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38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下册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1.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识记字音
曾皙(xī)
哂之( shěn)
铿尔( kēng)
舞雩(yú)
喟然( kuì)
二、通假字
1. 鼓瑟希(希,同“稀”)
2. 莫春者(莫,同“暮”)
3. 唯求则非邦也与(与,同“欤”)
三、古今异义
1. 加之以师旅(古义:泛指军队 今义: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 且知方也(古义:是非准则 今义:方向、对方、方法等)
3. 如五六十(古义:或者 今义:如果,像)
4. 如其礼乐(古义:至于 今义:如果,像)
5. 异乎三子者之撰(古义:才能 今义:写作)
四、一词多义
(1)以 :
• 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 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 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 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 以俟君子(而,连词)
(2)尔:
• 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
• 子路率尔而对曰(……相当于然,词尾)
(3)言:
• 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五、词类活用
1. 端章甫(名词作动词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 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 吹风、乘凉)
3.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 小相、大相)
4.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形容词作名词 勇气)
5. 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 落在后面)
六、特殊句式
1. 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 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 尔何如?(宾语前置)
4. 何伤乎?(宾语前置)
5.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 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 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8. 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9. 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
10. 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11. 浴乎沂(状语后置)
12. 风乎舞雩(状语后置)
13.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状语后置)
1.2*齐桓晋文之事
一、识记字音
胡龁(hé)
衅钟(xìn)
觳觫(hú sù)
褊小(biǎn)
忖度(cǔn duó)
便嬖(pián bì)
莅中国(lì)
吾惛(hūn)
放辟邪侈(pì)
商贾(gǔ)
狗彘(zhì)
庠序(xiáng)
孝悌(tì)
二、通假字
1. 无以,则王乎(以,同“已”,止)
2. 为长者折枝(枝,同“肢”,肢体)
3.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同“型”,作榜样)
4. 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
5.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同“网”)
6.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同“矣”,确定语气)
7.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同“途”)
8.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同“诉”)
三、古今异义
1.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古义:吝惜。今义:喜欢)
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用来推广到。今义: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3.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古义:推广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4.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5.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6. 然后从而刑之(古义:接着就。今义: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四、一词多义
(1)爱:
•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
•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爱护)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喜爱,喜欢)
(2)明:
•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名词,视力)
•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
•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形,贤明的)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形,明亮)
(3)道:
•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述说,谈论)
•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说,讲)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道义、道理)
• 任重道远(路,道路)
五、词类活用
1.无以,则王乎。(王:名作动,统一天下,王道)
2.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王:名作动,称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前“老、幼”:形作动,尊敬、爱护;后“老、幼”:形作名,老人,小孩)
4.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保:使动用法,使……安定)
5.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危: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
6.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朝:使动用法,使……来朝)
7.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服:使动用法,使……服从)
8.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名作动,张开罗网捕捉,陷害)
六、特殊句式
1. 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
2. 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
3. 王见之,曰:"牛何之?" (宾语前置)
4.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
5.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被动句)
6.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7.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宾语前置)
8. 夫子之谓也。(文言固定句式,……之谓也,……说的就是……)
1.3庖丁解牛
一、识记字音
膝之所踦(yǐ)
砉然(xū)
騞然(huō)
莫不中音(zhòng)
批大郤(xì)
肯綮(qìng)
軱(gū)
良庖岁更刀(gēng)
新发于硎(xíng)
怵然为戒(chù)
謋(huò)
二、通假字
1. 砉然向然(向:同“响”。)
2. 技盖至此乎(盖:同“盍”。)
三、古今异义
1. 依乎天理(天理,古:牛体自然的结构。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1. 因其固然(固然,古:本来的样子。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2. 虽然,每至于族(虽然,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3. 虽然,每至于族(至于,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四、一词多义
(1)善:
• 善哉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擦拭)
(2)族:
• 族庖月更刀 (众,一般的)
• 每至于族 (丛聚,集结之处)
(3)为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 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两个“为”同义,因为。)
(4)乎
• 技盖至此乎 ( 相当于“于”,可不译。)
• 依乎天理 (相当于“于”,可不译。)
• 而况大軱乎 (表疑问语气,呢。)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5)然
• 奏刀騞然 (拟声词词尾。)
• 因其固然 (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 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 怵然为戒 (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6)于
• 合于《桑林》之舞 (介词,引出对象。)
•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介词,从。)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
• 虽然,每至于族 (介词,引出对象。)
(7)而
•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连词,表转折。)
• 而况大軱乎 (连词,表递进。)
• 提刀而立 (连词,表修饰。)
• 善刀而藏之 (连词,表承接。)
五、词类活用
1. 足之所履 (履,名词作动词,踩。)
