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50 KB
  • 2021-06-09 发布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语文试题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 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所谓“梦回唐朝”,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一种文明的复兴不能变成对当下强势文明的简单模仿。舍弃自身文明的优秀传统,复制外来文明,只能让自己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丧失复兴的可能。虽然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但实践中却极易陷入这一泥潭而不自知。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圭臬,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文明的主体性。一味以当下的优势文明作为模板追赶,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无法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文明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以文明的创新作为基本内涵的。无论是对传统文明的再造,还是对西方文明的扬弃,指向的都是文明的创新,都是在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础上建构新的文明。‎ 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只有牢固持守并切实践履这一核心理念,华夏文明在当代的复兴才是高标准的。反过来说,缺失这种核心取向的文明复兴只能是虚假的复兴。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超越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局限,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展现出当代与未来中华文明博大的格局。‎ 逐步创生新的文明后,积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元素,对人类文明给予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同样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100年前,罗素曾说过:“如果中国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与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国对世界尽了最恰当的义务,给了人类全新的希望。”这些话仍然给人启迪。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处的得失,而应将自己的复兴同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使自我发展和人类进步相互促进。‎ ‎(摘编自郭湛、刘志洪《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现中华文明复兴,既需要继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需要以西方文明为圭臬。‎ B. 对文明复兴来说,复现与新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文明的创新是其更为本质的一个方面。‎ C. 中华文明复兴,不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而是要创造出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 D. 复兴后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起引领作用,会成为世界文明的模式,其他文明都会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作者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本文的论述对象“中华文明复兴”及其主要观点,与下文的内容形成了“总-分”的论证结构。‎ B. 文章第二段讲的是“传承”,第三、四、五段讲的是“创新”,第六段讲的是“引领”,这几段围绕着作者观点逐层论述,逻辑性强。‎ C.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以近代以来的改良者的事例证明只有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才能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 D. 文章引用罗素100多年前的话,提到当时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人自豪的文明,正面论证了复兴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应具有引领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传承传统文化不等于复古,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不一定是要像古人一样穿着、说话、行事。‎ B. 一味地照搬外来文明不能复兴本民族文明的道理人人皆知,实践中却可能唯外来文明是瞻。‎ C. 一个文明只有对其传统文明扬弃、更新、优化或革新,才能成功复兴,否则只能是虚假的复兴。‎ D. 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应该具有世界眼光,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结合起来,促进自身和人类的进步。‎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以西方文明为圭臬”错误,根据原文“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可知中华文明的复兴需要批判吸收西方文明,而不能全盘西化。‎ C项,“不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而是要创造出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错误,原文是“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 D项,“会成为世界文明的模式,其他文明都会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错误,根据原文分析可知,既然中华文明的复兴需要批判吸收西方文明,那么其他文明的发展也只能是借鉴中华文明。