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1 KB
  • 2021-06-09 发布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 第一章 专题五 群文通练四 英雄 Word版含解析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群文通练四 英雄 主题解说  何为英雄?“英”是指才能或智慧出众的人,“雄”是指有气魄的人。“英雄” 就是那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中国是一个英雄辈出 的国家,古有三皇五帝、陈涉起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 火海救人的王锋等为人民、国家无私奉献的大写的人。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魂系高原 杨晓敏 两次都陪同我到哨所采访的团政治处刘干事是湖北人,1970 年入伍,正连职,是全团的 “二号老兵”。他曾长期在哨所执勤,对各种环境非常熟悉。我们每每闲聊,无话不谈,但主 要话题还是西藏兵在边防服役的众多感受。 恋爱婚姻问题自然是一个重要方面。刘干事诙谐地说,他当年谈恋爱八次,没能挽住一 个姑娘的胳膊走进洞房,原因之一就是他在选择爱人时条件太“苛刻”。后来我才了解清楚, 原来刘干事谈对象时,总是以西藏兵的憨直坦露心迹,问姑娘的第一句话老是“你爱不爱西 藏?”好像他心目中的西藏远比他本人重要得多。因为他知道,谁嫁给西藏兵就首先要和那 个地方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在丈夫服役期间乃至转业回来,都要比别的女人付出更多更大的 代价,否则便不会有太美满的结局。 “爱不爱西藏”几乎是“爱不爱丈夫”的同义词。家乡的县服装厂一个叫小何的姑娘犹 豫一阵后,终于向他敞开了心扉,点了点头。然而他们结婚一年后,当小何孤零零地躺在产 房时,却禁不住泪湿枕巾,不得不用最刻薄的语言,诅咒起远在西边的西藏兵丈夫。说自己 瞎了眼,找了一个没心肝、冷血动物和天下第一没用的人。医生说她胎位不正,会难产,让 她提前入院。小何忧心如焚,发报去告急。刘干事当时正在 3 号哨点。大雪早已降临,除了 电台联络外,哨所已完全与世隔绝。连续三封电报把团首长也吓慌了,只得用军用电台通知 刘干事。他面对无垠的雪线一筹莫展,阴沉着脸,急得像一头囚笼困兽团团转,连嘴唇都咬 出血来。 小何要剖宫产了,手术前非要有亲人签字才行。岳父见女婿迟迟不归,望着痛苦不堪的 女儿,只好颤抖着手接过医生早已递过来数次的笔。小何专门给女儿起名叫“刘晓疆”,说是 以后让孩子知道,生她时爸爸在边疆。刘干事从西藏回来正赶上女儿周岁生日。此后每次他 休假,幼小的女儿根本不“欢迎”他,仿佛他是天外来客。三个月的假期好不容易“培养” 点儿感情,又要匆匆离去,惴惴不安的心绪又会延续到十八个月以后。小何对丈夫下结论说, “谁嫁给你们西藏兵,谁就是世界上最无助的女人”。 刘干事的家庭,是众多西藏兵生活中的一个缩影。 我问他为什么苦恋这个令他做出牺牲的地方?他对我讲起这样一件事——他刚入伍不久, 便参加了一次追悼会,棺材里,安放的不是人的血肉尸体,而是两具白骨。迟来的葬礼,差点 儿使两名战士永远蒙受冤屈,牵出两个家庭悲剧。 团部的两名战士到三十公里外的哨点送信。那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雪线泛着白炽的 光芒。在翻越海拔 4 000 米的大雪山时,一声闷响,天崩地裂,约七十五公分厚的雪块呈板 状訇然滑塌。他俩被推出五十米开外,双双坠落雪崖,摔昏冻死在三十多米的河滩上。 纷扬的雪花骤起,覆盖了他们弥留的痕迹。当时边境线上情况复杂,团里查无下落,草 率定为越境潜逃。半年后通知两名战士家乡的当地政府对其家属按叛属处理。翌年秋季,团 里明副政委到哨所检查工作,在通过狭窄的雪道时,牵着的军马也坠落崖下。警卫员绕道下 山抢救,在奄奄一息的军马旁,发现有两具形体依稀可辨的白骨和遗物。追悼会上,两战士 的骨骸被葬于烈士陵园。组织上对两战士各追记三等功一次,装入档案。尔后又派人专程到 两战士的家乡,宣布为其平反,家庭按烈属对待。 刘干事和我先后上了哨塔。他仰起黝黑的脸庞,眼睛盯着连绵的雪山说: “军人是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职业,应该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培 养、冶炼自己的品质和美德。我的日记本上,记载着数名死去的战士的名字。有一个班长, 叫孙居顺,在即将退役的前夕,去执行最后一次巡逻任务,在离界碑的不远处,被雪崩夺去 生命。有一个连长,准备修建篮球场改善哨所的文体生活条件。他在带领战士们炸石头时, 由于心脏病发作,没听到警戒信号,被一块飞石当场砸死。还有一个战士叫李明高,后来当 上排长,一次为抢救被冰川掩埋的烈士遗体,拼命刨冰,几天的辛勤劳作,活活累死在抢险 现场。