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0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寻雍尊师①隐居
李 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②卧,松高白鹤③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 ①雍尊师:姓雍的道师,名字、生平不详。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②青牛:传说老子乘青牛西游,过函谷关,赴流沙而不返。③白鹤:传说汉代桂阳人苏耽成仙,有白鹤来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起势不凡。“峭”状群峰之势,“碧”绘其色,补以“摩天”二字,壮观的景象全出。“逍遥”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
B.颔联紧扣诗题,着意写“寻”,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上句从视觉着笔,下句则从听觉落墨,着重表现寻找过程的艰难。
C.颈联以动衬静,用青牛“卧”、白鹤“眠”来点缀隐居处,又用花和松烘托,描绘了雍尊师居所优美、静谧、仙境般的环境。
D.“语来”句虚实结合,虽未交代诗人与雍尊师的高谈阔论,但从“江色暮”可以想象他们感情之融洽,谈吐之投机。
E.“下”字不仅与首句呼应,还别有情趣,与“暮”“独”“寒”三字在一联中连用,使人顿生寒气扑面而至之感。
(2)这首诗是怎样刻画“雍尊师”这一形象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刻画形象:①“逍遥不记年”直接表现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②“古道”“流泉”“花暖”“松高”描绘居处环境的清幽、静谧,侧面烘托人物的淡雅高洁;③运用青牛、白鹤的典故,表现人物洒脱自由的道家情怀。
思想感情:①对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的仰慕;②对恬淡自然的隐居生活的向往;③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的怅惘之情。
二.阅读下面龚自珍的两首诗,然后回答(1)~(2)题。
漫 感①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②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 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
B.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
C.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
D.两首诗中都提到了剑和箫,它们的寓意是一样的,表明诗人希望用这一武一文来实现改革社会的愿望。
E.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的情感。
(2)“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答案】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诗人形象包含两方面特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略)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和聂仪部明妃曲[注]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 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解析】“天山雪后北风寒”不仅写出了王昭君身处的地点,还写出了凄凉的环境;“徘徊”“汉宫看”
写出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酬张少府
王 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①通②理,渔歌入浦深。
【注】 ①穷:失意,归隐。②通:得意,出仕。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是一首赠友诗。诗题冠以“酬”字,应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作者再写此诗回赠给他。
B.首联感慨自己人到晚年,唯好清静,对官场之事不再关心,表明作者追求隐逸生活,消极厌世的精神追求。
C.颔联中“自顾无长策”反映了作者的苦闷,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能为力,只好归隐。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出作者与自然心灵相通之意,表现了对自然山水的深深眷恋。
E.尾联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又以不答作答,勾勒出一幅韵味深蕴的画面,耐人咀嚼,发人深省。
【解析】选BD。B项,“消极厌世”与诗意不符;D项,颈联没有运用拟人手法。
(2)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情趣?
答:
【解析】本题考查画面的意境氛围,要先找出所描绘的画面,分析其具体特点,然后才能进一步把握营造的意境。
【答案】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作者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松风”“山月”均有高洁之意,这幅画面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逸生活的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鹧鸪天 离恨
纳兰性德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背立盈盈故作羞”,描写女子背对情郎站立时那种故作娇羞的姿态,样子传神动人。
B.“手挼梅蕊打肩头”,通过女子揉弄梅蕊、轻敲肩头的动作写出了女子的可爱。
C.三、四两句写女子对情郎的情感由思念转为怨恨,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
D.五、六两句中“淡淡”和“悠悠”两个叠音词,烘托出女子对情郎的思念悠远绵长。
E.这首词是借女子的形象和心态抒写“离恨”的,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人物刻画细腻。