‎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有两处错误,一是“提到当时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人自豪的文明”错误,罗素的话并没有“提到当时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人自豪的文明”,二是“正面论证”错误,引用罗素的话是从反面论证复兴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应具有引领作用。‎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项,“人人皆知”错误,原文是说“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并不等于“人人皆知”。‎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匆匆过客 路遥 天还没有亮,我就急忙向汽车站赶去。‎ 不知什么时候天阴了,空气里满含着潮湿。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一进车站候车室,我赶忙把目光投向售票处——802次的售票口,我看见车次牌上用粉笔写着:增加一辆车。一种难言的兴奋涌上心头,我笑了。我觉得我是面对着我的老伴和孩子们笑的。‎ 当我正要赶过去排队买票的时候,身边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 ‎“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我急急忙忙赶了过去。我在两条队伍的末尾,犹豫了一下:先排哪个队呢?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当我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后就站到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当然是这个队伍的最后一名。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像故意弄成那个样子的。他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 “时髦青年”!不要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的确,我现在已经对当今的年轻人有一种执拗的不信任感。‎ 就在这时,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她既像是在排队,又不在队里边,眼睛斜视着窗口,像是在探索什么,又像是在等待着什么。她身边还站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看来是她的孩子。‎ 由于这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站在前面,我有点丧气了。我深知他们会在紧要的时候做出什么事来。倒霉的事终于出现了:当只留下我们三个人的时候票已经剩最后一张了。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丢下孩子,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等那个男青年反应过来的时候,票已经到了那个青年妇女的手里。那男青年刚要找售票员算帐,那小门却“啪”一声关了,小门板上“票已售完”四个字嘲笑似地对着他。‎ 那个男青年马上把全部的愤怒转向了那个青年妇女。他两只拳头紧捏着,开始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并强硬地让她把那张票交出来,说如果不交出来的话,她今天无论如何走不成。‎ 那青年妇女在男青年暴风雨一般的攻击下,眼帘低垂着,嘴唇微微在颤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然而却不知她嘟囔了句什么,结果,那个男青年更愤怒了。坏了!看来他恐怕要动武了!‎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正在这时,那个小姑娘护着她的妈妈,小嘴一张一张地说。‎ 那暴怒的男青年吃惊地盯着那个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竟然举起一只僵硬的手,在那小女孩的头上轻轻摩挲了一下,说:“你……别怕!叔叔……不打人……”‎ 男青年沉默了一会,转过头来对那个青年妇女说:“同志,对不起。刚才,我,太过分了……”‎ 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把它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他这举动使我茫然了:这是怎回事呢?‎ 那个青年妇女也茫然了,迷惑地眨巴着眼睛。‎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但让您买了。不过这不要紧,您带着孩子,在这里待下去太不方便了。我不走了,但请您帮个忙,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 ‎“谁?”她问他。‎ 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呶了呶嘴:“那个瞎眼老头”。‎ 只见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也拿出了自己的那张车票递到了男青年面前,惊喜地喊叫着说:“呀,这太巧了!我这张也是给他买的呀!”‎ ‎“他是你什么人?”‎ 她摇摇头:“不认识……”‎ 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羞愧地站在班主任面前的小学生。‎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儿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就决定先给他买一张。我想现在您应该相信我了吧?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儿上车去吧!”‎ 那个男青年从她手里接过车票,并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便转身走了。‎ 我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了自己的车票,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我接过钱,把帽沿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匆匆过客”为题,叙述了三个本是匆匆过客的人物不约而同地对陌生的弱者伸出援手的故事,表现了人间真情,意蕴丰富。‎ B. 小说先安排了男青年与青年妇女之间的误会,渲染二人的矛盾,然后在矛盾即将爆发之际又释解误会,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C. 小说叙述了“我”和另外两人为瞎老头买票时的不同做法,并且交代了我对男青年以貌取人的心理,从中可看出我的自私和偏见。‎ D. 小说结尾“一片银白的世界”“ 踏上洁白的路面”两处描写,表现了“我”对世界的认识,也写出了“我”灵魂受洗礼后的感受。‎ ‎5.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男青年这一形象,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时采用了哪些手法?‎ ‎6.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个视角运用的好处。