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宣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 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代地方学校建设力度之强、成果之大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是首屈一指的。这既源于明太祖朱元璋所提倡的“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理念,同时也和明代学校的制度设计密切相关。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就着手在自己的控制区内延师设学。洪武二年,他诏令地方设学,自此地方儒学逐渐在各地府州县铺展开来。洪武十七年,明朝开始在都司卫所建立学校,这一举措推动地方学校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代地方学校最大的功用是为国家储备和培养人才。明朝建立之初,新生的国家机器需要大量的治理人才,但忠于元朝的遗民和囿于纲常的儒士不愿意入仕新朝,再加上战乱后人才匮乏,科举制度尚不完善,于是学校便成为为国家储备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朱元璋即位初期在南京设国子学,各部官员也多从国子学监生中选拔。地方学校通过岁贡这一方式为国子学提供充足的生员。随着科举制的日渐完善,明初科举、学校、举荐三途并重的选官方式逐渐被科举一家垄断,原本“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可不由科举”的状况也变成了“非科举毋得与官”,于是士人欲入仕必由科举,欲科举必入学校。
明代的地方学校承担着宣扬国家意识形态的功能。出于对儒学的服膺,再加上对元朝动乱的反思,朱元璋认为元朝的崩溃固然是由于统治腐败,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教化的忽视,尤其是对儒学的轻视。事实上,明代地方学校的很多社会功能,都以増强社会控制为核心。明代统治者不仅将学校作为育人之所,也使其成为推行教化、管控地方的有利武器。因此明代统治者一方面认为地方学官应当关心时务,多言政事,但同时又严格控制生员的言行。此外,朝廷还通过指定教学内容等方式控制学校教育。在边疆地区以及新征服的地区,明代同样积极地进行学校建设,如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等当时的边疆地区,都有大规模的兴建学校的举措,其中大多数学校都是明朝首次兴建。
作为国家在全社会推行教化的重要机构,明代地方学校还承担着举办地方礼仪活动的职能。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乡饮酒礼和孔庙祭祀。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要求十分严格,有固定的举行时间、固定的参与群体和严格的座次安排,无故不赴宴之人要受到严厉惩罚。在乡饮酒礼的仪式过程中,最重要的事项之一便是习礼读律,府州县官员于地方学校召集社会的各个阶层,如良民者、年高有德者、无过犯者,大家共坐一堂,颂读朝廷律法,通晓教化之意。明代地方学校一般都有先师庙和明伦堂等建筑。先师庙是祭祀孔子等儒家先贤之地,而明伦堂是生員的讲习场所。学校从国子监到地方儒学,学官从祭酒至训导,每月朔、望于文庙行释菜礼,地方官知府以下至知县及其佐贰等官,则每月朔、望于文庙行香。明朝政府旨在通过这种定期的儒家祭祀以及乡饮酒礼,达到教化地方、扶正民风的目的。
然而,任何制度、机构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明代的地方学校亦是如此。由于生员的逐渐冗滥以及书院的兴起等原因,明代的地方学校逐渐走向衰败。
(摘编自吴晗、苏建文《明代地方学校的兴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初地方学校建设根据征服地区的先后而逐渐展开,在广西、云南、贵州等边疆地区,明朝统治者首次大规模兴建学校。
B. 在明初科举尚不足以选拔充足的治理人才前,大量的官员都是由国子监直接提供的,而地方学校则是国子监生源的重要源头。
C. 明代地方学校通过控制学官和生员的言行,规范教学内容,举行乡饮酒礼、祭祀活动等途径,成为政府管控地方的重要依托。
D. 学校生员的冗滥、民间书院的兴起直接导致了明代的地方学校日渐败坏,使其逐渐丧失了社会管控和推行教化的职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介绍了明代地方学校的兴衰历史,侧重从养人才、明教化、习礼仪三个维度阐述了明代地方学校的主要功能。
B. 文章开篇以明代地方学校的大力建设为背景,明确了以教化为核心的社会控制是国家 得以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
C.
