬。第二次“笑”是对世俗偏见的嘲弄,世人往往认为与陌生人拥抱会招致危险,覃老弟却不以为然。第三次是发自内心的微笑,包含着事情解决后的释然;覃老弟与陌生人拥抱的事件得以平息,他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人性的美好。‎ ‎9.‎ ‎ 小说开头用倒叙的写法,以两则关于覃老弟的图片在网上引起是非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主体部分采用插叙的写法,借覃老弟的口述交代两张图片的来历,既解答了开头的设问,又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全文以“陌生人的拥抱”为线索,紧扣两张图片展开故事,叙事紧凑,运笔自如,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10.D  ‎ ‎10.B 11.A 12.B ‎13.(1)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 ‎(2)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 ‎14.B(不是“引用”,而是“化用”。) ‎ ‎15.特点:雨大,及时。(2 分)‎ 分析: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表现雨大;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每点 2 分,两点即可。)‎ ‎16.(1)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2)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 ‎17.A ‎18. B ‎19. C ‎20、 (1)猪代表着权势和财富  (2)  “家”字的本意是什么呢  (3)对应的是十二地支中的“亥” (5分。答对1空1分,2空3分,3空5分)‎ ‎21.参考示例:‎ 雄鹰划破长空奋力翱翔,是一种力量的美;‎ 哲人弃掉执念勇敢探索,是一种智慧的美;‎ 凡人献出爱心无私奉献,是一种人格的美。‎ ‎22.材料中的这些人物来源于课本,他们的事迹和品质是学生熟悉的。当然,学生可以跳出课本的限制,对人物有更深入的解读,但是一定要符合历史的真实。正因为如此,这次作文的立意是很丰富的。关于的“英雄气”参考解读:胸怀天下、志存高远,敢为人先、革故鼎新,坚定忠贞、坚守信仰,果敢无畏、大公无私,激浊扬清、舍生取义等。‎ ‎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其用意就是通过对材料中的历史人物品质精神的解读考查学生对“英雄气”的理解,并且这种“英雄气”跨越时空,依然“有现实意义”‎ ‎。因此在行文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解读人物,而是要挖掘不同人物精神品质的内在关联,并且呈现出“英雄气”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精选例文:‎ 胸怀祖国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胸怀祖国自有一股英雄气。‎ 读屈原的名辞《离骚》后,有人写下这样的诗句:‎ 你埋下了一坛老酒/酒坛上的红纸/沉沉地写着黑字/——魂/每当到了汩罗江悲凄的那一天/那酒坛里就溢出芦叶的清香/回荡起亘古不变的激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几千年了/喝过这坛酒的人/都醉成了龙的脊梁……‎ 是什么使诗人心潮澎湃?是《离骚》的字字泣泪,是屈原的拳拳赤心,是涌动的爱国情,是炽热的报国心。‎ 爱国——一种神圣、深厚、热烈的情感,它藏于内心深处,居于所有情感之上。它是一条纽带,一个号令,一个民族挺立的信念,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石。它与生命同在,一旦触动它的密码,它便如潮水般汹涌而出,气势磅礴。悠悠五千年,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践约对它的承诺;纵横九万里,无数中华儿女用奋斗诠释对它的忠诚。爱国——一种超越时间空间,最纯洁、最敏锐、最强烈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屹立不倒的精魂。‎ 一个真正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爱国的人。一个人,没有脊梁骨,便不能直立行走;一个人,不属于他的祖国,便不属于人类。‎ 是的,胸怀祖国!‎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 ‎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只念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胸怀天下,把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放在心上。恰恰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 不能忘记,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慷慨凛然,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矢志不移,霍去病“不灭匈奴不为家”的激昂豪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英雄气概!‎ 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祖国正兴盛。我们是祖国的骄子,是新时代的宠儿。风华正茂的一代啊,怎样用钢筋铁骨支撑起共和国的大厦,怎样迈开走向世界的步伐?同学们,祖国在我们心中,我们就应该为之而付诸努力。努力学习吧,直到我们反躬自问时能问心无愧地说:“祖国在我心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