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49 KB
  • 2021-06-09 发布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 一、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酒馔  服侍  喝采  交头接耳 B.含糊  撮合  恶梦  唉声叹气 C.严峻  虔诚  委屈  成帮搭伙 D.绊倒  分辩  报歉  不假思索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刻,窗外的雨不再是清冷的秋雨了,在我的眸里是一种柔软,似撒(sǎ)娇少女的情怀,是怜,是爱,是柔,是润在我心里的一种憧憬(jǐng)。‎ B.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要紧密结合工作重点,加强对属(shǔ)地中央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支付行为的监控,督促有关单位堵塞(sè)漏洞和健全制度。‎ C.成功路上无坦途,改革不会一劳永逸,面对新变化新问题,小岗人也曾行,却始终坚守改革初心,奋楫(jì)争流,不断蹚(tāng)出一条条发展新路,带来一波波改革红利。‎ D.虽然礼堂里有冷气,但曹元朗穿了黑呢(ní)礼服,忙得满头大汗,我看他戴的白硬领圈,给汗浸(jìn)得又黄又软。我只怕他整个胖身体全化在汗里,像洋蜡烛化成一滩油。‎ ‎3.依次序横线上填写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要是一座像不能够遮雨    那么它有什么用处    他说    我应该找一个好的烟囱去    他决定飞开了     ‎ A.“ , ? : 。 ” B.“ , 。 ” :“ 。 ”‎ C.“ , ; , 。 ”   D.“ , ? ” ,“ 。 ”‎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所供职的学校搞了一次文艺会演,会演行将结束的时候,女高音王学敏老师上台了。她一开腔就把我吓坏了,礼堂因为她的嗓音无缘无故地      了,她      ,到处都是她。作为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人,我意外地发现人的嗓音居然可以这样,拥有      的马力,想都不敢想。 ‎ A.宏伟  无坚不摧  不可思议 B.宏伟  无孔不入  不可理喻 C.恢宏  无孔不入  不可思议 D.恢宏  无坚不摧  不可理喻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史诗巨片《孔子》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画面大气磅礴,镜头质感浓厚,观众看后无不拍手称快,大呼:“过瘾!值得一看!”‎ B.在校篮球比赛中,我们班同学顽强拼搏,把对手打得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C.经过旷日持久的艰苦训练,女排队员掌握了新拦网技术,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攻守组合阵势,终于在大赛中击败对手。‎ D.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造成事故的原因不仅是机械设备的保护性能差,还有施工人员操作的不规范,但根本原因是生产安全上的管理缺陷在作怪造成的。‎ B.武大官方微博开通了互动平台,将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对于行为恶劣的失信游客,武汉大学将在预约系统中标记其身份。‎ C.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他是记者和电影工作者,还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和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 D.“顺民”林冲面对高俅父子的陷害,他的遭遇堪称以“官逼民反”为主题的古典小说的典型。‎ ‎7.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项是(  )‎ ‎(1)船跟船打了招呼,于是,山跟山也对语起来,声音辽远而深沉,像是发自大地的肺腑。‎ ‎(2)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 ‎(3)苏贝站定不动,双手插在口袋里,看到铜纽扣时不禁笑了。‎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A.拟人   反问  借喻   夸张 B.比喻   设问  排比   夸张 C.拟人   反问  借代   双关 D.比喻   设问  借代   双关 ‎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河边上有个小村庄。‎ ‎②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把村子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③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雾。