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9.50 KB
  • 2021-06-09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鹤壁市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姓,但距离周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此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样”,文字与书写并重。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后来颜元孙的侄子颜真卿在湖州做官,将《干禄字书》书写上石。要想通过科举求仕进,就必须学习这样的干禄字。之后,端正秀丽的干禄字楷书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写法,千字雷同,明朝时,为皇帝书写诏诰的宫廷书家,以沈度最著名,都擅长一笔这样的字,人称“台阁体”,清朝叫“馆阁体”。‎ 不过,这样过分求统一的书写方式却破坏了书法的灵魂——对“势”的追求。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不仅指通篇的气势,更指每一笔的手势动作。把字写“活”,就是这个道理,有口气顶着,才能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书写动作连贯,做到下笔不悔,一气呵成,才能气韵生动。而要达成这样的功力,日积月累的训练便不可缺少,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日复一日的临摹、书写,培育了中国古人最早的美学情趣,甚至成为一种人格训练。所谓“字如其人”,虽然后来多从道德层面解读,但其本意仍是强调一种认真的精神,写字如是,做人亦如是。(有删改)‎ ‎1.下列对方块字发展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块字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有关,因为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B.甲骨文中的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春秋战国时,汉字完成了字形从圆润瘦长到方方正正的一次转变。‎ C.秦朝时,小篆为正体字,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 D.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要求书写连贯,下笔不悔,一气呵成。这是书法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方块字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这种审美追求并没有因书写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B.虽然草书是“龙飞凤舞”的形态,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是工整的,即使是最早的金文,都写得规规矩矩。‎ C.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如果学好端正秀丽的干禄字,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谋求仕途发展。‎ D.干禄字楷书在明朝时被称为“台阁体”,在清朝时被称为“馆阁体”,虽端庄秀丽,但写法程式化,千字雷同,破坏了书法对“势”的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淮南子》中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是用来说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的,我们可以从这种方式中了解“汉字是方块字”的部分原因。‎ B.唐朝时选拔人才重视书法,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样”,文字与书写并重。颜师古创立的干禄字几经发展,成为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必遵的书写正体。‎ C.古人写字,不仅讲求通篇的气势,而且讲求每一笔的手势动作,即把字写“活”,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 D.在书写上,要达成气韵生动的功力,就必须进行日积月累的训练,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训练也成为一种人格训练,体现了一种认真的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人物遇到大人物 马丁·苏特 在我们所有人的身上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我们因为意外地遇见了某个重要人物而一下子手足无措。我们说话颠三倒四,找寻线索,结结巴巴或者迸不出一个字来。‎ 类似这样的事霍力格就遇上过。