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0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他们在人身或活动上,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地服务并依附于诸侯权贵,结果成为诸侯权贵政治斗争的工具。但同时侠士以依附政治人物为工具性手段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其政治依附性因其所拥有的侠义精神而独具特点。
有些侠士,( )。春秋时专诸因伍子胥引荐被公子光赏识重用,后来舍身刺杀王僚只是为报公子光的________,而客观上却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更多的侠士因其臣属或门客的身份,而导致行为直接以政治为导向。战国时唐雎面对骄横狂妄的秦王,________,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威胁秦王,也是基于自身使者的身份,希望不辱使命。
侠士的政治依附性还表现在侠士往往会成为政治人物的牺牲品。在他们的无畏的行为中常隐藏着________,即便是一生追随,________,备受诸侯权贵的青睐,其结局也是其政治依附性的一种悲剧性体现。战国时聂政、荆轲等人皆在刺杀活动中殒命,成就了侠士英雄的悲剧形象。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B. 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
C. 他们在人身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D. 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行为主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客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B. 其行为客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主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C. 其行为主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客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D. 其行为客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主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知遇之恩 令人发指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
B. 知遇之恩 怒发冲冠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
C. 再生之恩 令人发指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
D. 再生之恩 怒发冲冠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
【答案】
1. A
2. C
3. B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认真辨析原句的语病,同时要注意仔细斟酌选项对原句的修改。文中划线句子语病:第一处语序不当:应是先人身上依附,再活动上服务。第二处修饰不当“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通过辨析,故答案选A。
2.本题考查根据文意填空的能力。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按逻辑顺序应先“主观上”再“客观上”;“以政治为出发点”属于“主观”范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属于“客观”范畴;注意与下文专诸刺杀王僚的事例相照应。故本题答案选C。
3.知遇之恩:得到赏识或重用的恩德。再造之恩:像救了自己性命那样大的恩德。第一处文中语境是“公子光赏识重用”,所以用“知遇之恩”较为符合语境;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令人发指:叫人头发都竖了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第二处是人物因君王昏庸而愤怒,所以此处用“怒发冲冠”较为合适;不测风云: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不虞之誉:预料不到的赞扬。第三处是侠士人物命运的陈述,所以此处应该用“不测风云”;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第四处是指人物一生的贡献过程的描述,所以用“劳苦功高”更为贴切。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
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
4.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凸显了诗仙李白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
B.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看人不能被美化了的假象迷惑,要看他们的气节、品质。
C. 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用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白洋淀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D. 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使人酣畅淋漓。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的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此题选项C,“借代”修辞,理解有误。借代的定义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故答案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多年以前中国诗人艾青先生写过几句诗:蚕在吐丝的时候,没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出现,当然是因为有了蚕丝,有了丝绸,有了丝绸制作的华丽衣服,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希望,人的追求,人的实践。所以丝绸之路是时间的产物,是人的实践的产物,也是历史的产物。
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在北京的舞台上出现了一部影响巨大的舞剧,《丝路花雨》。这部舞剧不仅在北京好评如潮,一票难求,后来这部剧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累计演出场次高达1800多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观众通过这部舞剧,了解丝绸之路,欣赏中国的艺术,也加深了对中国的理解。可以说,这个舞剧所表现的历史故事,依然在当今社会发生着,所塑造的人物依然活在我们周围。如舞剧所塑造的美好艺术形象“反弹琵琶伎乐天”的造型,取自于敦煌壁画,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创造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妙飘逸的审美观。随着舞剧在国际舞台上不断演出,这个艺术形象也深入到欧洲、美洲、非洲很多国家的观众脑海里,成为关于中国、关于丝绸之路的一个标志性记忆。这样一部作品唤醒了大家对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激活了历史想象,再现了历史上的辉煌。好的艺术作品的力量很大,因为它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给人以教育、给人以联想、给人以启迪。所以它产生的作用是超出文化,超出艺术的。
