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4.0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庆育才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上)高 2021 级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2 页。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
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 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 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
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 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 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 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 题。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 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 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 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 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 所谓的文化趋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
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
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 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 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 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 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 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 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 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 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 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 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 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 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 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 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 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 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 益。
(来源《人民日报》2018 年 03 月 14 日 07 版,作者刘焕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 B.为维护国家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会根据自身实际决策并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所 以经济很难趋同。
C.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 “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 D.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想要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攫取更多 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产生背景、本质、影响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 B.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 C.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D.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深度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就能实现各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 B.“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 C.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 D.如果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 文化的渗透和扩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从“纸媒时代”到“微博微信”再到“视频、H5、VR 全景”……一大批提笔能写,对 筒能讲,举机能拍的全媒体记者涌现出来, “融媒体记者,就应该干嘛嘛行、做啥啥精”。 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唯一不变的状态就是改变。把网络信息前沿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实践方 面,新华社走在前列——2015 年推出自主研发的“快笔小新”机器人写稿系统;2017 年底, 发布全球媒体首个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2018 年 11 月,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 “AI 合成主播”亮相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新闻领域开创了实时音视频与 AI 真人形象 合成的先河。
以内容创新唱响时代强音。人民日报社策划推出 5 篇“总书记的人民情怀”系列报道和
14 篇“新思想从实践中产生”系列报道;新华社推出《心中的牵挂》《答卷》《誓言》《那 年,我们 21》等 50 多个浏览量过亿的重磅融媒体产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出时政报道“组 合拳”,以时政 V 观微视频、时政新闻眼等方式第一时间准确报道、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讲话精神和总书记调研考察时的感人瞬间,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风范。
创新对外传播手段,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中国日报社充分发挥外籍记者编辑队伍优 势,以“好运中国”“解码中国”等短视频栏目为依托,打造了“英国小哥”方丹、“美国 小哥”过瑞克、“英国小妹”夏洛特等“网红”记者,透过“外眼”看中国、通过“外嘴” 讲中国,扩大主题报道的国际影响力。新华社“New China”账号在脸谱、推特、优兔、
Insthgramn、连我、VK 等六大平台使用 19 种语言发稿,总粉丝数突破 1 亿,跻身世界主流
媒体账号第一方阵最前列,让“中国声音”更加清晰响亮。
(摘编自新华社 2019 年 1 月 26 日《守正创新有“融”乃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媒体融合发 展成就综述》)
材料二 :
材料三:
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就
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我们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 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 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 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宣传思想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 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 正能量更强动、主旋律更高昂。
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 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 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移动互 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移动媒体将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建 设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 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 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 传播体系。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正能量是 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 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 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主流媒体要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 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要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 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现在,国际上理性客观看待中国的人 越来越多,为中国点赞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主流媒体的历史机遇,必须增强底气、鼓起士 气,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 (摘编自《求是》杂志第 6 期 2019 年 3 月 16 日《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 局》)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要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可发挥外籍记者编辑队伍优势,扩大“中国声音”的国际影响力。 B.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变”是常态,“变”才是“不变”的,新闻传播者也在大胆尝试新 手段新方法。
C.由材料二可知,当今我国网民已超八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率超出 99%;网民职业结构中, 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最大。
D. “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这说明媒体融合发展要注意 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新华社推出了《心中的牵挂》《答卷》等 50 多个浏览量过亿的重磅融媒产品,可见媒体 在内容方面创新,可以讲好时代的故事、中国的故事。 B.我国手机网民规模极大,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这给 新闻舆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C.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要想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最关键的是要坚持移动优先政策,建设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 D.材料三从思想、方法等方面对媒体提出了要求,以期推动媒体融合、建设全媒体,为实现 我们的目标和梦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6. “守正创新有‘融’乃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守 正创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逃同志 韩少功 雾峰村在普同村的上方,山林覆盖更为广阔,道路更为崎岖险峻。那里也有一个战争年
代留下来的“逃兵”——大家不知道他的姓名,只能这样叫。稍微客气一点,就叫他“老逃” 或者“逃夫子”。在乡干部在场的一类正规场合,人们舌头一溜也许就叫成了“逃同志”。 听那人的口音,他是四川或云南人,只是说不清自己的来处,甚至说不清自己的姓名、 年龄以及家人情况。他很可能是在战场上被炮弹炸疯了,失去记忆了。这样的人没法遣返。
暂时留下来先混一口饭吃,是当年县人武部的安排。
老逃一留下来就是好几十年,成了雾峰村的合法村民。他虽然有些呆笨,但为人忠厚本
分,干活也卖力,挖茶山或者修渡槽都是一把好手,还学会了说本地话。只是年老力衰以后, 在这里无亲无故,晚景有些凄凉。几年前的一天,他大雪天去砍柴,摔了一跤,落了个中风, 全身瘫痪,连自己找口水喝也犯难了。当时赶上人民公社散伙,分田又分山,只差没有把几 间公屋拆了分砖瓦,各家自扫门前雪。一个瘫子,而且是个无名无姓的瘫子,哪一家愿意接 纳收留?