2.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岁、月,名词做状语。)
3. 而刀刃者无厚(厚,形容词作名词。厚度)
六、特殊句式
1.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2. 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3.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4. 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两个“为”后面均省略宾语“之”)
2 烛之武退秦师
一、识记字音
1. 氾南(fán)
2. 贰于楚也(èr)
3. 佚之狐(yì)
4. 夜缒而出(zhuì)
5. 共其乏困(gōng)
6. 朝济(zhāo)
7. 肆其西封(sì)
8. 阙秦(quē)
9. 逢孙(páng)
10. 戍之( shù)
二、通假字
1.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语气词,了)
2. 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3. 夫晋,何厌之有(厌,同“餍”,满足)
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同“缺”,侵损,削减)
5.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
6. 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三、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 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 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四、一词多义
(1)以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
• 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 越国以鄙远(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 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连词,表目的。)
(2)而
• 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连词,表承接。 )
• 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
•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
(3)之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
•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
(4)焉
•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哪里)
•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那里)(兼词,于之。)
(5)其
• 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这)/ 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指代自己)(代词。)
• 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6)且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
五、词类活用
1.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
2.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
3. 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
4. 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受益)
5. 越国以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
1.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雄厚,变削弱)
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阙秦以利晋(使……损害)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君之所知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表否定判断)
2.疑问句
(1)夫晋,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何”,表反问)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焉”,表疑问)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焉”,表疑问)
3.省略句
(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主语“烛之武”)
(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
(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
4.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3 *鸿门宴
一、识记字音
飨( xiǎng)
美姬(jī)
鲰生( zōu)
卮酒(zhī)
有郤(xì)
玉玦(jué)
瞋目(chēn)
目眦( zì)
按剑而跽(jì)
参乘(shèng)
彘肩(zhì)
刀俎(zǔ)
戮力(lù)
崤山(xiáo)
切而啖之(dàn)
二、通假字
1.成五采:(采,同彩,颜色)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
3.张良出,要项伯:(要,同邀)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
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同否)
8.因击沛公于坐 置之坐上:(坐,同座)
9.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同拒)
三、古今异义
1. 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省份名。
2. 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 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今:省份名。
4. 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今:省份名。
5. 婚姻 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
6. 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
7. 于是 古: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今:表顺承。
四、一词多义
(1)谢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
•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 乃令张良留谢。(辞谢、告别)
(2)辞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别)
(3)故
•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
• 故听之(因此)
•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特意)
(4)幸
• 妇女无所幸。(宠幸、亲近)
• 故幸来告良。(幸亏、幸而)
1. 去
• 相去四十里。(距离)
• 脱身独去。(离去,离开)
1. 然
• 沛公默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连词,然而)
• 不然,籍何以至此(代词,这样)
1. 于
• 贪于财货(向,对)
• 长于臣。(比)
• 复得见将军于此。(在)
1. 因
• 不如因而善遇之。(就此)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于是)
•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势、趁机)
• 因人之力而敝之。(依靠、凭借)
1. 为
• 使子婴为相。(任,做)
• 为击破沛公军!(替,给)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制定)
• 为之奈何(处理对付)
• 军中无以为乐。(作为)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
(10)且
• 若属皆且为所虏(将)
• 臣死且不避(尚且)
•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况且)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2.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3.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4. 籍(登记,动词)吏民。
5.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6.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7. 道(取道,动词)芷阳间行。
2.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1.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之为王,称王,意动)
2.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
3.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即带领)百余骑来见项王
4.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不内。
4.名词作状语:
1.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2.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3.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4. 头发上(向上)指。
六、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1. 此天子气也。
2.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 亚父者,范增也。
4.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 省略句:
1. 沛公军霸上。(省略了介词“于”)
2.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省略主语“项伯”)
3. 欲呼张良与俱去。(省略主语“项伯”)
4. 毋从俱死也。(宾语省略)
5. 奉卮酒为寿。(省略主语“沛公”)
