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00 KB
  • 2021-06-09 发布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冀州中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一)‎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试分数:150 分 命题人:张琳彦 注意事项:‎ ‎1.选择题请按照题号对应涂卡,主观题在规定答题区域内书写,答错位置不得分。‎ ‎2.必须按照规定方式涂改,否则每处扣2分。主观题注意分条作答,否则零分。‎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在近代落后了,是否意味着它只能被淘汰呢?换句话说,中国文化本身还有没有革新的内在契机呢?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一种重要典型,独立发展,源远流长,不仅在历史上有独特的贡献,在今天乃至未来仍将有它深厚的民族性基础和坚韧的生命力。‎ 中国文化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延续不绝,虽有时衰微但很快又转为昌盛。这种经久不绝的文化奇观使我们坚信,中华文化内部必有维系其发展的内在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支柱就是中国文化发展革新的内在契机。‎ 中国文化发展革新的内在契机的集中表达是《易传》中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天体、日月、星辰,昼夜运行。人应该像自然界的天体运行那样,自强不息,永远前进。“厚德载物”是说大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什么东西都可以生长,人也应该胸怀广阔,无所不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观点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虽数经劫难而终能“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伟大生命所在。‎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文化精神,表现在民族关系上非常明显。一方面,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不向任何外来势力屈服,坚决保卫民族的独立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华民族自古主张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往来、共同进步,反对外来扩张,进而“协和万邦”。前者表现为炽烈的爱国主义,后者表现为和平的大同主义。这两种主义如果说在古代是崇高的、令人仰止的,那么,在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扩大的现代世界,不更值得继续继承和发扬吗?‎ 中国文化不会被历史淘汰,不仅在于中国文化有其内在的发展革新的契机,而且还在于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中西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相辅相成的“互补”作用。‎ - 35 -‎ 中西文化的区别是相对的,互补是明显的。比如在天人关系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对立,主张以人力征服自然。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包含着矛盾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和谐的一面。西方文化以征服自然为已任,因而科学和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也随之出现过工业污染、生态失衡、能源危机等工业病。中华文化由于缺乏征服自然和戡天的思想,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然而天人和谐的思想对于保护自然、爱护自然,从而保护人类自身有着十分有益的启迪。今天,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离不开自然,自然也更需要人类的保护。因此人们应该自觉地利用中西文化的“互补性”,创造更加美好和谐的生活。‎ 另外,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人社会意识、社会整体观念比较发达,把为他人尽义务、为社会作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西方人则不同,他们个体意识、个体观念比较发达,把个人自由、个人独立、个人主权的实现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其实,每一个人都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因此,要建立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在文化取向上就不应该在中西文化中作“非此即彼”的单向思考,而应该作“亦中亦西”的“互补”思考。‎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与现代化》)‎ ‎1. 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化独立发展,源远流长,经五千年历史而仍然延续,这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堪称文化奇观。‎ B. 中国文化表现为衰微期与昌盛期循环交替,虽历经劫难而经久不绝,近代相对落后,但很快又将昌盛。‎ C. 中国文化有深厚的民族性基础和坚韧的生命力,有维系其内在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就不会被历史淘汰。‎ D. 中国文化有自己的特色与长处,它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社会意识、社会整体观念较发达。‎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提出问题,然后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层次清晰。‎ B. 文章所引《易传》中的两句话,是中国文化不会被淘汰的重要理论依据。‎ C. 文章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论证了中国文化在新时代会更加昌盛的观点。‎ D. 第5段揭示了中国文化不会被淘汰原因,结构上承上启下,衔接巧妙。‎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 35 -‎ 要建立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创造更美好的和谐生活,在文化取向上应该用“亦中亦西”的“互补”思考取代“非此即彼”的单向思考。‎ B. 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源于自然万物的运行规律与特点,强调人应该自强不息、勤勉向上,永远前进又决不停止,胸怀广阔而无所不容。‎ C. 西方文化以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征服自然为核心内容,因而科学和技术得到长足进步,但这也带来了工业污染、生态失衡等工业病。‎ D. 西方人注重个体意识,个体观念比较发达,把个人自由、独立与主权的实现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这导致他们缺乏国家民族意识。‎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 项,“衰微期与昌盛期循环交替”错。原文说“中国文化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延续不绝,虽有时衰微但很快又转为昌盛”,据此可知“昌盛”是长期的现象,“衰微”只是偶尔而已。‎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文章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错。纵观全文可推知,原文论证了中国文化在新时代会更加昌盛的观点,但它是通过论证中国数千年文化历史发展的过程来论证的。‎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B项,“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源于自然万物的运行规律与特点”错。原文“中华民族的精神”只涉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文化精神”,说“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属扩大话题范围。‎ - 35 -‎ C项,“西方文化以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征服自然为核心内容”错。原文只说“比如在天人关系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对立,主张以人力征服自然”,并没有说以它为核心内容。‎ D项,“这导致他们缺乏国家民族意识”错。原文最后一段说“西方人则不同,他们个体意识、个体观念比较发达,把个人自由、个人独立、个人主权的实现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但没有涉及“这导致他们缺乏国家民族意识”的话语出现,属强加因果。‎ 故选A。‎ ‎【点睛】选择题答题技巧:‎ ‎1.