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6.50 KB
  • 2021-06-09 发布

语文卷·2018届四川省广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017-06)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安市2017年春高二期末试题 语 文 ‎ ‎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文学批评中的“偏见”‎ 当下的文学批评比较繁荣,不仅数量多,而且影响日大。与此同时,亦呈现出诸多不足,批评者及其论著反成为“批评的对象”。究其缘由,实为复杂,而其中,模糊并遮蔽了文学批评者应有的明晰、准确与全面的眼光,并消解了其应有的真知灼见的,当首先归因于批评者的“偏见”。‎ 文学批评以文学创作为对象,而二者均根基于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如文学作品丰盈的想象与情感,文学批评充溢的理解与见识,无不带有写作者的心理偏好与价值取向。特别是文学批评,稍有不慎,便会卷入各种主观“偏见”的漩涡。‎ 文学批评的基础与前提,是对文学作品深入细致的解读——这本是常识,如今却常沦为“笑谈”。不在少数的批评者没有耐心细致地阅读文本,更遑论深入地研读,有些人甚至未能完整地通读,便对作品分析指点,高谈阔论。亦有些批评者只读过一位作家的少部分作品,便窥一斑而论全豹。凡此种种,想不以偏概全,难矣。其阅读的“偏狭”极易导致其批评流于空泛及至虚幻,甚至变成虚言相因的伪学术。‎ 每个作家的文学作品都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艺术样貌,并给批评者带来了多种解读与阐释的可能性。解读一部富于丰厚内涵的文学作品,批评者需深入文本内部,更需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全面的鉴赏力、深刻的理解力与厚实的理论修养,从而结构成一个合格批评者完备的审美能力。而高强的审美能力的养成,需要批评者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不断有意识地加以修炼与提升,否则必然会造成解读的肤浅与批评的偏颇。‎ 好的批评者的确对作品有自己的特异理解和特别判断,但这种理解和判断不应流于“一己之见”,更不应流于无科学根据的主观臆断和硬性阐释。常见一些批评者,会将个人的既有情绪,带入对对象的解读和阐释中:因不喜欢一个作家,进而不喜欢其作品;因袭对作家固有的印象,而评论其全新的作品;因个人的情感因素,而脱离作品进行极端自我的评价等等。再如一些批评者,会用预先设定于头脑中的阐释框架,生硬地套解所有文学作品,对作家作品进行主观解构。无论作家写的作品是A还是B,在他的框架当中可能永远是C。他的空泛理论永远凌驾于作家作品之上,而与时代的鲜活文学相去甚远。如此种种偏颇之论,不仅失去了解读具体作品的尺度与方寸,且从根本上消解了文学批评的现实指导意义,不仅流于批评者的“孤芳自赏”,更使作家和读者无所适从。‎ 批评者通过突破狭隘与打破局限而形成共识,在基于客观对象和主观解读的基础上,进行一致性体认与规律性认知,从而真正发现文学发展的特性与规律,是文学批评期待达成的目标之一。‎ 但面对同一个作家,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批评者有自己的独特发现,亦是文学批评的必然。因而,不应排除“偏见”可能出现的另一种形态。当批评的对象过于复杂,难以概括,必然会在众多批评者之间,形成“差异化”理解与“多样化”解读,此时,当然不能因强调“共识”,而减弱对批评对象的全面而丰富的阐释。此外,诸多有自己独特见识与新颖见解的批评者,也会从各自的视角,进行“只眼独具”的解读与“蹊径独辟”的阐述,时常呈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真知灼见,给人以独到的启示。它们极有可能在众声喧哗当中,不同流俗,曲高和寡,甚至一时之间难于被理解和接受。但经过时间的淘洗,随着认知的拓展,这种“偏见”终会获得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可。而此种“偏见”当然越多越好。它能够打破人云亦云、众口同辞的固有格局,引发文学界真正的思考与辩证的认知,把真正的好的作家作品甄别出来,把文学批评引向全面而深入,从而引导甚至促进整个文学的繁荣发展。从此意义而言,“偏见”也有其可深思细究之价值。‎ ‎(选自《人民日报》‎2016-07-29‎,作者韩传喜)‎ ‎1.下列关于文学批评中的“偏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批评根基于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其充溢的理解与见识带有作者的心理偏好与价值取向,容易产生各种主观“偏见”。