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50 KB
  • 2021-06-09 发布

陕西省延安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第一卷(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走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 25 -‎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 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 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 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 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 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 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 ‎ - 25 -‎ 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曲解文意,且“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说法过于绝对,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C项,强加因果,“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原文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D项,“无须考虑人民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说“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对最后一段的论证中心理解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中心应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D项,“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是好不好、精不精”,强调文学家的创作重点在“精”也就是“质上”,而没有说“少”。故选D。‎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5 -‎ 材料一 纪录片因其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一直被视作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硬通货”,是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最佳载体之一。如何创新中国对外传播话语,更好展示中国形象,在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有了最新的实践成果。‎ 今年是中国与匈牙利正式建交70周年,为纪念两国70年友好交往而制作的专题纪录片《光阴的故事——匈牙利篇》播出后广受赞誉。其实,在共同纪念友好建交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总能看见《光阴的故事》系列作品。“老挝篇”献礼中老建交55周年,“哈萨克斯坦篇”献礼中哈建交25周年,“柬埔寨篇”献礼中柬建交60周年,《光阴的故事》已成为塑造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共同记忆的重要品牌。‎ 在“纪录+”的产业趋势下,更加多元的节目元素被纳入中国故事的话语架构中。全球首档跨国联合制作职业体验纪实真人秀《功夫学徒》用纪实的节目形态,搭建符合年轻人欣赏习惯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在双向对话的叙事视野下,用异国青年的职业体验、文化碰撞展现年轻中国的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故事的内涵外延已极大地丰富扩充,不仅仅局限在展示中国自身,而是在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深化的时代潮流下,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扩展记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 ‎(选自‎2019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作为中国故事最好的载体,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 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每当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和时刻,创作和推出有时代担当精神的纪录片,再现历史沧桑,传承民族精神,表达国家话语,传递中国声音,这是我们纪录片的历史责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代表、著名纪录片导演闫东通过讲述《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拍摄历程,来分享他讲好中国故事的视角。《我们走在大路上》以中国风格、国际视野,通过沉浸式的纪实影像和镌刻新中国时代烙印的人物故事,直击观众的心灵。它讲述了约120个共和国红色经典故事。“这几年的创作经历让我最大的感悟是,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这是中国纪录片人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纪录片能够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的底气。”闫东说道。