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6.50 KB
  • 2021-06-09 发布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大地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怀仁市大地学校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有人类以来,疫病就如影相随。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方面,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危害和破坏;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从中国历史看,疫灾流行对我国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疫灾流行时,“死者太半”“死者什七八”“死者不可胜数”等大批人口死亡的描述,史不绝书。疫灾之祸常不单行,多与水、旱、蝗、震、饥、兵等灾结伴而行。影响最为巨大的,莫过于疫灾与战争叠加形成的兵疫灾害。《老子》曰:“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周武王克商后的“遘厉虐疾”,三国初曹操兵败赤壁的大疫,从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在北京遭遇的大疫,清代洪秀全太平军在南京遭遇的大疫,都印证着“大兵之后,必有大疫”的事实。毋庸讳言,周幽王时期关中的大旱疫加速了西周王朝的灭亡,明朝末年的旱蝗饥疫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根据我们的研究,我国在先秦至清代(公元前770年至公元1911年)的2682年中,至少有224个兵疫交加之年,近三千年来,在北部农牧交错带、中部南北分界线、南部海陆交汇带形成了三个兵疫灾害密集带。‎ 疫灾激发了中国预防医学和疫病防控的进步。比如,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代小冰河期瘟疫的频繁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清晚期广东地区的鼠疫大流行,成就了吴宣崇、罗汝兰的《鼠疫约编》;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病原体与人类同进化,疫灾与人类相始终。即使到了今日,虽然许多古老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对自然干扰的深入和全球环境的变化,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还有死灰复燃之势,防控疫病流行依然是当今社会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的重大任务。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揭示历史疫灾的流行规律,探索疫灾的形成机理,对于当今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中国历代十分重视疫灾的救治,但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医学引入以前,不能弄清疫灾流行的真正原因,古人对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故而每当大疫之时,人心惶惶,谣诼纷飞,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冲击。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总结历史疫灾的应对经验,剖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危害,对于增强民众的疫灾防范意识,强化政府的疫灾防控能力,维护疫灾冲击下的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所研究的问题的复杂化和综合化,融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因此,开展历史疫灾研究,追溯历史疫灾的时间过程,探究历史疫灾的空间分布,分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影响,对于拓宽历史学的空间视野,拓展地理学的时间尺度,拓新灾害学的研究领域,对于促进历史学、地理学和灾害学的交叉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摘编自龚胜生《中国古代疫灾发生的规律与思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疫灾能够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既会产生负面影响也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 B. 疫灾常与其他灾害结伴而行,而与战争叠加形成的兵疫灾害影响最为巨大。‎ C. 旧的传染病还可能死灰复燃,因此疫灾流行的威胁在今天并没有彻底消除。‎ D. 古代的大疫会影响社会穏定,与当时对于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不无关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着眼于我国古代疫灾,主要论述了疫灾产生的复杂原因和对人类的重大影响。‎ B. 文章对疫灾防控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得出开展历史疫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 C. 文章在论述疫灾的影响时,举出较多的历史事实作为论据,増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文章多处直接引用古籍中的句子,既使文章论述有理有据,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周幽王时期关中的大旱疫和明朝末年的旱蝗饥疫.导致两个王朝最终走向覆灭。‎ B. 清末正因为东北地区和广东地区的鼠疫大流行,才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C. 新的疫病不断出现,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进行深入干扰.导致全球环境发生变化。‎ D. 虽然疫灾激发了古代预防医学的进步,但古人对疫灾流行原因的认识依然有限。‎ 语文试题 第9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10页(共12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今各路商家开始瞄上了用O2O平台改造“自行车”的机会,希望给“自行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共享单车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政府目前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不过,共享单车在政策和法规的监管上仍存在着空白。