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8.92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1.D【解析】 A项,“与其在微博、抖音及 YouTube上的粉丝数量有关,也得益
于她的短视频没有字幕,画面很美”错,强加因果关系,粉丝数量多是李子柒“火”的表
现,而“短视频没有字幕,画面很美”则无中生有,原文为“而且这些视频连英文字幕
都没有,也就是说各国老外虽然看不太懂却也深感‘画面太美’”,只是陈述“火”的表
现;B项,“这使她的视频因‘太假’,从而招致批评”错,曲解文意,原文为“纵使在有些
人看来有些‘太假’,或是背后有团队操盘,但对于一种商业视频制播来说也无伤大
雅,人家拍的又不是纪录片”;C项,“短视频独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错,偷换概念,
主观臆断,原文为“短视频以前所未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
2.C【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本的观点态度。C项,“传播的是一种与现代文
明格格不入的传统农民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农耕文明里的文化精
神’错,主观臆断,无中生有,原文为“但农耕文明里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
约等文化精神,难道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人吗?”
3.B【解析】本题考查对论点的分析论证过程。材料一论点是“对李子柒现象不必
上纲上线”,其中,B项,“传播中她自觉担当了弘扬、输出文化的重任”之所以错误,
就是因为它事实上成了“对李子柒现象上纲上线”的论据,因为“她自觉担当了弘扬、
输出文化的重任”。这是对“李子柒现象”的拔高理解。
4.参考答案:
①材料一的观点:对李子柒现象,既不能上纲上线,将其拔高到文化输出和国家形
象的高度,进行道德绑架;也不必对其妖魔化,将其视作落后、丑陋、粗鄙;李子柒就
是一个成功网红和商业浪潮中的弄潮儿而已。(2分)②材料二的观点:李子柒现象
给人以两方面的启示:一是故事虽小,但很真实,它反映了各国文化中如仁爱、勤
劳、勇敢、平等、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共同价值理念;二是善于利用丰富的传播媒
介和传播手段,发挥大众文化亲和生动的特性,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2分)
③材料三的观点: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才能讲好“小而美”的中国故事。(2分)
(二)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3小题,15分)
5.B【解析】B项,“表现了他对弟弟情谊的深厚和初次登台的紧张不安”有误,
精心打扮表现出他对演出的慎重,不自然地鞠躬中有初次登台的羞涩、赢得
赞赏的激动。
6.参考答案:
①描写轰炸后荒凉破败之景,渲染惨烈的氛围,深刻揭露日寇的战争罪行;
②描写废墟上人民的生活,他们艰难的求生触动了宝庆,为下文抗日义演蓄势;
③描写宝庆的真切感受,表现了他质朴的民族情感。(每点 2分)
【解析】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轰炸后荒凉破败之景,渲染惨烈的氛围。结合“人
们用茅草靠着这堵墙搭起了小棚棚,继续干他们的营生”及文章的最后一节内
容分析可知,写废墟上人民的生活,是为下文抗日义演蓄势。结合“满眼令人心
酸的战争创伤”“他一个劲地打战”分析可知,描写宝庆的真切感受,表现了他质
朴的民族情感。
7.参考答案:
①与宝庆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宝森的变化更加真实地展示了旧社会艺人渴
望被尊重的心理。
2
②丰富小说的内容。宝森的言行促进情节发展,增添故事的生动性。
③折射社会环境。宝森的观念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艺人的艰难境遇。
④揭示小说主题。宝森的蜕变表达出讴歌底层艺人的爱国热情和追求自我
价值实现的主题。(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从映衬主要人物形象看,两人
互为补充,真实地塑造了鼓书艺人的形象;对方宝森的描写,丰富了小说的情
节,折射了当时鼓书艺人的处境。方宝森的行为,也表现了底层人民的爱国热
情,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8.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题中 B项在“善将”后断开, “善将”
的意思是“善于带领”,应带有宾语,在“善将”后断开,缺少宾语,故错;C项,“此
乃信之”意思是“这是我”,显然句意表明不完整,在此处断开错,应与“所以为陛
下禽也”相连,解释为“这是我被陛下擒住的原因”,句意表达才完整,故错;D项,
“多多益善何为”意思是“多多更好为什么”,下句“为我禽”意思是“被我擒住”,两句
之间句意不连贯,“何为”应与下句相边,翻译为“多多更好,为什么被我擒住”,
语意连贯,故错。
9.B【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题中 B项,“西汉史学家司马
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错,《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
1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题中 D
项,“本没有反叛之心,听信小人之言”有误,根据原文“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
夷灭宗族”可知,韩信有反叛之心;“实属不该”错误,文中说的是“夷灭宗族,不
亦宜乎”。
11.(1)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
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采分点:畔:反叛(1分);
再:再次(1分);自将:亲自率兵前来围剿(1分);句顺 2分)
(2)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
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采分点:用:采纳(1分);为...所:
表被动(1分);夷:诛杀(1分);句顺 2分)
参考译文: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
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
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
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皇上曾经闲暇时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
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
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
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
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权力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
到的。”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
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
您谈谈。”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
