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客 游
[唐]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BE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解析]B“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应是“暖”和“悲”形成对比。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错,“老”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答B给3分,答E给2分。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答:示例: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解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的是战争已经持续了很久,家中亲人的消息值得上万两黄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家书抵万金”引起了很多遭遇离乱的人的深深共鸣。“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这两句是说诗人想效仿古人,以求入朝为官却始终不能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由此可得二者异同。本题共6分,分析相同点2分,分析不同点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11分)
河 湟①
杜 牧
元载②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③,忽遗弓剑④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①河湟,吐蕃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宪宗曾锐意收复河陇,却不及西征,猝然而逝。诗人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入侵。②元载(唐代宗时宰相),对西北边防多方筹措,后因事诏令自杀。③晁错对于削藩提出很多好的建议,汉景帝听信谗言错杀了他。④《水经注》:“……有黄帝冢,帝崩,惟弓剑存焉。”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CE )
A.本诗以异族占领的土地——“河湟”为题目,十分醒目,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
B.元载与晁错的主张和遭遇颇为相似,诗人叙其事,表达对他们的推重和惋惜之情。
C.二、四句相承,以黄帝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流露出诗人对其猝然而逝的嘲讽之意。
D.河湟百姓身着异族服装,处境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却没有被征服,永为汉臣。
E.“虽”和“尽”两个虚词用得极妙,一抑一扬,侧面写出了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
[解析]C前四句抒发了对于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所以,对于主张收复失地的宪宗之死,诗人流露出的是叹惋之情。E应为正面写出了百姓的浩然正气。5分,答C给3分,答E给2分。
4.本诗尾联颇受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
答:示例:①抓住富贵闲人陶醉于从凉州传来的轻歌曼舞这一细节,揭露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与“白发丹心”的河湟百姓对比,让人产生无尽的感慨。②尾联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之语写出,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
[解析]正确理解“唯有”一词的内涵是答好本题的关键。6分,每个要点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11分)
归 嵩 山 作
王 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BE )
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
B.“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
C.“闭关”既指关门的动作,也含闭门谢客之意,以此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要与俗世隔绝。
D.读完全诗,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淡泊。
E.对于写景与抒情,本诗更注重后者,意境幽美清新自然,写景中寄寓深情,情感真切动人。
[解析]B本句不能体现归隐态度的坚决,“流水”句体现“一去不返”的态度。E本诗写景抒情并重,“本诗更注重后者”错误。答B给2分,答E给3分。
6.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颈联分析这一特征。(6分)
答:示例:①这两句描写了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②这幅图以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意象,体现了黯淡、凄凉的色彩之美。画面感突出,层次鲜明。
[解析]本诗颈联描写了一幅野外秋景图,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其主要物象,抓住这些物象,品味其好处,便得到了本题的答案。6分,每个要点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11分)
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
常 建
五度溪上花,生根依两崖。
二月寻片云,愿宿秦人家。
上见悬崖崩,下见白水湍。
仙人弹棋处,石上青萝盘。
无处求玉童,翳翳唯林峦。
前溪遇新月,聊取玉琴弹。
【注】常建:唐代诗人,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CD )
A.诗的第一联写溪花生根依附于崖壁,借此渲染了此处清幽秀丽的环境。
B.第四句借《桃花源记》“秦人”之典,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
C.第三联有李白“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惊险。
D.得道石上攀附的只是青萝,这既是写此处的幽僻,又是写作者的失落。
E.叠词“翳翳”,写出诗人满眼的茂林和重山,又再次表现此处的清幽。
[解析]C“惊险”错,本诗第三联只表现“幽僻”,并没有表现“惊险”。D“失落”错,虽然诗人并未寻到仙人,但得此美景,诗人并不“失落”。答C给2分,答D给3分。
8.作者在另一首《西山》诗中写道:“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试分析本诗的尾联与此联的异同。(6分)