‎ B.批评者文本阅读的“偏狭”和审美能力的不足,必然会导致批评中的“偏见”。‎ C.批评者对作品无科学根据的主观臆断和硬性阐释是典型的“偏见”,它表现为一些批评者将个人的既有情绪带入对对象的解读和阐释中。‎ D.对作品的“差异化”理解与“多样化”解读,或者“只眼独具”的解读与“蹊径独辟”的阐述,是“偏见”的另一种形态,此种“偏见”应越多越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批评者的审美能力,需要有敏锐的感受力、全面的鉴赏力、深刻的理解力与厚实的理论修养,还需要批评者对文本内部深入的理解。‎ B.有些批评者没有耐心细致地阅读文本,便对作品分析指点,这极易导致其批评流于空泛及至虚幻,甚至变成虚言相因的伪学术。‎ C.文学批评就是需要批评者突破狭隘与打破局限,在基于客观对象和主观解读的基础上,进行一致性体认与规律性认知,从而发现文学发展的特性与规律。‎ D.对于同一个作家,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批评者有自己的独特发现是文学批评的必然,所以不应该排除理解与解读的“差异化”与“多样化”,以及批评者的独特见识与新颖见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当下的文学批评者及其论著沦为“批评的对象”,首要原因是批评者的“偏见”模糊并遮蔽了其应有的明晰、准确与全面的眼光,消解了其应有的真知灼见。‎ B.文学批评不应该过分强调“共识”,因为虽然有一些批评当时难于被理解和接受,但经过时间的淘洗,随着认知的拓展,却能引发文学界的思考与认知。‎ C.文学批评者的“偏见”,既有诸多弊端,但是也有其难以磨灭的作用,所以,必须客观公正地看待文学批评的“偏见”。‎ D.文学作品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艺术样貌,是批评者产生多种解读与阐释的基础,只要是内涵丰厚的作品,就能有多样化的解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青嫂的药 刘川北 青哥得了癌。‎ 青嫂哭得死去活来。但她不敢对着青哥哭,青嫂想哭了,就跑到树林子里哭。本来青嫂相信,就算芦草湾100个人中间有99个得了癌,剩下这个健康的人也肯定是青哥无疑,她能找出999个青哥不得癌症的理由。‎ 青哥是村里劳动的好手,割麦、扬场,给果树剪枝、喷药,样样能,样样精。青哥勤俭,为人热诚,亲戚朋友有个灾有个难,青哥都会主动伸出手帮忙周济。‎ 青嫂命苦,七八岁没了娘,拉扯着两个年幼的弟弟,老大不小了才嫁人;可她也命好,后半辈子有青哥这样的男人依靠,再苦的日子也是甜的。‎ 青嫂拉着青哥去了城里的部队医院,重新做检查。青嫂不甘心先前破县城的小医院也能地地道道地检查出癌来,一厢情愿地认为是误诊。青嫂的手一直攥着青哥的手,一会递水,一会递纸巾。公交车上,医院的走廊里,人们都送来羡慕的眼光。‎ 可结果仍然确诊:肝癌晚期。医生说,回去吧,想开些,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住院也是白扔钱。‎ 在城里工作的儿子张奎回来了,陪着青哥青嫂待了三天半,阴着脸,皱着眉头,最后放下两千块钱,走了。‎ 青嫂强装着一脸的平静,对青哥说,不是什么大毛病,医院不肯留咱们,咱们回去找杨春拿几副药,一吃准好。青哥一咧嘴,笑了,嘴角黏着的饭粒子掉了下来。‎ 杨春的诊所内科外科小儿科都看,最专长的还是皮肤病。外省的也来看病,方圆百八十里,有名气有声望。杨春讲究“花小钱,看大病”,10块钱能看好的病,决不让你多花一分一毛,开出的药,有剩余他还原价回收。有人耍小聪明,故意把省下的药拿回诊所,杨春什么也不说,原价退钱。钱退了,过两天,这人又红着脸找杨春——老毛病又犯了。‎ 杨春说,青哥要是疼了,可以给他打一针。‎ 青嫂说,心疼……‎ 杨春说,那这病只有阎王爷瞧得了……‎ 青嫂看了看这间破诊所,挂了蜘蛛丝的墙面上,扯满了“祖传秘方、妙手回春、药到病除”一类的奖状锦旗。杨春忙着打理看病的人,青嫂在屋里站了一会,什么也没有问,转身走出诊所,一路哑然。‎ 青嫂守着青哥,青哥有气无力,病奄奄地躺在床上。青嫂做了青哥最喜欢的热面汤,放了紫菜豆腐虾皮,端到他嘴边,青哥试着动了动嘴唇,汤还没有吸到嘴里,就把碗推到一边。青哥一点一点消瘦下去,青嫂一夜间头发花白了,也瘦了。青嫂怕青哥看见,偷闲去镇上的“大美人”发廊染了发。人们再看到青嫂时,有些诧异,好像得病的不是青哥,而是青嫂自己。人们怀疑,这病不传染吧?‎ 青嫂第二次迈进杨春的诊所,什么也不说,一下子跪倒在杨春的面前。杨春愣怔在那儿,他老婆把青嫂扶了起来。她说,大妹子,你这是做什么呢?!青嫂说,我不能让青哥活活地等死,权当死马当活马医,杨兄弟,你救不了他一辈子,还不能救他三年五载?杨春想了想,说,有个古方子,可以试试,你回吧,过三天一早再来。