一场关于目标管理之复兴的报告结束之后,他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排队。他前面的那个头发灰白、身材魁梧的先生取了大衣,正在找一枚硬币给那个管衣帽的服务生。霍力格出于着急而不是为了抢先,就递给了他两瑞士法郎。这位先生吃惊地转回头——是马海。‎ 马海!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一的董事长和总裁,经济界的巨头!而霍力格却像塞给小厮一样给了他两个瑞士法郎,而他竟接受了!马海把它递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将大衣和围巾搭在手臂上,道了声谢,走开了。‎ 霍力格让人把他的大衣取出来递给他,却发现自己已经把身上最后的零钱都牺牲掉了,只好给了一脸惊讶的服务生十块的票子,希望还能够赶上马海。‎ 他如了愿。马海站在前厅,正在扣大衣,像是在等着霍力格。总之,他向他伸出手并介绍自己叫“马海”,好像他不是每两天就出现在一份霍力格看到的报纸上一样。‎ 霍力格也介绍了他自己,然后他们就简单地聊了聊,泛泛地谈了谈目标管理,特别讲到了那场报告。霍力格并不是太专心,因为他一直在用一只眼睛注意着是否有认识他的人看见了他在和马海说话。真的,那是谁一摇一摆地走过去了?是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路易特女士。‎ 如果他除了弗兰肯贝克以外,还希望让谁看见他与马海这么无拘无束地聊天,那这个人当属路易特女士。她会注意到这个场景的细枝末节:霍力格一边讲话一边扣大衣的那种随意的姿态,好像他天天都和经济界巨头聊天。马海对他微笑着,仿佛霍力格刚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弗兰肯贝克肯定会装着没看见。他才不会站在一旁看着他与马海谈天,让霍力格得意呢。弗兰肯贝克会扭转头去不看并且忽略所有的细节。‎ 但路易特女士不会这样。她会牢牢记住这些细节,然后逐一地讲给她的老板听。‎ 她朝他们这边看过来,愣了一下,然后微笑着点点头。就在他脑子里想着路易特女士的时候出了事——马海说:“好,再见,霍力格先生,再次非常感谢。”霍力格回答道:“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这可是肯定有一百公斤重,一百八十五公分高,六十三岁的国家经济界的巨头!马海女士!‎ 命运的安排,使得这个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一的董事长和总裁得知了一个叫斯蒂芬·霍力格的人的存在——甚至将他的姓记住了几分钟!他却管他叫马海女士!仅仅因为恰好在告别的当儿,路易特女士,他的最大的嫉妒者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一扭一扭地从他们身边走过。“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马海好像没听见,再次冲他友好地微笑了一下,然后向出口走去,他的穿制服的司机可能在那里等着他呢。霍力格像瘫痪了一样立在原地。这瘫软至少使他没有犯试图改口的错误。“嗯,我当然是想说,先生。这不算什么,马海先生。不是女士。先生。”‎ 霍力格的头一个反应就像所有人在遇到大灾难之后的反应:他希望这事没有发生。也许他只是觉得自己说了“女士”。或者他只是在想象中遇见了马海。当霍力格又能走动了之后,他立刻冲向出口。在那里他刚好还可以看见一辆轿车的尾灯从禁止停车区消失,他知道,这不是想象。他替马海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小费,然后又称他为“马海女士”。‎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至几个月中,霍力格平静了下来。也许马海并不是装着没听见。霍力格没把“女士”说得很重。他说得很急促。这个词如此不经意地滑出他的嘴唇,这也完全可以是“先生”呵。在会议宾馆喧闹的大厅里一个Hr(先生)与一个Fr(女士)根本就听不出差别。尤其不会被一个已经几乎到了退休年龄的、据他所知曾是炮兵军官的老者听出来。他们都有轻微的听觉……障碍。‎ 而且就算他以为听见了“女士”,他也会因为这个想法的荒唐,即一个陌生人会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称他为“女士”,而将其归为自己的听觉错误。‎ 今天,两年之后,他又在同一个会议宾馆遇见了马海,这次是在男厕所。洗手的时候霍力格鼓起勇气说:“也许您还记得我,我是那个曾在衣帽间替您付了两个瑞士法郎的,斯蒂芬·霍力格。”‎ 马海一边烘干手,一边打量着霍力格。“啊,当然,”他高兴地叫出声来,“霍力格小姐!”‎ ‎(有删改)‎ ‎4.下列各项中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题目是“小人物遇到大人物”,这里的小人物指的是霍力格,大人物是马海。霍力格第一次遇到马海就主动拿出两瑞士法郎替他付小费,以此来讨好他。‎ B.霍力格追上马海并和他攀谈,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临别时一句“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又让他陷入不安之中。‎ C.马海是这个国家经济界的巨头,也是彬彬有礼的绅士,为了顾全霍力格的面子,才没有为称呼翻脸。‎ D.小说运用动作、语言、肖像和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霍力格这一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5.