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0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牡一中 2018 级高三 8 月份开学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以前的中国和宋以后的中国有一个不同,那就是从“贵族—士族”社会,变成了平民
社会。
在宋代以前,虽然中国人经常抱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事实是确实贵族有种。
高门大户往往能传递几百年,底层百姓也永远安于被剥削的命运。除了起兵造反,或者疆场
立功,一个人很难突破玻璃天花板,从底层社会爬到上层社会。直至唐代,门阀观念的影响
仍然十分严重。而到了宋代,这一切变了。“贫富无定势”“富儿更替做”(宋代谚语)。下
层社会的人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在短时期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即所谓“朝为田含郎,暮登
天子堂”,火箭式升入最高层,“骤得富贵”。
富家大族的传递因此变得极为困难,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富不过三代”“朝廷无世臣无
百年之家”。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界限。郑樵说:“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
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通志·氏族略》)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开始融合,开创了
中国文化的新境界。
这一切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从中唐到五代一百多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天翻地覆,
那些从汉代传到唐代的相沿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在这个空前的乱世中,终于被毁灭了。特别是
五代的极度混乱,如同一个炒锅一样,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贫富
易位。无数个积累了几百年建起的藏书楼被一把火烧掉,相守了无数世代的大家族分崩离析,
原来养尊处优的士族们或死或逃或成为乞丐奴仆,士族阶层连同他们创造的士族文化在整体
上被毁灭了,社会成了一锅原子粥。
第二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科举制的成熟。虽然科举发明于隋,实行于唐,但科举在隋
唐两代都没能成为入仕的最主要途径。况且隋唐两代教育并不普及,只有上层社会才能获得
较好的教育环境,因此中举者也都是士族,因此,唐代基本还是一个半世袭的士族社会。
而到了宋代,科举制才真正成为入仕的最主要渠道。宋朝皇帝们的制度设计,是使全社
会通过文字而不是刀枪进行竞争。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其他功名利禄之途关闭,只留下
科举这一扇门。他们不仅废除了唐代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而且打破了唐代科举考试
的门第限制,让所有人都能走进考场。在宋代,只要不是残疾之人,皆可应举,甚至以屠牛
- 2 -
为业者,也能赴试。对于那些拿不起路费的穷人家孩子,国家还给他们应试补贴。
从上古到中古,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是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即使是最开明的唐代也
是如此。然而有唐到宋,国家对民众生活的控制显著松弛,宋太祖于乾德三年颁布诏令废除
夜禁,里坊制也名存实亡。宋代城镇里面基本可以随处开设商铺,因此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
商业街,小商贩也可在各处叫卖,城市景观较以前大变。《清明上河图》就是里坊制消亡以后
城市面貌的反映。
这些现象都显示,从唐到宋,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进步:由等级森严、阶层固化
的不自由的社会,向一个更自由、更平等因而也更合理的社会转变。
(选编自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平民的盛世:宋代》)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以前的老百姓想要进入上层社会,只能选择起兵造反或是疆场立功的道路。
B. 从中唐开始的战乱最终导致传承多代的世家分崩离析,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
C. 在宋代,社会上下阶层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主要体现在科举、婚姻等诸多方面。
D. 宋代的平民社会比“贵族—士族”社会更自由和平等,这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宋代成为平民社会的两个原因:长期战乱和科举制成熟。
B. 文章将唐朱两代科举进行了比较,突出了宋代科举是入仕最主要的制度性渠道。
C. 文中引用宋代的谚语,是为了证明在宋代社会,门阀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D. 文中“原子粥”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士族和士族文化整体毁灭后的社会混乱局面。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富不过三代”是说富贵家族传家不超过三代,其财富都转移到了平民手中。
B. 里坊制有利于国家对城市的管制,体现了国家对城市平民生活的严格控制。
C. 宋代重视科举教育,不提倡武力,因此宋代的城市比唐代更自由、更繁荣。
D. 宋代以前包括唐朝都是属于世袭的贵族社会,宋以后才真正进入了平民社会。
【答案】1. A 2. A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
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
细致、准确。
- 3 -
A 项,“只能选择起兵造反或是疆场立功的道路”绝对化。原文说,“除了起兵造反,或者疆
场立功,一个人很难突破玻璃天花板,从底层社会爬到上层社会”,原文说“很难”,并不
完全没有可能。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文章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宋代成为平民社会的两个原因”以偏概全。除了这两个原因之
外,还有其他原因,“有唐到宋,国家对民众生活的控制显著松弛”。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
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其财富都转移到了平民手中”推断错误,原文只是说“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界限”,
