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50 KB
  • 2021-06-09 发布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1次阶段性考试试题(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1次 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漫溯(sù) 青荇(xìng) 赁屋(lìn) 瞋目(chēng)‎ B.颓圮(tuí) 篱墙(lí) 攒射(zǎn) 忤视(wǔ)‎ C.百舸(gě) 寥廓(liáo) 峥嵘(róng) 鲰生(zōu)‎ D.火钵(bō) 卮酒(zhì) 濡缕(rú) 创伤(chuàng)‎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考生应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然后根据字义字、音辨析字形正误,根据语境关照形旁判断是个很好的方法,平时积累也应该多借助偏旁识字法。‎ A项,“瞋目”中“瞋”应读“chēn”。A错误。‎ B项,“攒射”中“攒”应读“cuán”。B错误。 ‎ D项,“创伤”中“创”应读“chuāng”。D错误。‎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画外响起的那首《哭诸葛》真是长歌当哭,演唱者刘欢也因为近乎完美的演绎收获无数好评。‎ B.“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虽已就义七个多世纪,但他为国殒身不恤的品德,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C.当前国际局势变幻莫测。随着中国各方面实力的提升,许多国家都想与中国结为秦晋之好。‎ D.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A项,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不能用于形容歌唱;本句是说刘欢演唱歌曲完美,使用对象错误。A错误。‎ B项,殒身不恤,意思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本句句意是歌颂文天祥的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品质,使用正确。B正确。‎ C项,秦晋之好,泛指两家联姻。本句表达的是多国想和中国交好,与联姻无关,使用对象错误。C错误。‎ D项,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本句句意表达的是自然界的冰雪消融,不合语境。D错误。‎ 故选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D.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A项,“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语序不当,不是国家大剧院从现在起到年底--直都在宣布;应将“从现在起到年底”放到“宣布”后面。A错误。‎ C项,‎ ‎ “……强弱……”表达的是两方面,“取决于……更取决于……”是一方面,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应改为“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C错误。‎ D项,“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主语是“实时性”;“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没有主语,两个句子放在一起造成结构应在“是通过”前加主语“新媒体”。D错误。‎ 故选B。‎ ‎4.下列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 D.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错误;应该是“变徵的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B错误。‎ 故选B。‎ ‎5.下列选项中填入横线处的诗句(刘方平的七绝《月夜》),最恰当的一项是( )‎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_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 A.今夜偏知春气暖 B.碧天如水夜云轻 C.山城过雨百花尽 D.树阴满地日当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格律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两方面入手:从格律上看,最后一句尾字是“纱”,是平声,那所填句子尾字应是仄声,可排除B项;从诗歌内容看,标题是“月夜”,可知此诗所写是夜晚之景,而“树阴满地日当午”句所写为“日中”之景,排除D项;“山城过雨百花尽”所写之景是雨后百花落尽,和“虫声新透绿窗纱”初春之景不协调,排除C。‎ 故选A。‎ ‎6.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________,丁香般的惆怅。(《雨巷》)‎ ‎(3)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________!(《再别康桥》)‎ ‎(4)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壮士--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1)风华正茂 (2)书生意气 (3)消了她的颜色 (4)太息般的眼光 (5)软泥上的青荇 (6)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7)风萧萧兮易水寒 (8)士皆瞋目 (9)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10)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即情景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解答此类题时,如果是情景默写,必须注意情景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如果是直接默写上下句,则背诵出诗文内容即可。