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50 KB
  • 2021-06-09 发布

语文卷·2018届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2017-01)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桂林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模拟考 高二年级语文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第I卷 一. 现代文阅读(一)(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化消费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 B.消费者支付货币消耗文化产品和免费观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属于文化消费。‎ 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D.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相对应,是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2.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消费者乐于为文化产品消费,经过多次消费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就是该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 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C.消费者能够欣赏鉴别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其文化消费品位起了很大作用。‎ D.文化消费品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消费者文化底蕴、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3.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 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C.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学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 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警“能人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城志》。‎ 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摘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 (1) 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摘自《辞海》第六版)‎ (2) 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梁启超)。‎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顾炎武之所以不顾家庭,离家出游,固然有躲避豪绅陷害、以游为隐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实现他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的理想。‎ B.顾炎武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沿途考察人文地理,验证文献记载,搜集著述材料,把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结合在一起,大大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 C.顾炎武南北往返,在二三万里的旅途中,览书万余卷,写成《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著作,终成一代大家。‎ D.顾炎武足迹半天下,广交贤豪长者,又在《广师》中对十位“同学之士”推崇备至。他的弟子潘耒称赞他,天下无贤不肖,无不知道顾炎武为通儒。‎ E.顾炎武一生奔走,始终以豪杰自视,虽没有完全实现他“救民水火”“兴太平之事”的雄心壮志,但唯其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著述事业 ‎5. 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的概括。(3分)‎ 答:   ‎ ‎6. 梁启超生平最敬慕顾炎武的为人,认为他不但是经学大师,而且是世人楷模。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答:   ‎ 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 战争 【美】 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 ‎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8.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9.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5分) 答:   ‎ 四、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0.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非战之罪也/汉军乃觉之  ②此项王也/是何楚人之多也  ③此天之亡我/是何楚人之多也 ‎ B.①麾下壮士骑从者/以五千骑追之  ②虞兮虞兮奈若何/固若金汤 ③沛公军霸上/项王军壁垓下 C.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愿为诸君快战 ②非战之罪也/亦一奇也  ③项王瞋目而叱之/吾尝跂而望矣 D.①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②亡其两骑耳/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③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11.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②项王嗔目而叱之 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 ‎ ‎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B. 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C. 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杀掉了一名汉将和督尉,共杀死有数十百人,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 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5分)‎ 译文:     ‎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5分) ‎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14.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C.《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抒写了施展抱负的愿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D.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E.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15. 诗人末句高唱“与尔同销万古愁”,请结合全诗,说说李白有哪些愁。(6分)‎ 答:   ‎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 。‎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_________ , _。‎ ‎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虽遭羞辱,但这位中国皇帝也很清楚,自己对于远在天边的那蕞尔岛夷其实鞭长莫及。‎ ②今年上半年城区二手房上备案量达到1604套,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由于数据中存在部分房改房的备案量,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情况依然不瘟不火。‎ ③2002年7月,农德忠从刑警学院毕业,一晃便过去14年多。