并未对富家的财富转移对象进行分析。
C项,“宋代重视科举教育,不提倡武力,因此宋代的城市比唐代更自由、更繁荣”以偏概全。
原文说“这些现象都显示,从唐到宋,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进步:由等级森严、阶层
固化的不自由的社会,向一个更自由、更平等因而也更合理的社会转变”,造成这种结果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D项,“宋代以前包括唐朝都是属于世袭的贵族社会”错误。原文说,“唐代基本还是一个半
世袭的士族社会”,注意原文中的“半”字。
故选 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
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
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
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
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 4 -
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7 日上午,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2020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 8
名队员成功登顶,顺利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作为观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晴雨表”,
珠峰始终在运动,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和一批国产现代测量设备纷纷亮相,5G 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提供技
术赋能。登山队员和测绘人员克服高寒缺氧、风雪交加等挑战三次冲顶,终于将五星红旗插
上地球之巅,同时也抵达了一种精神高度。
(摘编自新华社评论员《科学的探索,精神的高度》,2020 年 5 月 28 日新华每日电讯)
材料二:
世人对珠峰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在几十年的历程中,我国测绘工作者对珠峰
进行过 6 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先后于 1975 年和 2005 年两次成功测定并公布珠峰高
程,得到了国际公认,为全球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上一次珠峰高程测量已过去 15 年,
珠峰高度是否发生改变,是 2020 年珠峰高程测量要解答的课题。相比以往,这次测量更加深
入、系统,测量结果不仅可应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的研究,精确的峰顶雪深、气
象和风速等数据,也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摘编自《中国力量!揭秘珠峰登顶背后的越野故事》,2020 年 5 月 28 日人民网)
材料三:
尼泊尔曾以“中国没有登顶珠穆朗玛峰,没有留下登顶证据”为由,不承认珠穆朗玛峰
是两国国界。面对领土主权问题,中国登山队克服千难万险,于 1960 年 5 月 25 日凌晨 4 时
20 分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世界上首次有人从北坡登顶,但由于缺乏影像资料,这次
登顶不被西方国家认可。1975年 5月 27日 14时 30分中国新一代登山队员重整旗鼓再次登顶,
并重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中国高度为 8848.13 米。电影《攀登者》以真实历史事件再现的方
式,向观众诠释了“为国登顶,寸土必争”的强烈爱国情怀,引发观众思考什么是爱国、为
什么爱国和怎样爱国。
(摘编自张君,刘超言《中国登山冒险电影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表达——以《攀登者》
为例》)
材料四:
- 5 -
在三大运营商的珠峰 5G 之战中,华为不仅和中国移动携 5G 上珠峰,还夹带了华为 4K 高
清摄像机 HoloSensSDC。这台摄像机完成直播的一个必须条件就是 5G 覆盖,其永远在线、一
键调优、故障一键定位等特点仿佛就是为高海拔地区直播而设计的。小米在这场珠峰营销战
中表现格外活跃。早在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时,小米就发布微博称,小米 10 将全程助力此
次珠峰高度复测。据悉,小米 10 是小米冲击高端手机的首款产品。除了通信设备,从登山设
备到吃穿用度,到处都可见赞助商的身影:三元为登山队员提供牛奶;乐虎提供运动饮料;
探路者提供登山装备……三大运营商纷纷在快手上展开珠峰慢直播,全天候展现珠峰的日出
日落、阴晴雨雪。
(摘编自《登顶背后:一场不动声色的营销暗战》,2020 年 5 月 28 日北京商报)
4.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技为珠峰高程测量更加深入、系统提供保障条件,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B. 精确测量珠峰高度将有助于我国对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和气候变化的研究。
C. 北斗导航、5G 通讯技术以及高科技登山装备,使得本次珠峰登顶更为顺利。
D. 华为高清摄像机、快手直播平台能让民众及时、便捷地看到此次登顶过程。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冷静详实地陈述了我国登顶珠峰并开展各项测量工作这一历史性事件。
B. 材料二从测量目的、历程和成果等角度说明今年珠峰高程测量的原因和意义。
C. 材料三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攀登者》再现的历史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
D. 材料四描述商家围绕登顶的营销,反应出本次登顶珠峰的科技和商业特色。
6. 1960 年至 2020 年,40 年间中国开展了三次珠峰高程测量。根据材料概括这三次测量工作
在意义上的异同。
【答案】4. C 5. A
6. 同:彰显国家实力和民族精神,促进对珠峰的科学认知。异:(1)1975 年重新确认珠峰高
度,捍卫了领土主权。(2)1975 年、2005 年测量珠峰高程,获国际公认,为全球相关研究提
供有力支撑。(3)2020 年测量推进珠峰科研深度开展,凸显国家科技实力和商业运作新模式。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
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
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 6 -