‎ 三天后,青嫂来的时候,杨春说,这是配好的十副药,偏方治大病,你信它,它就灵。一个月后拿另十副。‎ 青嫂感激万分,拿了药急匆匆地回家用文火慢慢地熬。药里放了冰糖,苦中含着一缕缕化不掉的甜。青嫂再也没有时间去树林子去哭了,她对青哥说,杨春开的药,祖传秘方呢,费了老大的劲儿才寻来的古方子,80块钱一副……青哥不吃,问青嫂,哪里来那么多钱。青嫂不说,只是她手上的戒指、脖子上的项链全没了。‎ 七个月后,青哥还是走了。青嫂从青哥的床头柜子里发现5包用马粪纸包好的草药。药是青哥偷偷藏的,想着一副药80块,省下一点还能换回些钱。当初青嫂数着药包的时候,看见药少了,还责怪自己的记性,她没有想到是青哥偷拿了药。此刻,青嫂擦完了泪,心里除了说不出的失落痛苦,还有一种说不出的力量,让青嫂挺直了腰。‎ 办完了丧事。‎ 儿子张奎找到杨春的诊所,要杨春赔偿损失费。‎ 杨春说,你来得好。张奎用眼剜了杨春一眼。杨春拿出五千块钱,放到桌面上。‎ 杨春说,药不值钱,连翘土茯苓半边莲……是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我的药治不了癌……‎ 张奎拿了钱,转身走出了破败的小诊所。他的影子在暮色中拉得很长,一直铺到诊所门前那棵笨槐树下。‎ 杨春自言自语地说,但这些,对你娘来说,也许是最好的一味药……‎ ‎ (选自《意林》2014年20期,有删减)‎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青哥一咧嘴,笑了,嘴角黏着的饭粒子掉了下来”这一句运用了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青哥相信癌症可以治好。‎ B.以“青嫂的药”作为小说的标题,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事件,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同时,也表现了青嫂对青哥的挚爱之情。‎ C.面对杨春打理别的病人而“一路哑然”,做青哥最喜欢的热面汤,因担心青哥病情而一夜头发变白,小说中的青嫂是个忍辱负重的人。‎ D.小说结尾杨春说的那句话可谓含义隽永,意蕴深刻,既表达了杨春对张奎向他索要损失费的不满,也表现了杨春对青嫂的同情和理解。‎ E.这篇小说有多处伏笔与照应,如“青哥节俭”与后文他“偷藏五包草药”,青哥的儿子张奎“陪着青哥青嫂待了三天半,阴着脸,皱着眉头”与后文“要杨春赔偿损失费”,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5.小说以“青哥得了癌”一句独立成段开篇,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6.这篇小说刻画了青哥、青嫂、张奎和杨春等人物形象,请任选两个人物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 ‎——张舜徽先生百年诞辰述感 ‎2011年,是张舜徽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他‎1911年8月5日生于湖南省沅江县,没有进过学校,完全靠刻苦自学,成为淹贯博通、著作等身的一代通儒。我曾说章太炎先生是天字第一号的国学大师。章的弟子黄侃,也是当时后世向无异词的国学大师。章黄之后,如果还有国学大师的话,钱宾四先生和张舜徽先生最当之无愧。‎ 张先生的识见是第一流的,每为一学,均有创辟胜解,这有他的《周秦道论发微》可证。“道”为先秦各家泛用之名词,但取义各有界说。经过博考群书、日夜思之,而认为先秦诸家之道论,乃帝王驭民之术,亦即统治术,这是张先生对于先秦思想文化史的一项极大判断,足可成一家之言。‎ 张舜徽先生的独断之识,见于他所有著述,凡所涉猎的领域与问题,均有融会贯通之解。以本人阅读张著之印象,他似乎没有留下材料之义理空白。他的学识主要表现为对中国固有典籍烂熟于胸,随手牵引,无不贯通。但二百万言的《说文解字约注》,又纯是清儒《说文段注》一系的详博考据功夫。‎ 古人为学所谓通,或明天人,或通古今,或淹通文史,或学兼四部。《郑学丛著》一书,正是他由小学而经学的显例。至于子学,《周秦道论发微》为其代表。明清思想学术,亦为先生所爱重,则《顾亭林学记》《清代扬州学记》两书,是总其成者。集部则《清代文集别录》(上下册)、《清人笔记条辨》。当然张先生学问大厦的纹理结构还是史部之学,也可以说以文献史学为其显色。所著《汉书艺文志通释》《中国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籍举要》等,均堪称导夫先路之作。‎ 张舜徽先生一生为学,无论环境顺逆,条件优劣,从未中辍。每天都早起用功,又读又抄。抄是为了加深记忆。小学的根底,得其家传,是自幼打下的。十五六岁,已读完《说文段注》。中岁以后益增自觉,竟以十年之功,将三千二百五十九卷的“二十四史”通读一过。‎ 晚年,学益勤。至20世纪八十年代,先生已年逾七旬,仍勤奋为学,孜孜不倦—— 天热,就在桌旁放一盆冷水,把湿毛巾垫在胳膊下;汗流入眼睛,就用毛巾擦一下再写。