‎ ‎④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许多芦苇。‎ ‎⑤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A.④③②①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①③②⑤    D.④①⑤②③‎ ‎9.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针对“抢饭”问题,学生会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撰写了《学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诗刊》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D.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10.在四月初的一天清晨,你想在微信上发布感受,下列最适合引用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C.日气渐炎人度夏,禾浆刚满麦知秋。‎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本大题7 小题,共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宋必达,字其在,湖北黄州人。顺治八年进士,授江西宁都知县。土瘠民贫,清泰、怀德二乡久罹寇,民多迁徙,地不治。请尽蠲①逋赋以徕之,二岁田尽辟。县治濒河,夏雨暴涨,城且没。水落,按故道疏治之,自是无水患。‎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叛,自福建出攻掠旁近地,江西大震,群贼响应。宁都故有南、北二城,南民北兵。必达曰:“古有保甲、义勇、弓弩社,民皆可兵也。王守仁破宸濠尝用之矣。”如其法训练,得义勇二千。及贼前锋薄城下,营将邀必达议事,曰:“众寡食乏,奈何?”必达曰:“人臣之义,有死无二。贼本乌合,掩其始至,‎ 可一鼓破也。”营将遂率所部进,贼少却,必达以义勇横击之,贼奔。已而复率众来攻,巨炮隳雉堞,辄垒补其缺,备御益坚。会援至,贼解去。或言于巡抚,县堡砦②多从贼,巡抚将发兵,必达刺血上书争之,乃止。官军有自汀州还者,妇女在军中悲号声相属,自倾橐③计口赎之,询其姓氏里居,护之归。‎ 县初食淮盐,自明王守仁治赣,改食粤盐,其后苦销引之累,必达请以粤额增淮额,商民皆便。卒以粤引不中额,被论罢职,宁都人哭而送之,饯贻皆不受,问道赴南昌。中途为贼所得,胁降不屈,系旬有七日。忽夜半有数十人持兵逾垣入,曰:“宋爷安在?吾等皆宁都民。”拥而出,乃得脱。‎ 既归里,江西总督董卫国移镇湖广,见之,叹曰:“是死守孤城者耶?吾为若咨部还故职,且以军功叙。”必达逊谢之。既而语人曰:“故吏如弃妇,忍自媒乎?”褐衣蔬食,老于田间,宁都人岁时祀之。越数年,滇寇韩大任由吉安窜入宁都境,后令④踵必达乡勇之制御之,卒保其城。‎ 注:①蠲(juān):免除。 ②砦:通“寨”。 ③橐(tuó):口袋。④令:宁都县令。‎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清泰、怀德二乡久罹寇    罹:遭遇 B.请尽蠲逋赋以徕之      逋:拖欠 C.巨炮隳雉堞         隳:毁坏 D.及贼前锋薄城下       薄:削弱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必达刺血上书争之,乃止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宁都人哭而送之     余扃牖而居 C.必达以义勇横击之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吾为若咨部还故职  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西宁都条件恶劣,清泰、怀德两乡寇患频仍,百姓生存艰难,许多人迁离家乡,宋必达到任后,把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 B.耿精忠反叛,响应者甚众,势力很大。当叛军攻至宁都时,地方上的营将不知所措,然而,宋必达却镇定自若,沉着指挥,终于化解了危机。‎ C.宋必达因擅自要求百姓改食淮盐,被朝廷罢职,然而,百姓仍然十分爱戴他,纷纷赠送礼物,要为他饯行,他一概不受,体现出两袖清风的高洁品质。‎ D.宋必达的宁都保卫战影响深远,江西总督对他极为钦佩,甚至想要帮助他官复原职,但宋必达委婉拒绝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营将遂率所部进,贼少却,必达以义勇横击之,贼奔。‎ ‎(2)中途为贼所得,胁降不屈,系旬有七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8分)‎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5.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16.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12分)‎ ‎(1)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 ‎(2)顾吾念之,       ,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 ‎ 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清明”与“上河”含义之谜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与“上河”是什么含义呢?