村长老杨为此急得一宵没睡好,第二天一早就赶到木匠家里说:“你牛皮哄哄,说你什 么东西都做得出?”木匠说那是不假。村长说:“那好,你给我做一样东西。”木匠问要做 什么。村长说:“这样东西要有几用:抬起来是个担架,放下来是张椅子,打开来是张床。” 木匠不明白对方要这个有何用。村长说:“这你不要管,你只管做好就是。”
木匠费了一番心思,三天之后果然把一个多功能担架发明出来了。老杨便召集全村人来 看新式装备:“逃夫子瘫了,这你们是知道的。他没有后人,你们也是知道的。老班子说过, 孤寡残疾都有所养,这是天道,何况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呢。所以从今以后大家都要伸一只手。 逃兵要在村里吃轮饭,今天从我家轮起。我说清楚了,规矩要立三条:一是主家吃什么,他 就要吃什么;二是每天要抬进屋,不能让他睡阶基;三是每一家管送不管接,但送人时要保 证他身上干净,没气味,不然下方家可以不接。你们听清楚了吗?”
有两三个人不大乐意,但嘀咕了一阵,见规矩一视同仁,也不好说什么。
从此以后,老逃瘫了两年多,也就吃了两年多的百家饭,算是没饿着也没冻着,身上也
没怎么臭,被村民们一直服侍到最后一刻。临终前,他瞪大眼睛看来看去,看着担架边的人, 咬住最后一口气,硬挺着脖子,就是不死。
旁人说:“你的寿衣早准备好了,放心吧。” 他眼里没什么反应。 旁人又说:“你的料(棺木)也有了。你还有什么不放心?” 他大张着嘴,说不出话来,脸上憋得通红。
这可难住了大家。有人说:“他兴怕是要找杨老倌?”这一说,大家都觉得像,于是赶 快差人去找村长。当时老杨在县城里做木材生意,听到消息后深夜赶回来,一进门没顾上擦 汗,就抓住了逃兵的手。果然,逃兵一见到他,目光微微一颤,转而变得柔和与安详。他没 有说话,只是随着两脚使劲一蹬,眼皮慢慢地合上了,但留下一条缝,得由老杨去抹一把。
他最后的神情不像个老人,倒像个孩子,似乎对即将开始的远行有点害怕,得抓住父母 的手,才有几分心安。
村里给他缝了一套衣服,打了副棺木,放了一挂鞭炮,让他善终入土。只是墓碑没法立,
因为谁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到底活了多少岁。他到底是来自红军,抑或来自国军, 抑或来自土匪流寇,更无人知晓。总不能只在墓碑上刻下“逃兵”二字吧?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第一句话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为人物活动以及后文情节发展提供了自然背 景。 B.人民公社散伙后,为年老力衰、全身瘫痪的老逃无人照料,村长老杨急得一宵没睡好, 一早就找木匠的情节,刻画出老杨善良、热心的村干部形象。 C.小说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展现了“老逃”在临终前的情景,并比喻成远行的孩子要 拉住父母的手。这样写既突出了他对老杨的特殊情感,又增加了小说的抒情色彩。 D.小说通过质朴、生动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人民公社”时代的跌宕 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但揭示的主题却现实感极强,启发读者思考如何赡养老人。
8. 简要分析文中划线情节的作用。(6 分)
9. 小说的结尾说“他到底是来自红军,抑或来自国军,抑或来自土匪流寇,更无人知晓”,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探究。(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父宝,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 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震少好学, 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
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
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恩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
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宝乃自往候
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
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会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
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 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 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 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 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鸩而卒, 时年七十余。
