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50 KB
  • 2021-06-09 发布

2018-2019学年新疆阿克苏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阿克苏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①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响。遇有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功能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当时,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 ‎  ②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任意为法。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  ③‎ 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联在一起的。到汉以后,专制制度牢固建立起来,谈改革多半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先秦的也好,以后的也好,体制改革总是和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成功的改制,成功的改革都是和法制相向而行。举一个大家知道的例子,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是建立一家一户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政治体制改革是废除世卿制度,建立军功爵制。这次改革借助于法律,颁布了许多新法。开阡陌,封疆令,废除了过去的土地国有制。颁布二十等军功爵令,奖励首功,废除世卿世禄。这些法律明确地提出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对改革起了引导作用。其次商鞅也利用法律扫除或者是减除阻碍改革的旧势力。把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甚至太子的师傅处以肉刑,借以推动改革。最后是运用法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秦国百姓的拥护,所谓秦民大悦。尽管商鞅被处以死刑,但其法未败。所以改制与更法密切相关,成功的例子都是改制与更法相向而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法律的工具主义由此开始。‎ B.为了使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魏征打了个比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着的鞭子就是法律。‎ C.在古代,法律是皇帝手中的鞭子,所以皇帝是否贤明对发挥法律治国之具的作用至关重要。明主自己也遵法,昏君则任意为法。‎ D.戴胄能够依法断案,没有判假冒履历的官员死刑,他认为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的第一、二段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在古代,法律的治世作用受到皇帝的重要影响。‎ B.直到近代,还有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的现象。这证明近代仍存在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 C.文章第三段,在论证法与改革的关系时,运用商鞅变法,阐明改革与变法应相向而行。‎ D.文章从法律工具主义的起源谈到法制与改革的关系,前后两部分各自独立,没有内在的联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为了严厉整治官员履历造假的风气,决定对今后犯下这种错误的官员处予死刑,决不宽恕。说明即使再贤明的君主,也可能有法律意识不强的时候。‎ B.隋文帝晚年随意为法,六月天判处犯人死刑,并说他是皇帝可以杀人。可见,遇上昏君,法律在社会上一点作用也没有。‎ C.商鞅变法的成功,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要借助于法律,商鞅如果不颁布许多新法,其改革便难以成功。‎ D.商鞅以法推行改革,使秦国强盛,唐太宗遵守法治,出现了贞观之治,可见法律对于推进社会改革和依法治国,进而建设富强的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隐 瞒 ‎ ‎ 石磊 ‎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 ‎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我回答海英说。‎ ‎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海英对我说。‎ ‎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 ‎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海英说完就走了。‎ ‎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 ‎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林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林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 ‎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 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 ‎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夏妈妈回答说。‎ ‎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 ‎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 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 ‎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 ‎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 ‎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妈妈对尚妈妈说。‎ ‎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 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 ‎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 ‎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 ‎ ‎(选自2014年第3期《北京文学》)‎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 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C.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的几次巧合,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D.“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5. 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6.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2 分)‎ ‎(一)文言文阅读 (21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 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B.