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
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
3
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
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皇上亲
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
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
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
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
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
划,令人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相国
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
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
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
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
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假使韩信能
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成为贤者了。他在汉
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
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
是应该的吗?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12.D D项“尾联想象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中“想象”错误,这里并非想象,而是
现实。
13.参考答案:
(1)战乱漂泊之苦。首联写到兵荒马乱,诗人为躲避战乱不得不拖着病体四处
逃难,尽尝漂泊之苦。
(2)客子思归之忧。颈联写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
旧愁心难抑,“归心”更直接点明诗人的思归之情。
(3)忧国伤时之情。 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野泊”,一身乱离,还心系朝廷,
“欲问行朝旧消息”,然而兵荒马乱,政局未稳,令诗人十分担忧。(每点 2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4.(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每空 1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6分)
15.B
【解析】
①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用在此处符合语境。推亡固存:
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此处并无“推亡”而是强调“救亡”,此词不合
语境,故选“救亡图存”。
②追本溯源:追求根本,上溯源头,指查找事物发生的原因。用在此处不合语意。
木本水源:树木的根,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符合语意,故选“木本溯源”。
③判若云泥:比喻差距极大,就像云和泥的距离那样。强调高低差别。用在此处
不合语境。千差万别:形容种类多,差别大。用在此处符合语境,故选“千差万
别”。
④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费劲心思和精力。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用
4
在此处不合语境。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用在此处形容对
国家的忠诚,符合语境,故选“披肝沥胆”。
16.C
【解析】A、B两项,成分残缺,“在……中”导致整个句子缺失主语。A、D两项,
搭配不当,“唤醒”与“暗夜”搭配不当,“打破”与“沉睡国民”搭配不当。B.D两项,
成分残缺,缺少与“表达”搭配的宾语。
17.B
【解析】根据前后文的连贯性,此段文字应为“其中既有……同时还有……”,排除
A,D两项。根据下句“同时还有一批后来鱼龙混杂的国家主义者”可知,分句间
并非转折关系,排除 C项。
18.C【解析】C项“通”不是“精通”,而是“全”。
19.D【解析】A比;对于 B表判断;句中停顿 C结构助词;指示代词 D
都表转折
20.B【解析】A “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C “黄泉”指“地下的泉水”;
D“小学”指“小的方面学习”
21.B 【解析】例句判断
22.参考答案:
①也是概念最混乱的词汇
②不同的人对大数据的理解不同
③准确理解大数据含义非常重要
(一空 2分,两空 4分,三空 5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
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本题第一空根据后句意可以看出,,“大
数据的慨念模糊”;第二空根据后文列举的“IT技术部门”“政府部门”“在工业领
域”等部门对大数据的不同理解,可知此空应该填“不同人对大数据的理解不同”;
三空根据前后文是一句总结性的话,再依据后文的内容,可知此处应该是填“明
确大数据的含义或概念的重要”。
23.作文(60分)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立意很明确即“负重”,关键要对材料进行深化,
作深层次的分析,从立意的深度来看,可以分为这样两个层面:一是生存负重、
生活负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只在生活的海洋中航行的船。生活中的各种
压力就是我们的负担,这些压力虽然有时令我们疲惫、烦躁,但它同时也是保证
我们前进的动力,若没有这些压力,我们很容易被生活的波浪打翻。二是精神负
重、灵魂负重。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要追求一定的厚度,这样才不致于轻浮。人
生厚重就要求灵魂负重,要求灵魂担责。视生命万象,综观世事变迁,物因负重
而有了稳健的躯体,人因负重而有了生命的厚度,国因负重而有了国力的强盛。
相关文档
- 上海市市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2021-06-0910页
-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2021-06-0927页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2021-06-0931页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2021-06-0910页
-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第一中学2019-2022021-06-0925页
- 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2021-06-0912页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1-06-0922页
-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2019学2021-06-0913页
- 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19-2020学2021-06-0921页
- 山西省芮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