天冷,手冻僵了,就在暖水袋上捂一下,继续写下去。雨天房子漏水,就用面盆接住;水从室外灌进屋里,就整天穿上胶鞋写作。每晨四点起床,晚上睡得很晚。就是这样,经过十年苦干,整理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意志、勇气和毅力,是张先生为学成功的秘诀。他认为“才赋于天,学成于己”。识则一半在天,一半在己。勤奋努力与否,至为关键。为将己身之经验传递给后学,1992年初冬,当其八十一岁之时,还撰写《自学成才论》上下篇,交拙编《中国文化》刊载,此距他不幸逝世,仅两周时间。‎ ‎《自学成才论》之上篇写道:“科举之制达一千三百余年之久,而事实昭示于世:科举可以选拔人才,而人才不一定出于科举。清末废科举,兴学校,迄于今将百年矣。而事实昭示于世:学校可以培育人才,而人才不一定出于学校。以出类拔萃之士,不必皆肄业于学校,而奋起自学以成其才者济济也。”‎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作者刘梦溪)‎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作者将张舜徽与国学大师章太炎、黄侃进行比较并相提并论,突出其国学成就。同时,作者也有意强调其自学成才这一点,突出其难能可贵。‎ B.张舜徽先生一生沉潜书海,气象博大,由小学入经学、由经学入史学,遂于四部均有传世之作,是20世纪公认的国学大师。‎ C.张舜徽先生经过博考群书、日夜思之,推翻了先秦诸家对“道”的界说,提出了道“乃帝王驭民之术,亦即统治术”的全新见解,足可成一家之言。‎ D.张舜徽先生认为“学校可以培育人才,而人才不一定出于学校”,表达了张先生对学校教育的不满与批评。‎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张舜徽先生和章太炎先生、黄侃先生都是当时及后世向无异词的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 B.张舜徽先生的识见是第一流的,他认为先秦诸家之道论,乃帝王的统治术,这项对先秦思想文化史的判断,足可成一家之言。‎ C.在作者印象中,张舜徽先生所涉猎的领域与问题,都有融会贯通之解,没有留下材料之义理空白。‎ D.张舜徽先生在《自学成才论》的上篇中认为1300多年的科举,只是在警醒人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凡事都要靠个人努力。‎ E.本文通过对张舜徽先生勤奋自学,取得许多研究成果,终成一代国学大师的介绍,激励后辈学人。‎ ‎9.“意志、勇气和毅力,是张先生为学成功的秘诀。”试举例分析张舜徽先生一生为学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因。(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监察御史。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欣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 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正大八年二月乙丑,薨于嵩山崇福宫,年六十有九。初游嵩山,尝曰:“吾意欲主此山!”果终于此。‎ ‎(节选自《金史 张行信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监察御史,隋代始设立,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B.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C.《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卜筮之书,它专门用来占卜命运、对事态发展走向以及结果进行预测。‎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古人对去世有多种描述,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帝或后之死称“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行信心系百姓,兴利除弊。担任监察御史时,建议依例调换吏官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交麦以作粮税,便利民众。‎ B.张行信敢于直言,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满朝官员无人敢言。只有他再三提醒皇帝若重用此人,后患无穷。胡沙虎因此被诛杀。‎ C.