‎ ‎(摘编自林俊《共享单车:出行的新宠》,《中国产经新闻报》2016年12月06日)‎ 材料二:‎ 材料三:‎ 共享单车投放各大城市,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造成压力。一是数量巨大,给人以见缝插针、无处不在的感觉,使本就拥挤的城市公共空间进一步减小;二是乱放严重,社区里、人行道,乃至自行车道都有共享单车随意停放;三是竞争激烈,仿佛一夜之间,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被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占领了;四是一些儿童骑车上路或在小区骑玩,安全堪忧。‎ 材料四:‎ ‎4月21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始征求意见,针对的是其中提到的停车管理、账户押金监管、车辆准入和回收机制等问题。‎ ‎《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及时退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对此,摩拜单车回应称“完全赞同”,并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保障用户骑行安全,尤其保障12岁以下儿童安全。‎ ‎《指导意见》还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开发电子围栏,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车辆停放管理”,摩拜单车认为,这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指导作用,有助于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升级。在押金监管方面,摩拜单车表示,已经实现押金安全监管,将“100%确保全体用户押金安全”。‎ ‎(摘编自王鹏《摩拜单车回应指导意见》,《新京报》2017年04月21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如何找车 怎样用车 A. 共享单车 手机定位功能 扫描二维码取车还车并支付费用 用户规模 用户增速 B. (2016-2019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及预测) 迅速扩大 急剧降低并趋于平缓 出台目的 针对问题 C. 指导意见 停车管理、账户押金监管、车辆准入和回收等 鼓励规范发展共享单车 停车管理 车辆准入 D. 指导意见 符合标准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 开发电子围栏,利用技术手段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由政府倡导的共享单车出行模式有效缓解了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网络技术的强大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B. 材料一介绍了共享单车产生的背景及其使用方法,而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提到要关注儿童骑行共享单车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C. 由材料四可知,共享单车行业存在单车质量不合格、押金退费难、单车随意停放、行业标准不规范、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 D. 摩拜单车对北京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反映积极,完全赞同,表示实现了押金安全监管,确保了全体用户押金安全100%。‎ ‎6. 怎样才能促进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空巢 吴培利 下午,方敏回到了乡村老家。‎ 老家的院门紧锁。母亲用手机和方敏通话,说她和父亲还在集上,天黑才能回来;钥匙就放在老地方,让方敏自己开门进家。‎ 那存放钥匙的地方是厨房北墙上的一个小洞。墙洞口的红砖被摸得发油发暗。方敏从墙洞里摸到钥匙,打开院门。尽管是在冬天,她的汗毛孔还是不由得竖了起来——‎ 语文试题 第9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10页(共12页)‎ 南屋的门楣上吊着一个比篮球小不了多少的马蜂窝。马蜂们简直欺人太甚,竟然胆大妄为地把巢筑在进进出出的门楣之上。‎ 方敏七岁时被马蜂蜇过,在左眉的上方。瞬间火烧火燎地痛,肿起了一个大疙瘩,一睁眼就能看到。父亲母亲轮番用指头挤,用醋、蒜、酒、万金油擦拭,七八天才消了肿,永久地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月牙形的疤痕。从那以后,父亲最见不得的就是马蜂,看见了必然拍死无疑。‎ 不知道父亲母亲怎么肯容忍这个蜂巢存在?趁着眼前的冬季,蜂巢是空的,方敏迅速拿起铁锹,把它捅下来,铲成了几瓣。她甚至踮起脚尖儿,用小刀把门楣上蜂巢的残骸一点一点地刮掉。不然,来年的春天,马蜂们还会寻过来,继续锲而不舍地筑上新巢。‎ 破碎的蜂巢无声无息地和一堆垃圾萎在一起。没想到,晚上父亲回来,一眼就看到了蜂巢的碎片。父亲进门时的喜悦忽然淡了,远了,根本忽略了他这个跋山涉水回家省亲的女儿。方敏把给他和母亲买的礼物一样一样拿出来——虎骨酒、羊绒围巾、保暖内衣、棉袜,还有他爱吃的茯苓夹饼、金丝小枣,也没看见他的脸上再露出多少喜色。‎ 吃晚饭的时候,方敏对母亲说,钥匙不要总放在那个墙洞里,不安全。‎ 墙洞里放钥匙的习惯,是这一家人的小秘密。小时候,方敏傍晚放学,一旦家里没人,就会从墙洞里摸出钥匙开门,到厨房打开火,钢精锅里添三瓢半凉水放到炉子上,然后伏在院子的方凳上写作业。水开的时候,她会再向锅里撒三把玉米糁儿,用筷子搅和搅和,敞着锅滚粥。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方敏想:我离开家也有二十年了吧?父亲母亲竟然还将钥匙藏在原来的墙洞里。‎ 母亲说:也不是非要放在那里,还不是担心你回来进不了家?‎ 方敏说:我一年也不见得回来一次嘛。‎ 母亲却说:我们可是做梦都在盼着你哪!‎ 这时,父亲说话了,他说的却是蜂巢。他说:蜂窝是味中药,小敏你怎么可以把它铲了去呢,我们老两口还指望它卖俩钱呢!‎ 为了蜂巢而养马蜂?这理由可太荒诞了。方敏在心里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父亲又说,马蜂安个家可不容易。这个窝,它们做了差不多两个月。起初只有两三只蜂,后来渐渐地多了,就成了一个大家族。‎ 父亲还说,马蜂其实很有灵性,你不惹它,它也不会轻易招惹你。你把它们的窝捅掉了,明年,它们也许就不来了。‎ 母亲也接口说:你不知道啊小敏,它们一家子进进出出的,要多热闹有多热闹。你小时候住家,家里不也是……‎ 一些儿时的光景纷飞而来。那时,一把粉红的牵牛花,几穗籽粒饱满的青麦,几枚橙黄的小香瓜,或者水嫩水嫩的玉米,曾经是父亲母亲每次从田里回来给方敏准备的欢喜。母亲说,方敏是老天爷赐给他们的欢喜,他们也要给方敏好多好多的欢喜。然后,他们扑打着粘在身上的草叶、土星儿,舀水洗脸洗手,扯亮厨房的灯。家在这个时候突然喧腾起来。‎ 父亲没有再说下去,方敏则使劲把头埋进碗里。方敏想:时光是一个贼,它不知不觉地把他们的女儿从身边偷走了。