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省略介词“于”)
7. 加彘肩上。(省略状语 “于盾”)
8. 置之坐上。(省略介词“于”)
9. 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宾语“之”)
3. 被动句:
1.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2.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表被动)
3. 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被动)
4. 介宾短语后置:
1. 具告以事。
2. 贪于财货。
3. 长于臣。
1. 得复见将军于此。
5.宾语前置:
1.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2. 籍何以至此?
3. 客何为者?
4. 大王来何操?
5. 沛公安在?
6.固定结构
1.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没有……的 )
2. 为之奈何?(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
3.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谁更……)?表示比较。)
4. 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
5. 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
6. 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有用来……的。 )
7.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
第二单元
4 窦娥冤(节选)
一、识记字音
刽子手(guì) 提防(dī fang) 盗跖(zhí) 错勘(kān)
前合后偃(yǎn) 罪愆(qiān) 尸骸(hái) 一陌儿(bǎi)
古陌荒阡(mò) 湛湛(zhàn) 苌弘(cháng) 亢旱(kàng)
二、通假字
(1)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糊突,通“糊涂”,混淆。)
(2)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 (纽,通“扭”,拘束。)
(3)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每,通“们”。)
三、古今异义
行动些,行动些 古义:走快(些)。今义:行走、走动或行为、举动。
四、作者及文化常识
关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四大家”之首。一生“不屑仕进”,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自称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杂剧代表作有《窦娥冤》《单刀会》《望江亭》《救风尘》等。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①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一幕或一场)组成,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两个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戏剧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②在音乐上,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套曲子。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本文节选的是《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前标示的(正宫)就是本套曲子的宫调,(端正好)就是第一支曲子的曲牌。本折(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于(正宫)。③在角色上,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末为男角,分为正末(男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副末、冲末、大末、小末等;旦为女角,分为正旦(女主角)、外旦、贴旦、老旦、老旦等;净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分为副净、二净等。此外还有以剧中人物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④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科”“白”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可由次要角色唱之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科即“科范”,规定剧本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对白、独白、旁白等。
5 雷雨(节选)
一、识记字音
沉吟 (chényín) 无锡(xī)汗涔涔(cén)
窟窿(kūlong) 哭哭啼啼(tí) 谛(dì)听
江堤(dī) 混账(hùn zhàng)昧(mèi)心财
• 字形识记
涔涔:①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地流下。②形容天色阴沉。③形容肿胀或烦闷。
谛听:仔细地听。谛,仔细。
昧心: 违背良心。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觊觎: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
三、作者及文化常识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先后创作了十多部剧本,如《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曹禺的剧作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在深刻的现实主义刻画中融入了作者的诗意激情;力求在多种矛盾冲突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个性化的语言,揭示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及急剧的心理变化。
6 *哈姆莱特(节选)
一、字音辨析
匍匐(pūfū) 意旨(zhī) 暴虐(nuè) 祈祷(dǎo) 轻蔑(miè) 难堪(kān)
怪诞(dàn) 忏悔(qiān) 踌躇(chóuchú)迷惘(wǎng) 延宕(dāng) 虔敬(qián)
紊乱(wěn) 劝诱(yòu) 嫁奁(lián) 陨落(yǔnluò)横暴(hèng)
二、字形识记
婉(wǎn)婉转
惋( wǎn)惋惜
腕( wàn)扼腕
宛( wǎn)宛如
陨(yǔn)陨落
殒(yǔn)殒身不恤
据(jū)拮据
裾(jū)襟裾
锯(jū)锯断
踞(jū)盘踞
三、作者和文化常识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564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的社会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第三单元
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字音辨析
精髓(suǐ)
瑰宝(guī)
疟疾(nüè)
相悖(bèi)
羟基(qiǎng)
砒霜(pī)
冠心病(guān)
沧海一粟(sù)
福祉(zhǐ)
二、字形识记
蒿(hāo)青蒿素
篙( gāo)长竹篙
缟( gǎo)缟素
髓( suǐ)精髓
邃( suì)深邃
隧( suì)隧道
幅(fú)一幅画
副(fù)一副对联
辐(fú)辐射
蝠(fú)蝙蝠
三、作者及文化常识
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于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951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学习,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2017年,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一、识记字音
栅栏( zhà )杜撰(zhuàn )惊诧( chà )怪诞( dàn )鄙视(bǐ )
贪婪( lán )湮没( yān )浩瀚(hàn )畏葸(xǐ )斑斓(lán )
二、字形识记
斓(lán)斑斓
谰(lán)谰言
诧(chà)惊诧
咤( zhà)叱咤
崇( ch6ng)崇敬
祟(suì)鬼鬼祟祟
遐( xiá)遐想
瑕(xiá)瑕疵
暇(xiá)目不暇接
冥( míng)冥冥
瞑(míng)死不瞑目
暝(míng)日将暝
三、作者文学常识
加来道雄(MichioKaku)博士,美籍日裔人,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著名的科学畅销书作者,超弦理论的奠基人。他的著作都广受赞誉, 《构想未来》、 《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平行宇宙》,均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他主持着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线》、《60分钟》、《早安美国》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之类的全美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
8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识记字音
墁地(dì) 接榫(sǔn) 瓦当(dàng)
戗兽(qiàng) 穹宇(qióng) 柁墩(dūn)
额枋(fāng) 房檩(lǐn) 切削(xiāo)
椽子(chuán) 水榭(xiè) 翚(huī)
二、字形识记
繁缛:fán rù ,多而琐碎。
辽阔:liáo kuò,宽阔的,广阔的。
遽变:jù biàn,急速。
垒砌:lěi qì,堆砌。
隔断墙:gé duàn qiáng,叫做办公屏风。
滨海之地:bīn hǎi,靠近海边。
横拱:héng gǒng,横肱拱立。
台随檐出:形容房屋。
凤毛麟角:比喻稀罕而又可贵。
蜕变:tuìbiàn,蜕变是美好。
• 作者及文化常识
1.作者:《中国建筑的特征》出自作者是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2.背景: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论文。
9 说“木叶”
一、识记字音
灼( zhu6)
窸窣(xī sū)
尽管(jǐn)
筌( quán)
涔阳(cén)
迢远(tiáo)
二、字形识记
袅(niǎo)袅娜
枭( xiāo)枭雄
歧(qí)歧路
岐(qí)岐黄
砧( zhēn)寒砧
拈(niān)拈轻怕重
粘( zhān)粘贴
萧( xiāo)萧瑟
箫( xiāo)吹箫
戍(shù)卫戍
戌(xū)戌时
戎(r6ng)戎马
三、作者及文化常识
1.作者:《说“木叶”》是林庚写作的论述,收录在他的《唐诗综论》中。林庚,出生于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北京大学教授。
2.背景:
本文是中通过"木叶"与"树叶"的对比,"来表达独特意境,是很有深度的一篇文章!
