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0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厦门市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
语文必修2 试题
(本试卷共8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两句,写主人公借助龟板和蓍草占卜得到了婚姻适宜的卦象。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从官场解脱,重归自然的欣喜之情。
(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绘文人雅士集会时尽情观赏天地浩渺、万物繁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______,______”写苏子与客月夜泛舟,感觉如在太虚中乘风而行,逍遥自在。
【答案】 (1). 尔卜尔筮 (2). 体无咎言 (3). 久在樊笼里 (4). 复得返自然 (5). 仰观宇宙之大 (6). 俯察品类之盛 (7).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8). 而不知其所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筮,咎,樊,返,冯。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 27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的北面
B. 其文漫灭 漫:模糊
C. 有怠而欲出者 怠:懈怠
D. 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3.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洞,再到仆碑,交代了游览的行踪。
B. 第二段开头叙写前洞与后洞的概况,突出它们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
C. 作者详写游后洞的经历,是因为后洞路远且艰险,多自然美妙之境。
D. 选文与《小石潭记》都是记游性文字,均细致描绘了所游之地的美景。
4.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答案】2. A 3. C
4. 而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 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
A项,“阳”翻译错误。正确的解释是“山的南面”。
- 27 -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是因为后洞路远且艰险,多自然美妙之境”表述不全面。作者详写游后洞的经历,一方面是因为后洞路远且艰险,多自然美妙之境;而最主要的还是为了下文的论述做铺垫。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的得分点:余,我;极,穷尽。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
- 27 -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探究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也就更加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襟危坐 危:端正
B. 山川相缪 缪:盘绕
C. 知不可乎骤得 骤:快速
D. 逝者如斯 逝:往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②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B.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步余马于兰皋兮
C. 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D. 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②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 27 -
7. 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运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使行文富于变化,作者的豁达胸襟和达观超然的思想情感也得以深化。
B. 第一段追忆曹操大军沿江而下的盛况,描绘了曹操志得意满的形象,旨在为感叹人生无常蓄势。
C. 第二段以江水、明月为喻,形象地阐释了世间万物“变”与“不变”的哲理,富有思辨色彩。
D. 《赤壁赋》与《兰亭集序》都体现了作者的生死观,但前者较为积极乐观,后者颇为消沉悲观。
8.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答案】5. C 6. C 7. D
8.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 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
C项,“骤”解释错误。根据语境,正确的解释是“突然”。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
A项, 第一句中“而”是连词,表示承接,可以译为“然后”;第二句中“而”也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或“却”。可见,不同。
B
- 27 -
项,第一句中“于”是介词,表被动,译为“被”;第二句中“于”表示介词,译为“在”。可见,不同。
C项,两个“虽”,均为连词,“即使”;可见,相同。
D项,第一个“之”,代词,它;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可见,不相同。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D项,“后者颇为消沉悲观”表述错误。《兰亭集序》所体现作者的生死观,并非消沉悲观。作者首先借古立论,说明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重视死生问题,自己也不能例外。接着作者针对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无经济大略的社会风气,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从而表明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生死观,而这正是作者编辑《兰亭集》并为之作序的目的,以此告诫后世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的得分点:是,这;藏,宝藏;适,共享。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 27 -
翻译: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建安四年春,公遂济河,围射犬。众降,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八年秋,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 27 -
”十三年,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十四年秋,出肥水,军合肥。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十五年,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冬,作铜雀台。二十五年春,崩于洛阳。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B. 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C. 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D. 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举。魏种曾背叛曹操,后战败被捕,但曹操仍不计前嫌,释放了他,并任用为河内太守。
B. 曹操推崇先贤,重视风化。曹操下令各地选拔杰出人才,用经书典籍来教化他们,弘扬先王之道,改良社会风气。
C. 曹操体恤士兵,关注民生。战争瘟疫之后,曹操要求地方政府抚恤无产业的死亡将士家庭,并开垦荒地,实施屯田。
D. 曹操不拘古制,改革丧礼。他留下遗令,死后丧礼不必遵循古制,治丧期间各地将士和官员不得擅离职守,不得私藏钱财。
11.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
(2)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答案】9. A 10. D
11. (1)魏种只要不向南逃到越,向北逃到胡,我就饶不了你!