‎ ‎《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是“清明节”之意,二是“清明坊”之意,三是“清明盛世”之意。其中,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是已故河南开封中学的孔宪易先生。孔宪易先生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是画的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据是当时东京城被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宝珠先生,用几十年的时间对《清明上河图》进行细致地考证。他在《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一书中,对孔宪易先生的秋景之说持否定态度。其中对扇子的考证叫人折服。《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扇子有十多处,这是孔宪易先生产生秋景说法的原因之一。周宝珠教授考证认为,扇子的主要功能的确是用来拂暑驱蝇,但是在北宋这个时期还另有它用。扇子除有题诗作画、扑卖馈赠之用外,还有“便面”之用。“便面”这一风俗由来已久。书生文人、达官显贵、庶民布衣在街上碰到熟人不愿寒暄,就以扇子障面,对方心神领会并不责怪,反而认为是礼貌之举。故曰:“以扇遮面,则其两便。”由此看来“便面”习俗是不受季节影响的。周宝珠教授对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政治清明”一说赞赏有嘉,并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可能性。‎ 北宋长期实施的“偃武修文”的国策,国家经济趋于繁荣,出现了较唐朝时期之后的又一个太平盛世。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大肆歌颂当朝皇帝的政治清明;《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繁盛景象,最能代表宋徽宗赵佶“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如果称太平盛世未免太露骨,因此“清明上河图”这五字一语双关,弦外有音。但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正在乞讨的乞丐,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这些景象却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 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又是指什么含义呢?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上河”二字的含义也有诸多解释。关于“上河”的含义主要有几种观点: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上坟”之意;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赶集上街”之意。根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根据这段文字,由西北向东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 然而,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是“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然而,还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上河”不能作为动词解释,而应该作为专用名词解释,如果按名词解释“上河”应该是指御河。‎ ‎18.文章引用周宝珠教授对扇子的考证,用意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证明在北宋时期扇子除拂暑驱蝇外,还有其他如题诗作画、扑卖馈赠的用处。‎ B.否定孔宪易先生对“清明”的解释,“清明”所绘之景并不一定是秋景。‎ C.说明扇子在北宋时期,主要的用途是“便面”,是一种礼貌之举。‎ D.是为了佐证史树青先生关于“清明”是“政治清明”的说法是正确的。‎ ‎19.下列说法,不能证明“清明”是“政治清明”意思的一项是(  )‎ A.《清明上河图》中官衙门口的士兵和大街上跑着的猪等人与物,正体现出一种繁盛景象。‎ B.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极尽歌颂之能事。‎ C.《清明上河图》展现出的气势和景象,能体现“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 D.北宋长期实施“偃武修文”国策,经济繁荣,国势昌盛。‎ ‎2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清明坊”是北宋时期东京城外城东郊区三坊之第一坊。