第五单元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一、识记字音
暴露(lù)
锭(dìng)
毋庸(wú)
狡狯( kuài)
雇佣( yōng)
二、字形识记
狯(kuài)狡狯
刽(guì)刽子手
桧(huì)秦桧
脍(kuài)脍炙人口
辩( biàn)争辩
辨(biàn)辨别
三、作者及文化常识
1.作者介绍
卡尔·马克思(1818年-1888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2.写作脊景
马克思被邀请作为伦敦的外国流亡革命人士的正式代表,出席1856年4月14日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他利用请他第一个讲话的机会,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马克思参加《人民报》的创刊纪念会这件事明显地说明了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同英国宪章派保持着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极力想在思想上影响英国无产阶级并且帮助宪章运动的领袖,以使英国工人运动在新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复兴起来。《人民报》是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革命的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以帮助。《人民报》除了刊登马克思和恩格斯专为该报撰写的一些文章外,还转载了他们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最重要的文章。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3.文体知识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大体有如下四种:
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
照读式演讲、读稿式演讲,演讲者拿着事先写好的演讲稿。走上讲台,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宣读一遍。其内容经过慎重考虑。语言经过反复推敲。结构经过精心安排,话讲得郑重。它比较适合于在重要而严肃的场合运用。
背诵式演讲、脱稿演讲,演讲者事先写好演讲稿,反复照背,背熟后上讲台。脱稿向听众演讲。这种演讲方式比较适合于演讲比赛和初学演讲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增进演讲者的演讲能力。其缺点是不便于演讲者临场发挥。使听众觉得矫揉造作。一旦忘词,就难以继续,往往要当场出丑。
提纲式演讲、提示式演讲,演讲者只把演讲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按照提纲形式写出来,借助它进行演讲。而不必一字一句写成演讲方式。是初学演讲者进一步提高演讲水平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演讲方式。
即兴式演讲。演讲者预先没有充分准备而临场生情动意所发表的演讲。它是一种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效果最佳的演讲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听众的心理和需要。灵活机动。迅速调动语言的一切积极因素,呈现生动形象的直接感染力,是其他各种演讲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4.演讲稿6个特点
第一:针对性。第二:可讲性。第三:鼓动性。第四:整体性。第五:口语性。第六:临场性。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识记字音
繁芜丛杂(wú)
浅尝辄止(zhé)
卓有成效(zhu6)
嫉恨(jí)
诬蔑(wū)
诽谤(fěi bàng)
诅咒(zǔ zhòu)
悼念( dào)
二、字形识记
诽(fěi)诽谤
悱(fěi) 悱恻
绯(fēi)绯闻
域(yù)领域
蜮(yù)鬼蜮
惑(huò)疑惑
衷(zhōng)衷心
衰(shuāi)衰老
哀(āi)哀求
跋(bá) 长途跋涉
拔(bá)坚韧不拔
泼(pō)活泼
三、作者及文化常识
1.作者介绍
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德国人。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对他们的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2.写作背景
马克思于 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本文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地上发表的讲话。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3.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悼词,悼词一般都有其规定的格式。悼词指的是对死者表示哀悼话和文章。作为一篇悼词,一般有如下的结构特点:
①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
②介绍去世者的简历。
③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的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④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者的家属。
11(谏逐客书 *与妻书)
11.1 谏逐客书
一、识记字音
蹇叔(jiǎn)
丕豹(pī)
制鄢(yān)
郢(yǐng)
成皋(gāo)
膏腴(yú)
范雎(jū)
穰侯(rǎng)
纤离(xiān)
外厩(jiù)
阿缟(gǎo)
駃騠(juétí)
搏髀(bì)
黔首(qián)
赍(jī)
二、通假字
1.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内”,同“纳”,接纳)
2. 而陛下说之(“说”,同“悦”,喜悦,喜爱。)
3. 遂散六国之从(“从”同“纵”。)
三、古今异义
1.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古义:社会安定。今义:治理)
2.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古义:在于。今义:在意:介意(多用于否定式))
四、一词多义
(1)过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形容词, 错误的)
• 三过其门而不入(动词,经过)
• 过犹不及(形容词,过分)
• 过故人庄(动词,拜访,探望)
(2)举
• 举地千里, 至今冶强(动词,攻克,占领)
• 举头望明月《静夜思》(动词,抬起)
• 吾力足以举百钧《齐桓晋文之事》(动词。擎,手向上托物)
• 举国欢庆(形容词,全)
(3)拔
•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 (动词,攻取)
• 今者项庄拔剑舞《鸿门宴》(动词,拔出)
• 坚韧不拔(动词,动摇)
(4)致
•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动词,得到)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动词,到达)
• 淋漓尽致(副词。极,最)
(5)让
•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动词,推辞)
• 公使让之《寺人披见文公》(动词,责问,责备)
(6)兵
• 藉寇兵而赍盗粮(名词。兵器,武器)
• 兵者,国之大事也(名词,指军事, 战争)
(7)以
• 移风易俗,民以殷盛(连词,因此)
•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连词,表目的)
五、词类活用
1. 西取由余于戎。(“西”,名词作状语。)
2. 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使……来”。)
3. 强公室。(“强”,形容词使动,“使……强”。)
4. 蚕食诸侯。(“蚕”,名词作状语。)
5. 故能明其德。(“明”,形容词使动,“使……明显”。)
6. 却宾客以业诸侯。(“业”,名词用为使动,“使……成就功业。”)
六、特殊句式
1.倒装句
1. 西取由余于戎 (状语后置,即“西于戎取由余”)
2.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状语后置,即“此五子者,不于秦产”)
3. 东据成皋之险 (定语后置,即“东据险之成皋”)
4. 客何负于秦哉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即“客于秦负何哉”)
2.省略句
1. 遂霸西戎 (省略介词,应为“遂霸(于)西戎”)
2.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省略宾语,应为“民以(之)殷盛,国以(之)富强")
3.判断句
1.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者……也”表判断)
2. 《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者……也”表判断)
3.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也”表判断)
4.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也”表判断)
5.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者也”表判断)
11.2 *与妻书
一、识记字音
眷属(juàn)
吾尝语曰(yù)
的的非吾所忍(dí)
如晤(wù)
能彀(gòu)
婉解(wǎn)
肖我(xiào)
搁笔(gē)
称心(chèn)
双栖(qī)
不能禁(jīn)
恸哭(tòng)
二、通假字
1.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同“够”,能够)
2.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同“ 廿”,二十)
三、一词多义
(1)书:
•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名词,书信)
• 意洞手书(动词,书写)
(2)望:
• 适冬之望日前后(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 吾亦望其言是实(动词,期望,希望)
1. 其:
• 今则又望其真有(代词,它,代有鬼的事)
•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代词, 他们,代天下人)
• 卒不忍独善其身(代词, 自己的)
• 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副词,表示推测,或许,大概)
(4)以:
•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介词,把)
• 且以汝之有身也(介词,因为)