如今,父亲母亲早就改变了从田间给自己寻找礼物的习惯,他们只能为心爱的女儿藏好一把家门的钥匙,随时期待着她的归来。‎ ‎“晚年的父亲母亲,你们之所以能够容忍一群马蜂,也是在给寂寞和思念寻找寄托吗?”一霎时,方敏的眼里心里噙满泪水。‎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用“欺人太甚”“胆大妄为”“锲而不舍”等词语来写马蜂筑巢,既表现出马蜂强大的筑巢能力,也透露出方敏对马蜂的厌恶和恐惧。‎ B. 父亲为了赚一点小钱而在门楣上养马蜂,甚至为此严厉批评了铲除蜂窝的女儿,其做法一开始让久未回家的方敏觉得不解,难以认同。‎ C. 小说倒数第三段插入当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使方敏一下子明白了父母养马蜂的良苦用心:这一情节的突转,为彰显主题蓄势。‎ D. “方敏眼里心里噙含泪水”一句中,“泪水”一词既有对父母思念自己的深深触动,也有因自己常年在外无法照顾父母而产生的愧疚。‎ ‎8. 文中父母对女儿的爱是如何传达出来的?请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分析(6分)‎ ‎9. 小说以“空巢”为题,有何妙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徽陛下,臣等当虫出 。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语文试题 第9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10页(共12页)‎ 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 虫出:指死不得葬。‎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B.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C.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D.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长者,既可以指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也可指德高望重的人。‎ B. 赭(zhě)衣,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又指囚犯,罪人。‎ C. 拜,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表授予官职的有“授、除”等;表罢免官职的有“罢、免、拜”等;表提升官职的有“拔、迁、左迁”等。‎ D. 先帝,是尊称已死的帝王父亲。‎ ‎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田叔为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他人交往。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 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手下人听从赵王的制止,但赵王也因此获罪于高祖。‎ C. 孝文帝知人善用。在与田叔的交谈时,了解孟舒是忠厚的人,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D. 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2)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亭名,在南郑(南宋抗金前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的金占领区长安南山。此时陆淳游在南郑担任军务。②灞桥:与后文“曲江”同在长安境内,为唐代长安名胜。‎ ‎14. 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开篇两句分别描写了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凸显了边地雄浑、悲壮的景致特征。‎ B. “悲歌击筑”一句,以荆轲刺秦,易水送别的典故表达了收复中原无望,国家前路茫然,悲观失望的情绪。‎ C. “应待人来”中“应”字特别强调了肯定的语气,全句虽未直接点明战争战事,但词人坚定的信念却溢于言表。‎ D. 词人月夜登高望远,内心的激情奔腾激荡,借所见所闻写出心中的忧思,突显了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15. 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长途来访,我们吟诵“ , ”,抒发内心的喜悦。(用《论语》中的句子作答)‎ ‎(2)《诗经•氓》中,“ , ”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3)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 ”。‎ 语文试题 第9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10页(共12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 ,但网络 的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来就脆弱的存在又推到了一个更加感伤的历史时空。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在精神需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统领群雄的权威性呢?这个问题本应该交给厚重的文学史去裁决,( )文学原来固有的对象(客观世界)和功能(审美教化)已经退化,文学经典名著的价值取向也不再显得那么冷艳而高傲了。“高处不胜寒”的姿态在百草丛生的网络文学社区里只剩下了没落后的哀怨和叹息, 的世界正在数字化媒介的包围中变成一个众声喧哗的群欢空间。文学经典名著,在平民起义般的网络革命中,露出无奈的眼神。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而且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专职作家大量“死亡”,网络写手 。一个高傲,一个时髦,文学经典名著遭遇时尚网络:一声叹息……‎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孤芳自赏 水到渠成 B. 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顾影自怜 应运而生 C. 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顾影自怜 水到渠成 D. 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孤芳自赏 应运而生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B. 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慢悠悠的“权威”的文学史来回答了。‎ C. 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D. 