不管什么形式的默写,都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属于直接默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茂”“意”“消”“太息”“荇”“做”“萧”‎ ‎“瞋”“惨”“淋漓”。‎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信 信:信用 B.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诚实 C.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回头 D.可谓深矣 深:刻毒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愿足下更虑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以其无礼于晋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通过两次语言描写,表现出荆轲对当前形势、秦王野心以及樊於期复仇心理的洞悉,可见他既能知己知彼,审时度势,又颇具城府,巧于辞令。‎ B.文段通过燕太子丹在国家危急关头表现出的恐惧、慌乱和优柔寡断的描写,反衬出荆轲的有勇有谋与镇定自若。‎ C.文段通过对樊於期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以及直接详细的心理刻画,展现了他义勇刚烈的性格特点。‎ D.文段中的荆轲与樊於期都是具有侠肝义胆的慷慨之士,但二人的个性又有鲜明的对比,一个展现的是老于心计的侠士风采,一个呈现的是热肚直肠的武将形象。‎ ‎【答案】7.D 8.B 9.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含义是需要记住的,也可以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确定义项。‎ A项,“今行而无信”,译为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信”,凭信之物。A错误。 ‎ B项,“诚能得樊将军首”,译为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诚”,果真。B错误。‎ C项,“顾计不知所出耳”,译为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不过,只是。C错误。‎ D项,“可谓深矣”,译为可以说是刻毒极了;“深”,刻毒。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平时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学会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本题要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项,“愿足下更虑之”中“之”,它,指这件事,代词;“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之”,往、到……去,动词。二者意义和用法不同。‎ B项,“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以”,因为,介词;“ 以其无礼于晋”中“以”,因为,介词。二者意义用法相同。‎ C项,“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中“而”表修饰(或承接),可不译,连词;“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中“而”,却,表转折,连词。二者意义和用法不同。‎ D项,“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中“为”,被,介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中“为”,给予,动词。二者意义和用法不同。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C项,“直接详细的心理刻画”错误。文段中关于樊於期的描写只有三句,即“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和“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这三句也是对樊於期的语言、动作描写,没有直接详细的心理刻画。C错误。‎ 故选C。‎ 参考译文:‎ ‎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即使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以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极了。父母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来重金征求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於期于是上前问道:“怎样对付这件事?”荆轲说:“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甲。‎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略有改动)‎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②赭(zhě)衣:穿上囚徒的衣服。③自髡(kūn)钳:自己剃光头发,用铁圈系颈。④罢敝:疲劳困乏。“罢”通“疲”,疲乏,疲劳。“敝”疲惫,困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B.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C.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D.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官职名,战国始有,秦汉沿置。是职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 B.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警备的姿态。‎ C.弑,古时称臣杀君、子杀父母。‎ D.