凡是人类历史上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凡是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留下了痕迹的东西,文学和艺术都不会忘记,多年以后会重新用艺术的形式再现那段历史。凡是精心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必定给现代的人以很多的启迪,除了让我们通过这样一种艺术欣赏来回顾历史之外,也会让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面对现实,创造新的更美好的生活。我们的世界长期存在着各种矛盾,但是好的艺术作品向我们昭示,善的、真的、光明的总是会战胜恶的、假的、黑暗的。通过艺术的创造和艺术的欣赏,我们的思维不应再局限于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上的丝绸之路,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类的历史和未来。
丝绸之路,是政治合作之路,也是经济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交流、艺术融汇之路。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留下了诸如敦煌莫高窟这样的伟大文化遗产,也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我们现在面对新的丝绸之路,在新的丝绸之路上已经发生了很多新的故事,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应该不仅仅关照历史、回忆历史,更应该把眼光放到现在,甚至要看到未来。我们要了解新的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新的故事,发现新的文化的雏形。
在以往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艺术作品里,我们看到的是沙漠、骆驼、大帆船、滔天巨浪、敦煌壁画等等,我想在未来的关于“一带一路”的艺术创作当中出现的很可能是高铁、飞机、巨大的货轮,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现代化的生活。时代发展了,生活变化了,有关艺术表现的内容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政治之路,也不仅仅是贸易之路,而是人类的文化的共融之路,是人的情感的理解沟通之路,是人类新的文明的创造之路。所以,丝绸之路是人的道路!
(莫言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研讨会”上的发言,2018年10月9日,光明网)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蚕丝、丝绸,以及丝绸制作的华丽衣服的出现,人的希望,人的追求,人的实践就产生了。
B. 1979年诞生的舞剧《丝路花雨》,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累计演出场次高达1800多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C. 好的艺术作品的力量很大,因为它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给人以教育、给人以联想、再现历史上的辉煌。
D. 虽然这个世界长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是善的、真的、光明的往往会战胜恶的、假的、黑暗的。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开头的部分提出丝绸之路等产生与人密切相关,在结尾的部分点明丝绸之路是人的道路,首尾照应,中心明确。
B. 文章首段把蚕丝、丝绸等物与人的希望、追求等进行对比,得出了丝绸之路是时间的产物,是人的实践的产物,也是历史的产物的结论。
C. 作者认为艺术表现的内容应随时代而发生变化,并以高铁、飞机等可以进入到关于“一带一路”等艺术创作中作为例证。
D. 文章论述了好的艺术作品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通过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我们的思维要面向人类的历史和未来。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反弹琵琶伎乐天”的造型取自于敦煌壁画,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创造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妙飘逸的审美观,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B.
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需要了解新的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新的故事,发现新的文化的雏形,这样才可能做到关照现在,关照未来。
C. 无论是古丝绸之路还是新丝绸之路,都不仅仅是政治之路、贸易之路,可见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D. 正如敦煌莫高窟为我们的艺术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一样,“一带一路”的出现,势必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创作素材。
【答案】
5. B
6. B
7. C
【解析】
5.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选项A,“蚕丝、丝绸,以及丝绸制作的华丽衣服的出现”和“人的希望,人的追求,人的实践就产生”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强加因果;选项C,“再现历史上的辉煌”错误,无中生有;选项D,曲解文意,原文是“好的艺术作品向我们昭示,……总是会战胜……”,选项丢失了“好的艺术作品向我们昭示”这一限制语。故答案选B。
6.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选项B,“把蚕丝、丝绸等物与人的希望、追求等进行对比”错误,不是对比。故答案选B。
7.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总之,只有认真的比对文本和选项内容,才能很好的作答本题。题中选项C,“可见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于原文无据,无中生有。故答案选C。
【点睛】
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韩山拾得
黄孝阳
韩山拾得,我的高中同学。
他爹叫韩山,一个老鳏夫,瘸了半条腿,还能跑得飞快,挤进汽车站前看热闹的人堆里,抓起竹篮没肯再撒手——竹篮里躺着一个不足百日的弃婴。
韩山拾得讨厌他爹。他爹在取名时也忒不负责任。班上几个横蛮惯了的男生,不高兴了,把他打一顿;高兴了,也把他打一顿——说这叫打日本鬼子。瘦小的他偷了户口本,跑到派出所要求改名,警察瞪起眼珠子:“叫你爹来!”