C 项,“北斗导航、5G 通讯技术以及高科技登山装备,使得本次珠峰登顶更为顺利”说法错
误。“使得本次珠峰登顶更为顺利”错,原文说“登山队员和测绘人员克服高寒缺氧、风雪
交加等挑战三次冲顶,终于将五星红旗插上地球之巅”,没有与上一次登顶难度作比较。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
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
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A项,“材料一冷静详实地陈述了我国登顶珠峰并开展各项测量工作这一历史性事件”说法错
误。材料一的社论是慷慨庄重的,激发了读者的爱国热情,但并未详实介绍测量的具体工作。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
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
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
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题干“1960 年至 2020 年,40
年间中国开展了三次珠峰高程测量。根据材料概括这三次测量工作在意义上的异同”,结合
“登山队员和测绘人员克服高寒缺氧、风雪交加等挑战三次冲顶,终于将五星红旗插上地球
之巅,同时也抵达了一种精神高度”分析可知,这三次测量工作在意义上的相同点是彰显国
家实力和民族精神,促进对珠峰的科学认知。结合“面对领土主权问题,中国登山队克服千
难万险,于 1960 年 5 月 25 日凌晨 4时 20 分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世界上首次有人从
北坡登顶。但由于缺乏影像资料,这次登顶不被西方国家认可。1975 年 5 月 27 日 14 时 30 分
中国新一代登山队员重整旗鼓再次登顶,并重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中国高度为 8848.13 米”
分析可知,第一次测量工作的意义是:1975 年重新确认珠峰高度,捍卫了领土主权。结合“先
后于 1975 年和 2005 年两次成功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得到了国际公认,为全球相关研究提
供了有力支撑”分析可知,第二次测量工作的意义是:2005 年测量珠峰高程,获国际公认,
为全球相关研究提供有力支撑。结合“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一批国产现代测
量设备纷纷亮相,5G 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提供技术赋能”分析可知,
第三次测量工作的意义是:2020 年测量推进珠峰科研深度开展,凸显国家科技实力和商业运
作新模式。
- 7 -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
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
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
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
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
主体),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
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
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
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
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雕侠侣(节选)
金庸
郭靖拍案而起,登城瞭望。只见敌兵的万人队在离城数里之地列开阵势,却不进攻。过
不多时,千余个工匠负石竖木,筑成了一个十余丈高的高台。
这时黄药师、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
解。郭靖道:“我久在蒙古军中,从未见过他们做这般怪事。”
说话之间,又望见千余名士兵舞动长锹铁铲,在高台四周挖了一条又深又阔的壕沟,挖
出来的泥土便堆在壕沟以外,成为一堵土墙。黄药师怒道:“襄阳城是三国时诸葛亮的故居,
鞑子无礼,在这位大贤门前玩弄玄虚,岂不是欺大宋无人么?”
只听得号角吹动,颦鼓声中,一个万人队开了上来,列在高台左侧,跟着又是一个万人
队列在右侧。阵势布定,又有一个万人队布在台前,连同先前的万人队,一共是四个万人队
围住了高台。这个大阵绵延数里,盾牌手、长矛手、斩马手、强弩手、折冲手,一层一层,
将那高台围得铁桶相似。
猛听得一阵号响,鼓声止歇,数万人鸦雀无声,远处两乘马驰到台下。
马上乘客翻身下鞍,携手上了高台,只因隔得远了,两人的面目瞧不清楚,依稀可见似
是一男一女。
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众人急忙救醒,齐问“怎
- 8 -
么?甚么事?”黄蓉脸色惨白,颤声道:“是襄儿,是襄儿。”众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
朱子柳道:“郭夫人,你瞧明白了么?”
黄蓉道:“我虽瞧不清她面目,但依情理推断,决计是她。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
计,真是……真是无耻卑鄙已极。”黄药师和朱子柳经她一说,登时省悟,满脸愤激之色,
郭靖却兀自未解,问道:“襄儿怎地会到这高台上去?鞑子使甚么奸计了?”
黄蓉挺直身子,昂然道:“靖哥哥,襄儿不幸落入了鞑子的手里,他们建此高台,台下
堆了柴草,却将襄儿置在台上,那是要逼你投降。你若不降,他们便举火烧台,叫咱们夫妇
心痛肠断,神智昏乱,不能专心守城。”
郭靖又惊又怒,问道:“襄儿怎会落入鞑子手里?”黄蓉道:“连日军务紧急,我怕你
分心,没说此事。”于是将郭襄如何在绝情谷中被金轮法王掳去之事说了。郭靖一听杨过在
谷底失去踪迹,连连追问端详,待听黄蓉说完,皱眉道:“蓉儿,这可是你的不对了,过儿
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郭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
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
一灯道:“郭夫人深入寒潭,冻得死去活来,查明杨过确系不在谷底,又何况小姑娘落
入奸人之手,大伙儿都主张追赶,须怪郭夫人不得。”一灯既如此说,郭靖自不敢再说甚么,
只恨恨的道:“郭襄这小娃儿成日闯祸,倘若过儿有甚好歹,咱们心中何安?让她给蒙古兵
烧死了干净。”
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众人正商议如何营救郭襄,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
马上乘者正是黄蓉。众人一见,无不大惊。郭靖、黄药师、一灯、朱子柳等纷纷上马追出。
一行人奔向高台,在敌人强弓射不到处勒马站定。只见台上站着两人,一个身披黄色僧
袍,正是金轮法王,另一个妙龄少女被绑在一根木柱上,却不是郭襄是谁?