(2)我运用天下所有有才智的人的力量,用先王的思想驾驭他们,就会百战百胜。
【解析】
【9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本题句意为:我南面据守黄河,北面依靠燕、代之地的险要,再加以戎、狄的兵力,然后南进争夺天下,这样或许可以成大事了吧?
“吾”是代词,作主语,而“南”“北”都是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据”和“阻”的前面,名词作状语,“向南”、“向北”,而“河”“燕代”是名词,作宾语,故从“北”的前面断开;排除BC,“争”动词,“天下”名词,作“争”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D项,“不得私藏钱财”表述错误。根据文本“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可知,文章强调的是入殓时候穿平时的衣服,不要陪葬金银、玉器、珠宝等。而非私藏钱财。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的得分点:(1)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走,逃;北,名词作状语,向北;汝,你;(2)智力,有才智的人的力量;以,用;御,驾驭。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 27 -
建安四年春, 曹公就渡过黄河,包围了射犬。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把黄河以北地区的事务委托给他管理。起初,曹公推举魏种为孝廉。兖州反叛,曹公说:“只有魏种不会背弃我。”等到听说魏种逃走,曹公愤怒地说:“魏种只要不向南逃到越,向北逃到胡,我就饶不了你!”攻下射犬以后,活捉了魏种,曹公说:“只因为他是个人才啊!”松开捆绑魏种的绳子又任用了他。秋七月,曹操下令:“自国家丧乱以来,至今十五年,年轻后生看不见仁义礼让的风气,我甚感悲伤。现在命令各郡国修习文学,县满五百户设置校官,选拔乡里优秀人才接受教育学习,希望古代先王们的圣贤道义不会废弃,从而有益于天下。” 当初袁绍与曹公一起举兵之时,袁绍曾问曹公:“如果功业不成,那么什么地方可以据守呢?”曹公反问:“您认为怎么办好呢?”袁绍回答:“我南面据守黄河,北面依靠燕、代之地的险要,再加以戎、狄的兵力,然后南进争夺天下,这样或许可以成大事了吧?” 曹公回答:“我运用天下所有有才智的人的力量,用先王的思想驾驭他们,就会百战百胜。十三年,曹公兵到赤壁,和他准备作战,出师不利。当时闹了瘟疫,士兵们死了很多人,于是撤兵而回。十四年的秋,从肥水上岸,驻兵合肥。下令说:“近年来,军队多次出征,有时还遇上瘟疫,兵士死亡不能回家,妻子失去丈夫,百姓流离失所,有仁爱之心的人难道喜欢这样吗?这是不得已啊。现命令死者家中没有产业不能维生的,官府不得停发口粮,地方长官要加以抚恤慰问,以称我的心意。”设置扬州各郡县的长官,兴办芍陂地区的屯田。建安十五年春,太祖下令说:“自古以来,受天命开国或者中兴的君主,哪个不是在贤人的帮助下共同治理天下呢!现在,天下尚未平定,正是格外需要贤才的时候。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冬天,修建了铜雀台。二十五年春,死在洛阳。天下还没有安定,不能遵从古人。丧葬以后都要脱掉孝服。率领军队驻守边关的人,都不能离开屯兵的地方。有司应担当起职责。入殓时候穿平时的衣服,不要陪葬金银、玉器、珠宝等。谥号为武王。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六)
[东晋]陶渊明①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鉏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 27 -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王益。②
[注]①后世也有认为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江淹。②三益:语出《论语》,意为直、谅、多闻。这里指志趣相投的友人。
1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叙写诗人在东边的高地上劳作,看到禾苗生长茂盛,遍布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上,感到满足和欣慰。
B. “虽有荷锄倦”一句让人联想到“带月荷锄归”的画面,但更多流露出诗人回归田园后内心无法安适的疲倦感。
C.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诗人追问自己的人生选择,并给出了坚定的回答,人的一生应当要从事劳作。
D. 田园生活是诗人自然朴素的理想,诗歌将劳作的体验、田园的风光与淳朴的人情和谐地统一起来。
13.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赏析“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这四句诗。
【答案】12. B 13. 诗人抓住了“日暮”、“柴车”、“路暗”、“光夕”、“归人”、“稚子”、“烟火”、“檐隙”等意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傍晚时分,诗人驾车回家,山路幽暗、炊烟四起、稚子候门的温馨画面。渲染了一层安恬的、醉人的气氛,融情于景,表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B项,“但更多流露出诗人回归田园后内心无法安适的疲倦感”表述错误。“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陶诗中有“带月荷锄归”,“浊酒”云云是常见的语句。看来他对“荷锄”并不感到是多大的重负,差不多习惯了。因为喝点酒就可以使身体舒适。而且此句话体现了陶渊明虽然有些许的身体上的疲倦,但是内心是闲适的。而非无法安适。
故选B。
- 27 -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
本题要求从景与情的关系赏析“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这四句诗。首先,从内容上这四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驾着车子回来,山路也渐渐地变得幽暗。望着前村已是袅袅炊烟,孩子们在家门等我回家。诗人抓住了“日暮”、“柴车”、“路暗”、“光夕”、“归人”、“稚子”、“烟火”、“檐隙”等意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傍晚时分,诗人驾车回家,山路幽暗、炊烟四起、稚子候门的温馨画卷。“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这两句写得很自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农家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自然。“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归去来兮辞》有“稚子候门”的话。等着他的就是那么一个温暖的“归宿”,此时他的倦意会在无形中消释了。这四句写暮归,真是生动如画,画面浮动着一层安恬的、醉人的气氛。这就是陶渊明“田居”的一天,这一天过得如此充实、惬意。诗人融情于景,表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五、课内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囚绿记》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14. 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绿条被“我”囚禁之后,尖端总朝向窗外的方向,细叶卷须都向着阳光生长,这体现了生命对自由的执着追求。