(2)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词人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与情郎春夜月下泛舟的美妙图画,创设了一个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女子渴望与情郎相会的期盼之情,反衬出女子的离恨之苦。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
对 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解析】选CE。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长 门 怨
齐浣
宫殿沉沉月欲分,昭阳①更漏②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注:①昭阳:宫殿名。②更漏:报时的漏壶。
1.“昭阳更漏不堪闻”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什么心理?(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度日如年,害怕听到报时声。(2分)写出了女主人公失宠后独处冷宫的极度寂寞、哀怨。(3分)注:答出寂寞、哀怨其中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
2.“不是思君是恨君”一句有的版本作“半是思君半恨君”。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不是思君是恨君“一句好。由“珊瑚枕上千行泪”可知,“不思君”是假,其真意恰恰是思念甚深,至于生出怨恨,这是以恨写爱,更能表现爱之深,无理而妙;“恨君”也与标题中的“怨”相照应。(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示例二:“半是思君半恨君”一句好。分不清是爱还是恨,又爱又恨,更能表达女主人公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赏析】本诗表达宫女的哀怨。宫殿深深月亮快到中天, 昭阳殿的更漏不忍听闻。珊瑚枕上留下了千行泪,一半是思君一半是恨君。末句一作“不是思君是恨君”。长门,多指冷宫;长门怨,乐府旧题,抒写宫女心声;昭阳,多指皇后所居宫殿。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阮 郎 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3.首句点明时已“春半”,上阕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人踏青,春风和煦,梅子初长,柳条抽叶,白昼变长,蝴蝶纷飞。
4.结合下阕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见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怅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赏析】上片写女子游南园所闻所见。所选择的加以表现的声音、景物都有极丰富的含义。“春半踏青时”,仲春时节,花繁艳、草丰茂,正是一年春光最美的时候,人们会在此时结伴踏青。这里突出两种意味:一是大好春光欲与所思之人分享而不能;二是此际虽是春之繁盛之时,但同时也是将衰之日。好景易逝、时光空流,好不容易历尽凄凉秋意、冰封冬雪,迎来春光,却仍是盼不回远人。“青梅如豆柳如眉”,梅子结于枝头清晰可见,柳叶也已非“陌头柳色”之鹅黄新绿,而是已长如女子修修黛眉。这仍是以外物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叹怨远人“可怜春半不还家”。“风和”句,写听觉感受。春天不仅景繁丽,音亦繁闹无比:莺嗔燕咤、欢声笑语、笙歌管弦等等,可写之声极多,但女主人公耳际只徘徊着风声与马鸣。其实女主人公充耳不闻春之“乐”音,在于她内心愁闷:想当日作别之时,“他”如何不是身跨骏马、扬鞭远去;如今别人家的游子勒马而归,自己却独独等不回“他”。因此写马声亦是写愁思。末句“日长”正是“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之意,无伴、失伴倍觉时光难熬。而蝶又双飞,追绕花丛之间,愈发惹动相思之情。这几句无一处写情,但又无一处不含情。
下片,写女子独在园中已许久,暮色来临,露上娇花,凝珠如泪,草锁轻烟,春气低迷。望邻家重帷深下,知天时已晚,不禁长叹。秋千荡罢,困懒无聊。痴坐无绪,返至屋中。点灯亦是独坐,且不堪忆共剪烛花之情,不如向梦中去,或可忘却,或可一见。总之女主人公此时已是心力交瘁,不愿再思再想。然而无意抬头,却见“双燕”栖于画栋之上。真燕还是画燕并无关碍,关键是在古人心中“燕”向来少有独飞之时,“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双燕”实喻夫妇和谐相伴,则此时见“双燕”,少妇只能痛断肝肠。
九、阅读下面的词,完成5~6题。(11分)
摸鱼儿(并序)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将从鄂州至潭州主持遭运。小山亭在湖北转运使官署内。同官王正之: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5.全词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结合原文简要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拟人(比拟),用典。
将春拟人化,呼唤春不要离开,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1分)词人借对妒恨陈皇后的女子说,你们不
6.全词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原词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阕抒发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2分)下阕表达对南宋国事衰微的感叹伤感,(2分)作者感慨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悲愤。(2分)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赏析】此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作者在此借春意阑珊和美人遭妒来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词里面的玉环、飞燕,似是用来指朝中当权的主和派。辛弃疾在淳熙己亥前之两三年内,转徙频繁,均未能久于其任。他曾在《论盗贼札子》里说:“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这与“蛾眉曾有人妒”语意正同。作者本来是要积极建功立业的,被调到湖北去管钱粮,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调到湖南,还是管钱粮,当然更是失望。他心里明白朝廷的这种调动就是不让恢复派抬头。一想到国家前途的暗淡,自不免要发出“烟柳断肠”的哀叹。表面看来,词人是在伤春吊古,实际上他将自己的哀时怨世、忧国之情隐藏在了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中。词里所流露的哀怨确有对朝廷表示不满的情绪。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11分)