霍力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                                    ‎ ‎                                    ‎ ‎6.霍力格在口误之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种心理的看法。(5分)‎ ‎                                    ‎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 童年时代常在中欧、西欧各地旅行,一方面孩子的观摩与听的机会多于正规学习的机会,锻炼了领悟与感受的能力;另一方面,倒映着清朗月色的高山湖泊、清澈的山涧、在幽谷中蜿蜒流淌的溪流都让这位早慧的少年流连,永远地印在他的心间。‎ 巴哈、海顿都是多产的音乐家;但海顿活到七十以上的高年,巴哈也有六十五岁的寿命;莫扎特却在三十五年的生涯中完成了大小622件作品,还有 132 件未完成的遗作。没有一种体裁没有他登峰造极的作品,没有一种乐器没有他的经典文献:在一百七十年后的今天,还像灿烂的明星一般照耀着乐坛。在音乐方面这样全能,乐剧与其他器乐的制作都有这样高的成就,毫无疑问是绝无仅有的。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近于“天籁”了。‎ 更重要的,他融和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吸收最优秀的外国传统而加以丰富与提高,为民族艺术形式开创新路而树立了几座光辉的纪念碑。文艺复兴后的两世纪中,只有意大利歌剧是正宗的歌剧。莫扎特却作了双重的贡献:他既凭着客观的精神,细腻的写实手腕,刻画性格的高度技巧,创造了《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磺》,使意大利歌剧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又以 《后宫诱逃》与《魔笛》 两件杰作为德国歌剧奠定了基础,预告了贝多芬的《斐但丽奥》、韦柏的 《自由射手》和瓦格纳的《歌唱大师》。‎ 他在 1783年的书信中说:“我更倾向于德国歌剧:虽然写德国歌剧需要我费更多气力,我还是更喜欢它。每个民族有它的歌剧,为什么我们德国人就没有呢?”和意大利人的思想相比,德国人的思想也许没有那么多光彩,可是更有深度。在纯粹音响的领域内,德国式的旋律不及意大利的流畅,但更复杂更丰富,更需要和声的衬托。以乐思本身而论,德国艺术不求意大利艺术的整齐的美,而是逐渐以思想的自由发展,代替形式的对称与周期性的重复。这些特征在莫扎特的《魔笛》中都已经有端倪可寻。交响乐在音乐艺术里是典型的日耳曼品种。虽然一般人称海顿为交响乐之父,但海顿晚年的作品深受莫扎特的影响:而莫扎特的降E大调、g小调、 C 大调交响乐,至今还比海顿的那组 《伦敦交响乐》 更接近我们。而在交响乐中,莫扎特也同样完满地冶拉丁精神(明朗、轻快、典雅)与日耳曼精神(复杂、谨严、深思、幻想)于一炉。正因为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对于世界性艺术的领会,在莫扎特心中同时并存,互相攻错,互相丰富,他才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 莫扎特之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还由于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是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保留下来的。从二十五到三十一岁,六年中间他没有固定的收入。他热爱维也纳,维也纳只报以冷淡、轻视、嫉妒,音乐界还用种种卑鄙手段打击他几出最优秀的歌剧的演出。为了婚姻,他和最敬爱的父亲几乎决裂,至死没有完全恢复感情。而婚后的生活又是无穷无尽的烦恼:九年之中搬了十二次家;生了六个孩子,夭殇了四个;当铺是莫扎特常去的地方,放高利贷的债主成为他唯一的救星。‎ 在这样悲惨的生活中,莫扎特还是终身不断地创作。日常生活中一切琐琐碎碎的困扰都不能使他消沉。有了视患难如无物,超临于一切考验之上的积极的人生观,就有希望把艺术中美好的天地变为美好的现实。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因此欣赏莫扎特的作品,无从知道他的生活,而能感受到他的心灵—— 多么明智、多么高贵、多么纯洁的心灵!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在抚慰别人。但最可欣幸的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幸福,他能在精神上创造出来,并反复不已地传达给我们,听他优美的钢琴曲,如同沿着一条迂回在幽谷中的溪涧散步,清凉晶莹的流水洗灌着你的疲惫的双脚,驱散了你心头的烦恼。精神的健康,理智与感情的平衡,不是幸福的先决条件吗?不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渴望的吗?不是创造伟大作品的条件吗?莫扎特以他朴素天真的语调所歌颂的和平、友爱、幸福的境界,正是全人类自始至终向往的最高目标。莫扎特几次说过:“人生多美啊!”这句话就是了解他艺术的钥匙。‎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3 分)‎ A.