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C.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D.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的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者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D.靖康,宋钦宗的年号。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都城,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皇亲贵族、后宫嫔妃等,史称“靖康之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安排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隐居,不再出仕。‎ C.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D.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2分,每题6分)‎ ‎(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2)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西江月[注]‎ ‎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 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上片“新凉”中“凉”字用得很妙,其原因是“凉”字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悔恨之情。‎ B.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 D.本词在抒情上只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由景生情,情真意切。‎ E.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12.请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对“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两句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8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空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诗经·氓》中“  ▲  ,  ▲  ”两句反映了人们用占卜的方式预测婚姻的吉凶的婚俗。‎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两句是“  ▲  , ▲  ”‎ ‎。(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安适愉快、自得其乐的句子是:“  ▲  ,  ▲  ”。‎ ‎(4)韩愈《师说》中关于师生关系的观点:“  ▲  ,  ▲ ”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有相似之处。‎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综观近年来国内的影视创作,数量居高不下,质量也日渐提高。然而  ▲  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好的作品。诸如抗日神剧类,其极端的恶搞和戏谑历史,可谓“罪莫大焉”。毫不避讳地说,抗日神剧折射出的就是创作者的“三观”不正,导致其艺术水准的不达标。如此创作,实难引导观众人心向善、志趣向上、精神向高。创作者自毁“三观”,然后再去毁他人“三观”,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令文艺工作者被损坏了基本操守。‎ 影视作品特别是军事题材创作只有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方面实现彻底的突破,方可赢取可观的成绩。(    ),它的压力就在于如何在历史原型与现实艺术表达之间架起符合观众共同审美的桥梁,如何处理场面、镜头情节、立意和人物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带给观众理性价值判断。‎ 影视创作理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  ▲  ,理应给观众提供正向引导和现实教育。因此,做好必修课,练好基本功,多出有实力、见功底的作品,方是正道。一方面,创作者需要自我修炼,作品也需要反复打磨;另一方面,出版发行部门需要强化审鉴监管,提高准入门槛,把好出入口关。‎ 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在各种类型风云际会、各种作品  ▲  的创作活跃期,做好审美甄别和良莠区分,去芜存精,正向引导,这应是  ▲  。‎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光怪陆离  相得益彰  熙熙攘攘  当务之急 ‎ ‎ B.琳琅满目 相得益彰  纷至沓来   首当其冲 C.光怪陆离  相辅相成  熙熙攘攘  首当其冲 ‎ D.琳琅满目  相辅相成  纷至沓来  当务之急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但令文艺工作者被失却了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B.不但损坏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C.不但失却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D.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失却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是需要压力的 B.当然,创作—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也是有压力的 C.当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D.虽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天(一说为前两天)。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 C.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丁忧指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18.按照不同文体的要求,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用词准确规范的一项是( )(3分)  ‎ A.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由于我们水平有限,该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尽一点绵薄之力。”   ‎ B.某饮料厂在广播里播放广告的文字稿:“该饮料(系成人饮品)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  ‎ C.先生们,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 D.李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果能得到您的应允,将得我们的荣幸。 ‎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③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20.