张行信重视人才,他建议皇帝发动重臣举荐人才,加以厚待,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相报。‎ D.张行信不惧权贵,排斥庸才。在他的劝谏下,鄙俗无能、不晓兵律的将领王守信、贾耐儿刚获提拔即被罢免,遇敌即溃的皇族败将讹可也被下狱治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欣悦。(5分)‎ ‎(2)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宿 府 杜甫 清秋幕府①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 已忍伶俜十年事②,强移栖息一枝安③。‎ ‎【注释】①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②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好十年。③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独宿”二字是诗眼。诗人“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 B.“关塞萧条行路难”一句紧承“中天”句,诗人思家忆亲之情有增无已,因为当时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C.后两联写乡书阔绝,归路艰难;诗人官场失意,于是借栖幕府,表达“独宿”伤感的心情。‎ D.尾联照应首联,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而苦闷。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漂泊辗转,诗风沉郁。‎ E.末句用典,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的鹪鹩鸟,用一个“安”字,是诗人的自我安慰,流露出心灵的安宁。‎ ‎15.试简析“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也含有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旧时堂前王谢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         ”。‎ ‎(3)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表现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品足,大加赞赏。‎ ‎②大伙觉得她不管走到哪里,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十分庸俗。‎ ‎③在新加坡你可以品尝到星洲辣蟹、肉骨茶和娘惹菜等美食,品类之丰,擢发难数。‎ ‎④春节期间的哈尔滨“天价鱼”事件,无疑又在国内旅游市场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⑤晋代石崇生活奢侈,挥金如土。家中亭台遍地,楼榭高耸。可惜,这种鼎铛玉石的生活很快就随着时间的流逝灰飞烟灭,化作尘土了。‎ ‎⑥再回首,穿越岁月的重重幕帐,透过吉光片羽 一样的古代名人家书,我们能看到其背后悲欣交集的人生历程和向上向善的谆谆教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朝鲜‎2月7日宣布利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美国、日本、韩国纷纷指责朝鲜发射卫星是没有道理的,将造成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不稳定”。‎ B.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方案成熟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C.在巴西里约奥运会的八强争夺赛中,中国女排遇到了最没有获胜机会的东道主队,顽强的女排姑娘苦战五局,出乎意料地以三比二力克东道主巴西队。‎ D.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赢得超高口碑。‎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 A.他端起酒杯说:“黄老,欣逢先生寿辰,恭祝您健康长寿!”‎ B.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 C.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D.