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0 KB
  • 2021-06-09 发布

2018届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全国)(23)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届二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 周飞亚 ‎《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趋式微。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为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似乎还不够。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目标,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确,如果我们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能穿“国服”,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这就要求“国服”具有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便于普及。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在设计上加入中国元素那么简单,更应体现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文化理念。‎ 服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魏晋风流,士人爱穿宽袍敞襟,以显自由不羁;大唐盛世,开放自信,服饰因之雍容华贵;在国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国范儿,看来真不是一件小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武灵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遇到巨大阻力,因为王公大臣认为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是一种罪过。‎ B.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C.在当代中国,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好像逐渐衰弱了。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中式礼服。‎ D.民族服饰,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尤其是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强加因果,原文是“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重要方面”和“中华是礼仪之邦……以‘衣’为首”,两句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答案] 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与赵武灵王“革衣服之制”的内容相反,魏孝文帝“禁胡服,改汉服”,但他们都由此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 B.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历经流变可谓博大精深。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都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C.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比起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我们的重视程度好像还不够。‎ D.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是“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的一种体现。‎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张冠李戴,提出“革衣服之制”的不是赵武灵王而是魏孝文帝,并且原文并未提到“他们都由此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 ‎[答案] 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不太符合当下审美观的中山装,但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这种穿着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B.“探讨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象可以证明,当下有不少人正在试图弥补我们没有“国服”的缺憾。‎ C.我们只有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穿具有中国范儿的“国服”,才能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 D.大唐盛世雍容华贵之服,彰显开放自信。服饰反映社会,因此在国家崛起之今日,我们都应该把“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当成一件大事。‎ ‎[解析] ‎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 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礼的毁灭、改良与重生 在远古时代,基本不能理解带有灾害性质的自然现象的人,相信在天地之间,除了有超越自然的神,还有形形色色的鬼在作祟,而没有任何超自然能力的人,只能以虔诚的态度,用各种形式向神鬼跪拜敬礼,祈求祥福。所以在远古时代,人们“行礼”的对象主要为神鬼,并在长期持续的祭拜活动中,将各种程式逐渐完善与固定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礼仪。‎ 在私有制出现之后,奴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人类文明开始出现。礼也随之从原始性的敬神仪式,发展至以阶级为基准的伦理道德观念。诸神变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奴隶主贵族则取而代之,成为具有绝对权威的“行礼对象”。也正是在这个社会阶段,华夏民族以丰富的礼仪文化成为“礼仪之邦”,并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西周时代更是中国的“礼治”时代,由周公主持定下的《周礼》成为中国最早和最为重要的礼仪论著。‎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进入封建社会后,礼具有了严格的阶级属性。主要作用变为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封建时代的礼更像是一门“人治之法”,能够稳固世袭的阶级结构,在保证整个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与交替的同时,建立为人处世的良性规范。‎ 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礼是建立在君权和父权基础之上的,那么西方封建社会的礼则建立在君权和神权基础之上。两者也因为“君权神授”的观点有所关联。‎ 在封建社会式微、资产阶级兴起时,西方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将在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以神为本”转换成“以人为本”,以出生定阶级,以阶级定行事标准的礼仪系统,在文艺复兴时代被重新审视。属于封建社会的“阶级式礼仪标准”,被逐渐转换成为“人人平等式礼仪标准”。‎ 进入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之后,虽然一度只为特权阶层服务的奢侈品产业,根据“人人平等”的原则进行了大规模的阶层下放,但礼仪标准也转换成了“有钱才能买到”的新式准则。财富取代了阶层,成为了新的“敬仰”对象。‎ 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盛行,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的阶段:消费主义社会。在这个神权不存在、阶级被消灭、人本主义盛行的阶段之中,无处不在的商品造就了以金钱为基准的新式社会阶层。而因经济危机与抢夺资源催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则让人们开始反思以金钱为本的社会体系之中,曾经被神权与阶级所压制的人性是否又陷入了新的压制怪圈:消费至上。‎ 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时期,多形式的生存理念、多方式的生活选择,都被逐渐地尊重和扶持起来——在这个时代,礼所构建的基础并非社会付诸人的一切名头与称号,而是人类彼此之间所天然拥有的尊重、理解与相互独立。‎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看到:“礼仪”的养成永远与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变迁有关。原始社会的敬神礼仪被封建时代毁灭,并建立一套以等级为重心的礼仪系统。封建时代的等级礼仪被资产阶级毁灭,在保留王室的基础上,形成了看似“人人平等”其实“尊重资本”的新式礼仪系统。两次世界大战又让人们全面反思资本对于人性的毁灭,重新建立一套以尊重人为基础的礼仪系统。不同时代,“礼”的对象,“礼”的概念有所不同,但它永远是人类的执念。‎ ‎(选自《新周刊》,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远古时代,人们只能以虔诚的态度,向神鬼敬礼,并将各种程式完善并固定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礼仪。‎ B.私有制出现之后,礼也有所变化。诸神变成了精神寄托,奴隶主贵族成为具有绝对权威的“行礼对象”。‎ C.华夏民族成为“礼仪之邦”,是因为中国有夏礼、殷礼、周礼,而且西周时代更是中国的“礼治”时代。‎ D.中西方封建社会的礼虽然基础不尽相同,但两者因“君权神授”而有所关联,都体现了“君权”的基础性。‎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强加因果。形成“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是“华夏民族成为‘礼仪之邦’”的表现,而不是原因。‎ ‎[答案] C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礼”在奴隶社会是以阶级为基准的伦理道德观念,进入封建社会,它具有了严格的阶级属性,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 B.在文艺复兴时代,人们重新审视以出生定阶级,以阶级定行事标准的礼仪系统,礼仪标准也逐步转换成为“人人平等式礼仪标准”。‎ C.进入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之后,财富成为新的“敬仰”对象。礼仪标准也随之变化,表现为“人人平等”原则的大规模下放。‎ D.因经济危机与抢夺资源催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让人们开始反思金钱对人性的压制,“消费至上”的衡量标准受到人们的质疑。‎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偷换概念。大规模的阶层下放的是“奢侈品产业”,而不是“人人平等”的原则。‎ ‎[答案] C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能够使社会阶级结构变得十分稳固,保证社会稳定发展与交替的同时,能建立起为人处世的良性规范。‎ B.在经历了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演变之后,人类彼此之间拥有的尊重、理解与相互独立成了“礼”构建的基础。‎ C.“礼”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其特点分别为:“敬神”“以等级为重心”“尊重资本”以及“以尊重人为基础”。‎ D.人类社会之中,“礼”永远是人类的执念,它的发展与演变基本上是与社会阶段的演进同步的。‎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表述内容为封建社会时期,选项内容扩大了范围;另外,“稳固”的是“世袭”的阶级结构。‎ ‎[答案] A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