B.
- 27 -
“我”对绿条寄托了太多的感情,希望它能全身心陪伴“我”,当“我”发现它“固执”地不接受“我”的善意时,“我”有点恼怒。
C. 绿条本无性灵,进入“我”的视野后活了起来,成为“我”的朋友。作者综合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赋予绿条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D. 文段在叙事上波澜起伏,“我”的心情随着绿条的命运变化而波动,同时作者又以绿条来反观自我,照见“我”的悲悯和宽容。
15. “我”的“魔念”在选文中指什么?体现了“我”的什么心理和感情?
【答案】14. D 15. “我”继续“囚绿”,拿它来装饰“我”的简陋的房间。而“我”对这“绿友”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有自责又有恼怒,以至于对它的感情也是爱之深而恼之切。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中,D项,“同时作者又以绿条来反观自我,照见‘我’的悲悯和宽容”表述错误。作者又以绿条来反观自我,照见“我”对自由、光明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追求。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根据题干要求,联系上下文,来分析概括得出答案。
本题中,要求概括“我”的“魔念”在选文中指什么?体现了“我”的什么心理和感情?根据文本“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可知,此时的作者虽然为常春藤的枝叶病损而感到一些自责,但是又因为它固执、不懂我的心意而恼怒,所以要继续将这片绿色囚禁住,让它装饰我简陋的房间,装饰我抑郁的心情。而此时的作者的内心对这“绿友”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有自责又有恼怒,以至于对它的感情也是爱之深而恼之切。
阅读下面《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 27 -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16. 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些文字选自一篇悼词,首先介绍了逝者去世的情况。“停止思想”委婉地交代了马克思的逝世,照应了逝者“思想家”的身份。
B. 第二段中,通过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规律作类比,作者高度肯定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重要意义。
C. 马克思发现的一个被复杂混乱的意识形态掩盖的简单事实是剩余价值的存在。这让后来的一切研究不再是在黑暗中摸索。
D. 选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第一段以叙述描写为主,表达具体、细致。后面三段主要是议论,语言严密却富有感染力。
17. 作者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但选文却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现得较为冷静和克制,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加以分析。
【答案】16. C 17. 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而恩格斯又是他最亲密的朋友和战友,两个人的友谊非常深厚。对于好友的去世,恩格斯的内心是无比沉痛的,越是表现地较为冷静克制,越更能加深体现他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赞扬、痛悼之情。从而深化文章的主旨。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中C
- 27 -
项,“马克思发现的一个被复杂混乱的意识形态掩盖的简单事实是剩余价值的存在”张冠李戴,表述错误。根据文本“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可知,马克思发现的一个被复杂混乱的意识形态掩盖的简单事实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而剩余价值是马克思发现的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读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根据题干要求,联系上下文,来分析概括得出答案。
本题中提到,作者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但选文却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现得较为冷静和克制,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加以分析。从写作对象的角度考虑: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而恩格斯又是他最亲密的朋友和战友,两个人的友谊非常深厚。对于好友的去世,恩格斯的内心是无比沉痛的,而在文本中作者却表现的冷静克制,例如:“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两处作者都是回避去世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永远地睡着了”这样的语言含蓄的写朋友的离世,这种手法叫做避讳的手法。而作者采用这种避讳的手法来写好友的去世,则更加深了作者沉重悲痛的情感。尤其是“永远”两个字,让人感觉痛彻心扉。而从写作目的的角度考虑:这是一篇悼词,表现的是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赞扬、痛悼之情。用这种冷静、克制的表达方式来写,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六、课外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
街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荷
阿来
①今年的天气总归是奇怪的。雨水说来就来,从不经酝酿与铺垫。而且,总是很暴烈地来。
②暴雨倾盆的时候,我就有些忧心,妖娆的荷花如何经得住这般如鞭雨线的抽打。天老爷再极端几回,今年的荷花怕就看不成了。
③于是,决定第二天去看荷花。
④到哪里去看荷花?桂湖,对,桂湖!里边还有一座杨升庵祠的桂湖!