临 江 仙
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①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注:①青鸾:即青鸟,传说中的信使。
7.词的上片用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草树、落花、风、帆、垂杨、舟(木兰舟)、春水、夕阳,描绘了一幅幽暗、寂静(寂寥),令人感到冷落(萧条、凄迷)、忧愁的画面。分析:春末汀州,绿影阴暗;落花满地,风静帆收;柳映船停,春水湿滑;夕阳西下,游子未归,气氛凝重充满忧愁。(评分标准:意象2分,5个以上2分,少于5个1分。概括画面2分,意思对就可以,分析1分。)
8.词的上片写道:“一段夕阳愁。”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愁绪包括哪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伤春之愁。暮春时节,落花满地,勾起作者惜春、伤春之感。②怀念亲人之愁。此中游子
上片由春暮带出落花,由落花引出风静,由风静引出落帆。由落帆写到木兰舟,最后写到游子之愁,环环相扣,在意象上一气呵成。下片则是写“愁”的生发和具体化。灞水桥,是离别之所,游子想到了灞桥分别,万分感慨。灞桥上的杨柳年年不知有多少被折下,却无法使要远离的人留下,越想越难过。回望红楼,仍见美人正卷帘伫望;如今泊舟江渚,怀想佳人的凝望与容颜,已很模糊,真希望西王母身边的青鸟代为传信,可是蓬莱路远,无计可通。“青鸾无计入红楼”,这又多令人心烦意乱,惆怅满腹。“青鸾”一句,对游子愁的内涵和来由,略略一点。这个游子不仅有江湖漂泊之感,且有思念情人之愁,心情的怅惘寂寥可想而知。于是,这漂泊的旅愁于游子心中激起点点涟漪,绵绵遐思;缅怀消逝的过去,憧憬美好的未来。
“行云”句暗用巫山神女的故事。还用行云归楚峡喻往昔感情的消逝。然而,游子不会让它就这样溜走,心中还是想把握这段感情的,所以他希望“飞梦到扬州”。这里暗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扬州,也是虚指冶游之地。既不能忘情,故求之于梦。梦是可以超越时空局限的,而游子不满足于一般的梦游,而是飞梦,可见其思念佳人之心有多急迫。
下片承上片由“愁”展开,因愁而忆,因忆而思人,梦中求人,写出心中一段缱绻之情。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11分)
白 头 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①上,沟水东西流②。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注:①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②东西流,即东流。
9.首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最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皑:白色,通常用来形容雪的洁白。(1分)皎:皎洁,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洁白光明。(1分)自喻手法,运用两个颜色的词体现诗人自己的人格纯洁如同白玉。(3分)(共5分)
10.流行歌曲《愿得一人心》唱出了许多人对爱情的渴求。结合诗的有关内容,探讨全诗所蕴含的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中用竹竿尾的摇动和鱼尾的摇动来形容意志、爱情不坚定。(2分)钱刀比喻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1分)全诗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1分)既真实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心倾意烦、思虑万千、敢爱敢恨的神情状态,同时也显示了她思想的冷静和周密。(2分)(共6分)
【赏析】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弃妇形象,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婚姻悲剧,而且着力歌统一。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11分)
东 马 塍①
(宋)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①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
11.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暗”字有“默默地”“悄悄地”之意,(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描绘出东马塍芳草碧芊,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1分)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2分)
12.第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浓浓春色无人欣赏来衬托蚕事的“忙”、农事的“急”,(1分)巧妙地描绘了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1分)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2分)又有对辛勤劳作的农人的赞美。(或:表达了春色正妍而无人欣赏惋惜之情。)(2分)
【赏析】作者以激扬的情调,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暮春田园风光图。“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