韩山拾得绝食三天。在县搬运站当厨师的韩山拗不过儿子,买了包阿诗玛烟,到派出所见人就低头哈腰。
韩山拾得回到学校。老师上课点名,喊了几声“韩山拾得”,他不起身。老师大怒,喝令他出去。隔不多时,他回来了,身子发抖,脸白得吓人。
众目睽睽下,他攥着根粉笔,抖抖嗦嗦,在黑板上写下“韩小山”三个字。接着,他把揣在裤兜里的左手慢慢拿出来,把左手紧握着的石头狠狠地砸在自己脑袋上。血咕噜一下冒出来了。他晕了。
他忘掉说一句话:“以后谁再叫我韩山拾得,我就这样砸死他。”不过就算他说了也没用。大家都觉得他脑子是坏掉了,连最胆小的女生也敢在他经过时往地上吐唾沫。
终于,他用锄头敲破同学的脑袋,他退学了。等到我参加高考那年,他已经成了县城赫赫有名的小山哥。这倒不是因为他心狠手辣,马仔众多。
城北的金刚在影剧院看戏,把脚跷到前排,把甘蔗渣吐到韩小山衣领里。韩小山回头扔过句脏话。金刚把甘蔗在韩小山脑袋上敲成两段。两伙人打起来。韩小山这边寡不敌众,被金刚一伙拖到影剧院门口吊成沙包轮流踢打。
韩山路过瞅见。这个老实了一辈子的厨师急眼了,挥舞着刚在游麻子那儿磨快的菜刀,要与人拼命。金刚脱掉外衣,往手臂上一缠,大吼一声迎上去。韩山的菜刀被打掉。父子俩被面对面吊起。
但金刚只得意了不到半个小时。搬运站七十二条大汉拿着铁链、撬棍出动了。让县公安局头疼不已的金刚团伙从此匿迹。韩小山一战成名。
从韩山拾得到山哥,是三年。
从山哥到韩山拾得,是二十年。
我是在街头偶遇韩山拾得的。他推着坐在轮椅里的老父亲,站在洒满金秋阳光的梧桐树下。我喊出他的名字,一眼认出那个断了左手巴掌的老人。1990年搬运站解散,韩小山的日子一落千丈。在一次赌牌时,他押上了左手。底牌揭开,韩小山操起刀,对自己下不了手。对方问他是否要帮忙。这时韩山又出现了,一刀下去,血泪横飞。
“就在那一天,我才真正长大成人了。”
他没有细说他这二十年。我早有耳闻。他先是靠贩卖辣椒、香菇等农产品攒了一笔钱,再承包县罐头厂做起出口外贸,生意做得很大,日本是主要销售市场。这可能是他把名字改回去的缘由,日本文化深受中国禅宗的影响,寒山与拾得两位唐代高僧广为人知。
“世间谤我,贱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我想起寒山这句话,下意识地说了出来。
“那你为什么又叫回韩山拾得?”我问。
他没有回答我,顺手接过老人从兜里摸出的烟斗,点燃,深吸一口,再弯腰塞入父亲嘴里。老人的面容平静而又惬意。梧桐叶间漏下的阳光如同鸟羽,轻轻地覆盖在他的肩膀上。 梧桐树下是一家老人用品专卖店。一位眉目温婉的女子走出来,向我点头致意。我认得她,黄梅英,韩山拾得的妻子,当年我们学校的校花。
她接过轮椅,挥手与我告别。我进店打算给父母买一些冬天里的衣裤,看店的小妹喜气洋洋,打电话的声音跟唱山歌一样:“姨,黄姐今年又在我们这儿订了一大批货,你赶紧发货。羽绒棉被,还是波司登的,38床;鸭鸭的雪地棉鞋,男款76双,女款……” 我纳闷了:“这些都是黄梅英订的?”