莫扎特在艺术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他童年时期在中欧、西欧的游历经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让他在社会生活领域、自然山水领域都有了领悟和收获。‎ B.德国人的思想与意大利人的思想相比并不光彩,但是思想更深邃、更有深度,而在纯粹音响领域,德国式的旋律更复杂、更丰富。‎ C.莫扎特受到来自音乐界、个人婚姻等方面的打击,可谓命途多蚌,但他依然能坚持不断地创作,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 D.这篇传记,着重从艺术与生活两个方面对莫扎特展开评述,记叙莫扎特的艺术人生,以议论和抒情见长,其中充满了由衷的赞美之情。‎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 ( 5 分)‎ A.莫扎特是多产的音乐家,在诸如巴哈海顿等大家中,他创作数量最多,而且任何一种体裁都有登峰造极的作品,任何一种乐器他都有经典文献。‎ B.由于民族精神的觉醒,莫扎特的作品 《魔笛》 突出表现了德国文化更注重思想深度和思想的自由发展、舍弃了形式的对称与周期性重复等特征。‎ C.莫扎特创作的 《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磺》 是后人无法企及的,创作的德国歌剧杰作对后来的贝多芬、韦柏和瓦格纳等德国音乐大师也有影响。‎ D.作者从“独一无二”落笔,全面评价了莫扎特 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他抒情、典雅的笔调中流露着对凄苦而乐观的莫扎特深沉的景仰之情。‎ E.莫扎特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在抚慰别人。这也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幸福的根本原因。‎ ‎ 9、 一个人的成就的取得和环境有很大关系,请结合文本,探究莫扎特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5分)‎ ‎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后参东海王越军事。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士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帝尝从容谓导曰:“卿,吾之萧何也。”‎ 永嘉末,迁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导上笺曰:“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仓舒,爱子之宠,赠不过别部司马。以此格万物,得不局迹乎!今者临郡,不问贤愚豪贱,皆加重号,辄有鼓盖,动见相准。时有不得者,或为耻辱。导忝荷重任,谨送鼓盖加崇之物,请从导始。”帝下令曰:“导德重勋高,孤所深倚,诚宜表彰殊礼。”拜宁远将军,寻加振威将军。愍(悯)帝即位,征吏部郎,不拜。‎ ‎(选自《晋书·王导传》)‎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遂倾心推奉 倾心:爱慕 B.皆江南之望 望:有名望的人 C.帝乃使导躬造循、荣   造: 到……去 D.寻加振威将军 寻: 不久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洛阳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古称洛京,京洛,洛城等。它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B.古代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士庶莫有至者”的“庶”指“庶民”。‎ C.“三月上巳”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 D.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昔魏武”中的“魏武”就是他在位时的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导和元帝亲如挚友,当吴地人士不亲附元帝时,他为此深感忧虑。‎ B.为了提高元帝的名望,王导让元帝在上巳节去观看洗濯,带了许多名流跟在后面以壮声威,从而使江南人士纷纷倾心归附。‎ C.王导为元帝尽忠尽智,深受元帝器重,元帝把他看成是汉代名相萧何。‎ D.看到朝廷对官吏几乎有求必应,封赏过滥,王导便上奏请求谨慎施行。‎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岑 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②。‎ ‎【注】 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②一渔竿: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 ‎14.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三十始一命”,“一命”是说官职来之不易,这让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深感懊丧,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因此消磨殆尽。