第三段把元朝与明朝对待儒学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以元朝动乱为反面事例论证了学校在推行教化方面的作用。
D. 第四段采用并列的论证结构,从乡饮酒礼和孔庙祭祀两个方面论述了明代地方学校承担的礼仪教化职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原本通过选拔进入国子监进而入仕的途径被取代,于是地方学校被纳入科举的轨道。
B. 元朝忽视教化、轻视儒学致使政治腐败,因此明太祖大力提倡“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理念。
C. 明代将乡饮酒礼这一传统的礼仪制度纳入国家基本礼制范畴,是明朝政府教化地方、扶正民风的重要手段。
D. 明朝统治者在统治区内广泛兴建学校,并且釆用先师庙和明伦堂等建筑规制,正是重视教化思路的体现。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明朝统治者首次大规模兴建学校”不合文意,原文是“其中大多数学校都是明朝首次兴建”;
C项,“明代地方学校通过控制学官和生员的言行”不合文意,原文是“严格控制生员的言行”,选项扩大了范围;
D项,“直接导致”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由于生员的逐渐冗滥以及书院的兴起等原因,明代的地方学校逐渐走向衰败”,并无“直接导致”这一说法,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明确了以教化为核心的社会控制是国家得以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不合文意,第一段只介绍了明代学校的创建和发展,选项中“明确了……重要前提”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C项,“对比”说法错误,第三段介绍的是明代的学校,并未将元明两代对比;“以元朝动乱为反面事例”的说法错误,原文只是客观地提到“出于对儒学的服膺,再加上对元朝动乱的反思,朱元璋认为元朝的崩溃固然是由于统治腐败,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教化的忽视,尤其是对儒学的轻视”,并未以元朝动乱为反例;
D项,“并列式的论证结构”错误,第四段首先介绍了“明代地方学校还承担着举办地方礼仪活动的职能。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乡饮酒礼和孔庙祭祀”,然后具体论述了“乡饮酒礼”和“孔庙祭祀”两种形式,最后概括了“明朝政府旨在通过这种定期的儒家祭祀以及乡饮酒礼,达到教化地方、扶正民风的目的”,这一段应是“总分总”关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应原文逐项分析。
B项,“因此”强加因果,以偏概全。原文相关表述为“出于对儒学的服膺,再加上对元朝动乱的反思,朱元璋认为元朝的崩溃固然是由于统治腐败,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教化的忽视,尤其是对儒学的轻视”,由此可见,明太祖提倡“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理念还“出于对儒学的服膺”,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颁发基础电信业经营许可证,批准这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这意味着,三大运营商和中国广电正式获批5G商用牌照,中国由此进入5G商用元年。
从1G的空白、2G的跟随,到3C的追赶、4G的同步,再到如今5G的领先,中国用40年时间实了通信技术的崛起。如今5G商用牌照的颁发,成为了又一个里程碑,中国和美、日、韩等强手在球竞赛的擂台上正上演一场速度与激情的碰撞。
4月初,美国国防部发布了一份名为《5G生态:国防部的风险和机遇》的报告,其中将全球5G实力领先的国家分为了三大梯队,第一梯队包括中国、韩国、美国和日本,第二梯队包括英国、德国和法国,第三梯队则是新加坡、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家。
在复杂的竞争格局中,处于第一梯队的国家都在争取抢发5G的先手优势。
2018年12月1日,韩国就宣布开始部署5G网络服务,率先打响5G争夺战。按照韩国信息通信技术部长的说法,“韩国政府的所有努力都集中在这项服务上,这将使韩国成为一个5G强国。”
中国的5G布局更是消息不断,数十个城市接连打通5G电话,医疗、高铁等公共设施的5G试点也在同步进行,华为、中兴、OPPO、vivo、小米的5G终端也已被运营商采集,5G商用已经箭在弦上。
而在“美国只能赢不能输”的口号声中,特朗普更是亲自上场,宣布投入2750亿美元建设5G网络,并对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施压,要求其放开频谱资源,提升批准效率。
日本的四大运营商也已经获得5G频谱,四家还表示将在五年内投入约1.7万亿日元来建设5G网络。
选自(《中国5G速度与激情》)
材料二:
Gbps也称交换宽带,是衡量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的单位,传输速度为每秒1000兆位(即1Gbps).
材料三:
5G是一种通用技术,就像电力一样。某种意义上,5G商用可以分为大商用和小商用,小商用即传统意义上电信运营商被许可正式开始网络建设和运营;大商用是各个行业与5G的深度融合。
从这个角度,5G的成败就不再是电信运营商一家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对于各个行业而言,或许也应该有一个5G商用的路线图。以目前的阶段看,已经充分意识到5G+的未来前景的行业包括自动驾驶、视频、工业制造、互联网。相关国际和国内的技术组织、产业联盟、国家行业发展指导意见都已经把5G作为最重要的技术要素纳入技术演进规划,并已经开始积极推动产业试点。
在5G商用之后,电信运营商、5G设备制造商、行业组织、国家标准化机构、产业技术联盟应该协同起来,从技术和标准层面解决5G与行业融合的问题,各方应该审视和检查现有的行业技术标准,并展开讨论,或许成立某种新的组织是必要的。比如建筑行业、智慧城市、电力行业、交通行业、制造行业。整个社会需要意识到,如果不首先从技术规范和标准层面展开严谨、认真、系统的讨论和研究,并更新本行业的规范体系,5G与行业的融合将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每个行业的领导厂商的CEO,需要考虑5G到来之后对自己的市场地位和业务的挑战,如果观察每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会发现影响社会的关键技术的周期更替,对行业巨头的影响是最大的。以通信行业自身为例,已经消失的巨头就包括北电网络、摩托罗拉。传统行业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巨头被淘汰的更是比比皆是。
当然,最重要的事情是需要为5G准备人才和预算,无论是作为CIO还是CEO,都需要马上为5G准备相应的人才,把5G人才的招募和培训提上议事日程,并为每个业务部门准备好相应的预算。
显然,政府部门是推动5G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如果我们同意5G是像电力一样的通用技术,我们可以回忆起今年大力推动的煤改电,政府部门提供了政策指引和财税补贴以加快煤改电的进程,那么我们或许可以呼吁采纳5G,出台相关的财税扶持政策是必要的,这是一种技术指引,你可以把5G看作是一种技改,提供资金补贴将是合适的,也是必要的。其目标是政府通过财税政策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一种倾向指引。
(选自《八大维度深度解读中国5G商用》)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中国在5G争夺战中处于领先,公共设施5G试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部分手机5G终端已被运营商采集,即将投入商用。
B. 全球5G实力领先的国家分为三大梯队,竞争激烈,格局复杂,每个国家都投入巨资建设5G网络,努力打造5G强国。
C. 5G是一种社会通用技术,用于商用不仅可以开始网络建设和运营,还可以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
D. 中国通信技术从过去的一片空白到如今领先,经历了40年坚持不懈地奋斗,5G商用牌照的颁发是里程碑式的发展。
5.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从通话、短信的单一通讯方式转变到通讯与互联网的应用,智能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如果说2G时代是“绿皮车”速度,那么3G时代则是“动车”网速,4G应是“高铁”飞速如今5G则进入“飞机”速度。
C. 3G时代智能手机的使用在手机发展史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改变了传统手机模式这得益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D. 5G时代人们的生活将更加智能化,开启了“智能家居”的新时代,智能家居产业如AI的发展也会得到极大助力。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在5G商用之后应当从哪几个方面推动它的发展?