- 27 -
⑤这天,且喜天朗气清,且喜交通顺畅。不到一小时,车就停在了桂湖公园门前。买三十块钱票入得门来,围墙与香樟之类的高树遮断了市声,一股清凉之气挟着荷叶的清香扑面而来。穿过垂柳与桂花树,来到了湖边。荷叶密密地覆盖了水面。它们交叠着,错落着,被阳光所照亮:鲜明,洁净,馨香,在这个日益被污染的世界,唤醒脑海中那些美丽的字眼。乐府诗中的、宋词中的那些句子在心中猛然苏醒,发出声来。平静的喜悦满溢心间。在水边慢慢端详那些美丽荷叶间的粉红的花朵,看它们被长长的绿茎高擎起来,被雨后洁净的阳光所透耀。也许来得早了一些,荷叶间大多还是一枚枚饱满的花蕾:颜色与形状都如神话中的仙桃一般。而那些盛开的,片片花瓣上,阳光与水光交映,粉嫩的颜色更加妖娆迷离。古人诗中“映日荷花别样红”,想必描绘的就是这种情景。阳光不只是直接透耀着朵朵红花,同时还投射到如一只只巨掌的荷叶上,落在绿叶间隙间的水面上。而受光的叶与水,轻轻摇晃,微微动荡,并在摇晃与动荡中把闪烁不定的光反射到娇艳的花朵上。我用变焦镜头把它们一朵朵拉近到眼前,细细观赏那些闪烁不定的光线如何引起花朵颜色精妙而细微的变幻。镜头再拉近一些,可以看清楚花瓣上那些精致纹理。有微风使它们轻轻摇晃时,便有一阵香味淡淡袭来。而那些凋萎的花朵,花瓣脱落在如巨掌的荷叶上,露出了花芯里的丝丝雄蕊,和雄蕊们环绕的那只浅黄色的花托。圆形花托上有一只只小孔,雌蕊就藏在那些小孔中间。风或者昆虫把雄蕊的花粉带给藏在孔中的雌蕊。它们就在花托中受精,孕育出一粒粒莲子。当风终于吹落了所有的花瓣,花托的黄色转成绿色,一粒粒饱满的莲子就露出脸来,一朵花就这样变成了莲蓬,采下一枚来,就可以享用清甜的莲子了。只是,在这里,这些莲蓬也只供观赏,至少我自己不会有采食之想。倒是想起了古人的美丽诗词: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⑥荷的确是植根于中国人意识深处的植物。
⑦到了北宋,周敦颐《爱莲说》出世,更把荷花的特性与中国君子的人格密切联系起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算是对荷人格寓意的最后定性。
⑧我避开人群,去园中的杨升庵祠。
⑨这座园子,在明代时,是新都出了当朝首辅又出了杨升庵这个状元的杨家的花园。怀想起这个园子当年的主人杨升庵,我心中生起敬意。
- 27 -
⑩我对这位古人的敬佩源于在云南大地上行走时。杨升庵从三十七岁遭贬到七十二岁去世,三十多年,在云南设馆讲学,广收学生,而且,还在云南各地游历考察,孜孜不倦地写作和研究,写成了牵涉众多学科的学术著作。以他百科全书型的知识结构和不畏强权的人格魅力,使得云南各族人民在杨升庵之后形成了一股学习中原文化的巨大潮流。这是知识分子的正途——在一片蒙昧的土地上传播文化新知,以文化的影响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铸造贡献了巨大的功德。有学者指出,明以后,云南的文化面貌大异其趣,究其原因,就有杨升庵的文化传播与教化之功。
⑪出了桂湖公园,已是黄昏时分,去公园门口开车时,还意犹未尽,又踱进桂湖公园墙外新开辟的公园,一样荷塘深绿。不经意间,却遇到了前辈作家艾芜先生的塑像。当年,这个出生在新都县的年轻人,只身南游,经云南直到缅甸,为中国文学留下一部描写边疆地带的经典《南行记》。我在这尊塑像前伫立片刻,心中涌起一个问题,先生选择这条道路,可曾因为受过升庵故事的影响?艾老活着的时候,我还年轻,不懂得去请教、去探寻他传奇般的人生,如今斯人已去,也就无从问起了。隔两天,北京来了一位文化界领导,要去看望马识途马老,邀我陪同前去。他们交谈时,我的目光停留在马老书案后挂着的横幅字上。字是马老的,文也是马老的,叫《桂湖集序》。20世纪80年代,巴老(巴金)曾回到故乡成都,曾和艾芜、沙汀和马识途同游桂湖。马老此序即记此次游历。马老手书的序文后,还有巴金、艾芜、沙汀的签名。那一刻,我深怀感动,心想这就叫做文脉流传。更想到,如果自己愿意时时留心,正在经历的很多事情都暗含着神秘的联系,都不是一种偶然。
2011年8月21日
(有删改)
18.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篇从天气写起,作者因为喜爱荷花,担心荷花经受不住极端天气,由此交代了去荷塘的起因。
B. 本文在描写“荷”的同时,引用了前人诗文,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加了文章厚重的历史沧桑感。
C. 第⑦段最后一句,既总结上文,揭示了“荷”特殊的文化象征意义,也开启了下文对杨升庵的怀想。
D. 从明代杨升庵开化云南,到当代艾芜记录边疆,不同年代的知识精英都自觉承担了文脉流传的责任。
19. 第⑤段中,作者是如何展示“荷”之美的?请简析。
20. 本文以“荷”为题,却用了大量篇幅写人和事,为什么?请简析。
【答案】18. B 19. (1)作者从荷叶、荷花、荷波、荷香、莲蓬等角度来展现荷花之美。
(2)采用了比喻、引用等修辞,按照从上到下顺序来描写荷花之美。
(3)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
- 27 -
(4)采用动静结合来描写荷花之美。
20. 本文以“荷”为题,却大量篇幅来写人和事,是因为“荷”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表,而且还具有特殊的文化象征意义,也象征着这些知识精英对文化的传承。作者写“荷”,除了表现作者对荷的喜爱之情外,更重要的是借“荷”来歌颂这些不同年代的知识精英都自觉承担了文脉流传的责任,表达了对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敬仰,以及呼吁人们对经典文化的传承。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又增加了文章厚重的历史沧桑感”表述错误。本文在描写“荷”的同时,引用了前人诗文,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加了文章文化内涵,同时也揭示荷花的特殊文化象征意义。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景物描写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我们认真阅读文本,然后明确散文常见写景方法:一、正面与侧面的结合。二、动静结合。三、声与色的结合(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四、虚与实的结合。五、点与面的结合。六、远与近的结合。七、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八、抓住景物特征,抓住典型的事物来写景。