顿首即叩首,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因为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所以叫顿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对赵王轻视傲慢,引起赵王属下不满,赵王因感激高祖的恩德,阻止属下谋反,但阻止不成,反遭属下牵连。‎ B.孟舒、田叔不因赵王获罪弃主而去,而是穿着囚衣、剃光头发、脖子带上枷锁,自称是赵家的奴隶,以此表示对赵王的忠诚。‎ C.孟舒被免去云中太守的职务,是因为他面对强大的匈奴进犯,软弱无能,使许多无辜的士兵战死。‎ D.孝文帝通过田叔的回答,了解了孟舒的为人,解除了对孟舒的误会,又启用孟舒为云中太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2)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3)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答案】10.D 11.B 12.C ‎ ‎13.(1)不巧事情被发觉,汉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2)(觉得)汉朝堂上的臣子没有能超出他们的,皇上很高兴,全都授予他们郡守、诸侯相的官职。(3)现在听说(秦国)重金征求将军的人头,(赏金是)一千斤金和一万户的封地,(您)将怎么办呢?‎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句话的意思是,匈奴冒顿刚使北方少数民族臣服,又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命令他们再作战,士卒争着据城拼死作战,如同儿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冒顿新服北夷”中“服”是使动用法,“使北夷臣服”;“来为边害”是冒顿做的另一件事,因此在“北夷”和“来”之间断开。排除AC。“士争临城死敌”,意思是士卒争着据城拼死作战,“临城”“死敌”意思是连贯的,不能断开。排除B。“如子为父弟为兄”意思是如同儿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如”应断在后边。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B项,“这是一种警备的姿态”错误;箕踞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姿态。B错误。‎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出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软弱无能,使许多无辜的士兵战死”错误。由原文“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可知,孟舒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不忍出言”,“士兵战死”,也是因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C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1)会,恰巧,正赶上;群臣反者,定语后置,谋反的众臣。(2)右,超过;(3)说,通“悦”,高兴;尽,都;拜,授予官职。(3)购,重金征求;“金千斤”,定语后置,一千斤金;“邑万家”,定语后置,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奈何,怎么办。‎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做人以严谨廉洁为乐,喜爱与众公交游。赵王张敖让他作了郎中。‎ ‎ 汉高祖七年时,高祖路过赵地,赵王张敖亲自拿着案板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很傲慢地坐着而骂他。当时赵王的相国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说:“您事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像这样对待您,我们请求反叛。”赵王把手指咬得出血说:“我们的祖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你们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于是贯高等人说:“赵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违背道德。”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杀皇上。不巧事情被发觉,汉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抓。这时汉高祖下诏说:“有敢追随赵王的赵人三族都要获罪。”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穿红衣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称是赵家的奴隶,跟随赵王张敖到长安。贯高的事情弄清楚后,赵王张敖得以出来,被废做了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说田叔等十余人。皇上全都召见了他们,同他们谈话,(觉得)‎ 汉朝堂上的臣子没有能超出他们的,皇上很高兴,全都授予他们郡守、诸侯相的官职。田叔做了汉中太守十多年。‎ ‎ 孝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你知道谁是天下忠厚的人吗?”田叔磕头回答说:“以前的云中太守孟舒是忠厚的人。”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官。皇上说:“先帝让孟舒做云中守十多年了,敌人曾一度入侵,孟舒不能坚守城池,无故使战死的士卒有几百人。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你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磕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贯高等人谋反,皇上发下明确的诏令:敢追随赵王的赵人,三族都要获罪。然而孟舒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随着赵王张敖到了他去的地方,想要为这件事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做云中太守呢!