“是呀,你认得她?黄姐的老公,哎,就是韩老板,去年在他开发的池头新寓旁边搞了家疗养院,跟星级宾馆一样。县搬运站的职工,哪怕只在那儿待过一个月,男的满五十五周岁,女的满五十周岁,又或者身有残疾的,都可以去,吃的住的用的,全部免费呀。这些人上辈子真是积德修福了!”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韩山能为儿子在别人面前低头哈腰,也能为保护儿子与人拼命,这些情节表现了他对儿子深厚无私的爱,这种爱最终改变了儿子命运的走向。
B. 韩山给儿子起名为“韩山拾得”,一方面是因为儿子是自己拾得的弃婴;一方面是希望儿子像唐代高僧寒山、拾得那样学会隐忍,免于灾祸。
C.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手法,将“梧桐叶间漏下的阳光”比作“鸟羽”,生动而诗意地表现了阳光的温暖柔和,也暗示了韩山得到的悉心呵护。
D. “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小说借助“我”的所忆、所见、所闻串联情节,展现人物形象,也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9.小说中的韩山拾得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10.小说中主人公的称谓有多次变化,情节也随之发展变化,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8. B
9. ①执拗:为改名绝食三天。②刚强暴烈(刚强自尊):受到欺侮不肯隐忍,用激烈暴力的方式进行反击。③懂感恩:为搬运站退休或残疾职工建疗养院,免费提供疗养;认识到父爱伟大无私后,悉心照顾父亲。④知错能改:年轻时混迹社会,打架斗殴,后来改过自新,发愤图强,事业有成。
10. ①使小说情节紧凑而跌宕。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名字由“韩山拾得”到“韩小山”到“山哥”,再到“韩山拾得”的变化,展现了主人公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情节紧凑,叙事跌宕起伏。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不同的名字和称呼反映出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经历和不同心态,表现出主人公几十年的人生境遇和复杂的性格特点。③使小说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主人公最初厌恶自己的名字,想方设法更改,最终又改回原名,表现了他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对父爱的感恩,暗示了小说的主题。④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小说在叙述主人公名字变化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交代起名及更名的原因,给读者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更耐人寻味。
【解析】
8.试题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类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命制时往往错误的选项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A项,“希望儿子能像寒山、拾得那样在生活中学会隐忍”理解不恰当,从上下文看,韩山给儿子起名并无此意。
9.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韩山拾得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这是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本题时,应抓住相关情节与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分析概括。本文主要运用语言、行为、情节描写来刻画韩山拾得这一形象,如:为了改名字,“韩山拾得绝食三。”“众目睽睽下,他攥着根粉笔,哆哆嗦嗦,在黑板上写下‘韩小山’三个字。接着,他把揣在裤兜里的左手慢慢拿出来,把左手紧握着的石头狠狠地砸在自己脑袋上。血咕噜一下冒出来了。”“终于,他用锄头敲破同学的脑袋”。受欺辱时“城北的金刚在影剧院看戏,把脚跷到前排,把甘蔗渣吐到韩小山衣领里。韩小山回头扔过句脏话。金刚把甘蔗在韩小山脑袋上敲成两段。两伙人打起来。”对待老父亲“他推着坐在轮椅里的老父亲,站在洒满金秋阳光的梧桐树下。”“顺手接过老人从兜里摸出的烟斗,点燃,深吸一口,再弯腰塞入父亲嘴里。老人的面容平静而又惬意。”对待县城里的搬运工“哎,就是韩老板,去年在他开发的池头新寓旁边搞了家疗养院,跟星级宾馆一样。县搬运站的职工,哪怕只在那儿待过一个月,男的满五十五周岁,女的满五十周岁,又或者身有残疾的,都可以去,吃的住的用的,全部免费呀。”根据韩山拾得的这些行为、事迹来概括他的形象即可。作答时先点出人物性格特点,然后再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执拗”“刚强暴烈”“懂感恩”“知错能改”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10.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以主人公名字和称呼的变化为线索来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解答本题注意从称呼的变化在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以及对读者的影响等角度作答。要答出作用,然后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分析。小说的情节是围绕主人公名字和称呼的变化展开的,主人公一开始名字叫韩山拾得,他“讨厌他爹。他爹在取名时也忒不负责任”,他因为名字像日本人而被同学欺负,后来坚决改名为“韩小山”。“从韩山拾得到小山哥,是三年。”“从小山哥到韩山拾得,是二十年。”期间主人公因为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改换名字和称呼,使得小说情节紧凑,叙事跌宕起伏。另外,不同的名字和称呼反映出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经历和不同心态,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意做得很大,日本是主要销售市场。这可能是他把名字改回去的缘由,日本文化深受中国禅宗的影响,寒山与拾得两位唐代高僧广为人知。”小说主人公最后又将名字改回为“韩山拾得”,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现在的校园贷“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导致的是“信息审核不严、高服务费、高违约金”问题,而大学生年轻冲动,虚荣心强,金融知识匮乏,防范意识薄弱,这些因素持续堆积,乱象就不可避免了。教育部、银监会等部委曾多次发文提示校园贷风险,多地地方金融局也下发配套细则。令人遗憾的是,在百般呵护下,一些大学生依旧没能逃脱非法校园贷的“魔爪”。这从客观上证明了大学生的借贷需求旺盛,只有为大学生提供渠道畅通、手续便捷、利率合理的金融借贷服务,让校园贷在法治化市场化的轨道上运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对于“校园贷”问题,除了加强监管,更要精准打击,必须及时补上漏洞,严格区分合法借贷与金融诈骗,对某些打着校园贷的幌子给大学生“挖坑”的借贷平台,该取缔要取缔,该重罚要重罚,不能手软。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遏制校园贷乱象的蔓延,并保障其健康、良性的成长。此外,大学生也要不断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同时少些虚荣心,避免过度透支消费。