‎ B.颔联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的厌倦,官职卑微,本不屑为之,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 C.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河水涨起淹没采樵小路,山花怒放醉倚药栏的充满生机、秀丽清幽的山野景象。‎ D.诗中的“吞”字写出了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字则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 E.全诗抒发了诗人做官赴任时对原来的隐居之地的留恋之情,表现了诗人不屑担任卑微的官职的愤激之情。‎ ‎15.尾联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 ‎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甫在《登高》中,望着茫茫的江水,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的两句话是: , 。‎ ‎(3)李商隐的《锦瑟》中,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化用典故,以冤禽托写恨怀,写出了佳人托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的一句话是: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B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C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D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__①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②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_③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_④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__⑤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__⑥_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植物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每种植物都具有全能性,整个植物体就是个松散的联合体,不像动物那样①________________。所以,即使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织后,②________________,所谓“枯木逢春”就是这个道理。理论上,只要有一个植物细胞存活,③________________,但这对环境条件要求非常高,必须让这个细胞在试管里慢慢分裂,直到可以分化出根茎叶。‎ ‎21.看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5分)‎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漫画内容。(不超过50个字)(3分)‎ ‎                                    ‎ ‎(2)这则漫画意在提醒人们:                                    ‎ ‎                                   (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喜鹊每天都为大树唱赞歌:“你长得多么高大,多么挺拔!你的枝叶多么繁茂!”这歌声使大树深深地陶醉了。一天,正酣睡的大树被一阵“咚、咚、咚”的响声惊醒了,原来是一只啄木鸟在不停地用它那又尖又硬的长嘴啄着树干。“啄木鸟,你吵得我心烦意乱,啄得我皮肉疼痛,快滚开吧!”啄木鸟含着泪水飞走了。此后,大树成了蛀虫的乐园,树干几乎被蛀空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它在痛苦的呻吟中倒下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鹤壁市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1、【答案】 D【解析】 D项,不属于对方块字发展历史的表述。‎ ‎2、【答案】 C 【解析】 C项,“如果学好端正秀丽的干禄字,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谋求仕途发展”与原文不符。原文中说“要想通过科举求仕进,就必须学习这样的干禄字”。‎ ‎3、【答案】 B【解析】 B项,“颜师古创立的干禄字”于文无据。‎ ‎4、【答案】 B【解析】 A项,霍力格替马海付小费是出于着急,并非讨好。C项,“为了顾全霍力格的面子,才没有为称呼翻脸”于文无据。D项,文中对于霍力格没有肖像描写。‎ ‎5、【答案】(4分) ①卑微而又势利。