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权威”的文学史已经由不得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指尖玩意,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专属品。‎ B. 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C. 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已不再是文学,而是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D. 文学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减少脑血管病危害的最好办法就是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幸运的是, 。当前,已经有20多种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被识别。只要积极避免这些危险因素,适当改变一些生活方式和习惯,就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将罹患脑血管病的风险降至最低。吸烟和饮酒是患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专家建议;吸烟者应该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至于饮酒方面,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 ,特别是红酒,少酌有益健康。然而,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少量饮酒可以预防脑血管病。研究结果显示:饮酒不能带来任何健康获益,反而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中青年(15---49岁)男性死亡的头号杀手!因此 ,没有饮酒习惯者,更不要为了预防脑血管病而饮酒。‎ ‎21.下面是某高中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得超过8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历经三个多月的战“疫”,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同学们终于回到了心仪的校园。回顾过往,疫情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单位到个人,14亿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履职尽责的奉献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精神。除此之外,中国制度、中国速度、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制造等,均让中国人民为之骄傲,并赢得世界舆论的高度评价。‎ ‎ 作为一名高中生,中国的哪一面或中国精神的哪一点,让你在疫情期间感触最深?对你未来规划影响最大?请你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生涯规划,以“点赞中国,未来有我”为副标题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阐述你的行动与规划,并在班会时间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不要脱离原材料内涵,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 第9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10页(共12页)‎ 语文试题答案 ‎1. C.原文第四段是“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不仅如此……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还有死灰复燃之势”,可见,“疫灾流行的威胁在今天并没有彻底消除”的原因并非仅是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2 . A.“主要论述了疫灾产生的复杂原因”说法错误,主要论述的是“一方面,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危害和破坏;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3. D. A.“导致”错误,原文第二段是“加速”;B.原文第三段是“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没有提及广东地区的鼠疫与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的关系;C.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原文没有提及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的原因。‎ 4. B ‎ 5. B 6. ‎①政府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管理细则/指导意见,规范监督单车行业解 决存在的问题如停车区 域、单车准入和退出机制,单车用户的权益等。②企业方面,关注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政府积极配合,加强对单车的管理等。③用户方面,增强文明意识,加强安全意识等。‎ 7. B“父亲为了赚一点小钱而在门楣上养马蜂,甚至为此严厉批评了铲除蜂窝的女儿”理解有误,父亲养马蜂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赚钱,而是以此作为思念女儿的一种精神寄托。‎ 8. ‎ (1)通过父母与女儿的对话来传达。如“还不是担心你回来进不了家”一句,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思念,又如“母亲说……好多的欢喜”(2)通过细节描写来传达.如墙洞藏钥匙,二十年不变,永远为女儿备下一把回家进门的钥匙,又如“父亲母亲轮番用指头挤,用醋.蒜.万金油擦拭”这两个细节描写传达了父母对女儿深深的爱和期盼。(3)通过父亲对待马蜂态度前后的变化来传达。厌恶马蜂是因为心疼女儿为被蜇,而养马蜂则是将其作为思念女儿的一种精神寄托。‎ 9. ‎(1)“空巢””是文章的重要线索,激化了父女之间内心的矛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空巢”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如父亲对女儿的慈爱和晚年精神上的无所依托都是通过“空巢”体现出来的。(3)空巢具有象征作用,象征着儿女离家后老人孤寂与悲凉的生活。文章以此暗示主旨:无数农村家庭普遍存在儿女远走他乡,自此老家是异乡的现象,从中折射出了因空间分割而亲情疏离的无奈现实。