‎ ‎【答案】4. C 5. (1)欲扬先抑。文章先写男青年外貌时髦,与女青年争执、冲突,对其贬抑;再写他内心充满爱心,进行褒扬。‎ ‎(2)对比衬托。与“我”先考虑自己再考虑别人的做法形成对比,突出了男青年的先人后己。‎ ‎(3)细节描写。小说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来体现男青年的形象。 ‎ ‎6. (1)人物形象上,第一人称的运用,便于自然、真切地展示人物的心理,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2)情节设置上,从有限视角来叙述,便于写“我”的惊诧、疑惑,以设置悬念,使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3)主题表现上,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使小说颂扬的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风尚更加可信,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可看出我的自私和偏见”错误,“自私”理解不正确,先给自己买,然后再帮别人买,这种行为不能称为自私。‎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艺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本题“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男青年这一形象,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时采用了哪些手法?”,这是对小说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的重点考查。小说塑造了一个衣着时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品质高尚的男青年形象。这一人物、青年妇女和“我”相互映衬,有助于突出小说主题。在塑造男青年形象时,作者写到了男青年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这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男青年的形象;先写男青年外貌时髦,与女青年争执、冲突,对其贬抑,再写他内心充满爱心,进行褒扬,这是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一步刻画男青年的形象;同时,男青年的做法与“我”先考虑自己再考虑别人的做法形成对比,突出了男青年的先人后己,这是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写作人称作用的分析能力。人称是指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行为、动作是属于谁的。第一人称(我)属于说话人,第二人称(你)属于听话人,第三人称(他)属于说话人、听话以外的人。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 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的好处。这是对第一人称的重点考查。分析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的好处,一般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主题表现三个方面入手。在人物形象方面,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便于自然、真切地展示小说中男青年、青年妇女和“我”的心理,有利于塑造男青年衣着时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品质高尚的形象,使各个人物形象变得丰富饱满。在情节设置方面,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便于写“我”的惊诧、疑惑,以设置悬念,使情节曲折,增强读者阅读兴趣,引人入胜。在主题表现方面,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让读者觉得小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感,使小说颂扬的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风尚更加可信,突出了小说颂扬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风尚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司农众之曾孙也,少有才略。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公业谓进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将恣凶欲,必危朝廷。”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 进寻见害,卓果作乱。公业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共说卓,以袁绍为勃海太守,以发山东之谋。及义兵起,卓乃会公卿议,大发卒讨之,群僚莫敢忤旨。公业恐其众多益横,凶强难制,独曰:“夫政在德,不在众也。”卓不悦,曰:“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公业惧,乃诡词更对曰:“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人庶相动,非不强盛,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日久。仲尼有言:‘不教人战,是谓弃之。’其众虽多,不能为害。一也。明公出自西洲,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名振当世,人怀慑服。二也。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三也。”卓乃悦,以公业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卓既迁都长安,天下饥乱,士大夫多不得其命。而公业家有余资,日引宾客高会倡乐,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颙、荀攸共谋杀卓。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六十》)‎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B.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C.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D.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 卒:士兵的旧称,属政府正规编制的部队。士兵需要有勇敢无畏的精神就是不怕死、有虎劲。‎ C. 州郡:郡,东汉末形成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州起源于汉武帝所建部刺史监察制度。