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画的就是这个地方的景象。‎ B.如果“清明”是“政治清明”一说成立的话,那么“清明上河图”这五个字就是一语双关,弦外有音。‎ C.《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也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逆水行舟”的解释是其中支持者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说法。‎ D.文章引用《东京梦华录》记载,是为了证明“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 四、本大题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箱子岩 沈从文 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日,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皆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嘭嘭嘭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附近渔船上妇女小孩们,精神皆十分兴奋,各站在尾梢上锐声呼喊。其中有几个小孩子,我只担心他们太快乐了些,会把住家的小船跳沉。‎ 十五年后我又有了机会乘坐小船沿辰河上行,应当经过箱子岩。我想温习温习那地方给我的印象,就要管船的不问迟早,把小船在箱子岩下停泊。这一天是十二月七日,快要过年的光景。没有太阳的阴沉酿雪天,气候异常寒冷。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岩壁十分瘦削。我便上岸,看看乡下人过年以前是什么光景。‎ 四点钟左右,黄昏已腐蚀了山峦与树石轮廓,占领了屋角隅。我独自坐在一家小饭铺柴火边烤火。铺子里人来来往往,有些说两句话又走了,有些就来镶在我身边长凳上,坐下吸他的旱烟。有些来烘脚,把穿着湿草鞋的脚去热灰里乱搅。看看每一个人的脸子,我都发生一种奇异的乡情。这里是一群会寻快乐的乡下人,有捕鱼的,打猎的,有船上水手与编制竹缆工人。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皆得下河去玩一整天的龙船。平常日子却在这个地方,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 听他们谈了许久,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另外尚有一批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违反自然的习惯,同样也那么尽寒暑交替,看日月升降。然而后者却在改变历史,创造历史。一份新的日月,‎ 行将消灭旧的一切。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不过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 一个跛脚青年人,手中提了一个新桅灯,灯罩光光的,洒着摇着从外面走进屋子。许多人见了他都同声叫唤起来:“什长,你发财回来了!好个灯!”‎ 那跛子年纪虽很轻,脸上却刻画了一种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在乡下人中仿佛身份特高一层。把灯搁在木桌上,大洋洋地坐近火边来,拉开两腿摊出两只大手烘火,满不高兴地说:‎ ‎“碰鬼,运气坏,什么都完了。”‎ ‎“船上老八说你发了财,瞒我们。怕我们开借。”‎ ‎“发了财,哼。用得着瞒你们?本钱去七角,桃源行市只一块零,除了上下开销,二百两货有什么捞头,我问你。”‎ 原来这个青年汉子,是个打鱼人的独生子。三年前被省城里募兵委员看中了招去,训练了三个月,就开到江西边境去同共产党打仗。打了半年仗,一班兄弟中只剩下他一个人好好的活着,奉令调回后防招募新军补充时,他因此升了班长。第二次又训练三个月,再开到前线去打仗。于是碎了一只腿,战争是个什么东西他也明白了。取得了本营证明,领得了些伤兵抚恤费后,于是回到家乡来,用什长名义受同乡恭维,又用伤兵名义作点特别生意①。我想弄明白那什长的年龄,从旁边一个成衣人口中,方知道这什长今年还只二十一岁。那成衣人②还说:“这小子看事有眼睛,做事有魄力,蹶了一只腿,还会一月一个来回下常德府,吃喝玩乐发财走好运。”‎ 回船时,我一个人坐在冷冷的船舱中,计算那什长年龄,二十一岁减十五,得到个数目是六。我记起十五年前那个夜里一切光景,那落日返照,那狭长而描绘朱红线条的船只,那锣鼓与呼喊……尤其是临近几只小渔船上欢乐跳掷的小孩子,其中一定就有一个今晚我所见到的跛脚什长。唉,历史。生硬性痈疽的人,照旧式治疗方法,可用一点点毒药敷上,尽它溃烂,到溃烂净尽时,再用药物使新的肌肉生长,人也就恢复健康了。这跛脚什长,我对他的印象虽异常恶劣,想起他就是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 ‎1934年 ‎(节选自《湘行散记》,有删改)‎ 注:①特别生意:指贩卖鸦片。②成衣人:裁缝。‎ ‎2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暗示昔日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世界正处在风雨飘摇、濒临崩溃之中,为下文写故乡的人事作铺垫。‎ B.结合文意可知,第三段画线句中,“按照一种分定”生活,也就是安于一种由客观环境造成的命运。