(来源:2016-10-21《经济参考报》)
材料二
材料三
校园贷乱象触目惊心,如何解决?答案是打开校园贷的“正门”。
据报道,日前建行和中行向市场推出其校园贷产品。其中建行的“金蜜蜂校园快贷”年利率5.6%,授信额度在1000元到5万元;中行的“中银E贷路校园贷”最高贷款金额8000元,不含任何手续费。
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不会自律规范,即使靠制度约束和形成常态化的风险监控,短时间内也难以奏效。更重要的是,校园虽是小社会,但也成为“大江湖”,尤其大学校园汇聚了最庞大、最前卫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也掌握了更便捷的信息化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规范的信贷平台已成为大学校园的必需品。
正规金融机构推出的校园贷产品,也缓解了校方和家庭的压力。“正规军”进军校园贷,除了强化了大学生们的信用意识,还降低了校园消费的风险。此前那些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几乎全都是采取诱惑的方式,几乎没有任何审批就让大学生们掉入彀中。
(2017-05-25中评网)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进入校园分期市场。不少平台无法满足监管层的要求,在政策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权衡营业状况后,选择主动清盘停业,由于这部分平台待收较小,容易完成清算,主动停业或许是平台良好退出的不错选择。“校园贷”本质上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具备其应有的工具价值。如果接受“校园贷”服务的对象能够挖掘其价值,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校园贷”是利大于弊的。
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认为,校园贷市场肯定不会消失,因为需求存在,近段时间出台的政策也并非一刀切,而是建议平台更加规范。对于校园贷平台适合转型的方向,马骏认为,可以随着毕业生的发展轨迹进行转型,比如目标客户为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这样也能有效地控制平台成本。
(来源:北京商报)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校园贷可以帮助大学生创业、助学、理财,但要防止不良借贷平台诱导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
B.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这两大银行推出的校园贷产品,具有利率适度、授信额度适中的特点。
C. 材料二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近半数学生月开销在两千至三千元之间,月开销一千元以下的占比最少。
D. 大学校园汇聚了最庞大、最前卫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掌握了更便捷的信息化技术,所以校园贷不会消失,也难以规范。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当代大学生年轻冲动,虚荣心强,思想前卫,金融知识匮乏,防范意识薄弱,因此很容易掉进部分校园贷平台的火坑。
B. “校园贷”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工具,如果平台规范,受贷者能够合理利用,“校园贷”是利大于弊的。
C. 从材料二中的数据分析来看,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校园贷的钱被用来旅游、休闲的最多,用于学习费及用品的只有约四分之一。
D. 部分平台无法满足监管层的要求,在政策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主动停业才是平台良好退出的最好选择。
E. 现在的校园贷“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都采取诱惑的方式,没有任何审批就让大学生们掉入彀中。
13.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如何解决校园贷乱象问题。
【答案】
11. C
12. BC
13. ①加强监管,精准打击。②大学生要加强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少些虚荣心,避免过度透支消费。③让正规金融机构的校园贷产品进入校园。
【解析】
11.试题分析:“大学校园汇聚了最庞大、最前卫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掌握了更便捷的信息化技术”并非是“难以规范”的原因。
12.试题分析:A项,“思想前卫”于文无据;D项,“主动停业才是平台良好退出的最好选择”理解错误,原文“主动停业或许是平台良好退出的不错选择”;E项,范围扩大,原文是“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几乎都是采取诱惑的方式,多数没有任何审批就让大学生们掉入彀中”。
13.试题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从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主题对象要“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金融机构要“正规金融机构推出”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此题注意概括全文内容,从不同的层面提出建议。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①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②,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③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
注释:①乂[yì]:有杰出才能的人。②纁xūn:浅红色。 ③刍[chú]:青草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B.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C.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D.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B. 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 文中的“三辅”指京城附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D. 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B. 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