‎ D. 御史:古代行政官职,自秦朝至清朝,专为史官性质的官职,是负责掌管文书、记录时事的官吏。‎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太出身显贵,多次不就。郑太为司农郑众的曾孙,多次被举孝廉、辟三府,朝廷征召都不去赴任。‎ B. 郑太深谋远虑,见机行事。郑太看到何进召董卓相助,劝谏何进,何进却不听劝告,郑太弃官而走。‎ C. 郑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郑太引经据典,用三条理由陈述山东不值得用大兵征讨,打消董卓的疑虑。‎ D. 郑太乐善好施,胸怀大志。郑太在天下动乱之际,宴请宾客,并与宾客中何颙、荀攸等人合计谋杀董卓。‎ ‎10.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将恣凶欲,必危朝廷。‎ ‎(2)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 ‎【答案】7. B 8. D 9. D ‎ ‎10. (1)董卓强暴残忍,不讲道义,野心很大,没有满足。如果把朝政借予他,将会放纵其邪恶的欲望,必将危及朝廷。‎ ‎(2)郑公业才智谋略超过一般人,却勾结外面敌寇,如今交给他士卒兵马,使他的党羽获得成功,我私下为明公担忧。‎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首先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语意。其次抓住关键词“者”进行断句,然后抓住“军旅之才”“执锐之干”结构对称进行断句,最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这段文字主要是郑太为董卓分析山东张孟卓、孔公绪等人的情况。“者”,表判断,是判断句的标志,后面应该停顿。“军旅之才”和“执锐之干”结构对称,中间应该停顿。‎ 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专为史官性质的官职,是负责掌管文书、记录时事的官吏”错误。御史,古代行政官职,自秦朝至清朝,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是负责监察朝廷、诸侯的官吏。‎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并与宾客中何颙、荀攸等人合计谋杀董卓”错误,原文“日引宾客高会倡乐,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颙、荀攸共谋杀卓”,意思是郑太每天引宾客宴会歌舞,所救济的人很多。于是他和何颙、荀攸共同谋杀董卓。文中并未交代何颙、荀攸的宾客身份。‎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强忍”,强暴残忍;“志欲”,欲念,引申为野心;“若”,如果,假如;“恣”,放纵;“凶欲”,邪恶的欲望。(2)中,“略”,谋略;“结谋”,勾结;“资”,供给,帮助,引申为交给;“就”,完成,成功,在此处是使动用法;“惧”,担忧。‎ ‎【点睛】参考译文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是司农郑众的曾孙,年轻时就有才干谋略。起初被举为孝廉,三公聘,朝廷召,一概不去。等到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任命郑太为尚书侍郎,又升任侍御史。何进要杀宦官,想召并州刺史董卓为助。郑太对何进说:“董卓强悍而不义,贪得无厌。如果让他参与朝政,把大事交给他,将会放纵其邪恶的欲望,必将危及朝廷。”又向何进陈述几件当务之急的事,何进不听,于是就弃官而去。‎ 何进不久被害,董卓果然作乱。郑太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一起劝说董卓,委派袁绍为勃海太守,以促成山东起兵反董卓的的计划。等到义兵兴起,董卓召集公卿商议,要大举发兵去征讨,众官没有人敢违抗他的旨意。郑太怕他兵多了更加骄横,凶恶强暴难以遏制,就独自说:“为政在于德,而不在人多啊。”董卓不高兴,说:“像你这么说,兵是无用了?”郑太害怕了,就假意说:“不是没有用,而是我觉得山东不值得用大兵征讨罢了。如果不信,我试着为明公陈述其要点。如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众人互相鼓动,不是不强盛。然而自光武帝以来,中原无战事,百姓富足安逸,忘记战争多年了。仲尼说过:‘不教人学会作战,这叫抛弃他们’。他们人虽多,却不能成为祸害。这是第一。明公出身于西洲,年轻时就做国家武将,熟习军事,屡次经历战场,名震当世,人人畏惧。这是第二。袁本初是公卿子弟,生长在京城里。张孟卓是东平的道德先生,举止目不斜视。孔公绪只会清谈高论,抑扬褒贬人物。这些人并没有指挥军事的才能,使用兵器的本领,临阵交兵,不是您的对手,这是第三。”董卓这下高兴,任命郑太为将军,让他统领各军讨伐进击关东。有人劝告董卓说:“郑太才智谋略过人,而勾结外面敌寇,如今交给他士卒兵马,让他去靠近他的同党,我私下为明公担忧。”董卓于是收回他的兵马,留在朝内为议郎。‎ 董卓迁都长安后,天下饥饿动乱,士大夫大多得不到应有的职事。而郑太家有余财,每天引宾客宴会歌舞,所救济的人很多。于是他和何颙、荀攸共同谋杀董卓。事情泄漏,何颙等人被抓,郑太从武关逃走,投奔袁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各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御史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 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C. “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层,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D. “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12.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1. B 12. ①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作者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④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对诗意理解错误,这两句生动描写飞花与坠絮的情态,并无赞美前者有情、贬斥后者无情之意。(也有人认为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故选B项。‎ ‎【12题详解】‎ 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首先要读懂全词,关注诗中的意象语言,情感语言等。结合注释理解诗人的情感。(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御史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后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诗人登此台远望之所得,登台抒发内心的感慨。起首用“偶向”二字透露出他平时幽居抑郁的心情。李之仪虽身在江南,心犹念汴京和故土。登高以眺远,自难免引起万千感触。“销魂”一词,兼有极度高兴和极度伤心两方面的含义。