•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连词,表修饰)
•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介词,用)
(5)相:
•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我”)
• 相及与汝相对(副词,互相)
• 当哭相和也(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你”)
四、古今异义词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古义:并且推广到,今义: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
2. 汝泣告我(告,古义:请求今义: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控告)
3.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古义:揣摩。今义:真实事物或者过程的虚拟)
4. 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同志,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广泛的用作陌生人之间打招呼用的称呼,类似“师傅”。)
5.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 古今同义:因此。)
6.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此)
五、词类活用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形作动,尊敬:后两个“老”形作名,老人。)
2.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一个“幼”形作动,爱护:后两个“幼”形作名,小孩。)
3. 称心快意 (使动用法,使……愉快。)
4.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意动用法,以…… 为乐。)
5. 瓜分之日可以死 (瓜,名作状,象切瓜一样:死,使动用法(其后省略宾语“之”),使……死。)
6.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动作名,远行的事情。)
7.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名作动,追求。)
8.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名作状,用数字。)
9. 汝幸而偶我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配偶。)
10. 卒不忍独善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善、好。)
11. 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 尽:形作动,写尽。万千:数作名,很多的话。)
12. 意洞手书(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
13. 当尽吾意为幸(尽,形作动,领会尽,领会透;幸,形作名,幸事。)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1.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判断句)
2.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判断句)
省略句
1.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随君行 (省略介词宾语)
2. 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省略介词“于”)
3.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
倒装句
1.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定语后置)
2. 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定语后置)
3. 吾爱汝至(状语后置)
4.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
固定结构
1.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表选择,与其……不如……)
2.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表疑问,把……怎么办,对……怎么样,拿……怎么办。)
第六单元
12 祝福
一、识记字音
寒暄(xuān) 朱拓(tà) 间(jiàn)或 悚然(sǒng) 踌蹰(chóu chú)
不更(gēng)事 谬(miù)种 俨(yǎn)然 形骸(hái) 颊(jiá) 新正(zhēng) 贺家墺(ào) 荸荠(bí qí) 呜咽(yè) 讪讪(shàn) 敛(liǎn) 怔怔(zhēng)
咀嚼(jǔ jué) 瞥(piē) 拗(niù)不过 蹙(cù)缩 窈(yǎo)陷
惴(zhuì) 歆享(xīn) 牲醴 (lǐ) 蹒跚(pán shān)
二、字形识记
颊(jiá)脸颊
浃(jiā)汗流浃背
挟(xié)挟持
聘( pìn)聘礼
骋(chěng)驰骋
娉( pīng)娉婷
谬( miù)谬论
缪(móu)未雨绸缪
戮(lù)杀戮
勠(lù)勠力同心
寥( liáo)寥廓
戳(chuō)邮戳
暄(xuān)寒暄
渲( xuàn)渲染
煊(xuān)煊赫一时
三、作者及文化常识
1.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秉臣。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其著作收入《鲁迅全集》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从1918年5月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2.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在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驱使下,1924年2月7日鲁迅先生创作了这篇小说。
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装在套子里的人)
13.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识记字音
迤逦(yǐ lǐ)
酒馔( zhuàn)
朔风(shuò)
髭须(zī)
央浼(měi)
尴尬(gān gà)
赍发(jī)
仓廒( áo)
拽上(zhuài)
剜( wān)
搠倒 (shuò)
肐察(gē chá)
二、字形识记
廒(áo)仓廒
嗷(áo)嗷嗷待哺
遨(áo)遨游
溯(sù)追本溯源
搠(shuò)搠倒
槊( shuò)横槊赋诗
沧(cāng)沧州
疮(chuāng)疮痍
怆( chuàng)悲怆
浼(měi)央浼
挽(wǎn)挽救
娩( miǎn) 分娩
暇(xiá)目不暇接
瑕( xiá)白璧微瑕
遐迩(xiá)闻名遐迩
剜(wān)剜肉
腕(wàn)手腕
蜿( wān)蜿蜒
三、作者及文化常识
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一、识记字音
胆怯(qiè)
鞭笞(tà)
塑造(sù)
难堪(kān)
怂恿(cǒng)
虽然(suī)
怔怔(zhēng)
撮合(cuō)
讥诮(qiào)
滑稽(jī)
辖制(xiá)
鲜见(xiǎn)
二、字形识记
揉(r6u)揉搓
糅(r6u)杂糅
蹂(r6u)蹂躏
诮( qiào)讥诮
俏( qiào)俏丽
峭(qiào)峻峭
淬( cuì)淬火
粹(cuì)纯粹
萃(cuì)荟萃
三、作者及文化常识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巨匠。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早期作品有《假面》《变色龙》《胜利者的胜利》《胖子和瘦子》《一个官员之死》《苦恼》《风波》《万卡》。1890年从库页岛回来后,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加深刻,代表作品有《套中人》和《第六病室》。晚年,契诃夫致力于小说和戏剧创作,小说有《农民》《带阁楼的房子》《新娘》,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这时作品洋溢着乐观主义情调,对新生活充满信心。契诃夫是世界短篇小说大师,小说的艺术特色:①简练、朴实(“简练是才能的姊妹”,“写作的艺术就是精简的艺术”),②夸张幽默讽刺手法,③情节富有戏剧性。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品创作于1898年,其时沙皇俄国正处于专制统治时期,人们失去了思想与言论上的自由,别里科夫就是这种环境造就的一个“典型人物”,也是当时制度下的一个“良民”。作者首先通过“我”介绍了别里科夫生活、习惯上、思想上的有形和无形的套子以及“套子”对自己的生活、学校的人、全城的人的影响。其次作者以恋爱及失败为中心事件,让别里科夫自己表演,语言、神态、心理逼真传神。一方面让我们觉得他可恶,另一方面又觉得他可怜。可恶之处表现在性格上的顽固保守、躲避现实、害怕变革和人格上的卑劣,可怜之处表现在整天六神无主、谨小慎微,因多疑而诚惶诚恐、为了维护专制制度而丧失了自我。总之,他不但不知自己的“奴隶”身份,而且想极力地让“全城的人”都生活在“做稳奴隶的时代”。
14(促织 * 变形记(节选))
14.1 促织
一、识记字音
迂讷(nè)
裨益(bì)
爇香(ruò)
翕辟(xī)
竦立( sǒng)
兰若(rě)
掭(tiàn)
不啻(chì)
抢呼欲绝( qiāng)
藁葬( gǎo)
惙然(chuò)
觇视(chān)
惭怍(zuò)
猪鬣(liè)
龁(hé)
尺有咫(zhǐ)
邑庠(xiáng)
赉(lài)
蹄躈(tí qiào)
蠹(dù)
二、通假字
1.昂其直/而高其直(直,通“值”,价值、价格)
2.而翁归(而,通“尔”,你的)
3.手裁举(裁,通“才”,刚刚)
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5.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今”的)
6.牛羊蹄躈各千计(躈,通“噭”,口)
三、古今异义
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3.两股间脓血流离
①古义:大腿。 ②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4.儿涕而去
涕:①古义:哭泣,流眼泪。(作名词用则意为眼泪) ②今义:鼻涕。
去:①古义:离开。 ②今义:与“来”相对。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6.民日贴妇卖儿
①古义:抵押、典当。 ②今义:粘贴、贴补。
四、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2)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3)以塞官责(责任, 差使)
(4)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失败)