护士拿着注射器说:“孩子,别哭,别哭,我这就给你扎出血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善美境界,①      :“强学力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以及走出个人的“兴除利害”的爱国为民精神。除此之外,②      ,古代的工匠们由于特殊的工作、学习方式,养成了他们“尊师”的美德。人们赞美工匠,总离不开一个“巧”字。那些被称为“能工巧匠”的,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的熟练,③        。鲁班就因为发明不少木工工具器械而被奉为土木建筑的祖师爷。‎ ‎21.下图是中国税收会议上的一个调查图表(2005—2015),本次会议的议题是“税收增收”。请结合图表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1)根据图表中税收增速和GDP增速的情况,简要说明调查结果。(4分)‎ ‎(2)根据图表调查结果,写出一条关于税收增收的建议。(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带着浓浓墨香的纸质书籍,曾经是我们阅读的唯一选择。然而数字化浪潮来袭,媒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阅读方式似乎在悄然转身。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光盘阅读、平板阅读……网络数字化阅读正以其强大的冲击力,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读书生活。日前发布的《2016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正向4亿迈进, 90后和00后已成为电子阅读的主力军。读屏还是读书?数字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阅读?‎ 读了上面的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广安市2017年春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以偏概全。表现有二①“将个人的既有情绪,带入对对象的解读和阐释中”②“用预先设定于头脑中的阐释框架,生硬地套解所有文学作品,对作家作品进行主观解构。”)‎ ‎2.A(张冠李戴。“批评者需深入文本内部”,不是说审美能力的。原文“……敏锐的感受力、全面的鉴赏力、深刻的理解力与厚实的理论修养,从而结构成一个合格批评者完备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养成,需要批评者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不断有意识地加以修炼与提升,”意即,审美能力包括敏锐的感受力、全面的鉴赏力、深刻的理解力与厚实的理论修养;同时,还需要养成。)‎ ‎3.D(表述绝对。“只要是内涵丰厚的作品,就能有多样化的解读”,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只说“给批评者带来了多种解读与阐释的可能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4分)BE(A. “ 写出了青哥相信癌症可以治好”理解错误,应该是对妻子的关心和感激。C.可以说“负重”,但没有“忍辱”,理解错误。D.不完全对,“表达了杨春对张奎向他索要损失费的不满”理解错误,应是表达了杨春对张奎不能理解母亲买药治病意图的惋惜。)(选B得2分,选E得2分,选BE得4分,多选不得分)‎ ‎5.(4分)①内容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②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检查、变卖首饰、下跪寻药等情节的描写;③表达效果上,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青哥命运的关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对一点1分,2点2分,3点4分。)‎ ‎6.(6分)①通过青嫂赞美了农村传统妇女的善良美德。面对青哥患癌,青嫂不离不弃,带青哥去医院诊查,变卖首饰去杨春那里寻药,小说旨在表现普通人那金子般的心灵。②通过杨春赞美了农村基层医疗者不为名利,热情为民服务的美好医德。杨春看病,讲究“花小钱,看大病”;不能治癌的药却是最好的一副药,安慰了青嫂的心灵;最后还退了五千块钱给张奎。