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很疲惫。匈奴冒顿刚使北方少数民族臣服,又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命令他们再作战,士卒争着据城拼死作战,如同儿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孝文帝)于是又召见孟舒让他做了云中太守。‎ ‎(二)诗歌阅读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鲜明强烈的视觉印象和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应该是美丽的母亲。‎ ‎【答案】14.D 15.D ‎【14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整首诗中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现代诗诗意较为含蓄,注意分析诗中的内容,找到情感的载体。D项,诗题“金黄的稻束”已点明诗歌所塑造的中心形象;“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是给“稻束”的拟人化的特写,可见“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是“稻束”。故选D。‎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巳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抓住从薄暮到深夜的特征,描绘了一幅“山间初夜图”:夕阳西下、群壑蒙烟、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家、烟鸟栖定。‎ B.“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清泉而感山幽,细致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激动心情,很有韵味。‎ C.诗人运用视觉、感觉、听觉等写景,笔意在若有若无间挥洒自如,点染空灵,将暮后山中景色勾勒得极具特色,并寓情于景。‎ D.从表面上看,前六句只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才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人一开始就在写候友,只是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 ‎17.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心态?请简要概括。‎ ‎【答案】16.B 17.抒发了对丁大归宿的期盼之意,及对丁大的挂念之情。抒情主人公不心焦,不抱怨,表现出异常平静的心态。(诗题中的“待丁大不至”限定了诗作的感情范围,前三联的环境描写酝酿了感情基础,“孤琴候萝径”集中展现了诗人的感情所向。‎ ‎【16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传达出……激动心情”错误。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觉夜凉”“感山幽”这是感受,不是激动心情。B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此诗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的情景,题目中的“待丁大不至”限定了诗作的感情范围。诗歌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的自然景色。诗人运用视觉、感觉、听觉等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山间初夜图”: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清冷幽寂,融情入景。结尾两句写候友,也勾勒出诗人的自我形象: “之子期宿来”中的“期”,表明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孤琴候萝径”中的“候”字,彰显了诗人不焦虑不抱怨的儒雅风度,也从侧面表露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三、现代文(文学作品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送 行 梁实秋 ‎“黯然销魂者,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启碇,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目前。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平夙莫逆于心,临别难分难舍。如果平常我看着你面目可憎,你觉着我语言无味,一旦远离,那是最好不过,只恨世界太小,唯恐将来又要碰头,何必送行?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是和拜寿、送殡等等一样,成为应酬的礼节之一。“揪着公鸡尾巴”起个大早,迷迷糊糊地赶到车站码头,挤在乱烘烘人群里面,找到你的对象,扯几句淡话,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鸟兽散,吐一口轻松气,噘着大嘴回家。这叫做周到。在被送的那一方面,觉得热闹,人缘好,没白混,而且体面,有这么多人舍不得我走,斜眼看着旁边的没人送的旅客,相形之下,尤其容易起一种优越之感,不禁精神抖擞,恨不得对每一个送行的人要握八次手,道十回谢。死人出殡,都讲究要有多少亲友执绋,表示恋恋不舍,何况活人?行色不可不壮。‎ 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别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扬威的与送行的话别,那会增加旅中的寂寞。这种情形,中外皆然。MaxBccrbohm写过一篇《谈送行》,他说他在车站上遇见一位以演剧为业的老朋友在送一位女客,始而喁喁情话,俄而泪湿双颊,终乃汽笛一声,勉强抑止哽咽,向女郎频频挥手,目送良久而别。原来这位演员是在作戏,他并不认识那位女郎,他是属于“送行会”的一个职员,凡是旅客孤身在外而愿有人到站相送的,都可以到“送行会”去雇人来送。‎ 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桩事,送行的技术也便不可不注意到。