3.顾
(1)成顾蟋蟀笼/徘徊四顾(看,动词)
(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只是、不过,连词)
4.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挖开)
(3)无毫发爽(毛发,头发)
5.售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
(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后岁余/不终岁(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
(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令以责之里正(县令,名词)
(2)急解令休止(让,动词)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
(2)见虫伏壁上(上面)
(3)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4)以金笼进上(皇上)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成益惊喜(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
(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
(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折过墙隅(经过)
(2)裘马过世家(超过)
(3)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
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
(2)少年固强之(迫使)
15.中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成然之(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
(2)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3)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4)庞然修伟/相对默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7.逼
1. 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2. 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
18.进
1. 以一头进(动词,进献)
2. 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19.为
1. 为人迂讷(对待)
2.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
20.自
1. 自昏达曙(从,介词)
2. 不如自行搜觅(自己,代词)
3. 自与汝复算耳(自然,副词)
21.尚
1. 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动词)
2. 虫宛然尚在(还,副词)
22.复
1. 成反复自念(重复,动词)
2. 亦不复以儿为念(再,副词)
3. 成子精神复旧(恢复,动词)
23.举
1. 举家庆贺/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一切异状遍试之(全,形容词)
2. 手裁举(抬起、举起,动词)
24.意
1. 即道人意中事(心里,名词)
2. 意似良(神态、神情,名词)
3. 惴惴恐不当意(心意,名词)
4. 岂意其至此哉?(料想、估计,动词)
25.信
1. 成述其异,宰不信(相信,动词)
2.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的确、确实,副词)
26.即
1. 即道人意中事(立即、就,副词)
2.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即使,连词)
27.顿
1. 顿非前物(立刻,副词)
2. 顿足失色(跺,动词)
28.得
1. 得其尸于井(找到、发现,动词)
2. 市中游侠儿得其佳者笼养之(抓到,动词)
3. 冀有万一之得(得到,引申为收获,名词)
29.闻
1. 忽闻门外虫鸣(听到,动词)
2. 宰以卓异闻(闻名,动词)
30.忽
1. 忽闻门外虫鸣(忽然,副词)
2. 不可忽也(忽视,动词)
31.杖
1. 杖至百(杖责,动词)
2. 乃强起扶杖(拐杖,名词)
32.出
1. 因出己虫(拿出,动词)
2. 无出其右者(超过,动词)
33.而
1. 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但,连词,表转折)
2. 儿涕而去(连词,表承接)
3. 掩口胡卢而笑(连词,表修饰)
34.及
1. 仙及鸡犬(涉及、联系到)
2. 及扑入手(等到)
五、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语
①岁征民间(每年)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③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④取儿藁葬(用草席)
⑤日与子弟角(每天)
⑥力叮不释(用力)
⑦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②旬余,杖至百(杖责、用杖打)
③笼归,举家庆贺(用笼子装、装进笼子)
④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
⑤儿涕而出(流泪、哭泣)
⑥自名“蟹壳青”(命名、取名)
⑦细疏其能(陈述)
⑧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
⑨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
(3)使动用法
①昂其直(使…昂,抬高)
②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③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④不如拼博一笑(使……拼)
(4)意动用法
①成然之(认为…对)
②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③益奇之(认为…奇特)
(5)其他活用现象
①薄产累尽(形作动,赔完)
②近抚之(形作动,靠近)
③而心目耳力俱穷(用尽)
④蟹白栗黄(形作名,白肉、黄粉)
⑤成述其异(形作名,奇特的本领)
⑥审视(仔细地)
⑦啼告母(哭着)
六、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 此物故非西产(“非”表判断)
• 非字而画(“非”表判断)
(二)被动句
• 遂为猾胥报充里下役(“为”表被动)
•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被动句,无标志,意念上的被动)
(三)定语后置
•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好事者”是用来修饰“少年”的)
•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定语后置,数量词作后置定语)
(三)状语后置
• 问者爇香于鼎(“于鼎”后置)
• 焚拜如前人(“前人”后置)
• 既而得其尸于井(“于井”后置)
(四)省略句
1. 岁征(于)民间。
2. (上官)试使(之)斗而才,因责(之)常供。(前“之”代促织,后“之”代县令)
3. 令以(之)责之(于)里正。
1. 转侧(于)床头,惟思自尽。
2. 成妻纳钱(于)案上。
3. (其妻)折藏之,归以(之)示成。
4. 见有虫伏(于)棘根。
5. (成名)遽扑之,(虫)入石穴中。(成)掭(之)以尖草,(虫)不出,(成)以筒水灌之,(虫)始出。
6. (成名夫妻)近抚之,(儿)气息惙然。喜置(之于)榻上。
7. 徘徊四顾,见虫伏(于)壁上。
8. (成名)视之,(虫)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9. 不敢与(之)较。
10. 临视,则虫集(于)冠上。
11. 又试之(以)鸡。
12. (巡抚)又嘱学使俾(成名)入邑庠。
(五)固定句式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是表示揣测语气的固定句式,意为“该不会是……吧”、“恐怕是……吧”)
岂意其至此哉?(“岂……哉”,表示反问语气,意为“难道……吗”、“怎么……呢”)
14.2 *变形记(节选)
一、字音辨析
穹顶(qióng)
偌大(ruò)
晦气(huì)
搔痒(sāo)
战栗(lì)
撂下(liào)
黏性(nián)
下颚 (è)
思忖(cǔn)
挪动(nu6)
笨拙(zhu6)
缅怀(miǎn)
瘸着(qué)
羞赧 (nǎn)
濒临 (bīn)
癫狂 (diān)
三、作者及文化常识
1.作者简介: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他不敏感政治,作品也并不太关注重大的政治事件。主要的作品有:《地洞》《城堡》《审判》。1883年至1924年,命短;痛苦的情感生活――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没有自己的家庭;银行小职员,对工作感到十分痛苦,但又不得不去;勤奋地写作,几乎隔绝社会上的交往;为艺术而献身;影响巨大,成就卓著,是现代派表现主义大师;三部长篇。
2.关于现代派文学和表现主义:现代派文学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等各种资产阶级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发端于十九世纪末,确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可参看本单元后的“知识短文”)。它的文艺思想可概括为:重视主观表现,轻视客观反映;重视艺术想象,轻视客观摹仿;重视形式,轻视内容等。其特征是反传统、荒诞、意识流和象征。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卡夫卡的《变形记》、捷克作家恰佩克的剧本《万能机器人》、瑞典的斯特林堡的剧本《到大马士革去》等,以其深邃的哲理、新颖的形式,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异化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危机,而为世界读者所瞩目。
3.写作背景 《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歌舞升平的欧洲大陆变成杀声震天的战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纷纷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变形记》通过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 也是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小人物的杰出著作 。
第八单元
15(谏太宗十思疏 * 答司马谏议书)
15.1 谏太宗十思疏
一、识记字音
浚其泉源(jùn)
虑壅蔽(yōng)
黜恶(chù)
载舟覆舟(zài)
塞源(sè)
殷忧(yīn)