‎ - 25 -‎ 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进行世界化传播?德国纪实娱乐公司的总监帕特里克·霍若表示,无论什么样的国际合作都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故事是我们共有的语言,故事很容易在文化与文化之间传递。”帕特里克·霍若指出。这个故事必须是与众不同的、非常典型的、有全球吸引力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会有国际号召力和吸引力,有共性,有全球的普适性,而且在全球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下都有相关性。哔哩哔哩纪录片出品部制作人张博表示,他们正在创作“网生新派纪录片”,其中有不少中外合拍的优质作品在平台上大火。第一部合拍作品《未至之境》是个典型例子。“网生纪录片在保留纪录片真实内核的基础上,让纪录片的形态更加丰富多样,不拘一格,表现的手法会更加接地气,会更加关注观众们的体验和感受。”张博表示,这种形态也在国际上受到欢迎,为合拍片助力。‎ ‎(选自‎2019年12月12日《羊城晚报》)‎ 材料三 谈到世界电影票房冠军,也许你脑海里会马上跳出许多美国好莱坞大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的国产纪录片已经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纪录电影票房冠军。一是2017年的《二十二》,约为1.7亿元人民币;另一个是2018年的《厉害了我的国》,票房约为4.8亿元。‎ 据新出炉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9》透露,10年来,中国纪录片年生产投入和生产总值均逐年增长,从2009年5亿元人民币起步,逐步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规模10年间增长了12倍。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46.02亿元,同比增长16.4%;生产总值为64.45亿元,同比增长接近7%。2009年以来,中国累计出品纪录电影286部,2018年生产纪录电影57部,16部在院线上映,半数以上为社会现实题材,累计票房5.26亿元。‎ 如今,中国纪录片有三大主题称雄,分别是改革开放、历史文化与美食。《舌尖上的中国》诞生的2012年为品牌元年,由此开启了美食纪录片热潮。2018年,腾讯视频出品的《风味人间》以矩阵方式进行传播,获得超过10亿次点击量。哔哩哔哩播出的《人生一串》也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文化纪录片引发大众关注,《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轻盈的姿势讲述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宝,贴近时代;《历史那些事》则以另类视角重新诠释历史,既有热赞,也有争议。在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教授看来,中国纪录片发展是政策、平台与市场合力的结果。‎ - 25 -‎ 国产纪录片的发展令人振奋,但同时也要看到,年轻一代的纪录片观看方式已然改变,网生代正在或将要成为主流受众,互联网思维将影响纪录片的未来。短视频最近两年的爆增长,令人瞩目。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了很大挑战,如何建设纪录片良性文化生态成为业内人士的新课题。更重要的是,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纪录片代表中国声音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大,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期待纪录片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 ‎(选自‎2019年11月20日《解放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录片是一种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形式,具有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 B. 主旋律纪录片就是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 C. 中国国产纪录片《二十二》和《厉害了我的国》分别获得2017年和2018年世界电影票房冠军。‎ D. 当前,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短视频很大挑战,纪录片的文化生态也已经恶化。‎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专题纪录片《光阴的故事》已成为塑造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共同记忆的重要品牌,播出后广受赞誉。‎ B. 纪实真人秀《功夫学徒》将多元的节目元素纳入国故事的话语架构中,展现了年轻中国的形象。‎ C. 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轻盈的姿势讲述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宝,既受到热赞,也存在争议。‎ D. 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是中国声音的代表,所以纪录片人应该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 ‎6. 