“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本句抓住意象“飞花”,“絮”来分析诗人的情感。“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下片点明题意,“伤感甚”,指以往岁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击。“那堪旧恨仍存”,意味着此刻、此后仍然“旧恨”绵绵。“清愁”指所触起的新愁。词人在“愁”字下加用“满眼”一词,便使人觉得愁如春天的游丝弥漫空际。“共谁论”,进一步表明诗人无人为他解愁。“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词人目睹凌高欠台下春草丛生,很自然会联想起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著名诗句。词人把归乡不得的怨恨归咎于春草的不解相忆,实乃貌似无理却至情的说法。综上,本题分点,从伤春、思归、被排挤的郁闷以及无人理解的落寞惆怅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可以抓住诗句中的写景及用典来体悟情感。‎ ‎1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周引用《齐谐》中描写大鹏凭借六月息腾飞而起的阔大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就是佐证。‎ ‎(4)《岳阳楼记》中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作者求学的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 去以六月息者也 (3). 我决起而飞 (4). 抢榆枋而止 (5). 窈窕淑女 (6). 君子好逑 (7). 浮光跃金 (8). 静影沉璧 (9). 以中有足乐者 (10).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抟、榆枋、窈窕、逑。‎ 三、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4.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涔(cén)阳 雕甍(ménɡ) 帝阍(hūn) 加沮(zǔ) 茕茕孑立(jié)‎ B. 寒砧(zhēn) 盘桓(huán) 盛筵(yán) 簪笏(zān) 棨戟(qǐ)‎ C. 迢(tiáo)远 逋慢(pū) 泠(líng)然 睢园(suī) 多舛(chuǎn)‎ D. 漂泊(bó) 簪笏(hù) 捧袂(jué) 龙舳(zhú) 出岫(xi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项,“(加)沮”的读音应该是jǔ。‎ C项,“逋(慢)”的读音应该是bū。‎ D项,“(捧)袂”的读音应该是mèi。‎ 故选B。‎ ‎15.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迤逦 央冕 星分翼胗 鹤汀凫渚 臭名昭著 B. 苜蓿 疏朗 北海虽赊 碎琼乱玉 落霞孤骛 C. 沮丧 尴尬 莞尔而笑 犹蒙矜育 模棱两可 D. 侥幸 倜傥 心有余悸 逸兴湍飞 无路请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A项,“(央)冕”应为“(央)浼”,“(星分翼)胗”应为“(星分翼)轸”。‎ B项,“(落霞孤)骛”应为“(落霞孤)鹜”。‎ D项,“(逸兴)湍(飞)”应为“(逸兴)遄(飞)”。‎ 故选C。‎ ‎16.找出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 (  )‎ A. 而御六气之辩 云销雨霁 B. 此小大之辩也 而后乃今培风 C. 所赖君子见机 而征一国者 D. 景翳翳以将入 夙遭闵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找出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A项,而御六气之辩的意思是把握六气的变化。其中,“辩”通“变”,变化。云销雨霁的意思是云消雨停。其中,“销”通“消”,消散。‎ B项,此小大之辩也的意思是这就是大与小的分别。其中,“辩”通“辨”,区别。而后乃今培风的意思是这样,然后才凭借着风力。该句不含通假字。‎ C项,所赖君子见机的意思是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其中,“机”通“几”,预兆,细微的征兆。而征一国者的意思是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其中,“而”通“能”,能够。‎ D项,景翳翳以将入的意思是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其中,“景”通“影”,日光。夙遭闵凶的意思是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其中,“闵”通“悯”,忧伤,哀伤。‎ 故选B。‎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孟学士之词宗 B. 善万物之得时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D.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悦亲戚之情话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A项,“告诉”,古义:申诉苦衷;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学士”,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学位。‎ B项,“万物”,古今都指地球上的一切事物。“生物”,古今都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C项,“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逢迎”,古义:迎接;今义:拍马屁。‎ D项,“海运”,古义:海动;今义:海洋上的运输。“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故选B。‎ ‎18.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谨拜表以闻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以八千岁为春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⑧处涸辙以犹欢⑨诸侯以惠爱为德 ⑩倚南窗以寄傲 A. 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⑧ B. 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⑨‎ C. 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⑧ D. 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意思是我想晋朝是凭借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其中,“以”的用法和意思是介词,凭借。