霍力格两次看见马海都表现出对他的尽力讨好。②虚荣心强。霍力格非常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和这位大人物说话,并表现出“随意的姿态”,以此提高自己的身价。③善于自我安慰(逃避现实)。明明因为不专心叫错了,却反复安慰自己马海没有听到。‎ ‎6、【答案】 (5分)这是一种逃避现实、自我欺骗的心理。这种心理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它是无法改变现实的。霍力格由于不专心而说错了话,他担心这样做会影响自己在马海心中的形象,所以反复暗示自己马海没有听到,逃避现实。而事实证明霍力格这种心理只是自我安慰,是改变不了事实的。生活中,我们也会由于不敢承担后果故意美化事实、自欺欺人,这不仅不能改变现实,还可能让我们懈于改变。所以,我们要直面现实,积极行动。(概括心理2分,观点2分,结合文本2分,现实2分)‎ 7、 B (B项中,删掉了“也许”,与原文“和意大利人的思想相比,德国人的思想也许没有那么光彩”不符,错误。‎ 8、 DC(A“他创作数量最多”文中没有依据。B“突出表现”错,原文是“有端倪可寻”。E“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在抚慰别人”是指他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幸福,却用伟大的音乐带给人们高雅的精神享受,与“根本原因”无关。)‎ 9、 ‎(5分)①自然环境影响了他作品的风格。少年时在中欧、西欧各地旅行,有没得自然风景永远地印在他的心间,一定程度上早就了他优美的艺术风格。②德国的文化环境成就了它的独一无二。德国人的思想更有深度,的果实的旋律更复杂、更丰富,更需要和声的衬托,德国艺术追求思想的自由发展。这些文化特点是他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的重要因素。③苦难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的独一无二。悲惨苦难的生活环境没有摧毁他乐天愉快的人生态度,在残酷命运的不断摧毁下,他的作品却达到了和平、友爱、幸福的境界,这是他的独一无二。‎ ‎10.答案: A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实词含义的能力。A项“倾心”,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全心全意”。‎ ‎11.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中的“魏武”不是曹操在位时的年号而是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12. 答案:B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错,不是王导让元帝去观看上元洗濯,而是借此机会展示元帝威仪和风采。‎ ‎13答案:(5分)(1)不久,京城洛阳沦陷,中原上层男女大部分来到江南避乱,王导劝元帝选用其中有才能、有品德之人,和他们一起谋划大事。(“俄而”,不久;“倾覆”,沦陷; “避乱江左”, “到江南避乱”状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5分)琅琊王仁德虽然厚重,但名望还轻。兄长在此早已声名大振,应该想办法匡助时局。(“而”,但是;“厚”,厚重,各1分,句意通顺1分)‎ 文言翻译:‎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父亲名王裁,官至镇军司马。王导年幼时就有风度,有远见。十四岁时,陈留名士张公见到他十分惊奇,对他的堂兄王敦说:“看这个孩子的相貌心志,是做将相的人才。”最初王导承袭祖上的爵位,后做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当时晋元帝还是琅琊王,与王导一向亲密友善。王导知道天下已乱,于是全心全意推戴尊奉(辅助)元帝,暗中立下复兴国家的志愿。晋元帝对他也很器重,志趣相投如挚友,元帝在洛阳时,王导时常劝他到自己的封国去。及至元帝出镇下邳,就请王导做安东司马,参与军事谋划,王导尽智尽力。元帝刚出镇建康时,吴人不相依附,过了一个多月,仍没有士人百姓前去拜望,王导为此深感忧虑。待王敦来朝见,王导对他说:“琅琊王仁德虽然厚重,但名望还轻。兄长在此早已声名大振,应该想办法匡助时局。”到了三月上巳节,元帝亲自前去观看修禊仪式,一路乘坐肩舆,威仪齐备。王敦、王导以及众名臣骏将也都骑马护行。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一带名望极高的人,他们私下前去观望,看到这种场面,都十分吃惊,于是一起在路旁迎拜。王导于是又向元帝献计说:“古代凡是能够称王天下的,没有不礼遇遗老贤才,存问风土人情,虚心坦诚,以便招揽天下俊杰的。更何况现在天下大乱,国土分裂,我们立国的大业尚在初创,当务之急在于取得民心啊!顾荣、贺循二位是当地的士族首领,不如将他们吸引过来以便广收人心。他们二位一来,其他人便没有不来的了。”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人都接受邀请到元帝的府中,这样吴地的人士纷纷前来拜见,百姓归心于元帝。从此之后,各地相继尊奉元帝,开始有了君王与臣子的礼数。‎ 不久,京城洛阳沦陷,中原上层男女大部分来到江南避乱,王导劝元帝选用其中有才能、有品德之人,和他们一起谋划大事。这时荆州和扬州社会安定,人口众多,王导管理政事力求清静安民,经常劝导元帝严格约束自己,砥砺节操,辅助君王,安宁国家。