【答案】4. B 5. C
6. (1)制造、应用、组织管理等各方应该协同起来从技术和标准层面解决5G与行业融合的问题;(2)各行业领导厂商的CEO要未雨绸缪,带领企业迎接5G到来的挑战;(3)要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和相应的经费预算;(4)政府部门不仅要批准运营,而且要出台相关的财税扶持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补贴。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项,“每个国家都投入巨资建设5G网络”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美国国防部将全球5G实力领先的国家分为了三大梯队”,材料中只介绍了第一梯队的几个国家,二三梯队的在文中没有提及,因此“每个国家都投入巨资”的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它改变了传统手机模式”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有2G手机只有短信功能,3G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互联网功能,从数字信号进入视频通话时代,这属于“更新”而不是“改变”。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本题答题区间为材料三。
根据文本“在5G商用之后,电信运营商、5G设备制造商、行业组织、国家标准化机构、产业技术联盟应该协同起来,从技术和标准层面解决5G与行业融合的问题,各方应该审视和检查现有的行业技术标准,并展开讨论,或许成立某种新的组织是必要的”可概括出多方应协同合作从技术和标准层面解决5G与行业融合的问题;根据文本“每个行业的领导厂商的CEO,需要考虑5G到来之后对自己的市场地位和业务的挑战,如果观察每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会发现影响社会的关键技术的周期更替,对行业巨头的影响是最大的”可概括出每个行业的领导厂商的CEO需要考虑未雨绸缪,迎接5G时代;根据文本“最重要的事情是需要为5G准备人才和预算,无论是作为CIO还是CEO,都需要马上为5G准备相应的人才,把5G人才的招募和培训提上议事日程,并为每个业务部门准备好相应的预算”可概括出需要做好人才储备和经费预算;根据“我们或许可以呼吁采纳5G,出台相关的财税扶持政策是必要的,这是一种技术指引,你可以把5G看作是一种技改,提供资金补贴将是合适的,也是必要的”可概括出5G商用之后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
考生可据以上分析,分条作答。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傍晩时分,林才手脚发僵地从驾驶舱里爬下来,穿过黑暗中的停机坪,沿着那条看不清的沥青跑道,步态摇晃地往宿舍楼方向走去。在他的身后,在那些空旷而黑暗的地方,仍有引擎转动发出的轰隆声,炸弹的爆炸声,以及人世间的各种声响,持续不断地发酵着,无意识地推搡着他,似永不会终止。
他的记忆和头脑一片空白。——有一瞬间,他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感觉不到。
几乎用尽所有气力,他才靠近那树影下的宿舍楼。尽管疲惫不堪,他的身形仍是直挺挺的,好像在他体内有一根支撑物,任何时候都不允许他松垮和懈怠。他走进那个房间,屋舍里的摆设照,被褥齐整地叠放着,似在等待他的归来。他走过去,走到那张椅凳边,战栗着坐下。衣物早已湿透,靴子里也全是水,如往常那样,他有条不紊地处理完这一切,就在那狭窄的床板上静静地躺了会儿。好似,那过去的三个小时里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那是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闷热,酷暑,浓烟滚滚。刺鼻的硫黄味,无名的呐喊声,在所有尘世的空间里回荡。飞行员林在那天的日记里如此写道:
……今天,Y驾驶着他的飞机朝敌机俯冲而去。他的身体和那架霍克式驱逐机,如今都成了碎片。他死了。尽管我们都已做好死的准备,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我还是不能接受。如果死的人是我,他大概也会这么想的吧。明天一早,我就要把遗嘱和照片交给获小姐。这是Y生前嘱咐我的。我一定要办到。如果她要我回想Y生前的最后一幕,我不知该怎么说,没有人可以体验那种感觉那些地面上的人是不可能体验到的。他们会痛哭流涕,可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
林和Y是从北方校园一起过来的。有天黄昏,他们在灯光昏暗的大礼堂里遇见了。演讲者个个走上台去,带着悲愤和热血。那些悲愤和热血在扩散,形成一股冲击波,使得更多的人从角落里走出来,走到那舞台上去。
礼堂很大,灯光永远不够明亮。年轻的声音在回荡,在消散。几乎是一夜之间,学校里变得空荡。很多人离开了。没过多久那些牺牲者的消息像风一样吹来。他们感受到了某种变化,但并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不知道那些消息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天清晨,未名湖结了冰,湖畔的草丛里落满霜花。在湖边,他们再次相遇了。
Y望着他说,我们要去吗?