‎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的意思是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其中,“以”的用法和意思是介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的意思是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其中,“以”的用法和意思是介词,表目的,用来。‎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得意思是凭借什么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其中,“以”的用法和意思是介词,凭借。‎ ‎⑤以八千岁为春的意思是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其中,“以”的用法和意思是介词,把。‎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的意思是可是活了七百来岁的彭祖如今还因为长寿而特别闻名。其中,“以”的用法和意思是介词,因为。‎ ‎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意思是驾驭着六气的变化,来遨游于无穷的境地。其中,“以”的用法和意思是介词,表目的,用来。‎ ‎⑧处涸辙以犹欢的意思是身在即将干涸的车辄中也是欢乐无比。其中,“以”相当于“而”。‎ ‎⑨诸侯以惠爱为德的意思是诸侯把爱惜人才作为美德。其中,“以”的用法和意思是介词,把。‎ ‎⑩倚南窗以寄傲的意思是倚着南窗来寄托我的傲世之情。其中,“以”的用法和意思是介词,表目的,用来。‎ 故选C。‎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不同的一组是 ( )‎ A. 策扶老以流憩 而后乃今将图南 B. 水击三千里 俊采星驰 C. 四美具 凡在故老 D. 窜梁鸿于海曲 乐琴书以消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不同的一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A项,策扶老以流憩的意思是拄着拐杖走走歇歇。其中,策,名词作动词,拄。而后乃今将图南的意思是然后才开始朝南飞。其中,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B项,水击三千里的意思是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其中,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俊采星驰的意思是有才能的人士如流星一般奔驰驱走。其中,星,名词作状语,像流星一样。‎ C项,四美具的意思是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其中,美,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凡在故老的意思是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其中,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D项,窜梁鸿于海曲的意思是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其中,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窜。乐琴书以消忧的意思是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其中,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故选D。‎ ‎20.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纤歌凝而白云遏 A. 既自以心为形役 B. 而莫之夭阏者 C. 都督阎公之雅望 D.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纤歌凝而白云遏”是没有标志的被动句。‎ A项,“既自以心为形役”是被动句。其中,“为”表示被动。‎ B项,“而莫之夭阏者”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而莫夭阏之者”。‎ C项,“都督阎公之雅望”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雅望之都督阎公”。其中,“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 D项,“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州司临门,于星火急”。其中,“于”是状语后置句的标志。‎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的话语,揭示了创造“中国奇迹”的朴素哲理,( )。只有拼与干,才能杀出筑梦圆梦的“血路”。位列世界500强的青岛海尔,曾在改革开放之的初一度濒临倒闭。1985,掌门人张瑞敏当众抡起大锤,砸烂76台劣质冰箱,拉开了管理革新、技术创新的帷幕;20年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使他又抡起改革大锤,试行“人单合一”,推动海尔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一大批中国优秀企业不甘弱后、不甘平庸,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杀出血路、 。‎ 只有拼与干,才能闯过筑梦圆梦的“险滩”。创业是披荆斩棘的开拓,创新是 的攻坚。四十载波澜壮阔,一批批拓荒者、先行者、公关者,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一串串惊世奇迹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被中国建设者标定了6个“世界之最”。神舟飞天,蛟龙潜海,“天眼”傲世……今日之成就,为开创未来铺就了前行之路,激励着人们时刻赓续勇立潮头、实干苦干。‎ ‎21.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掷地有声 浴火重生 绝处逢生 横空出世 B. 铿锵有力 东山再起 九死一生 脱颖而出 C. 掷地有声 浴火重生 九死一生 横空出世 D. 铿锵有力 东山再起 绝处逢生 脱颖而出 ‎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坚定意志得以宣示 B. 宣示的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坚定意志 C.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宣示了坚定的意志 D. 宣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坚定意志 ‎2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20年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使他又抡起改革大锤,试行“人单合一”模式,推动海尔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B.‎ ‎ 20年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他又抡起改革大锤,试行“人单合一”,推动海尔多年蝉联白色家电全球第一品牌。