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朝廷咸称其忠, 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B.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C.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D.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公车”为汉代官署名,为九卿中卫尉的下属机构。公车中设公车令,凡吏民上章,四 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 B.“转”,意为“转任”。《后汉书•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中的“转” 与此同义,一般都存在升迁之意。 C.“太学”是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 唐宋两代太学与国子学并存,元明清时期则不设太学,只设国子学。 D.《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杨震年轻时就很好学,曾经向桓郁学习,通晓经术博览群书,儒生们把他比作是“关西 孔子”。 B.杨震拒绝任用李常侍兄及皇后兄所荐之亲信,但此二亲信随即被司空刘授征召,很快又
被破格提拔。
C.延光三年春,顺帝东巡岱宗。杨震的属官高舒获得樊丰等人伪造下发的诏书,杨震就写 成奏折,准备上奏。樊丰等人害怕事情败露,就一起诬陷杨震。 D.杨震一生做官清廉正直,不阿权贵,因此遭遇奸人谗害,被遣之后,仍不改本色,最后 饮鸩而死,令人扼腕。
13. 把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相如曰:“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 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 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③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②鲁叟乘桴:《论语》载, 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奏乐:《庄子》载,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 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这说明 “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既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 颈联借用了《论语》和《庄子》中的两个典故,言外之意是说他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并 未完全丧失信心。
C. 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乐观豁达,“九死不恨”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D. 全诗前半主要铺叙景色,融情入景,借景写情;后半议古论今,含而不露,寄意遥深。
15. 清代文学家纪昀点评:“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请你说说在诗歌前两 联中,作者是如何运用“比”这种手法的?又毫无痕迹的表达了什么?(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 关的事的句子是: , 。
(2)《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 。
(3)《苏武传》中写匈奴单于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为了不让苏武回去,提出了一个荒谬 的条件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9 分)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炒热了冷寂的暑期档,成为了全网吹爆的 “国漫之光”。《哪吒》的成功,除了精良的制作,关键还是胜在“新瓶装旧酒”。它将
的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个画着“烟熏妆”的丑哪吒。
中国神话传说,一直是国产动漫 的巨大素材库。那些神话故事,历经千年而流 传不衰,是超越时空、经得起考验的经典,而动漫,可以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 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不是动漫选择了 神话,而是神话需要动漫。
源于道教神仙谱系、“封神榜”传说的《哪吒》的成功,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中国 动漫或许不需要 ,而是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 神宇宙”。当然,构建一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所以它是免费“拿来”, 也是一种创造性转化。这不但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而且要有 的创新性“再 造”。但唯其艰难,才更显出其意义和价值。
“不信命是哪吒的命”,也是中国动漫人的命。中国动漫能否以中国的故事改变世界的 文化生产版图?让我们拭目以待。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耳濡目染 取之无禁 另辟蹊径 孜孜不倦
B.耳熟能详 取之无禁 另辟蹊径 谆谆不倦 C.耳濡目染 取之不尽 另起炉灶 谆谆不倦 D.耳熟能详 取之不尽 另起炉灶 孜孜不倦
18.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构建一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它不光是免费“拿来”,还是一