他点了点头。
那我们去吧。
于是,他们就这样“去”了。杭州东郊,一个叫笕桥的小镇,中央航空学校的所在地。第一次看见那么多飞机,那么多轰炸机和战斗机。他们的生活严肃而刻板,训练场、宿舍楼、食堂,三点一线后来,他们就开始飞天。在接受飞行训练的同时,他们也接受了死亡训练。只要需要,他们随时可以奉献出自己的身体,让它成为炸弹,成为武器,与敌人的飞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一起变成碎片。
没有人能够解释他们为什么去,为什么如此义无反顾,没有什么语言可以解释那个真理,而引导他们前往的正是那个真理。
现在,Y为这个真理率先牺牲了。
林熟悉Y所去的那个地方,那是一个弥漫着云彩、充斥着无边的寂静的地方。那个地方不在地上,而是在空中,在云朵之上,一个永不会坠落的地方。
他牺牲了,叫我把这些东西留给你。”这话像是台词,是他在脑海中排练过无数次的。可当见了面,他什么话也说不出,那个叫获的姑娘早已哭成了泪人。
在“宣布”完Y的死讯后,他匆忙逃走了。盛夏的午后,整个河上镇俨如一座空城。那位哭泣的姑娘站在桥上、整个人浸泡在泪水和汗水之中。
他甚至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说……
黑夜里,他在云层的内部飞,引擎的声音在耳边轰响,不知道那些积云到底有多厚,要飞多久才能飞出去。他让飞机上升到两千五百米的天空,又下降到一千米的地方。黑暗中,只有机翼上那盏灯,闪烁着微弱而湿漉的光芒,始终陪伴和照耀着他。
(节选自草白《歌声》)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惨烈,主人公林在这场战斗中身心俱疲,趋于麻木,而好友Y却壮烈牺牲。
B. 林和Y跟随时代的洪流加入战斗中,他们虽然知道有很多牺牲者的消息,也知道战争是极其惨烈的,但依然满怀壮志,义无反顾。
C. 于是,他们就这样“去”了。此处的“去”字一语双关,既指林和Y一起奔赴中央航空学校,又指他们义无反顾地朝着真理牺牲而去。
D. “盛夏的午后,整个河上镇俨如一座空城”看似闲笔,实则很有用心,与姜夔的《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写法异曲同工
8. 作品是怎样叙述林和Y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 作品为什么以林在黑夜里飞上天空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试作探究。
【答案】7. B 8. (1)将现实和回忆相结合,以林的视角来叙述他和Y从参军到Y牺牲之后的故事片段,使事更加集中;(2)将情景描写和林的心理描写相结合,赋予了故事慷慨悲壮的崇高之美;(3)采用插叙手法,叙述林在战斗中死里逃生和Y的牺牲,丰满了故事的内容,激发了读者深阅读的兴趣。
9. (1)艺术结构上,以这样的情节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并呼应开头,有耐人寻味的效果;(2人物形象上,以此一举动凸显了林内心为真理而奉献的决心,使林的形象更加丰满;(3)想内容上,表现了战争对人精神的刺激,凸显了青年学子为真理信仰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B项,“林和Y跟随时代的洪流加入战斗中,他们虽然知道有很多牺牲者的消息,也知道战争是极其惨烈的”表述错误,根据原文“没有人能够解释他们为什么去,为什么如此义无反顾,没有什么语言可以解释那个真理,而引导他们前往的正是那个真理”可知,林和Y是有一定觉悟的爱国青年学生,他们为真理而战,并不是单纯“随时代的洪流加入战斗”,选项理解片面。从北方校园过来的时候,他们意气风发,带着悲愤和热血,根据文本“没过多久那些牺牲者的消息像风一样吹来。他们感受到了某种变化,但并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不知道那些消息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可见上战场之前,他们意识到会有牺牲,但还没意识到战争的惨烈程度。选项理解失当。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叙述方式以及作用的能力。考生解答此类题时应从叙述角度和叙述方式入手,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小说内涵分析。小说中常见的叙述方式有正叙,倒叙,穿插,意识流等;叙述的角度常用的有以下三种:第一人称方式记叙、他叙(以第三人称方式记叙)、交互方式。文本“那是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闷热,酷暑,浓烟滚滚。刺鼻的硫黄味,无名的呐喊声,在所有尘世的空间里回荡……”以及“林和Y是从北方校园一起过来的。有天黄昏……”表明文章采用了插叙的手法,叙述了林和Y的经历,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文本中“他的记忆和头脑一片空白。——有一瞬间,他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感觉不到。几乎用尽所有气力,他才靠近那树影下的宿舍楼”,“他”指“林”,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林和Y从参军到Y牺牲的片段,既有现实又有回忆,事件完整紧凑;从塑造人物的角度分析,以人物活动为主,也有情景环境的烘托渲染,双重建构;如:林在日记中写到的文字是他的心灵独白,属于心理描写,“黑夜里,他在云层的内部飞,引擎的声音在耳边轰响,不知道那些积云到底有多厚,要飞多久才能飞出去。他让飞机上升到两千五百米的天空,又下降到一千米的地方。黑暗中,只有机翼上那盏灯,闪烁着微弱而湿漉的光芒,始终陪伴和照耀着他”这是在Y牺牲之后,林孤军奋战的情景,小说将心理描写和情景描写相结合,增添了故事的悲壮之美,让读者对人物的行为肃然起敬,使林和Y的形象更加高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段落的鉴赏理解能力和探究思考能力。本题要求为“作品为什么以林在黑夜里飞上天空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试作探究”,这是考查段落作用的题目,考生应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旨情感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结尾段“黑夜里,他在云层的内部飞,引擎的声音在耳边轰响,不知道那些积云到底有多厚,要飞多久才能飞出去。他让飞机上升到两千五百米的天空,又下降到一千米的地方。