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阿史那杜尔,突厥处罗可汗之次子。年十一,以智勇闻。拜拓设,建牙碛北,与颉利子欲谷设分统铁勒、回纥、仆骨、同罗诸部。处罗卒,哀毁如礼。治众十年,无课敛。或劝厚赋以自奉,答曰:"部落丰余,于我足矣。"故首领咸爱之。
贞观元年,铁勒、回纥、薛延陀等叛,败欲谷设于马猎山,社尔助击之,弗胜。明年,将余众西保可汗浮图城。会颉利灭,西突厥统叶护又死,奚利必咄陆可汗与泥孰争国,社尔引兵袭之,得其半国,有众十余万,乃自号都布可汗。十年入朝,授左骁卫大将军,处其部于灵州。诏尚衡阳长公主,为驸马都尉,典卫屯兵。十四年,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太宗美其廉,赐高昌宝钿刀、杂彩千段,诏检校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从征辽东,中流矢,揠去复战,所部奋厉,皆有功。还,擢兼鸿胪卿。
二十一年,以昆丘道行军大总管讨龟兹。师次西突厥,击处蜜、处月,败之。入自焉耆西,兵出不意,龟兹震恐。进屯碛石,伊州刺史韩威以千骑先进,右骁卫将军曹继叔次之。至多褐城,其王率众五万拒战。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叔合,殊死战,大破之。社尔因拔都城,王轻骑遁。留郭孝恪守,自率精骑追蹑,行六百里。王据大拨换城,婴险自固。攻凡四十日,入之,擒其王,并下五大城。遣左卫郎将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刻石纪功而还。因说于阗王入朝,王献马畜三百饷军,西突厥、焉耆、安国皆争犒师。孝恪之在军,床帷器用多饰金玉,以遗社尔,社尔不受。帝闻,曰:"二将优劣,不复问人矣。"帝崩,请以身殉,卫陵寝,高宗不许。迁右卫大将军。永徽六年卒,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治冢象葱山,谥曰元。
(选自《新唐书•阿史那杜尔传》)
4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B.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C.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D.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汗是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首领的尊称,古代匈奴、鲜卑、回纥、突厥、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
B. 驸马都尉,官名。由于魏、晋时帝婿何晏、王济曾担任此职,后世以此法为常规,凡与公主结婚,都拜其为驸马都尉,简称驸马。
C. 刻石记功是古代的一种传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故亦称为“燕然勒功”或“燕然勒石”。
D. 殉是用人殉葬,殉葬人有被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的。中国的殉葬制度,最早应始于殷商时期。汉唐两朝为陪葬制度,即让皇亲国戚和达官显宦死后陪葬皇陵。
5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尔知礼宽仁,爱护部族民众。社尔父亲过世后,他按照礼节表达极度的哀思,担任拓设十年之中,不收捐赋杂税以供己用,深受各部首领爱戴。
B. 社尔素有谋略,善于把握战机。奚利必咄陆可汗与泥孰相争时,社尔率军偷袭他们,夺得大量土地和民众;也曾出其不意从焉耆西出兵进攻,引起龟兹恐慌。
C. 社尔效忠唐朝,深得君王信任。贞观十年,社尔以可汗的身份归附唐朝,被授予左骁卫大将军,后又受诏迎取衡阳长公主,又因为廉洁被太宗封为毕国公。
D. 社尔坚守道义,堪为人臣楷模。社尔曾拒绝军中郭孝恪赠送的金玉器物;太宗驾崩后他要求为其殉葬守陵,不被允许,直到高宗时才得其所愿。
5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叔合,殊死战,大破之。
(2)遣左卫郎将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
【答案】
49.D
50.A
51.D
52.(1)韩威假装退却,龟兹王率领所有的兵士追赶“败军”,韩威与曹继叔会合一处,拼死作战,狠狠地击败了龟兹王的军队。(2)社尔派遣左卫郎将向各位酋长宣告旨意,向他们说明祸福,有七十多个城的人投降,让他们知晓威严信用,没有人不欢心臣服。
【解析】
参考译文:
阿史那杜尔,突厥处罗可汗的次子。年龄十一岁,以智勇闻名。拜为拓设,建牙于碛北,和颉利的儿子欲谷设分别统领铁勒、回纥、仆骨、同罗等部落。处罗死了,阿史那杜尔按照礼节悲哀毁容。治理部落十年,没有征收赋税。有人劝他征收赋税来奉养自己,答道:“部落丰余,对于我来说,就足够了我足矣。”因此首领都敬爱他。