郭靖虽恼她时常惹事,但父女关心,如何不急?大声叫道:“襄儿,你别慌,爹爹妈妈
都来救你啦!”他内力充沛,话声清清楚楚的送上高台。郭襄早给太阳晒得昏昏沉沉,忽听
得父亲声音,喜叫:“爹爹,妈妈!”
法王说道:“郭大侠,令爱聪明伶俐,老衲本来很喜欢她,颇有意收之为徒,传以衣钵。
但大汗有旨,你若不归降,便将她火焚于高台之上。别说你心痛爱女,老衲也觉可惜,还请
三思。”
郭靖哼了一声,眼见四十名军士手执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只待法王一声令下,便即
点火。四个万人队将这高台守得如此严密,血肉之躯如何冲得过去?何况即使冲近了,火发
台焚,又怎救得女儿下来?
- 9 -
他久在蒙古军中,知道蒙古用兵素来残忍,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
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蚂蚁一般,抬起头来,遥望女儿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
当下叫道:“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
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懂得了么?”郭襄含泪点头,大声叫道:“爹爹妈妈,
女儿不怕!”
郭靖道:“这才是我的好女儿!”解下腰间铁胎硬弓,搭上长箭,飕飕飕连珠三箭,高
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应声倒地,三枝长箭都是透胸而过。郭靖射术学自蒙古神箭将军
哲别,再加数十年的内力修为,他所站之处敌兵箭射不到,他却能以强弩毙敌。众蒙古兵齐
声发喊,高举盾牌护身。郭靖道:“走罢!”勒转马头,与黄蓉等回入城中。
一行人站上城头。黄蓉呆呆望着高台,心乱如麻。
注:黄药师、郭靖、黄蓉、一灯、朱子柳等人为侠义之士。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头写蒙古兵修筑高台时众人疑惑,此处设置悬念,为下文郭襄的出场做铺垫。
B. 小说着重刻画郭靖和黄蓉,对其他人物笔墨不多,主次分明,突出了郭靖和黄蓉的性格特
点。
C. 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敌众我寡,营造出襄阳大战的紧张氛围,引人入胜。
D. 本文通过一连串的射箭动作描写,突出了郭靖武艺高强,箭术精湛。
8. 请简要分析文中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
9. 金庸的小说善于通过塑造侠士形象来展现“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文中“侠义”
精神的内涵。
【答案】7. C 8. ①疑惑。蒙古军修筑高台,黄蓉不解其意。②震惊。黄蓉依情理推断郭
襄落入敌军之手,并被绑上高台,吓晕过去。③愤怒。对蒙古军卑鄙无耻行径的激愤。④羞
愧。丈夫因杨过责备自己时,黄蓉满脸通红。⑤急迫。救女心切,黄蓉孤身出城。⑥忧虑。
敌众我寡,救女失败,丈夫大义凛然,眼看女儿性命难保,黄蓉心中担忧不已。
9. ①扶助弱小,打抱不平。郭靖对杨过十分关心爱护,责怪妻子不顾杨过生死。②顾全大局,
牺牲小我。郭靖见救女无望,忍痛放弃营救。③心怀天下,崇高的民族气节。一众江湖侠士,
未食朝廷俸禄,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舍身死守襄阳城。
【解析】
【7 题详解】
- 10 -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
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答题要认真。
C项,“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错。文章只有第四段有关于蒙古军的详细描写
“只听得号角吹动,颦鼓声中,一个万人队开了上来,……,将那高台围得铁桶相似”,说
“多处详细描写”是错误的。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中心事件,梳理文章情节;再结合具体情节中人物的表现,即语言、
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最后组织语言,按情节发展分点作答。
“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解。郭靖道:我
久在蒙古军中,从未见过他们做这般怪事”,蒙古军修筑高台,黄蓉不解其意,突出其疑惑。
“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黄蓉依情理推断郭襄落
入敌军之手,并被绑上高台,吓晕过去,突出其震惊。
“我虽瞧不清她面目,但依情理推断,决计是她。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计,真是……
真是无耻卑鄙已极”,此处表现黄蓉对蒙古军卑鄙无耻行径的激愤,突出其愤怒。
“郭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
由得满脸通红”,丈夫因杨过责备自己,黄蓉满脸通红,突出其羞愧。
“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众人正商议如何营救郭襄,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马
上乘者正是黄蓉”,黄蓉救女心切,孤身出城,突出其急迫。
“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蚂蚁般,抬起头
来,遥望女儿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敌众我寡,救女失败,丈夫大义凛然,眼看
女儿性命难保,黄蓉心中担忧不已,突出她此时的忧虑之情。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
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找出答题区间,然后筛选整合出正确答案。
“郭靖一听杨过在谷底失去踪迹,连连追问端详,待听黄蓉说完,皱眉道:‘蓉儿,这可是
你的不对了,过儿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郭靖对杨过十分关心爱护,责怪妻子
不顾杨过生死,体现了郭靖扶助弱小,打抱不平的“侠义”精神。
“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
- 11 -
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懂得了么?”郭靖见救女无望,忍痛放弃营救,体现他顾全大局,
牺牲小我的“侠义”精神。
“郭靖射术学自蒙古神箭将军哲别,再加数十年的内力修为,他所站之处敌兵箭射不到,他
却能以强弩毙敌”“勒转马头,与黄蓉等回入城中”,一众江湖侠士,未食朝廷俸禄,却在
国家危难之际,舍身死守襄阳城,体现了他们心怀天下,崇高的民族气节,这也是一种“侠
义”精神。
【点睛】小说选择题答题技巧:
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
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
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
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
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
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
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
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
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
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
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
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
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
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
重武。
- 12 -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
“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
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摘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
/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B.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
/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C.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
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D.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
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而“少牢”只有羊、豕,没有
牛。
B. 拜,指授予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除”“ 封”“ 授”“ 征”
“升”“擢”“拔”等。
C. 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而农历每月十六称“既望”,月末一天称“晦”。
D. 卒,指大夫之死。帝王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回汉朝后第二年,因儿子参与了上官父子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的事件,苏武差点被
牵连获罪。
B. 苏武陷入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权之中,廷尉奏请逮捕他,但霍光压下奏章,只罢免了他的
官职。
C. 苏武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受到宣帝的赏赐,但他把全部赏赐都送给了邻里朋友,自己
分文不留。
D. 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虽也娶妻生子,但对汉朝的耿耿忠心是从未改变的。这从他给儿子
起的名字中可以看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3 -