在单项选择题中,如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存在承接、递进关系,即这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会同时成立,则正确项只能在上述选项之外去寻找。‎ ‎2.在单项选择题中,如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内容相近或类似,即这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会同时成立,则正确。‎ ‎3.单项选择题中,一旦出现一对内容互相对立选项,则正确选项往往由这两个对立选项中产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 陆涛声 晚饭后,老作家舒启正与老伴儿散步,看到一家古玩店,下意识地摸了摸腰上系的古玉佩,便进店请老板鉴定鉴定。‎ 古玩店老板接过去,先双手合着捻摸,又拿出放大镜,细细观察了一会儿,把玉佩托在手心里,以意外的口气说:“老先生,恭喜你,这是真玉,春秋时的。”老板还请求给玉佩拍照,一再叮嘱说:“这可要好好保管呀!”‎ 其实舒启正也早知道它是古货……‎ 早在十年前,他还在职时,比他小六岁的好友赵自安第一本随笔集出版,是他作的序。赵自安在把新书递给他时,从腰里皮带上解下这块古玉佩递给他:“你看看这东西怎样?”‎ 玉佩是圆形,如月饼大,有近八毫米厚,中褐色,有深浅差异,中间有个直径一厘米的圆孔,一面刻有粗犷的古代装饰图案,一面是光的。舒启正平时对玉并没有兴趣,接过来礼貌性地看了看,不过说不出名堂,只说:“是块古玉。‎ 赵自安问:“你喜欢不?”‎ - 35 -‎ 舒启正生性淡泊,对古玩并没有浓厚兴趣;再说,为朋友作个序,岂能接受回报!他把玉佩放到对方手里说:“你家传的,这我可不要。”‎ ‎“送给你。”赵自安再次把玉佩放到舒启正办公桌上。‎ 舒启正知道,赵自安是个十分谨慎的人,万事需经反复琢磨才会决定,送这玉佩是来表达谢意的,可见赵自安对他写的序非常满意,他也感到安慰。面对赵自安的真诚,舒启正觉得却之不恭,便任赵自安把玉佩留下。‎ 之后,舒启正也像赵自安那样常把玉佩系在皮带上,时间一久就习惯了当成自己的东西。古玉佩如今被行家这样肯定,在舒启正心里加重了分量。他觉得挂在腰上委屈了它,就用一个精致的手锔盒装上锁在柜子里。‎ 转眼又过了五年,舒启正年过七十,成了“舒老”。他参加一次活动,遇上了一个三十年前辅导过的业余作者倪臻。倪臻告诉他,这些年一直从事古玉研究。不久,倪臻来看望舒启正,他便从柜子里取出玉佩让倪臻再鉴定一次。‎ 倪臻随身帶着放大镜,拿着玉佩走到窗前最亮处看了一会儿,也说:“是春秋时的,可值钱呢。”‎ 舒老好奇,便问:“值多少钱?”‎ 倪臻想了想,说:“二十万。”‎ 值这么多钱!大出舒老意料。他将信将疑:“值这么多?”‎ 倪臻随口又问:“舒老是否有意出手?如果出手,就让给我。”‎ 舒老觉得这玉得慎重对待,说:“朋友送的,哪能卖钱?”‎ 倪臻做了估价,古玉佩不再是玉,而是金钱,成了一块压在舒老心头的重石:再留着,岂不是占有朋友之财!于是,他决定归还赵自安。‎ 可是,赵自安也退休四五年,去上海靠着儿子生活。他找了好几个人才联系上,便约赵自安再回故地时来他家小聚一次。他还约另一位老同事老金到时作陪,其实是为还玉时在场做个见证。‎ 在等待赵自安期间,一天黄昏时分,舒老看电视,看到央视《鉴宝》节目展示出一块秦代古玉佩,样子、颜色与他这块非常相似,专家鉴定后估价竟高达千万元,他震惊得目瞪口呆。《诗经》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现在“君子”竟成天价商品!他更加急切地盼着赵自安早日来,于是又打电话催问。‎ 终于,赵自安和老金一同来了。‎ - 35 -‎ 舒老便把玉佩递给了赵自安,以谐趣的口吻说:“代你保管了十五年,现在完璧归赵,保管的责任就交给你了。”‎ 赵自安愣了愣,没有说话,收下了玉佩。‎ 因为老金在场,舒老没有展开关于玉佩的话题,赵自安也没再提。两人留下吃过饭,便告辞,舒老特意送出小区,直到公交车站。等老金先上了另一路公交车后,舒老把古玉两次鉴定过程和二十万出价,以及央视《鉴宝》中所见,全对赵自安说了。回家路上,他觉得一身轻松,也有灵魂洗涤一净的舒爽,还有人格升华的自豪。‎ 过了些日子,有两个早年被舒老辅导过的作者来看他。他们也都已从报社记者岗位退休,与他最贴心,几乎每月都相约来陪他喝茶聊天。闲谈时,他把还玉佩的事告诉了他们。‎ 两人都说了敬佩的话。年纪偏小的一个忽然问:“你还给他,他推了没有?”‎ 舒老说:“没有。”‎ 年纪偏大的也问:“他该说些感动话吧?”‎ 赵自安没有说一句与玉佩有关的话。不过舒老没有回答。‎ 偏小的为舒老鸣不平:“对老师这种高尚的举动竟不当回事了。”‎ 偏大的也说:“缺点儿礼貌。”‎ 舒老的心弦也被两人的话拨动,还玉时他也曾觉得赵自安欠点儿礼貌,心里曾隐隐不适,这时这种不适又加重了。‎ 过后舒老冷静下来,又不由反思:古玉本就是他的,何况是好友,怎还在意这些呢?他推与不推,与我要归还的心愿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我在乎的是那点几客套?‎ 他觉得自己的灵魂还有隐垢,心生惭愧。‎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三段承上启下,由现实转入回忆,接下来的几段插叙不仅交代了古玉佩的来历,也使小说的叙述方式富于变化,行文摇曳多姿。‎ B. “回家路上,他觉得一身轻松,也有灵魂洗涤一净的舒爽,还有人格升华的自豪”的心理描写,生动刻画出舒启正归还古玉后的内心感受。‎ C. 结尾处写到舒启正在两位退休记者挑拨下心里严重不适,这有损于他在读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小说在“人格升华的自豪”处结束会更好。‎ D. 舒启正散步时看到一家古玩店,引出对古玉的初次鉴定;活动时遇到倪臻,引出对古玉的再次鉴定,此情节设置有巧合意味,蕴含了作者的匠心。‎ ‎5. 小说中的舒启正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 35 -‎ ‎6. 小说以“古玉”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平易随和:他先是不愿意接受赵自安赠送的家传玉佩,但面对他的真诚又觉得却之不恭,便任其留下。‎ ‎②淡泊坦荡;他知道古玉价值高昂后,设法联系赵自安归还古玉,并把事情经过全对他说了。‎ ‎③勇于自省:他因对赵自安欠点儿礼貌感到不适,遂“觉得自己的灵魂还有隐垢,心生惭愧”。 ‎ ‎6. ①作为线索,串联全文:小说以古玉为线索,通过叙述受玉一鉴玉一还玉的故事,逐步展开情节。‎ ‎②一语双关,耐人寻味:既指那块春秋时的古玉佩,又象征着舒启正“温其如玉”的君子之风。‎ ‎③展现形象,揭示主题:小说在对古玉故事的叙述中逐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凸显其美好品质,从而揭示小说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C项,“在两位退休记者挑拨下心里严重不适”错误,首先,记者并非“挑拨”,小说中只是说“舒老的心弦也被两人的话拨动”;“心里严重不适”也不恰当,小说中说“心里曾隐隐不适,这时这种不适又加重了”,“小说在‘人格升华的自豪’处结束会更好”没有道理。‎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相当于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结合文本用两个字的词语或者四字短语概括出来,一般用形容词性。这类题的设题角度一般有两大类,一是简要概括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这类题只需简要总结性格特点即提炼出关键词句。二是问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简要分析,这类题做答案时应该包含两方面,首先提炼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关键词,然后举出文本中的相关事例来证明。本题要求概括舒启正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从形式上看,属于后者。‎ - 35 -‎ 文章中,他不愿意接受赵自安赠送的家传玉佩到却之不恭,体现了他的随和;他设法联系赵自安归还古玉,说明他坦荡的特点;他认为赵自安欠点儿礼貌感到不适后“觉得自己的灵魂还有隐垢,心生惭愧”说明他敢于反省的特点。分条整理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小说试题的命制往往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答题时要弄清各题考查的考点,然后根据考点所指向的小说三要素及主旨答题。如分析小说标题、段落(情节)作用,可用“四指向一联系”的思考模式答题。‎ ‎①指向小说环境:对环境的作用。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指向故事情节:对情节结构的作用。贯穿始终的线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 ‎③指向人物形象: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④指向小说主旨:对主旨的作用——突出主旨。‎ ‎⑤一联系:联系读者思考,谈读者对此的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本题要求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从情节上看,通过叙述受玉一鉴玉一还玉的故事,古玉是文章的线索;从人物形象角度考虑,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在对古玉故事的叙述中逐步展现的;从主旨角度考虑,揭示并突出了小说主题。从古玉的内涵特征考虑,古玉既指那块春秋时的古玉佩,又象征着舒启正“温其如玉”的君子之风; 整理分条作答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5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龚鉴,字明水,浙江钱塘人。早与同郡杭世骏齐名。雍正初,以拔贡就选籍,授江苏甘泉知县。县新以江都析置,故脂膏之地。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已任。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巨室延饮,又拒之。