‎ C.作者在湘西以外的世界生活了十五年,他对湘西社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对跛脚什长,他是极厌恶的,深感绝望的,称他为“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 D.沈从文曾说:“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却忽略了。”本文以平实的语言记叙了他两次游箱子岩的经历,作品背后正隐伏着悲痛。‎ ‎22.作者笔下端阳节赛龙舟表现出了当地人什么样的精神面貌?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6分)‎ ‎23.从全文来看,沈从文对乡民们的生存状态持什么样的复杂态度?(5分)‎ 五、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父辈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而今天,在“中国梦”的指引下,中国将会有更多的奇迹发生,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见证和参与其中……‎ 那么,活在当下的你,会见证和参与什么呢?请选个具体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C (A项,“喝采”中的“采”应写作“彩”;B项,“恶梦”中的“恶”应写作“噩”;C项,全部正确;D项,“报歉”中的“报”应写作“抱”。)‎ ‎2.B (A项,“撒娇”的“撒”应读sā。 B项,正确。C项,“奋楫”的“楫”应读jí。D项,“戴的白硬领圈”的“戴”应改为“带”。)‎ ‎3.D (首先通读句子,可以发现句子是人物对话,抓住“他说”两个字,“他说”前面和后面都是人物说的话,引用说话人原话应加引号,所以“要……处”和“我……了”应加上引号。一般情况下人物对话用冒号,但是提示语“他说”在中间,所以用逗号。第一处引号内的标点第一处是逗号,因为句意还未完整,第二处是问号,“什么”表示疑问。第二处引号内的标点第一处是逗号,因为句意还未完整,第二处是句号,因为句意完整。)‎ ‎4.C(宏伟:宏大雄伟。恢宏:宽阔;博广。句中是说“嗓音”宽阔,应该用“恢宏”。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无孔不入:指遇空隙就钻进去。也比喻善于四处钻营,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句中是说她的嗓音到处钻,应该用“无孔不入”。不可思议: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句中是说她的嗓音的力量让人无法理解,应该用“不可思议”。)‎ ‎5.D (A项,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用来形容“观众的感受”,错误。B项,前仰后合: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不能用来形容“打球”,错误。C项,旷日持久:荒废时间,拖得很久。旷,荒废,耽误。不能用来形容“艰苦训练”,错误。D项,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正确。)‎ ‎6.B (A项,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可改为“原因是……”和“由……造成的”;B项,没有语病;C项,语序不当,“不仅”和“他”前后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后,故将“他”放在“不仅”前;D项,中途易辙,“‘顺民’林冲……”没表述完,就易辙为“他的遭遇……”,可将“‘顺民’林冲”移到“他”前并去掉“他”。)‎ ‎7.C[(1)拟人,“船跟船打了招呼”“山跟山也对语起来”拟人的动作。(2)“他怎么会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答案在问句中,即“他不会来”。(3)借代,“铜纽扣”代指警察。(4)“晴”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既是指天气,又是指感情的“情”。]‎ ‎8.C (语段介绍了“芦花村”名字的由来。结合题干,不难看出本题概括描写景物的顺序来判断,注意表示方位的词语,④句是概括的写景物,说明观察景物的地点,①句承接前句“河”写到村庄,③承接前句写芦花覆盖村庄的远景,②具体地描写芦花的细节,⑤总结村庄的得名。)‎ ‎9.C (A项,“责成”一般用于上级要求下级做某项工作,这里说学生会“责成”学校领导,不得体;B项,绵薄之力,是个谦辞常用在说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句中是说别人,不得体;C项,表述得体。‎ D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句中说自己,不得体,这里应用“请教”。)‎ ‎10.A (A项,“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提示季节;“东风”指的是“春风”,“寒食”在四月初,符合题干要求;B项,“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是秋末冬初,与题干“四月初”不符;C项,“日气渐炎人度夏,禾浆刚满麦知秋”说的是“小满”节气,不符合“四月”这一季节;D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写雪景,与题干不符。)