大大小小办过无数的案子,和记者谈起这些,他都如数家珍。‎ ④政治就是一场博弈,在“总统”大选蓝绿差距拉近,王金平至少可以影响50万票的情况下,不管未来能不能续任“立法院长”,他都好整以暇。‎ ⑤《西方传教士眼中的厦门》以英国伦敦传道会在厦门教务的发展为线索,较为全面地讲述了该会在闽南胼手胝足开辟新教区、创立教会组织、建造教堂等故事。‎ ‎⑥黄兴家族百年变迁,他们时而被奉为座上宾,时而被变为阶下囚,却都能做到不闻不问,平安的度过自己的一生。‎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叶嘉莹八十高龄还坚持著述、讲授,仅仅是因为她认为独享诗词之美“上对不起未来的学者,下对不起千古以上的诗人”。‎ B.贾平凹是一位极具叛逆性的作家,但又不失淳朴的本色;他是中国少有的高产作家,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精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C.过了一会,大家终于明白了,希拉里是在怪责奥巴马和科米,宣称自己竞选失败都是他们俩造成的结果。‎ D.茶的饮用方式主要在于品,对于耽饮者,品有助于缅念过去、遥瞻未来,有助于独自沉浸于创造构思中,也有助于激发友朋间隽言妙语之谈兴。‎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天上播种的方式和地面不同,地面上①是先播种后浇水,②由于我们带入太空的白色单元格是硬质材料,③吸水软化后,种子④能放进去,⑤我们是先浇水后播种。播种完后,我们会在装置里铺上一层保鲜膜,⑥和种庄稼的地膜一样。它的作用是保护植物,防止水分流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通常 ‎‎ 只要 就 因此 也 B 一般 但 只有 才 所以 就 C 通常 但 只有 才 因此 也 D 一般 ‎‎ 只要 就 所以 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切艺术都要有一个创造主体和一个创造对象,因此,它就既要有人的条件,①‎ ‎。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人生经验和文化教养等;物的条件包括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等。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工改造的对象。此外,②,例如绘画的线条和颜色,音乐中的声音和乐器,文学的语言之类等。所以艺术既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物,它和美感一样,③。‎ ‎①     ‎ ‎②     ‎ ‎③     ‎ ‎21.频繁跳槽已成为当下我国职场的突出问题,给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用人负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辞职对象 百分比 工作年限 百分比 辞职原因 百分比 具备一定资历 ‎74.3‎ 一年 ‎29.2‎ 个人发展空间小 ‎68.6‎ 职场菜鸟 ‎45.5‎ 二至三年 ‎60.8‎ 工作环境不好 ‎35.7‎ 资深骨干 ‎35.2‎ 十年以上 ‎3.9‎ 福利待遇低 ‎66.6‎ (1) 根据以上表格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 ‎      ‎ (2) 面对这一现象,企业要长期留住员工,应做出怎样相应的整改?(2分)‎ ‎         ‎ 六. 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地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模拟考【答案】‎ 一.科学论说文阅读题 ‎1.C C 项“是文化消费的体现”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可见文化消费只是文化活动的一种,在概念范围上前者小于后者,而选项把两者范围等同了。‎ ‎2.B B项“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说法错误,根据文章第四段“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可见选项内涵不准 ‎3.D A 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说法错误,根据第一段“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推断。B 项“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说法欠妥。原文第三段“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推断选项“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判断错误。C 项“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说法错误,可根据原文第二段“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推断。‎ 二.传记文阅读题 ‎4. 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5. ①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②积少成多,不断增改,务本求真;③严谨笃实,勤勉治学,持论公允,留待后人检验。(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6. ①推重“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谦虚谨慎,严于律己;②经世致用,学问广博,开一代学术风气;③‎ 善于推人之长,以友为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三.小说类阅读 ‎7. 答案:D项3分,C项2分,B项1分,AE不给分。‎ ‎8. 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9. 观点一: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①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四.文言文阅读 ‎(一)10. C (A 结构助词,的/代词;表判断/表感叹;取独。B 骑马,动词qí/骑兵,名词jì;你,代词/像,介词;驻扎,动词/军队,名词。C 替,给,介词;表判断;表修饰。D 眼泪,名词/哭泣,动词;损失/使灭亡,使动用法;名词作动词,称王/使动用法,使称王)‎ ‎11. B 12. A (“沉溺声色”不妥)‎ ‎13.(1)江东虽小,土地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够称王的。‎ ‎(2) 我听说汉王拿千两黄金、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把这个人情给你。‎ ‎(二)14.C E ‎15. ①人生短暂 ,生命渺小 ② 圣贤寂寞,知音难觅 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16.(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7. A ①鞭长莫及,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左传》,释为虽然鞭子很长,但总不能打到马肚子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也借指力量达不到,力所不及。这是对的。②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也指性格温和义和销售行情不火爆义。这是对的。③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这是错的。④好整以暇,既严整有序又从容不迫的样子,起初用于形容军队,后也可以用于个人。这是对的。⑤胼手胝足,胼、胝:老茧。皮肤等的异常变硬和增厚,一般是指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手脚生茧。形容十分辛勤劳动。这是对的。⑥不闻不问: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这里应用宠辱不惊。‎ ‎18. D A项上对不起千古以上的诗人,下对不起未来的学者。B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的“这一点”有歧义,指代不明。C项“宣称自己竞选失败都是他们俩造成的结果”中去掉“的结果”‎ ‎19. B ‎ ‎20.①也要有物的条件 ②还要加上加工改造的工具和媒介 ③也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 21. (1)跳槽的主要群体是具备一定资历,工作2-3年的员工。(2分)个人发展空间小,福利待遇低是跳槽的主因。‎ ‎ (2)企业在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的同时,应选定有一定工作年限或资历的员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22.作文 略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