中国纪录片应如何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A 5. C ‎ ‎6. ①以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②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③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扩展记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 ‎【解析】‎ ‎【4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主旋律纪录片就是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理解有误,原文材料二是“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 C项,“世界电影票房冠军”错误,原文材料三“中国的国产纪录片已经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纪录电影票房冠军”,应为“世界纪录电影票房冠军”,选项偷换概念。‎ D项,“纪录片的文化生态也已经恶化”无中生有,原文最后一段“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了很大挑战”只是说“已经受到了很大挑战”,没有说到“文化生态也已经恶化”。‎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既受到热赞,存在争议”有误,原文倒数第二段“《历史那些事》则以另类视角重新诠释历史,既有热赞,也有争议”中“既受到热赞,存在争议”说的是《历史那些事》,选项说的是“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属于张冠李戴。‎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中国纪录片应如何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然后到材料中找到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做法的句子,再整合概括答案。由材料二开篇“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可以分别找出其两个分论点即两种做法“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和“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又“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中概括出“以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由此整合出两种做法。由材料一最后一段“而是在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深化的时代潮流下,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扩展记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得出第三点做法。‎ - 25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炸油条的胡老头 彭秀清 这天,新上任的县长到小吃摊吃早餐,刚坐下就听到炸油条的胡老头唠叨:“大家吃好喝好哦,城管要来摊儿了,起码三天你们捞不着吃咱炸的油条了!”县长心里一惊:“省卫生厅领导最近要来视察,这老头儿怎么今天一早就知道了?”哪料这件事还没弄明白,另一件事让县长脑袋里的问号更大了。这天,他照例到胡老头这儿吃油条。没想到,老头居然又在发布消息:“上面马上要来青天大老爷了,谁有什么冤案,就去县府宾馆等着吧!”县长大吃一惊,省高院的工作组星期三要来清查积案,这个消息昨天晚上才在县委常委会上传达,这老头儿咋这么快就知道了呢?毫无疑问,定是某些政府工作人员保密意识太差,嘴巴不紧。‎ 于是,他立即召开会议,把那些局长主任们狠批了一通。还是公安局长胆大,忍不住问道:“这胡老头儿的事,是您亲眼所见,还是听说的?”县长声色俱厉地一拍桌子:“都是我亲耳听到的!我问你,你们城关派出所今天晚上是不是要清查娱乐城?”公安局长一检尴尬,愣在那里。县长见状,当场下令:“你亲自去查查这老头儿到底什么背景,明天向我汇报!”公安局长连连称是,当即换上便装,来到胡老头的摊位进行暗访。‎ 只见老家伙正向大伙发布新消息:“城关镇的镇长最近要倒霉了。大伙等着瞧,事儿不会小的……”公安局长一听,很是诧异。少顷,他运了口气,装傻卖呆似的问道:“你咋知道的?难不成你儿子是纪委书记?”胡老头呵呵一笑:“我咋知道的?那孙子以前吃我油条的时候,都是让司机开专车来买,这两天一反常态,竟然自己步行来吃,还老是一脸愁容。那年他爹死,都没见他那么难过。能让那孙子比死了爹还难受的事,除了丢官儿,还能是啥?”局长听了,暗自吃惊,这老头儿还真有两下子。于是他不动声色继续问道:“那昨天派出所清查娱乐城,你是咋知道的?”胡老头又是一笑:“你没见那几家娱乐城一大早就挂出了停业装修的牌子?人家有眼线,消息比咱灵通!”“那卫生厅领导来视察,你是咋知道的?”胡老头儿说:“除了上面来人检查,你啥时见过洒水车出来过?”最后,局长问了个他最想不通的问题:“上次省高院的工作组来指导工作,你咋那么快就得到消息了呢?”胡老头撇了搬嘴说:“那就更简单了。俺邻居家有个案子,法院拖了八年不办。那天,办案的法官突然主动来访,满脸笑容嘘寒问暖,还再三保证案于马上解决。这不明摆着上面来了人,怕他们上访嘛!”‎ - 25 -‎ 局长佩服得五体授地,连忙回去把情况向县长汇报。县长听了,大动肝火,马上再次召开会议,做了四小时的训话:“同志们,一个炸油条的都能从一些简单现象中,看出我们的工作动向,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存在太多的形式主义。这种官场恶习不改,怎么提升政府的美好形象?从今天开始,哪个都门再因为这种原因泄密,让那老头‘卜先知’,我可就不害气了!”‎ 第二天一早,县长又来到胡老头这吃油条,想验证一下开会的效果。没想到胡老头居然又在发布最新消息:“今天,上面要来大领导了,来的还不止一个!”县长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下午市长要陪周省领导来检查工作,自己昨晚才接到通知,这老头咋又提前知道了?县长强压怒火,问胡老头:“你说要来大领导,到底有多大呢?”胡老头儿头也不抬地回答:“反正比县长还大!”县长又问:“你说要来的不止一个,能说个准数吗,到底来几个?”胡老头确定地回答:“四个!”县长日瞪口呆,上级领导还真是要来四个!他心里怦怦直跳,又问:“胡师傅,这些事你是怎么知道的?而且知道得这么准确。”胡老头淡淡一笑:“这还不容易?我早上出摊儿,见马路上增加了巡逻的武警,县政府宾馆的保安都戴上了白手套,一个个如临大敌,肯定是上面来人了。再看看停车场,书记、县长的车都停在了角落里,肯定是来了比他们大的官。再仔细看看,书记县长停的车位是5、6号,说明上面来了四位领导。你信不信?