③通过青哥赞美像普通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勤俭节约的优良美德。青哥勤俭,为人热诚,对亲戚朋友都会主动伸出手帮忙周济;偷偷藏起贵重的药,为的是减轻家里的负担。④通过张奎含蓄批评子女赡养中存在的无德行为:面对青哥患癌,张奎只陪着父母待了三天半;青哥死后,张奎立马要杨春赔偿损失费。(探究一个人物3分,其中意图1分,分析2分;任选两个人物皆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3分)B(A.没有将张舜徽与章太炎、黄侃进行比较。C.‎ ‎ “推翻了先秦诸家对道的界说”于文无据。D.没有表示“不满与批评”,应是“表达了张先生认为人可以自学成才的观点”。)‎ ‎8.(4分)C D (C.“却没有留下材料之义理空白”错,原文是说“他似乎没有留下材料之义理空白”; D.分析概括错误,“在警醒人们一个不争的事实”过于绝对,文章无“警醒”“不争的事实”的意思,“凡事都要靠个人努力”也不是《自学成才论》书中所述内容的观点。) (选C得2分,选D得2分,选CD得4分,多选不得分)‎ ‎9.(5分)示例:①超人的意志力。没有进过学校,完全靠刻苦自学,成为淹贯博通、著作等身的一代通儒;竟以十年之功,将“二十四史”通读;晚年,每晨四点起床,晚上睡得很晚。经过十年苦干,整理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②学术开创的勇气。凡所涉猎的领域与问题,均有融会贯通之解,独断之识;所著《汉书艺文志通释》《中国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籍举要》等,均堪称导夫先路之作。‎ ‎③持之以恒的毅力。无论环境顺逆,条件优劣,勤学不辍。十五六岁,已读完《说文段注》,中岁以后益增恒心,晚年学益勤。(①②各2分,③1分;有概括,有举例,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B ‎11.(3分)C(《易经》不仅是卜筮之书,也是哲学思想之书,是古代汉族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专门用来占卜命运”错。)‎ ‎12.(3分)B(“胡沙虎因此被诛杀”错。胡沙虎被诛是因为其“弑逆”,即弑君谋逆,并非因张行信的进言。)‎ ‎13.(1)(5分)胡沙虎飞扬跋扈,强横凶暴。献媚于皇帝宠幸亲近的人,妄图让他们加以称赞。自从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喜悦。‎ ‎(“强梁”,强横凶暴。“近习”,皇帝宠幸亲近的人。 “媚结”也可译为“向……献媚”或“谄媚地结交”。 译出以上三个词各1分,大意2分)‎ ‎(2)(5分)现今任命将帅如果不再用条文旧法将他们约束,用朝中意旨来牵制他们,而是让他们能够全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么克敌恢复国土的功业可望有成了!‎ ‎(“拘绳”,拘泥于成法,在此可译作“约束”。“尽”,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克复”,克敌收复。译出以上三个词各1分,大意2分。“中旨牵制”翻译时注意前面省略了介词“以”,未翻译扣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5分)CE(C.“官场失意”应是“流落多年,孤苦无依”。E.应是“诗人自我解嘲,流露出苟且偷安的无奈”。)(选C得2分,选E得3分,选C E得5分,多选不给分)‎ ‎15.(6分)①视听结合,选取视觉形象月色与听觉形象角声,表达了独宿不寐的沉郁悲抑的心情。②以动衬静,以彻夜回荡的角声来反衬四周的清寂。 ③拟人,将吹角当人写,角声在悲切地自言自语。④反问,表达了月色虽美,却无人共赏的孤独悲抑之情。(每点2分,任答对三点均可得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5分)(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1句1分,错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 D(评头品足:原指评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现多指对人对事多方的议论、挑剔。对象不当。珠圆玉润:像珠子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滑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对象不当。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不合语境。