本题中,第⑤段中,作者是如何展示“荷”之美的?请简析。第⑤段中,是散文中很典型的景物描写,根据文本“荷叶密密地覆盖了水面……”、“在水边慢慢端详那些美丽荷叶间的粉红的花朵,看它们被长长的绿茎高擎起来,被雨后洁净的阳光所透耀”、“而受光的叶与水,轻轻摇晃,微微动荡,并在摇晃与动荡中把闪烁不定的光反射到娇艳的花朵上”、“有微风使它们轻轻摇晃时,便有一阵香味淡淡袭来”、“一粒粒饱满的莲子就露出脸来,一朵花就这样变成了莲蓬,采下一枚来,就可以享用清甜的莲子了”可见,作者抓住“荷”之美,按照从上而下的顺序,从荷叶、荷花、荷波、荷香、莲蓬等角度来展现荷花之美;另外作者也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来展现荷花之美;同时作者也运用了比喻、引用等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有文化底蕴。例如“颜色与形状都如神话中的仙桃一般”、“同时还投射到如一只只巨掌的荷叶上”、“古人诗中‘映日荷花别样红’,想必描绘的就是这种情景”;作者采用动静结合来描写荷花之美。例如,静态的荷叶与微风拂过水面时候荷叶、荷波就属于动景。
【20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的是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要深入阅读散文,抓住关键语句和文本的内容,并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最主要的挖掘更深层的象征意义。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主旨来分析它含义和作用。
本题中,要求简析本文以“荷”为题,却用了大量篇幅写人和事,为什么?根据文本内容可知,本文开篇从天气写起,作者因为喜爱荷花,担心荷花经受不住极端天气,由此交代了去荷塘的起因。“荷”是全文的写作对象。接着就开始描写荷塘美丽的景色。突出“荷”之美。并通过引用周敦颐的《爱莲说》而揭示了“荷”特殊的特殊的文化象征意义,并且引出了许多的文化精英,从明代杨升庵开化云南,到当代艾芜记录边疆,揭示了不同年代的知识精英都自觉承担了文脉流传的责任。由此可见,作者以“荷”为题,却写了大量的文化名人,不仅是因为“荷”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表,而且还具有特殊的文化象征意义,也象征着这些知识精英对文化的传承。作者写“荷”,除了表现作者对荷的喜爱之情外,更重要的是借“荷”来歌颂这些不同年代的知识精英都自觉承担了文脉流传的责任,表达了对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敬仰,以及呼吁人们对经典文化的传承。
七、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经历了“2G跟随、3G突破、4G同步”之后,近年来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______,迎来了“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在科技人员______的不懈努力下,( )从系统设备、芯片、终端到仪表,整条产业链逐步趋于完善。更重要的是,我国运营商和厂商大多是国有控股公司,响应国家行动战略是其______的义务。这些运营商和厂商在全球业界所扮演的角色已变得至关重要,这为我国5G技术研发领跑全球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再强大的新技术,如果不能走出象牙塔,进入寻常百姓家,也难逃被______的命运。我国5G技术研发的重点就在于应用,我们要力争以5G商用启动为契机,快速识别价值区域,提升建网效率,为消费者带来最佳的网络体验。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立竿见影 通宵达旦 当仁不让 束之高阁
B. 卓有成效 夙兴夜寐 责无旁贷 束之高阁
C. 立竿见影 夙兴夜寐 当仁不让 置之度外
D. 卓有成效 通宵达旦 责无旁贷 置之度外
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国信息通信业创新能力以及整体实力都有了大幅提升
- 27 -
B. 实现了我国信息通信业创新能力以及整体实力的大幅提升
C. 我国信息通信业整体实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了大幅提升
D. 实现了我国信息通信业整体实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答案】21. B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词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词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
立竿见影:比喻收效迅速。