如果送行只限于到车站码头报到,握手而别,那么问题就简单,但是我们中国的一切礼节都把“吃”列为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一个朋友远别,生怕他饿着走,饯行是不可少的,恨不得把若干天的营养都一次囤积在他肚里。还有些思虑更周到的人,把食物携在手上,亲自送到车上船上,好像是你在半路上会要挨饿的样子。‎ 我永远不能忘记最悲惨的一幕送行,一个严寒的冬夜,车站上并不热闹,客人和送客的人大都在车厢里取暖,但是在长得没有止境的月台上却有一堆黑查查的送行的人,有的围着斗篷,有的脚尖在洋灰地上敲鼓似的乱动。我走近一看全是熟人,都是来送一位太太的。车快开了,不见她的踪影,原来在这一晚她还有几处饯行的宴会。在最后的一分钟,她来了。送行的人们觉得是在接一个人,不是在送一个人,一见她来到,大家都表示喜欢,所有惜别之意都来不及表现了。她手上抱着一个孩子,吓得直哭,另一只手扯着一个孩子,连跑带拖。她的头发蓬松着,嘴里喷着热气,像是冬天载重的骡子。她顾不得和送行的人周旋,三步两步地就跳上了车,这时候车已在蠕动。送行的人大部分手里都提着一点东西,无法交付,可巧我站在离车门最近的地方,大家把礼物都交给了我,“请您偏劳给送上去吧!”我好像是一个圣诞老人,抱着一大堆礼物,一个箭步窜上了车。我来不及致辞,把东西往她身上一扔,回头就走。从车上跳下来的时候,打了几个转才立定脚跟。事后我接到她一封信,她说:“那些送行的都是谁?你丢给我那些东西,到底是谁送的?我在车上整理了好半天,才把那些东西聚拢起来打成一个大包袱。朋友们的盛情算是给我添了一件行李。我愿意知道哪一件东西是哪一位送的,你既是代表送上车的,你当然知道,盼速见告。”这问题我无法答复,至今是个悬案。‎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节选自《梁实秋散文》)‎ ‎1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古人送别的雅人深致,既有直接的引用,又有巧妙的典故化用,让读者觉得文章底蕴深厚,更能体会到这种雅人深致。‎ B.文章的语言表现力强,“揪、起、赶、挤、找、扯、耗、散、吐、噘”,动词的串联使用效果鲜明:生动刻画出一个“周到”却不走心不过情的送行人形象。‎ C.作者批判现实的态度通过古今对比表现出来:古人送别往往是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现代人的送行更多只是一种应酬的礼节,往往成了某种表面的姿态和做作的虚荣。‎ D.第二段写到外国人笔记里的“雇人送行”,体现了作者自由驰骋的思路,增添了奇闻轶事的情趣,也为后文写“最悲惨的一幕送行”埋下伏笔。‎ ‎19.文中提到“最悲惨的一幕送行”,作者为什么说那是一次“最悲惨的”送行?‎ ‎20.文末作者赏识这样一种心情:“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要去接你。”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这种心情的认识。‎ ‎【答案】18.D 19.“最悲惨”体现在一是送行人人数众多,场面宏大,等候时间长,而且环境条件恶劣,送行人和被送者都很狼狈。二是送行效果几乎没有,送与被送的双方都没有尽到礼节,让一本正经的送行几乎成了滑稽的闹剧。 ‎ ‎20.①真正离别是--种难捱的痛苦,应尽量避免。②真正的相聚是难得的幸福,要珍惜呵护。③这样对待情感,是一种理性、真挚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洒脱、自然的人生情怀。④我们要学会怎样诚恳面对情感,而不是熟练掌握应酬技巧。‎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第二段写到外国人笔记里的‘雇人送行’……为后文写‘最悲惨的一幕送行’埋下伏笔”错误。由原文“我走近一看全是熟人,都是来送一位太太的”“她顾不得和送行的人周旋”“朋友们的盛情算是给我添了一件行李。我愿意知道哪一件东西是哪一位送的,你既是代表送上车的,你当然知道,盼速见告”可知,这是朋友间的送行,不是“雇人送行”,所以外国人笔记里的‘雇人送行’不能说是为后文‘最悲惨的一幕送行’埋下伏笔”。D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通读文章理解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文章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本题答题区间集中在倒数第二段,由原文“一堆黑查查的送行的人”可知,送行人人数众多,场面宏大;由原文“一个严寒的冬夜”“客人和送客的人大都在车厢里取暖”“车快开了,不见她的踪影”“送行的人们觉得是在接一个人,不是在送一个人,一见她来到,大家都表示喜欢”可知,环境条件恶劣,送行的人等候时间长;由原文“有的围着斗篷,有的脚尖在洋灰地上敲鼓似的乱动”“她手上抱着一个孩子,吓得直哭,另一只手扯着一个孩子,连跑带拖。她的头发蓬松着,嘴里喷着热气,像是冬天载重的骡子”可知送行人和被送者都很狼狈;由原文“她顾不得和送行的人周旋,三步两步地就跳上了车,这时候车已在蠕动”“送行的人大部分手里都提着一点东西,无法交付”可知,送行效果几乎没有,送与被送的双方都没有尽到礼节,送行也成了闹剧。最后整理作答。‎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最后一段中“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一刹那像是开刀”可知,对于有真正情谊的人来说,离别是一种难挨的痛苦,所以,“你走,我不送你”是为了避免这种痛苦;“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要去接你”是说,对于有真正情谊的人的相聚,就要珍惜。这种对待情感的态度是非常理性的,是诚恳的;同时也是洒脱的。作为社会的人,我们要学会诚恳地面对情感,而不应靠应酬技巧,活在虚假中。‎ 四、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具有学习的能力。人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记忆。在动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一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学习。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人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即时间的选择累积。‎ 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联串的“当前”。谁也不能剪断时间,像是一条水,没有刀割得断。