‎ ‎10.D 参考句意:匈奴冒顿单于刚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战,士卒据城拼死抵抗,如同孩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 ‎11.C 注意平时的积累与识记即可。“左迁”是贬官,“拜”“除”是授予官职。‎ ‎12.B项,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才令赵王也因此获罪于高祖。‎ ‎13.(1)恰逢事情被发觉,高祖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抓。(“会”,1分;“群臣反者”,定语后置2分;“系”,1分,整体5分)‎ ‎(2)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你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原因。”(5分)‎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为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他人交往。赵王张敖让他作郎中。‎ 汉七年时,高祖路过赵地,赵王张敖亲自拿着案板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很傲慢地坐着骂他。这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说:“您事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这些人请求作乱。”赵王咬破手指说:“我们的祖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你们这些人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于是贯高等人说:“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违背道德。”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杀皇上。恰逢事情被发觉,高祖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抓。这时高祖下诏书说:“赵地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身穿囚衣,自己剃光头发,脖上带锁,称自己是赵家的奴仆。贯高的事情弄清楚后,赵王张敖得以释放,王被废掉作了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说田叔等十余人。皇上全都召见了他们,同他们谈话,感到汉朝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很同兴,全都封他们作了郡守、诸侯的谋臣。田叔作了汉中太守十多年。‎ 孝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你知道天下谁是忠厚的人吗?”田叔叩头回答说:“以前的云中太守孟舒是忠厚的人。”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情况最严重,被免了官。皇上说:“先帝让孟舒作云中守十多年了,敌人曾一度入侵,孟舒不能坚守城池,无故使战死的士卒有几百人。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你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原因。贯高等人谋反,皇上发下明确的诏令,赵地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光头发、脖子带锁,随着赵王张敖到了他去的地方,想要为他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作云中太守呢!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很疲惫。匈奴冒顿单于刚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战,士卒据城拼死抵抗,如同孩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于是(孝文帝)又召见孟舒让他作了云中太守。‎ ‎14.B ‎15.①下片抒发了词人决心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 ‎②拟人。词人付以南山月、灞桥柳、曲江馆人的心态与情感,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③想象。诗人于南宋亭上, 放眼远望,想象长安城外灞桥两岸的烟 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利归来。‎ ‎16.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每空1分,错字不得分)‎ ‎17. D(元凶巨恶:指为人所憎恶的恶势力头子。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子,或指坏事的根子。“元凶巨恶”强调程度,而“罪魁祸首”强调最先,更符合语境。“无所不至”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也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此词强调范围。“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就钻。符合语境。“孤芳自赏”泛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符合语境。“顾影自怜”:意为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多用于形容女子孤独失意的样子。“水到渠成”指条件成熟,更强调自然而然的状态和听凭事物发展的趋势。“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符合语境) ‎ ‎18. C(关键点在前半句,由原文“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说明前半句中心词为“网络符号浪潮”,故选“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排除A、B;D项后半句语序错) ‎ ‎19. B(关键点有二:一是“指尖玩意”指网络文学;二是语序)‎ ‎20. (1)脑血管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2)适度饮酒可以养护血管 ‎ (3)饮酒者应尽可能少饮酒或不饮酒 ‎21.高三语文复习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专项复习,需要落实基础背诵,强化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第二个阶段是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 ‎22.略 语文试题 第9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10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