卓有成效:有显著的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夙兴夜寐:指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责无旁贷: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
束之高阁: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 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置之度外:不去考虑,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第一空语境强调近年来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有了显著突出的成绩和效果。故选“卓有成效”;
第二空语境强调成绩的取得归功于科技人员勤奋、不懈地努力。故选“夙兴夜寐”;
第三空语境强调响应国家行动战略是其不可推卸的义务。故选“责无旁贷”;
第四空语境强调再强大技术,如果不走出象牙塔,也难逃被搁置不用的命运。故选“束之高阁”;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句子顺序是否合理,话题是否一致,前后是否照应,格式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等。
本题中,根据前一个分句“在科技人员夙兴夜寐地不懈努力下”可知,下一句的主语应该是名词,而非接动词“实现”,排除BD;根据上文“近年来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卓有成效,迎来了5G
- 27 -
引领的历史性跨越”可知,下一句的主语强调的是我国信息通信业创新能力;根据后文“从系统设备、芯片、终端到仪表,整条产业链逐步趋于完善”可知,下一句的主语还应强调的我国信息通信业整体实力,故排除C。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3.下面是一段广播稿的片段,划线处有四处表述不得体。请写出这四处的序号并修改。
①敬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这里是“鹭岛之声”校园广播。为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②弘扬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我校③拟定于2020年元旦举办文艺汇演活动。现面向全体同学征集节目。要求如下:内容积极健康,格调高雅,体现校园生活特色;④形式多样(歌舞、器乐、话剧、朗诵等皆可),⑤全部要求原创。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展示风采。具体⑥事宜请向校学生会文娱部负责人咨询。
(1)序号______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序号______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序号______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序号______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敬爱的” (2). 改成“亲爱的” (3). ③“拟定” (4). 改为“决定” (5). ⑤“全部要求” (6). 改成“支持” (7). ⑥“事宜” (8). 改为“问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一段广播稿的片段,划线处有四处表述不得体。请写出这四处的序号并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
①“敬爱”表示尊敬,这里是面向全体同学,修饰“同学们”不合适,应该改为“亲爱的”;
③“拟定”意思是草定、暂时商定,用在广播稿里不合境,可以改为“决定”;
- 27 -
⑤“全部要求”过于强硬、不合实际,很难办到。可以改为“支持”;
⑥“事宜”意思是关于事情的安排、处理(多用于公文、法令),用在广播稿里不合境,可以改为“问题”。
八、写作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
有人说:我心中的英雄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格局宏大,能力卓绝。
有人说:我心中的英雄是每一个为中国梦而努力奔跑的普通人。他们无惧风雨,砥砺前行。
有人说:我心中的英雄是一个团队或集体。他们精诚合作,无往不利。
你心中的英雄是谁?有怎样的故事?请选择你心中的英雄人物,写一篇演讲稿,得体地陈述事实和见闻,表达你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在高一年段举办的“我心中的英雄”主题演讲比赛中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应做时代的弄潮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应做时代的弄潮儿》。