‎ ‎11.D (D项,薄:靠近。)‎ ‎12.B (B项,都表修饰的连词。A项,副词,才/副词,竟然、却。C项,动词,带领/介词,因为。D项,介词,替/介词,对、向。)‎ ‎13.C (C项,“宋必达因擅自要求百姓改食淮盐”错,原文为“卒以粤引不中额,被论罢职”,其罢职是因为购买广东盐场的盐没有达到指标,而不是因擅自要求百姓改食淮盐。)‎ ‎14.(1)将领于是率领他的部下进攻,敌人稍稍退却,宋必达又派义勇拦腰攻击,敌人逃窜。‎ ‎(2)中途被强盗捉住,强盗威胁要他投降,他不屈服,被关押了十七天。‎ 解析:(1)少,稍稍;去,逃跑。(2)为……所,被;胁降,威胁要他投降;系,被关押;旬有七日,十七天。‎ 参考译文:宋必达,表字其在,是湖北黄州人。顺治八年中了进士,(被朝廷)任命为江西宁都知县。(宁都县)土地贫瘠老百姓穷困,清泰、怀德两个乡很长时间遭遇强盗横行,老百姓大多远走他乡,土地荒芜了。(宋必达向上级)请求免除两个乡所欠全部国家税收,用来招抚百姓,两年间全部土地都被百姓开垦了。县城管辖地靠近大河,夏天暴雨河水暴涨,城池将要被淹没。河水回落后,(宋必达)用疏通河流旧河道的方法治河,从此以后没有洪水的灾祸了。‎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造反,从福建起兵,进攻夺取了临近省份,江西(官民)震惊,反政府武装纷纷像打雷的声音一样呼应。宁都原来有南、北两座城,南城住的是老百姓,北城驻兵。宋必达说:“古时候有保甲、义勇、弓弩社,百姓都能直接参战。(明朝)王守仁消灭朱宸濠曾经用这种办法。”于是按照那种办法训练,得到2 000名义勇。等到耿精忠的前锋靠近城下,驻军将领邀请必达开会讨论,说:“敌众我寡,而且我军缺粮,怎么办?”宋必达说:“做臣子的品质,就是以死报国,没有贰心。敌人本来就是乌合之众,趁着他们刚到(立足未稳),可以一鼓作气攻破他们。”将领于是率领他的部下进攻,敌人稍稍退却,宋必达又派义勇拦腰攻击,敌人逃窜。不久(敌人)又带领部队杀回来攻城,重炮击毁城墙垛口,(宋必达)马上派人修补缺口,‎ 防备抵抗更加坚固。等到援兵到达,敌人逃跑离开了。有人跟巡抚说,县里私人修筑的堡垒中有很多跟随造反的人,巡抚将要发兵围剿,宋必达上血书争辩,于是停止围剿。从汀州回师的官军中,掠夺来的妇女在军中悲惨哭叫的声音连续不断,(宋必达)拿出自己所有的钱财计算人数赎出她们,询问她们的姓名住址,派人护送她们。‎ 县里最初使用两淮盐场产的盐,从明朝王守仁任江西巡抚以来,改换使用广东盐场的盐,那以后官民苦于到两淮盐场核销购盐凭证的路途不便,宋必达请求上级用广东盐场的购盐额度抵消两淮盐场的额度,从此商人百姓都很方便。最终因为购买广东盐场的盐达不到指标,(宋必达)被弹劾罢官,宁都人哭着送他,所有礼物他一概不接受,从小路去了南昌。中途被强盗捉住,强盗威胁要他投降,他不屈服,被关押了十七天。忽然夜里有数十人手持兵器翻墙而入,问:“宋爷在哪里?我们都是宁都百姓。”(众人)簇拥着(他)出来,于是(他)获救了。‎ 等到回到家乡,江西总督董卫国改任湖广总督,来看望他,感叹说:“这个人是当年死守孤城的宋必达吗?我替你到吏部求情,让你官复原职,而且按立军功来授职升迁。”宋必达谦让辞谢。不久(宋必达)告诉别人说:“丢官的人就像因错被弃的妇女,还好意思去自我夸耀吗?”(他)穿粗布衣,吃蔬菜饭,(最后)死在民间,宁都人每年祭祀他。过了几年,云南叛军韩大任从吉安窜入宁都境内,县令(万蹶生)紧跟着(用)宋必达训练乡勇的办法进行防御,最终保住了那县城。‎ ‎15.情感:喜爱。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解析:从诗歌中的第一句“独怜幽草涧边生”可知,“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对幽草的喜爱和恬淡的胸怀。其中“怜”字最能体现此情。‎ ‎16.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 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解析:第一问:首先要注意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有主观感情的客观景物,在这里春潮、雨、野渡、舟自横等都是意象。诗歌的意境要注意分析景物的特点。“野渡”给人一种孤寂之感,“舟自横”给人一种闲适之情。第二问诗歌的情感通过关键词语“无人”“自横”看出作者的恬淡胸襟。‎ ‎17.(1)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重点字:蜉蝣、臾)‎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徒以吾两人在也(重点字:徒)‎ ‎(3)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重点字:幽)‎ ‎18.B (A、C两项属于考证的内容,不属于用意。由第二段“周宝珠教授对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政治清明’‎ 一说赞赏有嘉,并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可能性”可知D项不是最直接最准确的用意。故选B项。)‎ ‎19.A (A项,有误。由第三段“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这些景象却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可知,这并不证明“政治清明”。