黑暗中,只有机翼上那盏灯,闪烁着微弱而湿漉的光芒,始终陪伴和照耀着他”写林在黑夜中飞上天空,从结构上来看,与开头段“傍晩时分,林才手脚发僵地从驾驶舱里爬下来”相照应,符合人物身份及其使命;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在好友Y牺牲之后,林继续追求真理,为使命而战,凸显了他义无反顾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丰满;从文章主旨方面来看,小说重在表现青年学子为真理信仰而献身的伟大精神,林作为小说中的主要形象,是青年学子的代表,小说结尾写他在黑夜中飞上天空,正是体现人物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意志品质。这样安排更能升华小说主题,更有感染力。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查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设置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澈字晏如,徽之宗人也,世家建阳。父思进,晋天福中北渡海,因家于青州之北海,累佐使幕。澈幼聪警,七岁读《春秋左氏传》,即晓大义。周宰相李谷召令默诵,一无遗误,谷甚异之。年十六,思进为镇赵从事,会昭庆令缺,使府命澈假其任。时河决邻郡府督役基急澈部徒数千径大泽中多芦苇令采刈为筏顺流而下。既至,执事者讶以后期,俄而苇筏继至,骇而问之,澈以状对,乃更嗟赏建隆初,举进士,时窦仪典贡部,谓澈文词敏速,可当书檄之任。调补河内主簿,再迁青州司户参军。知州张全操多不法,澈鞠狱平允,无所阿畏。太祖知其名,召试禁中,改著作佐郎,出知渠州。江南平,改通判虔州,令就大将曹彬分兵以行。既入境,伪帅郭再兴拥兵自园,澈单骑直趋其垒,谕以朝廷威信,再兴即奉符以代。澈悉料堿中军士之勇壮者,凡五百人为一纲,部送京师。土豪黎、罗姓,聚众依山谋乱,澈率兵平之,擒二豪,械送阙下。迁右赞善大夫、知淄州。事亲以孝闻,求便侍养,徙同判青州。三迁祠部员外郎,复知淄州,又知舒州,累转祠部郎中。威平初,遴选王府僚佐,以澈为雍王府记室参军,赐金紫,加度支郎中。景德初,车驾幸澶渊,王为东京留守,澈迁兵部郎中,充留守判官。军巡囚逸,王惊而感疾,及薨,又得闺门残忍之状,坐辅导不善免官。未几,起为祠部郎中。卒,年七十四。子峦,淳化进士,职方员外郎。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河决邻郡/府督役甚急澈/部徒数千/径大泽/中多芦苇/令采刈筏/顺流而下
B. 时河决邻郡/府督役甚急/澈部徒数千/径大泽中/多芦苇/令采刈为筏/顺流而下
C. 时河决邻郡/府督役甚急/澈部徒数千/径大泽/中多芦苇/令采刈为筏/顺流而下
D. 时河决邻郡/府督役甚急澈/部徒数千/径大泽中/多芦苇/令采刈为筏/顺流而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事,汉时为刺史的属吏,汉代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自行辟任的僚属多称从事
B. 贡部,主持贡举的部门,自唐开元年间以后,贡举考试皆由礼部主持,故亦称礼部
C. 金紫,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D.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制于中华民国建立后废除,进士也成为历史。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澈自幼聪慧,富有才华。七岁时读《春秋左氏传》就通晓大义,后周宰相李谷闻知后让其默诵,一无遗误;建隆初年考中进士。
B. 杨澈随机应变,男敢无畏。暂代昭庆令期间,执事者对其赞赏不已;郭再兴拥兵自固,杨澈单骑直趋其营垒,谕以朝廷威信,郭再兴归服
C. 杨澈素有声名,事亲以孝。任青州司户参军时,太祖知其名,召试禁中,改任著作佐郎;升任淄州知州时,请求调任以便奉养至亲。
D. 杨澈辅佐雍王,颇受信任。雍王被囚犯逃逸和闺门残忍之事惊吓而病逝,杨澈因辅导不善被免官,但不久后又被起用为祠部郎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州张全操多不法,澈鞫狱平允,无所阿畏。
(2)澈悉料城中军士之勇壮者,凡五百人为一纲,部送京师。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知州张全操多行不法之事,杨澈审理案件时公平适当,没有阿谀、畏惧之处。
(2)杨澈挑选出城中所有勇猛壮硕的军士,一共五百人编为一纲,安排(专人)送入京师。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①抓虚词看位置,②看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部徒数千”中“部”是“率领”之意,主语是杨澈,因此应是“澈部徒数千”,排除AD;
“径大泽”意指从小路走到湖边,根据后文大意:大泽中有很多芦苇,杨澈命人采割苇草做成小船,顺流而下。所以应在“径大泽”与“中多芦苇”之间断开;据此可排除错误选项B。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课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
D项,“科举制于中华民国建立后废除”表述错误,根据史实,我国古代科举制是在实行癸卯学制后的1905年废除的。选项时间表述错误。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阱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雍王被囚犯逃逸和闺门残忍之事惊吓而病逝,杨澈因辅导不善被免官”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军巡囚逸,王惊而感疾,及薨,又得闺门残忍之状,坐辅导不善免官”,大意是雍王去世后,皇上又得知雍王内室残忍之状,于是杨澈因辅导不善被免官。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不法:行不法之事。鞫:审理。狱:案件。阿畏:阿谀、畏惧。(2)悉:全部。料:挑选。凡:总共。部送:押送囚犯、官物、畜产等。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网上无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徐儒子①祠堂