于是王导更受元帝重用,两人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朝野上下都敬慕他,称之为“仲父”。元帝曾经私下里对王导说:“爱卿,你就是我的萧何啊!”‎ 永嘉末年,迁任丹阳太守,加拜辅国将军。王导上疏说:“从前魏武帝是达治之主,荀彧作为王佐之才,也不过是被封为亭侯;曹冲是曹操的爱子,也不过赠别部司马。依此来推究其他事物,怎能不谨慎小心呢?现在到地方做官,不管是能力高低地位贵贱,都给予威重的官号,还总是给予鼓吹华盖,请求动辄就会被批准。时而得不到官号的,就感到耻辱。我不称职地担当重任,郑重地送还鼓盖等礼崇之物,请从我开始。”司马睿下令说:“王导德重功高,为孤所倚,本想予以表彰加以殊礼。”于是拜宁远将军,不久又加振威将军。愍(悯)帝即位后,王导被任命为吏部郎,不接受任命。‎ ‎14、【答案】 AE【解析】 A项,“一命”是指“官阶最低等”,这也让岑参感到大失所望;E项,“愤激之情”有误,应是“为生计所迫而不敢以此为耻的矛盾心情”。‎ ‎ 15、【答案】 用典和借代。“五斗米”运用典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渔竿”代指古代隐士。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16、【答案】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2)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 (3) 望帝春心托杜鹃 ‎ 17、【解析】 A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修饰对象一般为人,用在此处不合适。B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这里用来修饰“社会生活画卷”,使用正确。C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这里指难得的言论,使用正确。D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使用正确。此题可在确认某些选项的基础上采用排除法。‎ ‎【答案】 A ‎18、【答案】 C ‎【解析】 A项,结构混乱,可将“成功发射”提到“自从我国”后。B项,成分残缺,可在“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后加“的要求”,在“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后加“的规定”。D项,结构混乱,一面对两面,可将“的雄厚”去掉,并在“当地”后加“的”。‎ ‎19、【答案】 D ‎ ‎20、【解析】 由①处上下句可知,此处是把植物和动物进行对比,由文中“植物体……联合体”可知,植物体松散,是个联合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动物的器官是有严格分工的;②处前面说“即使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织”,后面又举“枯木逢春”的事例,可知,植物在这种情况下是仍可生存的,②处结合分析即可得出答案;③处前面有“枯木逢春”的事例,又说“只要有一个植物细胞存活”,后面又有“可以分化出根茎叶”,由此可知,③‎ 处应填入这个细胞是可以变为一株植物的。‎ ‎【答案】 ①每个器官都有严格的分工 ②遇到合适的条件仍可再生 ③这个细胞就能变成一株植物(6分;答出一句给2分,意思对即可)‎ ‎21、【解析】 这则漫画反映的正是当今信息时代所呈现的一个普遍场景。通过观察,画面内容不难理解。第一问,概括时注意,只需要阐述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即可,不需要作评述,不需要阐释深层内涵。第二问,审题时要抓住“提醒”二字,可知其内涵是批判性的。主要抓住现代网络社交模式对于亲情的影响即可,不必过于拔高到对于整个人际交往方面的影响。‎ ‎【答案】 (1)围坐在一起的家人,各自嘻嘻哈哈地玩着手机,却无人顾及孤独愤怒的老人。(3分)‎ ‎(2)不要沉迷手机(网络)而疏淡亲情。(2分)‎ ‎22、【写作指导】 常规思维立意有以下三个切入点:‎ ‎①从大树角度切入。人们都会犯大树一样的错误,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讨厌别人的批评,其实,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应放下所谓自尊,听一听别人善意的批评,甚至是冷嘲热讽,如此,就会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言行,从反思中得到益处,修正自己的生活航向,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 ‎②从喜鹊的角度切入。适当的鼓励、赞扬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过多地、不合情理地赞扬,并不是件好事,过多的赞扬会使人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以致坠入深渊。‎ ‎③从啄木鸟的角度切入。生活中需要讲真话的人,需要敢于一针见血地提意见的人。生活中“啄木鸟”带给人们的是“噪音”,是“痛苦”,然而,却能矫正错误、“治病救人”,是无私的,是高尚的。‎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