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号载人潜艇的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览拟写总标题和各板块标题。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5分)‎ ‎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独立完成。“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 总标题: ‎ 板块标题:①  ② ‎ ‎③    ④ ‎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5年河南一位女教师的辞职信火遍网络。辞职理由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入选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被评为“史上最具情怀辞职信”。时过三年,这十个字依然是很多热血少年、青年、老年人心底的呐喊。武大的樱花、北大的未名湖、上海的明珠塔、云南的香格里拉、非洲的好望角、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真的应该去看看!‎ 可是,亲爱的同学们,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 这是某中学校长在2018年开学典礼致辞中的一段话。这段话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 B项,魏征的比喻使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是作者的观点,并非魏征的自觉意识。在魏征时代,应该还没有“法律工具主义”的概念。选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2. D项,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才能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改革,两者有密切的联系。选项分析不正确。‎ ‎3. B项,隋文帝的例子说明,遇上昏君,则会败坏法制,但不能说明法律在社会上一点作用也没有。选项说法不正确。‎ ‎4.D “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无中生有,说出真相也不是违着良心。‎ ‎5.①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②推动情节发展。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展开的。‎ ‎③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点。我的心理和语言能揭示人物心理,揭开事情的真相。 (每点2分)‎ 6. ‎①海英和玉莹出场的对比。海英是开着宝马来的,玉莹是骑着单车来的。‎ ‎②海英和玉莹做法的对比。海英有钱而给婆婆镶便宜的牙,玉莹没钱却给婆婆镶贵的牙。‎ ‎③海英和玉莹心灵的对比。海英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骗婆婆高兴,是自私的表现;而玉莹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让婆婆愿意镶牙,是孝心的表现。(每点2分,答其他方面意思对也可。)‎ ‎7.D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命知磁州”是指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句子完整,“州”字后面要断开,排除A 项和B项。“就道”是出发、动身的意思,“单骑就道”是指一个人骑马出发上任,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选D项。‎ ‎8. C 答案:C 谥号也有批评的 ‎9. B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不再出仕”错,文中只说了他退居东阳,而下文也提到了他出任磁州知州,说明他并非“不再出仕”。‎ ‎10.(1)(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横征暴敛来的。(“官田数百顷”定语后置,需还原;不毛:不长草木;输:交纳,献纳;率:都;横取:横征暴敛)‎ ‎(2)我是因为二帝蒙难而积愤变成这样。你们如果能歼灭敌人,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以:因为;蒙尘:蒙难;汝等:你们;恨:遗憾;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鸟人。宗泽从小就性格豪爽有大的志向,元祐六年进士及第。殿试时极力陈述当时社会的弊病,考官厌恶他的直率,将他的排名列为最低一等。调任到衢州任龙游县令。当地百姓不知学习,宗泽为他们建立了学校,安排了儒学教师,讲解儒家经典学术,社会风气大为改变,从此以后登科中举的人源源不断。调到登州任通判。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横征暴敛来的。宗泽上奏请求免征其税。‎ 朝廷派遣使臣在登州与女真讲和,结盟于海上,图谋夹攻契丹。宗泽与他的亲友说:“天下从此多事了。”于是宗泽隐居东阳,在山谷间建造房屋。请康元年,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这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一带的官员都借故不上任。宗泽说:“拿着国家俸禄而避难,这不行。”当天就一个人骑匹马出发上任去了,跟从的疲弱兵卒有十多人。磁州经过敌兵铁骑践踏后,百姓都逃跑搬家了。宗泽到任后,修缮城池,疏浚护城河,置办作战器械,招募义勇兵士,开始为固守城池不转移的战略作打算。上奏说:“邢、洺、磁、赵、相五州各存蓄精锐士兵两万人,敌军攻打州时,其他四州都响应帮助,这样一州的兵力就常有十万之多。”皇上看后嘉奖了他。金人逼迫徽、钦二帝北行,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大计。金人谋划攻打汴京,从郑州发兵到达白沙,离汴京十分近了,京都里的人都害怕极了。同僚和部下入府询问计谋,宗泽正与客人下围棋,笑着说:“什么事这么慌张?刘衍等将在外面一定能抵御敌人。”于是挑选几千名精锐士兵,叫他们绕到敌人背后,在敌人的退路上伏击。金人果然大败,自此不再来侵犯东京。宗泽威望名声一天比一天大,金人听到他的名字,常常敬畏他,对于宋人来说必称他宗爷爷。宗泽上奏疏说:“丁进愿率几十万大军守护京城,李成愿意随驾护卫还朝,即使渡过黄河去剿灭金兵,杨进等拥兵百万,也愿意渡过黄河,一同以死全力抗击金兵。我听说“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天下就会归顺你。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皇上于是下诏书,选择好日子回京。‎ 宗泽前后共上奏二十多次请求皇上回京,多次被黄潜善等人所扣留,宗泽忧愤成疾,背上长了疽。各位将领入府问病,宗泽急切地说:“‎ 我是因为二帝蒙难而积愤变成这样。你们如果能歼灭敌人,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众将军都流着泪说:“怎么敢不尽力杀敌!各位将军退出后,宗泽叹气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二天,天色阴沉风雨交加。宗泽关于家事没说一句话,只是连呼三声“过河”而死。京城里的人哀痛号哭。宗泽的遗书仍然极力主张皇上回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11. AD 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 A项,“‘凉’字传达出……之情”表述不全面,“凉”字有多重妙处: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②诗人遭贬,感到悲凉;③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 D项,虽然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但是也有直接抒情,“愁”“凄然”等词语就是直接表露情感。 ‎ ‎12.答案:这两句写中秋之夜词人门庭冷落,独自饮酒的情形,以及天上云彩遮挡明月的景象。词人因奸佞小人制造的“乌台诗案”而险些被杀,后被流放黄州。在此,词人借酒贱客少的常理言身贱而门庭冷落之事,借明月被云妨的景象喻满怀抱负、不愿流于世俗的自己被奸邪小人所谤,因谗入狱而被贬之事。词人在“酒贱”与“客少”、“月明”与“云妨”的矛盾中,抒发了对世道炎凉、小人当道而忠良被害的愤懑之情。‎ ‎13.默写 (1)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4)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4. D(“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芜;‎ ‎“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根据语境应用“琳琅满目”相呼应。‎ ‎“相得益彰”相互配合,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相辅相成”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根据语境应用“相辅相成”。‎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根据语境应用“纷至沓来”。‎ ‎“当务之急”当前事务中最为紧要的事;‎ ‎“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根据语境应用“当务之急”)‎ ‎15.C(A句式杂糅,删除“被”;B搭配不当,“操守”与“损坏”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 ‎16.B(空缺句与后文不能构成转折关系,据此排除A、D;空缺部分后的句子是“它的压力”‎ ‎,因此前文的陈述对象“它”不是“压力”,而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以选择B项)‎ ‎17. A 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18. D ‎ A“绵薄之力”是谦辞; B“治癌”与“致癌”同音;C“匹夫”是普通人,“匹夫之力”用于自谦;D“荣幸” 是谦辞。‎ ‎19.‎ ‎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解析:‎ 第①句由上文“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下文“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可知,横线处应填入类似于“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的句子。‎ 第②由上文“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下文“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可知,横线处应填入既与记忆性阅读死记硬背相对,又与下文形成转折的内容,类似于“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第③由上文“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下文“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可知,横线处应填入表示通过一定途径来形成一定的问题,类似于“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20.示例:‎ 总标题:中国蛟龙(  )或 中国龙(  ),我骄傲!‎ 版块标题:‎ ‎①真正中国造        ①中国制造大显神威 ‎②世界第一流        ②技术性能世界一流 ‎③蛟龙潜深海        ③蛟龙潜海世界瞩目 ‎④探宝四大洋           ④海底宝库敞开大门 21. 作文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明确交代了写作的任务,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材料第一段主要阐述了受河南女教师辞职信的影响,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去世界各地看一看的梦想。在此背景之下,某中学校长在开学典礼致辞中关注到了这一梦想,而且提醒学生去外面看需要有条件支持。校长的话是要学生思考,应怎样为梦想铺路,怎样过好当下。实际上,考生要思考清楚看世界的条件是什么,而这就是立意的关键。‎ 考生在写作时,应梳理看世界之前,有哪些东西需要准备,或者需要练就什么样的本领。结合自身的体会,写出自己的感想或思考即可。‎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想看,就要有看世界的资本。‎ ‎2.看世界要凭借过硬的本领。‎ ‎3.奋斗,才有看世界的资本。‎ ‎4.凭优秀品性和横溢的才华,看精彩世界。‎ ‎5.自信和努力是看世界的本钱。‎ 参考例文:‎ 练就实力,实现去世界看一看的梦想 某中学校长在2018年开学典礼致辞中说:“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这说明,去世界看一看光有说走就走的冲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充足的时间,有足够的精力……很多时候,可能因为某一方面的条件不够,去世界看一看便成了奢望。‎ 与其让去世界看一看的梦想停留在虚幻之中,不如练就实力,为走出去看一看创造条件。‎ 认真读书,为去世界看一看奠定扎实的基础。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尽管这句话说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但或许我们也可以把读书看成行路的条件。读书能拓宽人的眼界,增长人的见识。读书能让人在去世界看一看之前,先实现精神的遨游。同时,书中的知识能帮助人搭建上升的阶梯,从而为美好的生活创造条件,自然会为去看世界奠定基础。著名主持人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对于诗词歌赋张口就来,完全不输台上的专家学霸。接着她以制片人的身份扛起了《朗读者》节目,因其丰富的学识与涵养,该节目一经推出便受到一致好评。董卿通过读书展现了自己的风采,既在书籍中领略世界的风光,又为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锻炼好身体,为去世界看一看准备强健的体魄。世界那么大,真要走起来,看似简单实则布满艰辛。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条件,那么即使只去一个地方,也可能精疲力竭。受现实条件的影响,有的人身体相对较好,而有的则相对较差,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不断锻炼出良好的体魄,这样才有精力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积累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去世界看一看提供厚实的条件。也许很多人都会在心中掂量,是否可以穷游呢,而这也是没能走出去最为现实的束缚。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下,去任何地方都需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而走出去无疑更需要花费金钱。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财富,那么去到外面将会寸步难行。或许只有充足的物质保障,才会有走出去的现实条件。‎ 当然,真正要去世界看一看需要准备的可能远远不止这些。每个人的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异,或许任何一个细微的条件都会起着决定性影响。毫无疑问,无论我们能否真正去世界看一看,起码应先准备充分,否则看一看的梦想只能沦为空中楼阁。而当我们有了充分的准备、充足的条件时,去世界看一看就会多一份从容和自信。世界那么大,我可以去看一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