贞观元年,铁勒、回纥、薛延陀等反叛,在马猎山打败欲谷设,社尔帮着他打击叛军,没有取胜。第二年,带领剩下的人向西保卫可汗浮图城。恰好颉利灭国,西突厥统领叶护又死了,奚利必咄陆可汗和泥孰争国君,社尔带兵攻打他们,得到了他的半个国家,有十余万众,于是自称都布可汗。十年入朝廷,授左骁卫大将军,把他的部落安置在灵州。下诏匹配衡阳长公主,成为驸马都尉,典卫屯兵。十四年,以交河道行军总管的职位,平定高昌诸将,都受赏,因未奉诏,秋毫不敢有所取。见到别诏后所取的都是老弱陈弊。太宗赞赏他的廉洁,赐高昌宝钿刀、千段杂彩,下诏为检校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跟着征辽东,中流箭,拔下后又去作战,他所率领的部下激励振奋,都有功。回来后,提拔为兼鸿胪卿。
二十一年,凭借昆丘道行军大总管讨伐龟兹。军队驻扎在西突厥,攻打处蜜、处月,打败了他们。从焉耆西进入,军队出其不意,龟兹国大为震恐。进军驻扎在碛石,伊州刺史韩威凭借千骑骑兵先进发,右骁卫将军曹继叔接下来出发。到了多褐城,龟兹国王率五万众来战。韩威假装退兵,龟兹王全部的兵士都向北追,韩威和继叔合兵,都拼死力战,大破
龟兹。社尔趁势攻下都城,龟兹国王轻骑跑了。留郭孝恪守在城里,亲自率精骑跟踪追寻,跑了六百里。龟兹王占据大拨换城,凭借险要地势自固。攻打了四十天,进了城,抓了龟兹王,连攻下五大城池。社尔派遣左卫郎将向各位酋长宣告旨意,向他们说明祸福,有七十多个城的人投降,让他们知晓威严信用,没有人不欢心臣服。在石上纪功而还。因游说于阗王入朝廷,王献上马畜三百来饷军,西突厥、焉耆、安国都争着犒赏军队。孝恪在军队的时候,床帷器用多用金玉装饰,来送给社尔,社尔不接受。皇帝听了,说:“二将的优劣,不用再问人了。”皇帝驾崩,请求自己殉葬,守卫陵寝,高宗答应许。升为右卫大将军。永徽六年去世,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在昭陵,坟墓在象葱山,谥曰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时乔,字宜迁,上饶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工部主事。榷税杭州,令商人自署所入,输之有司,无所预。隆庆元年冬,上时政要务,言:“几之当慎者三,以日勤朝讲①为修德之几,亲裁章奏为出令之几,听言能断为图事之几。弊之最重者九:曰治体怠弛,曰法令数易,曰赏罚无章,曰用度太繁,曰鬻官太滥,曰庄田扰民,曰习俗侈靡,曰士气卑弱,曰议论虚浮。势之偏重者三:宦寺难制也,宗禄难继也,边备难振也。”疏入,帝褒纳,中外传诵焉。
迁南京尚宝丞。万历初,以养亲去。服除,起南京太仆丞,复迁尚宝。移疾归。时乔雅无意荣进,再起再告。阅十七年始荐起尚宝卿,四迁南京太常卿。疏请议建文帝谥,祠礼死节诸臣。就迁通政使。秩满,连章乞休,不允。
三十一年冬,召拜吏部左侍郎。时李戴已致仕,时乔至即署部事。绝请谒,谢交游,止宿公署,苞苴不及门。及大计京朝官,首辅沈一贯欲庇其所私,惮时乔方正,将令兵部尚书萧大亨主之,次辅沈鲤不可而止。时乔乃力锄政府私人。帝因责诸臣朋比,令时乔策励供职。时乔九疏引疾,竟不得请。时中外缺官多不补而群臣省亲养病给假及建言诖误被遣者充满林下率不获召时乔乃备列三百余人三疏请录用。帝卒不省。
明年大计外吏。时乔已受事,居数日,帝忽命户部尚书赵世卿代时乔,遂中辍;盖去冬所批察疏,至是误发之也。辅臣朱赓谓非体,立言于帝。帝亦觉其误,即日收还。时乔坚辞不肯任。吏科陈治则劾其怨怼无人臣礼。有旨诘责,时乔乃再受事。
当是时,帝委时乔铨柄,又不置右侍郎,一人独理部事,铨叙平允。然堂陛捍格,旷官废事,日甚一日,而中朝议论方嚣,动见掣肘。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秉铨凡五年。最后起故尚书臣孙丕扬。未至,而时乔已卒。箧余一敝裘,同列赙襚②以殓。
(选自《明史·杨时乔传》有删节)
【注】①朝讲:早晨对皇帝讲读经史典籍。②赙襚:送给丧家钱财衣物。
5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中外缺官多不补/而群臣省亲养病给假/及建言诖误/被遣者充满林下/率不获/召时乔乃备列三百余人/三疏请录用。
B. 时中外缺官多不补/而群臣省亲养病给假/及建言诖误被遣者/充满林下/率不获召/时乔乃备列三百余人/三疏请录用。
C. 时中外缺官/多不补而群臣省亲养病给假/及建言诖误被遣者/充满林下/率不获/召时乔乃备列三百余人/三疏请录用。
D. 时中外缺官多不补/而群臣省亲养病给假/及建言诖误/被遣者充满林下/率不获召/时乔乃备列/三百余人三疏请录用。
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长官为工部尚书。
B. 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就是“主管、管理”的意思、
C. 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内阁大学士都可以为首辅。