当官的和咱老百姓不一样,上厕所都要讲究个级别,排个先后顺序呢!”‎ 县长听罢,面红耳赤,两眼发直,那塞满油条的大嘴一动不动,好像僵化了似的。‎ ‎(节选自2012年版《青年文学精选》,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老头总能事先发布一些政府内部消息,事实证明这些消息都很准确,原因是他从政府部门形式主义的做派中看出了端倪。‎ B. 说到镇长时,胡老头不称职务称“那孙子”,语气带着轻蔑,心里幸灾乐祸,此细节反映了当地干群关系紧张的社会现实。‎ C. 公安局长对胡老头见微知著的本领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态度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以胡老头为代表的普通老百姓眼睛雪亮。‎ D. 从情节设计角度看,这篇小说可谓平铺直叙、波澜不惊,然而由于语言简洁流畅、活泼生动,所以读起来仍然具有趣味性。‎ ‎8.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第四段的作用。‎ ‎9. 这篇小说具有鲜明的讽刺性,请以五六段为例,从胡老头与县长的角度简析这一基本特征。‎ ‎【答案】7. D 8. ①衬托胡老头目光敏锐、洞若观火;②揭示小说批评形式主义的主题;③引起下文县长再访胡老头的情节。 ‎ - 25 -‎ ‎9. ①胡老头话语具有讽刺性,如增加武警巡逻,保安戴白手套,停车、上厕所都讲究级别先后;②县长的表情具有讽刺性,从一惊、目瞪口呆到面红耳赤、两眼发直;③县长行为具有讽刺性,边反形式主义边搞形式主义;④胡老头精辟分析与县长自以为是形成对比,具有讽刺性。‎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D项,“平铺直叙、波澜不惊”错误,小说开头两段、末尾一段情节就很有波澜。‎ 故选D。‎ ‎【8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通读文章,理解文意,从内容和结构分析作用。(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局长佩服得五体授地,连忙回去把情况向县长汇报。县长听了,大动肝火,马上再次召开会议,做了四小时的训话”,用局长的佩服和县长的大动肝火,衬托胡老头目光敏锐、洞若观火;“同志们,一个炸油条的都能从一些简单现象中,看出我们的工作动向,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存在太多的形式主义。这种官场恶习不改,怎么提升政府的美好形象?从今天开始,哪个都门再国为这种原因泄密,让那老头‘卜先知’,我可就不害气了!”可知揭示小说批评形式主义的主题;“第二天一早,县长又来到胡老头这吃油条,想验证一下开会的效果”,可知引起下文县长再访胡老头的情节。‎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的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小说的手法,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今天,上面要来大领导了,来的还不止一个”“这还不容易?我早上出摊儿,见马路上增加了巡逻的武警,县政府宾馆的保安都戴上了白手套,一个个如临大敌,肯定是上面来人了。再看看停车场,书记、县长的车都停在了角落里,肯定是来了比他们大的官。再仔细看看,书记县长停的车位是5、6‎ - 25 -‎ 号,说明上面来了四位领导。你信不信?当官的和咱老百姓不一样,上厕所都要讲究个级别,排个先后顺序呢!”可知胡老头话语具有讽刺性,如增加武警巡逻,保安戴白手套,停车、上厕所都讲究级别先后;“县长听罢,面红耳赤,两眼发直,那塞满油条的大嘴一动不动,好像僵化了似的”,可知县长的表情具有讽刺性,从一惊、目瞪口呆到面红耳赤、两眼发直;“说明我们存在太多的形式主义。这种官场恶习不改,怎么提升政府的美好形象?从今天开始,哪个都门再国为这种原因泄密,让那老头‘卜先知’,我可就不害气了”“你说要来的不止一个,能说个准数吗,到底来几个”,可知县长行为具有讽刺性,边反形式主义边搞形式主义;“反正比县长还大!”“四个!”可知胡老头精辟分析与县长自以为是形成对比,具有讽刺性。‎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延平名寿昌,字子祺,历官至延平知府。有善政,人敬之,不名字之,故称延平云。皇朝兵初已下吉安,而新淦(gàn)寇猝至,民陷于胁从者千余人。寇去,总戎者恚,将尽杀千余人。延平曰:“从寇非民所欲,不可尽杀。将军奉命来,为吊民耳。今不察辄尽杀千余人,失民心矣。”总戎者悟,尽释千余人不杀。‎ 洪武三年,诏郡县举人学士,县令丞举延平应诏。既集京师,尚书考察最上者,得十八人以进,延平与焉。皆以为御史,即台赐宴。延平数言事,持大体,不肯琐琐。尝上书言今国家宜徙都关中,累数千言。未见,朝廷得广西,简近臣往治之。上曰:“前上书胡御史,其人达于大体,可遣也。”授广西按察佥事。延平至广西,问察民瘼①。行部虑囚必平气悉心讯之,使尽其情;即服辜,犹三四覆讯不厌,故所至狱议殊死以下不当者,咸得直。‎ - 25 -‎ 三年改知彭州,益务修惠政利民。灌县故有都江堰,引江水溉成都诸郡田,兵兴堰坏,诸郡田悉芜废。前之继修堰者,必伐石锢铁,费动以万亿计,至是堰坏,无敢复言修堰。延平至,曰:“土木可以固,岂必铁石哉?”即为画,白于府;转白省,省难之。延平再三言言,省乃闻于朝,从之。延平疏决淤塞伐竹为笼实以沙土又伐木以贯笼并缘窒堰岸江水乃复溉成都诸郡田民大利之。延平书具其法于牍,以贻后人。又修彭州堋口诸堰,尽溉彭之田。初,堰废,井泉随之竭,民率苦出负汲十数里。堰复,民乃复便井饮。始教民知学。居三岁,狱无囚,先之流亡者闻州有贤侯,相率来复故业,终延平去州,民户及赋入之数,视初至增益数倍。时彭兵祸解未久,野暴白骨弥望,悉命收瘗②之。‎ 延平没于官,年四十有五。郡之人为罢市,奔走泣吊,如丧所亲。‎ ‎(节选自《东里文集·胡延平传》)‎ ‎【注】①瘼:疾苦。②瘗:yì,掩埋、埋葬。‎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延平疏/决淤塞/伐竹为笼/实以沙土/又伐木贯笼/并缘窒堰岸/江水乃复溉成都诸郡田/民大利之 B. 延平疏决淤塞/伐竹为笼/实以沙土/又伐木贯笼/并缘窒堰岸/江水乃复溉/成都诸郡田民/大利之 C. 延平疏决/淤塞伐竹/为笼实以沙土/又伐木贯笼/并缘窒堰岸/江水乃复溉成都诸郡田/民大利之 D. 延平疏决淤塞/伐竹为笼/实以沙土/又伐木贯笼/并缘窒堰岸/江水乃复溉成都诸郡田/民大利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洪武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 B. 