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鼎铛玉石:指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18.(3分)D(A.表意不明,“没有道理的”是“美国、日本、韩国”还是“朝鲜”,并不确定。B.成分残缺,应在“各界人士”后加“的意见”。C.不合逻辑,言不及意。想要表达的是中国队最没有获胜机会。)‎ ‎19.(3分)A (B.“不耻下问”不能用于自己。C.“匹夫”所用的对象不当,而“董事长”“总经理”不在一般百姓之列。D.护士的用语不看对象和场合。)‎ ‎20.(5分)①工匠精神体现在三个方面(1分)  ②还体现在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上(2分) ③更在于他们所具有的创造性品质(2分)‎ ‎21.(6分)参考示例:(1)自05年开始,中国税收增速与GDP增速放缓,趋势大致保持一致。(或“两种增速渐趋一致”)(2分),中国税收收入增速大于GDP增速(2分)。‎ ‎(2)要提高税收增速,关键在于发展经济,提高GDP增速。(2分)‎ 四、写作(60分)‎ ‎22.审题立意:‎ 此则材料应围绕“数字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阅读”进行议论与选材,通过比较分析和有针对性议论,鲜明地阐述自己的看法。立意举例:‎ ‎①读屏和读书可以共存,书籍阅读可以发挥“仔细”和“深度”的功能。无须用一个来代替另一个,读屏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把读书从一般的获取信息和娱乐消遣那里解放出来,让读书成为一件特别与深入思考相关的事情。‎ ‎②读屏时代,还得读书。删存便捷的电子书带来的“浅阅读”与“碎片化阅读”,不能代偿纸质书阅读的繁复功能。快时代需要深阅读,读屏时代还得读书。‎ ‎③阅读需因势利导、各取所长。“忙时读屏,闲时读书。”‎ ‎④无论读屏还是读书,阅读经典名著,都应当成为首选。经典名著既能使人心情愉悦,感受到蓬勃向上的力量,还能使人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净化人们的心灵。‎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参考译文】‎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迁官至铜山县令。明昌元年,因为廉政被提升为监察御史。泰和四年四月,皇帝在泰和殿召见他。张行信便向皇帝进言两件事:一是依照旧例调换吏官以除民害,一是徐、邳一带土地适宜种麦,收粟时应当允许他们交纳麦子使民众便利。皇帝同意他的建议,让尚书省商议后实行。崇庆二年,任左谏议大夫。当时胡沙虎已免职为民,但他仍贿赂朝中权贵,想要重新起用。满朝官员没人敢表态。张行信便上奏说:“胡沙虎飞扬跋扈,强横凶暴,献媚于君主宠爱亲信的人,妄图让他们加以称赞。自从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喜悦。如今如再任用,只怕为害更超过往日。”他接连上书奏告,但没有回音。当胡沙虎弑君谋逆时,人们都替他担忧,而张行信坦然自若,不以为意。‎ ‎ 胡沙虎被杀后,张行信上密封奏书主张严正刑赏之事。他又说:“自从战事兴起以来,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请陛下让重臣各举荐所了解的人员,如果确是可用之才,立即加以召见,公开褒奖,必定有舍命报国的人。以前李牧在当赵国将军时,军功爵位封赏都能自己做主,出兵进攻退守等不需听从朝中复议,因而能够北破大敌。现今任命将帅如果不再用条文旧法将他们约束,用朝中意旨来牵制他们,而是让他们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么克敌恢复国土的功业可望有成了!”皇帝赞许他的意见。这时刚刚提拔任用王守信、贾耐儿当将领,他们都是鄙俗不堪、不懂兵法律令的人,张行信担心他们贻误国家大事,便上疏说:“《易》中写道:‘开国和继承大业,小人不可任用。’这是圣人用以警戒后世的,话说得这样严厉。如今大兵纵横遍地,人心惶惶不安,抵抗敌军兴国理政如非贤能而有智慧的人是难以胜任的。狂滥庸俗之辈,承蒙提拔,参预机要大事,实在是毫无意义的。”于是,皇帝把他们都罢免了。代理元帅右都监皇族讹可率兵五千人到通州护粮,遇到敌军立即溃败。张行信上表奏道:“领兵之道,无过于赏罚二字,当派兵对敌时必须让他有所思慕而乐于前进,有所畏惧而不敢后退,然后将士听从命令而功业可成。像讹可败退,就应当公开明确他的罪责,朝廷如果加以宽容,一点不追究,我担心领兵之道未能尽用了。”朝廷下诏回报说:“你的意思已经清楚,讹可等人已经下狱治罪了。”‎ 正大八年(1231)二月乙丑,死于嵩山的崇福宫,当年六十九岁。他初次游览嵩山时,曾经说:“我多想主管这座山!”后来他果然死在这里。‎

相关文档