他们没有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大都死得并不壮烈,平平常常,甚至死于事故。然 而他们是以西藏兵的一员,默默地倒在风雪边关,就死得有无限价值了。我们在雪山哨所生 活、思考、站岗、巡逻,眼看着西藏在进步,祖国在腾飞,难道这些还不够一个边防军人骄 傲吗?” 他摁下录音机,倾听一支歌,一支属于西藏兵喜爱的曲调: “温暖的太阳照在雪山, 雅鲁藏布江水金光闪闪, 万恶的叛匪被消灭, 解放军来到咱们家乡……” 刘干事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我分明窥见,他眼眶里饱含深情的泪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写小何临产时因孤单无助而对丈夫发出的刻薄的诅咒与怨怼,从侧面烘托了刘 干事作为一名戍边军人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B.小说中讲述团部两名战士遇雪崩而献身却被误判为越境潜逃的故事,一方面讴歌了戍边 战士的牺牲精神,一方面也抨击了敷衍塞责的官僚主义作风。 C.“阴沉着脸”“急得像一头囚笼困兽团团转”“嘴唇都咬出血来”这些细节描写生动而 逼真地刻画了刘干事知悉妻子难产时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的心理。 D.小说结尾部分引用了一段西藏兵所喜爱的曲调的歌词,借以抒发刘干事热爱祖国、坚守 边疆、恪尽职责的崇高精神,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小说通过刘干事之口,讲述了几位戍边战士的事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  3.小说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通读全文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神圣的天空飞翔(节选) 曾 剑 风凛凛 雪飘飘 风雪中巡逻在边防前哨 铁脚走千里 汗水洗战袍…… 这是夏士连到六连后,听的第一首歌。那时,班长把新兵集合在一起,教他们唱这首歌。 这歌旋律美,词也写得好。它讲述着戍边战士驻守边防的故事,也唱出了为国戍边的骄傲和 自豪。 不久,夏士连跟随班长,参加巡逻。这是他当兵后第一次执行任务。穿上厚厚的棉衣、 沉重的大头鞋,整个人像一只大笨熊,心却跳得欢。班长提醒他系好鞋带,然后出发。 路是崎岖的。大雪封山,连队被阻隔在另一个世界,路的一头是闭塞的边关哨所。有一 段路叫十八弯。弯弯转转,一边是山,一边是湖,稍不小心,就会滑下崖去,跌进湖里,要 么在冰上摔死,要么被砸进冰窟,再也起不来。滴水成冰,路滑,就是有经验的老兵,当地 的老猎人,对这段路也充满了恐惧,称它为“死人湾”。 月弯弯 星闪闪 战士执勤在祖国边关 钢枪手中握 何惧冰雪寒…… 夏士连跟着班长,走在巡逻的路上,班长不时哼起这首歌。兴凯湖面吹来的风,刀子般 切割着他的脸。头顶的太阳,如冰雕般没有一丝暖意。这时候,是不宜唱歌的,冷风灌进肚 子里,全身都冷。无疑,班长是在给他们鼓舞士气。 一行七人,夏士连走在最后。开始时他感到路还好走,心想,这巡逻也没歌里唱的那么 邪乎,不就是走路吗?无非就是穿得多一点,走在雪地上,就当背沙袋跑步练体能。上了松 阿察河的堤坝,一切都变了,每行一步,都那么难。被风吹散的雪堆积在凹处,以为是平地, 一脚踏上去,没了膝盖,拔出来,鞋里全是雪。夏士连学着老兵的样子,把裤脚掖进鞋子里, 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两个多小时,腿肚子就开始酸软,迈的步子越来越小,越来越吃力,完 全变成了一个小脚老太太。 累了,不能停下来休息,棉衣罩着的冷汗成冰。浑身酸疼,雪地又坐不得。望着眼前老 兵们的背影,夏士连不知道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巡逻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一想到自 己也将这么没完没了地走下去,心里就犯怵,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班长似乎察觉了他的 困难,压下步子,队伍的前进速度稍稍慢下来。夏士连不好意思拖后腿,把牙咬得酸痛,可 双腿还是不争气,就是迈不快。他气得捶打自己的腿。班长安慰他说,没关系,歇一歇,攒 足精神,咬紧牙,你肯定能坚持下来。 夏士连受到鼓励,抬脚迈出一大步,没想到,一脚捅了个冰窟窿。就在他发出惊叫的那 一刻,班长迅速回身,一把薅住他的衣领。夏士连没有受伤,也没有继续下陷,只是鞋湿了。 夏士连的嘴唇几乎是在瞬间变得乌紫、发青,不断地抖动。他丝丝地吐着冷气。班长弯腰, 几下褪掉夏士连的鞋,又解开自己的鞋,给夏士连换。夏士连缩回脚,班长一把抓住他的脚, 就把鞋往上套。班长说,赶紧换上,要不,时间长了,这腿就残了废了。夏士连问,你呢, 你的腿就不怕残了废了?班长说:没关系,我是老边防,有经验。 