种创造性转化。 B.构建一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所以它不是免费“拿来”,而是一种 创造性转化。 C.构建一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它不是免费“拿来”,而是一种 创造性转化。 D.构建一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所以它不光是免费“拿来”,而是一 种创造性转化。
19.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用法相同且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
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B.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C.心理学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D.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天的北 半球① 。因为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 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在以北极星为时空坐标的古代,冬至是一个 推 算 历 年 的 重 要 天 文 点 。 因 此 , 不 仅 历 法 的 编 订 一 定 要 考 虑 到 冬 至 点 ,
② 。元朝,“太史院以冬至日进历”,此后市面上才有新历流行。 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孝敬、不忘本。 因此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③ 。
21 . 如果要进行主题为“寻求生命的光芒”的话剧演出,你作为编剧会将哪一部作品搬上舞 台呢?从《平凡的世界》《呐喊》《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选择一部作品,简要陈 述理由。要求:概括原著内容,理由充分符合主题,不超过 80 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大学中文系 2018 年毕业典礼,教师代表戴锦华教授深情地祝福毕业的同学:
①愿你们有承当,首先承当起自己,进而承当起时代和社会。
②愿你们做个好人,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会。
③愿你们快乐地生活,愿你们始终拥有真诚与坦荡……
④“小时代”是一种错觉和误判。你们生逢大时代,文明重新选择方向的大时代。你 们个人生命的选择则汇聚为对未来方向的选择。
以上这些祝福语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以参加毕业典礼的大学毕业生的身
份,给自己的家人或高中班主任(李老师)写一封信。统一以“小华”为写信人,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1.A 【解析】 A项曲解文意,在文中第一段第二行“这种观点······”,“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全球化”是观点持有者的看法,而非现实背景,并且原文首句强调的是“交流互动”“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而非推动政治文化全球化;B项,由原文第二段第三行“在经济化的全球进化进程中······”这一句推知。D项,由第四段末尾两行“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推知。(我的理解是,该句分两层。一是鼓吹文化全球化的目的是扩张资本、渗透价值观,二是扩张和渗透后的目的是获得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D【解析】D项,文章并未运用对比论证。A项,段1背景,段4本质,段5影响(危害)。B项,段2 从经济角度论证,段3从文化角度论证,段5阐述危害。B项段1背景,段4本质,段5影响(危害)。C项,段6提出建议。
3.C【解析】A项,从原文段3第四行可推,太绝对。B项,段4末“所谓落后民族”,只是西方眼里的落后民族。D项,论述片面,从最后一段中可知。
4答案:D(强行关联。“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是总体要求,不能说明媒体融合发展要注意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5答案:C(最关键的应在思想的“守正”)
6答案:①构建全媒体格局,让主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传播制高点,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守正)②让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守正)③把网络信息前沿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实践中(创新)。④创新对外传播手段(创新),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守正)⑤以内容创新唱响时代强音。(第一点2分,后面四点各占1分。因为第一点要整合答案。)
7.答案:D(“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评价失当,小说情节还够不上这一点。赡养老人的说法也不准确,老逃是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表现乡村邻里间的朴实善良、有情有义。)