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令不近人情。鉴益自刻苦,无一长物。县境邵伯埭受高、宝诸湖之水,地卑下。鉴谓当于农隙运土筑高埂沿堤为防,以徐议沟洫。堤上即植桑,兴蚕事。其西境地高,浃旬不雨即龟坼,宜每一里为水塘以蓄之。如是则高下之田俱无患。大吏韪之,然不能行。邵伯埭下有芒稻河,设闸泄水尤要。值大水泛溢,鉴冒雨至,呼闸官泄之。闸官以盐漕为言,不可。会总河嵇曾筠视河至,鉴直陈,厉声诃闸官,曾筠即令启闸。又用鉴言,定盐漕船过湖需水不过六尺,过即启闸,无得藉口蓄水,为民田患。每岁晏,江都之鰥寡孤独多入甘泉部中。西湖圣因寺僧明慧者,恃前在内廷法会恩宠,干求遍于江、浙 - 35 -‎ ‎。一日以书币关白,鉴杖其使而遣之。事流传,上闻。世宗召明慧还京,锢不许出。当是时,甘泉令声闻天下。在任六年,以父忧去官,贫,至无以葬。河南巡抚尹会一故为扬州守,雅与鉴善,招之,欲使主大梁书院,以修脯助葬。遂卒于河南。鉴湛深经术,能摘先儒之误,顾书多未成。所成者毛诗疏说,阐明李光地之说为多。‎ ‎(选自《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B.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更所昵令/侗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C.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D.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盐漕,盐运和漕运的合称。用河道运输食盐和粮食分别称为盐运和漕运。‎ B. 书院,古代官学机构,是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长沙岳麓书院。‎ C. 经术,又称经学,是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义理的学间。‎ D. 疏,古籍注释体例之一,是对旧注所作的解释。文中是指对毛诗的注解。‎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龚鉴才德出众,早有盛名。他早年与同郡名士杭世骏齐名,后来以拔贡身份入仕;他对经学有深透的研究,能指出先儒的错误,并著有毛诗疏说,阐明前人学说。‎ B. 龚鉴廉洁无私,清贫自守。他所供职的甘泉县是富庶之地,而他生活俭省,不贪不占,家无长物,连为父亲办理葬事的钱都没有,这在当时社会中难能可贵。‎ C. 龚鉴性情耿直,刚正不阿。大水泛溢之际,他向河道总督直陈闸官拒绝开闸泄水,并当面厉声呵斥闸官:受皇帝恩宠的僧人派人求见龚鉴,龚鉴杖责来使并赶走了他。‎ D. 龚鉴为官有道,享有盛誉。他对故交、官员的请托和豪门的宴请一律拒绝,在大江南北广受赞誉:他治理有方,江都一带很多生活无依的百姓纷纷投奔到甘泉县。‎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已任。‎ ‎(2)恃前在内廷法会恩宠,干求遍于江、浙。‎ - 35 -‎ ‎11.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龚鉴造福百姓的具体表现。‎ ‎【答案】7. C 8. B 9. D ‎ ‎10. (1)龚鉴以做庸俗官吏为耻辱,一心一意把爱护百姓、振兴文化教育作为自己责任。‎ ‎(2)(明慧)依仗从前在皇宫内廷举办法会而受到皇上恩宠,在江浙一带到处求取(利益)。 ‎ ‎11. ①为防洪,他主张运土加高河堤;②为增收,他主张在河堤上种桑树,兴蚕业;③为防田患,他建议规定开闸泄洪的水位。‎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有所嘱”的主语是“某侍郎子”,“拒之”的主语是“龚鉴”,主语不同,中间应该断开,所以“嘱”后断句,排除选项A;“令”的意思是“让”,和后面句子关系紧密,所以“令”前断句,排除选项B;“有挟”修饰“而请”,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有”前断句,排除选项D。 故选C。 句子翻译:从前某侍郎的儿子同他有旧交,前来拜见他,有私事相托,被他拒绝了。有一位和龚鉴同城的官吏,跟一位上级大官很亲近,令他暗中观察他属下的官吏。这位同城官仗势来请求龚鉴,又被他拒绝了。‎ ‎【8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古代官学机构”错误,应为“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B错误。 故选B。‎ ‎【9题详解】‎ - 35 -‎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D项,“在大江南北广受赞誉”错误,由原文“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令不近人情”可知,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县令做事不近人情。由此可知,是盛传“甘泉县令做事不近人情”,所以不是“赞誉”。D错误。 故选D。‎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耻:以……为耻辱。为:担任,做。俗:庸俗。一:一心一意。以:把。子惠:爱护。黎元:百姓。文教:文化教育。为:作为。 (2)恃:依仗。内廷:皇宫内廷。恩宠:受到恩宠。干求遍于江、浙: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浙干求遍”。干:到处。‎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阅读文章,弄懂文章的大意,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再根据题干要求,对照文章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 由原文“县境邵伯埭受高、宝诸湖之水,地卑下。鉴谓当于农隙运土筑高埂沿堤为防,以徐议沟洫”可知,甘泉县境的邵伯埭,承受着高邮湖、宝应湖之水,而地势低下。龚鉴认为应当在农闲时运土加高河堤,以防洪涝,并逐步商议疏导沟渠。由此可知,为防洪,他主张运土加高河堤;由原文“堤上即植桑,兴蚕事”可知,堤上要种植桑树,发展养蚕事业。由此可知,为增收,他主张在河堤上种桑树,兴蚕业;由原文“又用鉴言,定盐漕船过湖需水不过六尺,过即启闸,无得藉口蓄水,为民田患”可知,嵇曾筠又采纳龚鉴的建言,规定盐运、漕运的船只过湖需要的水位以六尺为度,一旦超过水位马上开闸放水,不许借口蓄水通航,酿成百姓灾难。由此可知,为防田患,他建议规定开闸泄洪的水位。 ‎ ‎【点睛】‎ - 35 -‎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 龚鉴,字明水,浙江钱塘人。早年与同郡的杭世骏齐名。雍正初年,以拔贡的身份进入铨选官吏的簿籍,授任江苏甘泉知县。甘泉是从江都分出来新设置的县,从来就是富庶之地。龚鉴以做庸俗官吏为耻辱,一心一意把造福百姓、振兴文教作为自己的责任。从前某侍郎的儿子同他有旧交,前来拜见他,有私事相托,被他拒绝了。有一位和龚鉴同城的官吏,跟一位上级大官很亲近,令他暗中观察他属下的官吏。这位同城官仗势来请求龚鉴,又被他拒绝了。当地豪族大户请龚鉴宴饮,都被他拒绝了。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县令做事不近人情。但龚鉴越发生活俭省,家中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甘泉县境的邵伯埭,承受着高邮湖、宝应湖之水,而地势低下。龚鉴认为应当在农闲时运土加高河堤,以防洪涝,并逐步商议疏导沟渠。堤上要种植桑树,发展养蚕事业。邵伯那里西边地势高,十天不下雨,土地就要龟裂,要每隔一里挖个水塘来蓄水。这样,无论是高田还是低田,都可旱涝保收无患。上司听了,很赞同他的主张,但却没人去施行。邵伯埭有一条芒稻河,设置闸门泄水尤其重要。正值大水泛滥,龚鉴冒雨前来,呼叫闸官泄水。但是闸官以盐运和漕运为理由,不肯开闸放水。恰好河道总督嵇曾筠视察水情至此,龚鉴向嵇曾筠直言报告此事,并厉声斥责闸官,嵇曾筠听后立即命令开闸。嵇曾筠又采纳龚鉴的建言,规定盐运、漕运的船只过湖需要的水位以六尺为度,一旦超过水位马上开闸放水,不许借口蓄水通航,酿成百姓灾难。每到一年将尽的时候,江都那些没有劳动能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大多进入了甘泉县。西湖圣因寺有一位叫明慧的僧人,依仗从前在皇宫内廷举办法会而受到皇上恩宠,在江浙一带到处求取。一天,他派人拿着书写的礼单通报(求见),龚鉴杖打他的使者后打发他走了。事情流传开来,被皇帝知道了。世宗将明慧召回京城,将他禁闭,不许出城。这时候,甘泉县令誉满天下。在任六年,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家里很贫穷,无法为父亲办理葬事。河南巡抚尹会一原为扬州太守,向来与龚鉴友好,将他招去,想让龚鉴掌管大梁书院,用酬金帮他办完父亲葬事。后来龚鉴在河南去世。龚鉴对经学有深透的研究,能指出先儒的错误,只是他著述的书大多尚未完成。他所写成的书《毛诗疏说》,阐明李光地言说的内容居多。‎ - 35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 ‎12.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重点表现的不是自然景观的特点,而是公安县的历史遗迹。‎ B. 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C. 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D. 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13. 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12. D 13. ①对曾经在公安县建功立业的吕蒙、刘备等人的缅怀、敬仰之情。②对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的向往。③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多方面。带着选项与诗句相关内容仔细对照,审核揣悟,力求读懂诗意,理解选项,发现问题。