D. 大计,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如“三岁,则大计群吏”。
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时乔讲究方法,处事公正。杭州征税时,让商人自己登记收入向官府交税,不做干预;掌管吏部时,选拔、考核官员都很公平。
B. 杨时乔无意仕进。他以生病为理由辞去官职,两次被起用,又两次告假;调任通政使任职期满后,又连上奏折请求退休。
C. 杨时乔为官刚正。考核京官时,他的刚正曾令首辅沈一贯忌惮;后也因为过于刚直而导致朝廷官员大量流失,怨声载道。
D. 杨时乔为官清廉。担任吏部左侍郎时,贿赂进不了门;去世时箱中只有一件破旧的皮衣,以至同僚赠送钱财衣物来给他办了丧事。
5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历初,以养亲去。服除,起南京太仆丞,复迁尚宝。移疾归。
(2)绝请谒,谢交游,止宿公署,苞苴不及门。
【答案】
53.B
54.C
55.C
56.(1)万历初年,他以安葬亲人而离职。丧服解除,又调任尚宝司,称病回乡。
(2)杜绝私下拜求,谢绝与人结交,住宿在办公地,贿赂不能进门。
【解析】
参考译文:
杨时乔,字宜迁,上饶人。嘉靖四十四年(365)的进士。授职为工部主事。在杭州征专卖税,命令商人自己登记收入,向有司交税,不做干预。隆庆元年冬天,上奏时政的要务,称:“有三件事应当慎重:每天勤于朝讲是培养品德的要务,亲自裁决奏章是发出指令的要务,听取劝谏能够做出判断是谋划事情的要务。奏疏呈入,朝廷褒扬并采纳了,朝廷内外传诵一时。
升任南京尚宝丞。万历初年,他以安葬亲人而离职。丧服解除,又调任尚宝司,称病回乡。杨时乔一向无意荣升,一再起用一再告退。过了十七年才被推荐担任尚宝卿,四次调任后升南京太常卿。调任通政使。任期满后,他接连上奏请求退休,神宗不允许。
三十一年,他被召见委任为吏部左侍郎。当时李戴已经辞官,杨时乔上任就负责部中事务。杜绝拜访,推辞交游,住宿在办公地,行贿者到不了他的门庭。等到全面考核京官、朝官时,首辅沈一贯想庇护他的私交,顾忌杨时乔清正,准备指派兵部尚书萧大亨主持,次辅沈鲤不赞同就终止了。杨时乔于是竭力铲除执政者私自安插的人。皇上因此责怪众大臣结党营私,命令杨时乔尽心尽职。他多次上奏称病辞职,最终未获批准。当时朝廷内外空缺很多,官职还没有补充人,而且大臣们探亲养病请假,以及劝谏而被连累遭遣送的人,遍布乡间,都得不到召见。杨时乔就开列了三百多人的名单,多次上奏请求录用。神宗最终没有审察。
第二年全面考核京城外的官吏。杨时乔已经接受任务,过了几天,皇上忽然命令户部尚书赵世卿代替杨时乔,于是中途放弃。大概去年冬天所批复的考核报告,到这个时候错误地发出来了。辅臣朱赓认为这不符合制度,立刻向皇上禀告。皇帝也发觉了错误,当天收回报告。杨时乔坚决推辞不肯上任,吏科陈治则弹劾他有怨愤不合大臣的礼仪。神宗下旨责备,杨时乔才又负责事务。
在这个时候,神宗授予杨时乔选拔官吏的权力,又不设置右侍郎,他一个人单独负责吏部事务,选官很公允。然而朝廷的阻格,官吏闲置,事情荒废,一天比一天严重,而且朝廷议论纷纷,动不动就受牵制。杨时乔官职不显赫,又很久不设置都御史,更不能镇住僚属。因此上下欺凌,纲纪一天天紊乱,杨时乔也多有屈从,议论的人谅解他的苦衷,不多追究他。负责选官总共五年,最后起用以前的尚书孙丕扬,没有到任,杨时乔已经去世。箱中只有一件破旧的毛皮衣,同僚们募捐收殓了他。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秉忠,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曾大父仕金,为邢州节度副使,因家焉,故自大父泽而下,遂为邢人。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以其能文词,使掌书记。后游云中,留居南堂寺。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至元初,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四年,又命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他如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十一年,扈从至上都。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
(选自《元史·刘秉忠传》)
5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B. 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C. 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D. 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58.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 《易》也称《周易》、《易经》,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后来和《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一起并称“五经”。