宋·黄庭坚②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③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注】①《后汉书·徐孺传》载:“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②黄庭坚(1045—105),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在党争中,以修史“多污”遭贬。③徐稚吊唁郭林宗之母,只放束生刍(青草)。语出《诗经》:“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起句从祠堂环境起笔,下句写来祠祭奠,“生刍一束”的典故既点明“幽人”为徐稚又赞美徐稚“其人如玉”。
B. 颔联“藤萝”承“乔木"而来,藤萝依附乔木,干云蔽日,显岀“得意”之态,以喻小人谄媚依附,造成浮云蔽日之势。
C. 颈联中“白屋”“黄堂”分别指贫士和太守的居处,意为不是少了陈蕃这样的太守,而是世间难有徐稚一样的名节之士。
D. 诗作吊古咏怀,题咏的是徐孺子祠堂,前两联从眼前景事写起,寓意深微,后两联自吐胸臆,感喟深沉,耐人寻味。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像徐稚这样的人,古人大都冷淡他,今人中有这样的人也可能受到讥笑。但这种人品格自在,犹湖水年年长在一样。这两句诗以景结情,表达了对徐孺子和陈蕃的重之情,也流露了作者的愤世之意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意为不是少了陈蕃这样的太守,而是世间难有徐稚一样的名节之士”理解错误,根据全诗以及背景注释,“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白屋中没有徐孺子,正是由于太守中少了陈蕃”,表明无人赏识高士的痛心。选项曲解诗歌大意。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重要语句的鉴赏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应抓住诗句中关键词语,结合作者经历、创作背景等信息从内容、手法、情感等角度综合分析。本诗最后两句为“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大意是:像徐稚这样的人,古人大都冷淡他,今人中有这样的人也可能受到讥笑。潮涨潮落,这是自然规律;兴亡盛衰,这是社会规律。从写作技巧来看,本诗尾句写景,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从情感方面来看,“才如(韩)信(彭)越尤菹醢,安用思他猛士为?”这一“旧痕”任何一个朝代都会见到。后两句既表达对徐孺子和陈蕃的敬重之情,委婉曲折的语言中又蕴含着诗人深刻的讽刺意味,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愤懑感伤。
【点睛】诗词阅读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主席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主旨演讲。他引用庄子的“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指出,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激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在把士大夫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了对比后,用“_____,_____”直指这样做导致的后果。
【答案】 (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2).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 角声满天秋色里 (4). 塞上燕脂凝夜紫 (5). 小学而大遗 (6). 吾未见其明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本题为情境默写,注意语境提示,注意以下易出错字形:(1)积、负(2)燕脂(3)遗、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记·月令》说仲夏之月:“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普通百姓则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 )。所以,五月初五被古人视为“恶月恶日”。各地端午节习俗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习俗背后对于端午日时间性质的________是高度一致的。为了保证顺利度过端午日这个关卡,人们______了各种民俗活动,如灭“五毒”,悬挂艾草、菖蒲,缠五色线、藏香袁等。纵观诸多民俗,形式虽有差异,但______基本都是为了辟邪除祟。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方地理环境______,生产方式不同,地方性的历史传统也不一致,因此南北方的端午节习俗既存在共同点,也存在不小的差异。以竞渡为例,南方河流众多,很早就有端午竞渡活动,尤其以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为盛。但在缺水的北方,基本没有竞渡。近年来,个别北方地区从南方也引入了龙舟竞渡,提高了节日气氛。作为端午节的一部分,竞渡最初以辟邪攘灾为目的,后来逐渐发展出纪念先贤的寓意。
17.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发现五月气温骤然上升,疾病増多,各种毒虫活动加剧,直接威胁人类健康与安全
B. 发现五月气温骤然上升,毒虫活动加剧,各种疾病增多,直接威胁人类安全与健康
C. 发现五月气温骤然上升,各种毒虫活动加剧,疾病增多,直接威胁人类健康与安全
D. 发现五月气温骤然上升,各种疾病增多,毒虫活动加剧,直接威胁人类安全与健康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猜想 创造 不谋而合 截然相反
B. 想象 创造 殊途同归 截然不同
C. 猜想 制造 不谋而合 截然不同
D. 想象 制造 殊途同归 截然相反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近年来,北方个别地区从南方也引入了龙舟竞渡,烘托了节日气氛。