举人是古代参加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明清科举考试级别由低到高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四等。‎ C. 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明代废中书省,设六部,六部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置尚书一职,总管本部政务。‎ D. 罢市,指集市上停止买卖以表示悼念,它既可以因皇帝驾崩而由朝廷要求进行,也可以因百姓所爱戴的官员之死而自发进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延平历任官职一直做到延平知府,因为他治理有方,政绩良好,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他们不愿直呼其名,而是亲切地称他为延平。‎ - 25 -‎ B. 胡延平多次议论政事,识大体,他曾经上书说现在国家应该迁都关中,皇帝对此深有同感,因此很赏识他,把他派到广西去任要职。‎ C. 胡延平在彭州任上实施了不少惠民政策,如他修复了灌县以前就有的都江堰,还修缮了彭州堋口各个堰堤,全部用来灌溉彭州的田地。‎ D. 胡延平在彭州时政绩不凡,到他离任时,监狱里没有囚犯,当地老百姓的户口以及赋税的数量比他刚来的时候增加了好几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皇朝兵初已下吉安,而新淦寇猝至,民陷于胁从者千余人。‎ ‎(2)时彭兵祸解未久,野暴白骨弥望,悉命收瘗之。‎ ‎【答案】10. D 11. B 12. B ‎ ‎13. (1)朝廷的军队刚攻下吉安,新淦的强盗突然到来,百姓陷入包围被胁从的达一千多人。(2)当时彭州的兵祸解除不久,暴露在郊野的尸骨满眼都是,(延平)都命人收敛埋葬。‎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延平疏通淤塞的河道,砍伐竹子做成笼子,装满沙土。又砍伐树木把笼子串起来,并沿着堰岸填塞,于是江水又可以灌溉成都各郡县的田地了,老百姓从中获利很多。‎ ‎“疏决淤塞”是完整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伐竹为笼”“实以沙土”句子整齐,且蘸后动作的先后明显,应断开,排除C项;“江水”和“溉成都诸郡田”构成主谓短语,“江水”前和“成都诸郡田”之后应断开,且“溉”字后不能断开,排除B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B - 25 -‎ 项,“明清科举考试级别由低到高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四等”错,应为由低到高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等。‎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项,“皇帝对此深有同感”是无中生有,也谈不上赏识,把他派到广西去是因为他“其人达于大体,可遣也”。‎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1)下:攻下;猝:突然;陷:陷入。‎ ‎(2)时:当时;解:解除;暴:暴露;弥望:” 满眼, 弥,满;瘗:掩埋,埋葬。‎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 25 -‎ 参考译文: ‎ 胡延平,名寿昌,字子祺,历任官职一直做到延平知府。有良好的政绩,老百姓敬重他,不称呼他的名和字,因此称他为延平。朝廷的军队刚攻下吉安,新淦的强盗突然到来,百姓陷入包围被胁从的达一千多人。强盗离开后,军队首领很愤怒,将要杀尽这一千多人。延平说:“跟着强盗并非老百姓所愿意的,不能全部杀光。将军奉命前来,是为了抚慰百姓。现在不明察情况就要杀光一千多人,会失去民心啊。”军队首领明白了,全部释放了这一千多人没有杀。‎ 洪武三年,皇帝下诏要求郡县推举有才学的读书人,县令县丞推举了延平应诏。聚集到京师后,尚书考察其中最优秀的,选出十八个人来推给朝廷,延平也在其中。皇上把他们都任命为御史,当即设台赐宴。延平多次议论政事,识大体,不愿意苟同平庸。曾经上书说现在国家应该迁都关中,累计几千字。不久,朝廷收复广西,选拔身边的大臣前往治理广西。皇上说:“以前上书的胡御史,这个人在大是大非上很通达,可以派遣他去。”延平被授予广西按察佥事一职。延平到了广西,询问体察百姓的疾苦。巡行管辖之地审理囚犯一定平心静气,让他们说尽自己的情况;即使囚犯已经服罪了,还是三番五次地询问情况,所以他所接触的案件审理中死刑以下有不恰当的,都得到了纠正。‎ 三年后延平改任彭州知州,更加致力于施行有利于百姓的政策。灌县前有都江堰,引江水灌溉成都各郡县的田地,打仗时破坏了堰堤,各郡县的田地都荒芜了。以前接着修缮堰堤的人,一定要采伐石头用铁禁锢,费用动辄用万亿计算。至此堰堤坏了,没有人再敢说要修缮堰堤。延平到后,说:“土木也可以加固堤,难道一定要用铁石吗?”当即进行规划,向府里禀报;又转而向省里禀报,省里责难他。延平再三建言,省里才向朝廷汇报,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延平疏通淤塞的河道,砍伐竹子做成笼子,装满沙土。又砍伐树木把笼子串起来,并沿着堰岸填塞,于是江水又可以灌溉成都各郡县的田地了,老百姓从中获利很多。延平把治理的方法详细地写在文件中,用来传给后人。又修缮了彭州堋口各个堰堤,全部用来灌溉彭州的田地。起初,堰堤废弃,水井泉眼也随之枯竭,老百姓都苦于外出十几里打水背水。堰堤修复后,百姓才又方便从井中打水饮用。(延平)又开始教育百姓学习。过了三年,监狱里没有囚犯,先前流亡的人听说州里有贤能的地方官,都纷纷回来恢复自己过去的产业。截至延平离开彭州,百姓的户口及赋税收入数量,比他刚来的时候增加了好几倍。当时彭州兵祸解除没多久,暴露在野外的尸骨到处都是,延平都命人加以收敛埋葬。‎ 延平死在官任上,享年四十五岁。郡里的百姓为他停止买卖,奔走相告哭着前往祭奠,如同死了家中亲人一样伤心。‎ - 25 -‎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落日塞垣①路 黄庭坚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②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③。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①塞垣:边防城池。