8.答案:①(人物形象上)写几个村民对村长老杨安排全村人轮流照顾“老逃”的规矩不乐意的情景,来反衬老杨的无私热心地形象。②(情节关联上)从“不乐意”到“不好说什么”,体现村民的朴实善良,预示老逃得以善终的结局。③(读者感受上)情节描写符合生活,增强小说的真实性。
9.答案①这样写照应标题与开头,补充说明了“老逃”身份的不确定性。(2分)②小说不明确“老逃”具体的逃兵身份,是为了突显以村长老杨为代表的村民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情有义):他们不计较老逃究竟是敌是友,只要他老无所依,就会承担起赡养的责任。(2分)③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人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或者表达了作者对传统的美好人性的礼赞、引发人们对现代性城乡文明的反思)(2分)
解读依据:小说选自韩少功《山南水北》文集。从迫切逃离农村的知青到奋力寻找民族之根的探索者,从揭露城乡文明的冲突性到最终全身心的回归农村贴近土地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家园,韩少功完成了乡村与都市的双重转换。
伤痕文学——寻根文学——《马桥词典》——《山南水北》
红卫兵——知青,乡下——都市,海口——汨罗
10.C(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11.B(“转”是平调,一般不含有升迁之意)
12.C(“顺帝”应为“安帝”,从“岁余,顺帝即位”可知。)
13. (1)相如说:“我之所以这样做(忍让),就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廉颇听到这些话,解衣赤背,背上荆条,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谢罪(认错,请求原谅)。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的原因。“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后)。“者……也”,判断句,是(因为)……。“因”,通过,经由。
(2) 她和已故朝阳侯刘护的堂兄刘瑰私下勾结,杨震深深痛恨,到朝廷上书进谏,可是奏疏递进后没有回复。
主语补充“她”。“故”已故。“交通”,勾结。“诣阙”,到朝廷。“不省”,没有回复。
【译文】
杨震字伯起,是弘农华阴人。他的父亲扬宝,哀、平二帝时,杨宝隐居民间,以教书为业。居摄二年,杨宝与两龚、蒋诩一起被朝廷征召,他于是逃避隐匿,不知去向。光武帝认为杨宝的节操很高尚。建武年间,特地派官家车辆征召他入朝做官,但他因年老有病,未及成行,老死家中。杨震少年时代就喜欢学习,曾向太常卿桓郁学习《欧阳尚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当时的儒生因此说他是“关西孔子杨伯起。”
大将军邓骘听到他有才能就举荐他,推举他为杰出人才,屡次升迁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在他上任时,途径昌邑。先前他所举荐的荆州秀才昌邑令王密拜见他,在夜里揣着十斤金赠给他。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深更半夜没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退出客舍。后来他转任涿郡太守。生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人请托。
安帝乳母王圣,借着哺育皇帝的功劳,凭恃恩宠放诞恣肆;王圣的女儿伯荣随意出入宫禁,传通消息,作奸犯科,大行贿赂,尤其骄奢淫逸。他和已故朝阳侯刘护的堂兄刘瑰私下勾结,杨震深深痛恨,到朝廷上书进谏,可是奏疏递进后没有回复。
延光二年,代替刘恺担任太尉。国舅大鸿胪耿宝向杨震举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杨震不听从。耿宝就亲自前往拜候杨震说:“李常侍国家是国家所倚重的人,想让您任用他的哥哥,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杨震说:“假如朝廷想让三府征聘人才,按规矩应该有尚书的公文。”
于是拒绝他没有答应,耿宝恨恨地离开了。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举荐他亲近的人,杨震又不答应。司空刘授听到这两件事,随即征召了这二人,十天之内他们都被破格提拔。从此之后,杨震更加被人怨恨。
到了三年(124年)春,皇帝向东方巡行泰山,樊丰等人趁皇帝车驾在外地,竞相修建宅第,杨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稽查这件事。获得樊丰等的假诏书,写了奏书,要等皇上回来再送上。樊丰等听说了,惶恐万状。正好太史说星变倒行,就一起诬陷杨震。等皇上返回,在太学待吉日入宫,晚上派使者持令收了杨震太尉印绶,杨震于是闭门绝宾客。樊丰等还是恨他,竞请大将军耿宝奏杨震大臣不服罪,心怀怨恨,皇帝下诏送归原籍。杨震走到城西几阳亭,慷慨地时他的儿子、学生说:“死是读书人的本分。我承蒙国恩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猾却不能惩处他们,厌恶后宫作乱却不能禁止她们,还有什么脸面再见天地日月!我死的那天,用杂木做棺材,用布单薄被只盖住形体,不要埋进祖坟,不要设祠祭祀。”于是喝毒酒而死,终年七十多岁。
一年多后,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被杀死,杨震学生虞放、陈翼到朝廷申诉杨震事。朝廷上下都称赞杨震忠敬,皇上下诏任用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赠给百万钱,以礼改葬杨震在华阴潼亭,远近的人都到了。
14.C.“九死南荒吾不恨”表达的是作者虽遭受人生打击,历尽坎坷艰险,仍心胸坦荡,乐观豁达。