B. 近年来,个别北方地区也从南方引入了龙舟竞渡,提升了节日气
C. 近年来,北方个别地区也从南方引入了龙舟竞渡,烘托了节日气氛
D. 近年来,个别北方地区从南方也引入了龙舟竞渡,提升了节日气氛
【答案】17. C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根据因果逻辑事理关系,因为“气温骤然上升”直接导致“各种毒虫活动加剧”;“毒虫活动加剧”导致“疾病增多”;“疾病增多”的结果是“直接威胁人类健康与安全”;这里,“健康”与“安全”存在递进关系,“安全”应放在最后。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猜想”是因为对一个研究对象有了充分的了解,才做出的一个还不能得到结果的想法;“想象”更侧重主观方面;题中“对于端午日时间性质”更侧重主观臆断,因此第一空用“想象”更合适。
“制造”的对象一般为机械设备等具体有形的东西;“创造”多指抽象的艺术活动、理论等;第二空修饰的对象为“民俗活动”,应该用“创造”。
“不谋而合”, 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
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第三空所在句子介绍的是不同方法目的作用相同,应该用“殊途同归”。
“截然相反”指完全对立;“截然不同”只认为二者不一致,有分歧。第四空选择词语时照应下文的“生产方式不同”,应该选与之结构对应的“截然不同”。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B、D项,“个别北方地区”语序不当,应改为“北方个别地区”;“提高……气氛”搭配不当,应改为“烘托……气氛”。上文语境为“南方河流众多,很早就有端午竞渡活动”,介绍北方时,语意结构应与之照应,应该表达成“北方个别地区也……”,因此,排除A。
故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长期以来,各大航空公司均①_________,理由通常是“飞机的事故率在所有的交通方式中最低”。从数据角度看,乘坐飞机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远低于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这也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②_______,而马路上的交通肇事等事故则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但这样的比较忽略了一点:飞机失事常在瞬间,如果飞机在高空失事,除非能顺利迫降,否则一旦坠毁往往同时引发爆炸,乘客生还概率极小。从这个层面来说,③______。
【答案】 (1). 宣称飞机是目前全世界最安全交通工具 (2). 因为空难事故在新闻中并不常见 (3). 飞机失事的后果是最严重的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结合上下句分析,注意衔接连贯,得体、准确。整个语段介绍的是飞机安全问题,第一空所在句子与下文“理由通常是‘飞机的事故率在所有的交通方式中最低’”,是因果关系,第一句是结论,介绍航空公司针对飞行安全发表的自己的观点,可写“宣称飞机是目前全世界最安全的交通工具”;第二空是对上文结论“这也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进行解释,应该用“因为”,内容上应与下文“而马路上的交通肇事等事故则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形成对比,应该强调飞行事故少;第三空根据上文语境的“但”,语意上与上文构成转折关系,“一旦坠毁往往同时引发爆炸,乘客生还概率极小”介绍了飞机事故的严重性,第三空应对其总结。
21.请将苏轼的诗句“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扩展成一段描写初夏风光的语段。要求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答案】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诗句描绘型扩展语句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答案要求,注意一些细节,其次注意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因此要注意表达的简明连贯鲜明生动等。诗句描写的是初夏的自然风光。考生在解答本题时不能违背季节特点,抓住诗句中“雨”“荷花”“榴花”三个意象,根据诗句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雨是细雨,风是凉爽的微风,这种雨给人的感觉是美好的,惬意的;“荷花”是初夏时节小巧娇羞的;“榴花”五月开放,此时红的像火。题干中给出的比喻、比拟的修辞扩写时必须写到。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托尔斯泰
对托尔斯泰这句话,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心善一切皆美
人皆有心,正如林清玄在《玄想》中所说:“我们的心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相较于这般柔软的心,我更欣赏诚心与责任心。
用真诚之心对待过错,世界总与你温暖相拥。
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生天地之间,都非圣人,谁又能保证自身从不犯错?犯错不可怕,可怕是犯错之后的不知悔过。尼采:“在世人中间不愿渴死的人,必须学会从一切中痛饮;在世人中要保持清洁的人,必须懂得脏水也可以洗身。”在犯错之后懂得知错,懂得悔过的人,世间也会与你重新温暖相拥。
用担当之心承担责任,世界也会为你鼓舞欢呼。
《论语》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之后便活出自我的灿烂,小人缺乏应有的担当,便活的畏首畏脑,纠结羁绊。
担当是郎永淳为了患癌妻子辞职离开央视职位承担起丈夫的责任;担当是在火海之中抱着点燃的煤气管冲出的消防战士的光辉光芒;担当是天津大爆炸的消防战士的最美逆行的标签。担当是性格的强心剂,它使强者更强,仁者更仁,智者更智。面对应有的有责任以一个充满担当的心去担起人生的重担,世界都会为你欢呼呐喊。
用宽容之心对待他人,世界会为你点赞。