②戛(jiá):敲击,③骅骝:周穆王的八鞍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骏马。‎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落日西沉,长风呼啸,开头两句动静结合,意境苍凉阔大,是典型的边塞景象。‎ B. “翩翩数骑闲猎”凸显出士兵策马轻驰、在暮色中享受舒适与和平的悠闲之态。‎ C. 平沙千里,词人却聚焦在“雕弓白羽”“骏骅骝”上,为下文情感的抒发蓄势。‎ D. 隐隐约约看到的青冢,使词人想起了王昭君的故事,淡淡的忧愁也慢慢袭上心头。‎ ‎15.词的下片表达了怎样的“闲愁”?请加以分析。‎ ‎【答案】14. B 15. ①词人的“闲愁”其实是对当朝执政者的辛辣讽刺。②词的下片先着力渲染国力的强盛、人才的众多,但执政者还是以一个弱女子的和亲来谋求和平,貌似强大的国力与弱女子谋求和平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讽刺犀利。③词人借古讽今,借汉代的故事,讽刺宋代统治者的软弱,意味深远。‎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凸显出士兵策马轻驰、在暮色中享受舒适与和平的悠闲之态”理解有误,古人每以“猎”指称战事,“闲猎”实际就是进行军事操练。‎ - 25 -‎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方鼎盛”写出汉家天子正当青春年盛,“四百州”说汉家天下幅员辽阔,洋洋四百州,民殷国富。朝堂上不是没有经天纬地的奇才,边境上更不缺少镇守一方的良将,可“和蕃”一事还是照例进行,将天下社稷的安危托付于一女子之手,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如今边疆地区太平、和睦,皇上也可以高枕无忧了。“不减”一句将此前的堂堂国威全部扫却,其犀利简直使大宋君臣无地自容。结尾二句又复归歌功颂德之词,极尽揶揄挖苦,矛头直指皇帝。回观上片所写的骑射场景,可知它只是词人的想象之境,现实的情况 是君王纵乐、文恬武嬉,边备废弛,只能以割地赔款来求得苟安于一时。有鉴于此,词人才会以下计大段的讽刺感慨系之,以与上片的理想之境构成强烈对比。表面上是议论汉天子,不应当让王昭君这个弱女子冤家蒙羞。实际上作者是借古讽今,批评宋朝廷的屈辱求和的对外政策。‎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表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追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一人之心 (6). 千万人之心也 ‎【解析】‎ ‎【详解】‎ - 25 -‎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悟、谏、知、誉、沮、也。‎ 第二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____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 16 天撰写了 450 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____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_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牛刀小试 蒸蒸日上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蒸蒸日上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 25 -‎ B. 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C. 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D. 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结合“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分析,选用“牛刀小试”。‎ 蒸蒸日上:比喻事业天天向上发展。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主要写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发展,选用“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结合“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一战成名”分析,选用“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结合“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分析,选用“杞人忧天”。‎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 25 -‎ 结合“‘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分析,前面是“学习”,同时注意“学习”和“摸索”的先后顺序,是先“学习”,后“摸索”。分析选项内容,D项衔接恰当。‎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原句有两处错误,中途易辙,前面主语为“俄罗斯”,后面主语为“‘张小明’记者”,排除C项、D项。‎ 成分残缺,缺介词,“并”后面应该加上介词“以”,排除B项。‎ 故选A。‎ ‎20.下面是王一明给老同学发的一则短信内容,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今日去府上,可惜没能与您见面,下次光临希望能与您畅叙友谊。想当年,我们均为李老师的高足,您现在飞黄腾达,我一事无成。我儿子的工作安排一事,还要有求于您,我想您定能效犬马之劳。当然,如果您有求于我,我也定会鼎力相助的。‎ ‎【答案】①“光临”改为“拜访”:②“高足”改为“得意门生”;③“犬马之劳”改为“帮忙”;④。有求于我”改为“有需耍帮忙的”;⑤“鼎力”改为“全力”或“大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王一明给老同学发的一则短信内容,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用语正误。