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解答本题,应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辨析。‎ D项,“次写想象之景”错,应为“眼前时景”,“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大意是“天寒而时日渐短,风起则浪与云平”,属于眼前所见所感,实写。‎ 故选D。‎ ‎【13题详解】‎ - 35 -‎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本诗中,首联“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表达了诗人对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颈联“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承接首联,首联说“古”,此联说的是“怀”,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诗人对此心存向往;尾联“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中的“情”包含了两层意思,首先是“思古之幽情”。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非同等闲:刘备三顾茅庐,孔明隆中决策;刘备临终时,托诸葛亮以后事,其次是“讽今之隐情”。唐代的李光弼,郭子仪就是像吕蒙那样的名将,可惜他们不遇明主,唐代宗宠信鱼朝恩、程元振,李、郭同受其害。所以他们虽然都有“飞腾战伐”之名,却仍然不能取得全国安定团结的局面,这是诗人引以为恨的,“长啸一含情”表现诗人一腔热血却无法报效国家,仰天长啸,徒有无奈与伤悲。由吊古伤今而托古讽今,这首诗的弦外之音是可以想见的。‎ ‎【点睛】分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内容充实,关注社会民生。‎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2、忧国忧民,情感深厚、浓郁。‎ 杜甫的是个情真意切,诗中充满着忧国忧民的忧思,让人难以挥去,真挚感人。‎ ‎3、语言凝练苍劲、通俗质朴,刚健有力。‎ 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他十分注意意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他的诗歌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作者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苟全性命于乱世 (2). 不求闻达于诸侯 (3). 黄发垂髫 (4). 并怡然自乐 (5). 无丝竹之乱耳 (6). 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 - 35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侯、髫、怡、案牍。‎ ‎(四)课内文言文(本题共21小题,21分)‎ ‎1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保全,形容词用作动词 B. 奉之弥繁,攻之愈急      弥:更加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快速 D.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劫:胁迫,挟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项,“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的意思是“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所以“速”的意思是“招致”。‎ 故选C。‎ ‎16.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B.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 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项,“其势弱于秦”即“其势于秦弱”,意思是“六国的势力比秦国弱”,为状语后置句;‎ B项,“为……所”表被动,“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意思是“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C项,“泊牧以谗诛”中“诛”表被动,该句意思是“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D项,“……为所……”表被动,“若属皆且为所虏”意思是“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 35 -‎ 故选A。‎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 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 C. 胜负之数 数:命运 D. 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暴秦之欲无厌”的意思是“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所以“厌”,同“餍”,意思是“满足”。故选A。‎ ‎18.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地事秦 吾得兄事之 B.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 C. 六王毕,四海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 子孙视之不甚惜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理解能力。文言实词的考查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词的含义。‎ A项,“以地事秦”与“吾得兄事之”,事,侍奉,动词。‎ B项,“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最初,副词;“始速祸焉”,始,才,副词。‎ C项,“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动词;“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一,一把,数量词。‎ D项,“子孙视之不甚惜”,惜,珍惜,动词;“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惜,可惜,动词。‎ 故选A。‎ ‎19.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此言得之 未得与项羽相见 B.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若属皆且为所虏 - 35 -‎ C.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晋陶渊明独爱菊 D. 或曰:六国互丧 或未易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A项,“此言得之”,得,正确;“未得与项羽相见”,得,能够。‎ B项,“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被;“若属皆且为所虏”,为,被。‎ C项,“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爱惜;“晋陶渊明独爱菊”,爱,喜爱。‎ D项,“或曰:六国互丧”,或,有的人;“或未易量”,或,或许。‎ 故选B。‎ ‎2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 思厥先祖父 B. 可谓智力孤危 C. 至于颠覆 D. 盖失强援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在解释古今异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A项,“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B项,“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智商。‎ C项,“至于”,古义:以至于,引出下文的结果;今义:提及另一事。‎ D项,“强援”古今义相同,均为:强大的支援。‎ 故选D。‎ ‎2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答案】B ‎【解析】‎ - 35 -‎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礼遇。‎ A项,“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大,形容词作名词。‎ B项,“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C项,“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D项,“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故选B。‎ ‎【点睛】名词活用作动词分析:‎ ‎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2、如果名词放在助动词、副词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3、谓语后面的介词结构通常作主语,名词后面如果接上了介词结构,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 ‎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 ‎5、名词还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识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要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22. 