夏士连换上班长的鞋,一时直不起腰,他在低头揉眼。他哭了。 班长所谓的对付寒冷,就是不断地跑动。夏士连他们跟不上他,他就原地跑,就是不让 那双脚停下来。 中午,他们到了松阿察河源头,夏士连跟着班长,踏上了通往哨塔瞭望室的八十九级台 阶。台阶一级一级叠向高空,他也一下一下,向着高远的天空迈去。台阶上的铁板,被老兵 们的脚磨成白亮白亮的,在夏士连眼前闪动。是的,一步踏上去,没有脚印,时间长了,铁 板都留下了印痕。这白亮的印痕,是他们一代又一代边防兵戍边信念的映照吗? 回到连队,留守战士已进入梦乡。连长和军医在等他们。军医用雪给班长擦脚,两个多 钟头后,班长那双冻得毫无血色的死人一样的脚,慢慢地变红,而军医那双冻得通红的手, 慢慢地苍白如纸。军医对夏士连说,再晚回一个小时,你们班长的脚就保不住了。夏士连只 觉得脸上一阵阵发烫,眼睛一阵阵发酸。 夏士连走出宿舍,仰望满天繁星。月光从皎白的雾凇枝杈空隙间穿过,印在营院的操场 上,整个营院是明澈的。夏士连立在操场上空旷的世界里。班长巡逻的背影,班长救他,把 鞋脱给他的情景,放电影一样,在他眼前飞逝。慢慢地,夏士连心如止水般静下来。他心里 清楚,自己没有退路了,他已离不开班长。他只能沿着这边防路走下去,跟着班长的背影, 直到自己变成班长,给新兵们一个班长那样的背影,像班长那样给新兵唱“风凛凛”“月弯 弯”……(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一首充满自豪和骄傲的军歌开始,以夏士连希望像班长一样为后来的新兵唱歌结 束,首尾呼应,具有浓郁的军营特质。 B.夏士连落入冰窟后不愿穿上班长的鞋,班长说“我是老边防,有经验”,意在表明边防老 兵对自己对抗严寒的经验有足够的自信。 C.夏士连一级级登上通往瞭望室的八十九级台阶,这一细节颇具象征意味,说明其精神开 始升华,照应题目“在神圣的天空飞翔”。 D.小说以新兵夏士连的视角展开,描写了一次看似平常却又惊心动魄的巡逻经过,展现了 中国军人不畏艰难、为国奉献的精神。 5.小说中新兵夏士连在此次巡逻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  6.请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动作描写进行鉴赏。 答:  答案精析 1.B [“一方面也抨击了敷衍塞责的官僚主义作风”这一理解不当,属于过度解读,脱离文 本整体内容及意蕴。] 2.①从小说故事情节看,这样写充实了小说的内容;②从小说主题意蕴看,这样写突出了戍 边战士忠于祖国、英勇无畏、甘于奉献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魂系高原”的题旨得以充 分表现;③从小说人物塑造看,这样写首先使刘干事的形象更鲜明,他的舍小家而为国家的 无私奉献精神正是源于西藏兵的优良传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磨砺成的崇高的献身精神 的熏陶;同时也使小说以英雄群像的方式来礼赞边防战士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 3.①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以“我”问“他”讲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使叙事更具在场感与 真实性,更能感染读者;②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以“我”的见闻感受构成故事情节主干, 使叙事更集中、紧凑,避免枝蔓;③采用“我”作为记者的访谈实录的形式,使第一人称与 第三人称的转换自然、灵活;④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便于抒发人物的真情实感,有利于揭 示小说的主题。 4.B [班长这么说主要是宽慰夏士连,通过后文可知,他这么做还是冒着巨大风险的。] 5.(1)出发时的激动自豪;(2)巡逻途中对严寒和长途行军的畏惧;(3)落入冰窟时的惊恐;(4) 班长把鞋让给他时的感动;(5)在瞭望塔上的沉思;(6)得知班长差点失去双脚时的羞愧和自责; (7)在操场上的深思和精神升华。 6.(1)班长的动作连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作出一连串动作,将严寒对夏士连的伤害降到最 低,显示了班长良好的军事素养。(2)动词使用准确有力,特别是“一把薅住”“几下褪 掉”“往上套”等动作,用这些坚决的、不容置疑的动作描写展现了他对战友的关心。(3)描 写简洁,不加多余修饰,在突发事件面前,班长没有任何犹豫,凭着对战友朴素真诚的感情 作出这一系列动作。(4)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写,形成了对比:夏士连发出惊叫,抖动,吐着 冷气,与班长快速、坚决的动作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