琼瑶说:“人有两种,一种随波逐流,平平稳稳地活下去就足够了,于是他正常地生活,正常地衰老,正常地死亡;另一种是命运的挑战者,永远和自己的命运作对,追求灵魂深处的真与美,于是在常人眼里他一切反常,成了与众不同的人。”我并不认为前一种人是可悲的,正是有了他们的平凡,才使我们更加敬佩后一种人。他们是时代的英雄,时代的弄潮儿。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能被称为弄潮儿的人很多很多。治水的大禹,扶助刘备三分天下的诸葛亮,抗金保国的岳飞,都是时代的弄潮儿;威武不屈的文天祥,慷慨赴死的谭嗣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青年周恩来,也都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在自己的时代中敢于在浪尖上拼搏,与自己的命运挑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时代篇章,为后人开辟了新的道路。
- 27 -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新时代。正是这样一个特殊时代,需要我们有弄潮儿的气魄、弄潮儿的胆量,接受时代的挑战。正向习近平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强调的一样: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正是这样一个时代,造就了一大批时代的弄潮儿。中国乡镇企业协作会副会长周作亮,一个昔日两脚皆残的乡村小裁缝,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开拓创新,用残废的双脚从田埂走出来,闯入世界市场竞争,成为拥有几千万元固定资产的大企业家,如今,在湖北有他的外贸生产大楼,在深圳有他的制衣公司、房地产公司,在香港有他的“幸福集团”……巨大的能量从他虚弱的身子里释放出来,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还通过领导和管理多个不同企业,吸纳了更多就业者,成为造福社会的时代精英。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纵观古今,我们不难看出,时代的弄潮儿的确不愧为时代的英雄。
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生在红旗下,长在阳光里,党和国家为我们成长、成才创造了无比优越的生活环境,我们是最幸福的一代,也是党和国家寄予希望的一代,更是将来大有作为的一代,我们要永远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要感恩伟大的祖国,要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早日接过接力棒,用我们自己的双手亲自去铸造伟大的“中国梦”,让东方巨龙早日屹立于世界之巅,让自己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弄潮儿。
“流星的灿烂在于过程,生命中有过辉煌的人是不计算结果的,你燃烧过,这便是生的尊严!”虽然我们不太可能做出像前人一样的丰功伟绩,但只要努力过,奋斗过,就无愧于人生,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时,一方面要求学生抓关键词、关键句等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材料围绕“英雄”展开,记述了不同人的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时代的弄潮儿是时代的真英雄,他们格局宏大,能力卓绝”;有人认为“每一个为中国梦而努力奔跑的普通人才是时代的英雄”;还有人认为是:“一个精诚合作,无往不利的团队或集体是时代的英雄”;由材料可见,每个人心目中的标准不同也决定了每个心中都有不同的英雄形象。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但是不管是伟人也好,还是普通人、团体也罢,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充满正能量、心有梦想、无惧风雨、砥砺前行。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立意。题干要求“请选择你心中的英雄人物,写一篇演讲稿,得体地陈述事实和见闻,表达你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在高一年段举办的‘我心中的英雄’主题演讲比赛中发言。”按照题干要求,首先要写出演讲稿的形式,对象是面向全体师生,确定一个话题立意,围绕“我心目中的英雄”来谈感受和看法即可。
立意角度:
- 27 -
1.时代的弄潮儿才是真英雄
2.时代呼唤英雄
3.英雄不问出处
4.方显英雄本色
5.这也是一种英雄
可用素材:
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数英雄先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所在。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梳理了最高领导人关于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十句经典论述,与您分享,一同铭记。
1.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 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2018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开幕式上的讲话
2.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