C. 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D. 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张衡传》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2)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答案】
14. C
15. D
16. A
17. (1)等到黄琼去世归葬故里,徐稚于是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摆出了鸡和酒做了微薄的祭祀,哭完离去,不说出自己的姓名。
(2)张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知道,于是作《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 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这段话是说“臣等听说善良的人是天地的准则,治国的依据。《诗经》上说:‘愿美好善良的贤才,生在这个王国里。’上天造就有杰出才能的人,为陛下而出现,一定能担当辅佐盛世的重任,帮助陛下成就伟大的事业”,“多”修饰的是“士”,“士”才是这句话的中心词,应是“思皇多士”,排除AD两项;“为陛下出”意思是为陛下出现,要在“出”后才能断句,排除B D两项,故答案选C。
15.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选项D
,“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错误,选项表述有误。文中的“庐”指古人为守丧而构筑在墓旁的小屋,不是“房舍”的意思,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简陋 的居室)意思不同。故答案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选项A,“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错误,选项的理解有误。原文说“屡辟公府,不起”,意思是“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选项曲解实词“辟”的意思,故答案选A。
17.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及”等到、“乃”于是、“赴”赶到、“设”摆出。(2)“图身”考虑自身、“以为”认为、“幽微”幽深微妙、“宣寄情志”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点睛】
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家里贫困,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的不吃。做人恭敬节俭仁义谦让,身边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当时陈蕃是太守,按照礼节请他暂时代理功曹一职,他无法推辞,拜见完就回来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了特别摆设一张坐榻,徐稚回去就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因为有德被举荐,到家里拜他为太原太守,都不接受。(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人给皇帝上书推荐徐稚等人说:“臣等听说善良的人是天地的准则,治国的依据。《诗经》上说:‘愿美好善良的贤才,生在这个王国里。’上天造就有杰出才
能的人,为陛下而出现,一定能担当辅佐盛世的重任,帮助陛下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知道这些有才德而不愿意出来做官的人,豫章的徐稚、彭城的姜肱、汝南的袁闳、京兆的韦著、颍川的李昙,道德品行纯正完备,在世人中非常有名望。如果提拔他们任以公卿之职,协助陛下处理天下大事,一定能让国政的处理如虎添翼,捍卫并发扬其盛大美好,让日月增光啊。”桓帝于是派人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桓帝于是问陈蕃说:“徐稚、袁闳、韦著哪个更优秀?陈蕃回答说:“袁闳生长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时逐渐接受教育。韦著生长在多礼义之俗的京城附近,就是所说的‘不用扶持自然挺直,不用雕刻自然成器’。至于徐稚,生长在江南土地低洼贫瘠的地方,而特立杰出,应该是最优秀的。”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没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故里,徐稚于是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摆出了鸡和酒做微薄的祭祀,哭完离去,不说出自己的姓名。当时来参加吊唁活动的各地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在路上追上,茅容为 他摆上了饭食,一起谈农事。临告别时,徐稚对茅容说:“替我传话给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为什么忙忙碌碌无暇安静地待着?”等到郭林宗的母亲去世,徐稚前往祭奠,在庐墓前放一束青草而离去。众人怪异,不知其故。郭林宗说:“这人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啊。《诗经》上不是说吗,青草一束,那人美如玉’。我没有那么美好的品德来承受这样的赞美。” 灵帝初年,朝廷想要用蒲轮车礼聘徐稚,适值徐稚去世,时年七十二。
徐稚的儿子徐胤,字季登,行为敦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也隐居不出来做官。豫章太守华歆以礼请求他相见,他一再称病不去。东汉末年盗贼纵横,但他们都敬佩徐胤的礼让品行,互相约束,不去侵犯他的住所。徐胤在建安年间去世。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帐夜①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 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8.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虚实结合,写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托无限深情。
B. 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
C. 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 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19.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给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8. D