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 军:驻军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 以乱易整 易:交换 D.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C项,“以乱易整”意思是用混乱代替联合一致,“易”,替代。‎ 故选C。‎ - 35 -‎ ‎2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你 ‎②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认为 ‎④行李之往来 行李:外交使者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⑥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放肆 ‎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人 ‎⑧亦去之 去:离开 A. ①②③⑤⑧ B. ②④⑤⑦⑧ C. ③④⑥⑦⑧ D. ①②⑤⑥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意思是“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若”应解释为“如果,假如”;‎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意思是“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以为”应解释为“把……作为”;‎ ‎⑥“又欲肆其西封”意思是“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肆”应解释为“延伸、扩张”。‎ 故选B。‎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 35 -‎ ‎2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 越国以鄙远 C. 项伯杀人,臣活之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 例句,退:动词使动用法,使……退;‎ A项,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随;‎ B项,鄙: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C项,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D项,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故选B。‎ ‎2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 又前而为歌 C. 皆白衣冠以送之 D.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然后结合词语本来的词性以及在句中所担当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中“函”是名词做状语,用匣子。‎ A项,“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中“箕”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B项,“前”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C项,“白衣冠”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 D项,“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故选A。‎ - 35 -‎ ‎26.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B.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 例句,被动句,“见”表被动;‎ A项,定语后置句,“群臣侍殿上者”即“侍殿上群臣”;‎ B项,被动句,“为”表被动;‎ C项,状语后置句,“无礼于晋”“贰于楚”即“于晋无礼”“于楚贰”;‎ D项,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故选B。 ‎ ‎27.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 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A项,“千斤”“万家”分别修饰“金”“邑”,定语后置句。B项,“知其事”修饰“太子及宾客”,定语后置句。C项,“侍殿上”修饰“群臣”,定语后置句。D项,“何厌”,宾语前置。故选D。‎ ‎2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今行而无信 信:相信。‎ B.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 35 -‎ D. 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答此题,要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例如语境推断法(结合语境揣摩),课文推断法(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借助成语推断实词词义,有很好的效果),语法推断法等.需要强调的是,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结合语境判断,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A项,信:解释有误,应解释为“凭信之物”。译文为“现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 B项,解释正确,译文为“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C项,解释正确,译文为“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 D项,解释正确,译文为“进军向北侵占土地”;‎ 故选A。‎ ‎29.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谢 D. 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应把选项中的实词代入句中,结合具体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C项“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意思是“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所以“谢”,谢罪。‎ ‎30. 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35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A项,“河南”“河北”是古今异义词;B项,“细说”是古今异义词;C项,没有古今异义词;D项,“非常”是古今异义词。‎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B. 沛公居山东时 C.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 财物无所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理解能力。‎ A项,不过:古义,不超过。今义,用在形容词后,表示程度很高。或者作连词,表转折,只是;‎ B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C项,婚姻:古义,结成姻亲关系,指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D项,财物:古义今义均为“钱财和物资”。‎ 故选D。‎ ‎3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B.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度:估计 C. 大礼不辞小让 辞:辞别 D. 沛公起如厕 如: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此类题型的考查点基本上来源于课本,侧重于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往往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现象 。解答此类题型,注意积累的同时,还要善于根据上下文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合理推断。本题中的实词,在课本的注解里都有释义,平时要注意对照注释,加深理解。C项,“辞”应为“计较”之意。故选C。‎ ‎3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35 -‎ A. 列坐其次 B. 或取诸怀抱 C.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D. 亦将有感于斯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古今意义词。解答此题时需要审清题目要求,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其实是在变相的考查古今异义词。