(1)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2)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 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2)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
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中,“宣帝”作“立”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C;“卫
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为一句完整的主谓宾句子,“武明习故事”作“荐”的宾语,中
间不能断开,排除 A。句子翻译为: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
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
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
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
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
辨析。
B项,“授予官职的词还有……‘升’‘擢’‘拔’等”错。“升”“擢”“拔”表官职提升。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
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
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项,“但他把全部赏赐都送给了邻里朋友”错。原文说“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可见苏武还将赏赐分给了自己的弟弟。
- 14 -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留,被扣留;凡,一共;始,当初;及,等到。
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适,正好;因,通过,经由;致,送,给。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
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
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
赵终根都任命为皇帝的侍卫官,赐给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年纪大了,回家,赐钱每人
十万,终身免除徭役。常惠后来做到右将军,封为列侯,他自己也有传记。苏武被扣在匈奴
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
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
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
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
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
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
- 15 -
反,廷尉(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
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
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
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
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
称他为(德高望重的) “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
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
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
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
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
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病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①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②关山金鼓振,征西③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①百年:指代一生。②直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③征西:指与西边吐
蕃之间的战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与《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相同,都写于作者流寓夔州之时,都是借秋天的所见
所思来抒发情感。
B. 首联“闻道”一词表明诗人不便直言的态度;“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局势如下棋
一样,不甚明朗。
C. 中间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颈联用了互文和比喻手法,叙写战争情势和国家时局。
- 16 -
历史真实与艺术表现高度统一。
D. 尾联“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情景交融;写秋江也暗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和处境。
15.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不胜悲”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4. C 15. ①一悲:唐王朝政局多变,朝政混乱,国运昔盛今衰;②二悲:外患严
重,关河动荡;③三悲:忆及往年在长安的生活,而如今自己远居夔州,身世飘零,徒有忧国
之思。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
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
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C项,“颈联用了比喻手法”错。颈联忽然纵笔大开,大起波澜,侧重外患。“直北”即正北,
“愁看直北是长安”,夔州的正北是长安、洛阳,亦即陇右关辅中原一带,此指长安以北。
“直北”、“征西”互文,“金鼓震”、“羽书驰”言西北多事,土蕃曾陷长安,后回纥入
寇,党项、羌又犯同州,浑奴刺寇周至,故云。报军情的文件来往弛送,时局危急。从中可
以看出没有使用比喻手法。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对诗句的赏析,可以先从诗句中的关键词入手,
从对词语的赏析中体会诗句的意蕴;在赏析诗歌关键诗句时,要注重对诗句所使用的手法进行
赏析;体会诗人情感,赏析古代诗歌的关键诗句要注重把握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情感可以从
诗歌描写、叙述的具体内容中体会。
首联:听说长安政局变化很大(指长安先破于安史,后陷于土蕃,而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
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化急促,比
喻贴切而形象。“百年”此处既指自己一辈子,也指唐代社会。“不胜悲”是指国运民生和
自己宦海浮沉身世所生的感慨。首联的“悲”写出唐王朝政局多变,朝政混乱,国运昔盛今
衰,而且外患严重,山河动荡。
颔联感慨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着重内忧,国运今非昔比,老一辈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主。
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自己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颔联的“悲”
写出了自己远走他乡,为国忧思。
- 17 -
颈联忽然纵笔大开,大起波澜,侧重外患。“直北”即正北,“愁看直北是长安”,夔州的
正北是长安、洛阳,亦即陇右关辅中原一带,此指长安以北。“直北”、“征西”互文,“金
鼓震”、“羽书驰”言西北多事,土蕃曾陷长安,后回纥入寇,党项、羌又犯同州,浑奴刺
寇周至,故云。报军情的文件来往弛送,时局危急。颈联的“悲”写出了山河危机。
尾联写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
现在怀想之中。第七句“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诗人当前身在蘷州
之处境。第八句结到“思”字,领起下面洋洋洒洒四首律诗,写故国平居,均由“思”字生
出,故国思与前面的故园心一脉相承,承上启下,大合大开,气势流转,笔有千钧之力。尾
联的“悲”忆及往年在长安的生活,而如今自己远居夔州,身世飘零,徒有忧国之思。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
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
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
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
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
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
而“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说家住在湓江低洼潮湿之地,只能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从早到晚只能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借此抒写贬官以
来的孤独寂寞之情。
(3)《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
“_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城内兵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气势。
【答案】 (1). 好古文 (2).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 黄芦苦竹绕宅生 (4).