答:示例:(1)同:两者都写了诗人在月下弹琴,都借此寄托了诗人清静旷达的隐逸情怀。(2)异:①内容上,本诗写的“月”是“新月”即弯月,突出溪中月的静态美。《西山》诗写的是“圆月”,“逗”字突出了水中月的动态美。②表达技巧上,本诗尾联是一般叙述:“圆月”句却巧妙运用拟人、通感的手法,达到了以形写声、以琴声的摇曳形象生动地抒写自己的情怀的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的比较赏析。本诗写的“月”是“新月”即弯月,突出溪中月的静态美,属于一般性叙述。“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写的是“圆月”,“逗”字突出了水中月的动态美,并运用了拟人、通感的手法。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11分)
西 江 月①
苏 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E )
A.“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B.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在词中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
C.“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E.“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解析]A是借喻,不是借代。E“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答A给2分,答E给3分。
10.“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答:示例: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解析]本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答对两个即可,每个角度3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11分)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CE )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解析]C“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未能免俗”,是借用古人成语。据《世说新语·任诞》载,阮成家贫,七月七日,富人在庭中晒衣,皆纱罗锦绮,阮成以竿挂大布犊鼻裤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这里,诗人用此,有自我解嘲之意。全句意思是说:我未能免俗,所以应聘出来做官;但是,自己对此也感到可笑啊。E“比兴”错,另外,第一、三联叙事写景,是实写,第二、四联是说理抒情,是虚写,虚实相生,疏密有致,波澜层出,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答C给2分,答E给3分。
1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答:示例:①希望终老田园:怎不怀归的心情和此生只应与田园相伴到老的感慨。②心念国事:官府文书到了,半夜三更奔赴邓州幕府;③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_:“官有程”与“只合田间老”的矛盾。
[解析]本题6分,答出一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11分)
渭 川 田 家
王 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CE )
A.诗的第一句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气氛。
B.第二句描绘穷巷牛羊暮归图,“穷巷”即“深巷”,“穷”字也透着宁静粗朴的况味。
C.三、四句写人,野老拄着拐杖倚着柴门,急切地喊着牧童的名字,以声衬寂。
D.五、六句视听结合,野鸡欢叫、麦苗青青、蚕眠叶稀,宁静里透着祥和,悠然中透着满足。
E.这是田园山水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偶句押韵,所押的韵是“归、扉、稀、依、微”。
[解析]C“急切地呼喊着牧童的名字”,错,“以声衬寂”也不恰当。E本诗是五言古体,所押的韵是“ui”,“归、扉、稀、依、微”是韵脚。答C给3分,答E给2分。
14.请结合全诗赏析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①直抒胸臆,反衬见意。看到万物皆有所归,归得惬意,诗人既羡慕又惆怅,反复吟咏《式微》,反衬出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怅,寄托归隐田园的心情。②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前面诗句以白描手法描写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向抒情,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③用典。王维在诗中借吟咏《式微》以表达归隐田园的急切心情。
[解析]本题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11分)
秋夜二首(其一)
孔文仲①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
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②。
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③。
【注】①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但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罢官。此诗写于被罢官后。②苍鹯(zhàn):一种猛禽。羽翰:翅膀。 ③汍澜:流泪的样子。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DE )
A.首句诘问夜晚为何如此漫长,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强烈表达出内心之愁绪。
B.首联以季节、时间和居所的环境来作衬托,突出了诗人清贫的生活状况以及孤寂的心绪。
C.“雨声冲梦断”承“孤枕夜何永”而来,极写诗人难眠辗转反侧之苦;“霜气袭衣单”承“破窗秋已寒”而来,极写寒气逼人之甚。可见清廉为官的诗人被罢官后的痛楚。
D.尾联写出诗人平生气冲斗牛,志存高远,想不到却遭遇此种黯然神伤的落寞结果。此联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E.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颔联借秋夜冷雨打断睡意,抒发诗人衣单难以御寒的苦楚,又如尾联借泪水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失望与痛苦。
[解析]D是对比的手法。E尾联是直抒胸臆。答D给2分,答E给3分。
16.请分析作者在颈联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6分)
答:示例:运用了形象贴切的比喻手法。此联以“利剑”“苍鹯”自喻,既写出了心志的高远,要为国家出力,又写出了遭遇现实之挫折,壮志之难酬。
[解析]6分,表达技巧2分,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