垂拱(gǒng)
谬赏(miù)
二、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振”同“震”,威吓。)
2.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
3.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同“毋”,不要)
三、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 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一词多义)
四、一词多义
(1)安
•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形容词,安定,太平)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形容词,安稳,安定)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动词,奉养)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疑问副词,怎么)
• 沛公安在哉?《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
(2)胜
•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克服,战胜)
• 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动词,禁得住)
• 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动词,尽。完。)
•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滕王阁序》(形容词,盛大的)
•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动词,胜过,超过)
(3)克
•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动词,能够)
•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动词,战胜,攻破)
•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动词,克制)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
2.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3.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 大:重位。
想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
4.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
5.形容词用作名词:
简能而任之 能:有才能的人。
想谗邪 谗:说别人坏话的人。
6.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者也”连用,表判断)
(2)省略句
•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省略介词宾语“之”,即“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 终苟免而不怀仁(省略主语“人民”,即“(人民)终苟免而不怀仁”)
(3)倒装句
• 虽董之以严刑(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虽以严刑董之”)
• 振之以威怒(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威怒振之”)
•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人君当重之神器,居大之域中”)
(4)被动句
•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动词本身表被动,蔽,受蒙蔽)
(5)固定句式
•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虽…….(犹)……而况……乎”即“……虽然……(尚且)……,何况是……呢”))
•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乎”即“难道是……吗” )
•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何必……哉”即“何……呢”)
15.2 *答司马谏议书
一、识记字音
游处(chǔ)
强聒(guō)
怨谤(bàng)
难(nàn)壬人
不恤国事(xù)
盘庚(gēng)
胥怨(xū)
度义(du6)
会晤(wù)
二、通假字
1. 不复一一自辨 (辨,同“辩”, 辩解)
2.于反覆不宜卤莽 (卤,同“鲁”,粗鲁)
3.故今具道所以 (具,同“俱”,详细)
三、古今异义
1.故略上报
上报:古义: 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汇报
2.于反覆不宜卤莽
反复: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
3.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汹汹:古义:大吵大闹。今义: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4.故今具道所以
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
5.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
6.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区区:古义:谦词,用于自称。今义:指小或少,不重要
四、一词多义
(1)见
• 终必不蒙见察(加在动词前,表被动)
•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动词,看见)
• 冀君实或见恕也(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
(2)知
•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动词,知道)
• 则非某之所敢知(动词,知道,这里是领教的意思)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名词,同“智”,见识)
(3)为
• 不为侵官(动词,算作,算是)
• 未能助上大有为(名词,作为)
• 为天下理财(介词,替,给)
•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动词,当作)
• 守前所为而已(名词,做法)
(4)度
•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名词,制度)
•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名词,计划)
• 度义而后动(动词,考虑,揣度)
(5)所以
• 故今具道所以(……的原因)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
五、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
1.以膏泽斯民(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名词作动词,做)
形容词作动词: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善:形容词作动词,献媚)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也”表判断)
胥怨者民也(……者……也,表判断)
2.状语后置句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于朝廷”作状语后置)
受命于人主 (“于人主”作状语后置)
3.宾语前置句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何为应为“为何”)
4.定语后置句
至于怨诽之多(“多”作定语后置)
16(阿房宫赋 * 六国论)
16.1 阿房宫赋
一、识记字音
蜀山兀(wù)
缦回(màn)
不霁何虹(jì)
嫔(pín)
媵(yìng)
嫱(qiáng)
椒兰(jiāo)
辘辘(lù)
杳(yǎo)
妍(yán)
剽掠(piāo)
鼎铛玉石( chēng)
逦迤(lǐ yǐ)
锱铢(zī zhū)
椽(chuán)
庾(yǔ)
横槛(jiàn)
呕哑(ōu yā)
参差(cēn cī)
二、古今异义:
1. 直走咸阳( 走,古义:跑,奔,趋向;今义:行 )
2.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钩心,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 ;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3.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落,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
4.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气候,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5.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古义:搜集保存;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
6. 可怜焦土(可怜, 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
三、一词多义:
(1)一:
•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把)
• 黄鹤一去不复返《黄鹤楼》(一旦)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专一)
(2)爱: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贪图)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 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喜欢)
(3)取: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提取)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着,助词)
(4)族:
•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师说》(类)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家族)
(5)焉:
•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的样子,助词。)
•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句末语气助词。)