本题中,“光临”错误,“光临”是敬称他人的来访,是敬辞,而从语境来看,这是说自己到朋友家去,错误,可以改为“拜访”“造访”。“高足”错误,“高足”是对他人学生的敬称,不能说自己,可以改为“得意门生”。“犬马之劳”错误,“犬马之劳”,表示愿像犬马一样受人驱使,为人效劳,是谦辞,句中用于对方,不当,可以改为“帮忙”。“有求于我”错误,一般说“有求于”别人,不能说别人“有求于”自己,可以改为“需要帮忙”。“鼎力相助”错误,“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句中说自己帮助别人,不当,可以改为“全力相助”。‎ - 25 -‎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50字。‎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浙江湖州,83岁的拾荒老人林子跟,匿名捐款1万元,用于帮助抗击疫情;湖北恩施利川,残疾菜农秦大安,自费购买了2千多斤新鲜蔬菜,送给援助湖北的外地医疗专家团队;四川成都,90后刘女士,带着自己的团队,奔赴武汉,每天为医院一线工作人员送去400一600盒免费盒饭。‎ ‎【答案】抗击新冠肺炎中,他们都是平凡人、小人物,但不平凡的义举彰显了精神的伟大,让人们看到希望的曙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准确、鲜明和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点评的题目。新闻点评首先要概括新闻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点评,点评的内容可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角度进行,要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有鲜明的立场,观点要明确;其次,要紧扣话题,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还要做到表达简洁、逻辑性强。‎ 就本题而言,新闻材料讲述的是抗击新冠肺炎中,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他们虽平凡,但他们的义举却是不平凡的,彰显着他们崇高的灵魂。新闻报道此类想象的目的是想讴歌他们精神的伟大,他们的义举然我们看到希望,有了信心。以此思路进行思考即可。答题要点:能合理概括表现新闻的中心事件,评论中能分析事件本质、表明观点态度。‎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25 -‎ ‎2020年的春节注定让人铭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因疫情迅速扩散到全国,一场围绕疫情的攻坚战就此打响。下面是“人民战‘疫’”征文中,现代诗《我多么心疼那些剃了光头的姑娘》诗歌节选:‎ 现在我都认不出你们了/你们的嘴唇不见了唇膏/还裂了血口子/说是顾不上喝水/说是焦急上火/你们不是尼姑,却一个个剃了光头/说是为了穿防护服快捷/说是便于日常打理/甚至你们还穿戴上了尿不湿/说是病房太忙/来不及去上卫生间/你们说这话的时候有点害羞 我是多么心疼这些可爱的姑娘/你们平时不是爱打听哪一种香水更为沁人吗/你们平时不是还问我如何写诗吗/甚至你们中的一个/刚办完结婚登记/就来咨询我如何给孩子取名 现在你们还不客气地对我说/现在不要采访/这几天是我们战斗最艰苦的时刻/疫情的拐点就要到了 我是多么心疼这些可爱的姑娘/小伙子们/你们也大胆地爱这些剃了光头的姑娘吧/她们的信仰/你们应该是懂的 诗歌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情?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人民战‘疫’”为主题,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示例:‎ 千灯共燃曜华夏,众志成城克时艰 一场突然而至的疫情偷袭了2020年。起初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一场灾难,还以为不过是一次发烧感冒,一场小病小灾,直到这场灾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黑暗笼罩了神州大地,却让我们看到有人燃灯,秉烛照亮明天。我要为这些人击节叫好。燃灯之人不分职业。不论是身着白衣、逆向而行的医护人员,还是被誉为江城“摆渡人”的外卖小哥,还是在建造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时与时间赛跑的“基建狂魔们”,亦或是社区的志愿者们……他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三百六十行纵横交错,构筑了生死狙击的抗疫防线。同胞并肩,向病毒宣战。‎ 燃灯之人不分年龄。从“30后”钟南山院士、“40后”李兰娟院士到“80后”汪勇、“00后”陈玉婷,老人也好孩子也罢,疫情面前他们只有一个身份:中华儿女。疫情之下,哪有什么颐养天年的老者,叛逆个性的年轻人,未谙世事的孩子,其实都是赤子,都在点燃心灯。万灯齐亮,汇聚成照亮人间的星河。因为大家坚信:各奋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怀精卫之心不难填海。‎ - 25 -‎ 燃灯之下,不分地域。一时风雨急,九州共砥砺。从塞北到江南,从小镇到魔都,各省市在做好本地防控工作的同时,竭尽所能支援湖北。“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四大医疗天团在武汉会师。“全村的龙把最硬的鳞片给了你”,这句让人热血沸腾的话,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守望相助。一朵孤芳自赏的花不是美丽,一片相互依持的锦绣才是灿烂。‎ 加缪说:“在隆冬我才知道我的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疫情之下,我们也会发现,我们乐观的态度与严谨的精神,让病毒闻风丧胆,我们无畏的品德与坚定的信仰让整个世界为之赞叹。我们被那些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即使有些人生如蚁,却并不妨碍她们美如神,比如,那些为奔赴抗疫一线而剃了光头的姑娘们!