但是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如果记忆消失了,我们的“时间”就可以说是阻隔了。‎ 人之所以要有记忆,也许并不是因为他的脑子诗歌自动的摄影箱。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此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须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我曾说人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构筑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构筑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 ‎2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学习是依靠记忆能力,经过反复磨练,改造自身那些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适应新方法的过程,就是要打破个人的今昔之隔。‎ B.人类的学习有别于动物,依靠“词”的帮助,通过时间的选择累积,可以在个别的、片刻的情境中获得普遍的、对于未来的认知。‎ C.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鼠走迷宫本质上是一样的,凭借记忆打破今昔之隔,从而学得一套新的生理反应,找到新捷径,养成新习惯。‎ D.‎ 人类的学习就是累积自己的、别人的乃至社会共同的“过去”,沟通个人和社会的今昔,是“当前”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 ‎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普遍的概念,从而从过去走到当前,从当前走到今后,在和时间的接触中,克服阻隔,延续历史。‎ B.人类依靠独特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发展了学习的能力,保留且互相传递了过去的累积,形成共同经验,构成人类文化赖以维持的基础。‎ C.动物的学习简单地依靠本能,在具体情境里不断“试错”,得到的仅是片刻的、个别的经验,不能实现累积,不能相互传递。‎ D.我们必须不断发展记忆力,累积个人和群体的经验,形成文化,才能维持人类的生存,促进社会的发展,享受当前的生活。‎ ‎【答案】21.C 22.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题干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本题中,本题考查这种题目的难度较单纯的信息筛选要大。考生要在通读若干句子或者一两个段落乃至全文后,才能进行判断。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C项,“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鼠走迷宫本质上是一样的”错误。由原文“小白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可知,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鼠走迷宫本质上不一样。C错误。‎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文中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我们必须不断发展记忆力,累积个人和群体的经验,形成文化,才能维持人类的生存,促进社会的发展,享受当前的生活”错误。由原文“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可知,文化要靠记忆,所以我们要发展记忆力。由原文“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构筑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构筑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可知,文化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的经验。文本中是两个独立句子,二者没有条件关系;并且文中也没有“维持人类的生存,促进社会的发展”等句子,无中生有。D错误。 ‎ 故选D。‎ 五、写作 ‎23.请以“幸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幸运 一触记忆,你就布满每个角落。似水年华中,你拉着我手,我们一起走过。两年前,多幸运,让我遇见你。‎ ‎  两年前的我,猝不及防地被丢就进了高中的门槛,满心惊惶。也正是因为这样吧,才促成了咱们的相遇相知。那个秋日的黄昏,夕阳暖暖的笼着我,一如你带给我的亲切温柔。我趴在你的怀里痛哭,哭诉着高中生活的不如意。你拍着我的背,笃定地看着我:“我相信你一定可以。”那一刻,我就在想:遇见你,可真是我的幸运啊。‎ ‎  后来,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朋友。两年来,我已习惯向你倾诉,心中的烦恼琐事,我总是一股脑的倒给你。或在教室,或在走廊,或在办公室,或在宿舍,无论在哪,你都能给我最中肯的建议、最贴心的安慰;语气或温柔、或严厉、或幽默、或振奋,可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你掏心窝的话,都是最暖我心的话!无数次的心灵鸡汤,一直都是我心中最珍贵的存在。那些日日夜夜,我就在想:遇见你,我到底是多幸运啊!‎ ‎  还记得那个期中复习吗?那几天,你的嗓子难受极了,每说一个字,都牵动一阵难忍的疼痛。我们都劝你别讲了,可你笑着摆手拒绝了。沙哑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里,我们听在耳里,疼在心里。那声声低沉喑哑的嗓音,在我听来,却是最悦耳最动听的。那段本应是繁重忙碌的日子,现在忆来,却满满的只剩下感动。遇见这样优秀的你,我怎能说不幸运呢?‎ ‎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身而过。”茫茫人海中,多么的幸运,让我遇见了你。‎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如今已是分别,放心吧,我会带着你教给我的,继续走下去。就让我再为你道上一句:“辛苦了,我最亲最亲的你。遇见你,我真的好幸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