‎ C. 20年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他又抡起改革大锤,试行“人单合”模式,推动海尔多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D. 20年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他又抡起改革大锤,试行“人单合一”模式,推动海尔多年蝉联白色家电全球第一品牌。‎ ‎【答案】21. C 22. D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掷地有声:扔在地下能发出声响,形容话语豪迈有力。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此处形容习主席的讲话很有分量,而不是声音大,应该用“掷地有声”。浴火重生:指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此处语境是说企业在改革后获得新生,应该用“浴火重生”。九死一生:形容经历许多次危险而幸存下来。绝处逢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得到了出路。形容创新攻坚的特点应该重在表现成功的几率小,用“九死一生”更合适。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此处形容新成果的诞生,并不是显现出来,所以应该用“横空出世”。故选C。‎ ‎【22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前面的主语是“话语”,而A项与之不一致,排除A项。根据前一句“揭示了……的朴素哲理”的句式可知,只有D项与之句式一致,排除B、C项。故选D。‎ ‎【23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怀能同时出现,州应该删去“使”;B项,“试行‘人单合一”后面应该有宾语“模式”;D项,语序不当,“全球”应放在“白色家电”前面。故选C。‎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孝道传统国家。子女尽孝,最重要的是,要看父母喜欢什么样的方式。其实,孝与不孝,________ ,而在于老人是否“养则致其乐”。如果子女们因为精力有限,(2)____,让父母住养老院应是很好的孝敬父母的方式。________,可以让老人们衣食无忧,病痛有保,颐养天年。特别地,还有很多同龄的伙伴,有共同语言和志趣,可以一起聊天、读书、娱乐,这更有益于老人们的身心健康。‎ ‎【答案】 (1). (1)关键不在于养老方式; (2). (2)不能给父母周全悉心的照料; (3). (3)养老院毕竟有专门的护理与医务人员。‎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语言表达连贯,要求调整或选用句式,做到过渡自然、前后照应、衔接合理、符合逻辑。本语段是说子女尽孝要根据自己的精力给父母喜欢的方式来让父母身心健康。答题时关注前后句,及一些关联词语,可分别填关键不在于养老方式;不能给父母周全悉心的照料;养老院毕竟有专门的医务与护理人员。‎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写作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河南一位女教师的辞职信火遍网络,被评为“史上最具情怀辞职信”。今天,这十个字依然是很多热血少年、青年、老年人心底的呐喊:北大的未名湖、上海的明珠塔、云南的香格里拉、非洲的好望角、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真的应该去看看!‎ 可是,亲爱的同学们,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 这是某中学校长在开学典礼致辞中的一段话。这段话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范文】练就实力,实现去世界看一看的梦想 某中学校长在2018年开学典礼致辞中说:“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这说明,去世界看一看光有说走就走的冲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充足的时间,有足够的精力……很多时候,可能因为某一方面的条件不够,去世界看一看便成了奢望。‎ 与其让去世界看一看的梦想停留在虚幻之中,不如练就实力,为走出去看一看创造条件。‎ 认真读书,为去世界看一看奠定扎实的基础。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尽管这句话说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但或许我们也可以把读书看成行路的条件。读书能拓宽人的眼界,增长人的见识。读书能让人在去世界看一看之前,先实现精神的遨游。同时,书中的知识能帮助人搭建上升的阶梯,从而为美好的生活创造条件,自然会为去看世界奠定基础。著名主持人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对于诗词歌赋张口就来,完全不输台上的专家学霸。接着她以制片人的身份扛起了《朗读者》节目,因其丰富的学识与涵养,该节目一经推出便受到一致好评。董卿通过读书展现了自己的风采,既在书籍中领略世界的风光,又为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锻炼好身体,为去世界看一看准备强健的体魄。世界那么大,真要走起来,看似简单实则布满艰辛。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条件,那么即使只去一个地方,也可能精疲力竭。受现实条件的影响,有的人身体相对较好,而有的则相对较差,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不断锻炼出良好的体魄,这样才有精力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积累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去世界看一看提供厚实的条件。也许很多人都会在心中掂量,是否可以穷游呢,而这也是没能走出去最为现实的束缚。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下,去任何地方都需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而走出去无疑更需要花费金钱。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财富,那么去到外面将会寸步难行。或许只有充足的物质保障,才会有走出去的现实条件。‎ 当然,真正要去世界看一看需要准备的可能远远不止这些。每个人的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异,或许任何一个细微的条件都会起着决定性影响。毫无疑问,无论我们能否真正去世界看一看,起码应先准备充分,否则看一看的梦想只能沦为空中楼阁。而当我们有了充分的准备、充足的条件时,去世界看一看就会多一份从容和自信。世界那么大,我可以去看一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要先分析材料的类型,接着分析材料表述的观点。