故选A项。)‎ ‎20.C (C项,“支持者最多也最具代表性”于文中无根据,无中生有。故选C项。)‎ ‎21.C (C项,概括不全面,文中特别强调了这个人的堕落是受了时代与命运的影响,所以沈从文对他的情感,厌恶之外,还有些许悲悯,还想着是否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 ‎22.①作者借写赛龙舟来表现当地人身上的那种植根于湘西古老民族文化土壤的朴素的人性美——洋溢着单纯快乐、勇敢热情的生命活力。②作者极力渲染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是为了展示你追我赶、勇于向前、毫不让步和妥协的划龙船精神;与后文写故乡人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形成了对比,作者希望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和热情,创造历史,改变历史。‎ 解析:这里的精神风貌展现出的是通过赛龙舟这样的一种传统的文化载体,来展现植根于湘西民族文化的一种土壤,挖掘湘西文化土壤中所蕴含的人性美,凸显出一种单纯性的快乐和勇敢的生命活力,这就是精神面貌方面的主要内容的体现。关于极力渲染赛龙舟的热闹场面,主要是为了表现出一种你追我赶,勇于拼搏向上的精神气质和龙舟精神,这是整个湘西文化命脉的根本体现,这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一内容与故乡中人们生活中所存在的污秽、痼疾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借此表达湘西人用划龙舟的精神来展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追求,从而使历史得到改变,增强文本的韵致美。‎ ‎23.沈从文对于乡民们的生存状态,是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觉得他们在划龙舟方面表现出来的活力,是值得赞赏的;可是另一方面,又看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那样的麻木,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不思改变现状,是没有未来(明天)的,这令他感到惶恐。在沈从文看来,这完全是划龙舟那样的生命力的浪费,但又不知道如何来把这种消极的生命力转化到新的竞争方面去,可见是迷茫的、无奈的。‎ 解析: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不过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听他们谈了许久,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分析沈从文的矛盾心理以及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即可。‎ ‎24.【写作指导】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原则。审题的步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本题抓住关键句“而今天,在‘中国梦’的指引下,中国将会有更多的奇迹发生,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见证和参与其中……”“那么,活在当下的你,会见证和参与什么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中国的崛起。如“神舟十号”上天,“辽宁舰”入役,高铁的飞驰等。2.生活的变迁见证了人生的悲喜。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选取他人,也可写自己的经历,在文体的选择上宜写成记叙文或散文。3.某些具体的事物见证了观念的变迁。如手机见证了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转变,门的变迁见证了城市人际关系的亲疏等。4.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历史、个人,见证都需要每个人的实干精神。从此角度立意,可联系领袖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来行文立意,让文章更具时代感。当然也可以有别的角度。要求文体明确。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随笔、书信、日记等等体裁,任选择一种。写成记叙文选材要贴近生活,内容要充实,切忌大且空。切入的角度要小且巧,从小角度折射出一个大问题。一定要写出的典型细节,用细节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由浅入深,有真情实感。写成议论文一定要观点鲜明,材料翔实典型,论证严密,说理透彻,切不可空发议论,牢骚满腹。写成散文要紧扣话题,时空转换自然得体,形式新巧,语言优美。‎ 参考立意:‎ ‎(1)见证奋斗的中国,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2)实干兴邦,做实干者。(3)见证科技的崛起。(4)见证沟通方式的变迁。(5)见证人生的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