15.①首句“参横斗转”是深夜与黎明交替时分,比喻人生的黑暗即将过去;②次句“苦雨终风”喻指南来所受的种种迫害;③“也解晴”和“云散月明”比喻迫害及所有围绕自己的风波均已结束;④“天容海色”比喻自己的光风霁月的人格。⑤“本澄清”表明自己原本就是清白的。⑥表达了诗人遇赦北还时的欣喜之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全诗赏析: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
三、四两句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抒情中又含议论。就客观景物说,雨止风息,云散月明,写景如绘。就主观情怀说,始而说"欲三更",继而说"也解晴";然后又发一问:"云散月明",还有"谁点缀",又意味深长地说:"天容海色",本来是"澄清"的。而这些抒情或评论,都紧扣客观景物,贴切而自然。仅就这一点说,已经是很有艺术魅力的好诗了。
然而上乘之作,还应有言外之意。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语言明净,不会让读者直接觉得得用了典故。但仔细寻味,又"字字有来历"。《晋书·谢重传》载:谢重陪会稽王司马道子夜坐,"于时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重率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道子戏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参看《世说新语·言语》)"云散月明谁点缀"一句中的"点缀"一词,即来自谢重的议论和道子的戏语,而"天容海色本澄清"则与"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契合。这两句诗,境界开阔,意蕴深远,已经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和哲理的启迪;再和这个故事联系起来,就更能让人多一层联想。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用典贴切就可以丰富诗的内涵,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五、六两句,转入写"海"。三、四句上下交错,合用一个典故;这两句则显得有变化。诗人使用这个典故,以黄帝奏咸池之乐形容大海波涛之声,与"乘桴"渡海的情境很合拍。但不说"如听轩辕奏乐声",却说"粗识轩辕奏乐声",就又使人联想到苏轼的种种遭遇及其由此引起的心理活动。
尾联推开一步,收束全诗。"兹游"首先是照应诗题,指代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但又不仅指这次渡海,还推而广之,指自惠州贬儋县的全过程。下句的"兹游"与上句的"九死南荒"并不是互不相承的两个概念,那"九死南荒",即包含于"兹游"之中。不过"兹游"的内容更大一些,它还包含此诗前六句所写的一切。
弄清了"兹游"的内容及其与"九死南荒"的关系,就可品出尾联的韵味。"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然而"九死南荒",全出于政敌的迫害;诗人固然达观,但也不可能毫无恨意。因此,"吾不恨"毕竟是诗的语言,不宜呆看。这句既含蓄,又幽默,对政敌的调侃之意,也见于言外。
16 .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3)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17.D.【解析】第一空: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根据前文的“旧酒”语境,可知此处重在强调“熟悉”,而不是强调“受影响”,故用“耳熟能详”。第二空:"取之无禁"和"取之不尽" 区别:①意思不一样。"取之无禁" :获取它没有限制。"取之不尽" :获取它没有穷尽。②表达方式不一样。"取之无禁":强调的是“取”的过程(也就是说获取的过程是没有限制的)
"取之不尽":强调的是“取”的结果(取的结果是无穷尽的)第三空: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或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新风格或另找一个新途径、新方法。根据前文的“新瓶装旧酒”和后文的“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可知中国动漫不需要“另起炉灶”,而只需要“另辟蹊径”。因本句语境是“不需要”,故用“另起炉灶”。第四空: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谆谆不倦,恳切耐心地教诲,不知疲倦。此处并不是强调“创新性‘再造’”要恳切、有耐心,而重在“勤奋不知疲倦”,故用“孜孜不倦”。
18.A.【解析】第一个错误是因果倒置,第二个关联词,根据上文“神话传说是国漫取之不尽的素材库”,根据下文“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可知,动漫是可以将神话“免费拿来”
的,只是不能光“拿来”而不“创新”。
19.C.【解析】A.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句中的冒号只能管到“作业到深夜”,所以使用错误。B.冒号表示总结上文。原文是引出下文,做解释。D.句子内部不能用冒号,应删去。
20 . (1)①白昼最短,夜晚最长。(2)②而且历法的颁布也大都在冬至日。(3)③也是传统的祭祖节日。
21 . 示例:讲述了在面对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孙少安兄弟俩依旧坚守最初梦想和对爱情执着的追求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光芒:理想使痛苦光辉,奋斗补偿人生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