周国平说真正的精神强者必是宽容的,因为它足够富裕。诚如斯言,宽容是人生的一笔财,古时有六尺巷的美谈、将相和的佳话,如今有真衣宽容的对待自己并不完美的身高、经历了多年的牢狱生涯,也依旧对待生活,不曾埋怨过任何人的曼德拉。正如丰子恺所说:“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谈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以一颗宽容之心善待生活,世界也会为你转身叫好。
三毛有言:“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种桃种梨种春风,梨花开尽春又来”。当我们以诚心看世界,以责任心过生活,以宽容心除挂碍,生活自会春风十里。
心有明珠,山河明媚,心善一切皆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对托尔斯泰这句名言的含义,材料中只有一句名言,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直接引用。
审题:本次作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第二部分是要求。首先理解第一部分。考生应认真阅读材料所给信息,明确写作方向。材料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就是托尔斯泰的名言,“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考生要抓住这句话中的两个关键词“善”和“美”来写,写出二者的联系,这是一个存在假设关系的句子,强调内心向善的重要性,“善”可以写成“善良”“宽容”“真诚”“友爱”等多个层面,“善”可以理解为一颗关爱之心、包容之心、责任之心、怜悯之心等;“一切皆美”这里的“美”,是侧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的美,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互相信任,互相帮助”。考生可以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层面来写 ,写作时应明确做法,具体怎么做,才是“善” ,才能创造美,发现美;也可根据材料从反面分析,缺少了善,世界将会怎样。本题没有明确文体要求,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但一定要文体清晰,如写议论文,可以按照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打开思路;如写记叙文,要注意使用各种描写方式来让叙事更为生动。
立意:
内心明媚,春暖花开;
善待他人,等于善待自己;
播撒善的种子,收获满园美景;
心善一切皆美;
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素材:
1.生活中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二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托尔斯泰
2.功利是一部机器的目的和检验机器价值的根据,而善良只是人的目的和意愿。——泰戈尔。
3.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儿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
4. 心美,一切皆美;心善,一切皆善;心诚,一切皆诚。在孩提时代,心中只有对美好的向往,加之生活环境的单纯,所以,回忆总是美好,就连疲惫,也感觉充满了欢欣。心善,一切皆善。心向菩提,往往善根卓著,认为所有事情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不存在龌龊,即便是被欺骗、被利用、被陷害,也会为对方找到合理的无奈。心诚,一切皆诚。心中没有欺诈的念头,就会相信一切言语和行为的真实,不去怀疑,不去猜测,不去妄想。
5.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这是《孟子》里一句话,它的意思是: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和别人一起行善。感触颇深,生活中与人为善的君子随处可见。
作家蒋子龙到新疆的戈壁滩旅行,口渴难耐,见路边有一瓜摊,便跳下车买了几片瓜吃,他吃完后,见周围并无任何可以装瓜皮的设施,就将瓜皮随手一抛。原本坐着的摊主,站起来跑到瓜皮落下的地方,把瓜皮倒扣过来。蒋子龙不解,摊主解释:这样做可以减少瓜皮水分的流失。过戈壁滩的人可以用这些倒扣的瓜皮解渴。过了一会儿,摊主补充:这是规矩!。可以想象,当时蒋子龙的内心有多么震撼。
我想,那一片片倒扣的瓜皮下盛着的是比清冽的甘泉更让人解渴的浓浓的善意。
6.为善是中国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讲的仁义道德,佛家讲的普度众生,道家讲的修身养性,都是一种与人为善精神的体现。古人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道”是什么,何以变化而生万物,恐怕其中的精髓就是“为善”。
7. 善,是做人之本。生活中如果没有善心,就如同缺少鱼的水塘,冷冷清清,没有活力;生活中如果没有善心,就如同失去鸟儿的树林,空空荡荡,没有生机;
生活中如果没有善心,就如同丢失乐谱的琴章,平平淡淡,没有乐趣……与人为善,不仅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美德之一,也是人际交往成功的最有力的证明。
行文结构:
首先,拟一个观点明确的题目,如本题“心善一切皆美”。
其次,引用林清玄在《玄想》中所说话,“我们的心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亮明观点心善表现在两大方面:诚信和责任心。
主体部分,拟定三个分论点,分析问题:
(1)用真诚之心对待过错,世界总与你温暖相拥;
(2)用担当之心承担责任,世界也会为你鼓舞欢呼。
(3)用宽容之心对待他人,世界会为你点赞。
(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具体论述)
结尾:以三毛诗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种桃种梨种春风,梨花开尽春又来”做结,
升华观点,发出号召,提出希望。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