3.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4.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2015年9月2日,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6.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2015年9月2日,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7.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27 -
——2015年9月2日,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8.有些人刻意抹黑我们的英雄人物,歪曲我们的光辉历史,要引起我们高度警觉。
——2014年10月31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历史不能忘记,军人的英勇牺牲行为永远值得尊重和纪念。
——2014年10月31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0.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不然谁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牺牲呢?
——2014年10月31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人物素材:
1、有人曾说:英雄就是功成名就的人。不错,出于市井之中成就汉室江山的刘邦是一代英杰,处于乞讨边缘创立大明朝廷的朱元璋是一代豪杰,拿起扁担闹革命而成为开国元帅的朱德是一代伟人,从小学徒成为红顶商人的胡雪岩是一代传奇……他们成功了,他们成为人们心中的真英雄。
2、我不否认这些永载史册的英雄人物,因为他们确实成功了,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但我更欣赏那些为了理想、为了国家、为了他人而不得不献出宝贵生命者。这些人虽然没有建功立名,但败者犹荣,也是一种英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易水边依然传唱着这样一种曲调。何等的豪言壮语,何等的雄浑气魄。他,就是荆轲,受燕太子丹之命去刺杀秦王的义勇者。不可一世的秦王嬴政是让多少豪杰闻风丧胆的,荆轲也早料这一去的利害攸关,定是凶多吉少的。但义士必须置生死于度外,只为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图穷匕见之时,虽奋力一击,却终难逃失败的结局。面对强秦辱,奋勇不顾身,荆轲虽失利,千载有嘉名!荆轲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3、血雨腥风的北国疆场,血色残阳中仅留下了折戟短剑。他们的主人呢?蒙古鉄骑瞬间而至踏碎了腐败奢华的大宋王朝。统治者只求享乐,不思雪耻,但胸怀民族大气节的文天祥怎甘沦为亡国奴呢?将军组织义军抵御外敌,力量弱小身单力薄何惧?一样抗击蒙古大军!寡不敌众之时, 文先生被俘仍守节。敌酋爱惜将才,许之高官厚禄锦衣玉食。面对强敌重金厚降,文将军不为所动决意以死明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罢休。”民族大义重于泰山,足以媲美任何一个成功的英雄。文天祥如一支圣洁的雪莲花,即使死亡也要保存高洁的品质。抗日战争年代又有多少人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而战,他们用生命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华夏儿女今欢悦,不忘烈士血染成。
- 27 -
议论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按照历史顺序行文,首段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我心目中的英雄是做时代的弄潮儿”,然后再按照从古至今的时间顺序列举我心目中的真英雄;接着结合自己联系实际谈我们青年人应该怎么做;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 27 -
- 27 -
相关文档
-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2021-06-0914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2021-06-0915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2021-06-0924页
- 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926页
-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19-20202021-06-0926页
- 广东省湛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915页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9-2020学年2021-06-0924页
- 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928页
- 【语文】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1-06-0919页
-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9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