•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 哪里。)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兼词,“于之”:在这里)
(6)而:
• 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向北建构,再折向西面。)
• 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
• 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四、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毕,被动用法,被灭亡;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
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
5.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6.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银珠宝,经营的金银珠宝。精英,形容词用作名词,精品。)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9.廊腰缦回(腰,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
10.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11.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五、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也”表判断)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者……也表判断)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者……也表判断)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也”表判断)
1. 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语义表被动,“举”隐含着被动,被攻下)
3.倒装句:
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哀自)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定语后置,有三十六年不得见者)
钉头磷磷(磷磷钉头)
4.状语后置: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5.省略句:
(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主语省略)
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谓语省略)
长桥卧(于:在)波,未云何龙(介词省略)
几世几年,剽掠(于:从)其人(介词省略)
谁得而族灭(秦国)也(宾语省略)
16.2 *六国论
一、识记字音
赂(lù)
邑(yì)
殆尽( dài)
草芥(jiè)
厥(jué)
荆棘(jīng jí)
颠覆( diān fù)
嬴( yíng)
荆卿(qīng)
洎(jì)
抱薪救火(xīn)
二、通假字
1.暴霜露,斩荆棘(暴,同“曝”,暴露,冒着)
1.暴秦之欲无厌(厌,同“餍,满足)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同“毋”,不要)
3.当与秦相较(当,同“倘”,如果)
三、古今异义
1.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以致……以至于,终究
今:表示另提一事
3.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慧、智谋、力量
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
今:又一次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旧事,前例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古:不去
今:能力差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咽下咽喉
今:吞咽
8.其实百倍
古:其,代词,那。实,副词,实际上。
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9.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这样以后
今:连词
10.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可,可以,以,凭借
今:表示认可
四、一词多义:
(1)为:
• 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 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
• 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2)以:
• 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 秦以(介词,凭借)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 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 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 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而:
• 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 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
• 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
• 故不战而(转折连词,但是)强弱胜负已判矣。
• 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 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
• 惜其用武而(转折连词,却)不终也。
• 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其势弱于秦,而(转折连词,可是)犹有可以不赂而(表转折的连词)胜之之势。
•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承接连词)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其:
•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代词,代燕赵之君)土。
• 惜其(代词,它,代赵国)用武而不终也。
• 向使三国各爱其(代词,自己的)地。
• 其(代词,代六国)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5)之:
• 子孙视之(代词,它,代土地)不甚惜,举以予人。
• 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得下咽也。
•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代词,代秦国)之(助词,的)势。
• 苟以天下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6)或:
• 或(代词,有的人)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 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
(7)与:
• 与(动词,亲附,亲近)嬴而不助五国也。
• 当与(介词,跟,和)秦相较,或未易量。
(8)亡:
•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丧失,丢失,动词)者。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
(9)向:
• 向(先前,以前)使三国各爱其地。
• 并力西向(朝着,动词)。
(10)犹:
• 以地事秦,犹 (动词,好象)抱薪救火。
• 良将犹(副词,还)在。
(11)始:
• 燕赵之君,始(起初,副词)有远略。
• 始(才,副词)速祸焉。
(12)终:
• 终(终于,副词)继五国迁灭。
• 惜其用武而不终(坚持到底,动词)也。
(13)兵:
• 斯用兵(军事行动,名词)之效也。
• 非兵(兵器,名词)不利。
• 起视四境,而秦兵(军队,名词)又至矣。
(14)得:
•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获得)城。
• 此言得(适宜、得当,符合)之。
五、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六、特殊句式
1.被动句: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
2.判断句: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3.省略句:
较秦之(受赂)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斩荆棘。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
(诸侯)奉之弥繁,(秦国)侵之愈急。
4.状语后置句:
赵尝五战于秦 (赵尝于秦五战)。
5.定语后置句:
苟以天下之大。(苟以大之天下)
相关文档
- 高一政治必修二期中试卷及答案2021-06-0810页
-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0届高三上学2021-06-088页
- 安徽省合肥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92021-06-079页
- 陕西省(全国II卷)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2021-06-079页
-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启2021-06-0712页
-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2021-06-0710页
-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2021-06-0713页
-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0届高三2021-06-0620页
-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4月统一质2021-06-069页
- 备战2019年高考高考政治主观题题型2021-06-0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