19. ①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②“人老黄”表达诗人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伤感;③“风云不断”“空”写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优愁与无奈。
【解析】
18.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注意认真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然后结合理解和对选项的分析进行仔细斟酌。选项D,表达的不是“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而是用江南的五月繁花来衬托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与荒凉。故答案选D。
19.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情感赏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给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词人的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从注释可知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其次要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从“尚天涯”“梦回"雁飞”“人老黄”“风云不断”“空”,可知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抒发了被流放者内心的悲苦和愤懑之情。
【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小年的短暂的寿命。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3)《陋室铭》中表现作者不受繁杂公务烦扰的一句是“______”。
【答案】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写出了小年的短暂的寿命”“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陋室铭》中表现作者不受繁杂公务烦扰”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晦朔”“蟪蛄”“案牍”。
【点睛】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1.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你对这幅漫画的感想(40字以内)。要求: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想: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标题:人生的美德。(2分)
(2)感受:人生难免遭遇逆境和顺境,逆境时的坚韧和顺境时的节制都应是我们坚持的美德。(3分)
【解析】
要注意观察画面整体的象征意义。
22.下面是我校生物社团学生负责人王哲给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尊敬的屠奶奶:
您好!
作为当今国际中医界霸主,您能够应允忝列本社顾问,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本社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我们十分感激。本社广大中医学佼佼者恳请您不吝赐教。
敬祝编安。
生物社团 王哲
2018年5月10日
【答案】(1)霸主 大家 (2)忝列 屈就 (3)绵薄之力 指导帮助 (4)佼佼者 爱好者 (5)编安 安康
【解析】
试题分析:本文段采用应用文体的形式,要注意场合、对象用语的得体。(1)“大家”,著名的专家;“霸主”,在某一领域或地区最有声威、势力的人或集团。“大家”更显对对方的尊重。(2)“忝列”,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用在此处不当。(3)“绵薄”,谦辞,尽自己微弱的能力。(4)“佼佼者”,美好、突出的人物,多用来评价他人。此处改为“爱好者”。(5)“编安”只适用于编辑人员,对象不当,改为“安康”。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国王收到了一份礼物——两只威武的猎鹰。国王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猛禽,便把它们交给自己的首席驯鹰人进行训练。几个月过去了,一只猎鹰已能展翅飞翔,另一只却没有半点动静,从来到王宫的那天起就待在枝头纹丝不动。国王召集了各方兽医和术士,命他们设法让这只猎鹰飞起来,但所有人都无功而返。国王命人去找熟悉野外环境的农夫进宫。第二天早晨, 国王看见那只不可救药的猎鹰正盘旋在御花园的上空,就问农夫:“你到底用什么方法让这只猎鹰飞起来的?”农夫低着头回答:“陛下,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砍断这只鹰抓着的树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古往今来,英雄人物往往出身与乱世,而在安乐世界,英雄却很少出现。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重要原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下》,它的意思原本是“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不错,忧患确实是人们得以更好地生存的原因;安乐,也是人们逐渐颓废衰亡的原因,俯拾皆是的事例都说明了这一点。
在三国鼎立时,占据西南一带的刘备,就是出自充满忧患的乱世,这为他开创一片江山打下了基础。而他的儿子刘禅,在他的父亲为他创造好基础,就等他来接班的 情况下,却因他生长在一个安乐的环境中,从未有过一丝忧患感,最终将蜀国的江山拱手送给别人,自己也落下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的千古骂名。
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经历过无数的忧患,这才使他懂得老百姓的疾苦,明白“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所以将唐朝的江山治理得非常好,社会安定,百 姓丰衣足食,开创了被后世赞誉的“贞观之治”。可他的后代就不同了,唐玄宗李隆基从小生活在宫廷,养尊处优,未经历过磨砺,晚年一味贪图享乐,导致了安史 之乱,使大唐由盛而衰,也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忧患中出身,带领部下反抗明朝统治,占据了大明半壁江山,是何等的豪迈奋发啊!但是,当他占领北京后,忘记了忧患,和他的部下 一味沉醉在奢靡享乐中,天天在“过年”,结果在仅仅过了八十多天,就被清军赶出北京,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顿时土崩瓦解,这是多么沉痛的教训啊!