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材料主旨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句/词: 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 分析材料主旨: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明确交代了写作的任务,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材料第一段主要阐述了受河南女教师辞职信的影响,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去世界各地看一看的梦想。在此背景之下,某中学校长在开学典礼致辞中关注到了这一梦想,而且提醒学生去外面看需要有条件支持。校长的话是要学生思考,应怎样为梦想铺路,怎样过好当下。实际上,考生要思考清楚看世界的条件是什么,而这就是立意的关键。考生在写作时,应梳理看世界之前,有哪些东西需要准备,或者需要练就什么样的本领。结合自身的体会,写出自己的感想或思考即可。立意时,要注意以下偏题立意:1、人生要有梦想;2、去世界看一看;3、辞职信的内容折射出情怀;4、女教师辞职勇气可嘉;5、辞职信与梦想有关;6、用看世界的能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参考立意:‎ ‎1、想看,就要有看世界的资本。‎ ‎2、看世界要凭借过硬的本领。‎ ‎3、奋斗,才有看世界的资本。‎ ‎4、凭优秀品性和横溢的才华,看精彩世界。‎ ‎5、自信和努力是看世界的本钱。‎ 素材:1、《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 各位领导、同事、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在这个特殊时间特殊的场合里,跟大家一起畅想2018。‎ ‎2015年河南一位女教师的辞职信火遍网络,辞职理由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入选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被评为“史上最具情怀辞职信”。‎ 时过三年,这十个字依然是很多热血少年、青年、老年人心底的呐喊:武大的樱花、北大的未名湖、上海的明珠塔、云南的香格里拉、非洲的好望角、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真的应该去看看!‎ 可是,亲爱的同学们,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 也许有的人说,父母早已为我准备好仗剑闯天涯的资本,我无忧!‎ 那你请听我说:郭晶晶与霍启刚的儿子算豪门吧?在参加亲子马拉松比赛时累得父母不忍直视也不停下来,他怕一停就会输;澳门赌王的儿子何猷君算豪门吧?他从少年时到23岁期间,从未放过一天假,别人在睡梦中时,他在工作,别人在工作时,他已经付出双倍于别人的努力。豪门贵子如此拼!为什么?因为他们深知一个道理:无论豪门还是寒门,无论男女还是老幼,靠爹靠妈靠祖宗都不如依靠自己打拼实在、持久!‎ 也许有的女生会小声嘀咕,我貌美如花,将来一定能找个勇闯天涯的好儿郎,他负责去看世界的资本,我无惧!‎ 那我告诉你,刘强东的妻子章泽天就读于清华大学,是全国健美操亚军、国家一级运动员;扎克伯格的妻子是他哈佛的同学;克林顿是在耶鲁爱上他的学姐希拉里。其实,不管男生还是女生,无论你、我还是他,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有底气和福气去般配其他的优秀。‎ 此时,也许有人会说,我爸不是李刚,我也没有优秀的细胞,世界它大它的,我不想去看了。‎ 满腹的牢骚,极度的自卑让我想到了马云。高考数学第一次只考了1分,复读两年历经千辛万苦才考入杭州师范学院。而十几年后,他却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他的经历足以证明:即使生下来不是只兔子,我们也不能做缩头的乌龟,爬,也要努力向前。‎ 记住,一切时候你都可以白手起家,但任何时候你都不能手无寸铁,这“铁”就是扎进骨子里的自控力、承受力、毅力、专注力还有自信力!‎ 最近,一首300年来籍籍无名的小诗被一名贵州支教老师吟火了。此刻,请允许我吟给在座的所有上中学子,它就是清代大才子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藓终日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就算根本没有阳光,也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绿色!苔花如米粒般渺小,但它却要像花中之王牡丹那样盛放,即使我在世人眼中卑微得不值一提,我依然也要凭着自己的力量,活出一株牡丹的尊贵,活出生命的骄傲!‎ 总结一下吧,上中的学子们!“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2018已经拉开崭新的画轴,只要你想累积优秀的资本去看大千世界,我们上中的每一个老师都十分乐意做你的同伙;只要你愿意让明天无怨无悔,我们上中的三百多位老师一定鞠躬尽瘁!‎ 加油吧,少年!你就是未来,你就是希望,你就是明日上中的骄傲!‎ 加油吧,少年!世界那么大,我们都应去看看!‎ ‎——重庆万州上海中学开学典礼校长发言稿 ‎2、“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们每个人,终将会走向远方,终将会脱离父母的怀抱,慢慢地前往远方那全新的世界。选择了远方,就是确定了梦想,就得勇往直前。一个梦想着去远方的人,不论他是好是坏,必定是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 ‎3、做一个探索者,像那金黄的蒲公英一样,随风飘荡,安营扎寨,生活与那梦想中的远方。做一个远足人,身背行囊,迈起轻快的步伐,走向远方。让足迹印在远方的各个角落。沿着小溪,顺着山路,角落里到处都充满你的印记。‎ ‎4、你的眼界不是受限于你的文化,而是取决你的心。你或许只是一个吃货,你也有吃遍世界的决心。你或许是一个文艺的诗人,你的有聆听世界的决心。你或许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但你的有周游完世界然后在晚年回忆它的决心。世界怎么大,总有你不得不出发的理由,总会有让你看看它的决心。‎ ‎5、世界好像是一个迷人的万花筒,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不知从何时起,我的心中萌生了一个这样的念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望着窗外阴沉沉的天空,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浮躁起来。‎ ‎6、为了未来和生活,我们别无选择,我们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学习和事业。即使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抱怨,还是要坚持的走下去。看着外面精彩的世界,我不甘心就这样生活,我真的真的好像去看看。记得大冰说过:“一个人有多大的本事,才能走多远的天涯。”对于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人想去旅行,首先要把一切安排妥当,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其次要有足够的资本,心有多大,就走多远的天涯。‎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看世界要凭借过硬的本领”这一中心论点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