杜鹃啼血猿哀鸣 (5). 黑云压城城欲摧 (6).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 18 -
别字形。
答题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芦”“鹃”“鳞”。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人类开始仰望星空,梦想就开始了。( );然而对于一个国家和一种文明而言,几十
年如__________。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人人都要有__________的紧迫感,要
对得起时代的期盼,也经得起子孙后代的评说,不让历史留下遗憾。
奋斗的生活是美好的,追梦的青春是丰满的。行进在时代的峡湾中,有激流和险滩,也
有可以__________的河岸。曲折的峡谷会薄弱人的斗志,隐蔽人的视线,让人产生“慢慢走,
欣赏啊”的冲动。然而,不感受入海口的辽阔,不知道世界的格局之大;没有在海洋“扎猛
子”的经历,就不懂得弄潮儿的气魄。
个人理想与伟大的时代相互塑造、相互成就。志之所趋,__________。青年追求伟大梦
想,要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奋斗大潮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如此,青年心中才有阳光,眼里才有远方,才能在逐梦的路途上脚踏实地、行稳致远,成就
青春的辉煌。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几十年的时间,对人的一生很漫长
B. 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几十年的时间很漫长
C. 几十年的时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很漫长
D. 人的一生,要度过漫长的几十年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A. 白驹过隙 时不我待 苟安一隅 无远弗届
B. 稍纵即逝 时不我待 得过且过 无远弗届
C. 白驹过隙 千钧一发 得过且过 无边无涯
D. 稍纵即逝 千钧一发 苟安一隅 无边无涯
- 19 -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曲折的峡谷会削弱人的斗志,隐蔽人的视线,让人产生“慢慢走,欣赏啊”的冲动。
B. 曲折的峡谷会遮蔽人的视线,薄弱人的斗志,让人产生“慢慢走,欣赏啊”的冲动。
C. 曲折的峡谷会薄弱人的斗志,遮蔽人的视线,让人产生“慢慢走,欣赏啊”的冲动。
D. 曲折的峡谷会遮蔽人的视线,削弱人的斗志,让人产生“慢慢走,欣赏啊”的冲动。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
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
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根据下文“然而对于一个国家和一种文明而言”几十年很短暂可
知,所填句子应该与下文呼应,因此应先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表达几十年很漫长的意
思。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
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快,光阴易逝。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
等很容易过去。此处强调时间过得快,应选“白驹过隙”。
时不我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珍惜并充分利用时间。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此处强调紧迫感,应选“时不我待”。
苟安一隅:指占据一个小地方以偷安。得过且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
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此处照应下文“河岸”,应选“苟安
一隅”。
无远弗届: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无边无涯:形容一块区域没有边界。或者没有边际。
此处指追求远大,应选“无远弗届”。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
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
- 20 -
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
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
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
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A项,“隐蔽人的视线”不搭配,“削弱人的斗志,隐蔽人的视线”语序不当。
B项,“薄弱人的斗志”搭配不当。
C项,“薄弱人的斗志”搭配不当,“薄弱人的斗志,遮蔽人的视线” 语序不当。
故选 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①______;面对同样的一朵
玫瑰,悲观者会②_______,而乐观者会赞叹刺上有花。可见,一个人的人生是苦是乐,
③_______。哲学家爱默生也说:“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
点。”
【答案】 (1). 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 (2). 哀叹花下有刺 (3). 并不是由外在
环境决定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
文段的主旨,因为文段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主旨表达展开的。重点则是瞻前顾后,前勾后
连,灵活推断。如文段中的第①处空缺,上文有“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
一半是空的”的引领,紧接着又有“而乐观者”怎样的表述,可见所填的内容应与“悲观者
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是相对的,且表述的对象是“杯子一半是空的”,故此处可填写
“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第②处空缺,上文有“面对同样的一朵玫瑰,悲观者会”怎
样的表述,下文又有“而乐观者会赞叹刺上有花”的表述,可见所填的内容应与“乐观者会
赞叹刺上有花”是相对的,且表述的对象是“刺上有花”,故此处可填写“哀叹花下有刺”;
第③处空缺,“可见”一词,表示总结性的词语,且是根据上文“面对同样的半杯水”“面
对同样的一朵玫瑰”悲观者和乐观者的不同态度进行总结,再结合下文哲学家爱默生的话
“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点”分析,故此处可填写“并不
是由外在环境决定的。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 21 -
个字。
2019 年国内 5G 基站数量预计将达到 15 万台。由于 5G 建设成本高,全范围覆盖难度大,
未来一段时间 5G 基础设施建设将以重点区域为突破,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重点城市均
计划于年底建成超过一万台 5G 基站。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计划今年年底前开通 5万个 5G
基站,在超过 50 个城市实现 5G 商用服务;中国联通表示,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南京、杭州、雄安 7 个城市城区部署 5G 网络,在 33 个中心城市实现热点区域覆盖;中国电
信计划今年将在 40 多个重要城市推出 5GNSA/SA 混合组网。三大运营商在 5G 方面的投入将高