忧患是必不可少的,在忧患中,人们会感到有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可以激励人们的斗志,可以磨砺人们的品格,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可以积累成功的经验。这种压
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促使人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还可以使人有一种紧迫感,不轻易放过每一次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忧患是成功的催化剂。而贪图安乐却能消 磨意志,涣散人心,瓦解士气,它是成功的腐蚀剂。
我们的社会在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但我们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一定要牢记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古圣先贤的遗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创造更大的成功。
不做安于现状的鹰
一只雄鹰即便百般不愿离开紧紧抓住的树枝,但当农夫将树枝砍断后,它也会翱翔于蓝天。所以,想要成为搏击长空的雄鹰,就必须放开紧紧抓住的树枝,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飞速发展的社会促使我们加快脚步,可仍不乏停在原地、整天无所事事的人。这些人本质上跟那只抓住树枝不放的雄鹰一样,不同的是他们抓住的是对父母的依赖,对安逸生活的享受。因为有父母的宠爱,他们不愿独立;因为有舒适的环境,他们不愿拼搏。安于现状、不愿拼搏、畏惧困难、害怕吃苦等像大麻一样侵蚀着他们的灵魂,并且在头脑中根深蒂固。
难道他们没有理想吗?难道这就是他们梦想中的生活吗?也许不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安于现状、懒于拼搏、畏惧困难的思想在他们头脑中的比重远比他们最初的梦想要大得多,甚至可以比作一个地球和一个乒乓球。渐渐地,他们在懒惰中忘记了拼搏,在享受中放弃了追求,甚至在玩乐中迷失了自我,即使最初是雄鹰,到最终也会因从未飞翔而翅膀退化成连麻雀都敢随意污辱的老鹰。
放开“树枝”,去做一只搏击长空的雄鹰吧!没有人生性笨拙,只有人天性懒惰。抛开你的惰性心理,迎难而上,在努力中超越自我、在拼搏中绽放属于你的华美人生吧。没有人甘心做一辈子失败者,也没有人希望自己一生碌碌无为。所以,请不要安于现状,有梦就去追。尽管路上会有荆棘刺伤你的手臂,尽管会有巨石阻挡你前行的脚步,然而只有离开父母的保护,才能真正长大;离开享受的环境,才能真正成长。你手中抓住的“树枝”,并不是你在世上拥有的唯一,放开它们,为梦想而战,你的精神与物质定会更加富足。
不要做安于现状的鹰,让那根树枝成为你终生的遗憾;不要让自己的一生碌碌无为,为自己的懒惰找冠冕堂皇的借口,放手去搏,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勇敢前行,去证明自己是能够搏击长空的雄鹰吧!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构思立意。关键信息:树枝、猎鹰、国王、农夫。材料中鹰立脚的树枝的象征意义是多方面的,可理解为:依赖,凭借,保护,温柔,舒适,安逸,幻想,倚仗,指望,依托,退路,诱惑,侥幸等等。因此,可以从猎鹰、术士和农夫等多个角度构思立意。例如:
(1)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不能完全依赖别人。
(2)成功需要有压力、忧患意识,才有动力。人往往是有惰性的,没有压力,就少了前进的动力,就甘愿在平庸中虚度年华;民族没有了压力,就会失去发展的原动力,无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要积极进取,切莫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