‎ A项,古义:其,代词,这里指曲水;次,旁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 B项,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 C项,古今都表示“有所感触而慨叹”。‎ D项,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故选C。‎ ‎3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可乐也      信:实在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B. 终期于尽      期:至,及 向之所欣       向:过去,以前 C. 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临文嗟悼       临:面对 D.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大致 虽趣舍万殊      趣:趣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含义理解能力。‎ D项,“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意思是“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所以“致”的意思是“情致,情趣”。“虽趣舍万殊”意思是“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所以“趣”的意思是“取向”。‎ 故选D。‎ ‎35.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群贤毕至 - 35 -‎ B. 齐彭殇为妄作 C. 少长咸集 D. 死生亦大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是辨析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词类活用的归类,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诵读时断词的能力。解答类此题,要先通读句子,明确句意,对停顿处结合意思辨析即可。‎ B项,“齐”为意动用法,把……看作相同的。其他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A.贤,贤才;‎ C.长,年龄大的人,年长者;‎ D.大,大事。‎ 故选B。‎ ‎(五)文化常识(本题共4小题,4分)‎ ‎3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耄耋为八九十岁;期颐是一百岁;“花甲重开”为一百二十岁;“古稀双庆”是一百四十岁。‎ B. 古代所谓的“五礼”是五种礼的合称。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凶礼,冠婚的事为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平礼。‎ C.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D. 古人坐席也有讲究,所谓“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就是尽量把身体往后坐一点,表示谦恭;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一点,不因饮食而玷污坐席。‎ ‎【答案】B ‎【解析】‎ ‎【详解】‎ - 35 -‎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作为新考点,文化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B项表述错误,古代“五礼”是指: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吉礼,冠婚的事为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凶礼。故选B。‎ ‎37. 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B. 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 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 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A项,“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错误,“吏部”应为“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科举是礼部掌管的。故选A。‎ ‎3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拜、封”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词,“迁、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词,“罢、除、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词,“判”则表高位兼低职。‎ B. 古代纪年方法大致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文中“乾德三年”应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C. “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D. 古代对人“死”的称呼不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错在“除、黜”是表罢免官职”。“除”是授予官职一类,是“除去旧职任新职”的意思。故本题选A项。‎ - 35 -‎ ‎【点睛】复习时识记、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1.穿针引线法。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时间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屈原→《离骚》→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3.积累法。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人物称谓常识”“文集命名常识”“科举常识”“地理常识”“古籍常识”等,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文化常识推断“两法”:1.联系课内。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就能轻易解答此类题目。2.语境推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高考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所有考题,均与语 境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推断。‎ ‎39.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投长沙裴侍郎》是一首干谒诗,题目中“投”是“投赠”之意,裴侍郎是诗歌投赠的对象,他当时曾任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副部长。‎ B.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题目中“早秋”,点名季节;“过”是造访的意思,交代主要事件;“龙武李将军书斋”,点明拜访的地点。‎ C.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D. 比拟,是一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和拟人,可以使描绘形象生动,表意更加丰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以及对诗歌相关内容理解识记能力。‎ D项,“包括比喻和拟人”错误,比拟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也就是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 故选D。‎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35 -‎ 在中央指导组的推动下,作为武汉收治新冠肺炎确诊轻症病人的关键举措,在武汉三镇大地上,一批被誉为“生命之舱”的方舱医院如雨后春笋般,紧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步伐,抓紧建设_______。为更直观地反映武汉方舱医院的建设进展和筹备情况,记者前往目前最大的一家方舱医院——“武汉客厅”院区进行采访报道。在武汉客厅广场上,医用帐篷________,医疗车辆穿梭往来,这是方舱医院整体运行的重要医疗保障。在医务人员的工作间和治疗准备间,各式各样的医用设备已经__________。武汉客厅占地约1500亩左右,建筑规模庞大,主题展馆共分四个馆ABCD, 建好了可容纳2000人同时接受住院治疗。这天下午, 正有200名轻症患者在_________地排队等候检测、然后入住。不同社区的患者正陆续入住方舱医院,全国多地的医疗支援力量汇聚武汉。众多抗疫人员家庭“小别离”的背后,是全国抗疫力量的“大团聚”。走进去,一面面鲜红的国旗和党旗交相辉映,“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的海报分布各处,给期盼着战胜病毒的人们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40. 