于预期的 340 亿元,有望超过 400 亿元。
【答案】2019 年国内 5G 基站数量预计将达到 15 万台。由于 5G 自身原因,5G 基础设施建设
将以重点区域为突破。三大运营商加大投资力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提炼语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
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本题要求压缩语段,注意理清语
段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注意字数限制。
第一句是这段文字的中心句。第二句“由于 5G 建设成本高,全范围覆盖难度大”是说 5G 自
身存在的问题,“未来一段时间 5G 基础设施建设将以重点区域为突破,北京、上海、成都、
深圳等重点城市均计划于年底建成超过一万台 5G 基站”是说面对 5G 存在的困难所采取的措
施。第三句和第四句是说运营商方面对 5G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0 年 11 月,哈尔滨突发鼠疫。没有实验室,医学博士伍连德和助手就在当地借了一个
房间做血液化验。他将样本固定后进行组织切片检验,在贝克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了一种椭
圆形的疫菌——正是鼠疫。伍连德立即向北京外务部发去电文报告此事并提出初步防疫措施。
2002 年 12 月,广东突发 SARS 病毒。从 003 年到 2006 年,中国政府先后投入了 257 亿元
人民币,改善公共医疗设施和应对传染性疾病,基本建立疾病预防和控制系统。我们先后抵
御了禽流感、甲型 H1N1 病毒、非洲埃博拉病毒等多种疾病的入侵。
2019 年 12 月,武汉突发新冠肺炎。我们看到许多让人动情的瞬间:84 岁高龄的钟南山
院士逆疫走进重灾区武汉;韩红慈善基金会高效捐赠赢得广泛赞誉;各省市一批又一批援鄂
医疗队奔赴战疫前线。各地严防死守坚决打赢抗疫阻击战……
抗击病毒是长期而艰巨的人民“战争”。如何打赢这一类“战争”呢?请结合以上材料,
- 22 -
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和见解。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凝心聚力,夺取抗击病毒战争的胜利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 14 亿中国人的心。我们原本熟悉的生活仿佛被按下“暂停键” ,
但与生命有关的一切正在“加速奔跑”。对国家而言,这场战“疫”是一场大考。当然我们
在抗击病毒的战争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考。 在这场大考中,我们看到了举国上下齐心协
力,更感受到了我们伟大民族、伟大政党、伟大人民迸发出的磅礴力量。
伟大民族步伐铿锵、势不可挡。“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
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历史上,中华民族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抗鼠疫、
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历经磨难、积累能量,迸发出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如今疫情当
前,我们有决心和魄力办成大事、解决难事。伴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15
家方舱医院陆续启动,各省医疗队开赴武汉,武汉所有确诊患者与疑似病例都将“应收尽
收”。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武汉会战”已成为一场史无前例的超级行动。 病毒阻隔不了
爱,更阻隔不了一个民族的勇气和信心,只要始终发扬伟大民族精神,齐心协力、共抗疫情,
就没有我们攻克不了的难关、克服不了的困难。
伟大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所发生的变革,需要极大
的政治勇气和政治魄力,也需要精心谋划和顽强毅力。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党的领导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面对抗疫战争,我们
一次次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各个相
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工,积极主动履职,抓好任务落实;广大党员干部,以“为民之心”责
己虑事,不忘对人民的热忱、对初心的敬畏、对使命的担当,用实实在在的落实成绩单换取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的无愧结果 。哪里有疫情、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
的领导,哪里就有无数党员争做先锋模范,哪里就一定会有人民期待的安全和幸福。
伟大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每一次疫情的发生,各行各业都会涌现出一个个抗疫奋
战的感人事迹。他们中有“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医护人员,有“闻令而动,勇挑重
担,敢打硬仗”的人民子弟兵,有“24 小时昼夜不停”的城市建设者,有深入抗疫现场及时
发布最新消息的新闻记者,有上门挨户排查、不分昼夜守住大街小巷的基层志愿者…… 他们
深知一家不圆万家圆,他们平凡中的坚韧、勇敢和担当如细流汇成爱的江河。有人说:“有
多少问题,就有多少解决问题的办法。”正是这些血浓于水、手足相依的情感,展示了伟大
- 23 -
的中国人民集腋成裘、共同抗疫的意志和力量。携手同心、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
我们必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人民群众的桩桩“小事”,都是国家的“大事”,办好了小事,党和国家的大事也能办
成。相信有伟大民族、伟大政党、伟大人民,我们一定能夺取每次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析】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
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第一段讲述因为医学博士伍连德和助手的及时预报和采取措
施,我国打赢了 1910 年哈尔滨鼠疫;第二段讲述 2002 年,广州突发 SARS 病毒,中国政府及
时应对,战胜非典;从 003 年到 2006 年中国政府先后抵御了禽流感、甲型 H1N1 病毒、非洲
埃博拉病毒等多种疾病的入侵;第三段讲述科学家、医疗队、慈善基金组织等全国上下齐心
协力,全力以赴抗击非典。命题人意在通过材料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应对人类需要长期面对的
“抗击病毒”的战争。学生可以从众志成城,勇于担当,政府制定合理措施,人民大众全力
配合,相关部门严防死守,科学家致力科研,青年人奉献青春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立意】凝心聚力,夺取这场人民战争的胜利;以伟大斗争精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激荡
昂扬斗志,保持战略定力,把握斗争策略;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以人民为中心打赢抗疫战
争;凝聚青春力量,闪耀青春光彩,重任在肩,青年人应谱写青春华章。
【结构】文章以新冠疫情引出我国人民面对的各种苦难,引出各类抗疫战争,指出胜利的取
得是民族、政党和人民齐心协力的结果。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从“伟大民族步伐铿锵、势