‎ 同学们,从大寒到小满,我们的心随着疫情起起伏伏,也终将在“人民战‘疫’”这本厚重的书中学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终将学到“计利当计天下利”,学到“我们同根”。感动之余,我们不能忘记所有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人,因为他们本可不必如此。是心中热血、肩上的责任,让她们义无反顾,大步向前!‎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因为同呼吸,所以共战役,共燃千灯以曜华夏,成城众志终克时艰。‎ 你们看——凛冬散尽,星河长明;朗朗乾坤,海晏河清!‎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此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形式,要求考生围绕“人民战‘疫’”的主题写一篇作文,材料是一首诗歌,为了抗击疫情白衣天使们剪去了美丽的长发,诗人心疼这些可爱的姑娘,写下了感人的诗篇。这个作文题,涉及到抗疫防疫类话题,也就是要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诗歌描绘了白衣天使们的付出,为了照顾病人,默默的牺牲自己,带着无我的信念,心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在写作时,尤其要注意扣题。所谓扣题,一是全文要围绕自己既定的论点展开,不能游离,所谓“立意集中”是也。二是要扣住题干所提的要求围绕“人民战‘疫’”的主题。这是作文入格的要求,不可不慎。若连入格都做不到,考场作文是很难达到高分区域的。‎ ‎【立意】1.‎ - 25 -‎ 可以讴歌这些“姑娘”们的奉献和担当。她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也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写作文时,可以重点讴歌她们的奉献和担当,学习她们的事迹,勇于奉献,敢于担当,做好时代的“后浪”!‎ ‎2.可以表达对这些“姑娘”们的钦佩和赞扬。她们在抗疫中的表现,让人赞叹,也为青少年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堪称是真正的优质偶像。我们以这些姑娘为榜样,树立为时代尽责、为社会做贡献的远大梦想。‎ ‎3.可以为这些“姑娘”们着想,关心她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饿于风雪。这些“姑娘”在抗疫中做出了极大牺牲和贡献,应该得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双重奖励。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工作,让这些英雄们得到更好的回报。‎ ‎【结构】首先写通过灾难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奉献者,大家共筑抗疫防线,向病毒宣战,然后借事例来证明全国一心,团结友爱,守望相助。主体部分写了“燃灯之人不分年龄”“燃灯之下,部分地域”等,使文章层次清晰。“燃灯”的比喻使文章富有形象性和哲理性。最后照应开头,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攻克时艰。‎ ‎【素材】1.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与死神抗争,与时间赛跑的狙击战中,这些可爱又可敬的医护人员和科学家们,为了守护人民健康,义无反顾,为我们留下最美的逆行身影。我们在此真诚地向此次防控疫情的逆行者致敬!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国难时期这些人才是最可敬的,如果有机会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2.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 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 已经回老家的又赶回值班,父母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 时间就是生命。很多医务人员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一个上午都来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战斗的近1个月时间里,几乎没有脱下过白大褂,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有钢铁般的精神,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整个中华大地。当我们团圆时,应该想到一些战士仍然守在祖国前线,为了祖国的和平、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没有一丝懈怠,因为这份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关乎着百姓的满意程度。‎ ‎3.这个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再平常的春节,爆发的疫情席卷了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给千千万万的家庭的节日涂满了色。在这个危及祖国的时刻,全国人民化身抗击疫情的战士,从自身做起,坚守阵地。可是,疫情不会只因为我们的坚守而退散,总归有一批人需要奔赴前线,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争取全国人民的幸福安康。她们,就是最值得我们敬佩的“逆行出征者”。‎ - 25 -‎ 是你们,在祖国最危机的时刻,放弃了自己的家庭,放弃了自己的假期,义怀容辞地奔赴一线战场,为拯救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你们的孩子也许还年幼待哺。也许还蹒跚学步,可你宁愿把自己对他们的万千思念都融化在一次又一次的视频通话中,也不愿放下手中的重任回到家中;你们也许在外工作,你们的家人这一年都未曾和你吃过一顿团圆饭,可你宁愿放下除夕的碗筷,也不愿前线的人民多等待你一分,一秒。‎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