下列对于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段中有五处使用了引号,其作用各不相同。‎ B. “等候检测、然后入住”中顿号应改用逗号。‎ C. 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具体内容。‎ D. 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富表现力。‎ ‎4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启用 参差错落 配齐 井然有序 B. 起用 鳞次栉比 齐整 井然有序 C. 起用 参差错落 齐整 有条不紊 D. 启用 鳞次栉比 配齐 有条不紊 ‎4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 武汉客厅占地1500亩左右,建筑规模庞大,主题展馆共有ABCD四个馆,届时可容纳2000人同时接受住院治疗。‎ B. 武汉客厅建筑规模庞大,占地约1500亩,主题展馆共有ABCD四个馆,建好了可容纳2000人同时住院治疗。‎ C. 武汉客厅建筑规模庞大,占地约1500亩,主题展馆共分ABCD四个馆,届时可容纳2000人同时住院接受治疗。‎ D. 武汉客厅占地1500亩左右,建筑规模庞大,主题展馆共分ABCD四个馆,建好了可同时容纳2000人住院治疗。‎ ‎【答案】40. A 41. D 42. C ‎【解析】‎ - 35 -‎ ‎【40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的理解分析。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复习中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高考中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补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手法进行判定、评价以及运用的能力。‎ A项,“各不相同”错。“生命之仓”中引号表特殊含义;“武汉客厅”中引号表特定称谓;“小别离”中“大团聚”中引号都表示强调;“众志成城、同心抗议”中引号表完全引用。其中有两处引号作用相同。‎ 故选A。‎ ‎【4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 本题,第一空,“起用”多用于人,“启用”一般用于物。语境中的使用对象是“方舱医院”,所以选用“启用”。‎ 第二空,“参差错落”指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语境错误。“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多指静态。语境说的对象是医用帐篷医疗车辆很密很整齐,所以选用“鳞次栉比”。‎ 第三空,“齐整”,重在摆放整齐。“配齐”,指说配备齐全。语境说的是医用设备配备齐全,所以选用“配齐”。‎ 第四空,“井然有序”,有条理,有秩序。“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语境说的是200名轻症患者有条有理地排队等候检测、然后入住,所以选用“有条不紊”。‎ 故选D。‎ ‎【4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为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 - 35 -‎ 本题,原句错误有二:一是语序不当,“武汉客厅占地约1500亩左右,建筑规模庞大”应改为“武汉客厅建筑规模庞大,占地约1500亩”,这样排除A、D项;二是语序不当,表述不准确性,应把“共分四个馆ABCD”改为“共分ABCD四个馆”;三是语体色彩不当。把口语“建好了”改为书面语“届时”。排除B项。‎ 故选C。‎ ‎43.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承担研制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6月21日在上海同济大学磁浮试验线上成功试跑。按照计划,工程样机系统预计在2020年底下线,将形成高速磁浮全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这标志着我国高速磁浮研发取得重要创新突破。作为一种新兴高速交通模式,高速磁浮具有高速快捷、安全可靠、运输力强、绿色环保、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它的应用场景丰富,既可用于长途运输,在大型枢纽城市之间或城市群之间形成高速走廊;又适用于中短途客运,用于大城市通勤或城市群内相邻城市的城际连接。‎ ‎【答案】时速 600 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取得重要创新突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首先阅读文段,了解所写对象与主要事件,本则材料第一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上海同济大学磁浮试验线上成功试跑”,已经点出主要对象是“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事件是“成功试跑”;‎ 第二句是对未来计划的阐述,不属于新闻事实;‎ 第三句是对这次成功试跑意义的评价“标志着我国高速磁浮研发取得重要创新突破”,属于重要信息;‎ 第四、五两句是对高速磁浮的功能、应用介绍,属于背景资料。‎ 故提取关键信息,只需要抓住第一、三句主要内容阐述,点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取得重要创新突破”这几点,写完后再注意字数限制,合理删改即可。‎ ‎【点睛】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 ‎ ‎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连缀,此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2‎ - 35 -‎ ‎.分层概括法。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漏或断章取义。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 ‎3.语意并取法。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或浏览的方法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四、写作(60分)‎ ‎4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农夫山泉的“四季插画瓶”,将长白山的春夏秋冬通过插画呈现出来,在小小的瓶身上展现(中国特色)的自然景色,深受消费者青睐。‎ 材料二:‎ 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封神演义》的国产动漫《哪吒》上映后,掀起新的国漫热潮。导演认为,故事就是一个壳,真正内核的东西是时代精神,要有时代精神才能符合当代审美。‎ 材料三:‎ 从2018年首次亮相组约时装周,到2020年再登巴黎时装周,中国李宁先后推出融合中国文化和时尚元素的“悟道”系列、“功夫”系列、“敦煌”系列,频频惊艳世界。“每一季,中国李宁都把想象力和创造力放在首位,借此向全世界展示自信的中国文化,”公司创始人李宁如是说。‎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学生代表的身份,为“‘中国潮,未来期’主题校园文化周”的启动仪式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示例:‎ 中国潮流,未来可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国潮流,未来可期”。‎ 简单从字面意义来看,国潮指的就是中国的潮流,国潮品牌则是国潮的具象化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国潮品牌,应该是结合中国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品牌特色和文化态度,符合中国当下绝大多数受众的潮流审美,并能以此号召或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 35 -‎ 请问同学们,你所了解的中国文化中丰富的元素有什么?对,博大精深的汉字元素、意境深远的古风元素、怀旧复古的民国元素、别具一格的印花元素、特色鲜明的自然元素……都是是国潮品牌源源不断的创意来源,也是国潮下年轻人的情感寄托。所以我们的校园文化不可或缺“中国潮”,中国潮流,未来可期!‎ 看,我们的中国潮正当时!亲爱的同学们,还记得吗?晨光文具推出的国粹礼盒,将京剧元素与现代设计潮流结合,用别具一格的文化诠释,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国粹京剧,这是中国潮,更是中国骄傲,我们的自信。‎ 农夫山泉的“四季插画瓶”,将长白山的春夏秋冬通过插画呈现出来,在小小的瓶身上展现中国特色的自然景色,亦是中国潮。2018年初,中国品牌李宁登陆纽约时装周,以“悟道”为主题,运用中国传统苏绣的工艺技法,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运动潮流的结合,传达“自省、自悟、自创”的精神,将国潮品牌带出国门,直接推动了国潮的大热,更是令我们无比自豪的中国潮。‎ 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多一些这方面的内容。比如百雀羚的“一镜到底”的长图广告《一九三一》,用讲故事的手法将品牌与中国元素深度融合,赋予了产品丰富的背景故事,拥有极强的代入感与吸引力。作为国潮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民国元素由于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蕴含了比其他元素更为深层的意义。西方文化的流入影响了整个民国时期社会、生活、文化的发展。热血的爱国情怀、浪漫的诗词爱情、中西杂糅的社会观念、新旧并呈的民俗文化等为民国潮流提供了多元化的元素。