C. “癸丑”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 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元朝中书省在远方还有一些派出机构,即各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5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秉忠才华横溢,不拘一格。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出仕后又弃官隐居为僧。后受世祖召见,与海云禅师一起入府觐见,颇受赏识。
B. 刘秉忠爱好读书,学问功底深厚。他于书无所不读,尤其精通《易经》及宋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
C. 刘秉忠精通治理,敢担责任。他以天下为己任,通晓治理之道,善于古为今用,辅佐世祖建立元朝,并为元朝定规立制费尽心血。
D. 刘秉忠恬淡闲散,好学不懈。身居高位后,他仍斋戒居住,粗茶淡饭,整日恬淡安静,与以往没有不同,常常诵咏诗词自娱自乐。
18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2)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答案】
57.B
58.C
59.A
60.(1)己未年,刘秉忠跟着世祖讨伐宋,又用在云南说过的话尽力劝说他,所到之处保全的生命数也数不清。(或使人民生命得以保全,救活的人不计其数。)
(2)刘秉忠采纳祖宗的旧制,参照适合于今天的古代制度,一条条地列出来上报给他听。
【解析】
参考译文:
刘秉忠,字仲晦。祖籍瑞州人,世代在辽为官,官宦世家。曾祖父在金为官,担任邢州节度副使,因此在邢州安家,所以自祖父以下,就成为邢州人士。刘秉忠生来风姿卓越出众,志气豪迈爽朗,不拘一格。十七岁时,担任邢台节度使府令史来赡养父母。后弃官离开,武安山中隐居。过了很久,天宁的虚照禅师派徒弟招纳他去做了和尚,因为秉忠能诗能文,便让他担任掌书记。后来游历云中,居住在南堂寺。当世祖还没有登基时,海云禅师被世祖召见,海云禅师经过云中,听说刘秉忠学问渊博,多才多艺,便邀请他一起去。晋见世祖后,刘秉忠回答问题,很符合旨意,多次解答世祖询问。刘秉忠没有什么书不读,尤其精通《易经》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类,没有不精通的。谈论天下的事就像谈论手掌中的事。世祖很喜欢他。几年后,秉忠的父亲去世,他回家奔丧,世祖赏赐百两黄金作为丧葬资费,并派遣使者送到邢州。服孝期满,秉忠又被征召,遵奉旨意回到和林。他呈上数千字的建言,世祖都赞许采纳。
癸丑年,跟着元世祖征讨大理。第二年,元世祖征讨云南。刘秉忠常常介绍天地是爱好生灵的,英明神武王者般的皇帝不该滥杀无辜,所以攻克城的时候,从不胡乱杀人。己未年,刘秉忠跟着世祖讨伐宋,又用在云南说过的话尽力劝说他,所到之处保全的生命数也数不清。(或使人民生命得以保全,救活的人不计其数。)
中统元年,元世祖即位,询问治理天下的关键、修养百姓的好方法,刘秉忠采纳祖宗的旧制,参照适合于今天的古代制度,一条条地列出来上报给他听。世祖于是下发诏令建立元,建立中书省、宣抚司。于是朝廷的旧臣、山林的隐逸之士,都被录用,人才济济,粲然一新。
刘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大小,凡是有关于国家的大事,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说的皇上没有不听的,皇帝对他越来越宠爱信任。他空闲时帮着皇上参谋,推荐可以供重用的人才。凡是他甄别提拔的,后来都成了名臣。
至元初年,皇上命令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水北面查勘土地,在龙冈建筑城池,历时三年完成,命名为开平。后来把开平作为上都,把燕作为中都。四年,皇上又命令刘秉忠建筑中都城池,开始修建宗庙宫室。八年,刘秉忠奏请封建国号大元,把中都作为大都。其他像颁赐官服,订立朝廷礼仪,供给俸禄,确立官僚制度,都是由刘秉忠操办发起,最终成为一代既定的规章制度。
至元十一年,刘秉忠跟随皇上到上都,八月秋天,刘秉忠没有生病端直地坐着就去世了,时年五十九岁。
刘秉忠自幼好学,到老不松懈,虽然达到了臣子最高的地位,却斋戒居住,粗茶淡饭,整天恬淡安静,与平时没有不同。常常诵咏诗词自娱,他的诗歌恬淡闲散,正像他的为人。有文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