不可挡”“伟大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伟大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三个角度论述
抗疫战争的方法。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各种抗疫战争都应以人民为中心,都需要伟大民族、
伟大政党、伟大人民的齐心协力。
【素材】1.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特征,也就是通过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运动来推动事物的发
展。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在
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 正确的东西总是在
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
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 24 -
2.对广大干部来讲,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艰巨的斗争任务,要激荡昂扬斗志,敢于出击作
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
争。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既当指挥员、又
当战斗员,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担当负责是
斗争精神的重要体现。强调:“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
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抓细抓实。”各级党政领
导干部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靠前指挥,冲到一线,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把每一项工作、每
一个环节都做到位。
3. 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勇于斗争的“战士”,最根本的是在政治上有定力、有坚守,在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统一调度, 把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把
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确保党中央
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
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进则全胜,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定信心、顾全大局、自觉行动、顽强斗争,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
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
果断的措施,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总体战、阻击战。
4.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
患的政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领
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
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
斗争。”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保持高度警惕,增强风险意识,增强忧患意识,
直面问题挑战,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情况和所造成的
影响,做到未雨绸缪,做好积极应对,作出顽强抗争。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
和不足,要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对公共卫生环境进行彻底
排查整治,把全国疾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来抓,加强各级防控人才、科研力量、
立法等建设,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
【点睛】高考作文要求做到“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
言标准,共有四条内容。第一条是“用词贴切”。“用词贴切”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形象,
- 25 -
二是新鲜,三是传神。第二条是“句式灵活”。“句式灵活”,就是要注意句式的灵活运用
对表情达意的不同作用。句式要富于变化,包括长短变化、肯定与否定变化、主动与被动变
化、语气变化等。注意整句与散句的结合、排比句的运用等。第三条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要想使自己的作文语言亮丽起来,就要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巧妙使用修辞手法,不但能增强
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会提升文章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内涵,它是保证语言富有文采的
一个重要手段。第四条是“文句有表现力”,指的是一篇文章的文句应该厚实有物,富有内
涵,字句中见情见美,见智见理,读起来有味道,耐咀嚼,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回味与启迪。
在考场作文中,有文采的作文,一般要能够做到遣词造句准确,议论说理透彻,记叙描写生
动,修辞运用恰当,使文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理,展示情景,表现思想,表达情感,而
且能给文章着色敷彩,彰显语言的魅力,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 26 -
相关文档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2021-06-0918页
- 四川省遂宁卓同教育2021届高三上学2021-06-096页
- 【语文】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2021-06-0816页
-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2021-06-0825页
- 黑龙江省哈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2021-06-0811页
-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2021-06-0824页
- 山东省肥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2021-06-089页
-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2021-06-0815页
- 四川省棠湖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2021-06-0816页
-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20届高三2021-06-08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