民国时期的人们保守又开放、崇尚西方文学的同时又在不断致力于振兴民族文化,让民国潮流增添了中西文化碰撞的吸引力。民国潮流融合了怀旧、复古、热血、浪漫的特质,为国潮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元素,助推国潮的多元发展。‎ 前世今生重现中国的潮流,展望更为美好可期的未来。‎ 精神和文化没有国界,中国丰富的文化元素是国潮源源不断的创意来源。我们相信,国潮的发展是一片光明的,相信中国文化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不会说话,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用创造性的方式和传统对话,我们的校园文化周是与传统对话交流的很好形式,也是了解中国潮流,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最好契机,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近文化,逐浪潮头。‎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 - 35 -‎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题型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什么在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时代,高考作文的命题要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上任务指令,说到底,不是为了限制材料作文的写作角度,而是在高考作文命题权收缩的环境下,通过命题增一味药,来对抗多年来久治不愈的话题作文的毒瘤,让命题对学生的写作起到真正的导向作用。厘清任务驱动型作文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更清楚作文的训练目标和方向。首先看所给材料部分,包含三方面的信息,相当于多则材料审题立意。首先解读每一则材料确定立意角度:材料一,从插画的角度强调中国特色,材料二从电影的角度突出当代审美重在表现时代精神,材料三从时装品牌的角度展示文化自信。再结合任务驱动部分: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学生代表的身份,为“‘中国潮,未来期’主题校园文化周”的启动仪式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可以明确中心论点为结合校园文化周的启动仪式来谈“中国潮,未来期”。关键词有“中国”“潮流”“未来”“文化”等。根据以上分析确定立意即可。‎ 关于发言稿的特点: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发言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质等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 开场白部分:1.设问法(能与听众交流);2.情境法(引导听众进入既定的境界)或开宗明义等。‎ 主干部分,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每层次都要有主句(还可以反复)。联系现实和自身(作者和听众),要求三者浑然一体。‎ 表达上运用排比、反复和比喻。向听众呼吁,借助动感强的手势。结尾部分要抒发感情,与听众融为一体。或重申主题,发出号召。‎ 题目可以直接用所给的主题。称呼要包含在座的所有人。要有问候语,比如,“大家好!”正文部分层次要清楚,论证要充分有力。最后还要有祝福或者结束语,如“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参考立意:‎ ‎1.让中国制造掀起中国潮流,引领世界风尚 ‎2.中国潮流,扬我国威 ‎3.中国潮流,正在进行时 ‎4.校园文化,中国潮流 ‎5,大写中国,世界品牌 可用素材:‎ - 35 -‎ ‎1.2017年,《中国有嘻哈》大火,小众的嘻哈文化一跃成为社会消费市场的引领者。同时,Rapper们所崇尚的潮牌文化被年轻人推崇,潮牌概念真正触达到了社会大众群体。国内消费者对潮牌需求的暴涨,直接推动了国潮品牌的发展。但与国外潮牌悠久的发展历史相比,国潮品牌由于刚刚起步,存在着消费者认知不足的问题。前几年被粉丝们大为拥趸的明星自创潮牌,如陈冠希的CLOT、余文乐的MADNESS、阿信的StayReal等,在风格上均偏向欧美潮牌的设计,故而称不上是国潮品牌,而是国内潮牌。‎ ‎2.国潮中蕴含的文化传承的力量:潮流自身的文化价值内涵,决定了参与者的共性。国潮之所以成为一个热潮,在于消费者对国潮品牌所传达的文化价值的认同。近两年,随着国潮的兴起,国内的大小品牌都在推出国潮主题。李宁、百雀羚、回力等品牌利用国潮朝着更加年轻、活力的方向发展。同时,国潮的发展也带动了中国原创设计师品牌的发展,推动着国内的原创力量。近几年,中国的原创品牌越来越被重视,针对其所推出的扶持计划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支持。在去年的淘宝造物节上,新增了一场专门为中国新锐设计师打造的中国原创时装秀,向观众展现最纯正、最地道的中国原创设计。‎ ‎3.CHICTOPIA刘清扬,东方式的优雅和俏皮;MUKZIN密扇,新东方主义美学。原创力量的加入,让国潮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更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强大力量。但随着国潮的普遍化与大众化,原创设计师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多打着国潮旗号的品牌混入,产品质量变得参差不齐,行业的未来发展受到质疑。其实,国潮自发展之初便一直伴随着争议,一部分人将国潮定义为“low”。在他们眼中,大部分的国潮品牌只注重成本与利润,并没有将质量放在首要考虑的范围内,并且在风格上有意模仿一些国外潮牌的设计,与国潮想要表达的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背道而驰。但国潮中同样存在着想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品牌。争议和质疑是发展的必经过程,在不断地发展中,市场的优胜劣汰会留下那些真正热爱国潮、拥有独特品牌文化的国潮品牌。‎ ‎4. 中国是缺乏文化吗?绝不是!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再也没有哪个民族能如中华民族一般拥有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了!”中国缺乏的仅仅是对文化的重视程度,缺乏的是研究国学的人,缺乏的是全社会的关注度!现如今,一些国家已不是披着文化的外衣与别国礼貌地对视,而是撕去面具开始了赤裸裸地侵略占领!而中国,唯有重拾对文化的重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达到世界级的水平,才有可能摆脱如今这种“中国制造”的尴尬的境遇,与世界平等地、、不卑不亢地对视!‎ ‎5.‎ - 35 -‎ ‎ “国潮”并不是某个特定阶段的产物,而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潮流碰撞的必然结果,是新时代背景下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潮流,是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的被广大民众认可的市场。它与国家和民族所传承的物质、精神、行为制度等文化及其相关的人、物、技、艺等息息相关。随着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的“中国李宁”,国潮引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大转变。国货融入了传统文化的要素,不仅满足了个性化消费的需求,同时建立了一种文化自信,“当产品升级为一种带有国人情怀的产品时,也就不再单纯的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种带有理想的存在”,这就是新国货精神。‎ 行文结构:‎ 首先拟定一个中心论点式的题目,契合任务驱动部分“为“‘中国潮,未来期’主题校园文化周”的启动仪式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的指令。开头结文部分要展现发言稿的形式。正文主体部分顺应三则材料的信息论证观点。主要使用例证法来展示中国潮流,以激发唤起文化自信。例子典型新颖,内容丰富多彩,使得论据充足,增强说服力可信度。行文过程中注意了层次,由大到小,由中国到校园,由潮流到文化到自信,富有逻辑性。‎ ‎【点睛】发言稿的写法比较灵活,结构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讲稿那么严格,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常见的形式有:‎ ‎①开门见山提出本人要谈的问题及对问题的看法,然后说明理由,最后照应开头对全文做简明的总结。‎ ‎②直接写出要讲的问题或意见,可用序号1、2、3等表示,问题讲完,即告结束,不写开头和结尾。‎ ‎③汇报经验、情况的发言,内容比较系统,它包括情况叙述、经验介绍、体会收获等,这几方面的内容要连贯地写出来,构成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 写发言稿和演讲稿相似,写发言稿时,要注意三点:‎ ‎①观点要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对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的说明; 如果是汇报性的发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要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的词句,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 ‎ -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